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地理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三数学知识点归纳笔记

  • 地理
  • 2023-05-09
目录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二
  • 极圈是高中地理哪个知识点
  • 高三物理知识点归纳笔记
  • 最近发生的地理大事件
  • 高中地理常识500条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二

    成功和失败仿佛是两个不同的音符,人生如戏,不努力就没有机会,努力进取就有希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地理专题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专题知识点1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一、山西能源基地的机遇与挑战

    1.能源资源的分类

    补: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关系图

    补:判断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的技巧

    一是根据定义:

    只要能够循环利用,不断更新的能源就是可再生的

    只要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才能形成,而且用一点少一点的就是非可再生的

    二是根据分类:

    除矿物能源外,其他的都属可再生能源

    2.山西能源基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非可再生资源的有限性

    (2)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的相关性

    (3)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重要性

    3.地位——山西省是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也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基地之一

    二、资源开发条件

    1. 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大、分布广、煤种全、煤质优、开采好)

    ①储量丰富

    ②分布范围广(全省40%有煤田分布)

    ③煤种齐全(10大煤种)

    ④煤质优良(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

    ⑤开采条件好(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含有煤层气)

    补:山西主要的煤田和煤矿

    (1)山西省4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

    (2)主要的煤田有:大同煤田、宁武煤田、西山煤田、沁水煤田、霍西煤田、河东煤田,其中面积较大的是沁水煤田和河东煤田;

    (3)主要的煤矿有:大同、平朔、阳泉、西山、霍州、晋城等。

    补:诗歌记忆煤田位置:

    河东煤田黄河东,沁水煤田沁水中,霍西煤田霍州西,宁武煤田北大同。

    2. 市场广阔

    ①能源消费大国

    ②对能源需求量继续增加

    ③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天然气为主,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3. 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①邻近主要工业中心和大城市,输煤、输电距离较近

    ②有众多铁路线通过,交通比较便利

    补:我国铁路的“三横五纵”

    南北向(五纵):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东西向(三横):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三、能源基地建设

    1.扩大煤炭开采量

    ①扩大开采规模

    ②增加产量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逐步形成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①建设坑口电站,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②发展炼焦业,向外输出焦炭

    补:山西能否发展黄河水运?

    (1)黄河在山西段位于黄土高原,多峡谷瀑布不利于航运

    (2)黄河水量不大,季节变化大,发展内河运输比较困难。

    补:简图法记忆晋煤外运

    补:输电和输煤两种方式各有利弊,故两种方式长期并存。

    四、加强能源的综合利用

    1.改革初期

    2.六五时期开始——产业结构调整

    ①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

    ②由原料工业逐步代替采掘工业

    3.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补:比较分析内蒙古东部地区与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的影响——造成生态问题和大缺岩升气污染问题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

    ①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②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3)三废的治理

    ①废水:沉淀净化

    ②固体废弃物:煤矸石→发电、供热和充填露天矿坑及塌陷区:伏老煤泥→干燥再利用

    ③废气:做好消烟除尘工作、营造防风林带

    例:废弃物利用技术

    补:德国鲁尔区和我国山西能源基地综合比较

    高中地理专题知识点2

    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一、河流

    1.河流与人类的关系

    河流————人类的摇篮。

    人类文明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如: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

    现在大河的两岸多是人口稠密、城市稠密的地区。

    (1)流域——整体性

    流域又称供水区,指供给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区总称,一般指地面的集水区。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称为分水岭。分水岭最枣卜高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或分水界。

    (2)水系

    水系指河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的庞大,又称河系。

    它汇聚全流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最终注入海洋、湖泊或消失在荒漠中。

    河流水系由干流和一系列支流组成。一般将流入干流的支流,叫一级支流;流入一级支流的叫二级支流。依次类推。

    补:如何认识流域的整体性特征

    二、河流开发的自然背景

    1.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开发利用方式和方向

    2.田纳西河流域概况

    (1) 位置:位于美国东南部

    (2) 流域范围: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全长1450千米,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千米。

    补:简图记忆田纳西河概况

    3.自然背景

    (1) 地形:多山,地形起伏较大 (上游地区为高低起伏的山地丘陵,中游地区为丘陵,下游地区为冲积平原)

    利: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弊: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突出。

    补:分析一条河流水力资源丰富与否的思路

    一是看河流的水量大小;二是看河流落差的大小

    (2) 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

    (3) 水系

    优点:①水系发达,支流众多;②水量丰富;③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

    缺点:①河流落差较大;②水量很不稳定

    (4)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磷、锌、云母等。

    补:田纳西河在国家航运体系中的地位

    (1)田纳西河流域遍及7个州,航运能联系4个州;

    (2)田纳西河通过密西西比河联系全国大部分地区;

    (3)通过密西西比河进入墨西哥湾,可发展河海联运。

    总之,田纳西河流域的各州可通过田纳西河联系全国其他地区,并且可通过田纳西河出入美国的东南部。

    补:如何分析影响河流内河航运的因素:水量;水量变化;经济发达程度

    水量越大,水量变化越小,经济发达程度越高,内河航运越发达。

    补:流域的自然背景与利用方式、开发方向的关系

    三、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1.18世纪下半叶

    经济活动:有较为发达的农业,盛产棉花、马铃薯、蔬菜。

    影响:人口较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大,整个流域山青水秀,森林繁茂。

    2.19世纪后期

    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始对对其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3.20世纪30年代初,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补:流域19世纪后期的开发及其后果

    四、流域的综合开发

    1.流域综合开发的总体构想

    流域开发的核心:河流的利用与治理;田纳西河的开发核心:河流的梯级开发(TVA)

    2.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

    (1)防洪:防洪标准达百年一遇;

    (2)航运:通航里程长;联系范围广;经济效益高

    (3)发电

    类型:水电、火电、核电

    影响:

    ①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②促进流域高耗能工业的发展(炼铝、化学工业),两岸形成“工业走廊”

    补:建水坝对航运的作用

    补:水电、火电、核电的分布

    ①水电站的建设条件是落差大的河段,因此水电站大多分布在河流的上游。

    ②火电和核电因为需要大量的生产用水和冷却用水,大多分布在水库附近、水源充足的地区。

    ③核电的适应性强,又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用电量大的中下游河谷平原上。

    (4)提高水质

    (5)旅游:

    (6)土地利用:

    建立保护区,调整农林牧,稳定河湖线,恢复采矿区。

    补:误区

    1.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类型与我国长江流域相似,误以为气候特征也相似。

    气候类型:

    田纳西河——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我国长江流域——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

    田纳西河——冬、夏季气温都较低,降水夏秋季少

    我国长江流域——雨热同期

    2.高温多雨的气候适宜棉花的生长。

    棉花:喜温、好光、生长期长。高温多雨的气候会使病虫害增多,容易烂棉桃。

    世界著名的棉花产地大多具有光照充足、气候干旱、水源丰富的特点,如中亚、埃及、我国的新疆等地。

    田纳西河夏秋季降水较少,正利于棉花后期的生长和成熟,而田纳西河又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所以成为美国的棉花带。

    3.梯级开发是所有河流开发治理的核心。

    梯级开发是一种常用的开发河流水力资源的方式。

    田纳西河、珠江红水河河段、黄河上游河段(刘家峡一带)都完成了梯级开发,而长江三峡的开发利用和治理完成的是一级开发。

    高中地理专题知识点3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一、东北地区地理条件:

    1.范围: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地理条件分析:

    (1)气候-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①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②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2)地形、土壤条件:

    ①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②一般来说,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而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牧业,(东北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周围山地环绕,森林资源丰富);

    ③土壤肥沃,黑土和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3)社会、经济条件:①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牧兴工、工促农牧;②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③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农业经营规模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另外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二、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1.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地区;水稻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小麦(以春小麦为主)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玉米:分布非常普遍,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吉林省北部地区形成了我国最著名的“玉米带”。

    2.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3.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如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的三河牛和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的东北红牛。

    三、东北平原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

    东北商品粮基地生产特点:

    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地区专业化生产。

    四、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

    1.平原区: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2.西部草原区: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3.山区农业:以森林保育为核心,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高中地理专题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最全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最新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2020高中地理重要基础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20个高中地理重点知识总结

    ★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集锦

    ★高中地理知识点地貌整理归纳

    ★高中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极圈是高中地理哪个知识点

    高中地理知识点有哪些呢?打开书卷,文字的静美、油墨的氤氲、思绪的跳动,升腾成缕缕书香,读书,正是一场与文字的美好邂逅。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点击获取更多“地理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世界地理知识总结大全★

    ★中国地理常识必背知识点★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1

    第一单元 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誉铅老东”;有激键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2

    第二单元 地球运动专题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庆升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 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 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 途中时间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 区时差=时区差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18、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②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於纬度和地势 ③地形平坦开阔);

    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①太原:技术力量强; ②酒泉:大陆性气候,晴天多; ③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

    ④海南文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

    19、公转 速度: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意义: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带的形成

    20、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

    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②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2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

    ⑤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22、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23、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

    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广州>上海,

    24、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夜长

    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0: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00

    日落时间=12:00+昼长/2(或24: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00

    25、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昼夜现象出现

    地球自转的球体—-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化)

    地球倾斜的公转的球体—-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

    26、典型的季节现象

    地理现象 时间季节

    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冬半年

    地球公转 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 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

    正午太阳高度 6月22日左右,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南半球达最小 12月22日左右,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北半球达最小

    昼夜长短 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等温线 陆地等温线均向北凸出 陆地等温线均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气压带、风带 随太阳直射点北移 随太阳直射点南移

    雪线 雪线上升 雪线下降

    北印度洋洋流 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我国的降水 夏李风影响,降水多 冬李风影响,降水少

    我国的河流 内流河因高温导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风影响,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东北地区分春汛、夏汛大部分进入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部分河流有断流现象

    我国的季风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少雨

    我国的农业生产 全国普遍高温,农作物进入生长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过渡到两年三熟至一年一熟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处於越冬期,南方热带地区水热充足,可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

    气象灾害 旱涝(华北春旱、长江伏旱)、暴雨、台风(表现:强风、暴雨、风暴潮) 寒潮、沙尘暴、乾旱、暴雪

    地质灾害 滑坡、泥石流较多 较少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3

    第三单元 大气专题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2、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3.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准运动叫风,水准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14、风向:(1)风向-—风的来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以右图为例画A点的风向及其受力

    ①确定水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5、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16、锋面与天气(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准运动并相遇)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17、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国的寒潮、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

    18、气压与天气(同一气团作垂直运动):

    ①气旋(低气压)垂直气流上升,天气阴雨。 ②反气旋(高气压)垂直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19、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①三圈环流(垂直分布)

    画出右面三圈环流回圈图

    ②气压带、风带(水准分布)

    画出右面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北撇南捺”)

    ③长城考察站红旗向西北飘,视窗要避开东南方向;

    黄河考察站红旗向西南飘,视窗要避开东北方向。

    20、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1、季风环流:海陆热力差异使亚洲、太平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22、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如右图)

    东亚: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

    南亚: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由风带和气压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共同作用形成。

    23、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①雨带的移动

    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汛)

    夏初(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雨(准静止锋)

    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 进入“伏旱”(反气旋)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

    ②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③旱涝灾害 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

    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

    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

    24、气候形成因数: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25、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 ①判断南北半球,②判断热量带,③判断雨型。

    ①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各月均温在15度以上,降水不同,气候类型差异较大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温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风,6--9月为雨季)

    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信风移来时为旱季,农业活动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

    ②亚热带气候类型: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度以上,全球只有两种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30o——40o大陆的西岸,位置在西风带和副高之间,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乾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季--夏季风--高温多雨。

    ③温带气候类型:除海洋性气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温以0℃以下。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o--60o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高纬一侧),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35o--55o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的高纬一侧),受冬季风影响,寒冷乾燥,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日较差大、年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

    26、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不同特点(以北半球为例分析):

    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最高月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年降水量少。

    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较多。

    27、主要的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洪涝、乾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台风 旱涝灾害 寒潮

    发生的时间 夏秋季节 春夏秋 秋末、冬季、初春

    发源地 热带洋面或副热带洋面 蒙古、西伯利亚

    影响地区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的全国范围 除青藏、云贵、海南外的广大地区

    天气变化 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 大风、雨雪、冻雨

    28、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温室效应CO2)、臭氧层破坏(氟氯烃消耗O3)、酸雨(SO2、NO2)

    29、温室效应

    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气中CO2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②滥砍滥伐森林——光合作用减弱——CO2相对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③大气逆辐射增强——温室效应——气温升高——全球热量带分布发生变化——经济结构发生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纬受损,高纬受益,使适宜种植业生产地域缩小,粮食减产。)

    ④极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区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变坏。

    30、绿化的环境效益:

    ①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O2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

    ②绿化植物和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③城市绿地的作用是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4

    第四单元 水环境

    1、水回圈:①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回圈和海上内回圈。

    ②水回圈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③它的重要意义在於:使淡水资源不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

    ②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①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

    ②我国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

    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5、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7.洋流的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图):

    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②影响海洋生物—-渔场 ③影响航海 ④影响海洋污染

    9.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秘鲁渔场――上升流

    10.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①这裏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11.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 海啸和风暴潮。

    12.海洋环境问题指源於人类活动的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赤潮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5

    第五单元 陆地环境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3、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

    4、地壳物质回圈: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5、地质作用: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

    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6、地质构造的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8、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9、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

    10.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①流水侵蚀——沟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

    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

    ②流水沉积——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③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

    ④风力沉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

    1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例如我国西北地方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乾旱特徵。

    12、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有: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纬度地带性

    ②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经度地带性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分和热量)----垂直地带性

    13.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①山地所处的纬度;②山地的海拔;③阳坡、阴坡;④迎风、背风坡。

    14、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背风坡)

    15、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例如我国西北地方的绿洲。

    16、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①两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我国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国位於两大地震带中。

    ②地质灾害的防御: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第六单元 季节知识专题

    学习好季节知识的关键:①北半球与南半球季节相反,即北半球与南半球在同一时间处於不同的季节。

    ②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方向;晨昏线与经线和昼夜的位置关系;昼夜长短的变化;

    ③北半球的四个重要节气:3月21日春分,6月22日夏至,9月23日秋分,12月22日冬至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100条

    ★高中地理知识点(期末必备)

    ★最全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整理

    ★地理必修一第3章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20个高中地理重点知识总结

    ★高三地理必备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fff14745aca9358ff875ff9aca1296b3";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高三物理知识点归纳笔记

    关于任何事物的知识都有五个层次或者要素:事物的名称、定义、形象,有关事物的智识或者知识,以及事物本身——这才是知识的真正目标。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

    1.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①数量上:总量多,人均少;②时间上:夏多冬少,年际变化大;③空间上: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较少

    2.南水北调的原因: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供需矛盾突出

    3.长江作为水源区的地理条件

    (1)我国第一大河:流域面积广,水量大,是我国丰水区

    (2)流量稳定:①年径流量较稳定 ②季节分配较均衡

    (3)贯穿东西:①流经三大经济地带 ②上游靠近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③中下游与最缺水的华北平原相邻

    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

    1.东线工程(路线: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敬哪水,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

    优点:水量大,可利用京杭运河,工程量小;前期投资少,工期短;

    缺点:黄河以南地区地势 北高南低 ,需 抽水 北送,耗能多(流经地区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2.中线工程(路线: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出丹江口水库,再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送水到北京、天津等华北地区)。

    优点:可自流供水;

    缺点:需挖河道,工程量大。

    3.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等西北地区)

    优点:青藏高原地势高于华北、西北,可自流供水;

    缺点: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中上游的西北和华北部分地区供水,工程量大。

    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1.积极意义:

    (1)社会效益:①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资金;②缓解争水的矛盾,利于社会安定

    (2)经济效益:大大促进调入区的经济发展

    (3)生态效益:①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②改善北方工农业用水、生活用水,控制地面沉降;③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以东线调水区为例):

    (1)长江径流量减少,特别是枯水期,海水将会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下游水质

    (2)还可能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

    (3)对江淮沿线地区的水生物带来不利影响

    (4)由于东线工程范围内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天然排水条件较差,调水后土壤容易发生盐渍化

    (5)由于东线工程位于长江下游,沿江工业园区众多,输水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发达的城镇,大量的污水排放会降低水质。

    附1:西气东输

    路线:一线:轮南—上海。二线:霍尔果斯到广州、上海

    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①推动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②将资源优势粗稿亩转变成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①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②促进经济发展。

    ③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附2: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影响因素:重要因素: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

    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3.对区域发展的影响:a.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b.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c.改变区域地理环境:如导致产业移入区环境污染加剧d.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珠江三角洲”前店后厂”的经济合作模式也属于产业转移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2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30°N)

    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自然条件)

    1.自然环境:①地貌类型齐全,千姿百态(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

    ②大多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温和湿润;

    ③长江水量居我国首位,流域面积广,干支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岩森南北辐射状

    2.自然资源:①水资源居全国首位(全流域);②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储量大(中游);③水能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上游);④旅游资源丰富(全流域)

    二、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社会经济条件)

    3.城市与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除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外,宜宾以下河流两岸的城镇都很密集,而且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度远高于上游地区

    4.交通:宜宾以下河流都可以通航,被誉为“黄金水道”

    5.经济发展:上游以重庆为中心的经济区;中游以武汉为中心的经济区;下游以上海为中心经济区

    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1.上游地区

    (1)优势:地势悬殊,致使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2)开发重点:水能资源(三峡工程:防洪、发电、航运、供水、养殖);三峡主要任务为:防洪

    (3)存在问题:①自然灾害频繁(崩塌、滑坡、泥石流)②森林植被破坏严重,引发水土流失。主要问题为水土流失。

    (4)治理重点:搞好生态环境建设

    (5)措施:①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②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③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

    2.中游地区

    (1)优势:①平原面积广,土地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作物基地;②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金属矿产丰富,成为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以发展商品农业和制造业为重点。

    (2)问题:洪水

    ①自然原因:中游多曲流和湖泊,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排水不畅,且降水集中在春夏两季。

    ②人为原因:A.过度砍伐林木,陡坡开荒,植被减少;B.围湖造田,调蓄洪峰能力降低

    (3)整治重点:防治长江水患,整治江河湖泊

    (4)措施:①严禁沿湖围垦,退耕还湖,疏浚琥珀;②搞好分洪工程,加强和完善荆江分洪工程;

    ③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防水林 ④修建水利工程(如:三峡水库),洪水季节蓄水

    3.下游地区

    (1)优势:①发展农业条件优越:平原地形为主,河湖密布,气候温暖湿润

    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形成我国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以发展农村经济和综合性工业基地为重点。

    (2)问题:水体和大气质量普遍下降

    (3)整治重点: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4)措施:①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②治理污染,美化环境,营造绿色空间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3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一、 自然环境(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东北地区气候条件:(1)大部分为温带季风气候 (2)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3)南北温差大

    南部为暖温带可种植冬小麦、棉花、暖温带水果等;中部属中温带可种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水稻、亚麻等;北部属寒温带以春小麦、大豆、马铃薯为主。

    3.土地资源丰富:(1)耕地面积广,人均耕地多

    (2)宜农荒地多

    (3)土壤肥沃,有黑土、黑钙土分布,有机质丰富,土层深厚,生产力高

    小结: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1.自然条件

    ①土地资源丰富,平原广阔,适合大规模机械作业 ②土地肥沃:黑土和黑钙土广布,利于农业发展 ③宜农荒地多,后备耕地资源充足 ④气候温和湿润⑤山地多可以发展多种经营 ⑥草场资源:草场面积广,利于发展畜牧业 ⑦海岸线长,滩涂面积广,多淡水湖,利于渔业发展 ⑧林地面积广,既保护生态又可发展林业。

    2.社会经济条件:①人口少,人均耕地多 ②农业机械化程度高;③农场经营,便于管理 ④工业部门齐全,是我国重要工业基地,为现代化农业奠定基础

    二、农业生产与布局

    1.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1)农业结构比较完整,耕作业占主导地位。

    (2)地位:①全国重要的商品粮 ②全国最大的甜菜生产基地

    ③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三大林区

    2.农业布局:A: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B:具体表现:①东北地区农业自东向西的变化体现的地域性是: 以林为主的林农交错地

    带,以农为主的农林、农耕、农牧地带和牧业地带;②东北地区农业自南向北的变化体现的地域性是:海洋渔业地带、农耕地带和农林牧地带

    三、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1.黑土的开发

    A.存在问题:①生产潜力尚未充分发挥;②荒地开垦后植被破坏,表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使农作物单产和品质逐年下降

    B.①改良耕作制度,实行“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的耕作制度;②加强黑土培肥,增施有机肥,尤其是秸秆还田;③植树造林,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减少水土流失

    2.林业的发展:

    A.存在问题:①重采轻育,采伐量超过生长量②森林火灾③滥砍乱伐和毁林开荒现象比较严重

    B.措施:①坚持以营林为主,发展以落叶松和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

    ②合理采伐,坚持以蓄积量定采伐量,以促进珍稀树种的更新,特别是红松的更新

    ③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保护生态环境,防治生态环境恶化

    3.湿地的保护

    A.存在问题:①湿地生态被破坏 ②湿地面积逐年减少 ③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动物的栖息环境日益恶化

    B.措施:①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② 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③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退化的湿地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4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一、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1.发展条件

    (1)地理区位条件: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

    (2)自然条件优越:①地形:面积广大,平原广阔 ②气候:热量丰富,降水丰沛 ③水源:河流交错纵横

    (3)社会经济条件优势:

    ①人口与城市:人口稠密,城市密集 ②历史因素:资本主义萌芽早,历史经济基础好

    ③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地带,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富活力的地区。 ④主要的侨乡分布地区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

    3、工业体系:以轻工业为主,重化工业较为发达

    4、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经济发展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轻工业基地、外贸出口基地、商品农业基地。

    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二、 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城市化发展

    2.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a:问题:生态环境的形势严峻;

    措施: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b:问题:人地矛盾加剧;

    措施: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c:问题:重复建设突出;

    措施:加强城镇和区域的规划,避免重复建设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5

    第一节 认识区域

    1.含义:指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例如:降水量分布不均)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①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②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③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3.类型:①均质区: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如:自然区、农业区、方言区等

    ②功能区:某些方面具有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如:城市经济区、工业基地、浦东新区等

    4.特征:①整体性:区域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②差异性:区域之间普遍存在差异性;但区域内部 “求大同,存小异”。

    ③开放性:区域之间相互联系,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

    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日本英国的区域差异:

    1.自然环境比较

    (1)相似形:岛国、面积、北温带,温暖湿润

    (2)差异性

    2.经济发展方面

    (1)相似形:工业发达,均发挥岛国优势

    (2)差异性

    3. 我国的区域差异

    ①.划分依据:地形、气候

    ②名称: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B.青藏高寒区,C.东部季风区

    ③界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范围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吻合,大致以横断山脉、祁连山、阿尔金山和昆仑山为界。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最全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与复习要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3b57837d30f874be5607a657c671896b";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最近发生的地理大事件

    有人说,知识就是力量。对我来说,知识就是幸福。有了知识,你就可以区别真理和谬误,可以分清高尚与渺小。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重点知识点1

    水环境

    1、水回圈:①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回圈和海上内回圈。

    ②水回圈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③它的重要意义在於:使淡水资源不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

    ②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①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

    ②我国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

    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5、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7.洋流的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图):

    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②影响海洋生物—-渔场③影响航海④影响海洋污染

    9.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秘鲁渔场――上升流

    10.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①这裏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11.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海啸和风暴潮。

    12.海洋环境问题指源於人类活动的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吵缓漏赤潮

    高中地理重点知识点2

    陆地环境

    1、地球的内部圈升烂层:地壳(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3、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

    4、地壳物质回圈: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5、地质作用: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

    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6、地质构造的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8、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9、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

    10.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①流水侵蚀——沟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

    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

    ②流水沉积——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③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

    ④风力沉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

    1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例如我国西北地方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乾旱特徵。

    12、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有: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纬度地带性

    ②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经度地带性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分和热量)----垂直地带性

    13.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①山哪昌地所处的纬度;②山地的海拔;③阳坡、阴坡;④迎风、背风坡。

    14、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背风坡)

    15、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例如我国西北地方的绿洲。

    16、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①两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我国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国位於两大地震带中。

    ②地质灾害的防御: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拓展:

    地理提分攻略

    1、根据高考地理题型整理归纳重要知识点

    通过对以往高考试题的分析总结发现,很多情况下,重要知识点都会通过固有的题型形式呈现出来,因此根据高考地理题型的不同,整理归纳重要知识点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例如:高考地理出现最多的就是关于分布规律的知识点,其展现的题型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利用太阳辐射分布推导地理位置,或是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的综合应用,或是利用洋流的分布规律来解答地理问题等。这些都需要考生认真分析题型,仔细归纳总结知识点。

    2、需要结合一些社会问题来分析解答

    高考地理综合主观题所占分值较重,且一般一道题里所涉及的知识点众多,需要考生完全调动多方面的知识才能顺利解答。尤其是,高考出题者最喜欢结合当下聚焦的社会问题来出题,一是考察考生对社会实时的关注,二是真正的让考生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运用。

    因此,考生在紧张的备考阶段,还需要抽一定的时间了解一下当下社会问题,自己试着站在出题者的角度,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出题者,会出一些什么样的题目,自己再试着解答。说不定在高考考场上真的会出现与你想法不谋而合的题了。

    高中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20个高中地理重点知识总结

    ★最全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最新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

    ★高中地理所有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集锦

    高中地理常识500条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天体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

    天体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小编推荐: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温度、液态水。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太阳姿数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伍册敬③产生磁暴现象

    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2003年神州5号

    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

    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地球自转的周期恒腔慎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晨昏线的判断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地方时的计算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http://www.gaosan.com/gaokao/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