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简史?公元初,古罗马普利尼乌斯的《自然历史志》也记录了众多海洋生物,中国明朝屠本梭的《闽中海错疏》则记载了200多种海产生物。随着17世纪自然科学和航海业的进步,海洋生物学开始进入科学研究阶段。荷兰列文虎克在1674年首次发现了海洋原生动物,丹麦米勒在1777年使用显微镜观察北海浮游生物。19世纪,那么,生物简史?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荷兰业余科学家列文虎克(Leeuwenhoek,1632~1723)首先看到并描述原核生物的时候,这些生物只是被称之为“微小动物”。直到100多年后的19世纪晚期,原核生物才被海克尔(Heackel,1834~1919)作为分类概念正式提出,它包括细菌、蓝藻等无细胞核结构的生物并从属于原生生物界内。到了本世纪30年代末,科帕兰(Copeland,1902~1968)将原核生物独立为一界。这一分类意见随着电镜技术的完善和广泛应用以及生化知识的积累,获得了普遍接受,成为现代生物系统分类的基础性观念。
这个地方有详细解释,可以看一下:
http://www.pep.com.cn/200406/ca454040.htm
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为研究生物的结构\生理\生殖\和发育等奠定了基础.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这是人类对生物界认识的伟大成就,就给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以沉重的打击,在推动现代生物学发展的发展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这时生物科学进入了描述性阶段.
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在物理学的带动下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1900年孟德尔发现的遗传定律被重新提出,生物学迈进了实验生物学阶段.
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物科学研究的主要目标逐渐集中在与生命本质密切相关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上.
1944年,美国生物学家艾弗里用细菌作实验材料,第一次证明了DNA分子是遗传物质.
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这标志着生物科学进入了分子生物学阶段.
自古以来,海洋生物中的钻孔者如船蛆(Teredo) 对人类的海上活动构成威胁。早在木筏和小船航行的时期,人们就已意识到它们对木制结构的破坏。1730年,荷兰木质堤岸的船蛆破坏事件标志着科学研究的起点,G.塞利乌斯在1733年首次确认船蛆属于软体动物,并提出了用煤焦油作为防治手段。1913年,船蛆入侵旧金山海湾港口,短短几年内造成巨额经济损失,高达2500万美元,这促使科学家们对船蛆的研究更为深入。
甲壳类中的蛀木水虱(Limnoria)同样对海港和码头的木质设施构成威胁。据美国C.E.莱恩估计,每年因蛀木水虱的破坏,经济损失可达数百万美元。因此,研究者们对蛀木水虱的种类、分布、钻木习性以及营养生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以寻找有效的防控策略。
扩展资料
生物简介 haiyang zuankong shengwu 海洋钻孔生物 marine boring organisms 穿凿木船、木竹建筑、红树、岩石、珊瑚礁以及贝壳等海洋中物体的海生生物。它们是的一部分,世界各海域都有分布。它们中有的是为免受其他动物侵害而钻洞穴居,有的为摄食被穿凿的物体而钻孔。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动物志》中详细记述了170多种海洋生物,分类涵盖了现今的海绵动物、腔肠动物、蠕虫、软体动物等十多个主要类群,其中鱼类种类就有110多种。中国在公元前三世纪的《黄帝内经》中已有使用墨鱼和鲍鱼治病的记载。公元前一世纪的《尔雅》不仅记载了海洋生物,还包括了藻类。公元初,古罗马普利尼乌斯的《自然历史志》也记录了众多海洋生物,中国明朝屠本梭的《闽中海错疏》则记载了200多种海产生物。
随着17世纪自然科学和航海业的进步,海洋生物学开始进入科学研究阶段。荷兰列文虎克在1674年首次发现了海洋原生动物,丹麦米勒在1777年使用显微镜观察北海浮游生物。19世纪,爱伦贝格在海洋中发现硅鞭藻类,达尔文对“贝格尔”号航海中的海洋生物进行了深入研究。米勒在1845年开创了浮游生物网的研究,而19世纪中期,福布斯提出了海洋生物垂直分布的分带理论,亨森则对浮游生物进行了定量研究,哈克尔则提出了游泳动物和底栖生物的概念。
1946年,佐贝尔的《海洋微生物学》为海洋细菌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这标志着海洋微生物学的兴起。19世纪下半叶,各国纷纷开展海洋考察,如英国“挑战者”号的三年半环球调查,极大地丰富了海洋生物种类。
原核生物(Procaryotic organism) 是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包括蓝细菌、细菌、古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枝原体和衣原体等。原核生物具有以下的特点:①核质与细胞质之间无核膜因而无成形的细胞核;②遗传物质是一条不与组蛋白结合的环状双螺旋脱氧核糖核酸(DNA)丝,不构成染色体(有的原核生物在其主基因组外还有更小的能进出细胞的质粒DNA);③以简单二分裂方式繁殖,无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④没有性行为,有的种类有时有通过接合、转化或转导,将部分基因组从一个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细胞的准性行为(见细菌接合);⑤没有由肌球、肌动蛋白构成的微纤维系统,故细胞质不能流动,也没有形成伪足、吞噬作用等现象;⑥鞭毛并非由微管构成,更无“9+2”的结构,仅由几条螺旋或平行的蛋白质丝构成;⑦细胞质内仅有核糖体而没有线粒体、高尔基器、内质网、溶酶体、液泡和质体(植物)、中心粒(低等植物和动物)等细胞器;⑧细胞内的单位膜系统除蓝细菌另有类囊体外一般都由细胞膜内褶而成,其中有氧化磷酸化的电子传递链(蓝细菌在类囊体内进行光合作用,其他光合细菌在细胞膜内褶的膜系统上进行光合作用;化能营养细菌则在细胞膜系统上进行能量代谢);⑨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核糖体散在于细胞质内,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为 70S;⑩大部分原核生物有成分和结构独特的细胞壁等等。
以上就是生物简史的全部内容,1885年,法国微生物学家L.巴斯德提出动物的生存离不开肠道细菌的存在。这一意见在生物学界引起了争论。1895年,柏林大学的G.H.F.纳托尔和H.蒂尔费尔特把剖腹生豚鼠放在无菌的玻璃罩内饲养,喂灭菌牛奶,第八天处死豚鼠后检查,肠道内不存在细菌。无菌豚鼠是可以生存的,但必须喂以纯动物来源的饲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