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历史

七下历史书人教版2017,七年级人教版历史电子课本

  • 历史
  • 2023-06-06
目录
  • 七年级历史电子教材
  • 七上语文书人教版
  • 七年级人教版历史电子课本
  • 七年级初一历史书
  • 七上语文书电子课本

  • 七年级历史电子教材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考试试卷的练习是我们的重要学习方式,我们应该认真地对待每一份试卷!下面是有我为你整理的2017年七年级下册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基郑↓更多的七年级下册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的资讯(详情↓↓↓)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大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七扮配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7年七年级下册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 项选择题(在下面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将其选出并填入相应的表格中,每个2分,共40分)

    1 .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

    A长安 B.洛阳 C.涿郡 D.江都

    2.唐太宗时,赣州发生灾荒。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中书令,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救灾计划,接下来你应该交给( )

    A.尚书省裁决 B.门下省审议

    C. 尚书省执行 D.门下省执行

    3.唐明皇李隆基“以姚崇、宋璟为相,励精图治。至民夜不闭户,道不拾遗,遂达臻全盛。”这里的“明皇”所创造的治世是(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

    4.唐朝时期,各国庞大的外交使团出入长安,出现了“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大景象。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统一 B.经济文化领先世界

    C.疆域辽阔 D.文化发达

    5.它是入选世界纪录协会的世界最早的敞肩石拱桥,创造了世界之最。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它是( )。

    A.康桥 B.赵州桥 C.卢沟桥 D.钱塘江大桥

    6.“黄袍加身统天下,五代纷争从此休”讲的是后周大将赵匡胤的故事。“黄袍加身”建立的朝代是( )。

    A.唐朝 B.北宋 C.隋朝 D.元朝

    7.“辽国号的意思是鋲铁,显示它们的坚硬。但鋲铁也会绣坏。只有金永不变质,我们国家就称大金吧。”你认为说这厅锋指话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

    A.阿保机 B.阿骨打 C.元昊 D.赵构

    8.辽、西夏、金、元、清五个政权,分别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

    A.契丹、党项、女真、蒙古、满族 B.党项、契丹、 蒙古、女真、满族

    C.女真、契丹、党项、满族 、蒙古 D.党项、契丹、满族 、女真、蒙古

    9.宋朝时,下列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是( )

    A.小麦 B.水稻 C.高粱 D.玉米

    10.假如你有四位亲戚、朋友,你的朋友是宋代的一位经过科举考试而做官的人,而你的表哥则是一位在瓷窑制瓷的手工业者,你的表弟是一位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而你的舅舅是一位农民,那么他们在当时的社会地位的排序正确的是( )

    A.朋友----表哥----表弟----舅舅 B.朋友---舅舅---表弟---表哥

    C.舅舅---朋友----表哥---表弟 D.朋友---舅舅---表哥---表弟

    1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作出了重要贡献。回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最早生活在(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2.《忽必烈传奇》获优秀电视剧金天使奖。下列属于忽必烈功绩的是( )。

    A. 统一蒙古草原 B.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

    C 建立蒙古国 D.灭西夏、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

    13.据史书《稗史汇编》记载,明朝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这段史料反映了( )

    A.明朝时京官和妻子的感情很好 B.明朝时的京官很悲观

    C.明朝时的京官度日如年 D.明朝君权空前加强,形成了对百官的极大震慑

    14.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标志是( )

    A.手工 业的水平超过前代 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C.手工业作坊增多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15.紫禁城坐落在北京 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 、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

    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之上 D. 国家大一统

    16.《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它反映了明代( )

    ①医学的发展状况 ②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 ③手工业简单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 ④ 航海事业发展盛况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7.有人形象地描绘我国最优秀的古典中的人物林黛玉是一个“左手拿着一个药罐子,右手捏着一个醋坛子”的人,她的悲喜人生令人感叹。你知道这本著作的作者是谁吗?( )。

    A.吴承恩 B.施耐庵 C.曹雪芹 D.罗贯中

    18.在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迅猛扩张的今天,越来越彰显出郑和下西洋的伟大意义。下列与郑和下西洋史实不相符的是( )。

    A.郑和的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 B.郑和到过亚欧30多个国家和红海沿岸 C. 郑和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郑和下西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19.1785年的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唯一特许官办对外贸易的机构。该情况的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清朝( )

    A.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被迫开放五口通商

    C. 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D. 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20.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概括了历史全过程的是( )

    A.中华的荣耀 B.帝国的彷徨 C.东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兴

    (主观卷)60分

    二、简答题。(共22分)

    2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请将下列空白处填写正确内容(8分)

    (1)山西籍文学家罗贯中撰写的我国第一部长篇是_______

    (2)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的被 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是_______

    (3)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_______xkb1

    (4)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_______

    22.请将下列内容的序号,填入与之对应的朝代后:(14分)

    ⑴澶渊之盟 ⑵郾城大捷 ⑶郑成 功收复台湾 ⑷《清明上河图》 ⑸靖康之变 ⑹交子 ⑺黄道婆 ⑻马可波罗来华 ⑼赵州桥

    ⑽廷杖制度 ⑾敦煌艺术 ⑿《尼布楚条约》 ⒀全国第一大港-泉州 ⒁行省制度

    隋朝 唐朝 北宋 南宋 元朝 明朝 清朝

    三.读图解析题(15分)

    23.读图回答问题:

    (1)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发生在哪一年?比欧洲早了大约多长时间?最远到达什么地方?(6分)

    (2)郑和的船队能够成功远航的原因是什么?(4分)

    (3)新航路开辟后,促进了欧洲国家的发展。但中国在郑和下西洋后,为什么海上贸易停滞不前,国力日益衰退?(5分)

    四、探究题(23分)

    24.有人说,明清时期把平定叛乱、消灭分裂势力与抗击外来侵略紧密结合起来,才 使得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学习明清历史后,同学们针对此话题展开了讨论,请你也积极参与。

    任务一 梳理知识

    (1)明清时期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5分)后果怎样?(2分)

    (2)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走向衰落,但是清朝也出现过危机前夜的治世局面,这一局面指什么?(2分)

    (3)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任务二 解决问题

    (4)用史实说明明清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保卫边疆做出的努力。(8分)

    任务三 感悟启示

    (5)从明清的繁荣到衰落,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

    2017年七年级下册期末历史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将其选出并填入相应的表格中,每个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C B B B B A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D D C B C B A B

    二、简答题。(共22分)

    21.《西游记》、《本草纲目》、《资治通鉴》、《窦娥冤》。(8分)

    22.(14分)

    隋朝 唐朝 北宋 南宋 元朝 明朝 清朝

    (9) (11) (1)(4)(5)(6) (2)(13) (7)(8)(14) (10) (3)(12)

    三.读图解析题(15分)

    23.(1)1405年;早半个多世纪;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6分)

    (2)国力强盛,社会安定;统治者的支持;郑成功的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有 航海图和罗盘针。(4分)

    (3)郑成功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到西洋“取宝”,不计经济利益,为国内的经济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明中后期以后,封建统治阶级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致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这是造成中国对外经济交往中断的最主要原因。 (5分)

    四.探究题(23分)

    (1)明朝:废丞相,设立厂卫机构,设立廷杖制度,八股取士。清朝:设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5分)

    后果:加强皇权,巩固统治。(2分)

    (2)康乾盛世。(2分)

    (3)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边疆地区出现危机;西方殖民势力入侵。(4分)

    (4)平定准噶尔部和回部贵族的叛乱;册封__、班禅,设立驻藏大臣;会盟联姻方式加强和少数民族的联系;修建避暑山庄,联络感情加强联系。(任意答出两点)

    明清时期,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维护国家的统一,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独立。(任意答出两点)(8分)

    (5)维护国家的统一是每个公民的使命;封建社会已处于衰落时期。(言之有理即 可)(2分)

    看过“2017年七年级下册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的人还看了:

    1.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和答案

    2. 7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3. 初一历史期末复习题

    4. 七年级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5.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知识点大全

    6. 初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七上语文书人教版

    勤奋者学习七年级历史提纲废寝忘食,懒惰人总没有时间。我整理了关于2017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希闷脊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7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一)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1、马背上的民族——蒙古

    2、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实现了统一。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元朝的建立

    时间:1271年 都城:大都 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

    2、元朝灭南宋和文天祥抗元

    三、元朝的政治与经济

    1、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

    2、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

    (1)漕运

    (2)海运

    3、繁华的大都

    当时元朝的首都大都成为繁荣的大都市,以大都为中心,元朝的对外往来十分频繁。

    4、频繁的中外往来

    元朝时对外往来的一个著名使者就是马可波罗。

    5、行省制度的建立

    蒙古帝国空前辽阔,为了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

    中央:中书省、宣政院

    西藏——宣政院辖地

    地方:行中书省 台湾和澎湖列岛地区——澎湖巡检司。

    广州——江西行省

    元朝,最大的行省是岭北行省。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四、民族融合的发展

    1、汉族外迁边疆

    2、边疆各族迁入中原、江南

    3、契丹、女真同汉族融合

    2、回族的形成

    2017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二)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明朝的建立

    时间:1368年 都城:应天 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山轮中央的三司;

    承宣布政使司(布政司)——掌民政

    提刑按察使司(按察司)——掌刑狱

    都指挥使司(都司)——掌军政

    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2、特务统治

    锦衣卫成立于洪武年间,由皇帝亲自主持,负责保卫皇帝安全,侦缉官员和百姓言行,不受法律约束,可直接实行缉捕。

    3、八股取士

    命题范围:四书五经。

    答题要求: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能有个人见解。

    文体:“八股文”。

    三、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明太祖的分封藩王

    2、建文帝削藩

    3、靖难之役

    4、明成祖强化君权

    (1)1421年,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2)削藩政策;

    (3)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2017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三)

    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时间:581年 建立者:隋文帝杨坚 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时间:589年

    思考:联系南北朝历史的特点,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

    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二、“开皇之治”

    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 ②发展生产 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逗罩信“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2、开凿的目的:①游玩江都; ②加强南北交通; ③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七年级人教版历史电子课本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p2

    2、南北统一:589年,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p2

    3、隋朝经济繁荣:---p3

    (1)原因: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2)表现: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人口急增,丰衣足食。

    二、大运河的开通:---p4

    1、开凿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凿时间:从605年起;

    3、在位皇帝:隋炀帝。

    4、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分永济渠---通济渠---邗(han)沟---江南河四段。---p5

    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5、作用:大大地促进了我国南北极经济的发展。

    第2课贞观之治---p7

    ☆、隋朝与秦朝很像,只有两位皇帝。第二位皇帝隋炀友慎凯帝统治后期,实行*,最终导致隋末农民起义,隋王朝瓦解。隋朝:581~618年。

    一、唐朝建立:

    1、隋朝的灭亡:---p7

    (1)原因:隋炀帝暴虐无道。---p7

    (2)时间: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p7

    2、唐初政权的更替:

    (1)唐朝的建立:618年,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p7

    (2)唐太宗即位:唐高祖退位后传为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贞观。(627--649年)

    二、贞观之治:

    1、孝模治国思想:---p8

    (1)认识人民的力量伟大,吸取隋亡教训;

    (2)要轻徭薄税,发展生产;

    (3)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

    (4)大臣要廉洁奉公。

    2、治国措施:---p8

    (1)重视发展生产,轻徭薄赋;

    (2)注意“戒奢从简”;

    (3)合并州县,整顿吏治;

    (4)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3、表现:(1)政治清明;(2)经济发展;(3)国力加强。---p9

    、“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当时最的谏臣是魏征,唐太宗把他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p9

    三、武则天

    (、背景材料: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死去,其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武则天是唐高宗的皇后。武则天名曌,其父曾为木材商人、唐初大臣。武则天精明机智,通文史。唐高宗因患风眩,目不能视,使武则天协助裁好唤决政事。683年(弘道元年),唐高宗病死,太子李显(武则天第三子)即位,是为唐中宗。次年,武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另立李旦(武则天第四子)为皇帝,是为唐睿宗,旋即废黜。

    690年(天授元年),武则天宣布改唐为周,以洛阳为神都,降唐睿宗为皇嗣,自为皇帝,史称“武周革命”。)

    ☆、武则天,是我国历的女皇帝。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周,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1、武的治国措施:---p9

    (1)发展农业生产;

    (2)选拔贤才

    2、影响:政启开元,治宏贞观。---p9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

    这句话的意思是:统治者好比是船,人民就是水;水能使船在水上航行,也能把船打翻。这句话表明了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

    第3课开元盛世

    背景-----(开元盛世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现的盛世。在位:713—741年。唐玄宗即李隆基是武则天的孙子,系武与唐第三代皇帝唐高宗李治的第四个儿子即李旦皇帝的第三子。---皇书p305.

    一、开元之治:

    1、唐玄宗的统治措施:跟唐太宗的相似点有: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注意节俭等。---p12

    2、结果: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称为“开元盛世”。---p13

    ---练习--开元盛世是在()统治时期:

    a、唐高祖

    B.唐太祖

    C.武则天

    D.唐玄宗

    ----答:D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高祖是李渊,是唐朝的建立者。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唐玄宗时期出现了“开元盛世”;女皇武则天的统治时期,她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人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弘扬了贞观之治。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史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故选D项。

    点评: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强盛时期。唐太宗——贞观之治;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开元盛世。

    3、唐朝的经济繁荣表现在:

    (1)农业方面:---p13

    ①水利事业发达;

    ②耕作技术和栽培方法的进步;

    ③新植物品种的出现(有新蔬菜品种和茶叶。唐朝时,饮茶之风全国范围盛行,江南成为种植水稻和茶叶的重要产地)

    ④生产的改进——曲辕犁和筒车。

    (2)手工业方面:---p14

    ①丝织业发达;

    ②陶瓷业发达(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3)商业方面: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广州、扬州。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p15

    三、唐朝的衰亡:

    1、原因: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任用*臣,朝政混乱,导致安史之乱发生,从此衰败。---p15

    2、灭亡时间:907年。--p15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一、科举制的产生:p17

    1、背景: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使许多出身低微但有才学的人,不能担任高官。

    2、雏(chu--除音)形: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

    3、诞生:---p17

    (1)时间:隋炀帝时;

    (2)标志:隋炀帝正式设置设进士科,科举制诞生。

    -----练习:我国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

    A.隋文帝时期

    B.隋炀帝时期

    C.武则天时期

    D.唐玄宗时期

    答案B

    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发展.隋文帝的时候,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炀帝的时候,始建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4、作用:-p17

    (1)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2)选官的权力集中到朝廷。

    二、科举制的完善:---p18

    1、完善的关键人物:---p18

    (1)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

    (2)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殿试部分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

    (3)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内容。

    三、科举制对隋唐的影响:---p19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四、废除:延续六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1905年废除)

    第5课和同为一家

    一、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

    1、背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

    2、民族关系:---p22

    (1)有的民族虽然建立地方政权,但与中原王朝保持密切关系;

    (2)唐政府在边疆设置机构,加强管辖。

    二、松赞干布和文成公---p23

    1、吐蕃概况:

    (1)历史源: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

    (2)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

    (3)生产状况:以游牧业为业。

    2、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p23

    (1)定都:逻些,

    (2)时间:7世纪前期,

    3、文成公主入吐蕃:--p23

    (1)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2)意义: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4、唐与吐藩关系日益密切:---p24

    (1)8世纪初,唐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2)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

    三、回纥的勃兴:--p24

    1、回纥(he)是维吾尔族的祖先;

    2、回纥汗国的建立:8世纪的中期;

    3、与唐关系: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回鹘。

    4、回纥的变迁:(1)788年,后来回纥改名回鹘。(2)回纥政权瓦解后,大部分部众迁到今甘肃、x疆等地。

    四、“车书本一家”:--p25

    1、靺鞨(mo he)族生活的地区:我国东北的松花江、黑龙江流域;

    2、粟末靺鞨(中国东北古代民族名。):统一各部,建立政权。

    3、粟末靺鞨与唐朝的关系:---p26

    (1)唐玄宗在那里设州;(2)封渤海郡王;(3)有“海东盛国”之称。

    五、苍山洱海间的南诏:--p26

    1、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六诏居民;

    2、南诏与唐朝的关系:

    (1)在唐朝的支持下,南诏统一六诏;(2)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3)仿唐朝风格建千寻塔。

    六、唐太宗为什么受到各少数民族的尊重?

    答:他实行的开明的少数民族政策,不分贵贱,平等对待,因此受到各族拥戴。

    练习---唐朝初年,下列名称中还未出现的是[]A.吐蕃B.回鹘C.突厥D.靺鞨” (b)

    分析:回纥是突厥的分支,中国古代北方及西北的少数民族。唐德宗时改称回鹘。回纥汗国从646年建立,到840年灭亡的近200年里,助唐平定安史之乱、抵御吐蕃对西域的进攻,和唐王朝保持着相当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往来,促进了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位于漠北的回鹘汗国于840年灭亡后,分三支西迁和南迁到了x疆和甘肃,后形成了今日的维吾尔族和裕固族。

    七年级初一历史书

    初中学生有很多历史成绩总是提不上去,甚至还有同学觉得学习历史很难。那么你知道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怎么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历史部编版提纲,如果喜欢,欢迎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七年级下册历史部编版提纲孙耐碰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时间:581年 建立者:隋文帝杨坚 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

    思考: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

    (1)隋朝: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

    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

    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2)陈朝: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

    陈后主骄傲自大

    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的意义(影响、作用)(隋朝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

    (1)结束了西晋灭亡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同秦朝)

    (2)开创了一系列的新制度

    (3)开凿了举世闻名的大型水利工程——大运河

    (4)为隋唐时期的空前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承上启下)

    二、“开皇之治”

    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 ②发展生产 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 “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1、开凿的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空白(图)

    3、意义:

    (1)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创造力

    (2)大大加强了南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3)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4、评价:

    积极方面:意义

    消极方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

    5、从东汉末年到隋统一前近400年,是大一统国家形成以来时间最长的分裂时间。

    6、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了欧洲、美洲、印度洋沿岸和大西洋西岸各国间的航程。

    巴拿马运河:大大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程。

    7、比较秦朝与隋朝的相同之处:

    (1)都结束了我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

    (2)都制定了许多重要制度,在历产生了重大影响

    (3)都兴建了则谈重要亩衫工程(4)都只有2个皇帝,存在时间很短

    (5)都因为x引起人民的反抗

    8、隋朝的灭亡:是因为隋炀帝的x大运河只是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第2课 “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1、隋朝灭亡原因:

    大兴土木(修建洛阳),数次对外战争(三征高丽),酷虐残暴

    2、概况:618年 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 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1、定义: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2、原因:表格

    3、内容:

    政治上

    虚心纳谏、重用人才、完善三省六部制

    经济上

    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也可以用实物代替)

    文化上

    完善科举制

    法律上

    修订法律、宽省刑法

    民族关系

    密切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1、唐太宗重用人才: 房玄龄、杜如晦

    2、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3、《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4、《贞观政要》是记录唐太宗政绩和他与魏征等议论古今得失的书

    5、评价唐太宗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表格

    但也必须指出,作为封建帝王,唐太宗同样对人民进行剥削和压迫,在晚年,他的骄矜情绪和享乐思想逐渐滋长。

    第3课 气度恢宏的隆盛时代

    一、女皇武则天巩固统治

    1、加强中央集权:①重用酷吏,使用恐怖政策;

    ②将唐初的《贞观氏族志》修改为《姓氏录》;

    ③进一步发展科举制,创设殿试、武举

    2、农业;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减轻农民负担,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史称有“贞观遗风”,“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二、开元盛世

    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

    (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4)改革军事、财政、漕运制度

    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在整个封建社会盛的时候)

    三、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

    (1)农业的改进:曲辕犁、筒车

    (2)茶叶生产的发展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2、手工业

    (1)丝织业:以蜀锦最有名

    (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冶铸业

    3、人口:唐初300多万户到唐玄宗时1000多万户

    四、唐朝疆域

    五、唐朝几位皇帝的顺序:

    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

    提高历史成绩的技巧有哪些

    熟读课本。初一历史对课本已有知识的把握程度的考察非常重视。所以,要与针锋相对,课本是法宝。方法是一遍遍地看。抓住书本框架,背熟目录和小标题。因为每一本历史书都是按照一定的秩序和规律编排的。我们接受的不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是知识的整体,背熟目录才能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建立知识点之间的深入联系,为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奠定基础。考场答题时,才能做到大跨度和宏观概括,尽量避免因遗漏观点而失分。

    注重整理笔记,抄录书里。很多同学没有单独的历史笔记本,而是把笔记抄到书里,方便和课本知识紧密联系。有的同学还会把几本参考资料的延伸知识或者精辟见解都抄录在书中,翻阅课本时也会一起复习。这样在考试中你的历史语言表达会更加完善和专业,涉略面和跨度也更广,进而得分更高。

    分专题总结。这个在第二轮复习中老师也会有所概括,但是自己如能总结效果最好。比如世界之最,中共会议之类的。这样不仅可以让读书看书更加有趣,还可以提高初一历史归纳总结能力。

    学好历史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1.课前预习

    有准备的去听,也就是说听课前要先预习,找出不懂的知识、发现问题,带着知识点和问题去听课会有解惑的快乐,也更听得进去,容易掌握。

    2.丰富历史阅历

    历史教材只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中介,我们还应该通过课外读物、影视媒体、当地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多方途径涉猎、选择和运用有效历史信息,并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学和与同学们的互助合作探究学习体验过程来丰富我们的历史阅历,拓宽我们的历史思维和眼界。

    3.学会记忆

    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4.掌握答题技巧

    掌握一定的审题、解题等应试技巧。如何审题?概括的说就是细心阅读,深刻理解,开拓思路,反复推敲。重点放在审题型、审范围、审重点及审字词标点等。如何解题?我们可以采取分析法、筛选法、头尾判断法等。比如材料解析题的解题要求:

    第一步,认真阅读,正确理解。通过阅读史料,找到折射的教材内容,字斟句酌,正确理解。

    第二步,注意关键词语,确定时间地点。根据史料总体和关键词语找出史料所反映的时间、地点。确定时间和地点是解题的先决条件。

    第三步,归纳概括,精练准确。解答史料题,我们应该用简明的学科语言归纳和概括出一个基本观点出来。

    七年级下册历史部编版提纲相关文章: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2018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套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提纲1-11课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总结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2017

    七上语文书电子课本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1、郭沫若说:“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所称的是( )

    A、唐高祖B、唐高宗C、唐玄宗D、武则天

    2、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的是( )

    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

    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

    A."开元盛世"时期B."贞观之治"时期C."文景之治"时期D."光武中兴"时期

    4、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

    A、她是我国历的女皇帝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政事

    C、她重用有才能的人做官D、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5、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和使用的农具中,不直接使用人力或畜力为动力的是( )

    A、耧车B、翻车C、筒车D、曲辕犁

    6、唐朝堪称世界工艺珍品的陶瓷制品是( )

    A、青瓷B、白瓷C、青花瓷D、唐三彩

    7、对完善科举制作出突出贡献的关键人物不包括( )

    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

    8、下列历史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⑴开元盛世 ⑵贞观遗风 ⑶贞观之治

    A、⑴⑵⑶ B、 ⑶⑵⑴ C、 ⑵⑶⑴ D、 ⑵⑴⑶

    9、"和同为一家"指的是唐与哪个民族的关系( )

    A、吐蕃B、突厥C、南诏D、靺鞨

    10、杨家将的故锋配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前( )

    A.北宋与金的争战B.南宋与辽的争战 C.北宋与辽的争战D.南宋与金的争战

    11、对澶渊之盟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没有任何积极意义B.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有利于双方开展贸易D.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12、南宋与金的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A、南宋定都临安B、宋军收复建康C、宋金达成和议D、岳飞取得郾城大捷

    13、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岳飞书房的场景,其中错银袜指误的是( )

    A、书柜中放有苏轼的词集 B、另一面墙上挂着宋金和议后的《金、南宋对峙形势图》

    C、书桌上摆放着一本《资治通鉴》 D、一面墙上挂有一柄宝剑

    14、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是在( )

    A、唐玄宗统治前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唐高祖统治时期 D、武则天统治时期

    15、宋代时发明的新农具是( )

    A、耧车 B、筒车 C、曲辕犁 D、秧马

    16、两宋时都市中的“瓦舍”是( )

    A、夜市 B、商业区 C、娱乐场所 D、居住区

    17、澶渊之盟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的盟约( )

    A、南宋与金B、北宋与辽C、北宋与西夏D、西夏与辽

    18、明经科举考试中的"帖经"类似于今天历史考试中的( )

    A、选择题 B、问答题 C、作文题 D、填空题

    19、下列政权没有出现并立好腊现象的是( )

    A、五代和契丹B、辽和北宋C、金和北宋D、辽和南宋

    20、"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

    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

    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

    21、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瓷都的是( )

    A、景德镇B、邢窑C、哥窑D、越窑

    22、宋代农民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和改善的原因有( )

    ①雕版印刷的普及 ②书籍文化用品的流行 ③社会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

    23、中国历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政权是( )

    A、秦B、唐 C、元 D、清

    24、下列对科举制影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B、促进了文学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C、为高官权贵打开了做官之门

    D、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5、《百子嬉春图》中的"春"所指的节日与下列哪一句诗所指的相同是( )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B、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D、天碧银河欲下来,月华如水照楼台

    26、元朝时建立的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度

    27、从根本上说元朝能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是( )

    A.蒙古族善于骑射,军事力量强大 B.成吉思汗、忽必烈等君主善于谋略

    C.重用“汉人”“汉法”,接受先进的社会经济意识形态 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28、我国首创殿试和武举的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29、成为今天研究印度半岛的重要典籍是( )

    A、《西游记》 B、《大唐西域记》 C、《大藏经》 D、《徐霞客游记》

    30、继秦汉之后,中国第二次大一统的辉煌时期是( )

    A、商周时期 B、西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31、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中,佞臣指( )

    A、赵高 B、李林甫 C、秦桧 D、贾似道

    32、"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

    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

    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

    3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

    A、唐“开元通宝”B、交子C、会子D、关子

    34、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 )

    A、唐朝后期 B、五代 C、北宋 D、南宋

    35、如果你生活在宋元时期,看不到的社会现象是( )

    A、在瓦舍中看戏、听书、看杂耍 B、吃江南运来的大米,

    C、大宗交易用纸币支付,不用带大量铜钱 ( ) D、朝廷大兴“*”

    36、"瓦舍"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37、宋朝时,江南地区农业发展较快的原因有( )

    ①南方战乱少②许多中原人南迁③自然条件优越④那里原来就有先进的生产技术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②③④

    38、在隋朝大运河中,最南面的一段运河称为:( )

    A.永济渠B.广通渠C.江南河D.灵渠

    39、大运河连接的五大水系,由北而南的正确排序是:( )

    A、黄河、海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B、海河、淮河、黄河、长江、钱塘江

    C、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D、海河、黄河、长江、淮河、钱塘江

    40、岳飞在《满江红》中有“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这里的“匈奴”是指( )

    A、匈奴统治者 B、女真统治者 C、契丹统治者 D、党项统治者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41、618年,贵族李渊父子以关中为根据地,起兵反隋,建立了_____,定都_____,最后兼并各割据势力,全国又归于统一,李渊就是_____。

    42、李世民于626年继承皇位,改年号为"_____",他就是历有名的_____。

    43、唐太宗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史称 _____;武则天统治时,继续实行唐太宗政策,经济继续向前发展,史称_____;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史称_____。

    44、_____是吐蕃历杰出的政治家,_____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45、_____是日本政府派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唐玄宗时高僧______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唐太宗时高僧______西行天竺求取佛教精义。

    46、960年,__发动陈桥兵变,建立 ____,定都___,即今天的开封。

    47、1127年,宋钦宗的弟弟 _____在应天称帝,后来定都____,历称为南宋。

    48、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叫_____,它最早出现于我国_____(朝代)的四川。

    三、材料题(40分)

    49、"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五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回答:

    (1)这是谁的诗句?(1分)

    (2)文中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2分)

    (3)这种全盛局面是在何时,因什么事件而被打破的?(2分)

    (4)人们尊称这首诗的作者是什么?(1分)

    (5)该诗作者的诗因为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时代,而被后世称为什么?(1分)

    (6)隋唐时期还有哪些盛世?(3分)

    5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材料二:“尽道随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①简要说明胡曾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2分)

    ②简述皮日休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2分)

    ③你同意上述哪位作者的观点,为什么?(6分)

    5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摘自 《贞观政要》

    请回答①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3分)

    ②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2分)

    ③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1分)

    52.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人赵嘏

    材料二:“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人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 —唐太宗

    阅读后回答:①材料一中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1分)

    ②这种制度开始于什么朝代?(1分)什么朝代逐渐完善?(1分)

    ③对这种制度起着发展和完善作用的关键人物有哪些?(3分)

    ④唐朝时最重要的科目是什么?(2分)

    ⑤获得第一名的叫什么?(1分)什么朝代被废除的?(1分)

    ⑥从材料看,这种制度获得收益的是谁?(1分)

    ⑦这种制度有什么影响?(3分)

    一、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A D C D B B A C A C B A D C B D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A C C B D C D B C C C B D D B B C C B

    二、填空题:41——48略

    三、材料题:

    49、①杜甫; ②开元盛世; ③唐玄宗;安史之乱; ④诗圣; ⑤诗史;

    ⑥“开皇之治”;“贞观之治”;“贞观遗风”;

    50、(1)胡曾认为,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他对此持否定态度。(2分)

    (2)皮日休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利大于弊,以至数百年后南北往来仍然依赖它。他对此基本持肯定态度。(2分)

    (3)两种观点都不够全面。

    大运河的开凿和隋炀帝巡游江都都役使了大量的民力,也消耗了大量的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虽然大运河的开凿也有加重人民负担的一面, 但是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隋朝的灭亡是隋炀帝众多*的综合结果,并非只是因为开凿大运河所致。(6分)

    51. ①有。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3分)

    ②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意在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2分)

    ③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1分)

    52. ①科举制度(1分); ② 隋朝(1分); 唐朝时期(1分); ③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3分);

    ④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2分); ⑤状元(1分); 清朝(1分)

    ⑥封建统治者皇帝。(1分)

    ⑦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为人们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推动了一系列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3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