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新版全册

  • 数学
  • 2023-04-25
目录
  • 小学数学教案免费
  •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
  • 三年级上册估算教案
  • 小学三年级数学送教上门教案
  • 三年级上册是数学教学设计

  • 小学数学教案免费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秋季)是啊,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树叶从树上轻轻地飘落下来,(贴树叶模型)你们看,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一片大树叶,你们喜欢吗?(喜欢)一只小蚂蚁也非常喜欢这片树叶,(拿小蚂蚁模型)你们瞧,它把这片树叶当成了运动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小蚂蚁是怎样在这片树叶的边线上做运动的?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圈),一圈还可以怎么说?(一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一周的问题。(板书:一周)

    二、动手实践,感悟周长

    1、摸一摸

    (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采集的树叶,选择一片你最喜欢的,先摸一摸橡渣它的面,有什么感觉?(滑滑的)那你们能不能像小蚂蚁爬树叶那样摸一摸它的边线。

    (2)学生进行摸树叶活动。

    (3)谁愿意到前面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摸树叶边线一周的?

    (4)学生展示,(边说边摸)。

    2、描一描

    (1)刚才你们摸了树叶的一周,那你能不能把树叶的一周描下来?(能)请同学们拿出彩色笔,描一描吧!

    (2)学生进行描树叶活动。描完之后,同桌互相看看漂亮吗?

    (3)谁愿意到前面来描一描这片大树叶的一周呢?(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描树叶模型的一周)。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描的?(让学生用手指着,说出从哪里开始,又从哪里结束。)拿下树叶模型,大家看漂亮吗?

    (4)你们和他描的一样吗?有不同方法的同学请举手?(找一名同学再来描一描,说一说。)

    小结:同学们都看到了不管你们怎么描,都是沿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是吗?

    3、找一找

    (1)在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象树叶一样有一周,你们能不能在我们的周围找出这些物体的面?

    同桌之间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2)小组汇报。(你找的是什么物体的面?请你摸一摸哪里是它的一周?)

    4、 画一画

    (1)同学们找的可真不少,为了鼓励你们,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图形礼物。想不想要?(想要)但老师有个条件,只有正确的描出它的一周,才能得到这些礼物。请打开桌子上的信封,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图形用彩笔描出这个图形的边线,开始描吧!

    (2)师:你们能得到礼物吗?(能)现在我们就在小组内互相检查一下,看看你的小伙伴描得对不对,如果他描对了,就得到礼物了,如果他描错了,请你帮他纠正过来。

    (3)都有谁得到礼物了,举给大家看一看!老师祝贺大家。

    (4)刚才我们进行了好多有趣的活动,知道了树叶有一周,课本的封面有一周,平面图形也有一周,那么,它们这一周的长叫什么呢?(板书:在“一周”后添写“的长”)我们给他取个名字好不好?

    (周长),你们真聪明,你们的想法和数学家想的一样,在数学上,数学家把物体有的面或平面图形一的长度叫作它们的周长。

    5、量一量

    (1)量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你们想不想知道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合适的测量,一个人量,一个人当记录员,剩下的同学当小军师,为你们的小组出谋划策,也可以当小助手,帮你们小组完成任务。开始量吧!量后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2)量腰围

    不仅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有周长,我们的身体上也有周长,比如要买裤子需要知道腰一周的长度,这叫围,谁能估一估老师的腰围是多少?(生自由发言)到底估的准不准呢?要实际量一量,谁来量一量老师的腰围?找两生量老师的腰围。(边量边指导测量方法),量完告诉大家测量结果。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的腰围?同桌互相帮助,先估一估,再量一量,量的结果要记在记录卡上。量后汇报。

    6、辨一辨

    (1)刚才,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有周长,你们看这些图形有周长吗?(课件出示:几个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指名一一回答。

    (2)小结:看来,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7、说一说

    刚才我们又进行了许多有趣的活动,现在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呢?(在“周长”的前面板书“什么是”)

    三、拓展认识,激发思维。

    1、比一比

    刚才小蚂蚁跟老师说,它遇到了一道难题,你们想帮助它吗梁烂悄?(想)。(课件出示:45页第三题)下面个图形哪个周长长?(学生在小组内自己的看法,然后通过课件操作验证)

    2、量一量,算一算

    (1)我们帮小蚂蚁解决了难题,小蚂蚁非常感谢我们,并且给我们带来了历销礼物,(出示智慧宝盒)这些礼物就藏在这个宝盒里。你们想要吗?(想)可是这个盒子是有密码锁的,只有解开密码,我们才能打开盒子。你们想解密码吗?这些密码就藏在我们书中45页第二题中,请同学们快快找到吧!(课件出示45页第二题)

    (2)为了快速解开密码,我们来分分工。(第一、二小组测量并计算三角形的周长,第三、四小组测量并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第五小组测量并计算梯形的周长)开始吧!

    (3)谁来解第一个密码?(先来汇报三角形的每条边的长度,再它的周长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解第二、三个密码方法同上。

    3、剪一剪,比一比

    (1)、密码解开了,智慧宝盒为我们打开了,你们看,小蚂蚁又给我们带来了一道智慧题,只有解开智慧题,才能得到小蚂蚁的礼物。(课件出示智慧题),请同学们快速读题,谁最先知道答案谁举手。

    (一个长方形,沿着对角的曲线剪开,变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2)、送礼物。(每人一颗智慧星)

    四、总结收获,体验成功。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你们快乐吗?老师也为你们的成功感到快乐,今后你们还会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希望你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五、布置作业:

    课后画一片树叶,想办法量出它的周长。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乘法的意义,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具体情境中应用乘法,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口算。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磁力板、图片、胶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星期天,淘气、笑笑还有他们的好朋友一起到海边玩,在海边的附近商店里,他们买了好多东西,想请大家帮助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你们愿意吗?(出示挂图)

    (意图:激发学生逗厅的学习兴趣,拉进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为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二.探究—合作—交流

    1、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明确游泳圈每个12元,球每个15元)

    (2)分析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之间交流。

    (3)以小组形式反馈问题,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帮助解决。(引出问题“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意图: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引出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4) 探究“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之后和小组交流。

    (5)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交流中教师鼓励算法不同的同学。对于带有一般性的计算方法应引导学生予于关注。

    (意升誉图:通过这种互问答的学生交流形式,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互相促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2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山笑隐

    (1)用已经找到的方法独立完成“试一试”进行巩固。

    (2)学生探索进位口算方法,独立列出算式,尝试解决。

    (3)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意图: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独立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实践应用, 拓展延伸

    1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让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2.“爱新小学”的师生,下个月要来我们这里参观,我们给小伙伴们准备了一些礼物。磁力板显示图片:笔记本4元 、铅笔盒21元、书包56元 、字典42元 、故事书13元 。教师说明:每个同学只能选购一种东西,想一想你要送哪件礼物?要送多少个?需要多少钱?(小组活动)

    (意图:注意数学与生活联系,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内容,使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能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情景模拟(练一练3题)

    桌子上摆放两种胶卷,教师和一名同学买胶卷,师故意引发矛盾,在买的过程中出现争议,谁买的胶卷合算,谁买的胶卷拍的照片多的问题?学生小组内解决。(如果学生结合实际从不同角度出发,只要结论具有合理性,就要给予充分肯定)

    (意图:此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同时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在此也渗透了德育教育)

    四.评价: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对自己、同学和老师做个评价:

    (意图:通过评价,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同时改进教师的教学,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水平,更关注了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三年级上册估算教案

    分类:资源共享

    解析:

    一、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

    1、口算乘法

    第1课时

    教学内容:P1例1、P2例2 口算乘法

    教学要求: 掌握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教学手段:幻灯片、小棒、口算卡等及操作。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表内乘法口诀(可用口算卡进行)。

    2.50是几个十? 700是几个百?

    3.8个十是多少? 24个十呢? 24个百呢?

    4.塌薯敬5个2是多少?

    二、新课教学:

    1.P1例1

    (1)引导学生摆小棒:每堆摆两捆(每捆10根),摆3堆。

    (2)启发学生议论: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用加法算:20+20+20=60

    用乘法算:20X3=60

    (3)引导学生看实物,理解算20X3的思维过程:3个2是6,3个2捆(2个十)是6捆(6个十),6捆就是60根,即3个20是60。结果与加法相同。

    2.小结:求3个20是多少,可用乘法计算。口算20×3这样想:

    2个十×3=6个十=60

    3.P2例2

    (1)显示例2幻灯片,让学生观察后掌握其数量关系。每堆有300块小木块,一共有4堆。

    (2)让学生直接用乘法式子求出一共有多少块。

    (3)让学生口算结果,并说出怎样想。

    (4)小结:求4个300是多少,用300X4计算。这样想:

    3个百×4=12个百=1200

    三、练习设计:

    1.P1“做一做”. 2.P2“做一做”.

    四、作业:

    1、 复习P1 例1 、P2例2. 2.P4第1、2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P3例3、例4,一位数乘两位数,一位数乘几百几十的口算

    教学要求: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几百几十数(每位乘积不满十)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手段:电化教学。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课本P3复习内容。

    2.450里团慎面有几个百 ? 几个十?

    二、新课教学:

    1、 P3例3

    (1)看图学算理。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意:

    ①左边有3个10,就是30。

    ②右边有3个2,就是6。

    从而使学生理解:12里面有1个十和2个一,3个12就是3个10和3个2的和。

    (2)看图学算法;口算一般从高位算起。

    这样想:10×3=30 2×3=6 30+6=36

    (3)指导学生看书P3例3,质疑。让学生口述12X3的口算步骤。

    (4)小结:一位数乘两位数,可以把一个因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和另一个因数相乘后再相加。

    2.P3例4

    让学生在例3的基础上,先类推试做;然后可通过四人小组议论,归纳出口算的方法;再由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最后师生共同总结。

    小结:120是由1个百和2个十组成的,120×3是求:3个120是多少,就是3个百和3个20的和。计算时这样想:100×3=300,20×3=60,300+60=360。

    三、练习

    1、P3例3下面的“做一做”。

    2、P3例4下面的“做一做”。

    第1题:计算后,进行评议,并让学生讲述是怎样想的?鼓励学生,谁还能想出别的口算方法?”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有目的地请中下生板演;及时纠正错误。第3题,可用开火车比赛的形式进行。

    3.有白乒乓球21个,花乒乓球的个数是白乒乓球的2倍,有花乒乓球多少个?一共有乒乓球多少个?

    四、作业:1.复习P3例3、例4。 2.P4第4、5题。

    第3课时

    教学内容:P4练习一第6 —— 11题。

    教学要求:巩固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熟练、灵活地运用口算方法:i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手段:幻灯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表内乘法口诀。

    2.口算乘法的方法。

    二、练习设计:

    1.填空:

    (1)21×3可以读作( )乘( ),积是( )。

    (2)3×6读作( )乘( ),表示( )个( )相加手兆。

    (3)32× 3读作( )乘( ),表示求( )个( )倍是多少

    2.做课本上第,7、8、9、10、11题。

    做7、8、10题要注意用多种形式,如比一比,看谁算得对又快或以组为单位开火车,看哪组最先到达目的,夺到红旗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第9题是有多余条件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练习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决定是否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特别注意辅导中下生。

    3.第12、,13题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独立完成,根据实际安排在堂上进行或在课外进行。

    4、思考题。可制作活动幻灯片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明确从小华家到公园无论走哪条路,到学校以后都有四条路可到公园。也可以让学生在书上的图画一画、数一数、找规律达到同样的目的

    每项练习做完后都应做好评价订正工作。

    三、作业:1.熟记乘法口诀。

    2.P4第6题、P5第10题。

    2、笔 算 乘 法

    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

    第1课时

    教学内容:P6例1,例2.

    教学要求: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竖式书写格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养细心检验的习惯。

    教学手段:电化教学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课本P6复习的内容。口算乘法及竖式书写格式。

    二、新课教学:

    1. P6例1

    ①从口算引入:出示题目后问“用口算时怎样想?”

    ②笔算方法:借助P6的实物图,指导学生阅读P6虚线围成的方框里分步演算过程。

    ③总结计算方法。

    2.P7例2

    (1)让学生在例1的基础上类推出计算方法,加深对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理解,着重抓用2乘百位上的2得4个百,写在积的百位上。

    (2)注意竖式的书等格式。

    (3)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注意”的内容,让学生把例2再乘一遍,并告诉学生,今后可用再乘一遍的方法,检查乘法算得对不对,培养细心检查的习惯。

    三、练习设计:

    1. 课本P6“做一做”。

    2.课本P7“做一做”。

    3.做P7第1题第一横行,第2题第一横行。

    四、作业:1.复习P6例1,例2。 2.P7第1题第二横行。

    第2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二 第3—第9题

    教学要求:巩固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竖式书写格式。

    教学手段:幻灯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笔算 213×2 24×2

    二、练习设计

    1. 练习一第3题。让学生先读题,再分析解答。

    2. 练习一第4题,笔算下列各题。

    3. 练习一第5题,列式计算。

    4. 练习一第6题,口算下列各题。

    5. 练习一第7、8题,应用题。

    6. 练习一第9题,脱式计算。

    三、 作业

    复习课本第8页。

    第3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P9例3、P10例4

    教学要求:掌握不连续进位的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手段:幻灯,每位学生一份小棒。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课本P9复习的内容:

    5×3+6 2×9+7 6×8+3 4×7+5

    二、新课教学:

    1、P9例3 24×3=

    (1)摆一摆

    ①第一行摆2捆。(每捆10根),另4根。

    ②再摆两行分别与第一行同样多。

    (2)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列出式子;

    ①每行多少根?共几行?

    ②要求3行一共有多少根怎样列式?

    (3)在动手操作中明确算理。

    ①3个4根是多少根?满10怎么办?

    ②3个2捆是几捆?加上刚才的一捆现在一共是多少捆?

    ③一共有几捆几根即多少根?

    (4)观察幻灯图片,学习算法。

    (5)指导学生阅读P9例3,质疑。

    (6)让学生讲述72是怎样算出来的。

    2.例4的教学

    (1) 学生读题后,讲述乘的顺序。

    (2)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10例4。

    小结:让学生讲述P10例4怎样算。重点讲清4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9得多少1应向前一位进几,乘积百位上的7是怎样得来的

    三、练习设计。

    1.课本P9做一做和Pl0做一做。

    2.课本P11第2题。

    3.计算;

    42×3 15×2 271×3 516×4

    4.计算接力赛。(分四组,每组3人)

    (除参赛的同学外,其余作裁判,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

    四、作业;‘

    1.复习P9例3,P10例4。

    2、P11第1题。

    第4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三第3—第9题

    教学要求:掌握不连续进位的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手段:比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二、练习设计:

    1.计算P11第3题。

    3.P11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4.P11第4题、第5题。

    5.P12第7题用比赛的形式,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部算对要做好小靖工作。

    6.P12第8、9题如因时间关系可作为活动课内容。第10题应提示学生找出规律再填表。

    四、作业:

    复习P9、11的内容,理解、熟记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第5课时

    教学内容:P13例5。

    教学要求:掌握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手段:电化教学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课本P13复习的内容。

    2.计算517×3后订正,并让学生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新课教学。

    1.P13例5的教学。

    (1)用幻灯显示例5的插图,让学生看图列出乘法式子:454×4

    (2)先由学生试算,通过集体评论订正、进行学习。

    (3)把例5与本节“知识铺垫”(2)的竖式对照,找出异同点,使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

    2.小结:“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时应注意:用一位数乘第一个因数的某一位时,要看看后一位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

    三、练习设计:

    1. P13“做一做”

    订正后,让学生找出哪一道题最容易出错,为什么?

    2.填上适当的数:

    4.指导阅读P14《你知道吗?》 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学习兴趣。

    四、作业:

    1.复习P13例5。 2.P14第1、2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送教上门教案

    《什慎雀么是周长》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是一节概念课的新知教学,本科的教学目标是认识周长,属于几何范畴。基于知识特点,我在设计教学时,将认知过程分为概念认知和实践理解两部分。下面具体反思一下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

    先说优点:

    1.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几何直观演示,使概念直观生动,强化认知。

    在开课出我以树叶为例引导学生理解“一周的长度”这以抽象的概念,并用课件给学生了一个直观明确的认知:周长就是图形边线一周的长度。增强了学生对周长概念的认知。

    2.实践理解,梯度深入。

    在实践体验环节,描一描平面图形,这里我在活动单上设置了“树叶、圆形、星形”的三个图形,让学生从规则、不规则,曲线、直线不同的层面体验物体的周长。

    算一算,量一量中设置了三个层面的实践。第一层测量计算规则的图形周长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怎么算的?”来明确图形的周长概念;第二层设置了不规则的测量不规则的图形,树叶的周长。使学生对周长的概念认知进一步的深化。最后是周长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设置了实践测量腰围、头围的合作实践,通过汇报交流让学生明确这里测量的头围和腰围必须是相应位置,水平方向一周的长度,让所学知识生活化。

    3.“以学定导,多元互动、 评价激励”,学生参与度高。

    在课堂教学上我以 "独学、对学、群学"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给学生自学思考交流的,鼓励学生大胆展示,敢于质疑补充。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实践修正,在“自评、对评、师评”的交互式评价激励中不断胡余自我修正提升。

    4.运用几何直观演示,有效的渗透相关的数学思想、引出数学方法。

    在教学中契机对学生进行相关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使课堂教学更有深度。例如,在实践活动二中,同宽做早伴互助测量一片树叶周长时,向学生渗透了数学上的“极限思想”让孩子明白,越精确越好,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其中一组同学在测量腰围时,竟然撩起了衣服,让同伴贴着自己的皮肤测量,力求精确,这时我又不得不向孩子们说明,生活中裁缝做衣服测量腰围不求精确,只求舒适的尺度。

    数学方法的引出也有直观的演示支撑。学生汇报测量方法同时又引出了“化曲为直”、“分段计量”的测量方法;在练习提升比较“凹”、“凸”两个图形周长中,学生汇报比较方法时时形象的引出了“平移比较法”、“分段比较法”等数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从知识到实践应用的方法思想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不足:

    1.学生在实践活动组织的松散,需要进一步要求。应多培养学生的自觉“收-放”意识。

    2.多对学生进行有序的逻辑思维训练,尤其是在汇报交流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语言进行有序的逻辑梳理,让孩子们的表达更有条理。

    三年级上册是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需要多少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乘法的意义,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具体情境中应用乘法,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口算。

    教材分析:此部分教学是建立在乘法口诀的基础之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探究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计算方法。在组织讨论交流时,要倡导算法多样化,对于口算方法,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就行。

    学生分析:东新一小学位于大庆市萨尔图区,师资力量雄厚,现代化教学设备正趋于完善,学生生源较好。所执教的三年一班共有学生40人,学生已使用北师大教材两年,他们喜欢上数学课,善于独立思考,同时乐于合作交流,该班学生课上表现极为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学生敢说敢想,愿意发表独立见解,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磁力板、图片、胶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星期天,淘气、笑笑还有他们的好朋友一起到海边玩,在海边的附近商店里,他们买了好多东西,想请大家帮助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你们愿意吗?(出示挂图)

    (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进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为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二.探究—合作—交流

    1、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明确游泳圈每个12元,球每个15元)

    (2)分析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之间交流。

    (3)以小组形式反馈问题,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帮助解决。(引出问题“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意图: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引出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4) 探究“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之后和小组交流。

    (5)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交流中教师鼓励算法不同的同学。

    对于带有一般性的计算方法应引导学生予于关注。

    (意图:通过这种互问答的学生交流形敬禅式,让学生早稿此之间相互学习,互相促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2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

    (1)用已经找到的方法独立完成“试一试”进行巩固。

    (2)学生探索进位口算方法,独立列出算式,尝试解决。

    (3)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意图: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独立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实践应用, 拓展延伸

    1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让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2.“爱新小学”的师生,下个月要来我们这里参观,我们给小伙伴们准备了一些礼物。磁力板显示图片:笔记本4元、铅笔盒21元、书包56元 、字典42元 、故事书13元。教师说明:每个同学只能选购一种东西,想一想你要送哪件礼物?要送多少个?需要多少钱?(小组活动)

    (意图:注意数学与生活联系,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内容,使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能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情景模拟(练一练3题)

    桌子上摆放两种胶卷,教师和一名同学买胶卷,师故意引发矛盾,在买的过程中出现争议,谁买的胶卷合算,谁买的胶卷拍陆迅的照片多的问题?学生小组内解决。(如果学生结合实际从不同角度出发,只要结论具有合理性,就要给予充分肯定)

    (意图:此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同时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在此也渗透了德育教育)

    四.评价: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对自己、同学和老师做个评价:

    (意图:通过评价,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同时改进教师的教学,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水平,更关注了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教学反思:教学《需要多少钱》一课,我结合教材创设了“买泳圈”的情境,鼓励学生看图提出问题,再尝试列式解决问题,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交流的过程,使学生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今后的教学中,课堂上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