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宽度名词解释?生物学宽度名词解释:生物学宽度一词是1962年由Cohon根据Gergiuao等人的研究提出的。他们对正常人尸体解剖标本测量了龈牙结合部各部分的宽度(共30个颌骨,287颗牙,325个牙面),其结果的平均值如下:龈沟深度为0.69mm,上皮附着长度为0.97mm,骨嵴顶上方的结缔组织宽度为1.07mm。那么,生物学宽度名词解释?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生物学宽度这一概念于1962年由Cohon引入,依据的是Gergiuao等人对正常人尸体解剖标本的测量数据。他们对30个颌骨、287颗牙齿和325个牙面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分析,旨在揭示龈牙结合部各部分的具体尺寸。
测量结果显示,龈沟深度平均为0.69毫米,上皮附着长度为0.97毫米,而骨嵴顶上方的结缔组织宽度则为1.07毫米。这些数据为理解牙龈与牙槽骨之间的生物学宽度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牙周组织中,生物学宽度是指从牙龈边缘到牙槽骨顶点的距离,它反映了牙周支持组织的自然状态。上皮附着构成了生物学宽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结缔组织则提供了额外的支持。
了解生物学宽度对于牙科临床工作至关重要。它有助于牙医在进行牙周治疗时,确保不会损伤到牙槽骨,同时还能正确评估和处理牙周病。通过精确测量和应用生物学宽度的原则,牙医可以更好地维护患者的口腔健康。
随着对牙周生物学理解的深入,生物学宽度的概念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现代研究和技术的进步使得牙科医生能够更精确地评估和管理牙周疾病,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龈沟底与牙槽嵴顶间的距离。将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的恒定距离称为生物学宽度,包括结合上皮和牙槽嵴顶上方的结缔组织,约2mm。随着年龄的增大或在病变情况下,上皮附着向根方迁移,牙槽嵴顶亦随之下降,沟底与牙槽嵴顶间的生物学宽度保持不变。
生物学宽度是指生物学的领域范围之广,涵盖了从微观到宏观、从分子到生态系统的所有生物学研究内容。
生物学的宽度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物大分子如核酸、蛋白质等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通过研究细胞信号转导、基因调控等机制,揭示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2.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与分化,探究细胞内各种生物化学过程和生命活动,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3.遗传学:研究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揭示物种演化和个体发育的遗传基础,探讨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对生物形态、生理和行为的影响。
4.生理学:研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包括营养摄取、代谢作用、物质运输、器官功能等。通过研究细胞代谢途径、神经系统、激素调节等,探究生物体内部平衡的维持及适应环境的机制。
5.进化生物学:研究生物种群的演化过程,包括物种的形成、演化树的建立、进化机制等,揭示物种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原因。
6.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角度研究生物群体的组成与结构,探究生物多样性维持、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生态过程。
7.行为学:研究动物的行为模式和行为机制,包括动物交流、求偶、繁殖等行为,揭示行为与生存适应、个体选择以及物种演化的关系。
生物学宽度名词解释:
生物学宽度一词是1962年由Cohon根据Gergiuao等人的研究提出的。
他们对正常人尸体解剖标本测量了龈牙结合部各部分的宽度(共30个颌骨,287颗牙,325个牙面),其结果的平均值如下:龈沟深度为0.69mm,上皮附着长度为0.97mm,骨嵴顶上方的结缔组织宽度为1.07mm。
生物学宽度医学应用:
通常将从龈沟底到牙槽嵴顶之间的恒定距离称为生物学宽度(biological width BW),包括结合上皮和牙槽嵴顶以上的牙龈结缔组织,其宽度约为2mm。随着年龄的增大或在病变情况下,结合上皮附着向根方迁移,牙槽嵴顶亦随之下降,但沟(袋)底与嵴顶间的生物学宽度保持不变。
临床上,龈下根面龋、牙冠和牙根折断需延长临床牙冠长度,可以通过手术去除部分牙槽骨;手术中确定应去除的牙槽骨量,不仅应该考虑术后义齿修复所需的临床牙冠长度、正常龈沟深度以及手术本身可能导致的术后牙槽骨轻度吸收等等因素,还应该考虑生物学宽度这一因素。
生物学宽度的意义:
生物学宽度是指一个人的基因组的多样性水平。
什么是生物学宽度?生物学宽度(biologicWidth)是在1962年由国外学者提出的概念。它指的是附着于骨嵴顶冠方根面区的结缔组织与结合上皮的宽度之和,文献报告结合上皮附着平均长度为0.97mm,骨嵴顶上方结缔组织平均克度为1.07mm,两者之和为2
以上就是生物学宽度名词解释的全部内容,在牙周组织中,生物学宽度是指从牙龈边缘到牙槽骨顶点的距离,它反映了牙周支持组织的自然状态。上皮附着构成了生物学宽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结缔组织则提供了额外的支持。了解生物学宽度对于牙科临床工作至关重要。它有助于牙医在进行牙周治疗时,确保不会损伤到牙槽骨,同时还能正确评估和处理牙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