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赵氏孤儿历史原型 赵氏孤儿深度解析 赵氏孤儿简介真实历史 赵氏孤儿为什么杀程婴老婆 赵氏孤儿真实历史故事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中,记述了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即“赵氏孤儿”。程婴、公孙杵臼、韩厥等义士义救遗孤的事迹,流传千年,感人肺腑。近年来又相继被著名导演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因此广为今时观众所知。
只是在比《史记》成书更早的权威春秋历史著作《左传》中,对此事的描述却大大不同,甚至是非善恶,俱都颠倒。至于事件起因,竟是一桩叔父和侄媳私通的桃色事件所引发。
晋国国君攻灭赵氏的下宫之难,历史上又被称为庄姬之乱、孟姬之乱。
晋国正卿(即首相)赵盾执政多年,大权在握,打压公室,赵氏独大,晋国国君和其他卿大夫都因此潜藏不满。
晋成公之女孟姬(《史记》误记为成公之姊,据《十三经注疏》考证),嫁给赵盾之子赵朔,生子赵武。后来赵朔早死,谥号为庄,因此孟姬又称赵庄姬。
晋国公主、赵朔之妻:庄姬
赵盾有三个弟弟赵同、赵括、赵婴齐;庄姬与他们三人,是叔父和侄媳关系。赵盾和赵朔父子死后,赵家大权、土地、财富,大都落到赵同、赵括之手。
庄姬和赵武母子在赵家成了孤儿寡母,无依无靠,只有年龄相仿的小叔叔赵婴齐对她颇为关心。这么一来二去,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叔父和侄媳两人便天造地设,情投意合了。
《左传·成公四年》【冬,十一月,郑公孙申帅师疆许田,许人败诸展陂,郑伯伐许,取锄任泠敦之田。晋赵婴通于赵庄姬。】
另一方面,庄姬毕竟是一国公主,背后有实力尚存的晋国公室为她撑腰。赵婴齐与她相好,正意味着他这一支系和赵盾、赵朔一系,乃至于以及背后晋国国君的结盟。若等赵武长大后,他们这一派当然会对掌握赵家大权的赵同、赵括一脉构成严重威胁。
嗅觉敏感的赵同赵括兄弟洞悉这点后,当然不肯相让,经过一番激烈的家中权柄争夺战,他们大获全胜,便以堂堂正正的“杜绝家丑”为名,将赵婴齐驱逐到别国。
情人走了,眼见儿子将来前途也没了指望。庄姬因此怀恨在心,便索性掀桌子拼个同归于尽了,竟在她兄弟晋景公姬獳面前进言,称“赵同、赵括将要作乱谋反”。
晋景公:姬獳
而时任晋国正卿的栾氏家主栾书,早就忌惮赵氏势力庞大,一直打算对他们动手,得此良机当然不肯放过,便与郤氏家主郤锜一起进言,说动晋景公下决心铲除赵氏。
晋景公先下令迁都新田,离开赵氏经营多年、实力盘根错节的绛都,可叹赵同、赵括在关乎本族存亡的公事上,却全没了争夺家产时的洞察力,对此用意竟茫然无知枣笑。
然后国君下令,召集其他各大卿族一起出兵,将赵同、赵括全族斩尽杀绝,是为“下宫之难”。
庄姬之子赵武,因为是景公的亲外甥,又是首告庄姬毁慧的儿子,年纪幼小,当然没有被牵连纤岩答,被景公收养于宫中。
景公本欲将赵氏领地赐给祁奚,韩氏家主韩厥曾受赵盾恩惠,进言说赵衰、赵盾父子功劳甚大,不当无后。于是在不久后,景公便立赵武为赵氏新家主,返还其领地,而并非等到他成年后。
《左传·成公八年》【晋赵庄姬为赵婴之亡故,谮之于晋侯,曰,原屏将为乱,栾郤为徵,六月,晋讨赵同,赵括,武从姬氏畜于公宫,以其田与祁奚,韩厥言于晋侯曰,成季之勋,宣孟之忠,而无后,为善者其惧矣,三代之令王,皆数百年保天之禄,夫岂无辟王,赖前哲以免也,《周书》曰,不敢侮鳏寡,所以明德也,乃立武而反其田焉。】
此事过后,因为赵武年幼,因此赵氏领地实际上落到公室手里。赵氏族人和死忠家臣几乎全灭,实际上等同沦为公室附庸。赵氏实力被打击甚大,持续衰落了几十年,直到赵武成为晋国正卿后才复兴。
所以说:
女人是万万得罪不起的。为情人、为孩子,她们是可以抛开所有顾虑,不顾世间一切的。
自大的男人们若非万不得已,还是别将她们逼到这样的绝路为好。
血案起因似是一个女子为情夫报仇、或为幼子争产;背后正是赵氏实力过大,破坏晋国政治平衡,招致公室和其他卿大夫的围攻。而事件真凶,无非景公、栾书、庄姬三人。
赵氏亦从此和栾氏成为死仇。而《史记》版及后世传说中“赵氏孤儿”一案的奸臣“屠岸贾”,可视为以此时的正卿栾书为历史原型。其人文韬武略,实为一代枭雄,亦是晋国史上地位可与赵盾相当的政治强人。
晋国正卿:栾书(屠岸贾原型)
《左传.襄公21年》:【赵氏以原、屏之难怨栾氏。】
这也是赵盾时代过度专权带来的必然反噬:没有绝对掌控实力时,吃独食是犯众怒的。
后来赵氏正是深刻汲取了此教训,方得三家分晋,成功立国。相反对面的智伯就做了历史上的杯具典型,带领韩魏水攻晋阳时,声势何其浩大。本以为可以一家代晋,却反落得个盟友反水、身死族灭的下场。
而此事的女主角庄姬,对她儿子赵武的子孙而言,便成为了一个很尴尬的存在,一方面是他们必须尊敬和祭祀的直系母系祖先;
另一方面,又是私生活混乱、更进谗言让本家族险些灭族的罪魁祸首。毕竟此难被时人称为“孟姬之谗”。
《国语.晋语九》: 【夫郤氏有车辕之难,赵有孟姬之谗,栾有叔祁之诉,范、中行有亟治之难,皆主之所知也。】
虽然故事结局,尚算圆满,可一个婴孩顺利长大成人,并在亲族尽灭的情况下,藉着其他各卿争斗不休,因缘际会重新成为正卿,执掌国政,复兴家业,本身就不是当时任何人所能预见的。
对整个赵氏家族的角度,赵武之母庄姬夺产争嫡争到这种玉石俱焚的地步,让原本实力最强的赵氏衰落几十年,确是罪魁无疑。
于是,当三家分晋,赵氏化家为国,成为赵侯、赵王以后,一个“赵氏孤儿”版本的感人故事,诞生并流传开了,以此来混淆视听,褒扬臣子忠义。因为此说作为赵国版历史,流传甚广。司马迁修《史记》时,就将其记载下来了。
当然,《太史公书》一开始的撰写本意,是作为一家之私史的,太史公也并没有后世史家那种必须要在几个自相矛盾的远古史料中辨别正伪的义务。
因为《史记》影响甚大,后面关于“赵氏孤儿”的演义戏剧,都是由《史记》原文而来的。因此这个以讹传讹的锅真要背的话,还是赵王室和他老人家各背一半吧。
(《史记》中四大基本史实错误,烽火戏诸侯,周召共和,赵氏孤儿案,苏秦张仪斗智,都已经被其他过硬史料和考古发现推翻,证明纯系颠倒事实的虚妄之说。)
明万历年间建邯郸七贤祠,以韩厥、程婴、公孙杵臼为“义救赵孤”的赵国三忠,以李牧、赵奢、廉颇、蔺相如为赵国四贤。
其他人也罢了,韩阙泉下有知,不免有话要说:我一个堂堂晋国正卿、韩国先祖,怎么就和赵国的臣子一起吃冷猪肉了呢?历史的进程还真是难测。
赵氏孤儿案的真实历含枯念史是:
“赵氏孤儿”即赵武。赵武,嬴姓赵氏。春秋时晋国卿大夫,政治家、外交家,为国鞠躬尽瘁的贤臣,后任正卿。出生世卿大族,幼年其母与叔公不和,随母移居宫中。后下宫之难,赵氏灭族,赵武独存。前573年,晋悼公以之为卿。
公元前548年,继范宣子执政,晋再修文德,弃征战,赵武尊王室,与楚弭兵。晋楚分霸,中原始宁。赵武秉承悼公遗志,与韩起、魏舒克制范、荀。然国资蓄于私家,六卿才能卓越,家臣任要职,而公室腐败,国家险象环生令赵武痛不欲生。谈困于公元前541年,郁郁而终。
扩展资料:
赵献文子武,晋国赵氏复兴的关键人物,九死一生,大难不死,他如同春天的太阳,让赵败派氏再度复苏。
嗣位之初,以赵旃持家,依韩厥接济,才得以维系,步履维艰。困境之中入仕,受士燮、张老等贤臣启蒙,立志匡扶社稷。
后晋悼公立,提拔为卿,赵武备受青睐,与韩起携手共进。前562年,郑降晋师,悼公霸业遂成,欲与赵武、韩起共创盛世,却因为悼公的早亡而流产。晋国痛失前程。
前548年,赵武执政,他顺应历史潮流,力主弭兵,修文德、偃征战,为中原赢得了宝贵的和平,为世卿世禄制的完善进而蜕变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并完成了上天交予他的历史使命。
暮年的赵武,尊王室、侍平公,敬诸卿,合诸侯,友嬴秦、礼荆楚,赢得了世人的广为称赞。然作为世卿,却无法根除世卿世禄制对晋国宗庙的危害,无奈于公室的衰败而痛不欲生,最终作茧自缚,郁郁而终。
参考资料来源:-赵氏孤儿
是虚孝皇室内部的纷争带来的结果,每个人都想拥有至高如激无上的权利,差橡稿都想坐上皇帝的宝座,所以才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赵氏孤儿案的真实历史是当时国家也是处于一个四分五裂的状态,朝廷里面权势比较大的这个就是屠岸脊谈行贾,另一个就是赵氏家族了。赵盾在生前不断为自己的家族扩大势力,但是到了最后还是抵不过后辈的张扬。
赵氏的接班人就是能力有限,可是凭借着前人的的势力为所欲为,朝廷上面已经有很多人看不惯他们了。
不过这一件事情皆因一个女人而引起,她是一个导火线,将这一场大爆炸引爆。这个女人是赵庄姬,实际上她是一个寡妇却和自己的小叔子私通,知道这件事以后的赵家就将这两个人赶了出去。也因为这样她就告上侍亩了皇帝那里,说这一个家族准备造反。屠岸贾又从中添油加醋,也就导致了整个家族覆灭了。
简介
这一件事情是有历史证据的,剧情里面也是大致还原了真实。当时的时樱哗代里面,一个强大的家族在朝廷里面是可以占据绝大部分的权力的。
也因为这样很多的大臣甚至到了君主都会很在意这些家族。有了这么一个借口,就可以借机去除一个威胁自己的家族,何乐而不为呢?历史是残酷的,像是这个家族一样被灭门的家族不在少数;但能够有那么一个遗腹子存留的家族并不多,不是每一个人都那么的幸运的。
春秋时,晋国上卿赵盾遭到大将军屠岸贾的诬陷,全家三百余口被杀。为斩草除根,屠岸贾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捕赵氏孤儿赵武。赵家门客程婴与老臣公孙杵臼定计,救出赵武。为救护赵武,先后有晋公主、韩厥、公孙杵臼献出生命。二十年后,赵武由程婴抚养长大,尽裂滚知冤情,禀明国君,亲自拿住屠岸贾并处以极刑,终于为全家报仇。
赵氏孤儿即赵武。赵武,嬴姓赵氏。春秋时晋国卿大夫,政治家、外交家,为国鞠躬尽瘁的贤臣,后任正卿。出生世卿大族,幼年其母与叔公不和,随母移居宫中。后下宫之难,赵氏灭族,赵武独存。前573年,晋悼公以之为卿。
公元前548年,继范宣子执政,晋再修文德,弃征战,赵武尊王室,与楚弭兵。晋楚分霸,中原始宁。赵武秉承悼公遗志,与韩起、魏舒克制范、荀。然国资蓄于私家,六卿才能卓越,家臣任要职,而公室腐败,国家险象环生令赵武老岁痛不欲生。于公元前541年,郁郁而终。
扩展资料:
程婴第90代后人在南京,高祖父百年前迁来:
《赵氏孤儿案》连续剧在央视热播,这一段传奇历史成为人们的话题。市民程尚龙先生找到扬子晚报记者表示,他是程婴的第90代子孙,还保留有一本百年前的家谱,这里面记载了不少当时的信息,肆含余而对于赵氏孤儿是如何被调包的,与历史传言也有着不小的出入。
在程先生家中记者看到了这本程氏宗谱,据他介绍这套宗谱修立于民国时期1915年左右,现在差不多有一百年历史。原本有几十本之多,囊括了程姓从开宗以来各系后人,一些侯爵和名人还写有人物传。“在文化大革命时烧掉了不少,最后保留下来的有三本,除了最重要的一本开宗谱之外,还保留了记录南京这一系往上七代的两本宗谱。”
程先生告诉记者,根据谱上记载,程婴是程姓第十四世先祖,而程先生自己是第一百零四代,也就是程婴的第九十代传人。“据记载到战国时,程婴后人多居住在赵国,后经历数次迁徙,在歙县附近的篁墩、江西鄱阳等地都有不少程姓后人。”程先生介绍说,他的高祖父是从安徽怀宁辗转迁至南京的。“当时我的高祖父官至清朝都司,大概相当于四品官,后来到了抗战时期家道就大不如前了。”
参考资料:人民网-《赵氏孤儿案》热播 程婴后人澄清历史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