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语文

今天高考语文答案,2022语文高考甲卷

  • 语文
  • 2023-04-22
目录
  • 高考语文试卷真题
  • 2019语文高考一卷答案
  • 2022语文高考真题
  • 语文高考试卷
  • 2022语文高考甲卷

  • 高考语文试卷真题

    高中语文合集

    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1234

    简镇耐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森旅手料,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各大名师网校合此嫌集。

    2019语文高考一卷答案

    没有。

    因为高考的语文是含有作文这一项考题的,作文是不可能得满分的,作文在写作时是比较灵活的,个人主观较强,答案不固定,所以高考语文没有满分的人。历雀

    高考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肢册早一考试,教育部要求各省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姿和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

    2022语文高考真题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摩擦力 供认不悔 对称(chèn)穷源溯(shuò)流

    B.一拉罐转弯抹角隽(jùn)永 令人发( fà)指

    C.纪传体多难兴邦叨(tāo)扰 一气呵(hē)成

    D.化装品整齐划一 倾轧(zhà)囤(tún)积居奇

    1.答案:C

    解析:第一题字音字形,难度相当小,每个错误选项中都有两个错误,且非常明显。字音的错误(溯、隽、轧)也是相当明显。分别读穷源溯(sù)流,隽(juàn)永倾轧(yà) ;字形错误像"供认不讳"的"讳(选项作“悔”)易拉罐"的"易"(选项作"一")化妆品(选项作“装“),试题的简单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在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同时,人们强烈感受到吸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性,举腔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防患于未然。

    B.军事专家认为极超音速导弹是反恐战争中非常有价值的“猎杀者”,一旦锁定目标,恐怖分子就无地自容了。

    C.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决议,“创意”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驰骋,不能信马由缰,这是设计人员起码的职业操守。

    D.双方无论研究方法多么不同,只有根本目标不相悖,就总有殊途同归的日子,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分歧是正常的。

    2. 答案:B.

    解析:第二题考成语,"防患于未然"、"信马由缰"、"殊途同归"本来就属于考生应该熟悉掌握的成语,即便这三个成语不了解,"无地自容"也绝对不是语境中的那个用法,不能"望文生义",无地自容: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穗答枣容身。形容非常羞愧。此处应为“无处藏身”。考题在延续往年成语题以"望文生义"为主的错误选项设置方法的同时,又降低了一个难度。

    3.下列句子中,没有并举的一句是

    A.记者近日发现,公园晨练的老年人中流行一种由松树精华做成的“神仙茶”,对这种带点儿树皮味的绿色茶剂赞不绝口。

    B.挪威国宝级乐队“神秘园”将再猜拆度来京演出,实现了外国演出团在京演出超过7次的记录,在其演出的艺术历程中也是唯一的一次。

    C.连年亏损的美国《新闻周刊》正待价而沽,境内外华人都鼓动中国人出手收购,将这份引以为豪的美国期刊经营权收入囊中。

    D.报告指出,中国及印度的一些跨国公司眼下正不遗余力的开拓国际市场,新加坡、俄罗斯等则紧随其后,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在发生变化。

    3. 答案: D

    解析:是最容易产生纠结感的语病题,在2010年也显得那样平易近人。A缺主语,“他们”。B“实现了纪录”搭配不当,将“实现”改为“创下”。C项表意不明,在“引以为豪”前加上“美国人”。我们甚至不需要弄清其它三个错误选项都是什么语病,单从"无懈可击"这个标准出发,也能顺理成章地选到正确选项。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楚辞》是屈原、宋玉等人作品的总集,这些作品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屈原的长诗《离骚》是其中的代表作。

    B.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他的《新乐府》则反映了较强的批判现实的精神。

    C.《堂吉诃德》是意大利作家塞万提斯创造的长篇,堂吉诃德这个人物形象即是滑稽的有是发人深省的。

    D. 举世公认的文学经典《哈姆莱特》,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该剧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

    4.答案:C

    解析:文学常识的考查较往年相比略有难度,因为也许相当一部分考生不清楚塞万提斯的西班牙国籍,而对白居易《新乐府》的正确表述产生怀疑。

    5.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和句子,语意和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

    白莲水库的群山中的一座大型水库。最大的一条渠道通向山脚下是我白莲胡___①___着那里的苍生万物。白莲水库的水是绿蓝绿蓝的,_②_____________,触须沿途四散,____③____着白莲浦方圆几十里的农田。

    A. ①滋养 ②流到渠里就一路变成白色游龙 ③ 浸润

    B. ①养育 ②变成白色游龙就一路流到渠里 ③浸渍

    C. ①养育 ②流到渠里就一路变成白色游龙③浸润

    D.①滋养 ②变成白色游龙就一路流到渠里 ③浸渍

    5.答案:A.

    解析:第五题则提供了往年高考试卷中不曾有过的新鲜感,它作为将近义词辨析与语意衔接题相结合的一种尝试,当为今后语文基础题的命题提示一种新颖的角度。“滋养”与水有关,而“浸渍”是贬义词,答案不言自明。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预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1 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2,咸誊清。疾病庀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3。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注:①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 ②雠:这里指售出、成交 ③直:价值、价钱。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善药居:聚集,搜集

    B.积券如山券:借据,欠条

    C.未尝诣取直诣:前往

    D.终不复言复:回答

    6.答案:D

    解析: A选项考"居",属于常用词的偏僻义项;B选项考"券",属于偏僻词;C选项考"诣",是初中课文《桃花源记》中学过的偏僻词。而D选项考"复",则是实实在在应该掌握的常用词。复在这里是“再”的意思。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清优主之 不害清之为富也 B.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清不以怠遇其人

    C.清其有道者欤执其道不废D.求者益众,其应益广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

    7.答案:D

    解析:A选项考的是虚词词性,两个"之",一个是代词,一个是助词;B选项考的是虚词的实词意义,第一个"以"是动词;第二个"以"是介词。C选项仍是在考虚词词性,两个"其",一个是副词,一个是代词。只有D项的两个“益”都是“更加”的意思。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

    译文:那些等待宋清馈赠的人在门前拍成了队

    B.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

    译文:他们的求利不也太短浅了吗

    C.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乎

    译文:现在的交往中有能向宋清那样从长远考虑回报的人吗

    D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王者众矣天下

    译文:那些穷困料到的还可以活下去的人就会多起来

    8答案:A

    解析:错误选项是A,译文中"等待"这个意思是原文中没有的。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生意场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津津计较的,宋清就是一个例证。

    B.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

    C.计较蝇头小利不仅是一般上人的本性,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

    D.宋清与人交往不仅异于普通商人,也高于某些以士大夫自居的人。

    9.答案:B

    解析:此题考理解。错误选项是B,这是对文中人物的过度拔高,可以通过正文中宋清的自白找到这一选项的问题。

    第二部分(12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第二大题文言文《宋清传》中说“清之取利远,远故大”,意思是“宋清谋取利益放眼于长远,因为考虑到长远索引获得的利益较大”。这概括了宋清经商的特点,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谈谈自己对这一概括的领悟。(不少于200字)(10分)

    10.(10分)(略)

    解析:阅读延伸题是今年语文高考的新题型,它是在在阅读的基础上做延伸,既要考阅读能力,是阅读题的一部分,又要考写作能力,要结合自己的积累。文言文延伸题是关于取利长远的,先让考生从文言文篇目中举一个例子,再去联系生活进行阐发。要求考生先解决文中的问题,再书写自己的体验。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划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孟子曰:“仁者如射,发而不中,反求诸身。”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日存乎鸽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诸身,手持权衡,足蹈规矩,四肢百体,皆有法焉。一法不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户十发十中矣。

    11.答案: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日存乎鸽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

    一法不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户/十发十中矣。

    解析:主观题仍然是断句,而非标点或翻译,这是北京卷自2004年坚持至今的特色。抓住句末语气词,再根据文言文骈句较多,句子对称的特点很容易搞定.

    12.在横线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做其中4道题)(8题)

    ①户庭无尘杂 , ,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王羲之《兰亭集序》)

    ③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④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⑤雕栏玉砌应犹在, ,问君能有几多愁?。(李煜《虞美人》)

    ⑥山映斜阳天接水, ,范仲淹《苏幕遮》)

    12答案:①.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

    ②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④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⑤只是朱眼颜改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⑥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解析:一要看清题目,是限做,只须选4小题即可,不要全写,二是不要写错字。

    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激发的基调。

    B. 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百日将近、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鵷鸾 竟巢于恶树之中 ,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13.(7分)

    答案:①(3分)A

    解析:客观题的B、C、D三个选项中实际上已经把主观题的大部分答案"泄露"出来了,除了没说"怀才不遇"这个给分点之外,其他的在选项中都说到了。

    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②(4分)要点: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遇的激愤

    解析:主观题的题干提示非常明确,要求考生"结合全诗"作答,也就是说尾句的意蕴都可以在前面几句中找到对应的答案,结合第五句中的"荣华"、第八句中的"无定"以及第九、十句注解中标明的典故,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四.本大题共两小题,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5题。

    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包含着某种普遍性

    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如李白在《把酒问月》中写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而三百多年后,苏轼作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咏诵这些诗的时候,它们的相似之点和不同之处同样感动着读者,尽管李白、苏轼生活的时代和今天的社会已经完全不同了,但这些几百年乃至一千年的诗歌在今天人们的心中仍然能够引发强烈的感情共鸣。

    同样,我们现在阅读莎士比亚的著作,或者观赏莎士比亚的戏剧,不论是原文或译文,也有着几百年前英国的读者观众相似的情感共鸣。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

    科学,例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这种抽象通常被称为自然定律,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却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

    在科学中,人们研究物质的结构,知道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原子又都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中子组成,质子、中子又由夸克组成等。人们认识了物质的基本结构,进而去认识世界和宇宙。

    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这就是科学的普遍性。

    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现,他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一个市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得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实际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涉嫌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才得以存在。因此,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民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取材于李政道的文章《楔》)

    14.下列说法符合题意的一项是

    A.人类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情感是人类创造力的基础

    B.举李白、苏轼作品为例,表明题材不同的作品也能引起热闹的共鸣

    C.科学的深刻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与其定律阐述的简单性形成反比。

    D.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推动了核能等20世纪新科技的发展

    14. 答案:(3分)D

    解析:A项原文是说“人类的创造力是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艺术是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对象弄错。B项原文是“仍然能够引发强烈的感情共鸣。” 不是热闹的共鸣。C项原文是“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明显是正比,不是反比关系。 D项原文是“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才得以存在。”表述正确。

    15.根据文意,简要说明艺术和科学所追求的普遍性分别是什么。(5分)

    15.答案(5分)①艺术追求的是人类情感的普遍性,优秀作品能跨越时空引起人们深层的情感共鸣。

    ②科学追求的是原理的普遍性,应用的广泛也反映了科学院里的普遍性。

    解析:社科文阅读将"艺术"与"科学"融合在了一起,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在2010年的社科文阅读中戏剧性地会师,这当真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人文科学不再玄虚,自然科学不再枯燥,社科文阅读至少从阅读感受来说更具有亲和力;而对于社科文阅读而言,阅读感受的改善本身就意味着难度的下降。从如此简明清晰的文章中筛选信息,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件愉悦的事情。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海棠花

    ①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花,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

    ②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但是要到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一个黄昏,在家南边的一个高屋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一条条的空隙,是街道。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单调得很。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当时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其中还夹杂着一点儿渴望,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上一看。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起来,终于发现,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棵海棠树。我立刻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一直站到淡红的花团渐渐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

    ③但是这样的情景只有过一次,其余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北京有许多机会可以作赏花的韵事,但是自己却很少有这福气。我只到中山公园去看过芍药,到颐和园去看过一次木兰。至于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连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没有听说过。北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最初还是残冬,可是接连吹上几天大风,再一看树木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已经是夏天了。

    ④夏天一来,我就又回到故乡去。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这时候,自己往往什么都不想,只让睡意轻轻地压上眉头。等到果真睡去半夜里再醒来的时候,往往听到海棠叶子窸窸窣窣地直响,知道外面下雨了。

    ⑤似乎这样的夏天也没有能过几个。六年前的秋天,当海棠树的叶子渐渐地转成淡黄的时候,我离开故乡,来到了德国。一转眼,在这个小城里,就住了这么久。我们天天在过日子,却往往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的。以前在一篇什么文章里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们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但是过了一些时候,再一回想,仍然是有些捉摸不住,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到了德国,更是如此。我本来是下定了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所以每天除了钻书本以外,很少想到别的事情。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我这样做。而且祖国又时来入梦,使我这万里外的游子

    心情不能平静。就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在祖国和异域之间,我的思想在挣扎着。不知道怎样一来,一下子就过了六年。

    ⑥哥廷根是有名的花城。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春天,这里花之多。就让我吃惊。家家园子里都挤满了花。五颜六色,锦似的一片,但是我却似乎一直没注意到这里也有海棠花。原因是,我最初只看到满眼繁花。多半是叫不出名字。只是眼花缭乱而已。

    ⑦但是,真像一个奇迹似的,今天早晨我竟在人家园子里看到盛开的海棠花。我的心一动。仿佛刚睡了一大觉醒来似的,蓦地发现,自己在这个异域的小城里住了六年了。乡思浓浓地压上心头,无法排解。

    ⑧在这垂尽的五月天,当自己心里填满了忧愁的时候,有这么一团十分浓烈的乡思压在心头,令人感到痛苦。同时我却又爱惜这一点儿乡思,欣赏这一点儿乡思。它使我想到:我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他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他们的时间愈远,他们却离我愈近。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我是多么想看到他呀!把祖国召唤到我眼前来的,似乎就是海棠花,我应该感激它才是。

    ⑨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过那个园子去看海棠花。它依旧同早晨一样。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它似乎一点儿也不理会我的心情。我站在树下,呆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着同海棠花一样红艳的晚霞。

    1941年5月29日德国哥廷根 (取材于季羡林的同名散文)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串联起作者生命中从故乡到异域的一些片段,运用了首尾照应寓情于物的手法。

    B.第 ②段写作者故乡单调的房顶及同样单调的海景,透现出家中海棠花晚霞般的绚烂。

    C.作者虽然十分渴望“从现在要仔仔细细得过日子”,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未能如愿”。

    D.上世纪30年代赴德国留学的作者始终用苦行者的精神钻研学问,以致无暇顾及海棠花。

    E.文章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映了作者对战争年代德国社会现实的思考与省察。

    16. 答案:(4分)A C

    解析:B项第 ②段写作者故乡单调的房顶及同样单调的海景,是表现自己似乎与海棠花无缘。D项是写作者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他这样做。而且也做不到不看海棠花。E项文章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映的战争年代作者十分浓烈的思乡之情。

    17.通过全文,回答下面问题。(7分)

    ①文章第段开头说“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作者与海棠花真的是“无缘”吗?为什么?(3分)

    17.答案:①并非无缘。文中的一些片段看似与海棠花无缘,但海棠花最终唤醒了作者浓烈的相思,使“有缘”构成了文章的归终点。

    解析:解释作用题",这一题型的特点就是问考生某一段落、某一事物、某一事件或某一人物的作用或原因。其答题套路是先答结构,再答内容,内容部分则是先答表面,再答本质。题干中问为什么,显然就是问原因。而且出题人还提示考生"真的是无缘吗",显然答案分成两部分,一个是表面上是无缘的,一个是本质上却又是有缘的。所谓无缘,指的是作者在国内外总是与海棠花失之交臂;所谓有缘,指的是深层次的情感,海棠花能唤醒作者的思乡之情。

    ②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答案:②海棠花构成了文章的行文线索。海棠花寄托了作者的乡思,升华了作者的爱国情感。

    解析:这属于标志非常明显的"解释作用题",直接问你某一事物的作用。按我们刚才说的套路,先答结构作用,显然是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再答内容作用,则是寄托乡思,抒发爱国之情。

    18.第⑤段划线部分描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这与下文有什么关联。(4分)

    18.(4分)

    答案:状写了作者挣扎在幻想和现实、祖国和异域之间,无法获得安宁的心境。

    对心情的描写为下文作者被海棠花唤醒思乡之情做了心理与情感的铺垫。[来源:Zxxk.Com

    解析:按照语句理解题的套路,我们首先要"从形象到抽象",找出句子中的抽象词,即"幻想和现实、祖国和异域"以及"心情不能平静",然后把这两点连成一句话就是答案了。此外,题目还问,"这与下文有什么关联",这就已经对答题方向有明确指示了,显然是让你指出这句话铺垫了下文什么内容,只要根据刚才得出的抽象词和下文的大意,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19.第⑧段“ 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越远,它们却离我越近”该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距离”的怎样的体验?试结合你的成长记忆或读过的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这一距离体验的感受(不少于200字)(10分)

    19.(10分)(略)

    解析:现代文阅读延伸题,以 "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为答案之间的区分度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距离"与文学作品的关联,构成了区分度,而"怎样的体验",则以题干明确要求的形式再一次保证考生不会偏题。可以说,阅读延伸题的实质已经非常清楚:"阅读"是题干应有之义,它保证了考生具有大致相同的起跑线,分数差距不至于过大;而"延伸"则为试题区分度开疆拓土,这里只能凭真才实学,或者积淀,或者视野,很难来得半点虚假,"干货"才是王道。

    六、本大题共一小题,共60分。

    20.作文(60分)

    请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问题不限

    解析:从题型上看,北京卷也延续了去年的风格,仍是采取命题作文的形式,这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学生套作。"仰望星空"不过就是"理想"话题,"脚踏实地"也不过就是"实践"话题,这两个话题都是考生在考前就准备过的,其中任何一个都极易造成大量的"套作"现象。但命题作文不得自拟标题的规定则可以限制套作。因为标题既已如此,则考生必须要写出二者的关系。即便事前已经对这两者做了充分准备,但却很难针对二者的关系做足准备。关系型的命题作文就在很大限度上限制了考生的思维,也限制了套作行为。

    语文高考试卷

    在当代人生游戏中想要考大学,乱汪必不可少的肯定就是高考了,扰陪肆所以就有非常多的考题需要大家选择,那么当代人生高考怎么考高分?下面就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攻略,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参考参考啦!

    高考全部答案攻略

    1:书的提高属性是必不可少的,每年免费读的书有好几种,大家一定要认真的挑选,可以对应下图中的书的属性进行挑选这样更容易匹配自己的玩法;

    2:下图是语文的问题和答案,大家可以保存下来进行参考;

    3:下图缓轿是数学的问题和答案,同时你也可以保存下来进行参考;

    4:下图是英语的问题和答案,可以保存下来进行参考;

    5:下图是综合类题目的问题和答案,保存下来然后去答题即可。

    2022语文高考甲卷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语文试题卷

    语文试题卷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第1至10题为选择题,30分;第11至22题为非选择题,120分。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许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第1至10题时,必须使用28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返罩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案11至22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漏液闹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对峙zhì 犒劳kào追本溯源sù蓦然回首mò

    B.侥幸jiào浇水jiāo 不屈不挠náo骁勇善战xiāo

    C.监察chá趁机chèn披荆斩棘jīng脸色刷白shuà

    D.刹那chà切磋qiè 正当防卫dāng姗姗来迟sh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朝廷调济 贸然行事 瞑顽不化

    B.惦量修炼 生灵涂炭 不假思索

    C.斑斓法碣 如法炮制 严惩不贷

    D.松驰困扰 歪门邪道 砰然心动

    3.下列各选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英勇而机智的荆轲策划了一个有始有终的行动方案,为了吸引秦王赢政上钩 必须砍下樊於期的头颅,作为看见时奉献的礼品。

    B.有关部门整锐房地产市场,那些八字还没一撇就热热闹闹售房的开发商,终于会到了自己酿造苦酒。

    C.文化领袖的形成,不只需要本人的天赋和努力,还需要一个让公众认同的过程。任凭一两件事,不足积累起文化领袖所需的声望。

    D. 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相的苗家风情及丰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4.下列各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冰雪皑皑之际,唯独梅花昂然绽放于枝头,对生命充满希望和自信,教人精神为之一振。

    B.B.那跳跃着鸣禽的绿林,树上缠绕着藤蔓的绿叶,以及时隐时现的山岚雾霭,把我整个心灵都吸引了过去。

    C.坐火车到威尔士北部最高的斯诺登尼亚山峰去观赏高原风光,是威尔士最主要的一个景点。

    D. 1984年12月26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抵达南极洲。12月31日,南极洲上第一次飘起了王星红旗。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什么是人体生物钟?科学家研究证实,每个人从他诞生之晶直至生命终结,体内都存在着多种自然节律,如体力、智力、精绪、血压等的变化,人们将这些自然节律称作生物节律或生命节律。人体内还存在一种决定人们睡眠和觉醒的生物节律,它根据大脑的指令,以24小时为周期发挥作用。

    早在19世纪末,科学家就埋缓注意到了生物体具有“生命节律”的现象。科学家们将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奏绘制成三条波浪形的人体生物节律曲线图。到了20世纪中叶,生物学家又根据生物体存在周期性循环节律活动的事实,创造了“生物钟”一词。

    生物钟的位置到底在何处?一般认为,生物钟应该存在于大脑中,但对于其体位置的说法却又各不相同。有人认为,生物钟的确切位置在下丘脑前端,视交叉上核内,该核通过视网膜感受外界的光与暗,使之和体内的时钟保持同一节奏。也有人认为:生物钟现象与体内的襚黑素有密切关系,由于褪黑素是松果腺分泌的,因此生物钟也应该位于松果体上。

    生物钟是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还是由人体自身内在的因素决定的?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争论。外源说认为,某些复杂的宇宙信息是控制生命节律现象的动因。学者弗兰克·而朗博士认为,人类对广泛的外界信息,如电场变化、地碰变化、重力场变,宇宙射线、其他行星运动周期、光的变化、月球引力等极为敏感,这些变化的周期性,引起了人的生命节律的周期性。内源说认为,生命节律是由人体自身内在的因素决定的。人在恒温和与外界隔绝的地下,也表现出近似于24小时的节律。�

    长久以来,生物钟的作用机制一直是个谜。科学家们只知道生物钟可以控制人类睡眠和觉醒的周期、体内激素分泌、新陈代谢速率、体温等多种生理行为,但对生物钟的组成和其通过什么形式完成上述工作不能搞清。�

    加利福尼晋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在《细胞杂志上撰文称》他们发现了人体生物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生物钟通过在细胞内部制造蛋白而控制着负责不同功能的基因发挥各自的作用。它的这一系列活动促使着人们感觉饥饿、享受睡眠、改变体温等。这看上去仿佛是人体生物种非常熟练的掌握了整个DNA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并在白天或黑夜某个必要的时段中按下所需的按键来控制着人体各个器官的运作。�

    5.从原文看,下列对“生物钟”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一种决定睡眠和觉醒的生物节律�

    B.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律�

    C.生物体中存在的周期性循环的生命节律�

    D.感觉饥饿、改变体温的生命节律�

    6.根据原文提供的信自,对“生物钟”的形成没有影响的一项是�

    A.通过视网膜感受光与暗的视交叉上核�

    B.人体内松果腺所分泌的褪黑素�

    C.广泛的外界信息的周期性变化�

    D.体内激素分泌、新陈代谢速率�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钟的研究可以在运动员成绩的提高方面有所作为�

    B.生物钟的研究可以为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提供帮助�

    C.生物钏的研究可以自由改变人的生活与工作状态�

    D.生物钏的研究可以加深对人体细胞蛋白制造的认识�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游〔〕,众然不问,晏子谏曰:“昔吾先君桓公出游赌饥者之一,疾者与之财,使令劳力籍敛不费民。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君举幸游吾乡子?’今子寒途,据四十里之,禅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相望,而君不问,失君道矣。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骄泰奢侈,上无以亲下。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此三代之所以衰也。今君行之,婴惧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公曰:“然!为上而忘下,厚籍敛而忘民,吾罪大矣!”于是敛死觜,发粟于民,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公三月不出游。�

    就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今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枝解人,”枢始?”公矍曰:“从寡人始”途不支寄。公曰:“以属曰:”尔罪有三:公使当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古而,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当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邻国,当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景公走狗死,公今外共之棺,内给之祭。晏子闻之,谏。公曰:“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笑耳。”晏子曰:“君过矣,夫厚籍敛不以反民,充货财而笑左右,傲细民之忧,而学左右之,则国亦无望已。且夫孤老冻馁,而死狗;鳏寡不恤,而死狗有棺。行辟若此,姓闻之。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怨晏子,而权轻于诸侯,而乃以为细物,群其图之。”公曰:“善。”趣危治狗;以会相马。�

    〔注〕赀(zi):腐尸。�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群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乡乎?说:高兴�

    B.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 服:服从�

    C.公曰:“以属狱。” 属:交付�

    D.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笑耳 特:只是�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齐景公“荒诏行径”和“苛虚百姓”的一组是�

    A.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游,默然不同�

    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

    B.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

    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

    C.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

    夫厚籍敛不以反民�

    D.趣庖治狗,以会朝属�

    财屈国竭,下无以亲上�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齐景公漠漠百姓族苦,乐之时,晏子指出“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是国家衰败的原因。

    B.齐景公所爱之马暴死,欲杀养马之人。晏子假意斥责养马人,阻止了这种行为。

    C.齐景公能听从晏子的劝谏,也还算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君主。

    D.文章通过三个典型事例,表现了晏子的贤能有德、刚正不屈、机智幽默。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用斜线(/)断句:

    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2分)

    (2)翻译:

    ①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背相望。(4分)

    ②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4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车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分)

    (1)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字余曰灵均。(屈原《离骚》)

    (2)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下。虎鼓瑟兮弯回车,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百有余年矣。

    (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 。

    (5)《孤独的收割人》的作者 ,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湖畔派”的代表作家。

    (6)1921年鲁迅以“巴人”为笔名发表的,后来又收入集《呐喊》中的著名中篇

    是 。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

    时间怎样地行走迟子建

    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着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常梦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得做课间操,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虽然说有的时候我们还没睡够不想起床,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吩咐。他们理直气壮呵斥我们的话与挂钟息息相关:“都几点了,还不起床!”要么就是:“都几点了,还在外面疯玩,快睡觉去!”这时候,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真怒把他给掀翻在地,让它永远不行走。在我的想象中,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古板。但有时候它也是温情的,在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可以在子时钟声敲响后得到梦寐以求的压岁钱,想着用这钱可以买糖果来甜甜自己的嘴,真想在雪地上畅快地打几个滚。

    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的大手放在挂钟里的。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不会因为贪恋窗外鸟语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脚步,也不会因为北风肆虐大雪纷飞而加快脚步。它的脚,是世界上最能禁得起诱惑的脚,从来都是循着固定的轨迹行走。我喜欢听它前行的声音总是一个节,好像一首温馨的摇篮曲。时间在挂钟里,与我们一同经历着风霜雨雪、湖源湖落。

    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较普及了。我看见时间躲在一个小小的圆盘里,在手腕上跳舞。它跳得静悄悄的,不像墙上的挂钟那么清脆悦耳,“滴答——滴答——”的声音不绝于耳。手表里的时间给我一种鬼鬼崇崇的感觉,少了几分气势和严,以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赠一两分钟再进教室,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实。

    后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时间栖身的地方就多了。项链坠可以隐藏着时间,台历上镶嵌着时间,玩具里放置着时间,至于电脑和手提电话,只要我们一打开它们,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有时间。时间如果是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显得匆匆了。

    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的雪一样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我还看见,时间在母亲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齿脱落得越来越多。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笔纹。

    时间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沾染上锈链,让一座老屋逐渐鸵了背。时间好似变戏法的魔术师,突然让一个活生生的人瞬间消失在他们辛勤劳作过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亲,就让时间给无声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脚印,又能在黑令的梦中见到他们依稀的身影。他们不在了,可时间还在,它总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梦中。

    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如同一对伴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14.怎样理解“它在清晨的曙,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在文中的含意?(4分)

    15.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

    16.文章描绘了“时间”的各种行走方式,请简要概括。(6分)

    17.文章写到“不朽”的“时间”“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作者对“人”和“时间”关系的观点和态度。(6分)

    六、(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8.根据下列要求为漫画、孵蛋图配上一段文字。(4分)

    要求:(1)能够揭示漫画的寓意;(2)句式整齐,有讽刺意味;(3)20~40字。

    19.据媒体报道,2008年5月8日9点18分,奥运祥云火炬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冲顶过程中,一朵白云始终停留在珠峰上空。火炬点燃不久,一道彩虹在珠峰上空出现。请以此为内容,展开想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做一副对联。(4分)

    20.用四个反问句重组下面的语句。可以增减个别词语,但须保留原意,并保持语意连贯。(4分)

    每个人都是一根蜡烛,既然你被点燃了,就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你自己并不会燃烧得更快,世界却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美好。

    21.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4分)

    汶川地震,制造了一场极其可怕的灾难,①会让我们经历苦痛,②我们的希望不会沉沦, ③会升降。④ 从灾难发生那一刻起,我们都在为那些灾难中的生命祈祷,⑤这场灾难产生如何可怕的破坏力,我们也都有理由相信,随着我们所有人的力量向同一个方向聚集,爱心与力量⑥ 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传递到灾区。

    七、写作(本大题60分)

    22.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①自然界。②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③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8年重庆市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dàng)

    2、A(调剂、冥顽)(B掂量、C法谒、D、怦然)

    3、B(A指人做事能坚持到底;B比喻事情还没有任何条件;C不管……;D形容女子姿态柔美)

    4、B(A梅花……教人精神一振/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主动和被动句式杂糅;C……是景点,缺少主语;D首次抵达,语序不当)

    5、C(其他三项都是生物钟调控的某些具体方面)

    6、D(这是生物钟发挥作用控制的两个方面)

    7、C(自由改变这一说法夸大)

    8、B(服政:指服役纳税)

    9、D(趣庖治狗,以会朝属是景公听取晏子劝谏后的正确做法)

    10、D(表现晏子还是景公有争议,另三个故事未能看出晏子的“刚正不屈”)

    11、……出游/睹……食/睹……

    (1)用尽财物不能够完成赋税,费尽体力不能够完成劳役,老百姓饥寒交迫,冻饿而死的尸体到处都是。

    (2)无视小民百姓的忧伤,却博取身边近臣的高兴,那么国家也就没有什么希望了。

    12、(1)上片写眼前送别之景,下片写朋友将去之地。

    (2)以美人的眉眼来描写山水的清秀;又想象送走的美丽春光和友人在江南同住。把山水景物写得清新秀丽如佳人。

    13、略

    14、梳下来的白发让我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

    15、小时候贪玩而痛恨时间的管束——初中时漠视时间而不刻苦学习——后来对时间麻木而无所作为——十几年前发现白发而感叹时光飞逝——现在明白应该和时间一起走过充实的人生(即以人生过程为线,贯穿对时间的不同感悟)

    16、时间在钟表时行走/时间在生活中行走/时间在生命中行走

    17、作者认为时间并不是无情地抛弃我们,而是我们的情侣,伴随我们走过一生。因此我们应该热爱、珍惜时间,让生命在时间里充满意义。

    18、(参考)母鸡高高在上,自以为劳苦功高;鸡蛋默默在下,说不出冷暖凄凉。

    19、(参考)珠峰白云含情迎圣火吉祥,碧空彩虹有心祝奥运成功

    20、

    每个人不都是一根蜡烛?难道你不该被点燃?难道不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你自己并不会燃烧得更快,世界不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美好吗?

    每个人不都是一根蜡烛?既然你被点燃了,难道不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难道你自己会燃烧得更快?难道世界不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美好?

    21、虽然……但是……而……因为……即使……就

    22、略

    我考过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