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2019兰州中考语文作文题目 2017年兰州市中考语文题及答案 2019兰州中考语文扫描版 2018兰州中考语文答案 2019年甘肃兰州中考语文答案
14.文中的“我”对小吴的态度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
怀疑→( )→( )→认同
15.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答:
(2)我巡逻时经常拦笑遇到他,有时会问他:“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答:
16.第⑰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答:
17.联系全文,结尾有哪些妙处。(4分)
答:
(一)(20分)13.(4分)(1)小吴找到了邻县人,但不认为是老乡。(2)小吴找到了同县老乡,却遭到对方的拒绝和辱骂。(各2分)
14.(4分)理解 关心(或关爱、挂念)
15.(4分)(1)“汪”极言小吴眼中蓄满了泪水,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小吴因“我”的理解而深受感动的情态(2分)。(2)“黯然”写出小吴情绪低落的神情,表现出他没找到老乡时的极度失望(2分)。
16.(4分)运用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表现了小吴惊愕、尴尬、痛苦、绝望等心理(答到两点心理即可)。
I7.(4分)收到出人意料、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深化了主题:以小吴为代有的孤独者们面对孤独、不甘孤独的积极人生态度(言之成理即可)。
【2016•上海卷】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1分)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世茄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搜衡察。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有删改)
19. 对第③段画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 B.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
C.表现出了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 D.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20. 第④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 。(3分)
21. 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6分)
(1) ;
(2)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3) 。
22. 根据全文,概况爸爸的形象。(4分)
(1) ; (2) 。
23. 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5分)
19.B 20.还未上学的我小小年纪居然懂得了诗的意思。21.(评分:时间、行为、结果)(1)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的诗;(3)上学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感情。22.(1)爸爸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2)爸爸又是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教育的慈父。23.爸爸教我的诗永生难忘,这些诗蕴含的精神情怀(爸爸的人格魅力)影响我的一生,表达了我对爸爸的感谢与怀念。
【2016•天津卷】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三角梅》一文,回答16-19题。
三角梅
刘成章
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望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
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势势,到抽条时抽条,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的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
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我和老伴感伤地想,它总有一天会死去的。但自己亲手种下的,还曾怀有那样美好的憧憬,心中仍存那么一丝丝的期盼。
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个年头了。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我和老伴多次站在它面前皱眉,叹息,甚至责备。我们说,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是这样的观点。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
然而,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就在我们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我们惊喜地看见,三角梅可怜兮兮的枝叶间,居然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接着又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生出了好几条侧枝。我们高兴极了。可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也许是我们要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了吧!如果是,对它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拼命一搏,终于把生命的力量给搏出来了。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它就死盯着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长。它身上透露出来的生机,非常生动地展现在蓝天之下,是那么醒目耐看。这时候与其他花木相比,它毫无逊色之处。它像沉默了好几年的毛毛虫,蓄满力量,开始向着花蝴蝶的方向蜕变了。
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出门要干什么去,忽见山墙边露出一段红色的花枝,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它静静地趴靠在墙边,正好长了一人高。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6.在栽种后的四年里,三角梅的生长经历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梳理。(3分)
生长阶段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生长状态 (1) (2) (3) 由毫无生机到开始抽枝,生长,开花
17.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8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答:
1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这篇文章按照时间线索,记录了三角梅从种植后了无生机到繁华怒放的生长经历。
B.第①自然段交待作者栽种三角梅的原因,只是希望每一个经过他家门前的人,都能香到小院中的花。
C.第④自然段描写三角梅“病恹恹”“要死不活”的样子,凸显了它后面的“枝茂花繁”,前后形成对比。
D.因为看到三角梅终于长出旁逸斜出的枝杈,老伴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E.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并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19.文章第⑨自然段,作者发出了“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慨叹。请简要分析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5分)
答: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16. (1)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2)仍然毫无变化。(3) 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副要死不活的样子。17.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传神地描绘了绽放的三角梅被风吹动时鲜艳如火、活力无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三角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18.B D19.这一段文字总结全文,表现了作者被三角梅默默积蓄、奋力生长,最终绽放出灿烂之花的经历所震撼,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所蕴藏的坚韧精神的由衷赞叹,升华了文章主旨。
2016年浙江省
【2016•浙江省杭州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5题。
(一)
多彩陶碗
【新加坡】尤今
①莫斯塔尔有个古色古香的老桥区,区内有奈街,五光十色,风情万种。
②这天,明艳的阳光泼洒在身上,像金色的香槟酒。我和女儿,怀着满满的欢喜,慢慢逛,细细看。丝绸、铜雕、银器、木雕,都是精品。逛着逛着,女儿突然驻足,炯炯的目光里,有一见钟情的狂热。
③那家店铺,琳琅满目地摆着多彩陶碗。
④每一只碗都有着截然不同的设计,像是一幅幅圆圆地卷放着的抽象画,五彩斑斓。
⑤我在碗里听到了音乐,我在碗里看到了故事;我和女儿,一起落入了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神秘王国里。
⑥女儿痴痴地看,然后,说:“我要买。”那语调,有着不容反对的坚毅,有着不容劝说的固执。
⑦旅居伦敦的她,喜欢烹饪,常常在周末邀约好友到家里共进晚餐。她认为使用这种充满了艺术美的大碗小碗盛放食物,食物也会溢满梦幻的味道。
⑧店主是个好脾气的中年女子,她把多彩陶碗一个一个小心翼翼地摆放在地上,让我们挑选。我们母女轻声细气地讨论着,生怕嗓音一大,会把那些精致的陶碗震裂。每一只碗都掇富魅力地展现着自己的风格,或冷隽或柔婉,或朴拙或雅丽,或端庄或奔放;每一只沉默的碗,都在无声地叙述着一个古老的传说。把这样的碗带回家,满屋喧喧嚣嚣的,都是听之不尽的故事。环肥燕瘦,各有千秋。此刻,取舍竟是如此困难。我们拿起又放下,放下再拿起,如此反反复复,几经折腾,终于选定了。
⑨大碗、中碗、小碗,各挑了八个。
⑩沉甸甸的多彩陶碗,非常坠手。我提醒女儿:“这些碗,不能托运啊,只能手提。”她露出了“赴汤蹈火也心甘”的表情,说道:“没问题,我别的东西不买,就买这个。”又问:“妈妈,您为什么不买呀?”我微笑不语。旅行经年,我早已过了看见奇珍异物就买的人生阶段了。一切的一切,都是过眼云烟,看过了,便算是拥有了。
○11女儿将多彩陶碗一层一层地用报纸包了,千山万水一路上呵护备至地提着返回伦敦,那种如履薄冰的小心,那种溢于言表的兴奋,好似手里提着的是一个初生的巨型婴儿。
○12返回伦敦不久,女儿便呼朋唤友前来用餐。事后,在电话中告诉我,多彩陶碗把一桌朋友的眸子都照得晶晶发亮,大家击节叹赏。
○13女儿很起劲地侍弄着她的多彩陶碗,每逢周末,便烹煮各式各样的菜肴与碗进行搭配。她意兴勃勃地说,每只碗都有自个儿的性格,唯有煮出与它们情投意合的食物,才能村托出它们超尘绝俗的美丽。女儿发现,多彩陶碗用以盛放白白的大米饭或者是清澈的汤水,最能凸显它的美丽;如果放的是汁液浓稠的肉类,会玷污它的色彩,会糟蹋它的图案。
○14我心想:嘿,这不是本末倒置呜?原该是配角的碗碟,现在,不但喧宾夺主地成了饭桌上的焦点,而且,还主宰碗里乾坤哪!
○15过了一段日子,女儿竟然绝口不提多彩陶碗了。
○16问起时,她意兴阑珊地说:“在碗柜里搬出搬进,很麻烦;再说,沉甸甸的,清洗也不容易呀!”
○17多彩陶碗完完全全地失宠了。
○18对于处在见了“宝贝”就心喜必买阶段的旅者来说,这是必经的道路,也是必交的学费。
○19在我家里,被打入冷宫而不见天日的东西,数不胜数。而这些“昔日的宝贝”,都是我千辛万苦地抱着,提着,跋山涉水地捎回来的!
(本文有改动)
8.在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补全女儿对陶碗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3分)
A →B.小心挑选,反复取舍→ C →D.起劲地侍弄→ E
9.指出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1)她意兴勃勃地说,每只碗都有自个儿的性格,唯有煮出与它们情投意合的食物,才能衬托出它们超尘绝俗的美丽。
答:
(2)在我家里,被打入冷宫而不见天日的东西,数不胜数。
答:
10.第⑧段作者为什么详细描写陶碗?联系全文分析其作用。(4分)
答:
11.如何理解第18段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请结合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5分)
答:
8.A. —见钟情 C.呵护备至,兴奋异常 E.意兴阑珊9.(1)食物与陶碗的风格搭配得自然和谐。 (2)不再喜欢,闲置—旁。10. 写了陶碗风格各异,内涵丰富,既表明取舍困难的原因,又表达了对陶碗的喜爱之情;与后文陶碗失宠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了文章主题。
11. 句意理解: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经历喜欢就想拥有,拥有后热情随即消退的阶段,也一定会为此付出代价。结合体验谈看法:略。
【2016•浙江省宁波卷】
(一)满足的人的衬衫(18分)
(意大利)卡尔维诺
一个国王有一个独生子,国王爱他就像爱自己眼睛一样。可这个王子总是不快乐,整天整天地站在阳台上,看着远处。
“你还缺什么吗?”国王问他,“你到底怎么了?”
“我也说不清,爸爸,我自己也不清楚。”
“你恋爱了?如果你想要哪个姑娘,告诉我,我会安排你们结婚的,不论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王的女儿,还是最穷困的农家女子,我都可以给你解决!”
“不是,爸爸,我没爱上什么人。”
国王想方设法为儿子开心解闷。戏剧、舞会、音乐、歌曲,但毫无效果,而且王子脸上的红润一天一天消退。
国王只好发出命令,从世界各地来了许多最有学问的人:哲学家、博士、教授。他让大家见了王子,然后征求大家的意见。这些人退出去想了想后,又来见国王,说:“陛下,我们想过了,并研究了星相,必须这样做:找到一个感到满足的人,这个人对所有东西都感到满足,并且因为一切而感到满足,然后把他的衬衫跟你的儿子的交换一下就行了。”
当天,国王就派出使者到世界各地寻找这个感到满足的人。
一个神父被带了回来,国王问他:“你满足吗?”
“很满足,陛下。”
“那好。你愿意成为我的主教吗?”
“噢,那可太好了,陛下!”
“出去!快滚出去!我找的是一个满足于自身状况的幸福的人,而不是一个想要比现有状况更好的人。”
国王又开始等待下一个满足的人。人们告诉他,他的邻居,另一个国王,那真是又幸福又满足。他有一个善良美丽的妻子,子女成群,曾在战争中打败了所有的敌人,国家和平安宁。满怀希望的国王当即派出使者去向他求讨衬衫。
邻居国王接待了使者,说:“对,对,我什么东西也不缺,可悲的是一个人拥有了一切,却还得离开这个世界,抛弃这一切!每次这样一想,我就深感痛苦,夜里不能睡觉!”使者一听,觉得还是回去吧。
国王一筹莫展,只好去打猎散心。他射中一只野兔,以为可以抓到它了,可没想到,野兔一瘸一拐地逃走了。国王便在后面追了过来,把随从都甩在后边老远。追到一处野地,国王听见有人在哼着乡村小调。国王停下来,想:这么唱歌的人只能是个满足的人!就寻着歌声钻进了一座葡萄园,在葡萄藤下他看到一个小伙子边摘葡萄边唱着歌。
“您好,陛下,”小伙子说,“您这么早就到乡下来了?”
“好小伙子,你愿意让我把你带到京城吗?你可以做我的朋友。”
“啊,啊,陛下,不愿意,我一点也不想去,谢谢您。就是让我做教皇我也不愿意。”
“那是为什么,像你这样一个棒小伙子……”
“不,不,跟您说实话吧,我觉得这样很满足,这就够了。”
国王想:我总算找到了一个幸福的人啦!“年轻人,你帮我一个忙吧。”
“陛下,只要我能做到,我会全力以赴的。”
“你先等等。”国王欣喜若狂,跑着去叫那些随从,“快过来!快过来!我的儿子有救了!我的儿子有救了!”然后他把随从们都带到了小伙子这里,说:“好小伙子,你想要什么我都会给你!但你给我,给我……”
“什么东西,陛下?”
“我的儿子就要死了,只有你能救他。来,你过来!”国王抓住他,开始解开他外衣的扣子。突然,国王僵住了,手耷拉了下来。
语文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考试,是我国考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考语文试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汇编,希望你们喜欢。
中考语文试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汇编第1部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17题(共11分)
【材料一】京剧是流行全国的戏曲剧中之一。自清乾隆五十五年起,四大徽班陆续进京演出,他们相互影响,并接受昆区和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就是在这样的融合、演变和发展中京剧逐渐形成。在京剧发展的历程中,产生过许多优秀的演员。早期有“老生三杰”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光绪年间,有被称为“伶界大王”的谭鑫培;之后,又有“武生泰斗”杨下楼,“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苟慧生,等等,可谓 ① 。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他们不断创新,在表演、音乐、剧本等诸多方面均大胆变革,将京剧推向新的高度。二十世纪初,京剧京剧繁荣期,出现了 ② 的繁盛局面。旦行有梅(兰芳)派、尚(小云)派、程(砚秋)派、荀(慧生)派,生行有余(叔岩)派、马(连良)派,净行有金(少山)派、郝(寿臣)派……京剧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堪称“国粹”,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材料二】梅兰芳出身于梨园世家,是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他创立了“梅派”艺术,在唱腔、念白、表演等各个方面都有极强造诣。梅兰芳在继承传统唱腔的基础上,创造出大量新颖的唱腔,因其所创唱腔符合剧中人物的情感,以情带声,深受观众喜爱。梅兰芳的念白,是艺术化的生活语言,毫无刻意求工的感觉。无论韵白还是京白,他都注意清晰动听和情感真实。在表演上,梅兰芳借用了昆曲的表情、身段和步法,丰富了京剧的舞台表现力。在《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宇宙锋》等剧目中,他通过手、眼、身、步的表演和配合,塑造出许多完美的舞台形象。梅兰芳尤其注重手的艺术表现。过去老一辈的旦角表演,都较少露出手来。梅兰橡液芳在所编演的新戏及经过整理的传统剧目中,有大量的露手表演,通过不同手势的运用,表达出喜、怒、哀、乐的复杂情感。他曾经创造、发展了许多手势,这些手势都是结合角色的思想感情有目的地设计出来的。梅兰芳生前曾多次出国访问演出,是将中国的京剧艺术推向世界舞台的艺术家。
梁慎物14.在【材料一】的①②两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人才云集 百家争鸣 B. 人才云集 流派纷呈
C. 名家辈出 百家争鸣 D. 名家辈出 流派纷呈
15.下面是梅兰芳纪念馆中的“兰花指”展板,结合【材料二】,请你说出纪念馆布置这
块展板的目的是什么。(3分)
答:
16.综合上面两则材料可以看出,无论是国粹京剧,还是梅派艺术,都是在 ① 和 ② 的过程中逐步成熟起来的。(每空限2个字)(2分)
答:
17.梅兰芳在《霸王别姬》中扮演虞姬。下面两幅图片是虞姬在听到楚歌后使用的手势,请结合【链接材料】的内容,简要说明梅兰芳使用两个手势共同表达了虞姬怎样的情感。
(4分)
答:
【链接材料】
项王①军壁垓下②,兵少食尽,汉军③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④,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⑤;骏马名骓⑥,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⑦。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⑧!”歌数阕⑨,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选自 《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项王】指西楚霸王项羽。②【垓下】地名,西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为争夺天下在此决战。③【汉军】指刘邦的军队。④【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夜晚听孝春到汉军在四面唱起了楚歌。⑤【幸从】受到宠爱而跟随在身边。⑥【骓】念zuī。⑦【逝】奔驰。⑧【奈若何】(我)将你怎么安排啊!⑨【歌数阕】连唱几遍。
答:
14. D15. 答题要围绕主要点:①图片展板中体现出来的各类兰花指②正是说明了梅兰芳擅长通 过不同的手势来表达喜怒哀乐的情感③这一展板的目的也是纪念当时梅兰芳结合自己角色 的思想感情设计出的手势的多样性,以及基创造性价值。16.传承(继承)创新 (变革)17. 在答案中能结合文言文的内容以及图片的手势变化,冋时提炼出虞姬在当时听到楚歌后 悲和哀的情感即可得分。
中考语文试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汇编第2部分
(二)该不该让家长陪读(14分)
【编者按】陪读,顾名思义就是陪同孩子读书。广义上讲是家长全程参与孩子生活与学习的一种行为。狭义上讲是孩子放学后家长或陪读老师陪同孩子写作业并予以指导的行为。现在家长陪读已经成为一种风气。有的在县城的学校附近租房子陪读,有的跨学区买房陪读,还有的甚至飘洋过海去陪读。该不该让家长陪读呢?我们选取了三位同学的发言来讨论这个问题。
“孟母三迁”是我们熟悉的千古佳话,这也许是有记载的最早的陪读吧。孟母努力为孟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值得天下父母效仿。有人说:“父母应当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导师,生活中的朋友,学习中的伙伴。”这句话将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性概括得很全面。确实如此,我们如果与父母一起生活,父母良好的品行修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现在,很多学校实行寄宿制,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陪读就能增加与孩子相聚的时光,减少父母的“空巢”感,提高家庭的和谐幸福指数。另外,很多孩子学习压力大,父母陪读能缓解孩子压力,激发孩子学习动力。(1) ▲
——(广东)刘同学
首先,家长陪读不利于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很多陪读家长甚至连盛饭、洗袜子、挤牙膏这样的小事都代劳,如此陪读会导致孩子“高分低能”。其次,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和困难,如果每次家长都在身边给予“帮助”,这些麻烦、困难对于孩子来讲就失去了助其成长的意义,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近年来社会上热议的“啃老族”,不就是被父母一路“包办”成长的精神上的矮子吗?最后,家长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家长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了成绩,无疑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如果他们把孩子当作全部,放弃了事业和追求,可能就无法有效地“言传身教”了。不可否认,不少家长陪读也是出于无奈。但问题是,今天在重重保护下长大的我们,未来有能力去保护自己的孩子吗?(2) ▲
——(河南)李同学
家长陪读的重点应放在“读”上,而不仅仅放在“陪”上。要“读”懂孩子,理解孩子,摆正自己“陪”的位置,而不是变成管孩子吃饭,管孩子学习,管孩子交友,管孩子看电视、电脑。我的父母陪读就很讲究方法,有艺术。我到家后,他们不光嘘寒问暖,还留出时间让我给他们讲述一天的情况,等我自己作出评价后,他们才会恰当地说出他们的见解。遇到双休日,不是他们“伺候”我,而是我孝敬他们。这使得我们之间有了更多的情感交流,就像并肩作战的战友。我们年纪小,有父母在身边,我们快乐无忧,父母心里踏实。(3) ▲
——(浙江)张同学
(节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
10.下列语句来自三位同学的发言,请把它们分别放到材料中最恰当的位置(填序号即可)。(3分)
A.所以,家长陪读要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不要把陪读重心放在约束孩子、管教孩子上。这样,不光孩子成长得快,家长也会“成长”。
B.因此,与其躲在父母背后避风雨,不如大胆迈出自己的脚步,在泥泞与荆棘中收获真正的人生教益。
C.对毕业班的孩子来说,尤其如此。家长的陪读能缓解孩子的压力,有利于他们以积极轻松的状态面对学习的挑战。
(1) ▲ (2) ▲ (3) ▲
11.编者选取了三位同学的发言,其意图最有可能的是( ▲ )(2分)
A.解释陪读的现象。 B.呈现对陪读的看法。
C.说明陪读的方法。 D.倡导陪读的风气。
12.议论性文字要求具有说服力,请选择一位同学的发言,分析他是如何做到的。(4分)
▲
13.阅读材料,探究问题。(5分)
我已陪读了两年,孩子上初中后,我就选择了辞职陪读。每天的工作就是接送孩子上下学,准备一日三餐,做好一切后勤保障。我怕孩子学习不自觉,每晚都坐他身边陪读。除此之外,还要督促他复习。可最近孩子一回家就关房门,也不知他在想什么。
——(上海)李女士
你认为李女士在陪读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请结合文本中三位同学的发言作出分析。
▲
(二)10. (1)C (2)B (3)A (3 分,各 1 分)11. B (2 分)
12. 【示例1】我选择刘同学的发言,他是这样做到的:首先,他引用孟母三迁的典故,来肯定 孟母的做法。接着,他引用相关言论,表明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性。然后,从陪读对孩子品行 修养、家庭氛围、学业等方面的影响来证明自己观点,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另外,他还联 系现实生活,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示例2】我选择李同学的发言,他是这样做到的:(1) 他用“首先、其次、最后”等词语使行文条理清晰,结构完整。⑵他关注生活现实,引用“啃 老族”等社会现象,论证陪读的弊端,用事实说话,更有说服力。⑶运用两个反问句来增强 论证的力量,引发读者的思考。⑷他的论证逻辑严密。比如,他先提出观点“陪读不利于孩 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然后指出家长包办的生活现象,得出这样做会导致的后果,使观点 鲜明并有说服力。(5)李同学以辩证态度表达观点,“不可否认,不少家长陪读也是出于无奈。” 类似这样客观而辩证的表达,让人更容易接受他的观点。【示例3】我选择张同学的发言,他 是这样做到的:⑴他现身说法,联系自己父母陪读的做法,表现他与父母相处时的融洽,具 有现实意义,更有说服力。⑵他的发言更加理性和辩证,强调陪读重在“读”,要注重方法, 以促进孩子和家长一起成长。(4分,有理有据3分,表达流畅1分,酌情给分)
13. 【示例】⑴李女士包办孩子的生活小事,不利于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会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⑵李女士放弃了事业和追求,没有工作成绩,无法有效地“言传身教”。⑶李女士把重 心放在约束孩子、管教孩子上,不相信孩子,不理解孩子,不尊重孩子。⑷李女士没有读懂 孩子,变成管孩子吃饭,管孩子学习,不利于激发孩子学习动力。⑶李女士在陪读过程中没 有与孩子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6)李女士陪读没有讲究方法和艺术。(5分,答对三点给5分, 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一点给1分。要明确、清晰,酌情给分)
【2017•浙江省温州卷】
(二)(12分)
编辑:Lily 制图:Clyde
从解放初期的平房街道,到1958年前后的单位社区,再到上世纪90年代后的商品房,随着居住条件的三次大改变,我国社会的邻里关系也在随之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青年报社全调查中心,民意中国网,搜狐新闻中心
(节选自《凤凰•都市》2017年第5期)
9.下列表述与调查结果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受调查者中根本不认识自己邻居的人的比例并不大。
B.生活在城市的人群不熟悉邻居的比例超过生活在农村的人群。
C.居住环境改变是邻里关系变冷漠的最重要原因。
D.超过半数受调查者认为社区多举办活动能增进邻里关系。
10.【和邻居有哪些相处活动?】的统计数据反映出当下邻里相处存在什么问题?请简要说明。(4分)
答:
11.有专家认为,“互信互助不互扰”是很合适的邻里关系。请运用“中国邻里关系调查”相关信息论证这个观点。(5分)
答:
(二)(12 分)9. (3 分)C10. (4分)邻里之间缺乏深入交流,甚至没有交流。从数据看,邻居之间相处的活动中比例最大的是“见面打招呼”,而“互相串门”“生活上互相照应”等深入相处的活动比例却很小,没有相处活动的比例也高达 34.8%。11. (5分)“中国邻里关系调査”结果显示,对陌生人缺乏信任、邻里互助的需要减弱等原因,让邻里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淡:而社区多组织活动能让邻里之间交流更加深入,尊重邻居、不影响邻居生活则能增进邻里关系。所以“互信互助不互扰”的确是很合适的邻里关系。
中考语文试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汇编第3部分
(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9-12题。(11分)
文化热点看什么
这是一个巨变的时代,一个繁荣的时代,一个活力大爆发的时代……这里我们选取了与群众日常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展望2017中国文化。
——编者
实体书店,会持续回暖吗
在所有人都在为书店之死而惋惜和哀叹的时候,2015年,实体书店竟然渐渐回暖。亚马逊,这家曾经给实体书店沉重打击的网络书店宣布要开设1000家实体书店,而首家书店已经开业。亚马逊的中国同行当当网也应声宣布未来要在全国开1000家实体书店。书店怎么又成了香饽饽?
因为书店已经不仅仅是卖书的地方了,实体书店正在变得时尚和复杂起来。卖服装、开咖啡店、办活动、做APP……实体书店带给读者的体验日益舒适和丰富;线上线下的结合将更有利于网络书店巨头吸引客户、培育读者的忠诚度;遍及全国的书店体系将有利于整合资源,开辟新的销售通路……实体书店不是负担,而是财富。这样的观念正在改变投资者的态度。而且,政府对实体书店的大力扶持也会使这一趋势保持下去。2015年,天津市已经宣布未来3年,每年投入25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实体书店发展,推动建设书香社会。因此,2017年,实体书店还将继续回暖,更多时尚温馨的书店将出现在读者身边。
电视剧,会更年轻吗
如果你对电视剧的理解还停留在仅在电视台播出的连续剧,那肯定是落伍了。随着与互联网相伴成长的一代观众的文化消费能力越来越强,电视剧中“小鲜肉”的魅力逐渐盖过了“大叔”,娱乐性盖过了严肃思考和说教。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2015年的热剧《琅玡榜》、《花千骨》和《伪装者》。
年轻观众的喜好决定了电视剧市场的变化,电视剧从“中老年人专属娱乐”转向面对更多年轻观众,这意味着题材要更加多元化、内容要更有新鲜感、与观众的交流和互动要越来越强,同时也意味着仙侠玄幻题材受到更多追捧、叙事节奏更加紧凑、画面细节更加精致、演员“颜值”更加考究……
显然,在这场电视台与互联网关于电视剧的博弈中,互联网的优势非常明显:它们本身的机制更灵活、资本流动性更大、播出方式更多样、盈利模式更多元……互联网正在重塑文化产业,电视剧行业也不例外。2017年,除了“小鲜肉”,一定还有更多新鲜给你好看。
老人跌倒,会有更多人相助吗
老人跌倒扶不扶,这样一个简单的事情,近些年竟然已经成为一个问题,不断在讨论,但就在一些人不敢扶、一些人远远观望、一些因此而产生的纠纷闹上法庭的同时,依然有许多人毫不犹豫地向老人援之以手。在“中国好人榜”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好人。2017年,眼见倒在地下的老人究竟扶不扶,是不是仍旧成为一个问题?而且,是扶的增多,还是观望的增多?
尽管扶不扶问题的产生有其特殊原因,老人跌倒不扶的事情也难保将来不会再次发生,但随着社会舆论对这类问题监督的成熟化,更随着各种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好人有好报依然会是社会主流。在各级道德模范的评选中,在“中国好人榜”上,被表彰的见义勇为行为就包括扶助跌倒的老人;有的地方还发出《在公共场所主动扶助老年人的倡议书》,其中就明确提出对主动扶助跌倒老年人的市民给予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奖励。相信在今年,帮扶跌倒老人的人会越来越多。
(选自2017年1月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选取与群众日常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三个问题,乐观展望2017中国文化。
B.实体书店受网络书店的冲击,曾一度成为投资者的负担。
C.电视剧因为题材的严肃思考和说教,而不被年轻观众所喜欢。
D.文章正文的第三部分重点论述了“老人跌倒扶不扶”问题产生的特殊原因。
10.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表格填充完整。(每处不超过20字)(3分)
现象 原因一 原因二
实体书店持续回暖 实体书店正在变得时尚和复杂起来 (1)
电视剧更年轻 (2) 互联网对电视剧行业的重塑
老人跌倒有更多人扶 社会舆论监督的成熟化 (3)
11.请简要分析本文小标题的特点及作用。(2分)
答:
12.结合文本,简要评论实体书店“卖服装”“办活动”的现象。(3分)
答:
(二)(11分)9. D 评分标准:3分。10. (1)政府对实体书店的大力扶持(2)电视剧创作更贴近年轻观众喜好(3)相关政策对帮扶跌倒老人者给予鼓励和奖励评分标准:共3分,每小题1分。11.文中的小标题,都采用了问句的形式,先提出一个现象,然后对这个现象进行发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从而使主题更鲜明,更突出。三个小标题的设置,也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 评分标准:特点1分,作用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2.示例1:肯定这种现象。卖服装的做法给读者提供了方便,买书看书购物合而为―;举办促进阅读的主题活动,可以更好地促进读者之间的交流。这些做法,可以给书店创造更多财富,丰富了读者的体验,对书香社会建设起推动作用。示例2:否定这种现象。书店卖版装的做法不伦不类,破坏了阅读氛围;办活动如果是纯商业性的,也与文化相去甚远。这些做法看似为投资者创造了财富,给读者带来了便利,但不利于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如果评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或背景,言之成理亦可给分。评分标准:共3分。现点鲜明1分,理由充分2分,意思对即可。只有观点,没有阐述理由不得分。
希望公众更多地走进博物馆
陈履生在央视《开讲啦》的演讲(节选)
中国国家博物馆在2014年被美国国际主题公园及景点协会评为全世界观众人数第二多的博物馆,位于法国卢浮宫之后。博物馆正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中最重要的窗口。
我去过世界上160家博物馆,但是很难一眼看到底每一个馆的藏品,因为藏品在不断地变化,所以博物馆需要不断地去看,博物馆因展览而鲜活。博物馆除了有独特的藏品、宏伟的建筑、多功能的设施外,它应该是我们受教育的第二课堂,一个特别的休闲场所,还应该是我们公众的文化依赖。在世界范围之内,博物馆正在越来越多样化。阿姆斯特丹有一个世界最大的电影博物馆。这个电影博物馆每年的观众中,有三分之二不是来看展览的,是来喝咖啡的,来吃饭的。这就是博物馆独特的休闲功能,这是培养公众对于博物馆形成独特的文化依赖的重要一环。
可能你们都没有猜到我的“中国梦”是什么,我的“中国梦”并不复杂,很简单,就是两条。第一条,是希望国家博物馆的护栏越来越少,甚至没有。这一点我感到很伤心,因为国家博物馆的护栏是全世界博物馆中最多的。第二条,就是我希望我们的后人能够在国家博物馆举办他们的婚礼。因为全世界的重要的博物馆都是年轻人所向往的举办婚礼的地方。年轻人如果在这里举办婚礼,未来他们有了孩子之后,他会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博物馆,并告诉孩子们,他们的父母是在这里结的婚,他们的父母对这里的文化的感觉。这种代代相传所形成的一个民族的文化依赖,正是博物馆存在的基础和价值。
我的这两项,不算要求很高的中国梦,但在当下中国实现有相当的困难。所以在这样一个特别的公共空间中,我们希望公众能够更多地走进博物馆,不是一次、两次。因为数以万计的历史文物、艺术品陈列在那里,它们每天静静地在自己的位置之上,给予每一位过客,发出了它们的文化信号。这个信号,时间有长有短,有远有近,但是他们所表露的中华文化的传统绵延不绝,这是我们今天博物馆所承担的独特的一个历史使命。
陈履生在演讲后与青年代表的对话(摘录)
青年代表:在国家博物馆举办婚礼是许多青年的愿望,如果我不是去年结了婚,我愿意一直为此等下去。
陈履生:在博物馆举办婚礼,这是对文化的尊崇。但有小学生进去打牌,我叫保安请他们出去。我再微博上发了这条消息,结果被一些人围攻:哪条法律规定博物馆里不能打牌的?
青年代表:我觉的您的“中国梦”并不难实现,我很想帮助您实现它,但不知道我们该在哪里发力?
陈履生:我去过一些不发达国家的博物馆,比如巴西,展览馆里没有空调,很闷热,巨大的陶器全是裸展,没有护栏,没有玻璃罩。我们大厅里没有护栏的现代青铜雕塑,每个人都要去摸一下,都把青铜摸成了黄铜,我们曾经举办过法国艺术展,第一天发生了一件让人很后悔的事情,观展的人里三层外三层,为了拍照,一个人的手机碰到了最重要的一幅作品——法国马奈的作品画框上,后果不堪设想,我认为在博物馆拍照很傻。
丽水市博物馆举办庆“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
2017年5月18日是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也是丽水市博物馆正式开放后的第一个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与文化景观”,5月18日上午,为了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丽水学院民族学院话剧团在丽水市博物馆序厅演出了音乐话剧《牡丹亭》。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曾任遂昌知县五年,期间写的《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9.下面是4月21日《开奖啦》的微博,请依据陈履生演讲中的信息,在横线上填写适当内容。(2分)
为了让今年的高三学生了解此次诊断考试的难度,以帮助老师做好高考总复习。诊断考试结束后我市高三学生最重要的考试——兰州市高考“一诊”考试于明和亮3月10日在我市各高中同时开考。“一诊”考试严格模拟高考。由于这场考试是高考前的全市首次诊断考试,又兼具查漏补缺职能,兰州市教科所将组织专家对诊断考试情况进行汇总,紧扣2016年高考《大纲》命制,激宽并根据诊断结果提出建议,把脉2016年高考,既能检验考生前一轮总复习情况,首天开考的两科为语文与数学、试卷情况和今后的复习方向,因而不论是考生还是高中学校,都非常重视此次考试。此次兰州市高三毕业生诊断考试由兰州市教科所组织名校棚嫌名师,本报邀请了兰州一中和师大附中的高三一线教师对诊断试题进行点评分析、分析后反馈到各学校
在语文考试即将到来之际,大家都准备好了复习工作了吗?让我们来做一套试题卷吧!下面是我整理的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以供大家阅读。
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1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单于桐渣(shàn) 折腰(zhé) 栖息(qī) 喧嚷(xuān)
B.蓑笠(suō) 赣江(Gàn) 田圃(fǔ) 颤 动(chàn)
C.留滞(zhì) 丝缕(lǚ) 深邃(suì) 岑寂(chén)
D.沉浸(jìn) 昏晕(yūn) 禁锢(gù) 襁褓(qiǎng)
2.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在一定的条件下,科学知识之所以正确是因为经过了实践的检验。________条件变化了,原有的科学知识会被人们用新的实践去检验,________会被修改和发展成新的科学知识。但人们之所贺轮吵以要不断学习因为原有知识统统“过期变质”,________是因为新条件下产生的新知识能使人们的知识、思维和智慧更上一层楼。
A.如果 从而 并非 而 B.如果 从而 不仅 而且
C.虽然 但是 不仅 而且 D.虽然 但是 并非 而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B.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独立思考、互相合作、积极探究。
C.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D.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亲爱的宝贝已在腹中8个月了,是个美丽的姑娘呢?还是个漂亮的小伙?
B.“没有老师来批评我的。”他微微一笑,又说,“只有这些树叶、小草,还有那朵紫豆角花,好像在批评我,说我以前太粗心大意,太不了解它们了。”
C.在这横跨中国南部的“户外采风”中,东方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难:酷暑、严寒、狂风、暴雨、沙尘等……越向西就越是人烟稀少。东方不得不经常风餐露宿。
D.种菜是我在狱中少有的能自主管理的事情。播下种子、观察生长、悉心照料、然后收获。成为这一方天地主人的感觉让我体会到一丝自由的滋味。
5.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郑愁予的《雨说》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
B.《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全诗意境优美而又广大深邃,是诗人的生命情感对大自然的敏锐的心灵感应,使读者深深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 之情。
C.《夜》是一首优美的小夜曲,全诗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现了诗人安适、宁静的心境。
D.《星星变奏曲》是以“星星”为主要意象,运用夸张手法,以情景的变换来丰富“星星”
的意象,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深化追求光明的主题的。
阅读《沁园春 雪》,回答问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6.上阕从表达方式上看,主要是( )(2分)
A.叙述 B.描写 C.说明 D.议论
7.下面的诗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A.夸张、对偶、比喻 B.对偶、比喻、拟人
C.夸张、对偶、拟人 D.对偶、比喻、排比
8.下面对有关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在词的上阕中,一个“望”字领起以下七句,动静结合,远近结合,不仅逼真地写出了大雪茫茫、天低野阔的景象禅侍,而且抒发了作者豪迈的感情。
B.“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几句设想雪晴后的美景,由写实进入想象,开拓出一层新的意境。作者表面上写雪后天 晴,实际上预示着革命成功后祖国河山一定会更加艳丽美好。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人用“惜”“输”“逊”等词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断然否定,指出他们文学才华太低,无法跟现代人相比。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本词主旨所在。作者指出真正的“风流人物”只能是在无产阶级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因为他们正在创造着前无古人的英雄业绩。
二、(本大题共10小题,共34分)
(一)阅读《蝈蝈与蛐蛐》,回答问题。(10分)
大地 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
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
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 它争先
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
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
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
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
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
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
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
9.《蝈蝈与蛐蛐》中,诗人为什么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3分)
10.分析虫鸣的象征意义。(3分)
11.诗人以简约的诗句讴歌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由。(4分)
(二)欣赏儿童诗歌,回答问题。(10分)
第一次的小雨
徐 鲁
春天的第一次的小雨
沙沙地落进青青的树林
我独自在林子和林子之间漫步
耳边充满了许多微弱的
神秘而又美丽的声音
翠色的樟叶在轻轻呼吸
一支支幼笋无声地爆出地心
无数的蘑菇宛若白色的小伞
妈妈曾经告诉过我们
它们的名字叫天鹅菌
云雀像音符一样在跳跃
从这一枝跳到那一枝
它们的歌声甜蜜又迷人
露水闪亮着悄悄滑落
淡淡的雾像轻柔的白纱布
整个大自然像一首乐曲
春天的林子是一架生命的琴
它们奏出美妙的音乐和诗歌
轻轻地轻轻地撞击着
我的充满幻想的十四岁的心
(选自《十四岁的天空》)
12.“翠色的樟叶在轻轻呼吸/一支支幼笋无声地爆出地心/无数的蘑菇宛若白色的小伞”,作者分别抓住了樟叶的 、幼笋的 、蘑菇的 来描写景物,把景物写得富有特色。(3分)
13.“云雀像音符一样在跳跃/从这一枝跳到那一枝/它们的歌声甜蜜又迷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14.作者把整首诗设置在春天的第一次的小雨这样的意境中,有什么妙处?(3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了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 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由于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 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现代民歌:
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拉不上话话哟咱招一招手。瞭见瞭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
(《光明日报》2015年04月10日,有删改)
15.“枣树”生长的环境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请从下列两句中任选一句作简要的赏析)(4分)
(1)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引用了《诗经•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通读全文,你认为“悬崖上的枣树”带给作者怎样的感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
下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上联: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
下联: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
上联:冷冷清清过个年养子不肖
下联:坦坦荡荡过此生展望未来
横批:笑看人生
中考对联试题集锦;一、单独设题考查对联;1.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有人出了一副对子;浒》中的有关情节写出下联;《西游记》:;《水浒》:;2.在春节晚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对联,融历史;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下面两培者副对联的前面填上省名;下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上联: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下联: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3.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大
中考对联试题集锦
一、单独设题考查对联
1.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有人出了一副对子。上联是“身残志坚,保尔唱响生命曲”,请你分别结合《西游记》和《水
浒》中的有关情节写出下联。(镇江市中考题)
《西游记》:
《水 浒》:
2.在春节晚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友腔特色对联,融历史、地理、诗文、典故等文化于一体,成为晚会的精彩亮点之一。请你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下面两副对联的前面填上省名。(湖北省黄冈市非课改区中考题) 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
下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上联: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
下联: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
3.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大陆访问团在拜祭黄帝陵时所说的“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和平一家亲”,言简意赅地表达出两岸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勾起多少人的思念之情。请根据下面上联所表达的内容,集出或改写平时所积累的名句,对出下联。(吉林省中考题) 上联:少 小 离 家 为 异 客
下联:□□□□□□□
4.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兰州市中考题)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下联为: 。
5.根据提供的情景按要求答题。(四川省资阳市中考题)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先哲用精粹的语言道出了他们对大千世界的洞悉,对人生万象的彻悟。吟诵这些妙语,可以使灵魂得以烛照
,使智慧得以开启。为此,立志中学初三(二)班班委会决定搞一次“名言接力赛”。 请你以对联的形式为这一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语。
上联是:
下联是:
6.【材料3】 对联
屋后松竹添秀色
门前梅兰
请在材料3下联中的横线上,填写能够与上联相对应的3个字。)
7.“轻风细柳,淡月梅花”是一副四字对联。请根据扩展后的下联,在方格好中衫中填写一字,组成一副对仗工整的五字联。(山西
省课改区中考题)
上联:轻 风 细 柳
下联:淡 月 隐 梅 花
8.请运用对偶知识对对子。(任选一道完成)(福建省泉州市中考题) 上联:滚滚波涛蕴宝藏 上联:
下联: 下联:海洋乃人类未来粮仓
9.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办楹联应对活动,其中给出的一则上联是:“品美
文若饮甘露”,请你对出下联。(山东省东营市中
考题)
10.请阅读下面的材料,从后面所给的句子中任选一句作上联,然后根据材料内容对出下联。(乌鲁木齐市中考题)
2005年2月17日,中央电视台第三届“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揭晓:奥运冠军刘翔、水稻之父袁隆平、人民公仆牛玉儒、女公安
局长任长霞、青年志愿者徐本禹、为母换肾的田世国、飞机试飞员梁万俊、缉毒警察明正彬、艾滋病防治专家桂希恩、驻伊拉克前大使孙必干
当选为2004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女排则获得了“感动中国”集体奖。 ①徐本禹送教进山播撒智慧
②鹰击长空化险为夷试飞英雄梁万俊
③跨越十重栏杆东方飞人勇夺第一
11.下面加“ ”的一句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选出下联中最好的一句
(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题)
“月送花香浮小院”
A.绿叶红花映山前 B.风摇竹影到幽斋
C.梦随春风到天明 D.风吹萤火到满园
12.对对子(湖南省邵阳市中考题)
出句: 山色风光美
对句: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文字,并根据文中提供的材料,完成对联。(常州市中考题) 龙城常州,人文荟萃,传统的文化底蕴和火热的创业实践,造就了诸多英模人物。
“蓝领精英”邓建军,坚持学习新技术,攻坚克难,完成了数百项技改项目,解决了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
值,被誉为知识型、专家型产业工人的楷模。
殷雪梅老师,热爱教育事业,视学生为子女。在危急关头,她毅然将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献出了自己宝
贵的生命。她的瞬间壮举感动了常州,感动了神州,被誉为“英雄教师”。
(摘自《常州日报》2005年4月8日 有删改)
上 联: 蓝领精英邓建军,数百技改成楷模
下 联:
14. 对联可分为春联、喜联、寿联、胜迹联、育志联等等,假如今天恰逢你的爷爷或奶奶做大寿。请你从下面四副对联中选一
副送给他(她)。
( )(贵州省贵阳市课改区中考题)
A.依山傍水景中胜境 坐北朝南函里新居 B.红梅点点 春意浓浓
C.福分洋洋如东海 鹤寿悠悠似南山 D.古人却向书中见 男子要为天下奇
二、在综合性学习中考查对联(河南省试验区中考题)
张军等五位同学组成了研究“对联”的小组,他们收集了很多对联,整理了有关对联的知识。假如你是这个小组的成员,请接
着完成下面的工作。
1.下面⑴⑵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⑴下列对联写的是河南哪处名胜?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少室山下禅林静,五乳峰前钟馨悠( )
②朱仙镇血战丧敌胆,风波亭长恨遗千秋( )
③歌吟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 )
④定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气周瑜,屏司马,擒孟获,千古流传( )
A.巩义杜甫故居 B.汤阴岳飞庙 C.南阳卧龙岗 D.嵩山少林寺 ⑵给下列对联归类,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 )
②死者长已矣,死而能伸民志伸国权,死犹不死!
生而为何乎?生而成为奴隶为牛马,生亦徒生!( )
③远求海外珍藏本,快读人间未见书( )
④海枯石烂同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
A.春联 B.婚联 C.挽联 D.行业联
2.邻居王阿姨家的对联贴反了:“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被贴在了左边,“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被贴在了右边。请你依据对联
的有关知识,用得体的语言向她说明。把要说的话写在下面。
有关知识:上联,末字是仄声韵(一般是第三声、第四声),贴在右边;下联,末字是平声韵(一般是第一声、第二声),贴
在左边。
三、在阅读中考查对联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13—23题。(广东省河源市非课改去中考题) 对联小人生,人生大对联
读2005年2月28日某报《昔日丢妻弃子多“神气”,今朝众叛亲离好冷清》一文,颇觉好笑,笑后有感,文与感皆姑存之。
文中说的是某县某镇的一落魄包工头贴春联骂子“不肖”的故事—— 2005年春节,该镇一户人家门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
上联:冷冷清清过个年养子不肖
下联:坦坦荡荡过此生展望未来
横批:笑看人生
写此对联的主人公姓黄,原是包工头,现已50多岁,有妻室并生下三男一女,均已长大成人,其中有大学毕业生,本是一个相当
幸福的家庭。但10多年前,黄老板在外包工顺利,腰包钱多了,便丢妻弃子找了个情妇,并公开带回家中,还生下一个男孩。这样引起原妻及
儿女的当然不满,从而导致家庭的一分为二:原妻及儿女为一家,黄老板及其情妇和所生儿子为另一家。
最近几年,黄老板事业不顺,荷包“冇”了,甚至难以自养,其情妇见状便不辞而别,丢下现已六七岁的男孩由黄独自抚养,生
活甚是艰辛。而其原妻和儿女,则认为黄之窘境,乃其为富不仁所致,应苦果自食,故不肯给予支持帮助。到今年春节,这个黄老板只好带着
年仅六七岁的小儿子“冷冷清清过个年”了。
读罢上文,我想,此联可否改为:“冷冷清清过个年养子何故不肖;坦坦荡荡度此生笑话焉能得传!”故事的主人公至今未能明白
养子为何“不肖”?还在用“坦坦荡荡”来为自己辩护!
当然,人要面目树要皮,虽然他是打肿脸充胖子,却也可看出他已在“冷冷清
清”的处境中自思余生应当“坦坦荡荡”了!早知今
日,何必当初?
是啊,舞台小社会,社会大舞台。不管有意无意,现实中每个人都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演得如何,得由观众来评价。要当心一
不小心演成了反角、丑角,或让万民唾骂,或成于古笑传!像故事里的“黄老板”,就实在演得不怎么样,以致落得个鸡飞蛋打,为人耻笑。
一个过惯了“黄世仁”
日子的,一下子要他过“杨白劳”的春节,也确实是难为了他:昔日丢妻弃子多“神气”,今朝众叛亲离好冷清。难怪他顾不得
旁人笑话,顾不得“家丑不可外扬”的古训,要用对联来发泄一番了!——其可怜之至,一般人是难以体会的。
而作为其家人,对之采取“羞于为伍”的态度,与之分道扬镳,也是极其自然的。你不仁,我不义。黄老板的作为及其结局,正
应验了一句俗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苦果得自己咽。讲迷信一点,这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当然,惩罚不是目的,当确认其已痛改前非并做出适当表示(比如说学古人负荆请罪,比如说写检讨,至少是口头检讨)的时候,
家人还是应伸出援助之手的,毕竟还有骨肉之情在嘛!
故事虽小,却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这不由得让人想到也一样打上时代烙印的另一个对联故事:“文革”后期,某镇一小街,有父
子两家面对而居,虽有父子血缘却无父子亲情,平日里形同路人、仇人。过年了,为子的首先发难,在门上贴上一副“对联”:“时时提高警
惕,处处严防坏人。”横批为:“防袭防钻。”为父的也毫不示弱,贴上“最高指示”与之抗衡:“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
人。”横批为“不忘阶级斗争!”引来街邻、路人争相观看,成为当年春节的一道特别“风景”,至于今日,仍为谈笑之资。
相映成趣的两则对联故事,令人几多感慨,几多回味!
对联小人生,人生大对联。对联真是管用,不管你文化层次高低,都可拿对联来表情达意,或拿对联来做发泄的。小小一副
对联,即可反映社会风情,刻画人生境界。如果让我们拟一副对联,可能会拟得不那么“工”(对联所要求的意思、平仄方面的严谨),但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