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上海音乐学院 徐卫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名单 上海音乐学院副书记徐 冯磊上海音乐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名单最新
谭抒真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我国第一代德高望众的小提琴家、中国小提琴制作事业的开创者。谭抒真教授的一生和中国现代音乐事业紧密联系。
谭抒真1907年6月10日出生于青岛市的一个医生家庭。1922年开始学习音乐和小提琴。1927年20岁时,作为第一位中国音乐家进入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从1926年起先后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新华艺术大学源茄、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行知艺术学校等。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由陈毅市长任命担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同时兼任管弦系主任。从1954年起任上海市第一届至第五届市人代会代表。1957年任民盟上海市委常委兼民盟上海音乐学院主委。曾任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和顾问。20世纪80年代起,任民盟上海市委顾问。1977年起担任上海市第五届、第六届政协常委。
谭抒真教授的教育生涯长达76年。几十年来,他以音乐教育家的丰富经验,按照音乐教育的规律和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带领和引导同行在教学上因材施教,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音乐人才。我国的小提琴教育和演奏,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准。培养的小提琴家,屡屡在国际上获奖。谭抒真教授在推动我国小提琴事业的发展中,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跟随谭抒真教授学习过小提琴的学生无数,同龄人中有著名作曲家王云阶,后辈中有郑石生、袁培文、李牧真、周彬佑、高士恕、陈稼华、张靖平、谭国璋、倪文震、盛中华、李伟刚、薛伟、钱舟、华天礽、周修炜等等。
作为乐器专家,他从20世纪30年代知裂冲起就开始制作高水准的小提琴。他带领同行开创了我国的小提琴制作事业。在贺绿汀院长的支持下,1951年谭抒真教授创办上海音乐学院的乐器工厂。1956年他亲任轻工业部乐器研究所所长,同年开办了全国提琴制作训练班,参加训练班的人,后来都成了提琴制作大师或各地提琴厂厂长、骨干。1978年率先在我国音乐学院设立第一个提琴制作专业,培养了一批批提琴制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谭抒真教授学识渊博,精通英、日、德、法语言,通晓文理各科,擅长摄影绘画。他曾在沪江大学学习建筑专业,并获得建筑师的资格,对音响声学颇有研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他领导和参与设计建造的上海音乐学院漕河泾音乐厅,(现上海师范大学东部礼堂)在当时是上海音响条件最好的演出场所。谭抒真撰写的关于音乐教育、小提琴演奏、制作、音乐音响学等文章数十篇,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思想和理论。
谭抒真先后担任法国玛格丽特·朗·蒂博国际小提琴比赛(1981年)。英国卡尔·弗莱什国际小提琴比赛(1982年搭歼)的评委。1982年获美国旧金山音乐学院名誉博士学位,1983年获美国交响乐团协会荣誉奖状。
由于谭抒真教授对我国音乐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1991年获首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获得中国文联和中国音乐家协会颁发的首届金钟奖“终生荣誉勋章”。1984年被收入纽约出版的《世界名人录》。
谭抒真从1949年起担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1984年至2002年任上海音乐学院顾问,前后跨度达53年。在上海音乐学院的发展历史中,谭抒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谭抒真的身影在电影《从毛泽东到莫扎特》中出现过,这是一段珍贵的资料
举报了,无风不起浪,最近高校腐败被查出消毁来很多院校。如果真有问题,早晚的事,是非被抓要看情节严重性,但是如有拿正备问题涉及,清缓首先会被撤职
丁善德中国作曲家,钢琴家。1911 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昆山,1995年12月8日卒于上海。1928年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琵琶,1929年改为主修钢琴和作曲理论。1934年首演贺绿汀获奖作品《牧童短笛》。曾在上海、北平、天津等地举行独奏音乐会。1935年毕业后任教于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院,1937年冬与陈又新创办上海音乐馆(后改名为私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1946年任南京国立音乐院教授。1947年赴法国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49年毕业回国,任上海音乐慎行学院教授,兼作曲系肢绝主任。1956年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并先后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三、四届副主席。应邀担任1956年舒曼国际钢琴比赛、1960年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和1964年伊丽莎白女王国际钢琴比赛评委。作品有钢琴曲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新疆舞曲第一号》、《托卡塔——喜报》等,声乐作品有艺术歌曲和大合唱《黄浦江颂》等,管弦乐作品有《长征交响曲》等。有《丁善德钢琴曲集》、《丁善德艺术歌曲集》。他的主要作品有大型器乐曲《长征交响历孝姿曲》、《新中国交响组合》,大合唱《黄浦江颂》等。其中《长征交响曲》是中国第一部以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这一伟大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大型管弦乐作品。
何博(1959年1月1日-2017年9月19日),原名何涛,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和音乐教育家,曾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等职务。含指何博在音乐上的成就是众所周知的,他担任过多个重要的音乐比赛评委和大师班讲师,培养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人才。他也在音州稿乐教育方面做出了很多有意义的工作,开创了“艺术与科技”、“舞台表演技巧”等学科。他所倡导的音乐教育理念,强调册老孝音乐要与时俱进,把音乐融入社会生活中,这些思想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可惜的是,他于2017年因病去世,令人遗憾。
杨燕迪,男,1963年生于青海省西宁市。祖籍四川省达县。现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曾任音乐学系副主任、主任;中国著名音乐学家、评论家。兼任全国西方音乐学会会长、全国音乐评论学会副会长、全国音乐美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音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人民音乐》副主编、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美学学会副会长。
1977年入伍,任部队宣传队队员;1979年复员后任电台音乐编辑;同年入大学学习,1983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艺术系音乐专业;同年入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师从谭冰若教授,1986年获硕士学位;1991年师从钱仁康教授,1994年获博士学位;1986年毕业后留学任教,教学职称两次破格晋升;1987年留学英国, 1993年、1999年和2002年间曾分别赴美国和德国进行学术研究和考察。 杨燕迪教授研究范围广泛,涉及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音乐批评、歌剧研究以及著作翻译。
先后于1983年、1986年和1994年获得学士、硕士(导师谭冰若教授)和博士学位(导师钱仁康教授)。曾留学英国(1987-1988),并在美国(1993-1994,1999)和德国(2002)进行学术研究和考察。发表著译200万字,另发表校译文字约300万字。主仔州编论著及审校西方重要学术论著多种。论域涉及音乐学方法论、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歌剧研究、音乐批评与分析、中国现当代音乐评论、音乐表演艺术研究等多个专门化领域。曾获得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1993),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美国亚洲基金会(ACC)学者研究奖(1993)、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1994)、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研究奖(1996)、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论文三等奖(1996、2008)、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1997)、上海市曙光学者称号(2001)、上海市育才奖(2001)、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集体奖,2001),全国教学成果二等奖(集伏昌体奖,2002),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三等奖(2002)、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学术研究奖(2002)、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二等奖(2005、2007)、教育部新世缺戚扒纪优秀人才(2006)、上海领军人才(2007)等荣誉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