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下列关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叙述,正确的是( )。 感染性心内膜炎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简介 什么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如何检测出心内膜炎? 心内膜炎有赘生物一定要手术吗?
感染性心内膜炎为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伴赘生物形成是一些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含微生物和炎症细胞,这种疾病多数都有基础病变,治疗上多数是抗生素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
1、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细菌、真菌和其它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等直接而产生的心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的炎症。有别于由于风湿热、类风湿、性红斑狼疮等所致的非感染性心内膜炎。随着社会老龄人口的增加,先天性和瓣膜性心脏病存活时间的延长,各种导管和人工装置体内植入的不断增加,导致发生住院内感染的增加,老年人口中患心内膜炎的病例越来越多。
2、病理变化(30%):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在心瓣膜表面附着由血小板、纤维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感染病原体沉着而组成的赘生物。后者可延伸至腱索、乳头肌和室壁内膜。赘生物底下的心内膜可有炎症反应和灶性坏死。以后感染病原体被吞噬细胞吞噬,赘生物被纤维组织包绕,发生机化、玻璃样变或钙化,最后被内皮上皮化。
3、免疫机制(30%):本病常有微栓或免疫机制引起的小血管炎,如皮肤粘膜瘀点,指甲下出血,Osler结和Janeway损害等。感染病原体和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结合成免疫复合物,沉着于肾小球的基底膜上,引起局灶性肾小球肾炎或弥漫性或膜型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后者可引起肾功能衰竭。
4、赘生物(30%):本病的赘生物较风湿性心闷激内膜炎所产生者大而脆,容易碎落成感染栓子,随大循环血流播散到身体各部产生栓塞,尤以脑、脾、肾和肢体动脉为多,引起相应脏器的梗塞或脓肿。栓塞阻碍血流,或使血管壁破坏,管壁囊性扩张形成细菌性动脉瘤,常为致命的并发症。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症状
原则上仍然主张对患有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或人造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有不明原因发热达1周以上,应怀疑本病的可能,并立即作血培养,如兼有贫血、周围栓塞现象和杂音出现,应考虑本病的诊断。临床上反复短期使用抗生素,发热时常反复,尤在瓣膜杂音的患者,应警惕本病的可能,及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诊断本病胡罩伏很有帮助。阳性血培养具有决定性诊断价值,并为抗生素的选择提供依据。
第一, 这是一种感染,因此病人会有发烧,病人在发烧前可能会寒战,一般来说,这种发烧都很厉害,而且治疗很长时间都不好。
第二, 感染性心内膜多数都有基础病变,所以如果有先天性心脏病或者做过瓣膜手术的病人出现长时间和发烧的话,要提高警惕了。
第三,由于感染坏死的东西会脱落,造成一些小血管的栓塞,可以出现相应的症状,病人可以出现肢体的小出血斑点、指(趾)甲下出血等,严重的会出现肚子痛、脾栓塞等。
第四、长时间没有得到正规治疗的病人如果出现了心脏结构的损害,可能会出现心力衰竭的表现,出现咳喘、憋气,晚上躺不平,饭后肚子胀、腿肿等心力衰竭的表现。
如果有这些表现的话,到医院里检查一下,医生可能会发现一些病人注意不到的现象,如心脏杂音了、皮下出血了、眼底病变了等等。查血的话,会发现白细胞增多,查心脏彩超会发现心脏里有细胞团块,或者原来的瓣膜出现瓣周漏等,如果病人的血中能培养出细胞来,那就肯定是这个病了。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检查
患者通常有轻至中度的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符合典型的慢性疾病贫血的特点。许多急性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白细胞轻度升高,但并不特异。大约有裤携90%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沉加快,平均65mm/h,波动范围很大,约10%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血沉在正常范围内。尿常规发现镜下血尿和微量蛋白尿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约占50%。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尿中偶尔可见红细胞管型和严重蛋白尿。非特异性血清学异常多见,特别是类风湿因子,可见于30-40%的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多克隆γ-球蛋白增多是活动性的心内膜炎的特征性表现。
1、血培养方法:血培养阳性是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两个主要标准之一。对每一位怀疑本病的患者,均应作血培养检查。但应注意血培养的方法和技术,尽量减少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
2、经食管超声检查:经胸M型心脏超声(Transthoracic M mode echocardiography,TTE)在1973年首先用于检出与心内膜炎有关的心脏赘生物。随后又出现了经胸二维心脏超声检查检出心脏赘生物的文献报道。自此,有关IDTTE辅助诊断心内膜炎方面的文章越来越多,报道 IDTTE检出心脏赘生物的敏感性是60-70%。
3、确定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只有外科手术或尸检才能直接发现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赘生物,是"金标准"。虽然心脏超声检查的检查结果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诊断标准之一,但心脏超声结果可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因此不是绝对的标准。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
药物治疗:最关键的是选准抗生素,抗生素的选择要根据血培养的结果来定,有部分患者没有血培养结果,那就只能由医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制定治疗方案了。在抗生素的应用上要求足量、足疗程,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复发。对于部分自体瓣膜心内膜炎完全可以通过合适的抗生素治愈。若存在心内移植物者效果较差。
感染性心内膜炎首先是一种感染,而且,多数都是细菌感染,因此,治疗上第一位是抗生素治疗;另外,有些很厉害的感染可能抗生素治不了,或者感染造成心脏结构的损坏了,就得结合手术治疗。如果是体内有植入物的患者发生的感染性心内膜炎,那就得通过手术的方法将植入物取出或更换。
手术治疗
1、如果足量的抗菌素治疗无效,症状得不到缓解,病人仍发热,全身症状重。说明抗生素选择不合适,或者体内的病灶难以通过抗生素得到根除,这时可能需要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来治疗了。
2、如果体内有植入物时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时,手术态度要积极,因为这些情况下,药物治疗多效果要差一些。
3、由于心脏内部的炎症、感染,一些带有细菌的感染碎屑、脏东西不断从心脏上掉下来,随着血流到全身去,反复引起全身的缺血、栓塞等,如果超声看到心脏上的感染病灶很大时,也需要手术治疗。
4、感染引起严重的心脏损害,造成心脏瓣膜的关闭不全或者狭窄。也就是说,没有感染的话,损害的心脏也不能正常工作了,需要对损坏的心脏进行修理,这时候就得手术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饮食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忌食
1、饮食上要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2、少吃油腻过重的食物。
3、少吃狗肉、羊肉等温补食物。
4、少吃不带壳的海鲜、笋、芋等容易过敏的"发物"。
5、少吃含化学物质、防腐剂、添加剂的饮料和零食。
6、忌食过酸、过辣、过咸、烟酒等刺激物。
感染性心内膜炎术后食疗方:
1、吉林参4克,西洋参3克炖瘦肉。
2、冬菇4-5个炖瘦肉或鸡胸肉(饮汤)。
3、北芪15克,党参21克,淮山30克,莲子15克煲瘦肉。
4、土茯苓30克,生苡仁30克,元肉3枚煲草鱼或水鱼。
5、党参17克,茨实21克,杞子10克,苡仁15克煲瘦肉或鸡肉。
6、田七3克,人参(或红参)3克炖瘦肉。
7、田七人参炖鸡:田七10克,人参10克,天麻6克,红枣5枚,乌鸡半只,生姜数片。
做法:将乌鸡用清水洗净、斩件。其余材料用清水洗净。讲所有材料放进炖盅内,加清水至八分满,盖好内外盖,并用面纱纸封好。放进锅中隔水炖2.5小时,调味即可。
健康提示:本膳补气养血,活血降脂,祛风通脉,适用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后患者,有助于身体元气的恢复。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宜食
1、供给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豆制品等。
2、防止感染发热可用绿豆、油菜、香椿、芋艿、地耳、苦瓜、百合、鲤鱼、马兰头、泥鳅等。
3、多食用可增加免疫功能的食物,如香菇、蘑菇、木耳、银耳等。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防
有心瓣膜病或心血管畸形及人造瓣膜的患者应增强体质,注意卫生,及时清除感染病灶,在作牙科和上呼吸道手术或机械操作,低位胃肠道,胆囊,泌尿生殖道的手术或操作,以及涉及到感染性的其他外科手术,都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在牙科和上呼吸道手术和机械操作时,一般术前半小时至1小时给予青霉素G100~120万u静脉滴注及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u肌注,必要时加用链霉素1g/d,术后再给予2~3天,作胃肠道,泌尿生殖手术或机械操作时,术前后可选用氨苄青霉素与庆大联合应用。
需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基础心脏情况:①人工心脏瓣膜;②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③外科建立的体肺动脉分流;④风湿性心脏病或其他继发瓣膜疾患;⑤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⑥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史者;⑦二间瓣脱垂伴关闭不全;⑧心内有外界材料(补片、堵片等)。
不需预防的心脏情况:①单纯性房间隔缺损,因左右房压力差不大,很少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②非补片的房间隔缺损修补术;③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后。
预防措施:包括对某些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适时给予手术纠治,并在一些非心脏手术(如拔牙、中心静脉插管)前,给予积极的抗生素预防性治疗。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耐药交叉感染。尤其对高危患儿更应强调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提高医护质量,做好病房空气消毒,对静脉输液装置、雾化器及各种导管、插管等物品及时消毒与定期更换。
不一定要手术。这个心内膜炎有赘生物的,一般来说暂时是不建议直接手术治疗的,这个情况是属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表现,这个赘生物是考虑嫌大菌栓,手术容易导致菌栓脱落,形成栓塞的,这个情况,一般是予以做血液培养和药敏,予以足量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和抗血小板、抗凝世腔等治疗,只是在保守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搜者衫时候,予以手术治疗。
目录
1拼音
2英文参考
3概述
4疾病名称
5英文名称
6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别名
7分类
8ICD号
9流行病学
10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
11发病机制
12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
12.1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常见表现
12.2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殊类型
12.2.1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prosthetic valve infective endocarditis,PVIE)
12.2.2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right heart infective endocarditis,RHIE)
12.2.3真菌性心内膜炎(Mycotic endocarditis,ME)
13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并发症
13.1心力衰竭
13.2栓塞
13.3转移性脓肿
13.4感染性动脉瘤
14实验室检查
15辅助检查
16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
17鉴别诊断
18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
18.1抗生素治疗
18.2加强支持
18.3手术治疗
19预后
20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防
20.1祛除诱因和治疗病因
20.2卫生宣教
20.3预防用药
21相关药品
附:
1治疗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穴位
1拼音
jí xìng gǎn rǎn xìng xīn nèi mó yán
2英文参考
acute infective endocarditis
AIE
3概述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acute infective endocarditis,AIE)多为全身严重感染的一部分,致病微生物毒性强,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占50%以上)、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球菌和大肠埃希杆菌等。通常病原菌先在机体某局部引起化脓性炎症(如化脓性骨髓炎、痈、产褥热等),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肿瘤、心脏手术、免疫抑制碰瞎等)病原菌则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并侵犯心内膜。此型心内膜炎多发生在本来正常的心内膜上,多单独侵犯主动脉瓣,或侵犯二尖瓣。临床上较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少见,且患者多无心脏病史。由于本病全身感染症状严重,可掩盖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本病预后取决于治疗早晚,抗生素对原发细菌的控制能力,心脏瓣膜的损伤程度及患者的抵抗能力,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等,由于细菌毒力强,可较快使感染的瓣叶损培档伤,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若出现心力衰竭或原心力衰竭加重,出现新的杂音或杂音多变,有栓塞现象等,均为感染不能控制的征兆,需考虑更换抗生素。加强支持疗法,改配吵乱善一般情况后,争取早日手术,延迟过久,病情可能进行性恶化,常丧失手术机会。
4疾病名称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5英文名称
acute infective endocarditis
6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别名
传染性心内膜炎
7分类
心血管内科 > 心内膜疾病
8ICD号
I33.0
9流行病学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发生于原来无心脏病变者或人造瓣膜置换术后。近年来,随着各种创伤性诊疗技术的普遍开展和静脉药瘾吸毒者的日渐增多,发生于原来无心脏病变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有增多的趋势。本病的发病率国内外报道不一致,尚缺乏确切可靠的资料,国内报道为1.7/10万~4.2/10万,国外报道为1.6/10万~6.0/10万。本病的发病率具有年龄特点,婴幼儿较低,年发病率为0.34/10万,占儿科住院患儿数的1/4500,30岁以后呈进行性上升,在60~80岁,每年发病率达15/l0万~30/10万。
10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
几乎所有细菌均可引起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大多由毒性强烈的细菌侵入心内膜所致,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流感杆菌、变形杆菌、大肠埃希杆菌等。这些细菌毒力较强,起病急,病情重,常继发于其他部位的感染,为全身感染的一部分,如脑膜炎、肺炎、血栓性静脉炎等,有时伴有其他器官的转移性化脓病灶。通常发生于正常心脏。
11发病机制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在发病机制上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有所不同,50.0%~60.0%发生在正常的心瓣膜上。病原微生物一般来自皮肤、肌肉、骨骼或肺等部位的活动性病灶,其毒力较强,具有高度侵蚀性(如金黄色葡萄球菌、A组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和黏附力,可直接侵犯瓣膜引起感染。
早期,瓣膜闭锁缘上可见污秽黄色脓性渗出物覆盖,瓣膜可被破坏,坏死组织脱落后形成溃疡,其底部多有血栓形成。血栓、坏死组织和大量细菌菌落混合在一起,形成疣赘物(图1)。此种疣赘物一般较大,质地松软,灰黄色或浅绿色,易脱落而形成带有细菌的栓子,可引起大循环一些器官的梗死和多发性栓塞性小脓肿(脓毒血症)。严重者,可发生瓣膜破裂或穿孔和(或)腱索断裂,可导致急性心瓣膜关闭不全而猝然致死。镜下,瓣膜溃疡底部组织坏死,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肉芽组织形成。血栓主由血小板、纤维素构成,混有坏死组织和大量细菌。
图1 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主动脉瓣心室面上的疣赘物(↑)
过去此型心内膜炎病程颇短,患者可在数周至数月死亡。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死亡率已大大下降。
12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常有以下特点:
12.1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常见表现
(1)常有急性化脓性感染、近期手术、外伤、产褥热或器械检查史。
(2)起病急骤:主要表现为败血症的征象,如寒战、高热、多汗、衰弱、皮肤黏膜出血、休克、血管栓塞和迁移性脓肿,且多能发现原有感染病灶。
(3)心脏方面:短期内可出现杂音,且性质多变,粗糙。由于瓣膜损坏一般较严重,可产生急性瓣膜关闭不全的征象,临床上以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最易受累,少数病例可累及肺动脉瓣和(或)三尖瓣,并产生相应瓣膜关闭不全征象。此外,也常引起急性心功能不全,若病变主要侵犯二尖瓣或主动脉瓣,则表现为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出现肺水肿;若病变累及三尖瓣和肺动脉瓣,则可表现为右心衰竭的征象;若左、右心瓣膜均受累,可产生全心衰竭的征象。
(4)若赘生物脱落:带菌的栓子可引起多发性栓塞和转移性脓肿,并引起相应临床表现。
12.2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殊类型
12.2.1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prosthetic valve infective endocarditis,PVIE)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1.4%~3.1%,双瓣置换术后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率较单瓣置换术后高,主动脉瓣较二尖瓣更易发生,术前瓣膜已有感染性心内膜炎者更易发病。机械瓣与生物瓣的发病率相近,但术后12个月内,机械瓣感染的危险更高。
临床上根据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时间,将其分为早期和晚期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是指术后60天内出现症状者,其病原微生物主要为葡萄球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真菌也较常见。晚期是指术后60天以后发病者,其病原微生物与自然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相似。分期的目的原是为了区别系手术并发症引起的(早期)或是由社会感染所致(晚期)。但事实上,许多在术后60天~1年发病者,很可能是在住院期获得,但却延迟发病,而术后1年以上发病者,感染可能主要来自由口腔、胃肠道和泌尿道的操作、皮肤破损及感染。
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理损害与大部分局限于瓣叶的自身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不同。机械瓣的感染常是瓣环附着处的损害,并易于扩展至瓣环旁组织,引起心肌脓肿、瘘管、人工瓣开裂和瓣周瘘,导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异常。而生物瓣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是瓣叶破坏、穿孔,其次才是与机械瓣相似的瓣环旁组织的损伤。
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与自身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相似,但瓣膜置换术后短期内出现的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早期症状与体征易被手术或其他并发症所掩盖。
12.2.2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right heart infective endocarditis,RHIE)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见于静脉药瘾者,其他少见的原因有右心导管检查、心脏起搏及先天性心脏病等。随着静脉药瘾者的增多,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据统计,静脉药瘾者每年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危险性达2%~5%,明显高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或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病人。临床上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左心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风心病和先心病较少影响右心瓣膜;②右心压力低于左心,瓣膜内皮不易受损;③右心血氧含含量低,不利于细菌生长。静脉药瘾者大多原无心脏病,可能与药物污染,未遵守无菌操作有关。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致病微生物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链球菌、真菌和革兰阴性杆菌等。赘生物多位于三尖瓣、右心室壁或肺动脉瓣。多数病例发病前有静脉药瘾史,少数病前有右心导管检查或先心病等病史。患者可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和呼吸急促等,可闻及三尖瓣和(或)肺动脉瓣反流性杂音,心脏扩大或右心衰竭不常见。部分病例可同时合并左心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同时伴有体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
12.2.3真菌性心内膜炎(Mycotic endocarditis,ME)近年来真菌性心内膜炎有增多趋势,目前已知多种真菌均可引起真菌性心内膜炎,临床上以念珠菌(尤其是白色念珠菌)、组织胞浆菌、隐球菌和曲菌为常见。真菌和细菌性心内膜炎一样,大多数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细菌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均可见于真菌性心内膜炎,但真菌性心内膜炎可有以下特点:①多发生于年老体弱、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药或激素的患者,瓣膜修补或换置术后,长期插有静脉导管或导尿者;②抗生素治疗无效甚至恶化,多次血培养阴性:③病程长,可达半年或1年,常有大动脉特别是下肢动脉栓塞;④可伴有眼色素层炎或内眼炎:⑤全身性真菌感染的证据等。对考虑真菌性心内膜炎的患者,除按SIE作有关检查外,必须作血真菌培养。对于培养阴性的真菌性心内膜炎可作血清学试验,如免疫沉淀法或凝集试验。此外,在无留置导尿管情况下,尿检查发现有念珠菌也有一定诊断价值。
13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并发症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常发生心力衰竭、栓塞、转移性脓肿和感染性动脉瘤等并发症。
13.1心力衰竭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最易受累,瓣膜损害严重,产生急性瓣膜关闭不全,可出现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肺水肿的表现。病变若累及三尖瓣及肺动脉瓣,可出现右心衰的表现。若左、右心瓣膜均受累,可产生全心衰竭的征象。
13.2栓塞
若赘生物脱落,带菌的栓子可引起多发性栓塞。最常见的部位脑、肾、脾和冠状动脉,可产生相应临床表现。
13.3转移性脓肿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赘生物易脱落,这些带菌的栓子可随血液到达身体的各个部位引起脓肿的形成。
13.4感染性动脉瘤
多由于严重的感染,病原微生物侵蚀动脉壁弹性组织,导致动脉的局部扩张。发生于较小动脉的动脉瘤预后较好,发生于较大动脉的动脉瘤一旦破裂预后较差。
14实验室检查
1.血白细胞明显增多,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可有中毒颗粒。此外,可出现进行性贫血。
2.血培养易获阳性致病菌,且多为化脓性细菌。
15辅助检查
超声心动图可见心内膜上赘生物形成瓣膜损害,以及由此产生的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征象。
16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超声心动图和血培养结果,多能做出诊断。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为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尤其在心脏无杂音时,本病常为原发感染所掩盖,易于漏诊,对一周以上的发热,需注意心脏听诊改变,皮肤出血点及栓塞现象。常需与流行性感冒、急性关节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急性肾盂肾炎等鉴别。近年来,由于心脏外科学手术的进展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不典型或特殊类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有日渐增加之势,如人工瓣膜置换术,血液透析或先心病矫正术后,均增加了心内膜感染机会,对手术后发热患者,应提高警惕。
17鉴别诊断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须与活动期风湿性心脏病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所引起的败血症相鉴别。当以并发症栓塞为突出表现时,应与脑血管意外、急性肾小球肾炎、脉管炎、冠心病或心绞痛等疾病进行鉴别。
18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
18.1抗生素治疗
及早采用足量有效抗生素是治疗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治疗原则是早期、大剂量、长疗程经静脉给予杀菌药。所谓早期治疗是指在病原学检查后(如连续血培养2~3次)立即给予抗生素治疗,大剂量是指血药浓度必须达到血清有效杀菌浓度6~8倍以上,长疗程是指用药至少4~6周以上。在未获血培养结果之前,应根据临床征象检查、推测最可能的病原菌使用抗生素。一般应联合应用2种抗生素。鉴于50%以上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故一般情况下(除非医院内感染)仍首选青霉素G 2000万~4000万U/d,静脉滴注,或分次静脉注射;肌内注射链霉素1~1.5g/d。上述方案不仅对一般葡萄球菌有效,对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脑膜炎球菌所致的AIE也有效。经上述治疗后若症状改善则继续使用,若治疗3天后症状未改善,应考虑为耐药菌株感染,可改用半合成青霉素,如苯唑西林(苯唑青霉霉霉素,oxacillin)、氯唑西林(邻氯青霉素,cloxacillin)、氨氯西林(氨氯青霉素,ampicloxacillin)和哌拉西林(piperacillin)等,一般剂量均为6~12g/d,静脉滴注,或分4~6次缓慢静脉注射,对病情严重者,可加用下列抗生素1~2种,静脉滴注或分次静脉注射,如林可霉素(洁霉素,linycin)1.8~2.4g/d,庆大霉霉素16万~24万U/d,利福霉素SV(rifocin)0.5~1.0g/d,万古霉素(vanycin)2.0g/d,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amikacin)0.4g/d,以及头孢菌素类药物,如头孢菌素Ⅰ、Ⅱ、Ⅲ、Ⅴ、Ⅵ、Ⅶ、Ⅷ,和新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西丁(头孢甲氧噻噻吩,cefoxitin)、多孢孟多(头孢羟唑,cefamandole),头孢噻亏(头孢氨噻亏,cefotaxime)头孢哌酮(cefoperazone,cefobid)和头孢曲松(头孢三嗪,ceftriaxone,rocephin)等,一般用量均为4~6.0g/d,有血培养结果后,可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有效抗生素。
对于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性心内膜炎可采用一种氨基糖苷类与一种β内酰胺类(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药物联用,前者包括庆大霉霉素18万~24万U/d,妥布霉素(tobramycin)240mg/d,卡那霉素(kanamycin)1~1.5g/d,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400mg/d,奈替米星(乙基西梭霉素,ilmicin)200~400mg/d,核糖霉素(ribostamycin)1~2g/d等;后者包括氨芐西林(ampicillin)4~8g/d,羧芐西林(羧芐青霉霉霉素,carbencilin)10~20g/d,磺芐西林(磺芐青霉素,sulbenicillin)8~12g/d,呋布西林(呋芐青霉素,furbenicillin)8~12g/d等,静滴或静注。
18.2加强支持
对症治疗可少量多次输鲜血、冻干血浆或人血白蛋白、多种氨基酸等,以改善全身状况,增强机体抵抗力。适当应用营养心肌药物,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有急性心功能不全者按心力衰竭处理。
18.3手术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急性主动脉瓣或二尖瓣关闭不全,导致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而内科治疗无效者,应在积极抗感染同时,掌握手术时机,争取施行瓣膜置换术。
19预后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因常由毒力较强的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淋病双球菌等引起,多侵犯正常心脏瓣膜。病情呈进行性恶化的脓毒败血症表现,若未能及早诊断和治疗,多于数天至6周内死亡。人造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在手术后的生存率已达75.0%~80.0%,此类型病变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4~6年的生存率为50.0%~80.0%。
20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防
20.1祛除诱因和治疗病因
积极防治各种感染病灶如口腔感染、皮肤感染、泌尿道感染和肺炎等,以降低本病的发生率。
20.2卫生宣教
坚持以防为主,向群众宣传本病的危害性并劝告人们远离毒品。对于有静脉药瘾者劝其积极戒毒,减少心脏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途径。
20.3预防用药
首先要从预防菌血症着手。许多学者研究发现,拔牙后常会发生暂时性菌血症,尤其是患有牙周病或同时拔除多只牙齿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许多口腔细菌可经创口入血,但以草绿色链球菌最多见。消化道和泌尿生殖创伤和感染常引起肠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菌血症。葡萄球菌菌血症见于皮肤和远离心脏的感染。所以,用抗生素预防本病既要积极,也要避免滥用。
21相关药品
氧、青霉素、链霉素、苯唑西林、氯唑西林、氨氯西林、哌拉西林、林可霉素、庆大霉素、利福霉素、万古霉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头孢西丁、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妥布霉素、奈替米星、核糖霉素、氨芐西林、羧芐西林、磺芐西林、呋布西林、人血白蛋白、多种氨基酸
治疗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穴位
十六郄穴
于治疗急性病症。阴经郄穴多治血证,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郄穴的作用:郄穴常用来治疗本经循行所过部位...
梁丘
上边的小丘之中,故名梁丘。主治胃痛,胃脘疼痛,急性胃炎,胃痉挛,急性胃痛,肠鸣泄泻,腹泻,膝关节肿...
腰痛点
与掌指关节中点处,一侧二穴。主治腰腿痛,扭伤,急性腰扭伤,手背红肿热痛,小儿急、慢惊风,头痛,耳鸣...
郄穴
于治疗急性病证。阴经郄穴多治血证,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如胃痛取梁丘,吐血取孔最等。郄穴常用来治疗...
巨灵上廉
腹胀,肠中切痛,肠鸣,泄泻,脐腹疼痛,胃肠炎,急性肠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饮...
更多治疗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穴位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感染性心内膜炎特征性病变是细菌、真菌等致病微生物在心瓣膜或心内膜侵袭生长,与血小板、白细胞和纤维蛋白等物质形成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赘生物。赘生物可致瓣叶破损、穿孔或腱索断裂,引起瓣膜关闭不全。若病变扩散至瓣周则引起脓肿或形成化脓性心包炎。
在抗菌素广泛用于临床后,不少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由于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和血培养结果而漏诊和误诊。枯轮而超声心动图能发现瓣膜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异常,特别是发现心内膜赘生物,后者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最重要的诊断依据。能仔细观察赘生物形态、大小、数目及随心动周期活动的全过程,判断有无瓣膜关闭不全、脱垂、穿孔、腱索断裂睁凳及连枷没早信样运动、脓肿形成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不仅有助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早期诊断,而且可以指导治疗。检测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的心脏赘生物和并发症主要的手段是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提供的主要标准之一,其中包括:①在瓣膜或心内膜壁上的可移动的高密度或等密度回声团为存在赘生物;②脓肿的存在;③在瓣膜修复术出现新的裂开。经胸超声心动图为多数病例患者提供了优质的诊断图像,应推荐为感染性心内膜炎首选检查方法。现在主张对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应尽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图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价值包括:①为临床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即发现赘生物、脓腔或穿孔等。②提供赘生物附着的部位、大小、数目、活动方式及累及的瓣膜等。③应用多普勒超声评价心内膜炎造成的瓣膜反流、狭窄或分流等病变的程度,为临床决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④观察临床治疗反应,可提示赘生物是否进一步增大,是否累及其周围组织。
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好了有可能会复发,因为镇磨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赘生物主要是继发细菌感染所造成的,在抵抗力低下的时候,如果继发细菌感染,严重的时候,还有可游顷能导致感染性心内膜御搭炎的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