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一年级数学课程标准,一年级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数学
  • 2023-04-22
目录
  • 一年级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新课程标准
  • 一年级数学新课标要求
  • 六年级数学新课程标准
  • 一年级新课程标准要求

  • 一年级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答:我了解到的情况是,目前小学洞羡1-2年级对孩子纳亏拍的计算能力要求是十分钟之内完成100个题目的计算,随着年级的增加,题目的难度会加强,从一年级上册的20以内加减到二年级的乘除,甚至四则运算。因为目前对孩子的计算能空培力有要求,所以需要采取一些办法帮助孩子们去做口算练习,很多家长都是选择直接买一本口算题卡让孩子回去刷题,但是刷题太枯燥,孩子们很不喜欢。听说现在贝尔安亲就已经开始试行湖南省所出版了一套小学数学游戏,长沙市龙湾小学校区孩子已经开始用了。整体效果还不错,虽然还是在测试中。现在小学对孩子的计算能力要求相比以前是变高了。所以,家长们也需要寻找更多的方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新课程标准

    2022新课程标准:

    第一、2022版新课标新增了核心素养这个概念。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示现实世界。这“三个用”描述的数学导向很明确,就是让数学回归现实世界,回归实际应用,不要再去钻研那些偏难怪题了。未来的考核应用类的题目会增加,相关学科联合类的题目会增多。

    第二、学习总目标的内容和2011年的是大致相同的枝闷逗,但增加了几句话,同时措辞进行了修改,2011版的表述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2022年变成了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三、学段目标更为细化了。2011版的课标中小学是分为两个学段的,而2022版新课标分为了三个学段,一到二年级为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当中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三到四年级为第二学段,要猛卖求学生尝试从生活当中独立地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五六年级为第三学段,则要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当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以及探索运用基本的数量关系,以及集合直观,罩激逻辑推理等等其他的学科知识相互关联,每个学段有学业目标和评价标准。

    第四、学段目标在知识技能方面难度有所下降,把一些知识的学习转移到了初中,但是在问题解决方面的难度则大幅度提升。

    第五、考试命题规划和给出的样题非常好,呼应了前面所说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数学学习目标明确,原则上客观题分值要低于主观题,多学科整合,减少技能熟练性的题目。课标中给出的数学样题包括了语文,历史,地理,社科,金融等多个领域,需要具备通识才能更好地理解。

    以上内容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通知

    一年级数学新课标要求

    2017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北师大版

    教学工作计划写得好能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裤灶不紊地进行。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计划,欢迎参考!

    一、教学目标

    (一)新课程标准总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第一学段(1~3年级)阶段目标

    关于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纯颤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关于数学思考

    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做纯败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3.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4.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关于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关于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三)本册教学内容和目标

    关于数与代数

    1.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关于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二、教学资源分析

    (一)教学重点

    1.学会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学会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二)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1.数与代数

    发展数感,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汇总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

    (1) 关注学生年龄特征,部分计算内容后移。

    (2)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教科书整体设计,将数的认识、常见的量、式与方程等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

    (3) 更加凸显教科书的编写特色,对于运算的意义,算法多样化和算理的理解、解决实际问题等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

    2.图形与几何

    (1)重新进行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单元的整体分布。

    (2)整合设计了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的内容。

    观察物体第一学段是实物观察,活动任务是观察与辨认。第二学段分为两条线索,一是观察由几个正方体搭成的物体;二是感受观察的范围,随着观察点的变化了解物体之间的相互联系。

    图形的运动第一学段侧重于整体感受现象。第二学段侧重于通过画图等方式,体会平移、旋转与轴对称的特点。

    图形与位置在一年级上册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在二年级下册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了解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3.统计与概率

    按照《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注重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鼓励学生从相互剧中获得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关注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数据分析的价值;体现数据分析结果判断原则的不同,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合理设计实验和游戏,感受数据的随机性。

    4.数学好玩

    重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部分综合与实践,第二部分其他内容。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部分孩子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行为习惯比较随意,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课堂上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方法设计

    (一)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三)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

    1.发现困难生要及时帮助,利用各种形式激发兴趣。

    2.积极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利用情境培养学习数学的愿望。

    3.鼓励学生多提问,多发言,对优秀的表现要及时表扬,利用奖章制度树立班级学习榜样,结合班级的评比制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

    六年级数学新课程标准

    根据召开小学数学新教材研究编写启动会议整理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21年修订版的大致变化》,认真阅读理解后,对我们小学数学教学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关键能力、思维品质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数学教育的与慎悉人的行为有关(思维、做事)的终极目标;是学生在本人参与其中的数学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对于数学教育具有一致性、发展性(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数学核心素养的总体表现: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数学抽象)(数学的一般性)。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逻辑推理)(数学的严谨性)。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数学模型)(应用的广泛性)。

    数学核心素养具有一致性、发展性的特征,低学段更具体、更侧重意识;高学段更一般,更侧重能力。

    数学核心素养表现:高中6个,初中7个,小学9个+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高中 数学抽象,直观想象 逻辑推理,数学计算 数学建模,数据分析 6个

    初中 抽象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 推理能力,运算能力 模型思想,数据观念 7个

    小学 符号意识,数感,量感,空间意识,几何直观 推理意识,运算能力 模型意识,数据意识 9个 ,再加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一)学段变化

    将小学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手埋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

    (二)课程内容结构变化

    1.四个内容领域不变。

    2.领域下设主题。

    主题有变化:

    (1)增加:数量关系。

    (2)整合:数与运算、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3)调整:常见的量调整到综合与实践。

    (4)改进:综合与实践以跨学科为主,以主题活动的方式安排。每学期内容不少于10%,大概为8个课时。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

    (1)百分数移到统计。

    (2)把负数、方程、反比例移到初中。

    (3)强化字母表示数的内容。

    (4)从一年级开始加强代数思维的训宽薯乎练。

    附录:史宁中教授的金句

    1.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什么?小学的那点数学知识,即使不学,到初中一年也就补回来了。小学关键是要教孩子们想问题,学完以后对数学有感觉。

    2.教材要把所学内容的数学本质是什么、它关联的核心素养是什么讲明白。

    3.现在课程内容修改后,小学数学学习可以省出一年时间。这一年时间用来做什么?让孩子们想问题,学会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悟出来。

    4.数学最终必须要舍去背景,得到一般的东西。数学学习是一个从实例出发,不断舍去背景的过程。

    一年级新课程标准要求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一堂课上的时候先介绍,在讲课。不需要讲内容。第一课不要先讲规矩,要跟学生讲学数学的乐趣,以一些数学故事开头,让学生体验数学之美。

    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和为难,学生自然有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勇气,如果能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就会很愿意去学,这样你的数学教学就成功了。

    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古巴比伦人从远古时代开始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并能应用实际问题。从数学本身看,他们的数学碧芹乎知识也只是观察和经验所得,没有综合结论和证明,但也要充分肯定他们对数学所做出的贡献。

    基础数学的知识与运用是个人与团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基本概念的精炼早在首迟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及古印度内的古代数学文本内便可观见。从那时开始,其发展便持续不断地有小幅度的进展。但当时的代数学和几何学长久以来仍处于独立的状态。

    代数学可以说是最为人们广泛接受的“数学”。可以说每一个人从小时候开始学数数起,最先接触到的数学就是代数学。而数学作为一个研究“数”的学科,代数学也是数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几何学则是最早开始被人们研究悔悉的数学分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