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高考文科数学必记公式,高考文科数学必背公式整理

  • 数学
  • 2023-06-06
目录
  • 高三文科数学必考公式
  • 高考数学公式文科
  • 高考文科数学必背公式整理
  • 高考文科数学考点
  • 高考文科数学必背公式图片

  • 高三文科数学必考公式

    【 #高三#导语】无论你是理科生还是文科生,数学公式,你必须掌握。下面就让 无 给大家分享一些高考文科必背数学公式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高考文科必背数学公式篇一

    1、函数的单调性绝局

    (1)设x1、x2[a,b],x1x2那么

    f(x1)f(x2)0f(x)在[a,b]上是增函数;

    f(x1)f(x2)0f(x)在[a,b]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yf(x)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f(x)0,则f(x)为增函数;若f(x)0,则f(x)为减函数.

    2、函数的奇偶性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都有f(-x)=f(x),则f(x)是偶函数;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都有f(x)f(x),则f(x)是奇函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高考文科必背数学公式篇二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R为三角并渗让形外接圆的半径

    余弦定理:a2=b2+c2-2bc*cosA

    sin(A+B)=sinC

    sin(A+B)=sinAcosB+sinBcosA

    sin(A-B)=sinAcosB+sinBcosA

    sin2A=2sinAcosA

    cos2A=2(cosA)2-1=(cosA)2-(sinA)2=1-2(sinA)2

    tan2A=2tanA/[1-(tanA)2]

    (sinA)2+(cosA)2=1

    高考文科必背数学公式篇三

    公式一: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sin(2kπ+α)=sinα(k∈Z)cos(2kπ+α)=cosα(k∈Z)tan(2kπ+α)=tanα(k∈Z)cot(2kπ+α)=cotα(k∈Z)

    公式二: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

    公式三: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α)=-sinαcos(-α)=cosαtan(-α)=-tanαcot(-α)=-cotα

    公式四: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

    公式五: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2π-α)=-sinαcos(2π-α)=cosαtan(2π-α)=-tanαcot(2π-α)=-cotα

    公式六: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喊洞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

    高考数学公式文科

    一、基本概念:

    1、

    数列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数列的项与项数:

    3、

    有穷数列与无穷数列:

    4、

    递增(减)、摆野陆动、循环数列:

    5、

    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

    6、

    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7、

    等差数列、公差d、等差数列的结构:

    8、

    等比数列、公比q、等比数列的结构:

    二、基本公式:

    9、一般数列的通项an与前n项和Sn的关系:an=

    10、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

    an=ak+(n-k)d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

    当d≠0时,an是关于n的一次式;当d=0时,an是一个常数。

    1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Sn=

    Sn=

    当d≠0时,Sn是关于n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当d=0时(a1≠0),Sn=na1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1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a1

    qn-1

    an=

    ak

    qn-k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an≠0)

    1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当q=1时,Sn=n

    a1

    (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当q≠1时,Sn=

    Sn=

    三、有关等差、等比数列的结论

    14、等差数列{an}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

    S3m、……仍为等差数列。

    15、等差数列{an}中,若m+n=p+q,则

    16、等比数列{an}中,若m+n=p+q,则

    17、等比数列{an}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

    S3m、……仍为等比数列。

    18、两个等差数列{an}与{bn}的和差的数列{an+bn}、{an-bn}仍为等差数列。

    19、两个等薯携比数列{an}与{bn}的积、商、倒数组成的数列

    (c>0且c

    1)

    是等差数列。

    26.

    在等差数列

    中:

    (1)若项数为

    ,则

    (2)若数为

    则,

    27.

    在等比数列

    中:

    (1)

    若项数为

    ,则

    (2)若数为

    则,

    四、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公式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等。关键是找数列的通项结构。

    28、分组法求数列的和:如an=2n+3n

    29、错位相减法求和:如an=(2n-1)2n

    30、裂项法求和:如an=1/n(n+1)

    31、倒序相加法求和:如an=

    32、求数列{an}的最大、最小项的方法:

    an+1-an=……

    如an=

    -2n2+29n-3

    (an>0)

    如an=

    an=f(n)

    研究函数f(n)的增减性

    如an=

    33、在等差数列

    中,有关Sn

    的最值问题——常用邻项变号法求解:

    (1)当

    >0,d<0时,满足

    的项数m使得

    取最大值.

    (2)当

    <0,d>0时,满足

    的项数m使得

    取最小值。

    在解含绝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

    六、平面向量

    1.基本概念:

    向量的定义、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相反向量、共线向量、相等向量。

    2.

    加法与减法的代数运算:

    (1)

    (2)若a=(

    ),b=(

    )则a

    b=(

    ).

    向量加法与减法的几何表示: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

    以向量

    =

    =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CD,则两条对角线的向量

    =

    +

    ,

    =

    ,

    =

    且有|

    |-|

    |≤|

    |≤|

    |+|

    |.

    向量加法有如下规律:

    =

    (交换律);

    +(

    +c)=(

    +

    )+c

    (结合律);

    +0=

    +(-

    )=0.

    3.实数与向量的积:实数

    与向量

    的积是一个向量。

    (1)|

    |=|

    |·|

    |;

    (2)

    >0时,

    的方向相同;当

    <0时,

    的方向相反;当

    =0时,

    =0.

    (3)若

    =(

    ),则

    ·

    =(

    ).

    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1)

    向量b与非零向量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仅有一个实数

    ,使得b=

    (2)

    =(

    ),b=(

    )则

    ‖b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若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

    ,使得

    =

    e1+

    e2.

    4.P分有向线段

    所成的比:

    设P1、P2是直线

    上两个点,点P是

    上不同于P1、P2的任意一点,则存在一个实数

    使

    =

    叫做点P分有向线段

    所成的比。

    当点P在线段

    上时,

    >0;当点P在线段

    的延长线上时,

    <0;

    分点坐标公式:若

    =

    的坐标分别为(

    ),(

    ),(

    );则

    ≠-1),

    中点坐标公式:

    5.

    向量的数量积:

    (1).向量的夹角: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

    与b,作

    =

    ,

    =b,则∠AOB=

    )叫做向量

    与b的夹角。

    (2).两个向量的数量积: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

    与b,它们的夹角为

    ,则

    ·b=|

    |·|b|cos

    其中|b|cos

    称为向量b在

    方向上的投影.

    (3).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

    =(

    ),b=(

    )则e·

    =

    ·e=|

    |cos

    (e为单位向量);

    ⊥b

    ·b=0

    ,b为非零向量);|

    |=

    ;

    cos

    =

    =

    (4)

    .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

    ·b=b·

    ;(

    )·b=

    (

    ·b)=

    ·(

    b);(

    +b)·c=

    ·c+b·c.

    6.主要思想与方法:

    本章主要树立数形转化和结合的观点,以数代形,以形观数,用代数的运算处理几何问题,特别是处理向量的相关位置关系,正确运用共线向量和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计算向量的模、两点的距离、向量的夹角,判断两向量是否垂直等。由于向量是一新的,它往往会与三角函数、数列、不等式、解几等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是知识的交汇点。

    七、立体几何

    1.平面的基本性质:掌握三个公理及推论,会说明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能够用斜二测法作图。

    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的概念;

    会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和异面直线间的距离;证明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一般用反证法。

    3.直线与平面

    ①位置关系:平行、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相交。

    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断方法及性质,判定定理是证明平行问题的依据。

    ③直线与平面垂直的证明方法有哪些?

    ④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找它在平面内的射影,范围是{00.900}

    ⑤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每年高考试题都要考查这个定理.

    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主要用于证明垂直关系与空间图形的度量.如:证明异面直线垂直,确定二面角的平面角,确定点到直线的垂线.

    4.平面与平面

    (1)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掌握平面与平面平行的证明方法和性质。

    (3)掌握平面与平面垂直的证明方法和性质定理。尤其是已知两平面垂直,一般是依据性质定理,可以证明线面垂直。

    (4)两平面间的距离问题→点到面的距离问题→

    (5)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交的作法及求法:

    ①定义法,一般要利用图形的对称性;一般在计算时要解斜三角形;

    ②垂线、斜线、射影法,一般要求平面的垂线好找,一般在计算时要解一个直角三角形。

    ③射影面积法,一般是二面交的两个面只有一个公共点,两个面的交线不容易找到时用此法?

    高考文科数学必背公式整理

    数学公式很轿嫌多,我建议你去书店买一公式用,或态很好的,可以用到高三,没有闭团手打折卡也很便宜,只用4块9吧(这不是推销哦)因为我也在用。

    高考文科数学考点

    高三文科生在复习数学科目时,首先需要掌握数学公式。为了帮助高考考生掌握数学公式,下面改慎我为高三文科生整理数学公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文科数学公式

    一、对数函数

    log.a(MN)=logaM+logN

    loga(M/N)=logaM-logaN

    logaM^n=nlogaM(n=R)

    logbN=logaN/logab(a>贺悉0,b>0,N>0 a、b均不等于1)

    二、简单几何体的面积与体积

    S直棱柱侧=c*h(底面周长乘以高)

    S正棱椎侧=1/2*c*h′(底面的周长和斜高的一半)

    设正棱台上、下底面的周长分别为c′,c,斜高为h′,S=1/2*(c+c′)*h

    S圆柱侧=c*l

    S圆台侧=1/2*(c+c′)*l=兀*(r+r′)*l

    S圆锥侧=1/2*c*l=兀*r*l

    S球=4*兀*R^3

    V柱体=S*h

    V锥体=(1/3)*S*h

    V球=(4/3)*兀*R^3

    三、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及距离公式

    (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B|=|x2-x1|

    (2) 平面上两点A(x1,y1),(x2,y2)间的距离公式

    |AB|=sqr[(x2-x1)^2+(y2-y1)^2]

    (3) 点P(x0,y0)到直线l:Ax+By+C=0的禅歼乎距离公式 d=|Ax0+By0+C|/sqr

    (A^2+B^2)

    (4) 两平行直线l1:=Ax+By+C=0,l2=Ax+By+C2=0之间的距离d=|C1-

    C2|/sqr(A^2+B^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诱导公式

    sin(2*k*兀+a)=sin(a)

    cos(2*k*兀+a)=cosa

    tan(2*兀+a)=tana

    sin(-a)=-sina,cos(-a)=cosa,tan(-a)=-tana

    sin(2*兀-a)=-sina,cos(2*兀-a)=cosa,tan(2*兀-a)=-tana

    sin(兀+a)=-sina

    sin(兀-a)=sina

    cos(兀+a)=-cosa

    cos(兀-a)=-cosa

    tan(兀+a)=tana

    四、二倍角公式及其变形使用

    1、二倍角公式

    sin2a=2*sina*cosa

    cos2a=(cosa)^2-(sina)^2=2*(cosa)^2-1=1-2*(sina)^2

    tan2a=(2*tana)/[1-(tana)^2]

    2、二倍角公式的变形

    (cosa)^2=(1+cos2a)/2

    (sina)^2=(1-cos2a)/2

    tan(a/2)=sina/(1+cosa)=(1-cosa)/sina

    五、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

    余弦定理:

    a^2=b^2+c^2-2bccosA

    b^2=a^2+c^2-2accosB

    c^2=a^2+b^2-2abcosC

    cosA=(b^2+c^2-a^2)/2bc

    cosB=(a^2+c^2-b^2)/2ac

    cosC=(a^2+b^2-c^2)/2ab

    tan(兀-a)=-tana

    sin(兀/2+a)=cosa

    sin(兀/2-a)=cosa

    cos(兀/2+a)=-sina

    cos(兀/2-a)=sina

    tan(兀/2+a)=-cota

    tan(兀/2-a)=cota

    (sina)^2+(cosa)^2=1

    sina/cosa=tana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cosa*sinb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高中数学知识点速记口诀

    1.《集合与函数》

    内容子交并补集,还有幂指对函数。性质奇偶与增减,观察图象最明显。

    复合函数式出现,性质乘法法则辨,若要详细证明它,还须将那定义抓。

    指数与对数函数,两者互为反函数。底数非1的正数,1两边增减变故。

    函数定义域好求。分母不能等于0,偶次方根须非负,零和负数无对数;

    正切函数角不直,余切函数角不平;其余函数实数集,多种情况求交集。

    两个互为反函数,单调性质都相同;图象互为轴对称,Y=X是对称轴;

    求解非常有规律,反解换元定义域;反函数的定义域,原来函数的值域。

    幂函数性质易记,指数化既约分数;函数性质看指数,奇母奇子奇函数,

    奇母偶子偶函数,偶母非奇偶函数;图象第一象限内,函数增减看正负。

    2.《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是函数,象限符号坐标注。函数图象单位圆,周期奇偶增减现。

    同角关系很重要,化简证明都需要。正六边形顶点处,从上到下弦切割;

    中心记上数字1,连结顶点三角形;向下三角平方和,倒数关系是对角,

    顶点任意一函数,等于后面两根除。诱导公式就是好,负化正后大化小,

    变成税角好查表,化简证明少不了。二的一半整数倍,奇数化余偶不变,

    将其后者视锐角,符号原来函数判。两角和的余弦值,化为单角好求值,

    余弦积减正弦积,换角变形众公式。和差化积须同名,互余角度变名称。

    计算证明角先行,注意结构函数名,保持基本量不变,繁难向着简易变。

    逆反原则作指导,升幂降次和差积。条件等式的证明,方程思想指路明。

    万能公式不一般,化为有理式居先。公式顺用和逆用,变形运用加巧用;

    1加余弦想余弦,1减余弦想正弦,幂升一次角减半,升幂降次它为范;

    三角函数反函数,实质就是求角度,先求三角函数值,再判角取值范围;

    利用直角三角形,形象直观好换名,简单三角的方程,化为最简求解集;

    3.《不等式》

    解不等式的途径,利用函数的性质。对指无理不等式,化为有理不等式。

    高次向着低次代,步步转化要等价。数形之间互转化,帮助解答作用大。

    证不等式的方法,实数性质威力大。求差与0比大小,作商和1争高下。

    直接困难分析好,思路清晰综合法。非负常用基本式,正面难则反证法。

    还有重要不等式,以及数学归纳法。图形函数来帮助,画图建模构造法。

    4.《数列》

    等差等比两数列,通项公式N项和。两个有限求极限,四则运算顺序换。

    数列问题多变幻,方程化归整体算。数列求和比较难,错位相消巧转换,

    取长补短高斯法,裂项求和公式算。归纳思想非常好,编个程序好思考:

    一算二看三联想,猜测证明不可少。还有数学归纳法,证明步骤程序化:

    首先验证再假定,从K向着K加1,推论过程须详尽,归纳原理来肯定。

    5.《复数》

    虚数单位i一出,数集扩大到复数。一个复数一对数,横纵坐标实虚部。

    对应复平面上点,原点与它连成箭。箭杆与X轴正向,所成便是辐角度。

    箭杆的长即是模,常将数形来结合。代数几何三角式,相互转化试一试。

    代数运算的实质,有i多项式运算。i的正整数次慕,四个数值周期现。

    一些重要的结论,熟记巧用得结果。虚实互化本领大,复数相等来转化。

    利用方程思想解,注意整体代换术。几何运算图上看,加法平行四边形,

    减法三角法则判;乘法除法的运算,逆向顺向做旋转,伸缩全年模长短。

    三角形式的运算,须将辐角和模辨。利用棣莫弗公式,乘方开方极方便。

    辐角运算很奇特,和差是由积商得。四条性质离不得,相等和模与共轭,

    两个不会为实数,比较大小要不得。复数实数很密切,须注意本质区别。

    6.《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加法乘法两原理,贯穿始终的法则。与序无关是组合,要求有序是排列。

    两个公式两性质,两种思想和方法。归纳出排列组合,应用问题须转化。

    排列组合在一起,先选后排是常理。特殊元素和位置,首先注意多考虑。

    不重不漏多思考,捆绑插空是技巧。排列组合恒等式,定义证明建模试。

    关于二项式定理,中国杨辉三角形。两条性质两公式,函数赋值变换式。

    7.《立体几何》

    点线面三位一体,柱锥台球为代表。距离都从点出发,角度皆为线线成。

    垂直平行是重点,证明须弄清概念。线线线面和面面、三对之间循环现。

    方程思想整体求,化归意识动割补。计算之前须证明,画好移出的图形。

    立体几何辅助线,常用垂线和平面。射影概念很重要,对于解题最关键。

    异面直线二面角,体积射影公式活。公理性质三垂线,解决问题一大片。

    8.《平面解析几何》

    有向线段直线圆,椭圆双曲抛物线,参数方程极坐标,数形结合称典范。

    笛卡尔的观点对,点和有序实数对,两者一一来对应,开创几何新途径。

    两种思想相辉映,化归思想打前阵;都说待定系数法,实为方程组思想。

    三种类型集大成,画出曲线求方程,给了方程作曲线,曲线位置关系判。

    四件是法宝,坐标思想参数好;平面几何不能丢,旋转变换复数求。

    解析几何是几何,得意忘形学不活。图形直观数入微,数学本是数形学。

    高三文科数学 学习方法

    一:加深理解

    对数学课本里的概念要重新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公式,定理的理解和掌握,认真看书,多练习,全面掌握,结合所有资料,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更深知识的理解。

    二:认真做笔记

    上课时,一定要认真听,做笔记。听课不只是要听而已,还在积极的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想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要用什么方法,什么公式等等。老师上课时讲的,都会有一些的解题方法和思路,还有平时都会出错的问题,如何去解决,判断。所以上课做好笔记是必须的。

    三:反复练习

    高考文科数学必背公式图片

    1.诱导公式

    sin(-a)=-sin(a)

    cos(-a)=cos(a)

    sin(π2-a)=cos(a)

    cos(π2-a)=sin(a)

    sin(π2+a)=cos(a)

    cos(π2+a)=-sin(a)

    sin(π-a)=sin(a)

    cos(π-a)=-cos(a)

    sin(π+a)=-sin(a)

    cos(π+a)=-cos(a)

    2.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sin(a+b)=sin(a)cos(b)+cos(α)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sin(a-b)=sin(a)cos(b)-cos(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3.和差化积公式简胡

    sin(a)+sin(b)=2sin(a+b2)cos(a-b2)

    sin(a)−sin(b)=2cos(a+b2)sin(a-b2)

    cos(a)+cos(b)=2cos(a+b2)cos(a-b2)

    cos(a)-cos(b)=-2sin(a+b2)sin(a-b2)

    4.二倍角公式

    sin(2a)=2sin(a)cos(b)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5.半角公式

    sin2(a2)=1-cos(a)2

    cos2(a2)=1+cos(a)2

    tan(a2)=1-cos(a)sin(a)=sina1+cos(a)

    6.万能公式

    sin(a)=2tan(a2)1+tan2(a2)

    cos(a)=1-tan2(a2)1+tan2(a2)

    tan(a)=2tan(a2)1-tan2(a2)

    7.其它公式(推导出来的 )

    a⋅sin(a)+b⋅cos(a)=a2+b2sin(a+c) 其耐咐凯中 tan(c)=ba

    a⋅sin(a)+b⋅cos(a)=a2+b2cos(a-c) 其中 tan(c)=ab

    1+sin(a)=(sin(a2)+cos(a2))2

    1-sin(a)=(sin(a2)-cos(a2))2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昌唤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侧面积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S=1/2c*h' 正棱台侧面积S=1/2(c+c')h'

    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S=4pi*r2

    圆柱侧面积S=c*h=2pi*h 圆锥侧面积S=1/2*c*l=pi*r*l

    弧长公式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s=1/2*l*r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斜棱柱体积V=S'L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

    二维图形

    下面是一些二维图形的周长与面积公式。

    圆:

    半径= r直径d=2r

    圆周长= 2πr =πd

    面积=πr2(π=3.1415926…….)

    椭圆:

    面积=πab

    a与b分别代表短轴与长轴的一半。

    矩形:

    面积= ab

    周长= 2a+2b

    平行四边形(parallelogram):

    面积= bh = ab sinα

    周长= 2a+2b

    梯形:

    面积= 1/2h (a+b)

    周长= a+b+h (secα+secβ)

    正n边形:

    面积= 1/2nb2 cot (180°/n)

    周长= nb

    四边形(i):

    面积= 1/2ab sinα

    四边形(ii):

    面积= 1/2 (h1+h2) b+ah1+ch2

    三维图形

    以下是三维立体的体积与表面积(包含底部)公式。

    球体:

    体积= 4/3πr3

    表面积= 4πr2

    方体:

    体积= abc

    表面积= 2(ab+ac+bc)

    圆柱体:

    体积= πr2h

    表面积= 2πrh+2πr2

    圆锥体:

    体积= 1/3πr2h

    表面积=πr√r2+h2 +πr2

    三角锥体:

    若底面积为A,

    体积= 1/3Ah

    平截头体(frustum):

    体积= 1/3πh (a2+ab+b2)

    表面积=π(a+b)c+πa2+πb2

    椭球:

    体积= 4/3πabc

    环面(torus):

    体积= 1/4π2 (a+b) (b–a) 2

    表面积=π2 (b2–a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