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音乐

孔子的音乐思想,孔子主张什么音乐思想

  • 音乐
  • 2023-05-28
目录
  • 孔子主张什么音乐思想
  • 孔子关于音乐的描述
  • 儒家的音乐思想总结
  • 孔子与音乐
  • 关于孔子的论文题目新颖

  • 孔子主张什么音乐思想

    下列哪些属于孔子的音乐思想?

    A.大音希声

    B.声无哀乐

    C.礼乐

    D.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答案:CD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弯郑前家、教育家、政治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一生修《诗》《书》,定《礼》《埋清乐》,序《周易丛答》,作《春秋》(另有说《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

    孔子关于音乐的描述

    1、孔子乐教的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是培养国家所需的治国之人。音乐教育与培养人的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并且是培养完整人的最后阶段。“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从把音乐教育作为教育的最后阶段,可以看出音乐教育在整个人的培养中所占的重要位置。孔子所倡导的音乐教育实际告枣上是以“礼”为核心的教育,礼乐合二为一,从这个层面上讲,强调音乐教育的价值主要是培养思想、行为合乎道德规范,利于国家发展的治国之材。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音乐要在“仁”的中心体现。

    2 、有教无类的音乐教育思想。在孔子的众多子弟中,多出自毫无阶级地位的“农民”家庭,但在孔子那里得到的是没有任何歧视的教育,把出身“卑微”的贫农子弟教育为不同程度的“贤人”。这种教育思想再现今看来仍旧有不可估量的指导意义。

    3 、重视审美体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袜神拆之至于斯也。”3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已经把吃肉的味觉与听音乐后的审美感受作比较,并得出了欣赏音乐后获得的美感远远大于食肉后的快感。从这个例子当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孔子本人对音乐中包含的美感因素的重视与欣赏。这种对音乐中美感因素的重视至今被后人当作引用的典范。

    4 、礼乐教育中音乐的审美功用和道德教育功用的完美结合。通过音乐中蕴含的美感达瞎嫌到音乐教育的道德功用,在这里,音乐的审美功用亦可看作是一种达到道德教育的手段。孔子的道德教育是在培养国家的人才这一层面加以强调的,但其并不反对音乐教育中所包含的审美教育功用。“子在齐闻韶,三月而不知肉味。”正是对音乐中所包含的巨大的审美功用的强调。正是音乐教育的审美功用增加了音乐对社会所起的作用,使得孔子把音乐作为人的培养的最后阶段。

    儒家的音乐思想总结

    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孔子乐教的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是培养国家所需的治国之人。音乐教育与培养人的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并且是培养完整人的最后阶段。“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从把音乐教育作为教育的最后阶段,可以看出音乐教育在整个人的培养中所占的重要位置。孔子所倡导的音乐教育实际上是以“礼”为核心的教育,礼乐合二为一,从这个层面上讲,强调音乐教育的价值主要是培养思想、行为合乎道德规范,利于国家发展的治国之材。子曰:手老“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音乐要在“仁”的中心体现。

    2 、有教无类的音乐教育思想。在孔子的众多子弟中,多出自毫无阶级地位的“农民”家庭,但在孔子那里得到的是没有任何歧视的教育,把出身“卑微”的贫农子弟教育为不同程度的“贤人”。这种教育思想再现今看来仍旧有不可估量的指导意义。

    3 、重视审美体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3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已经把吃肉的味觉与听音乐后的审美感受作比较,并得出了欣赏音乐后获得的美感远远大于食肉后的快感。从这个例子当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孔子本人对音乐中包含的美感因素的重视与欣赏。这种对音乐中美感因素的重视至今被后人当作引用的典范。

    4 、礼乐教育中音乐的审美功用和道德教育功用的完美结合。通过音乐中蕴含的美感达到音乐教育的道德功用,在这里,音乐的审美功用亦可看作简升是一种达到道德教育的手段。孔子的道德教育是在培养国家的人才这一层面加以强调的,但其并不反对音乐教育中所包含的审美教育功用。“子在齐闻韶,三月而不知肉味。”正是对音乐中所包含的巨大的审美功用的强调。正是音乐教育的审美功用增加了音乐拦薯老对社会所起的作用,使得孔子把音乐作为人的培养的最后阶段。

    孔子与音乐

    儒家的音乐理论对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给予充分的肯定。孔子认为思想的审美朴素之美,简朴之美,含蓄之美,是自然与人心的交融,主张在音乐审美中保持一种“和”的情感态度。孔子曾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他认为,音乐审美中的情感态度及其表现是中正平和的,也应当是适度的,有节制的,这同他的“中庸”哲学思想是一致的。荀子认为音乐在动荡年代可以鼓舞前方将士英勇善战,而在和平环境中又能使人们以礼相代。在音乐橡困历内容与艺术形式上,儒家的音乐理论把内容的“善”“和”放在第一位,而艺术形式的美,则放在第二位。中国传统的音乐审美以“和”为中心,对我国的音乐家发展有着极深远的影响。儒家的音乐理论还把音乐家艺术看成是一种认识真理的途径。

    《乐记》是儒家的音乐家美学思想的代表著作。《乐记》论述了音乐的本源:“凡间之起,由人心也:人心之动,物之使用使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音乐是由间组成,其根源是由于人的思想感情受到外界事物的激动尺盯,“物动心态”,是原始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乐记》提出了自己的音乐美学思想,如书中写道:“是故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行成而先,事成而后。”(《乐情篇》)。就是说,作品的思想内容是主要的,技艺是次要的,品德的修养是首要的,事情的完成是次要的这就给我们一启示:在当代的音乐教学中,专业的音乐人才固然需要但通过音乐教育培养、扩展音乐素质,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更为重要。

    孔子(公元前511——公元前479)孔子是春秋时代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中国音乐、文化史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乐思想主要集中在《论语》中。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以政以德”,提倡“礼治”,重礼、乐的政治作用,强调音乐从道德上能感化人。他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关于礼”。孔子认为音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善”和“美”。凡合于所谓仁德者为善,表现平和中庸者为美,形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音乐审美标准之一。推崇以歌颂舜的文德为内容的《韶》乐为尽善尽美的艺术,把表现武王伐纣的《大武》评为尽善未尽美的艺术。孔子认为音乐家反映人们的痛苦和欢乐情感要有节制,不应该超越中庸之道的论理准则。强调形式与内容要统一,推崇“乐而不淫,衰而不伤”的雅乐,梁搜不喜热情奔放或具有反抗精神的民间俗乐“郑卫之声”,“恶郑声之乱雅也”,带有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偏见。

    荀子(约公元前313——公元238年)荀子在哲学上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的生性的恶习的必须教育才能变善,因为更加强调礼乐教育的重要性,是人的必然需要。他主张音乐从实际出发,并随着时代前进而发展变化,但在音乐思想上仍有崇雅贬俗倾向。

    关于孔子的论文题目新颖

    儒家音乐思想,发轫于孔子,孔子的音乐思想,完全是从统治阶级利益出发的。孔子虽未建成的音乐理论,但对其后儒家的音乐思想有重大影响。孔子深谙音乐,自己能唱歌,会多种乐器,并将音乐纳入六艺中,作为学生必修科目之一。他音乐知识很丰富,对音乐的评论分析也甚为精到,主张音乐“文”(形式)“质”(内容)统一(《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强调音乐的政治功能,主张复古,施行严格等级制,排斥俗乐,这些观点都直接影响到后来的儒家音乐理论及宫廷礼乐制度。

    从孔子出发,经后人的发展,之后出现了儒家相当完备的音乐思想体系。其代表作是陆山公元前五世纪时公孙尼(约前498)编作的《乐记》和公元前第三世纪时荀子(活动时期前286—前238)所撰的《乐论》。此两书除了沿袭孔子的基本音乐观念外,广泛阐述了音乐与物(物质世界)、政(政治思想)、情(情感)等范畴的相互关系,论述了音乐的起源及其教化功能,以及“乐”与“礼”的相互补充关系等等。其言论既广且精,对音乐本质的认识、乐的情感功能的分析,闪烁着朴素唯物主义的光辉。由于儒家过分强调音乐的社会政治功能,追求乐的“局悉正中和”境界,即不偏不倚、不急不躁、不强不弱、得乎其中的音乐风格,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音乐表达丰富复杂情感的可能,削弱的音乐桐悔的审美价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