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化学

初中化学下册,初中化学书本电子版免费

  • 化学
  • 2023-05-31
目录
  • 初中化学10天速成
  • 初中化学下册电子课本
  • 初中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 初中化学考点总结大全
  • 初三化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 初中化学10天速成

    http://tieba.baidu.com/p/1092543167?pn=1这是我今年中考前发表的帖子里面的内容很全的而且有一些我漏纯自己总结的方法、课外知识延伸及我在网上收集到的一些比较少接触却又常考的知识

    希望对你有帮助李高 若满意请采纳~!还有哪搜尺的是今年中考化学成绩不错

    初中化学下册电子课本

    1、空气的组成

    按体积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3%,二氧化碳及其它0.03%。

    2、空气是宝贵的资源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制硝酸和氮肥,做保护气等;氧气比较活泼,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气焊练钢等;稀有气体,很不活泼,用作保护气,电光源等。

    3、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加压、降温后可变成淡蓝色液体或淡蓝色雪花状固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2)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中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4、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药品:暗紫色的高锰酸钾(固体)或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固体的混合物。

    (2)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

    (3)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4)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

    (5)验证: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瓶内是氧气。

    (6)注意事项:①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后熄灭酒精灯,以防水的倒流。

    5、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纯净物)

    6、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颜色、气味毕敏滚、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硬度等

    (2)化学性质:氧化性、可燃性、毒性、稳定性等

    7、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或化学反应)

    (1)本质区别:宏观,是否生成新的物质。微观,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变化时,分子是否变化。

    (2)化学变化的基本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A+B+……=C

    分解反应:D=A+B+……

    1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等,如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金由金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手余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12、下列物质:①清新的空气;②酒精;③过氧化氢溶液;④水银;⑤冰水共存物;⑥加热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⑦液氧;⑧矿泉水。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序号)①③⑥⑧;属于单质的有(化学式)HgO2;属于化合物的有(化学式)C2H6OHH2O。

    13、用电解水产生的氧气和用加热高锰酸钾产生的氧气,它们的化学性质是相同的。

    14、右图是自来水厂生产示意图:

    (1)工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了哪些净水方法?(沉淀、过滤、吸附)

    (2)取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是什么?(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吸附杂质产生沉淀,达到净水的目的。)

    (3)活性炭吸附池的作用是什么?(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使水达到进一步净化。)

    (4)最后配水前要加药消毒的原因是什么?(杀死水中有害病菌,保证人体健康。)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以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拿祥子构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体积很小,原子在不断地运动,原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隔。

    (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等到的比。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元素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或核内电子数。)

    (2)元素可以组成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叫化合物。

    (3)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4)元素符号

    ①每种元素都用一个国际通用的符号来表示,这种符号叫做元素符号。

    ②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金属元素符号、稀有气体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

    (5)元素周期表

    ①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它们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就得到了元素周期表。

    ②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18个纵行,7个周期,16个簇。

    3、离子

    (1)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离子团,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核外电子的排布。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失去电子,从而带正电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4个,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得到电子,从而带正电形成阴离子;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具有8个(He为2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化学式与化合价

    (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化学式表示的意义: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③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④表示该物质一个分子的组成。

    (2)化学上用化合价表示元素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3)应用化合价推求物质化学式的根据是:①这种化合物确实存在;②化合物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1、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用途。

    2、碳的几种单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是由于它们内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由于碳的不同单质参加化学反应的最小粒子是相同的碳原子,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是相似的。

    4、从分子结构的不同来认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5、氧气、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比较

    (1)实验室里制取气体要注意:①选择适当的反应,包括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即确定反应原理。②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③验证所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取的气体,即检验气体。

    (2)氧气、二氧化硫制法的比较:

    6、温室效应是一大环境问题,它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它会带来哪些危害?为了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人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你力所能及地可做些什么?

    7、掌握物质间的转化。见右图。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空气或氧气;③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②隔绝空气或氧气;③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2、金属的物理特征:常温下都是固体(汞除外)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较高等。

    3、钢的硬度和强度比纯铁更高,搞腐蚀性能更好,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属于合金。

    4、物质的用途主要决定于物质的性质,但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5、金属与氧气和与酸的化学反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说明金属的活泼程度不同。

    实验室常以锌粒和稀盐酸反应制氧气,而不常用镁和铁,因为镁活泼,反应速度快难控制,铁相对稳定,速度慢。

    6、铁生锈的条件与空气和水直接接触,防止铁锈蚀的原理隔绝空气和水,采取的主要措施有涂油、刷漆、镀金等。

    7、炼铁的主要原理在高温下,用CO把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

    1、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特征。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密度、浓度、性质都相同。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改变,溶液久置不出现沉淀,不分层。

    3、溶液和浊液的比较。不同点: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浊液是不均一、不稳定的,久置后会出现下沉或分层。相同点:都是混合物。

    4、物质溶解时,往往会引起温度的改变。溶解的过程发生两个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的过程,要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离子过程,要放出热量。当吸热小于放热时,溶液温度降低,反之升高。

    5、饱和溶液的概念要素:①在一定温度下;②一定量的溶剂里;③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上述条件下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6、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转化。一般情况下,饱和溶液,升温或加入溶剂,转化成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降温或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转化为饱和溶液。

    7、溶解度概念要素:①一定温度;②100g溶剂;③饱和状态;④单位:g。

    8、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溶解度曲线。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熟石灰。

    9、气体溶解度概念要点:①压强101KP3,一定温度下;②1体积水;③饱和状态;④单位:体积。

    10、影响气体溶解度因素: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11、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12、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步骤:①计算;②称量或量取;③溶解;④装瓶(标签注明名称,化学式,质量分

    初中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都是理论的东西 就是多记知识点 最最重要的也是最高效的就是跟上老师的节奏 一节弯谨都不能漏埋握基 如果想拔高的话就做做自己的资料书 要像练习册一样认真对待皮哗 循序渐进 很容易提高的 我初中就是这么过来的 不要有太大压力

    加油 祝你学习进步

    初中化学考点总结大全

    第八单元知识点

    一、金属材料

    纯金属(90多种)

    合金(几千种)

    2、金属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宴饥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 :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5、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陆橡属特性的物质。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合金 铁的合金 铜合金 焊锡 钛和钛合金 形状记忆金属

    生铁 钢 黄铜 青铜:

    成分 含碳量

    2%~4.3% 含碳量

    0.03%~2% 铜锌

    合金 铜锡

    合金 铅锡

    合金 钛镍合金

    备注 不锈钢:含铬、镍的钢

    具有抗腐蚀性能 紫铜为纯铜 熔点低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1)熔点高、密度小

    优点(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金属 + 酸 → 盐 + H2↑

    3、金属 + 盐 → 另一金属 + 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Fe+CuSO4==Cu+FeSO4 (“湿法冶金”原理)

    三、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Ba)

    四、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铁的冶炼

    (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3CO + Fe2O3高温2Fe + 3CO2

    (2)原料:铁矿早祥旁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 )、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

    2、铁的锈蚀

    (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O2、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

    (铜生铜绿的条件:铜与O2、水、CO2接触。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

    (2)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②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

    ③制成不锈钢

    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因而铁锈应及时除去。

    而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3、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

    ①防止金属腐蚀

    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③合理开采矿物

    ④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意义: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

    如CuSO4错误!链接无效。为蓝色 FeSO4错误!链接无效。为浅绿色 Fe2(SO4)3溶液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

    (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4)溶解度曲线

    例:

    (1)t3℃时A的溶解度为80g

    (2)P点的的含义 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3)N点为 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 加入A物质,

    降温, 蒸发溶剂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6)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蒸发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7)t2℃ 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无晶体析出的有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A

    (8)除去A中的泥沙用 过滤 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 结晶 法

    2、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①气体的性质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3、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 难溶物

    (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

    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

    三、溶质的质量分数

    1、公式:

    溶质质量分数=× 100%

    2、在饱和溶液中:

    溶质质量分数C%=× 100%(C < S)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用固体配制:

    ①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②仪器: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2)用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①步骤:计算、量取、稀释

    ②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酸和碱》知识点

    一、酸、碱、盐的组成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

    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钠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二、酸

    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

    浓盐酸 浓硫酸

    颜色、状态 “纯净”:无色液体

    工业用盐酸:黄色(含Fe3+)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 无

    特性 挥发性

    (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 吸水性脱水性

    强氧化性腐蚀性

    用途 ①金属除锈

    ②制造药物

    ③人体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 ①金属除锈

    ②浓硫酸作干燥剂

    ③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 + 酸 → 盐 + 氢气

    (3)碱性氧化物 + 酸 → 盐 + 水

    (4)碱 + 酸 → 盐 + 水

    (5)盐 + 酸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3、三种离子的检验

    试剂

    Cl- AgNO3 及HNO3

    SO42- ①Ba(NO3)2及HNO3②HCl 及BaCl2

    CO32- HCl 及石灰水

    三、碱

    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放热) 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俗名 烧碱、火碱、苛性钠(具有强腐蚀性) 熟石灰、消石灰

    制法 Ca(OH)2+Na2CO3== CaCO3↓+2NaOH CaO +H2O== Ca(OH)2

    用途 ①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

    ②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

    ③去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 ①工业:制漂白粉

    ②农业:改良酸性土壤、配波尔多液

    ③建筑:

    2、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酸性氧化物+碱 → 盐+水

    (3)酸+碱 → 盐+水

    (4)盐+碱 → 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注:①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

    如Cu(OH)2ΔCuO +H2O

    2Fe(OH)3 ΔFe2O3+3H2O

    ②常见沉淀:AgCl↓BaSO4↓ Cu(OH)2↓ F e(OH)3↓Mg(OH)2↓BaCO3↓CaCO3↓

    ③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五、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义 凡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

    大多数酸性氧化物是非金属氧化物 凡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

    所有碱性氧化物是金属氧化物

    质 (1)大多数可与水反应生成酸

    CO2+H2O== H2CO3

    SO2+H2O== H2SO3

    SO3+H2O== H2SO4 (1)少数可与水反应生成碱

    Na2O +H2O== 2NaOH

    K2O +H2O== 2KOH

    BaO +H2O== Ba(OH)2

    CaO +H2O== Ca(OH)2

    (2) 酸性氧化物+碱 → 盐+水

    CO2 +Ca(OH)2== CaCO3↓+H2O

    (不是复分解反应) (2) 碱性氧化物+酸 → 盐+水

    Fe2O3+6HCl== 2FeCl3+3H2O

    四、中和反应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3)用于医药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0 714

    酸性增强中性 碱性增强

    (2)pH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

    (3)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因为溶有CO2)

    pH<5.6的雨水为酸雨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知识点

    一、常见的盐定义:能解离出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物质 俗称 物理性质 用途

    氯化钠 食盐 白色粉末,

    水溶液有咸味,

    溶解度受温度

    影响不大 (1)作调味品(2)作防腐剂

    (3)消除积雪(降低雪的熔点)

    (4)农业上用NaCl溶液来选种

    (5)制生理盐水(0.9% NaCl溶液)

    Na+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分分布,

    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Cl-促生盐酸、帮助消化,增进食欲

    碳酸钠

    Na2CO3 纯碱(因水溶液呈碱性)

    苏打 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 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食品工业等

    碳酸氢钠

    NaHCO3 小苏打 白色晶体,

    易溶于水 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

    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

    备注 (1)粗盐中由于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

    (无水氯化钙可用作干燥剂)

    (2)碳酸钠从溶液中析出时,会结合一定数目的水分子,化学式为Na2CO3•10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纯净物),俗称天然碱、石碱、口碱。

    风化:常温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粉末。(化学变化)

    (3)2Na H CO3△Na2CO3+ H2O+ CO2↑NaHCO3+HCl===NaCl+ H2O+ CO2↑

    二、精盐提纯——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1、 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2、 实验仪器

    实验步骤 实验仪器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 烧杯、玻璃棒 加速溶解

    过滤 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 引流

    蒸发 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 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

    三、盐的化学性质

    1、 盐(可溶)+ 金属1 → 金属2 + 新盐(金属1比金属2活泼,K、Ca、Na除外)

    2、 盐 + 酸 → 新盐 + 新酸

    3、 盐 + 碱 → 新盐 + 新碱(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4、 盐 + 盐 → 两种新盐(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

    1、 酸:大多数都可溶(除硅酸H2SiO3不溶)

    2、 碱:只有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钙可溶于水,其余均为沉淀

    3、 盐: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可溶;

    氯化物除AgCl难溶外,其余多数均可溶;

    硫酸盐除BaSO4难溶,Ag2SO4、CaSO4微溶外,其余多数可溶;

    碳酸盐除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可溶,其余都难溶。

    注:BaSO4、、AgCl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五、化学肥料

    1、农家肥料:营养元素含量少,肥效慢而持久、价廉、能改良土壤结构

    2、化学肥料 (氮肥、钾肥、磷肥)

    (1)氮肥 作用: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促苗)。缺氮:叶黄

    a、常用氮肥

    尿素CO(NH2)2:含氮量最高的氮肥(有机物)46.7%

    含N量 使用注意事项

    NH4HCO3 17.7% 易分解,施用时深埋 铵态氮肥防晒防潮,且均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熟石灰等)混合施用

    NH4NO335% 易爆,结块不可用铁锤砸

    (NH4)2SO421.2% 长期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NH4Cl26.2%

    NH3. H2O 加水稀释后施用

    NaNO3

    b、NH4+的检验

    试剂:碱(NaOH、Ca(OH)2等)、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NH4NO3 + NaOH=NaNO3 +NH3 ↑+H2O

    c、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而吸收

    (2)钾肥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杆粗硬,抗倒伏(壮秆)。缺钾:叶尖发黄

    常用钾肥 KCl

    草木灰:农村最常用钾肥(主要成分为K2CO3), 呈碱性

    K2SO4:长期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3)磷肥 作用:促进植物根系发达,穗粒增多,饱满(催果)

    缺磷:生长迟缓,产量降低,根系不发达

    常用磷肥磷矿粉Ca3(PO4)2

    钙镁磷肥(钙和镁的磷酸盐)

    过磷酸钙 Ca(H2PO4)2和CaSO4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重过磷酸钙 Ca(H2PO4)2如草木灰、熟石灰

    4、复合肥:含N、P、K中的两种或三种

    KNO3

    NH4H2PO4

    (NH4)2HPO4 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三、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1、土壤污染: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放射性物质

    2、大气污染:N20、 NH3 、 H2S

    3、引起水体污染 :N、P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水华等现象

    四、合理使用化肥

    1、根据土壤情况和农作物种类选择化肥 2、农家肥和化肥合理配用

    五、氮、磷、钾三种化肥的区别方法

    氮肥 钾肥 磷肥

    看外观 白色晶体 灰白色粉末

    加水 全部溶于水 大多数不溶于水

    灼烧 可燃烧,熔化有气泡或冒烟 不燃烧,跳动或有爆裂声

    加熟石灰 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无气味放出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其中无机盐和水可被人体直接吸收)

    一、蛋白质

    1、功能: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成人每天需60-70g

    2、存在: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蹄、角的主要成分

    植物的种子(如花生、大豆)

    3、构成:由多种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等)构成

    4、人体蛋白质代谢

    摄入胃肠道尿素+CO2+H2O,放出热量

    蛋白质人体氨基酸

    水解 人体所需各种蛋白质

    5、几种蛋白质(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

    (1)血红蛋白:由血红素(含Fe2+)和蛋白质构成

    作用:运输O2和CO2的载体

    血红蛋白+ O2氧合血红蛋白

    CO中毒机理:血红蛋白与CO结合能力比与O2结合能力强200倍,导致缺氧而死。

    吸烟危害:CO、尼古丁、焦油等

    (2)酶:生物催化剂

    特点:高效性、选择性、专一性

    淀粉酶 麦芽糖酶

    例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人体可直接吸收的糖)

    6、蛋白质的变性(不可逆):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

    引起变质的因素 物理:高温、紫外线等

    化学:强酸、强碱、甲醛、重金属盐(Ba2+、Hg2+、Cu2+、Ag+等)等

    应用: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制作动物标本,使标本长期保存。

    二、糖类 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60%—70%)

    1、组成: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又叫做碳水化合物

    2、常见的糖

    (1)淀粉(C6H10O5)n :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马铃薯等。

    (C6H10O5)nC6H12O6 血糖 淀粉(肌肉和肝脏中)

    (2)葡萄糖C6H12O6( 人体可直接吸收的糖)

    呼吸作用C6H12O6+6O26CO2+6H2O15.6KJ/g 供机体活动和维持体温需要

    (3)蔗糖C12H22O11:主要存在于甘蔗、甜菜中。

    生活中白糖、冰糖、红塘中的主要成分是蔗糖

    三、油脂

    1、分类 植物油脂:油

    动物油脂:脂肪

    2、功能:提供大量能量 39.3KJ/g

    每日摄入50g-60g

    3、脂肪: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

    ★糖类和脂肪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热量,为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的体温提供能量。

    四、维生素 多数在人体中不能直接合成,需从食物中摄取

    1、存在:水果、蔬菜、鱼类等

    2、作用: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

    缺VA:夜盲症缺VC :坏血症

    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一、组成人体的元素 50多种

    常量元素(11种)在人体中含量>0.01% O>C>H>N>Ca>P>K>S>Na>Cl>Mg

    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含量<0.01%Fe、Zn、Se、I、F等

    二、人体中的常量元素

    1、钙 99%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1)成人体内约含钙1.26g,主要以C a10(PO4)6(OH)2晶体的形式存在

    (2)来源:奶类、绿色蔬菜、水产品、肉类、豆类

    (3)钙过多:结石、骨骼变粗

    过少:青少年佝偻病、发育不良

    老年人骨质疏松

    2、钠和钾

    (1)Na+存在于细胞外液人体内含钠80g—120g

    K+ 存在于细胞内液 成人每千克含钾约2g

    (2)作用:维持人体内的水分和维持体液恒定的pH(如血液的pH7.35-7.45)

    三、人体中的微量元素 必需元素(20多种)Fe、Zn、Se、I、F等

    对人体有害的元素 Hg、Cr、Pb、Ag、Ba、Al、Cu等

    元素 对人体的作用 摄入量过高、过低对人体的影响

    Fe 血红蛋白的成分,能帮助氧气的运输 缺铁会引起贫血

    Zn 影响人体发育 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

    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Se 有防癌、抗癌作用 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如摄入量过高,会使人中毒

    I(碘) 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 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过量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F(氟) 能防治龋齿 缺氟易产生龋齿,过量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

    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

    一、有机化合物

    是否含有碳元素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不包括CO、CO2和Na2CO3、CaCO3等碳酸盐)

    1、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C2H5OH(乙醇,俗名:酒精)、

    CH3COOH(乙酸,俗名:醋酸)、C6H12O6(葡萄糖)、蔗糖、蛋白质、淀粉等

    2、有机物数目庞大的原因: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 有机物 小分子如:CH4、C2H5OH 、CH3COOH、C6H12O6等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机高分子)如:蛋白质、淀粉等

    二、有机合成材料

    1、 有机高分子材料

    (1)分类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如:棉花、羊毛、蚕丝、天然橡胶等

    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

    (三大合成材料)合成纤维:涤纶(的确良)、锦纶(尼龙)、晴纶

    合成橡胶

    (2)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链状结构热塑性如:聚乙烯塑料(聚合物)

    网状结构热固性如:电木

    (3)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烯塑料(聚氯烯塑料袋有毒,不能装食品):

    点燃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烯塑料。

    (4)鉴别羊毛线和合成纤维线:

    物理方法:用力拉,易断的为羊毛线,不易断的为合成纤维线;

    化学方法:点燃,产生焦羽毛气味,不易结球的为羊毛线;无气味,易结球的为合成纤维线。

    2、“白色污染”及环境保护

    (1)危害: ①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 ②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

    ③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

    (2)解决途径

    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④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3)塑料的分类是回收和再利用的一大障碍

    初三化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个人只有在早晨开始就努力学习,这一天才不会被浪费掉。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抓住每一分,每一秒,不让他们偷跑掉。同学们,请记住“成功,属于珍惜时间的人”,珍惜自己的时间,对你自己是有益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1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和棚属材料

    一、几种重要的金属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它们的合金。

    2、金属的特性:大多数金属是银白色,铜是紫红色,金是黄色:在常温下,大多数金属是固体,汞是液体。

    3、金属的共性:有光泽,有导电性和导热性,有延展性。

    4、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用途,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回收、对环境的影响等。

    二、合金

    1、合金: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具有金属特征的合金。合金是混合物。

    2、生铁和钢是铁的合金,主要成分是铁。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3、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大,熔点比纯金属低。

    4、钛和钛合金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抗腐蚀性能非常好。

    三、金属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

    2、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

    3、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

    4、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是银。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4Al + 3O2 == 2Al2O3

    2、铜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2Cu + O2 △ 2CuO

    3、“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困答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1、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置换反应中有些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2、(1)铁与盐酸反应:Fe+ 2HCl == FeCl2 + H2↑

    铁与稀硫酸反应:Fe+ H2SO4 == FeSO4 + H2↑

    现象: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镁与盐酸的反应 Mg + 2HCl == MgCl2 + H2↑

    镁和稀硫酸反应 Mg+ H2SO4 == MgSO4 + H2↑

    锌和盐酸反应 Zn+ 2HCl == ZnCl2 + H2↑

    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 Zn+ H2SO4 == ZnSO4 + H2↑

    铝和盐酸反应 2Al+6HCl == 2AlCl3+ 3H2↑

    铝和稀硫酸反应 2Al+3H2SO4 == Al2(SO4)3+ 3H2↑

    (2)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的现象:浸入溶液中的铝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2Al+ 3CuSO4===Al2(SO4)3+3Cu

    (3)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的现象:浸入溶液中的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Fe + CuSO4 == FeSO4 +Cu

    (4)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的现象:浸入溶液中的铜丝表面出现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Cu +2AgNO3==Cu(NO3)2+2Ag

    3、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钾 钙 钠 镁 铝 锌 铁 锡 铅 氢 铜 汞 银 铂 金

    4、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注意:盐必须可溶;两种金属的活动性相差越远,越容易反应。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唤尺则利用和保护

    金、银等金属有单质形式存在,其余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一、铁的冶炼

    1、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原理:在高温下,利用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Fe2O3 + 3CO 高温 2Fe + 3CO2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 Fe3O4+ 4CO 高温 3Fe + 4CO2

    3、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现象:红色粉末变黑,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开始先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热:目的是排尽管中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2)实验完毕后先撤去酒精灯,继续通CO:目的是防止石灰水倒吸,炸裂玻璃管。

    (3)尾气(含有CO)的处理:点燃或用气球收集。

    二、金属资源保护

    1、金属的腐蚀和防护(1)铁生锈的条件:铁与氧气、水发生化学反应。铁锈(主要是Fe2O3.xH2O)很疏松,不能阻止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锈蚀。

    (2)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干燥;在铁制品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等。

    2、金属资源保护的措施:(1)防止金属腐蚀 (2)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3)合理有效地开采矿物 (4)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2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1、定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3、最常用的溶剂是水。汽油、酒精也可以做溶剂,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

    4、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把量多的叫溶剂,量少的叫溶质。如果其中一种是水,把水叫做溶剂。

    5、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如植物油分散到水中。

    6、乳化:洗涤剂有乳化的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细小的液滴,随着水流走。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温度基本不变:氯化钠溶于水;(2)温度降低:硝酸铵溶于水; (3)温度升高: 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水。

    课题2 溶解度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2、相互转化

    不饱和溶液变饱和: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除熟石灰和气体)。

    饱和溶液变不饱和:增加溶剂、升高温度(除熟石灰和气体)。

    3、结晶的方法:

    (1)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硝酸钾从溶液中析出。

    (2)蒸发溶剂:氯化钠从溶液中析出。

    二、固体的溶解度

    1、定义: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三、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一、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二、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三、稀释问题

    1、原理: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2、公式:浓溶液质量×a%=稀溶液质量×b%

    四、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装瓶。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3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石蕊和酚酞叫做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红色,遇碱溶液变蓝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

    一、常见的酸

    1、盐酸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瓶口有白雾。用于金属除锈,人的胃液里有盐酸,可以帮助消化。

    2、硫酸是无色、油状液体,不挥发。浓硫酸有吸水性,常做干燥剂(不能干燥氨气),用于金属除锈。

    3、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能夺取纸张、木材、皮肤、衣服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

    4、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否则会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

    5、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6、酸的化学性质

    由于酸溶液中都有H+,所以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酸能与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使无色酚酞不变色;

    (2)酸能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

    铁锈与盐酸反应: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铁锈与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Fe2(SO4)3+ 3H2O

    铁锈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现象: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二、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

    (1)、氢氧化钠俗名苛性钠、火碱或烧碱,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2)、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有吸水性,在空气中易潮解,常做干燥剂(不能干燥CO2、SO2、HCl)。氢氧化钠可除油污,如炉具清洁剂中就含有氢氧化钠。

    (3)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仅吸收水分而发生潮解(物理变化),还能和CO2反应而发生变质(化学变化),所以必须密封保存。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工业上制氢氧化钠:Na2CO3+Ca(OH)2== CaCO3↓+2NaOH

    2、氢氧化钙

    (1)氢氧化钙俗名熟石灰、消石灰,是白色固体,微溶于水。氢氧化钙可做建筑材料、可以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的水溶液俗称石灰水,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2)生石灰与水反应可制熟石灰,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CaO + H2O == Ca(OH)2 生石灰可做干燥剂。

    3、碱的化学性质

    由于碱溶液中都有OH-,所以碱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碱溶液能与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变蓝色,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2)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和酸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4)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碱和另一种盐。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一、中和反应

    1、由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

    2、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氢氧化钠与盐酸的中和反应 NaOH + HCl == NaCl + H2O

    氢氧化钠与硫酸的中和反应 2NaOH + H2SO4== Na2SO4+2H2O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以中和酸性;硫酸厂的污水中有硫酸,可以用熟石灰中和;胃酸过多,可服用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被蚊虫叮咬后(蚊虫能分泌蚁酸),可涂上含有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

    三、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用酸碱指示剂。

    2、表示溶液的酸碱度,用pH,pH的范围在0~14之间。酸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

    3、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4、测定pH的方法: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溶液的pH。

    5、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因溶解有二氧化碳,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 5.6。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与考点梳理

    ★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归纳精华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九年级化学最全必背知识点

    ★初三化学酸和碱知识点复习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大全

    ★关于九年级化学复习计划归纳大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最新大全

    ★2019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