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金华的文化底蕴 金华最早历史 金华自驾一日游最佳景点 金华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金华有几年历史
金华是浙江省东部的历史悠久的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金华在古代是吴越国的一部分。隋朝时期,这里已有城池,唐朝时成为“临海县”所辖的一部分。宋朝在此设立武义军,到了元朝时设立为武义路,明朝时设立金华府,成为官府管理的中心城市。清朝时期,金华府的地位更加重要,成为浙江省的行灶唤中书省,办理中央政府对浙江的行政事务。金华历史上还有一些著名的事件,比如1884年的金华会议,是清朝带辩悉末年重要改革派人士积极推进洋务运动的重要会议之一。在现代,金华更是一座重要的工商业城市。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蠢乎进,金华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也有了明显提升。同时,金华的文化底蕴也得到了进一步挖掘和发扬,不少历史文化遗迹得以完好保存和保护,为人们展示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
金华古称婺州,因其“地处金星与婺女两星争华之处”得名,具有1800多年的历史和灿烂文化。现辖婺城区、兰溪市、义乌市、东阳市、永康市、和金华县、武义县、浦江县、磐安县,总面积为10917平方公里,总人口为440多万。
金华是一座人文荟萃,教育鼎盛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山川秀丽,环境优雅的旅游胜地;是一个生态环境良好,整洁亮绿,文明有序,居住舒适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
金华建置久远,古属越国地,秦人会稽郡。自三国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置郡始名东阳。后历名金华、婺州,或设郡、州、路、府、道,或设专区和地区。1985年金华撤地设市。
金华山川秀绝,人杰地灵,金华宏乎市区的地势是两山夹一川。即位于北山(金华山)和南山(仙霞岭余脉)中间这块“金衢盆地”中部最富饶的土地上。金华北山双龙现为国家级风景区,层峦迭嶂,林木参天,岩洞奇特,有水石、风雾和洞天奇观。尤以“一水穿开岩底石,片槎引入游银洞中天”的双龙洞、“一瀑垂空下,洞中冰雪飞”的冰壶洞和“洞落千寻通地脉,光生一线透天门”的朝真洞最为著名。景区内还有港澳台胞熟知的黄大仙祖宫。
金华的奇秀山水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士,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登八咏楼赋词:“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易安居士的慷慨之歌堪称八咏楼之绝唱。袁吉《登金华山》,以“金华山色与天齐,一径盘纡尽石梯。步步前登清汉近,时时回首白云低”来描述当年北山风光。陈了昂的《登金华观》、孟浩然的《寄赤松道士》、苏轼的神绝宴《卧羊山》、王安石的《山桥》等,更为金华之山光水色增辉添彩。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游金华山记》中生动地描述了北山三洞诸景。及至近代,郁达夫的《金华北山》、叶圣陶的《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写得娓娓动人,饶有情趣。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朱德、宋庆龄、彭德怀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先后到过双龙。1996年12月,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登八咏楼欣然赋诗:“婺水悠悠江上楼,易安飘泊不胜愁,万里江水今胜昔,八咏声韵倾神州。”
金华文化灿烂古迹遍布。金华山是道教名山,双龙洞有“三十六洞天”之称,还是在香港、东南亚、北美等地香火有极的黄大仙出生、修道之仙地,现有黄大仙祖宫。太平天国侍王府,是我国目前保持原貌最完整、壁画艺术最丰富、建筑规模最大的太平天国遗迹。还有天宁寺大殿、八咏楼、法隆寺经幢,明月楼、城隍庙、古城墙、一览亭等一批历史文化遗迹。市域有5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0多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华物宝天华,名人辈出。如:骆宾王、贯休、宗泽、吕祖谦、陈亮、朱丹溪、宋濂、李渔。近现代,有黄宾虹、张书旗、吴茀之,张振择、邵飘萍、何炳松、陈望道、冯雪峰、吴晗、潘漠华、艾青、朗静山、严济慈、蔡希陶等。他们的功绩、成就,彪炳于史,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财富。
崇文重教,人才摇篮。金华人民崇尚教育,重视人才资本的投入,以“书香门第”,“耕读家风”为荣。新中国成立后,金华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近几年录取高校、中专的考生每年达五、六千人,录取人数、比例均居全省榜首。数以万计的学生学业有成,散布于海内外。东阳市“百名博士汇一市、千名教授同故乡”,传为佳话。人才是金华的一大优势,通过实施“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将有助于实现科教兴经济的相互结合与促进。
金华富有悠久的历史潮流和深厚的民族文化教育底蕴,又有地方个性,诗词戏曲,辈出杰作;文章书画,代有名家。金华戏曲源远流长,有400多年历史的婺剧是金华文化艺术中的奇葩,具有浑朴粗犷、唱腔独特、鼓乐丰富、武功见长的艺术特色。1962年,浙江婺剧进京演出的《断桥》,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天下第一桥”。
金华市古城、城墙、城门沿革
金华建置时间早。
金华市曾先后为郡治、州冶、路治、府治所在地。
金华市自东汉至隋,称长山县。
《读史方舆纪要》载,古长山县治(又为东阳郡治、婺州州治)在今城东四十里,相传在今孝顺地界。
唐开元(713年一741年)中始迂今址。
又明万历《金华府志》载,古城在府城西南四十里,广袤五六里,相传汤溪镇西三里之古城山,为古州城遗址。
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年)四月,钱武肃王在今址建城墙,城周九里一百步,高一丈五尺,厚二丈八尺。
北宋宣和四年(1121年),知州范之才重建。
周围十里,基宽三丈,面广三之一,高倍之。
原有城门十一。
不久,四门毁坏,存留城门有七:东为赤松门,南有八咏门、清波门、长仙门和通远门,西为朝天门,枯隐神北有旌孝门。
元顺帝至元年间(1335—1340年),元统治者下令毁城,古城尽废。
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廉访副使伯嘉纳等在旧址重建城墙,周长一万七千七百九十二尺,厚二寻有四尺,高二寻二尺,共有城门七。
西面和北面的二门,环以瓮城,即环绕城门外筑起小城,砌砖石为路,高与城等。
在城墙上筑起齿状的矮墙,高五尺。
在城楼旁建筑房屋七间,作守备嘹望之用。
城南临江,以大溪为险,东、北、西三面挖掘护城河,宽约五十尺,深一丈六尺多,全长八千六百二十五尺。
在护城河上有吊桥三座,桥头有石坝作阻拦。
在护城河边造房三十六问,作守城戍卒的营房。
明清时期,金华城墙曾多次修筑。
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修筑时,有雉堞二千四百五十四个。
康熙《金华府志》所刊《金华府治图》绘有明金华府署、金华县署、府儒学、县儒学等所在地,为当时金华城的概貌。
光绪八年(1882年),知府邹仁溥重修旌孝门迤南至迎恩门一段;光绪十二年,知府陈文喙继续重修,自迎恩门迤北至旌孝携模门一段。
全城周长九里多,城墙高约二丈三尺,基宽近三丈,面广九尺多,垛高五尺。
原有城门十一,存者为南面的清波门(俗称柴埠)、东南的八咏门(旧名元畅门)、东面的赤松门(俗呼梅花门)、西南的长仙门(俗呼水门)和通远门(俗呼望门)、西面的迎恩门(旧称朝天门,俗呼兰溪门)、东北面的旌孝门(俗称义乌门);已闭的四门为双溪门、至道门、清河门、天皂门(也称天柱门)。
各个城门旁均建造营房。
朝天没亏门、旌孝门和通远门都有月城。
金华城东西长,南北距离短,南临大溪,东、北、西三面有城壕环绕,依山带水,坚固可守。
古城金华,南扼瓯江括苍之喉襟,北为严州、杭州之唇齿,东和东北以台州、绍兴力屏障,西经衢州控制了通往赣湘之要道,形势险固,实在为浙东腹地,两浙要冲。
另据明万历《金华府志》及光绪《金华县志》载,旧子城在大司前谯楼至星君楼,及大司后披仙台一带,周四里。
城有四门,南为保宁门(即后来大司前谯楼),东为熙春门(有小井巷路通东市街),西为桐树门(后建星君楼于其上,原有桐树十余株,高与城楼齐),北为金华门(大司后东边坡下路口)。
相传子城废于宋朝时,明万历时尚留保宁门和桐树门。
金华古称婺州,因其“地处金星与婺女两星争华之处”得名,具有1800多年的历史和灿烂文化。现辖婺城区、兰溪市、义乌市、东阳市、永康市、和金华县、武义县、浦江县、磐安县,总面积为10917平方公里,总人口为440多万。是一座人文荟萃,教育鼎盛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山川秀丽,环境优雅的旅游胜地;是一个生态环境良好,整洁亮绿,文明有序,居住舒适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
金华建置久远,古属越国地,秦人会稽郡。自三国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置郡始名东阳。后历名金华、婺州,或设郡、州、路、府、道,或设专区和地区。1985年金华撤地设市。
金华山川秀绝,人杰地灵,金华市区的地势是两山夹一川。即位于北山(金华山)和南山(仙霞岭余脉)中间这块“金衢盆地”中部最富饶的土地上。金华北山双龙现为国家级风景区,层峦迭嶂,林木参天,岩洞奇特,有水石、风雾和洞天奇观。尤以“一水穿开岩底石,片槎引入洞中天”的双龙洞、“一瀑垂空下,洞中冰雪飞”的冰壶洞和“洞落千寻通地脉,光生一线透天门”的朝真洞最为著名。景区内还有港澳台胞熟知的黄大仙祖宫。
金华的奇秀山水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士,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登八咏楼赋词:“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易安居士的慷慨之歌堪称八咏楼之绝唱。袁吉《登金华山》,以“金华山色与天齐,一径盘纡尽石梯。步步前登清汉近,时时回首白云低”来描述当年北山风光。陈了昂的《登金华观》、孟浩然的《寄赤松道士》、苏轼的《卧羊山》、王安石的《山桥》等,更为金羡雀华之山光水色增辉添彩。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游金华山记》中生动地描述了北山三洞诸景。及至近代,郁达夫的《金华北山》、叶圣陶的《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写得娓娓动人,饶有情趣。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朱德、宋庆龄、彭德怀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先后到过双龙。1996年12月,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登八咏楼欣然赋诗:“婺水悠悠江上楼,易安飘泊不胜愁,万里江水今胜昔,八咏声韵倾神州。”
金华文化灿烂古迹遍布。金华山是道教名山,双龙洞有“三十六洞天”之称,还是在香港、东南亚、北美等地香火有极的黄大仙出生、修道之仙地,现有黄大仙祖宫。太平天国侍王府,是我国目前保持原貌最完整、壁画艺术最丰富、建筑规模最大的太平天国遗迹。还有天宁寺大殿、八咏楼、法隆寺经幢,明月楼、城隍庙、古城墙、一览亭等一批历史文化遗迹。市域有5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0多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华物宝天华,名人辈出。如:骆宾王、贯休、宗泽、吕祖谦、陈亮、朱丹溪、宋濂、李渔。近现代,有黄宾虹、张书旗、吴茀之,张振择、邵飘萍、何炳松、陈望道、冯雪峰、吴晗、潘漠华、艾青、朗静山、严济慈、蔡希陶等。他们的功绩、成就,彪炳于史,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财富。
崇文重教,人才摇篮。金华人民崇尚教育,重视人才资本的投入,以“书香门第”,“耕读家风”为荣。新中国成立后,金华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近几年录取高校、中唤派纳专的考生每年达五、六千人,录取人数、比例均居全省榜首。数以万计的学生学业有成,散布于海内外。东阳市“百名博士汇一市、千名教授同故乡”,传为佳话。人才是金华的一大优势,通过实施“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和没,将有助于实现科教兴经济的相互结合与促进。
金华富有悠久的历史潮流和深厚的民族文化教育底蕴,又有地方个性,诗词戏曲,辈出杰作;文章书画,代有名家。金华戏曲源远流长,有400多年历史的婺剧是金华文化艺术中的奇葩,具有浑朴粗犷、唱腔独特、鼓乐丰富、武功见长的艺术特色。1962年,浙江婺剧进京演出的《断桥》,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天下第一桥”。
金华
【概况】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诗句生动概括了金华的重要位置和雄伟气势。金华市位尘闹于浙江省的中部,为省辖地级市,界于东经119゜14′ -120゜46′30〃 ,北纬28゜32′-29゜41′,南北跨度129公里,东西跨度151公里,土地面积10918平方公里,2001年末人口447.94万人,其中市区 91.34万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金华的市树为樟树,市花为山茶花。
金华建制久远,古属越国地,秦入会稽郡,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置郡始名东阳,历名金华、婺州,或设郡、州、路、府,或设道、区、专区和地区,1985年5月,国务院批准撤消金华地区,分设金华、衢州两市,实行市辖县体制。2000年12 月31日,国务院批准撤消金华县,并将其与原婺城区辖区作了调整,设立金东区。现金华市下辖婺城、金东2区及兰溪、义乌、东阳、永康4市和武义、浦江、磐安3县。
金华素有“小邹鲁”之称,历来为文化礼仪之邦,历史上讲学群起,书院迭兴。宋元时期金华学派与金华文派名播四海。当今则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三头并兴。文化兴盛必然名人辈出。文坛巨匠、丹青大师、爱国志士、民族英雄、专家学者,金华土地上代不乏人。如“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派春罩“诗名画皆奇绝”的五代诗僧和书画家贯休、宋代抗金名将宗泽、南宋“浙东学派”代表人物吕祖谦、陈亮,金元四大名医之一的朱丹溪,明朝“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清代戏曲家、戏曲理论家李渔,近现代有国画大师黄宾虹、一代报人邵飘萍、史学家吴晗、诗人潘漠华、艾青及文学批评家冯雪峰,杰出科学家严济慈、蔡希陶等,他们彪炳史册,光照千秋,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崇文重教的风气沿袭至今,形成了如今金华“千名教授汇一市,百名博士集一乡”的盛况。
金华的山水和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金华山川秀丽奇绝,国家级风景区双龙洞早已蜚声中外,省级风景区永康方岩、兰溪六洞山地下长河、浦江仙华山、武义郭洞-龙潭、磐安花溪、东阳花都-屏岩、汤溪九峰山等,或为山奇,或为水秀,可谓各擅胜场。金华的文物古迹与奇山秀水交相辉映,有国家级文保单位10处,省级文保单位37处,县(市)级文保单位300多处,馆藏文物达3万多件。各处古迹遗址如颗颗明珠,点缀于八婺大地。太平天国侍王府、宋代名刹天宁寺、八咏楼、五峰书院等胜迹及诸葛八卦村、俞源太极村等神秘村落以及东阳卢宅等令游客流连忘返。传统与现代交融、人称东方好莱坞的横店影视城也已成为广大影视工作者和游客心中的福地。古婺风情多姿多彩,斗牛、道情、龙灯、浦江抬阁、永康《十八蝴蝶》、磐安龙虎大旗等民俗风情各具特色,引人入胜。
金华传统名优特产有金华火腿、东阳木雕、义乌南枣、金丝蜜枣、金华佛手、宣平莲子等。它们有的曾被列为贡品,有的多次在国内外博览会上获奖。
【自然风貌】
金华市位于浙江省中部,为省辖地级市,以境内金华山得名。处于北纬28°32′~29°41′,东经119°14′~120°47′之间。东邻台州,南毗丽水,西连衢州,北接绍兴、杭州。市域东西直线距离151千米,南北直线距离129千米,面积10918平方千米。市区位于东阳江、武义江和金华江交汇处,面积2044.7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63.78平方千米。
金华地处金衢盆地东段,为浙中丘陵盆地区,地势南北高、中部低。“三面环山夹一川,盆地错落涵三江”是金华地貌的基本特征。市境的东、东北有大盘山、会稽山,南属仙霞岭,北、西北接龙门山及干里岗山脉。仙霞岭山脉从闽、赣交界的武夷山延伸入境,至武义县、婺城区南部和永康市境,向东北延续为大盘山和天台山脉,一般海拔500~1000米,山体多由火山岩和花岗岩构成。大盘山是钱塘江、曹娥江、椒江和瓯江部分支流的源地和分水岭,西南段位于磐安、东阳、永康和义乌南缘,主峰在磐安县安文镇东南,海拔1245米。会稽山为天台山支脉,主体朝东北方向伸展,西南段延伸至东阳北部和义乌,山体主要由火山熔岩、碎屑岩构成,平均海拔500米左右,主峰东白山位于东阳、诸暨、嵊州交界处,海拔1194.6米。龙门山界于富春江与浦阳江之间,高度多森信在500-800米,分布在浦江、婺城区和金东区北部、兰溪及义乌西缘,山体主要由中生代火山熔岩和碎屑岩构成,局部为花岗岩和石灰岩,其余脉金华山呈块状山地,北隔墩头盆地与龙门山脉相连,主峰海拔1312米。千里岗山脉由赣东北怀玉山脉延伸入境,余脉至兰溪与建德市交界处,山体由沉积碎屑岩组成,中心部分为干里岗砂岩。延伸入境的山系受华夏构造控制,山脉大多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同时受东北一西南和东西向断裂带的切割,延伸出来的众多支脉纵横交织,山形破碎、峰岭交错。境内干米以上的山峰有208座。位于武义与遂昌交界处的牛头山主峰,海拔1560.2米,为全市最高峰。境内山地以500~1000米低山为主,分布在南北两侧。山地内侧散布起伏相对和缓的丘陵,以江山一绍兴断裂带为界又分为北部丘陵和中部丘陵。市境的中部,以金衢盆地东段为主体,四周镶嵌着由断裂拗陷形成的武义盆地、永康盆地、南马盆地、浦江盆地、墩头盆地等山间小盆地。盆地之间丘陵、低山阻隔,盆地群外围又为低山、中山所环抱,形成一个大致呈东北一西南走向,西面开口的大盆地。大盆地东自东阳市巍山镇,西至兰溪市游埠镇,长约100多千米,宽数十干米不等。由盆周向盆地中心,呈现出中山、低山、丘陵岗地、河谷平原阶梯式层状分布,海拔高度逐级降落。大小盆地内浅丘起伏,海拔在50~25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到100米。盆地底部是宽阔不一的冲积平原,地势低平。上游东阳江自东而西流经义乌,在金华市区汇合武义江而入金华江。金华江向西北流往兰溪,在兰溪城区汇入兰江。兰江北流至将军岩入建德市境。将军岩海拔23米,为全市最低点。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温适中,有明显的干、湿季节。春早秋短,夏季长而炎热,雨量丰富,冬季光温互补。光、热、水条件优越,时空分布不均衡。气候水平差异较小,盆地小气候多样,有一定的垂直差异。气象灾害频繁,影响较大。
年平均气温17.3℃-18.2℃。全年降水量普遍偏少,总降水量在1109.0毫米-1305.2毫米之间。6月初进入梅汛期,降雨连续时间较长,但降雨总量和强度不大。年日照时数1528.8-1808.9小时。
【水资源】
市域内江河分属钱塘江、瓯江、曹娥江、椒江4大水系,流域面积分别为9332.73平方千米、949.71平方千米、341.6平方千米和293.96平方千米,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85.49%、8.69%、3.13%和2.69%。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江溪有40多条。
【矿产资源】
境内发现的矿产有56余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有32种。矿产以非金属居多,其中以萤石储量最为丰富,是国内主要产地之一,分布成群成带,探明储量及有地质根据计算的总储量在3000万吨以上。主要分布在武义、永康、义乌、东阳、金东等县(市、区),共有大型萤石矿床(矿石储量在200万吨以上)3处,武义后树居首位,中型矿床(矿石储量大于50万吨)30处,小型矿床60处及矿点矿化点292处。
其次为石灰岩,主要分布于金华--兰溪之间的北山南坡,储量约为2亿吨。金华九龙--山口岩矿储量0.8亿吨。
沸石资源主要分布于金华汤溪、永康中山、东阳马宅一带。
探明或基本探明储量的矿有萤石、石灰石、凝灰岩和粘土矿、金、银、铜、铅、锌、煤、石煤、铀、磷、石墨、珍珠岩、方解石等15种。其中主要已经开发利用的矿产有萤石、水泥用灰岩、砖瓦用粘土、建筑石料、建筑用砂、饰面用花岗石、粘土岩、蒙脱石粘土岩、珍珠岩、沸石、钾长石、高岭土、陶瓷土、金银矿、煤、矿泉水、地热水等18种,其中萤石、水泥用灰岩、饰面用花岗石、建筑石料、钾长石、矿泉水、地热水等为我市优势矿产。
【土地资源】
2004年全市土地面积109.21万公顷,人均土地0.24公顷。2004年全市耕地面积16.63万公顷,其中水田14.43万公顷,旱主地2.20万公顷。人均耕地为0.045公顷,每个乡村劳动力平均负担耕地0.074公顷。全市园地面积6.01万公顷,其中桑园4629公顷,茶园1.56万公顷,果园3.32万公顷。全市林业用地69.4万公顷,其中有林地61.04万公顷,灌木林地5.69万公顷,疏林地3300公顷,未成林地3900公顷,苗圃地551公顷,无林地2.48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为61.3%。水域面积5.23万公顷,其时生溪面积2.79万公顷,水库1.13万公顷,:山塘1.31万公顷。全市未利用土地面积有7.62万公顷,其中宜农荒地3.92万公顷。全市土壤面积为100.9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2.45%,10个土类、16个亚类、53个土属、102个土种。地带性土壤有红壤和黄壤两类,其中红壤34.93万公顷,占士壤总面积的34.60%。非地带性土壤有8类。
【生物资源】
金华市在植被分区中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全市植物资源有1500余种,其中森林树种440种,草本植物约300余种,农作物品种资源800余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有银杏、金银松、鹅掌楸、凹叶厚朴、香果树、青檀、浙江楠、半枫荷、花榈木、天竺桂和短穗竹11种。全市森林活立木蓄积量1279.8万立方米,占全省的11.6%。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纤维、淀科糖类、油料、鞣料、芳香油植物及木本药材等几百种。粮食作物有水稻、麦类、豆类、薯类以及高粱、小米等400余种。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油料、甘蔗、瓜类、蔬菜、茶叶、水果、蚕桑、药材、花卉及苎麻、席草、莲子、板栗、香榧等共70多类400余种,其中义乌的糖蔗、青枣,武义的西湖蜜梨、宣莲、米仁,兰溪的乌桕、大青豆,浦江的桃形李,金华的佛手、举岩茶,东阳的东白茶、席草,东阳、磐安的药材"浙八味"中的白术、白芍、元胡、元参,永康的五指姜、黄花菜等是地方优质品种。
全市野生动物约有鸟纲12目23科100余种,哺乳纲8目13科30多种,爬行纲2目6科20余种。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穿山甲、大灵猫、金钱豹、云豹、鬣羚,属二类保护动物有天鹅、猕猴、鸳鸯、大鲵(娃娃鱼)等。畜牧业历史悠久,主要畜禽种类有猪、牛、羊、兔、鸡、鸭、鹅及蜂等,金华两头乌和兰溪花猪、永康灰鹅等为地方优质品种。其中主要经济鱼类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以及长春鳊、三角鲂、团头鲂、鲴鱼、鳜鱼、鳇鱼、泥鳅、黄鳝、鲶鱼等30多种。此外还有甲鱼、河蟹、河蚌、螺等水生动物。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市近些年从外地引进藤稔葡萄、果桑、草莓、脐橙、加州鲈鱼、杜洛克猪、伊沙鸡、非洲驼鸟、超丰早1号水稻、泗棉3号棉花、彩色棉、春秋54白菜、姬松茸食用菌等300多个优良品种。
【文物古迹】
早在新石器时代,金华就开始了人类生活的印迹,先人们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众多的印迹。已在浦江白马镇、兰溪新周乡等地发现古人留下的众多遗址遗物。婺州窑乳浊釉瓷在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雅畈汉灶、琅琊铁店等地保存有460余处较完整的唐、宋、元古窑址。金华境内还留存有从商周到明清历代先人的古墓葬。
金华现存古建筑2600余座,牌坊40座,其中东阳明代卢宅建筑群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规模宏大,设计精巧,工艺水平很高。主建筑及附件均有较高的研究和观赏价值,浦江郑氏义门祠堂建于清代,留存有元、明、清碑匾多方,元代古柏9株。
金华有众多的亭阁寺塔。八咏楼位于金华城区八咏路,留下了南朝沈括、宋李清照等众多文人墨客的身影。天宁寺在婺州公园对面,元延佑五年重建,为全木结构,斗拱状如飞鸟、邑人称"百鸟朝凤"。法隆寺经幢雕刻刻工精致,形象生动而粗犷有力,结构紧凑,比例匀称。
金华观
金华还有古月桥、石口桥、通济桥等古桥梁200余座及云雷纹陶罐、原始青瓷豆等3万多件古文物。
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天国侍王府。它位于金华城东鼓楼里,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原貌保存完整,在现存太平天国革命纪念建筑中十分少见。侍王府是太平天国的艺术宝库。存有众多的艺术品。庭院中有五代时钱镠时所植的古柏两株,至今枝繁叶茂,苍劲多姿。
八咏楼
八咏楼,中国三大名楼之一,又名玄畅楼。兴建于南朝齐隆昌元年(公元494)。唐时遂易今名。今存八咏楼为清嘉庆年间重修。崔融、崔颢、严维、李清照等,都曾登楼揽胜,赋留名篇。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侍王府
唐宋州衙。清朝试士院。 1861年,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攻占金华后构建。全国现存的太平天国建筑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壁画登艺术品最多的一处。有《兵营图》、《四季捕鱼图》、《樵夫图》、《砍柴图》等壁画。当年侍王的指挥中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宁寺
旧名大藏院,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赐名承天寺。宋徽宗崇宁年间改为崇宁万寿寺。政和年间(1111)称今名。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为祀奉父王微宗,赐名报恩光孝寺.元代仁宗延佑年五年(1218)重建.明正统时修复,名为天宁万寿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典型的元代木结构建筑。
双龙景区(黄大仙祖宫)
旧传赤松子羽化成仙、黄大仙叱石成羊之地,素以林海莽原、奇异洞景、道教名山著称于世,以 "卧舟"、"观瀑"、"赏石"、"探险"闻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建制沿革】
金华市域春秋时属越国。秦、汉为乌伤县,属会稽郡。三国吴宝鼎元年(266)置郡名东阳,以郡在瀫水(即衢江)之东、长山之阳得名。金华设立郡府建置自此始。东阳郡属扬州,领长山(今婺城区、金东区、兰溪市)、乌伤(今义乌)、永康、吴宁(今东阳)、丰安(今浦江)、太末(今龙游)、新安(今柯城、衢县)、定阳(今常山)、平昌(今遂昌)9县,治设长山。南朝梁绍泰二年(556)置缙州,陈天嘉三年(562)撤州,东阳郡改名金华郡,郡名金华自此始。隋开皇十三年(593)改置婺州。大业三年(607)复置东阳郡。唐武德四年(621)改东阳郡置婺州,并于信安(新安)县分置衢州。唐天宝元年(742)改婺州为东阳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婺州,一直沿续到宋元。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为婺州路,至正十八年(1358)朱元璋攻取婺州路,改名宁越府,至正二十年改为金华府。明成化七年(1471)金华府领金华、兰溪、东阳、义乌、永康、武义、浦江、汤溪8县,故有"八婺"之称。1912年废府实行省、县两级制。1914年置金华道,辖区扩及原衢州、严州府。1927年废道,各县仍直属于省。1932年6月设浙江省县政督察专员办事处第八区,驻金华。9月,改设浙江省特区行政督察专员办事处第六特区。民国期间,行政督察区序号、辖县、专署驻地时有变换。1949年5月7日,金华解放,设立浙江省第八行政区。10月,改名金华专区。11月金华专区辖2市9县。1955年3月,衢州专区撤销并入。嗣后,金华专区辖县(市)续有撤并、复置,并与杭州、丽水等毗邻市地互有调整。1968年4月,改金华专区为金华地区。1985年5月,撤销金华地区,原金华、衢州两县级市分别升为地级市,实行市管县体制,并于金华城区设立婺城区,郊区设立金华县,同时撤销兰溪县,设立兰溪市(县级)。金华市辖婺城区、兰溪市和金华、永康、武义、东阳、磐安、义乌、浦江7县。原金华地区的龙游、开化、常山、江山县划归衢州市管辖。1988年5月,撤销义乌县设立义乌市(县级),撤销东阳县设立东阳市(县级)。1992年10月,撤销永康县设立永康市(县级)。2000年12月,撤销金华县,设立金华市金东区。
【行政区划】
2004年末,金华市设婺城、金东2个市辖区,辖武义、浦江、磐安3个县,代管兰溪、义乌、东阳、永康4个县级市。全市共有69个镇、37个乡、40个街道,4836个村民委员会、35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年内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作了部分调整。4月9日,浙政函[2004]60号文件批复同意兰溪市行政区划调整,撤销芝堪乡、朱家乡建制,并入黄店镇,调整后,黄店镇辖46个村;撤销石渠乡、横木乡建制,并入马涧镇,调整后,马涧镇辖66个村、1个居民区;撤销下陈乡建制,并入柏社乡,调整后,柏社乡辖38个村;撤销横溪镇、墩头镇、白沙乡建制,合并设立梅江镇,辖78个村;撤销官塘乡建制,与香溪镇部分行政区域(香一等21个村)合并设立新的香溪镇,辖43个村;撤销马达镇、永昌镇、女埠镇、孟湖乡、赤溪,乡建制,其行政区域与香溪镇其余行政区域改由兰溪市政府直辖;撤销城南街道建制,与上述区域调整设立上华、永昌、赤溪、女埠等4个街道,并调整扩大云山街道办事处管理范围。调整后,云山街道管理10个社区、25个村;上华街道管理1个社区、33个村;永昌街道管理1个社区、64个村;赤溪街道管理23村;女埠街道管理1个社区、36个村。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后,兰溪市辖游埠、诸葛、黄店、香溪、马涧、梅江6个镇,灵洞、柏社2个乡和水亭畲族乡,城区设兰江、云山、上华、永昌、赤溪、女埠6个街道。金华市区实施了28个村的撤村建居工作。婺城区撤销白龙桥镇叶店、马海地、洞溪,乾西乡鲍杨、上陈、上天师、联合,城东街道上浮桥,城北街道五星,秋滨街道姜山头、王五元、沈天田、冠山顶、马鞍山、化山、吕献塘、唐宅、后周、前周、蒋马山背等20个村民委员会,分别设立社区居民委员会。金东区撤销多湖街道七里贩、望府墩、叶宅、林头、横塘沿,东孝街道王牌、戴店、下王等8个村,分别设立社区。东阳市进行了村(居)规模调整,由原来的1270个村(居),调整为392个村(居),村均人口2015人,村均区域面积4.44平方千米,人口最多的画水镇画溪村有7679人。与上年相比,全市共减少乡级建制10个,基层群众自治组织874个。
【人口】
2005年全市出生人口52776人,出生率11.65‰ ,人口自然增长率5.78‰。年末总人口454.13万人,其中市区92.16万人;非农业人口99.1万人,其中市区31.36万人。平均每户家庭人口2.6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