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广东省春季高考英语试卷及答案 2023春季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江苏省春季高考语文 2021年山东春考语文试题真题 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真题
【 #高考#导语】从上海招考热线了解到,2022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招生统一文化考试(简称“春考”)语文科目顺利结束,市教育考试院邀请语文学科专家对试卷进行了评析。详细内容如下:
1月8日上午,2022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招生统一文化考试(简称“春考”)语文科目顺利结束,市教育考试院邀请语文学科专家对试卷进行了评析。专家一致枝液认为,试卷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综合考查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体现学科本质,落实“双新”(新课程、新教材)理念,有利于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改进。
一、坚持立德树人,发挥育人功能
试卷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既注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紧扣时代脉搏,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社科类现代文关注当代社会中的网络社交问题,话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现实意义,贴近考生的生活,回应考生成长的真实需要。文学类现代文让考生通过感知柿子树、黄牛、母亲等艺术形象,展开对生命历程的思考,加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激发考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培养考生宽广的人文情怀。文言文一刻画了清廉正直、以身作则的傅良弼形象,突出其体察民情、体恤民生的为官之道;文言文二借助竹、柳菊、园蔬等巧妙表达对“君子”的理解,彰显心系苍生的文人情怀,体现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两篇文言文,一重理政之智,一显修身之德,从不同角度给考生以启发和借鉴。写作题引导考生结合园林、缩写读物、博物馆等不同类型的文化艺术产品,反思常见的观点,发现惯性思维中的漏洞,鼓励考生有理有据地发表创见,引导他们理性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促进他们提升审美品位,获得精神成长。
二、体现课标理念,彰显学科本质
试卷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落实学习任务群、学业质量等要求,考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试卷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个方面的考查既各有侧重,又有机整合。积累运用、文言文一侧重考查语言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规律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社科类现代文阅读要求考生理解观点、做出推断、分析推理过程、概括论述思路,侧重考查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文学类现代文阅读和古诗鉴赏,要求考生把握作品的语言、构思与情感,侧重考查对当代优秀文学作品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文言文二要求考生分析作品体现出的中华传统文化观念,增进考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
试卷既体现单个任务群的学习要求,又注重不同任务群之间的整合。如校庆活动中的采访提问和调查研究中的问题设计,指向“当代山并文化参与”任务群。社科类现代文讨论网络社区融入问题,指向“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文学类现代文阅读,要求考生谈谈文章相关内容“是否依然反映费孝通所述乡土社会中‘孝’的特点”,整合文学类作品与学术著作的不同信息,引导考生综合思考,并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下价值,体现了“文学阅读与写作”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等任务群的联系。
三、贴近教学实际,稳步推进课改
试卷延续上海卷一贯风格,整卷结构、分值比例、题型、题量保持稳定,题干指向明确,试题难度符合选拔性考试要求。
试题注重设置情境任务。具体情境的设置贴近考生日常生活,体现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和教学导向。如试卷中设置的访谈和调查等情境,与“家乡文化生活”单元中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一致;又如社科类现代文阅读,要求考生分析推理是如何成立的,考查了考生在“逻辑的力量”等单元中形成的逻辑思维能力。试题注重综合性,如诗歌鉴赏,要求考生联系诗序和注释,整体理解作品,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渗透了多文本阅读的理念。
写作题贴近考生生活和实际认知,引导考生审视熟知的生活现象与社会文化,反思“浓缩的就是精华”这一观点,凸显上海卷作文命题始终坚持的思辨性特征。考生可以扣住“浓缩”与“精华”这两个关键词,对这个观点加以考察。例如,什么是浓缩?何以称得上精华?进一步思考如何浓缩,是取舍扬弃还是萃取升华?在浓缩的猛唯物过程中,人为因素究竟起到怎样的作用?怎样的浓缩对精华的获取才是有必要的?还应扣住“就是”进行思考,浓缩的是否必然是精华?从而对“浓缩的就是精华”这一判断进行批判性思考。考生可结合题目中列举的现象及个人的积累,从这个观点的合理性或局限性的角度展开分析与论证,从而达成对日常现象、惯性思维的重新审视和理性反思,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升思维的缜密性。这样的写作题保持了一贯的思辨特色,又增加了生活元素,贴近考生真实的生活体验,使写作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
试卷充分考虑考生的适应性,贴近中学教学实际,体现“学教考一致”的评价理念,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语文学科“双新”改革的稳步推进。
语文春季班(更新中森档敬)
链接: 1iHCd-ujUnCBzf9Tty74PAw
若资源有问题蠢指欢此慎迎追问~
2009 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
一、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①小在我国其实原来就有,外国也有。但由于中国近些年来小比较流行,读者面很广,于是才把“小”当成一个新的概念。这个概念包含一些什么内容,值得探索。
②小并非单指短小的。短小,只是它的外部特征。小仍然可以看作是短篇的一个分支。短篇的一般特征,小都是应该具备的。但是小和短篇在本质上既相近首笑,又有所区别。小是短小的,从里到外都是小的。小作者所发现、所思索、所表现的只能是生活的一个小小的片断。这个片断是别人没有表现过、没有思索过、没有发现过的。最重要的是发现。发现,必然就伴随着思索,并寻找合适的表现形式。文学创作都需要发现,但是小的作者更需要有“慧眼”,因为引起小作者注意的,往往是平常人易于忽略的小事。这种小事必须是天生得来的一块小的材料。这样的材料并非俯拾皆是。小材料的获得往往带有偶然性,邂逅相逢,不期而遇。并且,往往要储存一段时间,作者才能大致弄清楚这件小事的意义。写小确实需要一点“禅机”。
③小虽然不大可能有十分深刻的思想,但可以有一点哲理,不过不能在里面进行完整的哲学的思辨(中篇、长篇可以)。小的特点是思想清浅。半亩方塘,一湾溪水,浅而不露。小应当有一定程度的朦胧性。“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篇小发表了,创作过程并未结束。作者还可以继续想下去,读者也愿意和作者一起继续想下去。这样,读者才能既得到欣赏的快感,也得到思考的快感。追求,就意味着还没有达磨芹芹到。追求是作者的事,也是读者的事。小不需要过多的热情,大喊大叫,指手画脚瞎毕,是会叫读者厌烦的。小的作者对于他所发现的生活片断,最好超然一些,保持一个客观者的态度,尽可能地不动声色。小总是有个态度的,但是要尽量收敛。可以对一个人表示欣赏,但不能夸成一朵花;可以对一件事加以讽刺,但不辛辣。小作者需要的是聪明、安静、亲切。
④小是一串鲜樱桃,一枝带露的白兰花,本色、天然。小不是压缩饼干、脱水蔬莱,不能把一个短篇拧干了水分,紧压在一个小小的篇幅里,变成一篇小。小不能写得很干、很紧、很局促。越是篇幅有限,越要从容不迫。小自成一体,所以也叫“微型”。小就像咫幅盆景,可以仿宏伟之自然。小就像宋人在扇子上画龙舟竞渡图一样,用笔虽极工细,但是一定要留出很大的空白,不能挤得满满的。空白,是小的特点。可以说,小是空白的艺术。中国画也讲究“计白当黑”。因为注意“留白”,小的天地便很宽余了。所谓“留白”,简单直截地说,就是少写。应该在写的时候就控制住自己的笔,每琢磨一句都要想一想——这样才能做到句有余味,篇有余意。
⑤小幅的画尤其要讲究“笔墨情趣”,小也需要精当的语言。古人论诗时说,七言绝句就像二十八个贤人容不下一个粗人。写小也应如此。小最好不要有评书气、相声气,不要用一种半文不白的轻佻的语言。小当有幽默感,但又不是游戏文章。小不宜用奇僻险怪的句子,如宋人所说的“恶硬语”’。小的语言要朴素、平易,但有韵致。
1.“小”又可以称为 。(1分)
2.第②段中的“慧眼”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3.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小也包含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
B.小应对客观事物保持收敛的态度。
C.小也能包含完整的哲学的思辨。
D.小的题材应该储存一段时间。
4.第⑤段中“二十八个贤人容不下一个粗人”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
5.文章从 →主题的表现→手法上的特殊性→ 四个方面,依次说明了小的特点。(4分)
6.作者在第④段中写道“因为注意‘留白’,小的天地便很宽余了”。请以莫泊桑的《项链》为例,简述“留白”手法的妙用。(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3题。(22分)
顺着石板街走到从前
⑴游淮安河下镇,运气出奇的好。一路豪雨,临近镇子时,却住了雨脚。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青砖黛瓦的建筑。古巷弯弯曲曲,旧宅瓦椽不整,老店铺面半朽。随便走进一处宅院,都能在弥漫的湿气中嗅到浓郁的历史气息。雕花窗棂、檐兽、陶缸、红木桌椅和青花瓷器,隐隐透出了往昔的热闹和繁华。
⑵但印象最深的还是那里铺路的石板。
⑶古镇里的许多铺路石板,久已废弃,被随便丢在巷子深处,或者就摆在窗前屋下。有些石板磨损严重,呈现出柔和的曲线。它们大都是土黄,或者透出点红色,一块一块,像固体的阳光,带着一点温暖,一点黯淡,与镇子的青灰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⑷这些石板皆非本地产。当初盐运兴盛时,大运河、淮河上来往的舟船,去时载盐,返回时捎带石板压舱,卸于河边,富有的盐商便购来铺路。数十年下来,这里的街道上就铺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石板。原来,这些石板都曾随船只,压着波浪,伴着涛声,最后落户在这里,成了古镇的“居民”。
⑸这曲折的石板上,走得最多的是盐车。明朝中叶以后,淮盐全部运到河下,经检验抽税后再分运到各地销售。这么一个小镇子,成了全国食盐的重要集散地之一,狭小的巷子里,竟然曾滚动过影响国民经济的商业洪流。
⑹除了盐,还有粮,还有竹木铜铁……自明代起,湖广、浙赣、江南等省漕粮必须经此地停留,等待漕署官员查验成色数量后,方可北上,而回程之船携带的商品也在此集散。永乐年间创办造船厂以后,这里更是成为造船物资的集散地。如今,在河下镇还可以看到打铜巷、钉铁巷、估衣巷、竹巷、绳巷等街巷。
⑺商业的发达,带来了多少尘世浮华。“十里朱旗两岸舟,夜深歌舞几时休。扬州千载繁华景,移在西湖嘴上头。”(“西湖嘴”即今河下镇)这是明朝邱浚描写古镇盛况的诗句。琵琶刘街、花巷街、菜巷街、西湖嘴街、粉章巷、干鱼巷等众多见于典籍的街巷记载,都是从前的生活画卷留下的印痕。
⑻富庶还养护了这里的深厚文脉。从元朝起,山阳县儒学就建在这里。《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也生活在这里。想象吧,曲折深巷的院子里,曾飘荡过多少朗朗的读书声。而当报喜的骏马跑过,伴着清脆的马蹄声,又有多少人的心也像这石板一样,迸发出烨烨的火星。
⑼这石板上也曾有皇家的辇乘招摇而过。康熙、乾隆两帝数度南巡都经过这里。
⑽这些石板还见证过更久远的历史。这里是古代名将韩信、梁红玉的出生地。韩世忠、梁红玉曾驻兵于此与金兵对峙。金戈铁马的杂沓之声,给这座古镇平添了许多壮怀激烈的铁血内涵。
⑾所有的烟云都过去了,只有这座镇子还留在这里,只有这些老石板还留在这里。坑坑洼洼的石板上,踩来踩去的已经是现代人的脚步。要经多少脚步、车马的磨损,才能造成这些坑洼?岁月是峥嵘的,而这些石板的外表却越来越随和、温婉,棱角都已失去,像磨损了边角的古藉。
⑿我们顺着一条小巷走到尽头,登上几十级台阶,就站到了古运河的大堤上。运河水在静静流淌,虽然多日下雨,河水也不见汹涌之势。一条古老的河,由于见过太多,也许已变得宠辱不惊了吧。回头看镇子,许多屋脊已落在脚下。古镇的地势低于运河,这该是镇子得名的原因吧。
⒀雨又下起来了。我们顺着来路往回走,镇子重新变得空阔。迷蒙的雨雾中,那些饱经风霜的古宅,在江南的氤氲中显出别样的风致。石板也全都湿渡流的,晃动着明亮的水洼,像是不断闪回的古镇的记忆。物换星移,一切都变了,不变的只是江南的雨。丝丝的细雨依然洒在亘古千年的石板上,默默地见证着石板曾经承载的荣耀与辉煌。脚下的石板静静地延伸着,连缀成通向新时代的路……
7.作者在第⑷段中叙写了古镇石板的 。(1分)
8.第⑽段“铁血内涵”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9.文中描写雨水的主要作用是(3分)
⑴ ⑵
10.第⑾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是 。(3分)
11.下列对文章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两项是(6分)
A.作品以“石板”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显得衔接自然,脉络清晰。
B.第⑴段总写河下镇古色古香的风貌,由面及点,引入对石板的描述。
C.第⑴段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以青灰色的镇子来衬托石板的古老
D.第⑼段提到皇帝的辇乘曾经过古镇,揭示了石板给作者留下最深印象的原因。
E.第⑾段的第一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将笔触从历史转向现实。
F.本文将叙述、描写和抒情融为一体,语言舒缓流畅、娓娓道来,读来清新自然。
12.本文标题是“顺着石板街走到从前”,请概括“从前”在文中的主要内容。(3分)
(l) (2) (3)
13.纵观全文,简析作者的思想感情。(80字左右)( 4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5分)
[注:考生答题超过5空,按前5空顺序评分]
14 .(1)所谓伊人, 。(《 诗经·蒹葭》)
(2)横柯上蔽, ; ,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3)水因地而制流, 。(《 孙子·虚实篇》)
(4) ,晴窗细乳戏分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5)素骥鸣广陌, 。(陶渊明《咏荆轲》)
(6)年年岁岁花相似,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7)凡人不可貌相, 。(无名氏《小尉迟》)
(四)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15-17 题。(8分)
步入衡山
范成大
应有人家住隔涣,绿阴亭午但闻鸡。松根当路龙筋瘦,竹笋漫山凤尾齐。
墨染深云犹似瘴,丝来小雨不成泥。更无骑吹喧相逐,散诞闲身信马蹄。
〔注〕散诞:逍遥自在。
15.诗人推断“应有人家”的依据是 。(l分)
16.对颈联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乌云如墨、小雨如丝的山景。
B.在描绘雨中山景的同时,也对尾联的情感表达起了衬托作用。
C.通过对乌云、小雨的动态描写,写出了衡山气候的变化无常。
D.四周乌云似瘴,小雨连绵,山道泥泞,作者顿感游兴索然。
17.分析尾联所含的寓意。(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17分)
岁己未,河朔大旱,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是物不死,旱胡得止?”帅闻,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注] 厌、镶:古人祈祷免除灾祸的巫术。小数:小法术。
18.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 )
(2)人情初不怿也( )
(3)弥月不解( ) (4)岁卒以空( )
19.在下列加点的词中,用法相同的两项是(2分)
A.请诸帅而释之 B.而谓我之愆
C.未几而雨 D.某谢而觉
20.“人无复议驴”的原因是 。(2分)
2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 1 )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
( 2 )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
22.作者撰写本篇寓言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3-27题。(12分)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乐必发诸声音,形于动静,人道也。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于此矣。故人不能无乐,乐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纶而不息,使其曲直繁省廉肉①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不使放心邪气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②也。
是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诎信,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③,要其节奏,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
故乐者天地之齐,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节选自《史记·乐书第二》)
[注] ①廉肉:乐声的低沉短促与婉转圆润。②方:原则。③缀兆:指古代乐舞中舞者的行列位置。
23.《史记》、《 》、《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1分)
24.本文认为,音乐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和 。(2分)
2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音乐的产生源于感情的自然流露。
B.人们的感情变化可以通过音乐表现出来。
C.音乐应足以使人快乐,但不能流于形式。
D.音乐节奏可使舞者动作整齐、进退有序。
26.作者认为“乐”能带来“和”。“和”具体表现在(3分)
(1) (2) (3)
27.统治阶级企图把《雅》、《颂》确立为音乐(诗歌)的典范,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3 分)
二、70 分
28.作文
以“细徽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l)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08 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一、80分
(一)( 16分)
1.( 1分)微型
2.( 2分)能发现“天生得来”的、“平常人易于忽略”的小事
3.( 3分)C
4.( 2分)生动形象地说明小的语言应该精当雅致
5.( 4分)材料的选取(2 分)语言的运用(2 分)
6.( 4分)指出“留白”之处(l 分)阐述(3 分)
(二)( 22 分)
7.(1分)来源(由来)
8.(2分)抗敌御侮、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9 .(3分)(1)首尾照应(l分)(2)渲染气氛,引发思古幽情(2分)
10.(3分)运用比拟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石板外表磨损,古韵犹存的意蕴。
11.(6分)C D (答对一个给3分)
12.(3分)(1)小镇的经济繁荣(l分)(2)小镇的文脉深厚(l分)(3)小镇的历史人物辈出(l 分)
13.(4分)要点:(l)对悠久历史的赞叹(2)对物是人非的惆怅(3)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
(三)( 5 分)
14.(5分)(l)在水一方(2)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3)兵因敌而制胜(4)矮纸斜行闲作草(5)慷慨送我行(6)岁岁年年人不同(7)海水不可斗量(写对一空给1分)
(四)(8分)
15.( 1分)听到小溪那边的鸡鸣之声,推断似有人家。
16.( 3分)B ( 3分)A ( l分)
17.( 4分)要点:对官场喧嚣(城市生活的喧嚣)、排场的厌倦;( 2 分)对自然山水(闲适生活)的追求。(2分)
(五)(l7分)
18.(4分)(l)属下(2)愉快(高兴)(3)满(4)年成(写对一空给l 分)
19.(2分)AD
20.(2分)驴被释放后不久,就下了一个月的雨,事实证明驴不是“旱之由”。
21.(6分)(l)如果杀了我真的对人有好处,我怎么会吝惜我这条命呢?(3分)
(“何”l分,“爱”l 分;意思连贯1分)
( 2)天灾流行,人民自然会遭受到祸害,这管(干、关)我什么事呢?(3分)(“摧”l 分,“何”1分;句式1分)
22 . ( 3 分)讽刺统治者的无知(轻信无稽之言)和无能(相信封建迷信)。
(六)(12 分)
23.(l 分)汉书
24.(2分)声音、动静、节奏(写出一点给l分,写出两点给2分)
25.(3分)C
26.(3分)(l)君臣和敬(和顺恭敬)(l分)(2)长幼和顺(和睦顺从)(l分)(3)父子兄弟和亲(和睦相亲、和睦亲近)(l分)。
27.(3分)3分:认识全面,分析具体,语言通畅。
2分:认识能体现思辨性,分析不到位。
1分:认识单一,缺乏思辨。
0分:答非所问。
天津春季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04版》
天津春季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19分)
1. (2分)完全被动全盘接受(1分)只接受与自己的利益和偏见一致的东西(1分)
2.(2分)把书的内容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1分)加以观察和思索(1分)
3.(2分)B
4.(2分)指书中种种涂饰和废话
5.(3分)《读山海经》(或:《咏荆轲》;或:“精卫……填沧海”等诗句),表现出他的豪情和愤懑。(举例2分,说明1分)
6.(4分)C D
7.(4分)形象化说法(2分) 阐述(2分)
(二)(24分)
8.(2分)D
9.(2分)(北平)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
10.(4分)(1)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
(2)动中有静使人快乐安适;
(3)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或:处处有空儿可自由喘气);
(4)紧连园林、菜圃与农村(或;花多菜多果子多)(写出两点即可,后两点合起来答为“接近自然”也给分)
11.(3分)表明北平“有冲岩槐个边际”;表现北平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表达“我”对北平的亲切感和依恋情。(意思对即可)(写出两点即可)
12.(3分)C
13.(3分)(2)真实地表现了北平“接近自然”的特点
(3)真切地流露出作者热爱北平的情感
14.(2分)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
15.(5分)点明题意;照应开头 “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使文章结构更为严谨;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到高潮,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三)(4分)
16.(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3)千岩万转路不定(4)可以攻玉(5)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8分)
17.(1分)音乐(歌唱、说唱)
18.(3分)爱情(或:友情) 故国(或:故君、家国)之思
19.(4分)
(1)具体的时令,在晚春与李龟年相逢。
(2)象征二人飘泊无依、由荣而衰的身世命运。
(3)象征着大唐在安史之乱后,由极盛而衰的社会真实,表达家国之痛。(写出两点即可)
(五)(10分)
20.(2分)①④,品德修养
21.(3分)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执政者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上,众多星星都环绕着它。
22.(3分)君子要承认过错,公开改正。
23.(2分)A
(六)(15分)
24.(4分)(1)古代长度单位 (2)猜疑 (3)值 (4)赐爵位
25.(2分)D
26.(2分)B
27.(5分)
(1)你赶快离开,不要停留!(否则)将要被楚国人抓获。(重点:“去”“且”“为”)(3分)(2)为什么还要知道姓名呢?(重点:“何……为”)(2分)
28.(2分)重诺轻生(重义轻生、舍生取义)(意思对即可)二、70分
29.作文
有人想研制一种新药,借古代的“忘忧草”来命名。希望服用后,能解除忧郁、忘掉
烦恼,增加勇气和自信心,甚至使人变得富有创造力……
请以“忘忧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1000字左右,题目自拟。
(2)可以自由发挥,讲故事,谈幻想,发议论,等等。
(3)不要写成诗歌。
试题: 一、 80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1—7题。(19分)
有的人读的书也不算少,如鲁迅所说,他们“从周朝人的文章,一直读到明朝人的文章,非常驳杂,脑子给古今各种马队践踏了一通之后,弄得乱七八糟,但蹄迹当然是有些存留的,这就是所谓有所得”。还有一些“潦倒而至于昏聩的人,凡是好的,他总归得不到”.前者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读书处于一种完全被动的全盘接受状态;后者则存在着“有色眼镜”的偏见,他只能接受那些与他的利益和偏见一致的东西。这样的态度最多只能做书籍的“俘虏”,是无法从中真正得到益处的。
鲁迅强调“自己思索”,不能把自己变成“书橱”;如果“只能看别人的思想艺术”,就无异于“脑子里给别人跑马”,就会导致思想的“硬化”,使读书的效果走向反面。思索并不是一种苦思冥想的内心反省活功,它以社会现实为根据,还必须同时“自己观察”,“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这也就是联系实际,因此他强调“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这其实就是鲁迅自己读书的态度和方法,他从采不盲从书本,而是把书的内容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加以观察和思索。枣李因此他常常散友能取精用宏,从常见的书籍中得出人们没有看出的精辟的新意。譬如对于《二十四史》他□不像传统学者那样把这些所谓正史视为信史,□不是如五四时期某些人把它看成“相斫书”,“独夫的家谱”,□是在同野史和杂说的比较中,在同现实中“古已有之”的许多现象的观察中,经过认真的思考,认为只要善于清除历来史官那种“装腔作势”的涂饰,这些史书是写出了“中国的灵魂”的。他说:“只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正如通过密叶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的碎影。”所以要从书中获得真正的教益和可靠的知识,就必须能够拨开遮掩月光的密叶,使“碎影”成为普照的清辉。对文学作品也是这样,他既充分地肯定了如《儒林外史》的“秉持公心,指摘时弊”,如《红楼梦》的“正因写实,转成新鲜”的杰出成就,也尖锐地指出了许多旧的掩盖矛盾、粉饰现实的“瞒”和“骗”的实质。他强调要“睁了眼看”,就是细心观察历史和社会的实际,认真思索,看这些文艺作品究竟是否正视和反映了现实和人生。只有这样,才能认识文艺作品的价值并从中获得教益。
从鲁迅的大量杂文中可以看到,他确实把“所读的书活起来”了,因此常常能够揭示要害,看出实质。例如历来被认为是田园诗人的陶渊明,当有的文章宣扬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泯灭一切忧喜”的“静穆”,并且举出陶渊明“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的时候,鲁迅针锋相对地指出:“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而且说明“历来的伟大的作者,是没有一个‘浑身是静穆’的”。陶渊明的集子是有目共睹的普通书籍,鲁迅之所以能够正确理解它的内容实质,并及时对错误论调给以批驳,就因为他与那些关在“象牙之塔”里死读书的学究们对书的态度不同.他在读书的同时,始终把社会实践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在对待书籍的态度上,我们首先应该向鲁迅学习。
1. 本文批评了两种错误的读书态度,一种是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2分)
2.文章阐述了鲁迅读书的态度和方法,概括起来就是:________ (2分)
3.文中第二自然段的空格处依次填人的关联词语是(2分)
A.虽 更 但 B.既 也 而 C.若 也 就 D.尚 更 则
4.“拨开遮掩月光的密叶,使‘碎影,成为普照的清辉”,这一比喻中“密叶”的含义是________(2分)
5.鲁迅说陶潜“并非‘浑身是静穆’”。请举出课文中陶潜的一篇作品(篇名或诗句),来说明这一观点。(3分)
6.对本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一自然段中“这样的态度”,指它前面所说的“前者”和“后者”这两种态度。
B.第二自然段的例证既有读史学著作的,又有读文学作品的,体现了举例的典型性
C.第三自然段中运用举例的方法,着重分析了鲁迅杂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D.全文三段文字之间的关系是,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展开阐述。
E。本文不仅引用鲁迅关于读书的言论,而且运用鲁迅读书实践的事例来阐述问题。
F.本文运用了对比说理的方法,将鲁迅的读书态度和方法与某些人作对比。
7.第二自然段中,鲁迅把某些读书不加思索的人称为“书橱”。请你另举出一种形象化的说法,来形容生活中某些人(或自己)的读书态度或方法(褒贬皆可),并对此说法加以阐述。(50字左右)(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5题。(24分)
想北平 老舍
①设若让我写一本,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让我单摆浮搁的讲一套北平,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觉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②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③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象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象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
④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象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象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______________,以便刺激;在北平,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象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南"字变个"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象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一九三六年六月十六日
[注]文中说的“北平”是1928年至1949年间对北京的旧称。
8.对本文第①—③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强调北平地方大、事情多,而自己知道的太少,是为了表明本文是写“我的北平”。
B.作者用对自己母亲的爱来类比对北平的爱,突出了爱的真挚深厚。
C.作者反复说自己“爱北平”“要说而说不出”,是指“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
D.第③段中,作者用杜鹃作比喻,是取杜鹃啼声悲切的特点。
9.第②段中,作者说“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10.第④—⑦段中,作者笔下的北平具有多方面特点,请写出其中两个主要特点:
(1) 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11.分析第④段中“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一语在文中的含义。(3分)
12.依次填入第④段末尾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瀑布与大潮是必要的 有丁冬的清泉就够了
B.摇滚与爵士是必要的 有柔曼的圆舞曲就够了
C.咖啡与酒是必要的 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D.辣椒与葱是必要的 有嫩嫩的豆腐脑就够了
13.第六段中加点的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是(2分)
(1)细致入微地写出了事物的状态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第⑥⑦段中,找出与下面句中“感到寂苦”对比着写的一个句子。(2分)
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
15.文章以“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收笔,这一笔好在哪里?(5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4题)(4分)
16.(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3) _______________,迷花倚石忽已暝。(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它山之石,_______________。(《诗经·小雅·鹤鸣》)
(5)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 (朱熹《春日》)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及背景材料,完成第17—19题(8分)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安史之乱中)唐明皇幸岷山,百官皆窜辱,积尸满中原,士族随车驾也。……李龟年奔迫江潭,杜甫以诗赠之曰:“岐王宅里寻常见……”龟年曾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红豆生南国……”又“清风明月苦相思……”,此词皆王右丞所制,至今梨园唱焉。歌阕,合座莫不望行幸而惨然。(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中《云中命》)
17.上面的背景材料表明:唐代绝句是可以与__________艺术结合在一起的。(1分)
18.红豆又叫相思子。王维诗歌中的“红豆”,表达的是__________;李龟年在安史之乱中唱曲里的“红豆”,表达的是__________。(3分)
19.联系上面的背景材料,分析杜甫诗中的“落花时节”,含有哪些寓意。(4分)
(五)阅读《论语》中的五段文字,完成第20-23题。(10分)
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②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
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⑤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同“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20.从内容上看,上面五段文字可分为两类: (2分)
______是关于治国的(填人段前的序号);其余三段是关于_________的。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分)
22.第⑤段文字的大意是______________。 (3分)
23.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含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B.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4—28题。(15分)
(伍)子胥入船,渔父知其意也,乃渡之千寻之津.
子胥既渡,渔父乃视之有其饥色,乃谓曰:“子俟我此树下,为子取饷.”渔父去后,子胥疑之,乃潜身于深苇之中。有顷,父来,持麦饭、鲍鱼羹、盎浆,求之树下,不见,因歌而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如是至再,子胥乃出芦中而应。渔父曰:,“吾见子有饥色,为子取饷,子何嫌哉?”子胥曰:“性命属天,今属丈人,岂敢有嫌哉?” 二人饮食毕,欲去,胥乃解百金之剑;以与渔者:“此吾前君之剑,上有七星北斗,价直百金,以此相答。”渔父曰:“吾闻楚王之命: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①。岂图取百金之剑乎?”遂辞不受,谓子胥曰:“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 子胥曰:“请丈人姓字。”渔父曰:“今日凶凶,两贼相逢,吾所谓渡楚贼也。两贼相得,得形于默,何用姓字为?子为芦中人,吾为渔丈人。富贵莫相忘也。” 子胥曰:“诺。”既去,诫渔父曰:“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渔父诺。子胥行数步,顾视渔者,已覆船自沉于江水之中矣。 注:①执圭:春秋时楚国设置的爵位名,它是楚国的最高爵位。
2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
(1)乃渡之千寻之津( ) (2)为子取饷,子何嫌哉( )
(3)价直百金( ) (4)赐粟五万石,爵执圭( )
25.下列句中的代词,指代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项是(2分)
A.求之树下,不见 之(子胥)
B.如是至再 是(歌而呼之)
C.此吾前君之剑 此(前君之剑)
D.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 其(渔父)
26.下列句中“相”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2分)
A.价直百金,以此相答 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C.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D.富贵莫相忘也
2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
(2)何用姓字为?
28.用一句话概括渔父的品行。(2分)
二、70分
29.作文
有人想研制一种新药,借古代的“忘忧草”来命名。希望服用后,能解除忧郁、忘掉
烦恼,增加勇气和自信心,甚至使人变得富有创造力……
请以“忘忧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1000字左右,题目自拟。
(2)可以自由发挥,讲故事,谈幻想,发议论,等等。
(3)不要写成诗歌。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一代演员”于是之
①我记得十年前的一天,于夫人李曼宜大姐突然打来电话,告知老于病危。我立即赶到医院,与李大姐一起商量善后。我提了个建议:在送遗体火化前,先将灵车开到首都剧场门前停留五分钟,让老于与他心爱的剧场告别。
②但天佑是之,他奇迹般地逃过一劫。不过身体每况愈下,由失忆而失语而失去感知,很快就离不开医院的二十四小时护理。李尺搜坦大姐每天下午到病房去陪老于,老于无语,只是有泪。
③然而,李大姐是坚强的。她1月20 日晚七时许打来电话,平静地对我陵桐说:“老于今天下午5时19分走了,已经商定不去八宝山,就照你的建议,24日火化前先把灵车开到人艺转一圈,让老于与剧场告别。”
④于是之和首都剧场,但愿这能成为一个让一代代戏剧人感奋的戏剧童话。清华的梅校长有言:“大学非大楼之谓也,而是大师之谓也。”剧场何尝不是因大师而放出异彩!
⑤2006年5月16日,香港话剧团在首都剧场演出《倾城之恋》,演完谢幕,剧团艺术总监毛俊辉动情地在台上对观众说:“香港话剧团能在首都剧场演出,瀑感荣耀,因为伟大的于是之、朱琳、英若诚曾在这个舞台上献艺。”
⑥于是之最后一次在首都剧场演戏,是1992年7月16日的《茶馆》告别演出。老于后来写了一篇文章,倾吐了他的感受。他自觉这场戏演得不太好,却又偏偏受到了热烈欢呼,整篇文章成了他的“忏悔录”。最后他这样写道:“卸装完了疲倦极了,剧院用车送我回去。在首都剧场门口,没想到还有观众等着我。千不该,万不该,再疲倦也应下车和他们告别,但我没有这么做,一任汽车走去,每想起这件事来,我总谴责自己。”
⑦老于在这里故意隐瞒了一个细节:在车上还坐着我和剧漏迹院一位年轻干部,车开到门口时见有一群观众等着,那位年轻干部怕老于体力不支,便招呼司机“别停车”,司机说:“不停车还不容易。”老于立即轻声说了一句:“可我们就对不起观众了。”车里一片沉默。我想,老于是有意识地略去这个细节的。
⑧有次我送老于一张贺卡,上边写着:“祝你健康!因为除了健康之外,你什么都不缺。”他回答我说:“我还缺文化。”于是之的文化也体现在他一生对于文化的不倦探求上。
⑨他有篇文章叫《幼学纪事》,劈头就是这样一句:“我出生于一个完全没有文化的家庭。”文章里写了他青少年时代的苦读经历,也记述了一位与他同住那个大杂院里的老郝叔,文中一段深情的文字就是献给这位苦命的洋车夫的:“老郝叔又早已作古。他无碑、无墓,所有的辛劳都化为汗水,洒在马路和胡同的土地上,即刻就化为乌有。他奔波一世,却仿佛从未存活过人间。”
⑩后来剧院排演《骆驼祥子》,于是之主动申请扮演剧中的洋车夫老马,他从内到外地描摹他心中的老郝叔,老马的那场篇幅不大的戏,成了全剧的华彩乐章。通过老马的舞台形象塑造,他给“无碑无墓”的老郝叔,在舞台上立起了一座丰碑。
⑾《幼学纪事》曾入编中小学语文教材,于是之作文,大俗近雅,很耐读,而他的书法更受人称道。l985年他给我写了个条幅,用汉碑体写了“宁静”两字,下边用行书作跋:“道明同志嘱书,录石门碑以求正,汉碑初学,有辱所命,企谅。于是之。”他为什么要学写汉碑呢?因为其时他准备在谢晋筹拍的《赤壁大战》中演曹操,他知道曹操当年是写汉碑的。
⑿于是之在《一个演员的独白》中说:“我们所创造的形象必须是一个文学的形象,美术的形象,可以入诗,可以入画的形象。”而于是之所创造的程疯子、老马、王利发、魏勒等角色,就是“可以入诗,可以入画的形象”。
⒀黄宗江先生著文谈于是之,标题是“一代演员”。于是之是真正称得上这个崇高称号的。
⒁1897年3月28日,病中的契诃夫与托尔斯泰,就人死后灵魂是否存在的问题展开了讨论。托尔斯泰持肯定态度,契诃夫持怀疑态度,我当年写《契诃夫传》写到这一段时,只是不持立场地作了介绍。听到于是之死讯后,我突然想认同托尔斯泰的想法:人,死后因为灵魂还存在而获得永生是可能的。
⒂2013年1月20日17时19分,于是之停止呼吸的那一刻起,于是之的新的生命又开始了。
(节选自《演员于是之》,王宏韬、杨景辉编,有删改)
19.文章第⑤段引用了香港话剧团艺术总监毛俊辉的话,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20.⑥⑦两段中,作者是如何处理详略的,为什么这样安排?(4分)
21.文中说“于是之的文化也体现在他一生对于文化的不倦探求上”,于是之对文化的不倦探求,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分)
22.作者认为,于是之是真正称得上“一代演员”这个崇高称号的。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一代演员”内涵的理解。(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微博正文
北大四川招生组 +关注
06-28 09:36 来自iPhone 5s
兄弟,过去五年你们砸钱买走的唐某、郭某,需要我讲吗?我们也再次说明,拿分来跟北大谈钱的,门儿都没有! //@清华大学四川招生组:兄弟,给考生介绍北大情况,让学生更好地选择,你夸张一点也没问题,但非要超越政策,拿钱诱惑考生,就不怕教坏小孩子吗?
@北大四川招生组
某校招生组给文理科前十选择北大的考生挨个电话,称北大欺骗了他们,不会满足他们的专业志愿。在此我们回应:
1、招生组的承诺,一诺千金,目前报考各个专业的人数也十分合理,没有任何不满足的可能;2、从近五年的历史看,恰恰是某校多次毁约,没有兑现其承诺。请不要继续骚扰北大准新生。
事件回放:2015年6月28日,作为中国最顶尖的两所大学,北大和清华的四川招生组在微博上掀起了骂战,互相指责对方以非常手段争夺高考状元。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东省2017春季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蹿(cuān)红”“奢靡(mí)”“宁(nìng)剩毋缺”“集腋成裘”)
2.A(①“日前”,几天前,前些天;“近期”,指近来的一段时期,往往指从现在开始的将来一段不长的时期。②“自愿”,代表一种心情,自己愿意而没有强迫地去做的,如:自愿的行动;“志愿”,代表一种愿望,一种明显高于“自愿”的愿望。③“一贯”是形容词,意识是思想、作风等从不改变,一般做定语,如“这是他的一贯看法”“我们一贯认为”;“一直”是副词,只能做状语。④“追求”,用积极的行动达到某种目的,如追求财富荣耀,也特指追求异性,偏重在于求,求所得。“追逐”,追赶,例如追逐嬉戏;也指追求,如追逐名利,偏重逐,要追赶上某个东西。)
3.B(“一饭千金”比喻厚报对自己有恩的人。见《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与漂母典故。)
4. D (A关联词语摆放位置不当B另起炉灶C搭配不当)
5.【解析】第一步,确定首句。比较⑥②两句,其中第⑥句中的“有兴趣”跟“国学热”在内容上紧密相联,故选⑥。排除B、C。第二步,根据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序。第⑥句中的“本是”与第③句的“但”构成转折关系;第③句中的“‘轻浮’的文化争论”与第⑤句中的“随便地进行批判”的内容紧密相联;而第①句是通过打比方的方法对第⑤句的解说;第①句与第④句构成递进关系。排除A。
6.D(“暗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无中生有)
7.A(A“都不如中国的‘节日’更纯粹更有价值”理解有误。)
8.D (表述绝对。)
9.D(引:举荐,引荐)
10.A(两个“于”均为介词,相当于“对”。 B项前一个“因”是介词“趁机”,后一个“因”是介词“通过、经由” C项前一个“乃”是连词“于是”后一个“乃”是副词,“乃至、甚至” D项前一个“以”是介词“用来”,后一个“以”是介词“把”)
11.B(“师道名将”为判断句,不能断开;“不可使,解兵柄”与原意相悖)
12.C( “连续八次上奏请求辞职是因陈东被杀而作出的决定)
四、(24分)
13.(1)认为百姓生活困顿,会起事成为盗贼,天下将有危急灭亡的忧患。希望停止云中战事,整治安抚边关,帮助(让)百姓休养生息。(5分。关键词:困弊、罢、修、休息等,译句要通顺)
(2)金人此次行动,关系到存亡,如果重创金兵,使他们失利逃去,那么中原可以保全,四周的少数民族能够臣服。(5分。关键词:所系、令、使、保、服)
14.(1)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 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吹骨、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 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属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属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 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形象描绘韩十四一路辗转旅途艰险
的情形;“白马江寒树影稀”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当时的离别之景。(答对其中两点即可。每点手法1分,分析1分)`
(2)①“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表现了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忧愤之情;②“我已无家寻弟妹”表现了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表现了对因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⑤“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答对其中四点即可。每点1分)
15.(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2)春江花朝秋叶月,往往取酒还独倾。
(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五、16.激光造雨的定义、原理、优点及研究现状。
17.希望是诗人在黑暗和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从昔日的旧梦中寻找到的,虚幻无力的;希望不可能给诗人以精神的拯救,这就使得戴望舒的诗情总是笼罩着一层不可排解的伤感。
18.必须删除的句子: ⑦ (1分)
需要修改的句子:①将“敝人”改为“我” ②将“玩命儿地学习”改为“刻苦学习”③将“建树”改为“涉猎”或者“一些成绩”或将整句改为“在文学、体育、艺术等方面均有突出表现。” ⑧ 将“希望贵校能慧眼识金”改为“如有幸到贵校就读”或“如果贵校能够录取我”或“希望贵校给我一次机会”(3分)
六、19.内容上,借毛俊辉的话来盛赞于是之杰出的艺术成就与巨大的艺术影响;(2分)结构上既承接上文“剧场何尝不是因大师而放出异彩”,又引出下文于是之在首都剧场的告别演出。(2分)
20.作者对于是之的告别演出一笔带过,是略写,详写他演出后的自责和他在文章中故意隐瞒的一个细节,(2分)这样安排不仅表现了于是之在艺术追求上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品格。(2分)
21.于是之青少年时代刻苦读书;他的文章耐读,《幼学纪事》曾入编中小学语文教材;他的书法受人称道;他对话剧表演艺术有独到而深刻的理解。(4分,每个方面1分)
22.①具有非凡的艺术成就。于是之创造的程疯子、老马、王利发、魏勒等艺术形象深为人们所喜爱。②具有高尚的人品德行。于是之善良、谦虚,对观众认真负责,对自己严格要求。③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于是之勤奋刻苦,在书法、写作等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每个方面2分)
七、23参考立意:
清华北大抢状元,抢得是高分还是人才?或许是想培养出公众渴求的大师,或许是展示求贤若渴的姿态,又或许,只是为抢而抢……
观点1 唯分数论英雄不可取.作为国内一流大学,理应对应试教育有较清醒的认识,不应该过度地热衷于“状元”,如此做法,只能让人看到所谓一流大学的“小”。
观点2 给教育独立与尊重,而不是舆论绑架。从某种意义上,大学被媒体与公众绑架了,屈从于世俗偏见,不是因为爱惜人才,而是保护学校名誉——民众追求“公平”,欣赏一分之差见高低、争生死;媒体则以造星的眼光及趣味来谈高考。
观点3 抢状元非本事,能够培养出一流人才才叫能耐。大学之大,在于培养挖掘不同天分的学生的各种潜力,让他们日后成为各行各业的“状元”,这才符合教育理念。
观点4 大学之大,在其风度。为抢生源而掐架,超出了竞争应有的尺度,失了风度,没了气度。
【参考译文】
许翰字崧老,拱州襄邑人。考中元佑三年进士。宣和七年(1125),召用为给事中。写信诋毁当时宰相,认为百姓生活困顿,会起事成为盗贼,天下将有危急灭亡的忧患。希望停止云中战事,整治安抚边关,帮助(让)百姓休养生息。高丽入贡,朝廷征调百姓开凿运河,百姓骚动。中书舍人孙傅指责高丽于国无功,不应兴大役,孙傅因此被罢职。许翰认为孙傅不应被罢免,当时宰相大怒,免去他的职务,任提举江州太平观。
靖康初年,重又被召用为给事中。当时金兵进攻京城刚退,许翰到宫廷,当日晋见皇上,授任为翰林学士,不久改任御史中丞。上言议论边事,趁机陈述决胜之策。张邦昌任宰相,许翰上疏极力争论。种师道被贬为中太一宫使,许翰对皇上说“:师道是名将,沉毅有谋略,山西士兵,人人信服,不可解去他的兵权。”钦宗认为他年老难用,许翰说:“秦始皇认为王翦老而不用,信用李信,终于兵败于楚;汉宣帝任用老将赵充国,终于取得金城之战的成功。从吕望以来,任用老将取得功业的,不止一两个人。从古鉴今,师道虽然年老,可以任用。”并且说:“金人此次行动,关系到我方存亡,现在如果重创金兵,使之失利而逃,则中原可以保全,四周的少数民族能够臣服。否则,将来再想行动,一定有不可救应之忧。应当起用师道抗击金兵。”皇上不能听从。提升他为中大夫、同知枢密院,政见越是与同僚不合,因病去职,任延康殿学士、知亳州。因谏官指责而被罢职,任提举南庆鸿庆宫。
高宗即帝位,因李纲的推荐,召用他为延康殿学士。到朝后,被授任为尚书右丞兼代理门下侍郎。当时建炎大乱之后,河北山东大盗李成、孔彦舟等人,聚结军队各数十万,都以勤王为名,希望得到张所任元帅。张所任御史,曾经责论黄潜善奸邪不可用,由此得罪。李纲任宰相。于是任命张所为河北等路招抚使,率领李成等人部队渡过黄河,号召各地,为兴复大计。黄潜善极力阻止。宗泽建议皇帝不应到南方,应当回到京城,并且诋毁黄潜善等人。黄潜善等人请求罢免宗泽,许翰极力争论不可。李纲被罢,许翰说:“李纲忠义英发,没有他无人能辅助中兴,现在罢免李纲,我留任无益。”极力请求去职,高宗不同意。当时黄潜善奏请诛斩陈东,许翰对亲信们说:“我与陈东,都力争留用李纲,陈东被斩于东市,我在朝廷合适吗?”越是极力求辞职,八次上章,被任命为以资政殿大学士身份提举洞霄宫。又因为谏官指责罢职。
绍兴元年(1131),召用恢复他为端明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坚辞不至。二月,复任资政殿学士。绍兴三年五月,去世,追赠光禄大夫。
许翰通晓经术,正直不屈,历事三朝,位至执政,只是因为与王黼、蔡攸、黄潜善等人政见不合,横遭诬陷,志向终究无法实现。李纲虽极力引荐他,但自己很快被罢免,许翰也遭斥逐而死。他的著作有《论语解》、《春秋传》。
猜你喜欢:
1. 历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及参考答案
3. 2017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百度文库
4. 今年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5. 历年高考题语文
6.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试题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