目录四平战役双方将领简介 四战四平国共指挥简介 四平攻坚战真实 四平塔子山战役 四平战役牺牲烈士名单
四平战役
四平是东北的军事重镇,在解放战争期间,四平战役名闻中外,被外国记者称为"东方马德里".
1946年3月到1948年3月,国共双方先后调动了大量兵力,在四平展开四次大战役:第一次是四平解放战;第二次是四平保卫战;第三次是四平攻坚战;第四次是四平战役.在这几次战役中,双方共投入兵力40万人,累计战斗52天,国民党军队5万多人被者镇盯歼灭,我军也牺牲了首和3万多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四战四平".四战四平不仅解放了四平,对全国解旅册放也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四平又被誉为"英雄城".1948年4月19日东北行政委员会,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决定,将原四平的共荣大街改为英雄大街.之后,在英雄大街中心修建了烈士纪念塔,在大街西南侧修建了四平战役纪念馆,由陈云题字.以告祭在这块土地上杀敌流血的忠魂
吉林省四平市位于东北平原中部,铁路交通四通八达,是东北地区的通衢之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1946年至1948年东北三年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同国民党军队为控制四平这一战略要地,先后四次倾重兵大战四平,从而演绎出一段闻名中外的四战四平的历史。四战四平中以四平保卫战,四平攻坚战作战时间长,投入兵力多伤亡数量大,影响范围广而著称于世。
一战四平(四平解放战):1945年8月苏联红军进入东北,日伪武装迅速投降,四平免于战火而获解放。于1946年1月国民党接收大员刘翰东进占四平并成立国民党辽北省政府,收编日伪匪武装组建保安部队盘踞四平,等候国民党北上接收。1946年3月17日,东北民主联军仅用10小时即占领四平,生俘国民党辽北省政府主席刘翰东,其部下三千余人被歼俘,夺取了四平这一战略要地,为其后阻止国民党军向北满的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战四平(四平保卫战):东北民主联军占领四平的第二天,国民党军从沈阳开始向北进攻,中共中央作出了坚决保卫战略要地,阻止顽军进入四平街的决定。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调集14个师旅守备在四平长达百余里的防线上,战况极为激烈。战事期间,国共正就东北问题进行政治谈判,四平的得失,事关各方政治军事利益得失,因此,四平战事曾引起国共高层领导的极度关注。东北民主联军在四平抗击着国民党10个整师的精锐部队的进攻,使国民党军始终未能踏进四平城半步,有力地数昌配合了谈判斗争。在国民党军不断增援,战场形势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民主联军于5月18日主动撤离四平,结束了长达一个月的四平保卫战。
三战四平:1947年6月,东北民主联军在强大的夏季攻势第二阶段,决定再次攻取四平。于6月11日展开外围战,6月14日总攻,经一星期战斗,占领国民党守军指挥中枢。在路东战斗中,国民党军退守一隅顽抗,同时长春、沈阳方面又出动十个师来援。民主联军虽攻城过半,但因伤亡过大,继续攻城实为艰难,故于6月30日撤出四平。四平攻坚战是场逐屋逐堡逐街逐巷反复争夺的残酷战斗,整个战斗进程异常艰难,战况之残酷震惊世人,双方伤亡约有三万人之巨。整座城市血光飞溅,火光冲天,尸横遍地,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毁于炮火。人民军队在这次作战中充分体现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涌现出许多感人至深的英雄事绩,也积累了宝贵的城市攻坚作战经验。
四战四平:1948年3月初,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一纵队、第三纵队、第七纵队再攻四平。3月2日展开外围战,经7天激战,扫清外围。3月12日总攻,采取多路突破,向心作战的战术,经24小时战斗,全部歼俘四平守军,收复四平弊迅。四平的收复,彻底割断了长沈之敌的联系,为进一步组织辽沈决战创造了必要条件。
四平的四次作战,国共双方累计投入兵力90多万人次,累计毙伤俘国民党军6万余人,人民解放军也负出了伤亡4万人以上的重大代价,其中牺牲近2万人。特别是二战、三战四平时,双方反复争夺,旷日持久,仗打得非常艰苦,伤亡人数多,约占四次作战总伤亡人数的三分之二还多。牺牲烈士中有许多人是参加过长征和抗日战争的老战士,其中有师长一人,团级干部六十余人,营级干部一百六十余人,还有约近万名烈士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正是他们的牺牲为四平博得了英雄城的称号。烈士们的英名及其光辉业绩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四战四平,交战双方投入兵力之多,作战时间之长,战况之惨烈,伤亡人数之众在东北解放战争史上均属罕见,其薯卜扒中尤以四平保卫战和四平攻坚战最为著名。就其作战总体规模而言在东北战场上仅次于辽沈战役。因此,四战四平是东北解放战争史乃至全国解放战争史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四平四次作战中,解放军有攻有守,有进有退,有胜利经验也有失利教训,有浴血奋战的英雄壮举,也有催人泪下的烈士悲歌。它展示了东北民主联军的艰难成长历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的典型战例,更是中国现代革命史、地方史研究的重要课题。
1945年8月9日零时10分,已经击败德国的苏联撕破了与日本签订的互不侵犯协议,苏联百万大军兵分四路,向被日本占据的中国东北发起了全面进攻。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势如破竹的苏联红军就将日本关东军友改大部消灭,占据了中国东北。
苏联出兵东北
按照条约,日本投降后,苏联军队将会撤出中国境内。因此,为了争夺东北这个关乎全局的战略要地,国共双方都派出了精锐的部队,向东北进发。例如,国民党五大主力中的新一军和新六军,都被蒋介石派往了东北。
此时,在东北的共产党方面军队——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为林彪,政治委员为彭真。而他们的对手,国民党东北军队的首脑,则为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
林彪
具体到四平地区,仅国共双方为争夺四平,就爆发了四场战役。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四平保卫战,则是1946年3月发生的“二战四平”。
位于松辽平原腹地,既是三条铁路交汇的交通要道,又是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的四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经过“一战四平”后,四平街已经被东北民主联军控制。
四平
为争取战略主动,消灭东搭告亩北民主联军,占据东北,1946年3月31日,在蒋介石的命令下,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撕毁停战协议,集中了国民党精锐的十个整师的兵力,向四平发动进攻。这其中,就包括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二的新一军、新六军,和陈明仁的71军。
四平保卫战
面对国民党军队绝对优势的进攻,为了配合两党谈判,争取谈判桌上的主动权,同时,为争取时间控制北满地区,给国民党军队以重创,在毛主席的命令下,东北民主联军集中了六个旅,由林彪亲自指挥,奋起还击,四平保卫战正式打响。
四平保卫战是国共双方在东北的第一次主力大会战。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白热化,全副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之下,对驻守四平阵地的东北民主联军进行了全面进攻。
杜聿明
面对拥有兵力、装备、训练、乃至后勤等全面优势的国民党军队,以寡敌众,以弱击强的东北民主联军奋起抵抗,给国民党军队以极大杀伤,但是,由于四平无险可守,再加上我军装备落后,战事对东北民主联军极为不利,阵地接连失守。
最终,在廖耀湘的新六军占领塔子山后,由于战场形势极为不利,在四平保卫战爆发一个多月后,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命令各部队撤出了战斗,国民党军队在19日正式占据知森四平街。四平保卫战,杜聿明率领的国民党军队取得了胜利,占据了四平。
蒋介石和杜聿明
不过,虽然四平保卫战东北民主联军并未守住四平,自身也承受了惨重的伤亡,以失败告终。但是,这场战役也给了国民党军队以极大杀伤,同时,四平保卫战迟滞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为巩固北满革命根据地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四平是东北的军事重镇,在解放战争期间,四平战役名闻中外,被外国记者称为"东方马德里".
1946年3月到1948年3月,国共让含双方先后调动了大量兵力,在四平展开四次大战役:第一次是四平解放战;第二次是四平保卫战;第三次是四平攻坚战;第四戚冲次是四平战役.在这几次战役中,双方共投入兵力40万人,累计战斗52天,国民党军队5万多人被歼灭,我军也牺牲了3万多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四战四平".四战四平不仅解放了四平,对全国解放也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四平又被誉为"英雄城".1948年4月19日东北行政委员会,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决定,将原四平的共荣大街改为英雄大街高滑歼.之后,在英雄大街中心修建了烈士纪念塔,在大街西南侧修建了四平战役纪念馆,由陈云题字.以告祭在这块土地上杀敌流血的忠魂.
一战四平,东北民主联军于1946年3月15日攻占了四平西郊圆租飞机场,3月17日凌晨2点攻城,除200多名守军逃跑外,其余3000多守军和政府官员被俘或被歼。
二战四平,1946年4月18日,国民党新一军三十师,开始向四平南郊掘蔽发起正面进攻。历经多日血战,守城部队于1946年5月18日全部撤离四平,至此,历时一个月的四平保卫战结判腔州束。双方伤亡均数以万计。
三战四平,1947年6月,民主联军开始进攻,因缺乏攻城经验,二十日未能全歼敌军,因敌援军赶到,民主联军于6月30日撤退,双方伤亡均在万人以上。
四战四平,1948年3月,再次进攻。经过十天战斗,彻底解放四平。至此,四平战役结束。随着辽沈战役展开,国军再无反攻之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