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西柏坡英雄故事 西柏坡有关故事简介 西柏坡历史事件顺序 西柏坡历史事件时间 西柏坡事件历史讲解
没有西柏坡战役。但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都是党中央在西柏坡指挥的。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部,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1948年党中央移驻西柏坡,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州简渗役,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解放全中国,故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美誉。为我国革命圣地之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咐空,又是5A级景区。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册脊迁入北平。
一、颁布首部土地法:
1947年7月12日至9月13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彻底的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大纲颁布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解放区有一亿六千万手缺农民获得了土地(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37%)。广大人民群众翻身做了主人,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二、解放第一座大城市——石家庄
1947年11月6日,我军对石家庄发起进攻,经6昼夜激战,于12日解放石家庄并在大石桥下活捉了敌第32师师长刘英,共歼敌24000余人。
战役胜利后,朱德到晋县的侯城村与指战员一起总结了攻坚战术的经验,并欣然命笔写下了七律《攻克石门》:
“石门封锁太行山,勇士掀开指顾间,尽灭全师收重镇,不教胡马返秦关,攻坚战术开新面,久困人民动笑颜,我党英雄真辈出,从兹不虑鬓毛斑。
三、统一解放区的财经工作
1947年7月14日,华北财经办事处在平山县夹峪村成立,由董必武任主任,华北采办成立后,统一协调除东北之外的其他各解放区的财经政策,为解放战争的财力供给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还领导了华北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军工生产。在中央工委的关心指导下,
1947年晋察冀边区在距西柏坡45公里的西部山区建立了一座水力发电站——沕沕水发电站,这是我党在华北地区建立的第一座水力发电站,被誉为“边区创举”。
1948年5月,党中央、毛主席移驻西柏坡,西柏坡成了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
四、指挥三大战役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党中央、毛主席在此指挥的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锋薯庆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在西柏坡纪念馆的大决战展室,一辆木制小推车静静地停放在展室中间。
据统计,三大战役期间共出动大小车辆141万辆,如果把它们按两纵队来排列的话,可以从南京一直排到北京的天安门广场!银握陈毅曾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五、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
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
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会上毛泽东针对党内存在的四种情绪还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
六、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
中央妇女工作委员会于1948年5月进驻西柏坡,中央妇委工作由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等同志负责。
在这里,中央妇委参加了土地改革运动,筹划了新中国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等开创了新中国妇女工作的先河,创下了不朽的业绩。
一、按时间排序
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
二、形成时间及主要事件
1、五四精神:爆发于1919年5月4日的五四运动, 是一场震惊中外的革命运动, 而五四精神的产生便源于这场运动。五四精神所包含的基本要素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五四运动是由一大批年轻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一场爱国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点, 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而从中蕴含的五四精神启发了无数中国人, 鼓舞和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之崛起与复兴而奋斗不止。
2、井冈山精神:形成时间1927年至1930年,井冈山精神诞生于土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根据地。
1928年4月28日(三月初九)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原宁冈县龙市镇) 胜利会师,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
井冈山的斗争从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经历了创立、巩固发展和坚持斗争三个阶段。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湘赣边界军民在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全盛时期面积达7200平方公里,人口约50余万。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以农村磨瞎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道路的起点。
3、长征精神:形成时间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长征中形成的精神。
长征精神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巧游禅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4、延安精神:从1938年9月到1945年6月的7年间,是延安精神的形成期。以开展的大生产运动和延安整风运动为主要标志。从1945年6月到1948年3月的3年间,是延安精神的成熟期。以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为主要标志。
1939年2月2日,党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同志发出了“自己动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号召。通过大生产运动,繁荣了经济,改善了军民生活,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负担,提高了部队战斗力,密切了军政、军民和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为标志开始,至1945年4月20日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止。通过延安整风,实现了全党的新的团结和统一,并形成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延安整风精神。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胜利召开的党的七大,第一次明确地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庄严地写入党章。
5、西柏坡精神:形成时间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主要是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在这里领导了对国民党最后的决战。
1948年春,中国革命的形势已经发展到了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决战前夕,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已经不可阻挡。全国人民、各民主党派都把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3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的中央机关,东渡黄河,前往西柏坡与先“赴这里的中央工委汇合。5月27日,毛泽东到达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西孝尘柏坡。党的历史和中国革命历史上辉煌的西柏坡时期开始了。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无产阶级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历史转折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历史性大决战时期,它回答了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如何适应从旧中国到新中国的转变,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问题。
西柏坡位于河北平山县尺则,平山县是晋察冀根据地的模范县,曾长期派困逗是晋察冀军区的所在地,1948年5月党中央转移到西柏坡之前,西柏坡已经成为华北军区稳定的后方,这是中央机关移尘卖到此处的主要原因。
西柏坡是1948年5月成为革命根据地的。
1948年5月,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并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这个山村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
西柏坡被选为解放全中国、筹备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不仅有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而且有多年来建立起来的革命基础和政治优势。平山县革命发动较早,大革命时期就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到1946年,全县党支部为608个,共产党氏旁员由1931年的60人发展到19,535人,人民群众听党的话,群众基础较好。自抗日战争以来,平山县为晋察李码冀和晋冀鲁歼扰橡豫边区两大根据地所环抱。平山县是晋察冀边区第四军分区和第二军分区领导机关所在地,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晋察冀边区政府、晋察冀军区等首脑机关也曾在这里居住长达三年半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