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语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六年级第2课阅读链接原文

  • 语文
  • 2023-06-27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山雨》教案1 教材解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组教材是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那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2课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

多音字:

1、糊hú(糊涂)hù(糊弄)

2、担dān(担当)dàn(担子)

3、薄báo(薄片)bó(单薄)bò(薄荷)

近义词:茂盛—茂密 格外—分外 仔细—认真

反义词:茂盛—稀疏 仔细—马虎 笨拙—灵巧

词语解释:

1、朦胧:不清楚;模糊。

2、幽雅:幽静而雅致。

3、参差:不整齐,不一致。

4、窥着: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

扩展资料

《丁香结》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荣获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首届新时期散文集嘉奖,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这篇散蔽册文的蕴意与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关,而人们对这篇悄并氏文章也有较好的评价。

作者笔下的丁香,它承载着苦难和愁怨,是作者刻意寻找的寄托情思攀升思维的依凭。春天一来,丁香,这启散自然中的普通花束就充满了城里城外、校内校外,也充满了作者的斗室,“照耀着文思和梦想”。

丁香的脉脉香气驰骋了作者的想象,给之以尺幅千里的功效。读起来,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字里行间因丁香而带来的欢愉。

六年级第2课阅读链接

作者描写了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态,表达自己对丁香的喜爱赞美之情,由物及情,最后写到丁香结是每个人一辈子中都有的不顺心的事,而我们能做的是采取乐观豁达的心态去对待。

缀zhuì(点缀、连缀、后缀)

幽yōu(幽雅、幽静、幽美)

雅yǎ(雅致、雅观、雅俗共赏)

案àn(书案、教基余败案、图案)

拙zhuó(手拙、笨拙、拙见)

薄bó(淡薄、单薄、厚积薄发)

妩wǔ(妩媚、妩媚多姿)

媚mèi(明媚、搏颤媚俗、千娇百媚)

糊hú(模糊、糊窗户、稀里糊涂)

苞bāo(花苞、苞蕾、含苞待放)

襟jīn(衣襟、前襟、大襟)

恍huǎng(恍然、恍惚毁差、恍然大悟)

怨yuàn(抱怨、怨恨、任劳任怨

语文书六年级上册第二课

课文1一3自然段是从丁香花的(姿态)、(颜色)、(形状)和气味等方面对丁香花进行描写。

出处: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丁香结》

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我们既有赏花的情调,又有解结的心志。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这就是生活的常态,也是本文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扩展资料

《丁香结》赏析:

作者笔下的丁香,它承载着苦难和愁怨,是作者刻意寻找的寄托情思攀升思维的依凭。春天一来,丁香,这自然中的普通花束就充满了城里城外、校内校外,也充满了作者的斗室,“照耀着文思和梦想”。丁香的脉脉香气驰骋了作者的想象,给之以尺幅千里的功效。

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

六年级语文下册电子书

本课通过对丁香花的描述以及对丁香花的感悟,表达了作者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及对困难、忧愁的无畏无惧、平常心看待的优秀品质。

作者先介绍丁香的生长环境(城里街旁、宅院里、城外校园等),然后从丁香的开形状、颜色、气味等三个方面来描写丁香的。

作者简介

宗璞,原名冯钟璞,出生于1928年7月,祖籍河南唐河,生于北京,是中国当代女作家,曾用笔名:任小哲、丰非。她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女儿,幼承家学,就读清华大学附属成志小学。抗战爆发,随父赴昆明,就读于西南联大附属中学。

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就职于中国文联、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宗璞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代表作品有《红豆》《弦上梦》《后门》《知音》等。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

你好!六年级上册第二课:《丁香结》

丁香结课文1一3自然段从丁香花的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等对丁香花进行描写。

祝你生活愉快!

以上就是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的全部内容,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姿态、花的气味、花的形貌、花的颜色等方面描写了丁香。(主体写丁香 花。)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别从古诗中的丁香结、作者提出的疑问、作者的感悟三个方面描写了丁香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