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历史

大同的历史,关于大同的历史

  • 历史
  • 2023-04-16
目录
  • 大同的历史
  • 关于大同古代的历史
  • 介绍一下大同的历史
  • 关于大同的历史
  • 古都大同.历史上都做过哪些王朝的都城

  • 大同的历史

    大同自古为军事重镇和战略重地,是兵家必争游行之地古人描述为:“三面临边,最号要害。东连上谷,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控沙漠。实京师之藩屏,中原之保障”。曾发生上千次大小战事。大同境东的马铺山是汉代刘邦与匈奴奋战七昼夜的战场;金沙滩 (属于山西朔州市界)是杨家将血战的疆场。大同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北方比较有影响力的大城市之一,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雀磨明

    春秋为北方少数游牧民族居住地。

    战国公元前三世纪:赵武灵王就“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置云中、雁门、代郡”初设平城,隶属代郡。

    秦朝秦始皇北逐戎狄,在大同城西“筑城武周塞内以备胡”。大同东西分属雁门郡和代郡,并在境内修筑长城。

    西汉沿袭秦制,雁门郡属并州,代郡属幽州。白登之围发生于此。

    东汉汉明帝时,通光寺建成,大同最早的佛教寺庙。

    三国大同为乌桓、鲜卑等部族占据

    北魏初中期建都于此,称“代京”、“平城”,历经七帝96年。大同遂即成为当时我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佛教的中心,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繁荣。

    唐朝为云州 。

    五代时作为幽云十六州的一部分割让与辽 。

    辽代辽在此设西京大同府,为辽国陪都,从此称为大同。

    金代也在此设西京大同府,为金国陪都。

    元代改为大同路,大同又被封为西京(陪都)。1277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大同,他当即盛赞“大同是一座宏伟而美丽的城市”。

    明朝改路为府,隶属山西行中书省。管辖浑源,应,朔,蔚等四州七县。明朝时大同为十三重镇之一,有藩王封地,并驻重兵,最多时有13.6万人,战马5万多匹,当时有“大同士马甲天下”之说。1438-1571年:明王朝对蒙古各族采取怀柔和亲政策,在大同三设马市,数辟月市,顷告久立小市,应允鞑靼“通贡”。

    清朝为大同府治。

    1949年建国后划归察哈尔省,并由大同城区设立大同市。

    1953年察哈尔省撤销,大同重新划归山西省。

    1958年大同县并入 。

    1964年大同县又分出,为地级市。

    1993年7月雁北行署撤销,原有县中的7县划归大同市。

    关于大同古代的历史

    大同南北朝时期 北魏都城、辽金陪都 也有人称其 三朝古都代国,北魏,辽代,金代,元代西京10年

    大同 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九大古都之一是山西迹贺省第二大城市,华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国家重能源基拦郑地,国际较有影响力城市素有“中国雕塑之都”,“凤凰城”和“中姿衡派国煤都”之称。

    介绍一下大同的历史

    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

    大同斗碧没曾是北魏京华,北中国最大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国际性的大都市。此后以北魏京华平城为中心,大同不仅是晋北蒙南冀西金三角地区的首府和通都大邑,而且成为辽金元诸王朝的西部重镇,称西京二百四十余年。空纳明设代藩于大同,为九边重镇之首。

    陪都:是指首都以外另设的副都,也称为辅都,陪都一般和首都一起被称为“两京”,其制度称为两京制度或者两京制、陪都制度等。

    扩展资料:

    现今的大同:

    大同是山西省省辖市,是中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首批13个较大的市之一、慧谨中国九大古都之一、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中国雕塑之都、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

    大同是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山西省第二大城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实为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

    参考资料:--大同

    关于大同的历史

    大同在隋开皇年间,为防止突厥进攻,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建大同城,意为“天下大同”。

    唐末,随沙陀人内徙,大同遂侨置于此,自此,大同之名沿用不改。

    大同在历史上一直是北方中国的中心城市,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

    大同自古为军事重镇和战略重地,是兵家必争之地,“东连上谷,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控沙漠。

    实京师之藩屏,中原之保障”,辖四区七县。

    扩展资料

    大同,埋神山西省省辖市,是中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首批13个较大的市之一、中国九大古都之一、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全卖液信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 *** 通枢纽城市、中国雕塑之都、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

    大同是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山西省第二大城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实为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

    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境内古迹众多,著名的文物古迹包括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等。

    大中轮同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神府、准格尔新兴能源区与京津唐发达工业区的中点。

    素有“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

    2019年8月13日,入选全国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

    古都大同.历史上都做过哪些王朝的都城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

    被誉为“塞外名城”的大同市位于山西省的最北端,处在内外长城之间,是山西第二大城市。这里三面环山,桑干河的支流御河纵贯南北。长期以来,人们对大同的认识止于煤都的富饶、云冈的瑰丽、华严寺的雄浑,其实,早在1982年,大同市就与北京、承德等24个城市一起首批入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山西唯一一座首批入列的城市。那么,大同这座城市究竟承载了怎样的历史和文化,使它得以获此殊荣呢?

    第一点,大同的历史确实悠久,准确的说两千多年,大同的历史是有了,而且在这个历史长河中,它建过一次都—首都,做过两次陪都。

    第二项就是文化,一个句注山(雁门关)一隔,我们的太原、晋南属于黄河流旅磨域文化,句注山以北,如果勉强说的话,就是桑干河流域文化,那么这两个文化大不相同,这两个文化的差异点在什么地方呢?

    我觉得这么来看,句注山以南是中原的农业经济文化,句注山以北是游牧文化与农业文化相结合的文化,那么这地方的文化特点就出来了,它是一个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正是由于少数民族文化给大同的文化带来了特色,高不能算高,但是它有特色,特色就可贵呀!

    第三条就是都城, 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里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建过都的,比如西安、洛阳、北京、南京,这都是几朝的都城,而且时间也很古,特别西安、洛阳这是古都嘛,那么大同作为都城,仅仅是一朝,北魏,而且是南北朝分割的时期,它是北方的一个都城。

    但是准确的说,有九十七八年的历史,在这个地方建都,在这九十七八年中,这个都城有过一段辉煌,这个辉煌的状况,那还是文献记载不多,通过近年的研究,那还是可观的,都城加上遗址加上它的历史,加上它的文化,使大同成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当之无愧。

    大同古称平城、云中,辽代改称大同。历史上这里是中原的汉民族和塞外的游牧民族争夺天下的古战场,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大同绵延数千年的战争史和民族交融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就是在这里摈弃汉人笨重的战车长袍,推广轻便的胡服骑射,从而成就了一代霸业。

    汉朝时,刘邦率军抗击匈奴,在平城白登山被困七天七夜,后来用陈平的计策,贿赂匈奴单于的妻子阏氏,才得以突围。这一次战争失利使西汉政府改变了对匈奴的策略,与匈奴结下了和亲之约,也就有了后来传为佳话的昭君出塞。

    一座历史名城,总是与一些傲视古今的历史名人联系在一起的。公元398年,一位来自草原深处的鲜卑族首领拓拔圭统一北方、建立北魏,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南方汉族政权抗衡的少数民族王朝。

    北魏定都平城,就是今天大同市内的东北部。直到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为止,平城作为北魏的都城近百年之久。“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经过近百年的苦心经营,平城成为当时北方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书写了大同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章。

    至今,在大同还有北魏风韵的遗存,那便是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洞窟53个,石雕造像五万多尊。其中尤为珍贵的是第十六至二十窟,世称“昙曜五窟”,是北魏名僧昙曜奉文成帝旨意开凿的,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1995年,考古工作者在大同城外东南方发现了北魏明堂遗址,这个惊人的发现令人们兴奋不已。明堂是古代帝王举行朝会、祭祀、庆赏等大典的地方,是礼治文化的载体。北魏明堂规模宏大,是北京天坛的三倍。是综合两汉与魏晋历代儒家的结晶,并有所创新而成的。

    明堂文化是北魏文化成熟后的一大标志,它引领着今人去凭吊北魏王朝的文化建构。而且明堂的发现成为一个坐标点,由此,枯首可以准确地判断出,现存的大同城,就是北魏都城平城的所在地。我们大同这个平城的内城呢从北魏哪个时候到今天,将近一千六百年都过了,没有动地方,整坨坨的在这个地方,这就不同于我们中国前头已经从都城学会划出的八大古都。

    五代时,后晋石敬塘为了当上没镇数“儿皇帝”,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人。大同由此划归辽地,从而一扫唐朝时的颓废,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此后的两百多年,大同先后成为辽、金两朝的陪都,契丹人和女真人钟爱的“西京”。

    历代文人似乎只钟情于颓废腐败、偏安一隅的赵宋小王朝,而对强大鼎盛的辽金政权不屑一顾。其实,先后与南宋并存于世的辽、金两代,不仅兵强马壮、地域辽阔,而且继承并创造了高昂奔放的北方文化。

    这种特有的多民族文化,发源于当时的国都北京,但因为北京后来屡次建都,早已难觅其踪了,而在大同却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位于大同市区的华严寺、善化寺以及观音堂等遗存,淋漓尽致地反映了辽金文化的特征。

    尤其是华严寺薄迦教藏殿内的辽代塑像露齿菩萨,造型极为独特,菩萨口露香齿,尽展佛韵的神情,与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内行不动裙,笑不露齿的宋塑侍女相比,显然是两种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宋人受‘礼“制约束太深,内秀多于外露;而契丹人豪迈洒脱,齿露芬芳,是另一种美的表现。

    明朝时的大同改变了都城文化的风貌,以一个军事要冲的姿态掀开了新的一页。当年朱元璋率明军攻克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元军残部退回蒙古高原,元气大伤,但仍对中原念念不忘,对明朝北部边境构成严重威胁。

    明王朝因此格外重视北部边境的防御,在北方设立了九个防务重镇,称为九边。其中大同镇的战略位置尤为重要,当时全国十二分之一的军队驻守在这里,明成祖和明英宗都曾到此御驾亲征,有“大同士马甲天下”的美誉。

    1952年,中央文化部主持了全国各地的古建筑调查研究。以罗哲文先生为主的燕北古建筑勘察组在勘察报告中评价:“大同保存下来的古迹、文物非常多,可以说是国内有数的保存古迹文物最丰富的城市之一。”

    正是这些文物古迹向我们讲述着大同两千多年来起起落落的历史。一座历史名城,凝聚着历史上一个或数个朝代的精华和气韵。因此,中国有这样一个说法:秦汉隋唐看西安,宋齐梁陈看南京,钱越赵宋看杭州,燕元明清看北京……那么,北魏辽金看大同,是理所当然的事。

    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大同市,自古有“凤凰城”的美誉。是北魏拓拔氏入主中原的第一都,也是辽金两朝陪都。它集魏晋风韵为一山、辽金风流为一城,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存,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大同古城整个布局好似一只舒展单翅的凤凰,南关为凤之头,主城为凤之身,北关象征凤凰的尾部,东关为左翅,惟独没有西关。传说是一位勇士搭剑射掉了凤凰的右翅,所以这只彩凤至今无法远走他乡。

    北魏近百年的建都史和辽金二百多年的陪都史,使大同这座塞外名城有着不凡的王城气度。这气度不仅辉映在云冈石窟的大气磅礴和华严寺、善化寺的雄伟精巧,更渗透在古城的血脉里。自北向南穿越大同的这一条河被称为“御河”,这名字透着都城的味道,应该北魏时就有了。

    大同素有“龙壁之城”的美称,至今还保存有龙壁九座之多。其中尤以大同九龙壁最负盛名。龙壁是古代一种特殊的建筑物,一般用作建筑物的照壁,多建于皇宫、王府、庙宇门前。既可作为院落建筑的屏障,又能烘托出建筑物的肃穆和华丽。

    大同九龙壁为中国九龙壁之最,比北京故宫皇极门前和北海公园的两座九龙壁都要大。这座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九龙壁,是明初代王朱桂府的照壁。采用黄、绿、蓝、紫、黑、白等五光十色的琉璃构件拼砌而成,巍峨壮观、光彩夺目,为古城大同锦上添花。

    大同,展示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融汇着数十个古代民族的文化,埋藏着丰富的资源,传承着古朴的民风,今天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依然散发着恒久的光辉。

    扩展资料:

    大同,山西省省辖市,是中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首批13个较大的市之一、中国九大古都之一、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中国雕塑之都、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

    大同是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山西省第二大城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实为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

    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境内古迹众多,著名的文物古迹包括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等。

    大同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神府、准格尔新兴能源区与京津唐发达工业区的中点。素有“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

    区划沿革

    1949年5月1日大同和平解放,析大同城、郊置大同市,隶属察哈尔省,大同市分5个区。

    1949年10月,东、西雁北合并,划归察哈尔省,设雁北专署,属县有:灵丘、广灵、浑源、应县、山阴、大同、怀仁、朔县、平鲁、右玉、左云。

    1952年12月大同市辖一、二、三区和口泉矿区。

    1954年7月大同县与怀仁县合并为大仁县。

    1958年6月市隶属雁北专区。1959年1月23日雁北与忻县合并为晋北专区,大同市隶属晋北专区。雁北合并为6个县:阳高、浑源、灵丘、左云、山阴、朔县。

    1961年7月24日晋北专区撤销,大同市复归雁北专区领导,辖城区、口泉区、古城区、怀仁区。同年11月复归山西省直辖。

    1962年雁北又恢复13个县的设置,1964年11月撤销古城区、怀仁区,恢复大同县、怀仁县。市辖两区、两县。1965年7月将大同、怀仁二县划归雁北专区。

    1966年2月将城区、口泉区所辖农业区划出,成立郊区,大同市辖三个区。

    1970年4月,大同市划归雁北领导,9月建立矿区,10月成立南郊区、北郊区和口泉镇。

    1971年北郊区改为新荣区。

    1972年3月复为省辖市,辖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4个区,17个街道,287个居民委员会,22个乡,5个镇,252个生产大队,1125个生产队,351个自然村。

    1989年1月,朔州市成立,雁北管辖的平鲁、朔县、山阴划归朔州市。

    1993年7月10日雁北地区撤销,地市合并,怀仁、应县、右玉三县划归朔州市,将天镇、阳高、广灵、灵丘、浑源、左云、大同7县划规大同市,实行市管县。大同市辖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4区7县。

    2018年2月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大同市城区、南郊区、矿区,设立大同市平城区、云冈区,同意将南郊区古店镇划归新荣区管辖,同意撤销大同县、设立大同市云州区,区划变更后大同市辖4市辖区6县。

    参考资料:-大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