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的历史教训?戊戌变法的 教训:一、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中国近代化的路程是漫长而又坎坷的。 戊戌变法失败,究其原因,固然与资产阶级维新派采取改良的方法,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寄希望于袁世凯和外国,那么,戊戌变法的历史教训?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教训是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的。启示:变法要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变法要逐步深入,不要一下子对敌对势力触动太深。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不能依答靠它救亡图存,只有推翻它。
戊戌变法吸取的教训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的。改革者要有坚定的信心,毫不妥协;改革要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改革要讲究策略,减少改革阻力。
戊戌变法的启示
中国要走资产阶级的道路上绝对行不通的,历史证明在当时的情况下,走资产阶级自上而下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上有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阻挠,外有帝国主义的入侵,况且维新派所以靠的只不过是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提出的变法还严重的影响到了封建地主的利益。
中国有一句老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当灾难来临,中国人民想到的不是逃避,而是勇敢的面对,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这也正是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的文化没有间断,完完整整的传承下来。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1)维新派缺乏反帝百反封建的勇气,只采用改良的办法,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和袁世凯,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2)顽固派和帝国主义势力强大,这个阻力是维新派无法克服的。
维新运动,即戊戌变法。
意义: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简介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但戊戌变法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共6人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相关人物简介
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信奉孔子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
原因以及教训:
1、光绪帝和几个书生的全变和大变的急进变革得罪了整个上层阶级,包括知识分子,废除科举堵住了某些知识分子的升官之路. 而日本则是稳健的改革;
2、戊戌变法和之后慈禧太后的新政都有洋人的破坏.而日本的改革受到洋人的扶持;
3.维新派依靠无实权的皇帝,缺少中央地方的官员及民众的支持,帝国主义与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封建势力强大,代表民主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薄弱,无法与其抗衡,又加上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脱离群众
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
1.
敌强我弱。
维新运动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虽有初步发展,但还极其微弱。甲
午中日战争之后严峻的民族危机,迫使他们仓促上阵,其经济实力、理论体系、思想酝酿、
政治主张等都准备不足。而维新派所面对的封建顽固势力却十分强大。
2.
脱离民众。
维新派没有掌握政权,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发号施令,希望
通过和平的、
自上而下的改革来实现他们的理想。
原本维新派应该与会党民众的斗争相结合,
以造成强大的声势,
迫使当权者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
但维新派却采取了脱离人民群众的方
针,
甚至害怕和敌视民众。
这使维新运动得不到广大民众的支持,
其活动范围仅局限于地主
阶级开明派和知识分子圈子内。
此外,
维新派还缺乏军队的支持,到了大难临头,
他们才想
到兵权,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3.
抱有幻想。
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他们虽提出了“救
亡图存”的响亮口号,但认为要挽救民族危亡,不必正面反对帝国主义,只要向西方学习,
实行资本主义改革,使中国富强起来,就可免于侵略。他们甚至幻想英、美、日等帝国主义
来帮助变法。这反映了维新派的妥协性。同时,维新派既不满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
却又与封建主义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戊戌变法失败的真正原因,在于一个“狂”字。晚清时期的戊戌变法想必大家都非常的熟悉,说的是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等多方面的政治改良运动,历时103天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当面对光绪帝这样百年难得一遇的“圣君”,康有为是顶礼膜拜,百般信赖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功名未立,机会来临的时候,怎能不放手一搏?康有为不屑于像洋务那样搞点滴的改良,一出手便是大手笔,大气魄。
中国的戊戌变法几乎是几个“君子”孤军作战,没有社会基础,社会主体力量没有发动起来,多数民众完全不知道变法的意义何在,更谈不上支持变法。表面轰轰烈烈的维新实际上浮在空中,很快烟消云散。要想变法成功,必须要脚踏实地,不能狂妄而来。
中国则没有这么好的教育基础。中国当时文盲率极高,很难接受变法道理,也很难拧成一股绳。变法一轰而起,又一轰而散,犹如一潭死水投进一块石子,激起一片涟漪,涟漪散去,一切复归平静。脱离群众,应该要密切与群众的关系。
以上就是戊戌变法的历史教训的全部内容,敌强我弱。维新运动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虽有初步发展,但还极其微弱。甲 午中日战争之后严峻的民族危机,迫使他们仓促上阵,其经济实力、理论体系、思想酝酿、政治主张等都准备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