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物理

物理声音的知识点,五三天天练打印版

  • 物理
  • 2025-02-13

物理声音的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旦振动停止,发声也会停止。2. 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3. 声速:在标准大气压和温度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通常比在液体中快,那么,物理声音的知识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物理声音的传播

第一章:声现象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声音引起鼓膜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骨传导:声音通过颌骨、头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双耳效应:声音由声源传到两耳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不同。

声音的特性,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

嗓声的危害和控制,嗓声: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声音强弱的等级、单位:分贝,符号dB。控制噪声的三条途径:防止嗓声产生、阻断噪音传播、防止嗓声进入人耳。

声的利用,声与信息:利用声纳系统探知海洋的深度,它是根据回声定位原理工作的。声与能量:声音能传递能量。例: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

第二章 光的传播

光的传播,光源:天然光源、人造光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沿直线传播。光速: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3×10的八次方。

声现象物理知识点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 声现象及物态变化

1. 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 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 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 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 声音等级的划分: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 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第二部分 光现象及透镜应用

第一单元 光的反射

1. 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

1、声音的产生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会继续存在并传播。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又叫发声体,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是声源。

声源是指具体的发声部位,如人在说话时的声源不能说是人,应该说是声带。记住几个易混的声源:蝉叫的声源是腹膜;笛子等管乐器的声源是空气柱;向暖瓶中灌水的声源是空气柱;气球爆炸的声源是气球周围的空气;

2、解题方法点拨

(1)归纳法:发声的声带在振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发声的琴弦在振动,…经过归纳总结得出,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转换法:不易观察的现象对过易观察的现象体现出来。发声的音叉看不到振动,可以通过细线悬挂的乒乓球的跳动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水花四溅来体现,这是一种转换法的思想,乒乓球或水花在实验中起到将微小振动放大的作用。

(3)关于发声与振动的关系理解:

①一切发声都振动,但振动不一定被人们看到。

不论科技多么发达,都没有任何一种不振动就能发声的现象;敲音叉或敲桌面发声时的.振动看不到,需要通过转换法来体现;

②一切振动都发声,但声不一定被人们听到。

声音与振动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的疏密发生变化而产生声波。

声速:声音的传播快慢。

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1、介质种类。2、介质温度。

记住:15℃速度340m/s。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人耳的构造:外耳、中耳、内耳。

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

音调: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频率决定音调。

频率: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

声现象知识点

第一章 声现象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4.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5.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6.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7.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第二章 物态变化

8.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9.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10.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11.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12.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第三章 光现象

1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以上就是物理声音的知识点的全部内容,⑶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⑷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⑸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