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化学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 化学
  • 2023-05-23
目录
  •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 九年级上册化学所有知识点
  • 九年级上册政治第一单元知识点
  •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

  •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这篇关于初三化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知识导学

    化学和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从化学的角度进行解读。

    水、钢铁、空气、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都是我们生活中主要的资源。资源的有限性决定我们必须节约资源、保护资源。钢铁的腐蚀,水源、大气的污染、矿石资源的过度开采,使得人类面临严峻的环境危机、资源匮乏等严重问题。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环境的污染也给人类的生存带来灾难性后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化学与前沿科学密不可分。

    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知识导学

    物理性质是从物质的密度、熔点、沸点、硬念判段度等角度描述物质的基本性质;而化学性质则从物质生成新物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中描述物质的基本性质的。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变化前后的物质是否是同一物质,即变化过程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

    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有冲吵些物质仔誉只由一种元素组成,有些物质不同但组成元素却相同,多数物质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

    如果我们只把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作为燃料使用,会使得有限的宝贵的石油资源白白浪费掉,因为经过石油化工,煤炭、石油能够综合利用,制造与合成出价值更高的化工产品。能够更有效利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九年级上册化学所有知识点

    【 #课件#导语】课件制作本身就是作者综合素养的一种体现,它显现出制作者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领悟。因此教师在设计课件时一定要吃透教学内容,设计出符合教学的方案用于课件。下面是 考 网整理分享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课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仿颤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2.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课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课件: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4.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课件: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5.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课件: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脊空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樱大瞎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6.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课件: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

    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

    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

    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

    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7.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课件:洗涤仪器

    1.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2.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九年级上册政治第一单元知识点

    知识整理与总结是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如果没有了这一步就缺少了重新学习和复习的过程。那么关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化学知识点怎么总结呢?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重点知识

    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1)金刚石、石墨:C

    (2)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闭带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碳酸钠: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离子) 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气:NH3 (碱性气体)

    袜态悉(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九年级化学上册基础知识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 C+O2点燃CO2不完全燃烧 (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点燃2CO3、还原性:C+2CuO 高温 2Cu+CO2↑ (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2Fe2O3+3C高温4Fe+3CO2↑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只能用排水法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2) 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验满方法告乎: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 CaCO3高温CaO+CO2↑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H2CO3 == H2O+ CO2↑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2高温2CO(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温室肥料

    4、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九年级化学易错知识

    1、黑色固体有:氧化铜、炭粉、铁粉、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2、浅黄色粉末是:硫,红色(或紫红色)固体是金属铜

    3、暗紫色固体是高锰酸钾 ,红色固体是红磷或氧化铁

    4、能使澄清石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5、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

    6、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有:氢气、一氧化碳、木炭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8、红褐色沉淀肯定是:Fe(OH)3

    9、蓝色沉淀可能是Cu(OH)2

    10、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有AgCl或BaSO4

    11、白色沉淀可溶于酸,但有气泡放出的可能是不溶性碳酸盐(___CO3)

    白色沉淀可溶于酸,但没有气泡放出的可能是不溶性碱(___OH)

    12、固体和酸混合有气泡放出的物质可能是:碳酸盐+酸或活泼金属+酸

    13产物有三种的化学变化有两种①高锰酸钾加热分解②碳酸盐和酸反应

    14、燃烧同时有两种产物生成的物质主要是甲烷燃烧。

    15、碱和盐中,除三价铁(黄色)、二价铁(浅绿色)、二价铜(蓝色)外,其余物质:固体是白色,溶液是无色,

    16、金属氧化物的性质主要有:①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②还原剂和金属氧化物反应。

    拓展阅读: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目录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课题3 元素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课题2 水的'净化

    课题3 水的组成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化学目录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课题2 溶解度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题2 化学肥料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则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则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册猜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 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实例 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相互关系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会发生石蜡熔化的现象(物理变化)。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②、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2、现象和结论:

    ①.把空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不会出现浑浊;而把呼出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会出现的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②.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而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州睁型中氧气的含量高。

    ③.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不出现水雾,而对着玻璃片呼气则玻璃片上会出现水雾,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总的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3、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方法①: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气,使之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方法②: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使之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

    三、实验探究的方法:

    A、提出科学问题;B、假想和猜测; C、制定计划;D、进行实验;

    E、收集证据;F、解释与结论; G、反思与评价;H、表达与交流。

    四、化学学习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 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反应容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常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装固体)、细口瓶(装液体)、滴瓶(装少量液体)、集气瓶(装气体)

    用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量液体体积)

    仪分离仪器:漏斗

    取用仪器:药匙(用来取粉末或小颗状固体)、镊子(用来取块状或较大颗粒固体)、胶头滴管(用来取少量液体)

    器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温度计、滴瓶、集气瓶、广口瓶、细口瓶

    1、 试管

    (1)、用途:①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早友试剂的反应容器。②溶解少量固体。

    ③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④用于装配成气体的发生器。

    (2)、注意事项:

    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要先预热, 然后才能集中受热,以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

    约成45°的角度,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2、 烧杯

    (1)、用途:① 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

    ② 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

    (2)、注意事项: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

    3、烧瓶:有圆底烧瓶,平底烧瓶。用途:① 常用做较大量的液体间的反应

    ② 也可用做装置气体发生器

    4、锥形瓶用途:①加热液体,②也可用于装置气体发生器

    注意:使用烧瓶或锥形瓶时容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1/2,加热时溶液的量不应超过容积的2/3

    5、胶头滴管 用途: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注意: ① 先排空再吸液

    ② 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

    ③ 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

    ④ 除吸同一试剂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防止试剂相互污染。)

    ⑤ 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能用水冲冼。

    6、量筒 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精确到0.1毫升。

    注意:① 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不能对量筒加热 。

    ② 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

    操作注意: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7、托盘天平:称量仪器,精确到0.1克。

    8、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 )

    用途:①用于收集气体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②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燃烧的反应器。

    注意事项:① 不能加热② 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以毛玻璃片遮盖。

    ③ 在瓶内作物质燃烧反应时,若有固体生成,瓶底应先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细沙。

    9、广口瓶 用途:用于盛放固体试剂

    10、细口瓶 用途:用于盛放液体试剂

    11、漏斗用途: 用于向细口容器内注入液体或用于过滤装置。

    12、长颈漏斗用途: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13、试管夹用途:用于夹持试管,给试管加热。

    注意事项:① 使用时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或夹在距管口1/3)

    ② 手握长柄,不要把手指按在短柄上。

    14、铁架台用途: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

    15、酒精灯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注意事项:

    ① 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放在试验台上,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

    ② 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好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

    ③ 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

    ④ 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⑤ 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⑥ 酒精灯的外焰,应用外焰部分加热。要先预热再集中加热。要防止灯芯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防玻璃器皿炸裂)

    ⑦ 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

    ⑧ 实验结束时,应用灯帽盖灭。(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心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再用时不易点燃)

    ⑨ 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

    16、玻璃棒 用途:搅拌(加速溶解)、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

    注意事项:① 搅拌时不要碰撞容器壁② 用后及时洗干净

    17、药匙用途:取用粉末或小颗粒状的固体药品,每次用后要将药匙用干净的滤纸揩净。

    二、药品的取用规则

    1、“三不准”原则:不尝、不触、不闻。

    即:①不准尝药品的味道②不准用手接触药品③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

    2、用量原则:严格按规定用量取用;无说明的——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3、剩余药品:不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三、固体药品的取用

    :块状或较大颗粒的用镊子;粉末状的用药匙或纸槽。

    1、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

    步骤:先把容器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沿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2、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一横二送三直立)

    步骤:先把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药品沾在管口或试管上。

    注意:使用后的药匙或镊子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四、液体药品的取用:“多用倒,少用滴”。

    :量筒和滴管。

    1、取用大量液体时可直接用试剂瓶倾倒。

    步骤:

    ①瓶盖倒放在实验台(防止桌面上的杂物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

    ②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③瓶口紧挨试管口,缓缓地将液体注入试管内(快速倒会造成液体洒落);

    ④倒完液体后,应立即盖上瓶塞(防止液体的挥发或污染),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2、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要领:悬、垂。

    3、取用一定量液体时可用量筒和胶头滴管。

    注意事项:使用量筒时,要做到:① 当倾倒至接近所需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滴

    ② 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③ 若仰视则读数偏低,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俯视则读数偏高,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五、 固体试剂的称量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精确到0.1克)

    步骤:调零、放纸片、左物右码、读数、复位

    使用托盘天平时,要做到:① 左物右码:添加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码,并先大后小;称量完毕,砝码要放回砝码盒,游码要回零。

    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 即: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

    若左右放颠倒了;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 - 游码读数

    ② 任何药品都不能直接放在盘中称量:干燥固体可放在纸上称量,易潮解药品要放在烧杯中称量。

    注意: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应先放砝码,再移动游码,最后放药品;称量未知质量的药品则应先放药品,再放砝码,最后移动游码。

    六、加热:先预热,后对准液体和固体部位集中加热;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用外焰加热。给液体加热可使用试管、烧瓶、烧杯;给固体加热可使用干燥的试管。

    ⒈ 液体: ①、用干抹布擦拭试管的外壁, ②、管口不能对着自己和旁人,

    ③、试管夹从管底套上和取下,④、试管与桌面成45度

    ⒉固体: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先预热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注意 :①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

    ②加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心,以免容器破裂。

    ③烧的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上。

    七、简易装置气密性检查:步骤:①连接好装置; ②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 ③用手紧握试管;④过一会儿导管中有气泡产生,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八、仪器的洗涤:

    清洗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就表明已洗涤干净了。

    九、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一定用过滤方法)。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壁;

    “二低” 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②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指①烧杯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十、物质的溶解:

    1.少量固体的溶解(振荡溶解) 手臂不动、手腕动

    2.较多量固体的溶解(搅拌溶解) 仪器:烧杯、玻璃棒

    十一、气体的制取、收集

    1、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

    ①、固体与固体之间反应,需要加热,用制O2装置;一定要用酒精灯。

    ②、固体与液体之间且不需要加热,用制CO2装置;一定不需要酒精灯。

    2、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一般有毒排水、无毒排空)

    ①、排水法适用于不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的气体,导管稍稍伸进瓶内。不需要验满(当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时,说明气体已收集满)。

    ②、排空气法: 导管应伸入瓶底。需要验满。

    A: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B: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十二、气体的验满:

    O2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

    CO2的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证明某气体为CO2的方法是用澄清石灰水。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初三九年级上册 化学知识点 ,学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物质不需发通过 化学变化表现出来轿卖纯 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主要有 颜色 、状态 、 气味 、 硬度 、 密度 、 熔点 、 沸点 等;物质必须通过 化学变化 才表现出来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 可燃性 氧化性 、 还原性 、 毒性 等.

    二、基本实闭咐验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取药量: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 盖满试管底部 ,液体取 1—2mL .

    (2)注意事项:“三不”: 不闻 、 不尝 、 不摸

    (3)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用 胶头滴管 ,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用 量筒 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 放平 ,视线与 液体凹液面 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取用较大量液体时用倾倒方法,瓶塞 倒 放,标签向 手心 ,瓶口要 紧靠 容器口.

    2.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 外焰 温度最高.

    (2)使用酒精灯时,酒精不能超过灯容积的2/3,绝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

    灯帽盖熄 .

    (3)给试管液体加热,试管所盛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要倾斜放置,试管口不能 对着自己或他人 .

    3.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在容器内壁 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

    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1.空气的成分:

    空气成分 N2 O2 稀有气体 CO2 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右图)

    观察到的现象: 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P + 5O2 点燃 4P2O5;

    结论: 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4/5 .

    思考:(1)液面小于五分之一原因:

    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

    (2)能否用铁、碳代替红磷? 不能 ,原因是 碳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3.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 CO、SO2、NO2 、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无 色、 无 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大 , 不易 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比较 活泼,在反应中作 氧化 剂.

    3.氧气的制取

    (1)工业制氧气――― 分离液态空气法 法,利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 沸点 不同,此变化属于

    物理 变化.

    (2)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固固加热:(化学方程式)

    2KClO3MnO22KCl+3O2↑、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固液不加热: 2H2O2 MnO2 2H2O + O2↑

    (3)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排水集气 法,因为氧气 不易溶于水 ;

    向上排空气 法,因为氧气 密度比空气大 .

    (4)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 下 倾斜:防止 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③排水配蠢法收集时,待气泡 均匀连续 时再收集;

    ④实验结束时,先 移开导管 再 熄灭酒精灯 ,防止 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5)氧气的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氧气的验满: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 改变 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 质量 和 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三、反应类型

    1.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 两 种或 两 种以上物质生成 一 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 一 种物质生成 两 种或 两 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2.氧化反应:物质与 氧 发生的反应

    (1)剧烈氧化:如燃烧

    (2)缓慢氧化:如铁生锈、人的呼吸、食物腐烂、酒的酿造 等

    他们的共同点:①都是 氧化 反应;②都 发热 .

    四、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含有 两 种或 两 种以上的物质.如 空气 、 海水 、 生铁 等;

    2.纯净物:只含有 一 种物质

    ①单质:只含有 一 种元素的 纯净 物.如 N2 、 Fe 等;

    ②化合物:含有 两 种或 两 种以上元素的 纯净 物,如 H2O 、 KMnO4 等

    氧化物:含有 两 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 氧 的 化合 物.如 H2O 等.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实验

    如右图:两极产生 气泡 ,正极产生的气体

    能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是 氧气 ;负

    极产生的气体能 燃烧 ,是 氢气 ;正负两

    极气体的体积比为 1: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 2H2↑+ O2↑.说法明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

    二、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1.分子、原子的性质:

    ①体积和质量都很 小 ;②分子、原子之间有 间隔 ;③分子、的子在不断 运动 ;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 相同 (“相同”或“不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 不相同

    2.分子是保持物质 化学性质 的最小粒子;原子是 化学变化 的最小粒子;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 可分,而 原子 不可分.

    三、净化水的方法:

    1.常见净水的方法:静置、吸附、过滤、蒸馏.

    2.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 吸附 、 过滤 、 消毒 ;

    明矾的作用是 吸附悬浮水中的细小颗粒 ;活性炭的作用是 吸附颜色和气味 .净化效果最好的是 蒸馏 .

    四、硬水和软水

    1.硬水是含有较多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的水,而软水是不含或少含 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的水.

    2.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分另加入 肥皂水 ,产生较多泡沫的是 软水 ,泡沫少,有白色浮渣的是 硬水 .

    3.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有: 煮沸 、 蒸馏 .

    五、爱护水资源

    措施:(1)节约用水: 一水多用 、 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改变习惯减少用水

    (2)防治水体污染:

    ①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 工业 污染、 农业 污染、 生活 污染.

    ②预防和消除水体污染的方法: 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结构:

    2.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 碳 原子质量的 1/12 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3.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意义: ①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质子数(核电荷数) ;

    ②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主要是 最外层电子数 ;

    二、元素

    1.元素是具有相同 核电荷 数(即 质子 数)的一类 原子 的总称.

    2.表示的意义:

    (1)(宏观)表示某种 元素 ;(2)(微观)表示该元素的一个 原子 .

    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单质.如 Fe 、 S 、 He .

    3.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 核电荷数 不同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 O、Si、Al、Fe ,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

    5.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的方法:

    (1)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在反应中容易 失去 电子,形成 阳 离子;

    (2)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 大于或等于 4,在反应中容易 得到 电子,形成 阴 离子;

    (3)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 8 (He为 2 ),在反应中 不易得失 电子,性质 稳定 .

    三.元素周期表规律:

    1.横行(周期): 电子层 数即周期数,在同一周期中, 电子层 数相同,

    最外层电子数 逐渐增加;

    2.纵行(族):同一族中 最外层电子数 相等,元素的 化学性质 相似.

    注:原子序数= 核电荷 数 (质子数)

    四.离子:

    1.带电的 原子 或 原子团 .

    2.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表示 铁离子 ;2SO42-表示 2 个硫酸根离子

    3.原子和离子:

    (1)

    (2)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① 核电荷 数相等;②电子数及最外层电子数 不相同 (填相同或不相同)

    4.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粒子的种类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 别 粒子结构 质子数 = 电子数 质子数 大于 电子数 质子数 小于 电子数

    粒子电性 不带 电性 显 正 电 显 负 电

    符号 氧原子 O 钙离子 Ca2+ 氧离子 O2-

    五、化合价

    1.单质化合价为 零 ,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 零 .

    2.化合价的实质: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n<4,元素一般显 +n 价;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n>4,元素一般显 —(8-n) 价.如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因此,铝元素显 +3

    价,表示为 Al ;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因此,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2 价,表示为 O .

    六、化学式

    1.意义:(以H2O为例)

    (1)宏观:①表示一种 物质 (表示 水 )

    ②表示物质是由什么 元素 组成(表示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

    (2)微观:①表示一种 分子 (表示 水分子 )

    ②表示分子的结构(表示一个水分子由 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构成)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氯气 N2 ;氦气 He ;白磷 P ;水银 Hg ;生铁、钢的主要成分 Fe ;

    干冰 CO2 ;冰 H2O ;过氧化氢(双氧水) H2O2 ;氧化铜 CuO ;

    铁锈的主要成分 Fe2O3 ;氯化氢 HCl ;氯化亚铁 FeCl2 ;氯化铝 AlCl3 ;

    氢氧化钠 NaCl ;石灰水的主要成分 Ca(OH)2 ;硫酸铁 Fe2(SO4)3 ;硫酸镁 MgSO4 ;石灰石、大理石主要成分 CaCO3 ;硝酸钾 KNO3 ;

    硝酸银 AgNO3 ;硝酸铜 Cu(NO3)2 ;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 CH4 ;

    乙醇(酒精) C2H5OH ;氯酸钾 KClO3 ;氯化钾 KCl ;高锰酸钾 KMnO4 ;

    锰酸钾 K2MnO4 ;盐酸 HCl ;硫酸 H2SO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