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历史

大阪历史地震,日本大阪容易地震吗

  • 历史
  • 2023-05-22
目录
  • 日本大阪容易地震吗
  • 日本大阪会经常地震吗
  • 日本历年大地震一览表
  • 日本地震历史记录
  • 京都历史地震

  • 日本大阪容易地震吗

    阪神大地震是日本自1923年关东大地震以来规模最大的都市直下型地震。由于神户是日本关西重要城市,人口密集(当时人简袜口约105万人),地震又在清晨发生,因此造成相当多伤亡。返咐改统计有6,434人死亡,43,792人受伤,房漏判屋受创而必须住到组合屋的有32万人。

    日本大阪会经常地震吗

    大阪地区除了95年有一次严宽姿重的阪神大地震之外,没有大型地震。

    因此,大阪地区宽带还属于地震相对不频繁慎巧芦的日本地区。

    日本历年大地震一览表

    Takao Miyata

    (Department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Faculty of Science,Kobe University,Nada-ku.Kobe 657,Japan.)

    Jingpeng Hong

    (Graduate Schoo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obe University,Nada-ku,Kobe 657,Japan)

    Yasuhide Nigauri Yasuo Maeda

    (Institute for Science and Mathematics,Education Development,University of Philippines,Diliman,Quezon1101,Philippines)

    摘要我们据电线杆倾斜和房屋入水口滑动求解了1995年兵库南部地震期间神户城区的地面同震位移。大的位移呈线性分布于神户活断层隐伏带。同时,破碎带亦集中分布于活断层隐伏带。由这些特征和对地震时强震运动特征分析,我们认为,具线性分布的明显的地面位移是隐伏活断层的断裂活动造成的。

    关键词神户地震城区活断层同震地面位移

    1引言

    1995年1月17日,一个震级为7.2(JMA)的灾难性地震袭击了日本西南部神户-大阪地区的大城市。神户地震断层运动的结果是,地震夺去6400余人的生命、摧毁许多房屋、钢筋混凝土(RC)结构建筑物以及生命线工程。

    地震以后,兵库县[5]、日本地质调查局[2]以及关西地区地震观测委员会(CEORKA)[10]对该地震进行的地震反射测量,弄清了神户-大阪地区淡路岛和大阪湾地区的隐伏断层的轮廓。

    本文旨在根据由电线杆斜度、房屋入水口变形及同震地表破裂求得的同震位移,讨论神户下隐伏活断层的运动。

    2地震学和地质背景

    1995年兵库南部(神户)地震(MJMA=7.2)发生在六甲山脉—淡路断层带。主震位于神户与淡路岛之间的赤石海峡(图1)。主震的震源机制为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的东西向的挤压。主震后10h内发生的余震[13]分布在由震中向东北长达25km、向西南长达20km的带状地区。Kikuchi[7]和Irikura[6]分别根据远指氏震体波和强震地面运动特征指出,本次地震可分为三个亚震事件,并与三条断层相对应,第三个亚震事件位于神户地区。

    图1a—索引图;b—六甲山脉至大阪湾剖面(据文献[5]修正)实线:1995年兵库南部地震期间活动断层,虚线:不活动断层

    一些北东走向的活断层分布于六甲山脉至淡路岛[4]。尽管称为野岛的地震断层出现于该岛[11],而神户城区地表上未能看出。但是,地震时城区地面运动强烈且城区地表形成许多裂隙。

    六甲山脉主要由白垩纪花岗岩组成,而神户城区则主要由上新统—更新统沉积层组成,厚约1500m[5]。六甲山脉和大阪盆地间活断层发育,其中有些埋藏于沉积层之下(图1)。神户城区地形主要分为唯笑散扇形沉积、古河谷底、天然冲积堤、抬升河床、煤渣层、三角洲、沙坝、冲积低地以及淤积地[15]

    3地面位移

    3.1电线杆的同震倾斜

    神户城区有大量电线杆在地震时倾斜和被破坏。电线杆因地震力而移动(图2),倾斜电线杆与公路柏油面之间形成一个开口(在图上用S表示)。震后三个月内我们在城区量度了1307条长达15m和16m的电线杆(细型)的开口。S的最大值是8cm长。

    图2细型电线杆因地震地面移动而倾斜L—杆长;d—杆顶直径;F—地震力;S—杆与公路柏油层之间的开口量

    图3表示电线杆与公路柏油面之间的开口量S的分布。神户东面的S值大于西面的。大于2cm的S值呈斑点或和线性分布。线性分布位于升羡六甲山脉原有活断层(五助桥、芦屋和高阳断层等)的西南延伸带(隐伏断层),而斑点分布则位于如旧池塘、占河床、谷底、煤渣层及冲积扇边缘等柔软的地面。

    图3电线杆的位移分布大于2cm或更大的S值呈斑点分布和线性分布;断层线是Huzita和Sano所作[5]

    3.2房屋入水口的同震滑动

    房屋入水口内径为35cm,地震时的水平滑动常发生于深达40~70cm的接头部位。为确定地层位移的方向和冲击力的量级,调查了神户城区1277所房屋入水口的同震位移。图4为地震时冲击力造成的房屋入水口位移的模型[14]。按照模型,冲击力与深度d和位移量s有关。我们可用 估计神户城区所有产生位移的房屋入水口受到的冲击力。

    图4房屋入水口水平剪切模型

    △p—冲击力;A—面积;ρ—填土密度;d—地面与剪切面之间的深度;s—房屋入水口的位移。上半部因受力△p在深处d发生位移s

    图5是由位移的房屋入水口求得的冲击力分布。神户东部冲击力的量要比西部的大,其较大的量由斑点、线性分布得到说明。斑点位于旧池塘柔软沉积层、旧河道、谷底、煤渣层以及冲积扇边缘。一些线性分布位于原有活断层(五助桥、芦屋、高阳断层等)的西南延伸带上(隐伏断层)。

    图5冲击力图

    图例中数字为 它与冲击力成比例,断层线据K.Huzita和Y.Maeda(1984)

    4神户隐伏活断层的地震位移

    Aki[1]讨论了邻近一条断层的地震位移。合成的理论地震图显示垂直于断层的分量,它表示位移脉冲。这是走滑断层运动造成的特征性位移之一。1995年在兵库南部地震时也记录到这种位移。按照Kikuchi[7]的观点,走滑断裂运动在其接近和到达地表时分别产生垂直、平行于走向滑动断层的强地面运动。320。方向的分量呈脉冲状。理论上,发震断层的走向是NE50°,其性质是右旋走向滑动。

    玫瑰花图(图6)显示了房屋入水口的运动方向。地面运动的最优势方向应是北西向,其次则是南东向、北东向和南西向。图上前两个方向垂直于北东走向的断层,而后两个的方向几乎与断层平行。这4个大的位移方向可用Kikuchi的理论予以解释[7]

    图6房屋入水口的位移方向图中房屋入水口的冲击力大于100[cm3/2]

    5破裂带

    地表破裂正好出现于城区隐伏断层上。例如,一条破裂带位于神户大学东南[8],而另一条位于神户中部五助桥断层的南西向延伸带上(隐伏断层)。破裂的特征是:①由于有坚硬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物和建筑物存在,分布样式很复杂,②延伸短,约100~200m,③宽度大,达200~300m宽,④总体上右旋位移,约几十厘米至几厘米。

    六甲山脉原有的五助桥断层(活断层)上也辨认出了相同的破裂带[3,11]

    6结论

    (1)由电线杆和房屋入水口观测到的大位移的线性分布出现于原有活断层的南西向延伸带(隐伏段)上。

    (2)由电线杆求得的4个大的地震位移垂直或平行于北东走向的断层。这可认为是神户地区深部的右旋走滑断层运动的结果。

    (3)破裂带也出现于原有活断层的南西向延伸带(隐伏段)上。

    由这些特征判断,我们认为地表破裂的线性分布是由神户城区深部活断层的右旋运动造成的。许多钢筋混凝土结构物(如建筑物、高架高速公路和铁路)明显的被破坏,认为多发生于神户城区沿隐伏断层一带。这些地表破裂在了解地下断层运动方面是很重要的。

    致谢我们感谢大阪市大学Emeritus Kazuo Huzita教授给予赞助与鼓励。感谢神户大学基金对本项研究工作的部分资助。

    (张鸣冈译,郝重涛校)

    参考文献

    [1]K.Aki.Seismic Displacement near a Fault.Jour.Geophys.Res.,1968,73:5359~5376.

    [2]H.Endo.S.Watanabe,M.Makino,Y.Murata,K.Watanabe and A.Urabe.Subsurface geological structure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oncealed faults and basement structure in Kobe and Ashiya cities,Hyogo Pref.,Japan.Butsuri-Tansa(in Japa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1995,48:439~450.

    [3]M.Hirano and T.Fujita.Geological Hazards from the“Hyogo-ken Nambu”Earthquake,with reference to the sliplandform along the active faults.Earth Science,(in Japa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1995,49:77~84.

    [4]K.Huzita and Y.Maeda.Geology of the Suma district.Quadrangle Series,Scale 1:50000.Geol.Surv.Japan(in Japa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1984.

    [5]K.Huzita and M.Sano.The Great Hanshin-Awaji Earthquake Disaster and Rokko Movements:“Earthquake Disaster Belt”associated with Buried Fault Scarps.Kagaku Science(in Japanese),1996,66:793~805.

    [6]K.Irikura.Causative Faults,Strong Ground Motions and Damages from the 1995 Hyogo-ken Nanbu Earthquake.Butsuri-Tsnsa(in Japa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1995,48:463~489.

    [7]M.Kikuchi.A shopping trolley seismograph.Nature,1995,377(19).

    [8]T.Miyata and Y.Maeda.Ground displacement in the urban area of Kobe during the Southern Hyogo Prefecture Earthquake.Mem.Geol.Soc.Japan(submitted)(in Japa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1995.

    [9]T.Miyata and Y.Maeda.Buried active faults inferred from co-seismic ground displacement in Kobe.In:Nakagawa,K.,Akamatsu,J.and Nirei,H.,eds..The Hansin-Awaji Earthquake Disaster,(in Japanese),1996,135~146.

    [10]K.Nakagawa,Basement structures and seismic hazards.In:Nakagawa,K.,Akamatsu,J.and Nirei,H.,eds..TheHansin-Awaji Earthquake Disaster(in Japanese).1996,257~269.

    [11]T.Nakai and H.Sunouchi.Damages along Gosukebashi Fault in the Hyogoken-Nanbu Earthquake.The Proceedings of Symposium on The Great Hansin-Awaji Earthquake and its Geo-environments(in Japanese withEnglish abstract).1995,69~74.

    [12]T.Nakata,K.Yomogida,J.Odaka,T.Sakamoto,K.Asahi and N.Chida.Surface Fault Ruptures Associated withthe 1995 Hyogoken-Nanbu Earthquake.Jour.Geogr.(in Japa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1995,104:127~142.

    [13]H.Nemoto,H.Kato,E.Suzuki and K.Irikura.The aftershock distribution during the first 10 hours after the 1995Hyogo-ken Nanbu Earthquake.Programme and Abstracts,Seism.Soc.Japan(in Japanese),1995,(2):A34.

    [14]Y.Nigauri and T.Miyata.Subsurface horizontal shear from deformed house inlets in Kobe during the 1995Southern Hyogo Prefecture Earthquake.Jour.Geol.Soc.Japan(submitted)(in Japa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1995.

    [15]S.Tanaka and T.Okimura.Distribution of damaged houses and Topography in the eastern Kobe-Hanshin area.The Hyogoken-Nanbu Earthquake and Disaster of Topographical Condition,Kokon-shoin(in Japanese).1996,82~94.

    日本地震历史记录

    阪神大地震给日本造成了高达一千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以及六千多人的死亡和四万多人的受伤。阪神大地震发生于上个世纪的九五年一月,发生地点为日本关西,震级为里氏7.3。由于此次地震的主要受灾区为神户至大阪之间的区域,所以该地震被命名为“阪神大地震”。阪神大地震的类型属于直下型地震,也就是震源所在地与震中区同为一地,与之同类型的还有中国唐山大地震。

    阪神大地震是日本继二三年的关东大地震之后时隔七十多年又一次遭遇的大规模地震。阪神大地震的震中是在距离的神户仅二十多公里的淡路岛,是由神户与淡路岛之间的断层活动所触发的。由于城市直下型地震本就难以预测,再加上神户与震中的近距离以及当时城市抗震措施以及技术的不完备,这场大地震所造成的伤害是非常严重的。

    就阪神大地震所造成的后果来看,这场地震的发生直接导致日本2% 左右的GDP瞬间化为乌有,经济损失高达千亿美元。除此之外,这场地震还造成十万多幢房屋倒塌、损坏,三十多万日本民众因此无家可归。再有就是阪神大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也是非常大的,其中受伤人数多达四万多人,死亡人数则有六千多人。这等程度的伤害对于日本人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劫晌族搭难。

    阪神大地震发生之后,日本政府在后续的救援过程中遭遇到了不少问题。由于地震的发生,神户地区信号受损,所以通讯十分不便。再有就是,房屋的倒塌、道路的破损也让道路严重堵塞,从而导致救援工作无法迅速、有效地展开。除此之外,日本当时的救援工作还暴露出了协调不合理,救援物资安排混乱,外加对于火灾等后续灾害的救援不够及时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促使日本当局对地震防护工作进行了反思。

    在吸取了阪神大地震所暴宴拿露出来的种种问题之后,日本开始对症下药地改善交通、建筑等,借此来做到科学防震减灾。除此之外,日本民众也在此次地震之后树立了“共救”观念。零二年的时候日本政府在阪神大地震所穗型造成的废墟上修建了名为“人与防灾未来中心”的两栋建筑,借此来纪念这场曾给日本造成重大伤害的地震灾害。而今,这场地震已经过去26年。就在前不久刚刚过去的地震周年日,日本也是举办了一场追悼会。

    京都历史地震

    1923年9月1日,东京发生里氏7.9级地震,造成142807人死亡。

    1927年3月7日,西部京都地区发生里氏7.3级地震,造成2925人死亡。

    1933年3月3日,本州岛北部三陆发生里氏8.1级地震,造成3008人死亡。

    1943年9月10日,西海岸鸟取县绝闹发生里氏7.2级地震,造成1083人死亡。

    1944年12月7日,中部太平洋海岸模改发生里氏7.9级地震,造成998人死亡。

    1945年1月13日,中部名古屋附近三川发生里氏6.8级地震,造成2306人死亡。

    1946年12月21日,西部大面积地区发生里氏8.0级地震,并码罩造成1443人死亡。

    1995年1月17日,西部神户及附近地区发生里氏7.3级地震,造成6437人死亡或失踪。

    2004年10月23日,中部新潟发生里氏6.8级地震,造成67人死亡。

    2007年7月16日,新潟海岸地区发生里氏6.8级地震,造成至少9人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