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语文

语文的由来,语文的由来20字

  • 语文
  • 2024-06-26

语文的由来?“语文”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个方面:在口头谓之语,在书面谓之文;口头的包括听和说,书面的包括读和写。使用“语文”这个名称,表明了要进行全面的语言训练,纠正封建社会长期遗留下来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分家,教学里只管读文章、写文章,不管口语训练的弊病。那么,语文的由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语文与历史的关系

语文名字是这样由来的:

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也是或语言和文学的简称。

语文”一词出现于19世纪末。

1905年,开始开办的新学堂中,只有称为“国文”课一科。

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小学改设“国语”课。中学仍设国文课,白话文的比重增加,选用了鲁迅、叶圣陶、冰心等新文学作家的作品。

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丏尊提出了“语文”的概念,并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

解放后,叶圣陶先生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为“语文”。这一建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和接受。

语文就是这样由来的。

语文的浪漫文案

语文名字的来历,其实是很有趣的。我们知道,语文是指汉语言文字的学习和应用,而“语”字,则来源于甲骨文中的“言”字,表示说话、表达的意思。在古代,人们把说话的能力看作是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区别,所以对“言”字非常尊重,后来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语”字。

至于“文”字,则源自甲骨文中的“纹”字。这个字最初表示纹路、图案之类的东西,而后发展为文字、文章等含义。因为古代人们通过刻画纹路表现出一种美感,认为文字也能表现美感,所以就演变成了现在的“文”字。

“语文”二字则是由“语”和“文”两个字组合而成。它既包含了人类交流表达的能力,又包括了用文字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正因为如此,“语文”这个名字才能完美地概括出汉语言文字学习和应用这一门学科。

除此之外,“语文”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早在周朝时期,古代先贤就已经开始研究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提出了“六书”理论,为后来的汉字学习奠定了基础。此后,古代文化名人如司马迁、王安石等也都对汉字的演变进行过深入研究和阐述。他们的努力和贡献,为我们后代留下了丰富的语文历史和文化遗产。

“语文”这个名字是非常有意义和美好的。它不仅概括出了汉语言文字这一门学科,还承载着人类交流和表达的能力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语文的出处

清朝末期,废科举、兴"新学"。1905年,朝廷废除了科举制度,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新学堂开办的课程甚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但是教授本国语文的课程没法引进,只能是教授历代古文,当时称之为"国文"。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随着新文化运动全面开展,白话文逐渐兴起。小学的"国文"课改称"国语",侧重于白话文,提倡教学接近群众实际语言;中学仍称"国文”,侧重文言,但白话文的比重也明显增加,选用了鲁迅、胡适等新文学作家的作品。

1949年6月全国大部解放,当时的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决定编写统一的全国范围使用的教材。确定中小学都应以学白话文为主,中学逐渐加一点文言文,作文则一律写白话文。并要求在口头上和书面上,使学生能掌握接近生活实际,切合日常应用的语言。

同时,采纳了叶圣陶的建议,不再用"国文"和"国语"两个名称,一律称为"语文"。

语文起源

"语文"一词出现的历史并不银慧长。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语文一科,教授的仍是历代古文,当时称为“国文”课。

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小学于是改设“国语”,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中学仍设国文课,白话文的比重也明显增加,选用了鲁迅、叶圣陶、冰心等新文学作家的作品。

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丏尊二人提出了“语文”的概念,并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可惜汪友因日本侵略中国而被迫终止。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先生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这一建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随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成了中小学甚至扩张到其他困搏槐国家的一门主课。

语文的概念

语文历史:我国古代是没有”语文“这个词的,直到近现代才出现”语文“这个词。

王本华博士(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主任,编审,中语会副会长)2012年著文(《少为人知:“语文”一词从何而来?》)认为“叶圣陶是‘语文’一词的创始人,江西真语文陈金海老师指出,该文存在严重错误,是经不起推敲的,在汉语语言学上和语文课程论上都不适当。

2013年张毅《六十年”语文“史论(1887-1950)》,从语文教育发展史的角度梳理了“语文”一词的流变,从学理上辨析了关于“语文”的各种阐释的源头,还原了“语文”的本义,即“语言(口语)文字(书面语)”。

“语文”一词产生于19世纪末,1887年张之洞首用,在解放前已是一个常用词了,但作为中国通用语言文字运用课程名称的时间较晚。

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称为“国文”课一科,传授的仍是历代古文。

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丏尊联名提出了“语文”的概念,并尝试编写了新的语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国而被迫终止。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先生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

这一建议被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采纳,随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成了中小学甚至扩张到其他国家的一门主课。

以上就是语文的由来的全部内容,语文只属于汉语成分,其定义错误涵盖了世界上所有语种,照其理解,英语教材也应属于语文;错误二,任何一篇文学作品(甚至一张网页也是由语文文字)也是由语言文字构成的,但它不属于语文。 语文是以现代汉语为表述的形式,选取文学库里优秀、经典的作品,通过教师的指导,用来丰富学生的情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