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语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 语文
  • 2023-06-09
目录
  •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 八年级上册重点语文考试卷
  • 八年级上册语文试卷题
  •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必考题
  • 八年级上册语文考试卷子

  •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直接给你答案哈 ABADC

    一览众山耐粗小

    烽火连三月

    土地平旷屋舍伏亩禅俨然

    百川东到海

    芳草萋萋鹦鹉洲

    存者且偷生

    感时花溅泪缺尘恨别鸟惊心

    八年级上册重点语文考试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3分)

    1、根据文意与拼音在括号中填写正确的字词。(4分)

    ① 哪知老境却如此tuí( )唐!他触目丧怀,自然情不能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suǒ( )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② 信客沉稳地点点头,他看得太多,对这一切全能理解.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dùn( )的农村神经,他是最mǐn( )感的神经末梢。

    2、根据要求写出古诗文原句。(8分)

    ⑴.少壮不努力,________ _ 。(《长歌行》)

    ⑵. ______ ___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⑶.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⑷. __________ _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⑸.《陋室铭》中嫌伍写陋室环境之雅的名句是: _________ ___,___ _____ ________。

    ⑹.思乡是一种情怀。我们可用“ , ”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B、毕业前夕,同学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各展风采,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C、重庆的黑势力团伙气焰嚣张锐不可当,但在我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被彻底粉碎。

    D、《西游记》这部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4、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2分)

    A、同学们在考场上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B、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

    C、我虽然和他只有一面之缘,但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包括他的学识和人品。

    D、有关部门严肃处理了某些加油站擅自哄抬汽油价格。

    5、请在空格内为下面的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2字)(2分)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今年第13号台风“鲇鱼”的中心已于10月23日12时55分在福建省漳浦县沿海,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3级(3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70百帕。

    预计,“鲇鱼”将以每小时10-15公里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动,强度将逐渐减弱。台风“鲇鱼”是1949年以来福建省最晚的台风。

    6、综合性学习。(5分)

    近日,学校组织一次“走近新词语”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写出下列新词语的通常说法。(任选一个)(1分)另类 菜鸟 迷你 草根 热卖

    活动二:探究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2分)

    材料1:爷爷一提到“粮票”“烟票”“人民公社”就感慨不已。对他的孙女说,这些词语太陌生了,她经常说的是“上网”“粉丝”“低碳”等新词语。

    材料2:某个娱乐节目搞“海选”,不久到处都“海选”;电视台刚播《蜗居》,老百姓全在说“蜗居”。这些名称一出现,就成了各大媒体报道中的热闹词汇。

    材料3:李老师在批改随笔时,看到了天书般的一段话:“偶灰常稀饭周杰伦,那天偶拿他的片片到班里亮骚,被老斑发现收了去,真是7456……”李老师当场“晕倒”。

    探究发现: ▲

    活动三:下面是老师与学生的一段对话,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喊祥(2分)

    学生:老师,《现代汉语词典》怎么把“包装”“下课”作为新词语了?

    老师:因为这些郑者搏词语在发展过程中,增加了新的意义和用法。举例说,“下课”,原指上课结束,现在又有了被解职的意思。如,某男篮主教练执教不力而下课。

    学生:哦,我明白了!

    老师:那你能不能参照老师的说法,从“包装”“充电”“山寨”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来说明这种情况呢?

    学生: ▲

    老师:这个例子举得好,看来你是真的明白了。

    二、阅读赏析。(22分)

    (一)阅读文章《背影》(选段),完成7-10题。(10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①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②

    7、整体感知:选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父亲的背影?这位父亲给你的印象和感受怎样?(3分)

    8、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2分)

    9、选文中两次写到“我”流泪,其感情分别是(2分)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你的记忆宝库中,是否也留存着上文一样精彩瞬间?是否也有平凡而伟大的形象(母亲、父亲或其他)定格?请用你的笔告诉我们吧,那一定是很感动人心的。(3分)

    (二) 一包花生 陈亦权(12分)

    ①海啸袭击了这座贫穷的海滨小镇,无数大树和房子被摧毁,包括小镇上唯一的学校--艾莱特小学。艾莱特是这所小学的校名,同时也是个人名,他是城里的一位富翁。

    ②以前,小镇没有自己的学校,孩子们都要走到五里路以外的另一座小镇上去读书。后来,镇长想在自己的镇上建一所学校,就四处奔走,最后在艾莱特富翁那里得到了筹建资金。学校建成后,为表示感谢,镇长把富翁的名字定为小学的校名。但一场海啸把这所学校完全摧毁了!

    ③ 镇长为此成天愁眉紧锁,他想再次去外面寻求帮助。

    ④ 几天之后,他敲响了艾莱特富翁的家门。“艾莱特先生,学校被海啸摧毁了,我希望能再次得到您的帮助!”镇长说。“我已经帮助过你们一次了,为什么我要再次帮助你们?”艾莱特说完,转身就往里走。镇长只好无奈地离开,这时艾莱特叫住了他:“你们一定缺少食物,我给你一包花生吧!”说完他把一包花生递到了镇长手上。

    ⑤ 镇长回到镇上。孩子们见到他,纷纷站起身来问:“艾莱特先生答应帮助我们了吗?”“非常抱歉,艾莱特先生只给我们这包花生,就这么一些,我只能分给每人几颗。”校长带着愧意说。孩子们看着镇长手中的花生,纷纷沮丧地低下了头。“不过,如果把这些花生种到地里去,不就可以长出许多花生吗?”镇长说。“太好了!我们的学校废墟旁边就有一块空地,就把这些花生种到那儿去吧!”孩子纷纷应和着说。说干就干,镇长立刻和孩子老师们一起动手,给那块空地锄了草翻了土,把花生种了下去。时间一天天过去,花生在孩子们的照看下发了芽,长出了绿叶。那一小包花生竟变成一大片绿油油的花生地。

    ⑥ 一天,镇长从这里经过,看到了这番景象, 心想: 。 于是镇长就每天带领孩子们一起清理废墟,捡石头、锯树木。半年之后,原先的废墟上已经堆起了一座小山似的石头和木料,但是要造一所学校还远远不够,镇长再次陷入了沉思。

    ⑦ 这天,镇长正呆呆地看着在太阳下读书的孩子们,突然听到从远处传来一阵嗒嗒的马蹄声。一辆豪华的大马车往这边驶来。车上坐着的竟然是艾莱特富翁。富翁从车子上跨了下来,朝那片绿油油的花生地看了看,问:“这是?”“那是您资助给我们的花生,我们没有吃掉,种了起来!”镇长说。“哦!”艾莱特带着赞赏的神色点了点头,接下来又指着那一堆材料说,“那又是什么呢?”“我们没有钱用来造学校,只能自己动手,那就是我们自己准备的材料!”镇长说。 艾莱特点了点头,围着正在读书的孩子们转了一圈,然后坐上马车离开了!

    ⑧ 三天后,镇长收到了一笔足以重建学校的汇款和一封信,信上写着:“尊敬的镇长!你对孩子们的爱深深感动了我,虽然校园依旧没有重建起来,但我看到了那么多的石头和木料,虽然一包花生没有填饱你们每个人的肚子,但我看到了那么大的一片花生地!我为我资助给你们一包花生深表愧疚,但我只是希望我所帮助的人,并不是一有困难就想着让别人帮忙的人,而是本身就热爱劳动的人。真正改变命运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劳动!”信的落款上,写着的名字是--艾莱特。

    (选自《 意林 少年版》 2010年第4 期,有删改)

    11、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方框内写出主要的故事情节(每处不超过4个字)( 3 分)

    ① -筹款遭拒-② -③ -富翁来访-得到善款

    12、阅读第⑥段,按要求答题。( 3 分)

    (1)、加点词语“这番景象”指什么?(1分)

    (2)、请结合语境,在横线处补写镇长的心理活动。(30字左右)(2分)

    13、文章主要刻画了两个人物,一个是镇长,一个是富翁,你最欣赏哪个人物?请说明理由。(3分)

    14、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谈谈你对链接材料中受助者家长的看法。(字数不超过80字)(3分)

    【链接材料】丛飞,深圳著名歌手,在他37岁的短暂人生中,先后参加了400多场义演,捐赠钱物近300万元,是178名贫困孩子的“代理爸爸”。丛飞身患重病后,曾接到受助者家长的电话:“你不是说好要将我的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他现在正在读初中,你就不肯出钱了?你这不是吗?” 当对方得知丛飞正患病住院没钱继续捐助时,就问:“那你什么时候治好病出来挣钱啊?”

    三.古诗文阅读(22分)

    (一)欣赏下面古诗,完成习题。(4分)

    夏昼偶作 (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①,隐几熟眠开北牖②。

    日午③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④。

    【注】①南州:指永州。溽(rù)暑:又湿又热,指盛夏的气候.醉如酒:像喝醉了酒那样要打盹.②隐几:凭倚着几案.北牖(yǒu):北窗.③日午:中午。④茶臼(jiù):指捣茶用的石臼.

    15、这首诗中体现睡得很深的一个字是 ;以有声衬无声的一个字是 。(2分)

    16、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二)阅读《爱莲说》完成17一20题。(10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自李唐来( )②不蔓不枝(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④可爱者甚蕃( )

    18、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 )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D.“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0、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2分)

    (三)阅读下面两则选文,完成21一23题。(8 分)

    伯瑜有过,其母笞之,泣.母曰:“他日笞汝未尝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得杖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是以泣。(选自《韩诗外传》)

    司马芝.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

    节选自《三国志·司马芝传》

    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其母笞之(用鞭、杖或竹板打) B.同行者皆弃老弱走(逃跑)

    C.遂得免害(于是) D.杀之不义(指代母亲)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他日得杖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是以泣。

    23、两则选文中的主人公对母亲的孝,分别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四、作文(30分)(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时却与自己的言行相矛盾;从来都很执著,有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认真……坚强中有时也想痛哭一场;是非前有时也想正义一回……尽管不曾付诸行动,但这一切都是真情流露。

    请以“有时,我也想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

    (2)、风景一般指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也泛指人间真情、生活场景等等。请以“留在我心底的风景”为题目,自选题材,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答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① 颓 琐 ② 钝 敏

    2、⑴ 老大徒伤悲 ⑵ 日暮乡关何处是 ⑶ 山山唯落晖 ⑷气蒸云梦泽

    ⑸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乡书何处达,归雁落阳边。

    3、B 4、A 5、台风鲇鱼福建漳浦沿海

    6、活动一:另类:特殊(与众不同) 菜鸟:新手 迷你:袖珍(小巧) 草根:平民(普通百姓) 热卖:畅销

    活动二:如: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旧词语消失,新词语不断出现。新词语的传播速度很快。使用新词语应规范,否则会产生交流障碍。(三点中答出两点即可。意思符合即可)

    活动三:例:“包装”,原指包裹东西,现在又有了对人或事物进行装扮、美化的意思。如,没有演出公司的大力包装,小沈阳也许还只是一个唱二人转的普通演员。“充电”,原指补充电力,现在又有了培训学习的.意思。如,为了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每个人都需要通过不断充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山寨”,原指山中村寨,现在又有了仿制的意思。如,三星公司刚推出一款新开发的手机,没多久它的山寨版就在市场上出现了。

    二、阅读赏析。

    (一)7.外貌(衣着:都是青、黑色)、行动、语言;艰难时世的充满慈爱的父亲(意对即可)。

    8. 通过对父亲去买橘子时背影的描写和分别后背影的描写,表现了父子相怜相爱的真挚感情。

    9. 感动得流泪 离别伤感的泪

    10、略

    (二)11、( 3 分)① 学校被毁 -筹款遭拒- ② 种植花生 - ③ 准备材料 -富翁来访-得到善款

    12、( 3 分)

    (1)花生在孩子们的照看下发了芽,长出了绿叶。那一小包花生竟变成一大片绿油油的花生地。

    (2)既然付出一点劳动就能使那一小包花生变成这样,那为什么不能自己动手造一所学校呢?

    13.镇长:着重谈他对学生无私的爱与关怀。

    富翁:能捐资造学校,并且告诉我们真正改变命运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劳动。

    14.受助者家长的看法是错误的。他们一有困难就想着让别人帮忙,其实真正改变命运的永远都是他们自己,是他们自己的劳动。

    三.古诗文阅读

    (一)15、熟 敲 16、流露出诗人悠闲(闲适、舒适、惬意、慵懒)的心情。

    (二)15.①从 ②枝蔓 ③亲近而不庄重 ④多 17.C

    18、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这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应该是很多了。

    19、示例l;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处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示例2: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示例3:赞成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

    (三)20. ( D )(2分) 21. A用鞭、杖或竹板打 B逃跑 C于是 D指代母亲

    22.(3分)以前挨揍非常疼,今天母亲老了,没劲了,不能打疼我了,因为这个我哭。

    23. 伯瑜的孝体现在为母亲的年迈和自己惹母亲生气而伤心落泪。

    司马芝的孝体现在遇贼时宁愿自己死亡也不愿丢下母亲,将她的养老送终问题拜托山贼。

    八年级上册语文试卷题

    一、(24分)积累与运用

    1.(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混沌(dùn) 无餍(yàn) 攫来(jué) 如法炮制(páo)

    B.消翳(yì) 羸马(léi) 冻馁(něi) 汗流浃背(jiā)

    C.不啻(chì) 干瘪(biě) 颟顸(hān) 玲珑剔透(tī)

    D.掠取(lüè) 嵯峨(cuó) 横亘(gèng) 未雨绸缪(moú)

    2.(2分)下列 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一碧万顷 霓裳羽衣 莫明其妙 分道扬镳

    B.陈腔滥调 坐无虚席 欺世盗名 振耳欲聋

    C.回光返照 惊魂慑魄 潜心入腑 刻骨铭心

    D.星罗祺布 喋喋不休 神工鬼斧 夜以继日

    3.(2分)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当的 一项是

    A. 这些斑驳陆离的古铜器的出土,将大大有利于我们对春秋时期历史的研究。

    B. 看到黄山的奇妙景色,我真的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C. 看到地震后灾区土崩瓦解的镜头,真是令人触目惊心。

    D. 自习课上,个别同学经常说笑、打闹,对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大家都很气愤。

    4.(茄宴裂2分)下面句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泰山日出》选自《巴黎的鳞爪》,作者徐志摩,文章通过对泰山日出诗化的想象,展现了对古老的东方文明的倾情歌颂,借以表明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光明的渴望。

    B.《日历》是当代作家冯骥才的一篇散文,文章通篇以记叙和抒情为主,通过“日历”这个具体的事物来谈时间和生命,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创造生活每一天。

    C.《蚂蚁》作者南帆,本文通过写一只蚂蚁在“我”的注视下爬上书桌,发现一粒饼干屑并把它运走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弱小者的怜悯,对自足于眼前幸福的反思,对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人生意义的冷静思考。

    D.《黄果树瀑布》的作者是当代诗人朱自清,这篇游记散文采用了先扬后抑和移步换景的写法把黄果树瀑布的美完全展现出来,同时写出了自己用生命获得的真切体验。

    5. (2分)下列句子使用的修 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眨眼工夫,我看见飞机的翅膀红了,窗玻璃红了,机舱座里每一个酣睡者的面孔红了。(排比)

    B.这只蚂蚁在桌面上发现了我丢下的一粒饼干屑,它惊 奇地停了下来,快乐得就要晕过去了。(拟人、夸张)

    C.我喜欢用日历,而不喜欢用月历,为什么?(设问)

    D.这里是瀑布的声带,唯一的发言者是瀑布。(比喻)

    口语与交际。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7题。

    目前,全国上下都在大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为此,颤闭你们班将于下周举办“《朝花夕拾》我来讲”读书交流会,请你结合《朝花夕拾》一书的内容,为本次读书交流会设计一段祥罩开场白(不超过80字),并为本次活动拟写两条宣传标语。

    6.(4分)开场白:

    7.(2分)宣传标语:

    8.(每空1分,共8分)默写填空。

    ⑴玫瑰汁,葡萄浆, , ,霜枫叶——大量的染工,在层累的云底工作。(《泰山日出》)

    ⑵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天上的街市》)

    ⑶杨柳尚未抽条, ,临水坐枯柳下小饮。(《游高梁桥记》)

    ⑷稍近,则隐隐露白, , 。(《白洋潮》)

    ⑸写出两句关于时间或生命的格言、警句: 。

    二、(16分)比较阅读“瀑、潭、桥”组文,完成9—13题

    【甲】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乙】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丙】

    游高梁桥记(节选) 袁宏道

    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出游。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堤平,丝管夹岸。趺坐古根上,茗饮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皆相视以为笑,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少顷,遇同年黄昭质拜客出,呼而下,与之语,步至极乐寺观梅花而返。

    9.(3分)解释加点的词。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0.(4分)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②呼而下,与之语,步至极乐寺观梅花而返。

    11.(3分)仿照下面示例,请赏析【乙】文“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中“鱼影”的侧面描写的妙处。

    示例:【丙】文中“浪纹树影以为侑……”,不直接写春游之乐,而是从“树影”等景物的可人温馨来侧面烘托,尤其是赋予“树影”以人的性情,成了劝食劝酒的人,起到了情景交融、意趣盎然的艺术效果。

    我的赏析:【乙】文中

    12.(3分)按要求,任选一题作答。

    ①请从修辞的角度,简析【甲】 诗划线句子的写景之妙。

    ②请从听觉的角度,简析【乙】文划线句子的写景之妙。

    ③请从炼字的角度,简析【丙】文划线句子的写景之妙。

    我选择第 题,简析:

    13.(3分)袁宏道对“堤上游人”发出了“山情水意,了不相属”的遗憾;那么,面对大自然的山水美景,三诗文作者的“山情水意”又分别是什么呢?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甲】文:

    【乙】文:

    【丙】文:

    三、(15分) 比较阅读“日、水、云”组文,完成14—17题

    【甲】

    泰山日出(节选) 刘白羽

    ①登高山看日出,这是从幼小时起,就对我富有魅力的一件事。

    ②落日有落日的妙处,古代诗人在这方面留下不少优美的诗句,如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可是再好,总不免有萧瑟之感。不如攀上奇峰陡壁,或是站在大海岩头,面对 着弥漫的云天,在一瞬时间内,观察那伟大诞生的景象,看火、热、生命、光明怎样一起来到人间。但很长很长时间,我却没有机缘看日出,而只能从书本上去欣 赏。

    ③海涅曾记叙从布罗肯高峰看日出的情景:

    我们一言不语地观看,那绯红的小球在天边升起,一片冬意朦胧的光照扩展开了,群山象是浮在一片白浪的海中,只有山尖分明 突出,使人以为是站在一座小山丘上。在洪水泛滥的平原中间,只是这里或那里露出来一块块干的土壤。

    ④善于观察大自然风貌的屠格涅夫,对于日出,却作过精辟的描绘:

    ……朝阳初升时,并未卷起一天火云,它的四周是一片浅玫瑰色的晨曦。太阳,并不厉害,不象在令人窒息的干旱的日子里那么炽热,也不是在暴风雨之前的那种暗紫色,却带着一种明亮而柔和的光芒,从一片狭长的云层后面隐隐地浮起来,露了露面,然后就又躲进它周围淡淡的紫雾里去了。在舒展着云层的最高处的两边闪烁得有如一条条发亮的小蛇;亮得象擦得耀眼的银器。可是,瞧!那跳跃的光柱又向前移动了,带着一种肃穆的欢悦,向上飞似的拥出了一轮朝日。……

    ⑤可是,太阳的初升,正如生活中的新事物一样,在它最初萌芽的瞬息,却不易被人看到。看到它,要登得高,望得远,要有一种敏锐的视觉。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看日出的机会,曾经好几次降临到我的头上,而且眼看就要实现了。

    ⑥一次是在印度。我们从德里经孟买、海德拉巴、帮格罗、科钦,到翠泛顿。然后沿着椰林密布的道路,乘三小时汽车,到了印度最南端的科摩林海角。这是出名的看日出的胜地。因为从这里到南极,就是一望无际的、碧绿的海洋,中间再没有一片陆地。因此这海角成为迎接太阳的第一位使者。人们不难想象,那雄浑的天穹,苍茫的大海,从黎明前的沉沉暗夜里升起第一线曙光,燃起第一支火炬,这该是何等壮观。我们到这里来就是为了看日出。可是听了一夜海涛,凌晨起来,一层灰蒙蒙的云雾却遮住了东方。这时,拂拂的海风吹着我们的衣襟,一卷一卷浪花拍到我们的脚下,发出柔和的音响,好象在为我们惋惜。

    ⑦还有一次是登黄山。这里也确实是一个看日出的优胜之地。因为黄山狮子林,峰顶高峻。可惜人们没有那么好的目力,否则从这儿俯瞰江、浙,一直到海上,当是历历可数。这种地势,只要看看黄山泉水,怎样象一条无羁的'白龙,直泄新安江、富春江,而经钱塘入海,就很显然了。我到了黄山,开始登山时,鸟语花香,天气晴朗,收听气象广播,也说二三日内无变化,谁知结果却逢到了徐霞客一样的遭遇:“深雾弥漫,抵狮子林,风愈大,雾愈厚……雨大至……”只听了一夜风场雨声,至于日出当然没有看成。

    ⑧但是,我却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

    【乙】

    绿(节选) 朱自清

    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

    【丙】

    云海(节选) 唐敏

    云是天空的吉普赛人,它们一群群来去匆匆。偶尔有走错路的一团云,慌慌张张一头撞到山上。“轰”地一下,胖乎乎的云变成晕头晕脑的丝缕状,随后拖长了身体,又瘦又薄地从山头上漫过。好不容易脱身出来,巨大的身躯已经损失了许多,万分懊悔地向远方溜走。

    这样有趣的云总是常常见到的,但是把整个大地盖住的“茫茫云海”却不是常见到的。有云海的日子便成为节日。

    到纯白的云海中去洗澡那是十分有趣的。云海汩汩地围着山头,大有海中孤岛的虚幻感。从房屋走出来不远,双脚就踏进了云海。弯下身去用纯白的云潮来洗手洗脚,又走到云潮没胸处做双臂划水的动作。有人在潜水,脑袋一忽而这,一忽而那地冒出来。有人只在云海上露出两只手不停地乱招,笑声从云海里传上来:

    14.(4分)【甲】文题目为“泰山日出”,而②—⑦段却笔锋一转,写了“落日”“海涅的日出”“屠格涅夫的日出”“印度的日出”和“黄山的日出”,到第⑧段才回笔写“泰山日出”。请从衬托的角度,赏析作者这样安排文章的用意。

    15.(4分)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谈谈【乙】选文的感情为什么显得更加强烈?

    16.(4分)请从拟人手法的角度,赏析【丙】选文第一段的语言之美。

    17.(3分)唐敏说“没有当年的心情,云很难那么潜心入腑地感动我。”比较三选文,谈谈作者特别的心情怎样影响作者的感觉。

    四、(15分) 阅读散文《都市精灵》,完成18—21题

    都市精灵

    舒乙

    ⑴我工作的地方以前是清朝太后的行宫,里面有一个古树参天的大院子,幽雅得很。由于游人稀少,常有鸟儿飞来栖息,最多的是喜鹊和灰喜鹊。喜鹊多是成双成对,而灰喜鹊则成帮成伙,一来就是一大群,它们高高地在树枝上跳来跳去,飞来飞去,叫来叫去,非常活跃,为这座学府式的大庭院带来了一派 生机和欢快。我常常带领国内外参观者丫在树下指着嬉戏的鸟儿们,说:“瞧,这是我们的一景!”

    ⑵碰巧了,还能看见一只小松鼠。在北京,在喧闹繁忙的三环路旁边,居然有野生的小松鼠,简直是奇迹。它是打哪儿来的呢?太奇怪了。我常常感叹生物界生命力之顽强,于是我又又常常说:“现代文学馆还有一宝,一只小松鼠。“听者无不惊讶,点头称赞,都觉得小松鼠长在北京城里真不容易。

    ⑶其实,仔细观察,能发现,一年四季,有许多品种的鸟会轮流光顾我们这个大院子,不过多半只是一只或一双;它们中有啄木鸟、百灵鸟、小黄雀、黄鹂,还有一种体型特别小巧的鸟只及小麻雀的一半大,歌可是唱得很好听。一听见它歌唱,我会立刻扔下笔,跑到院中去看它,听它那动人的鸣叫,以为是难逢的幸事。

    ⑷冬天,在院中,在很高很高的枯枝上,常蹲着一对硕大的乌鸦,连大嘴都是漆黑的。它们并不叫,呆呆地蹲着,居高临下地瞧着这忙碌的大城市,像两个孤独而寂寞的旁观者。

    ⑸现在,在北京,连乌鸦都久违了。几十年前,我小的时候,老鸹是北京一景。清晨,成群飞向城外,在乡下地里觅食;黄昏,成群飞回城里,在城里类似万寿寺这种多树少人的深宫大院里过夜。数量之多,达到遮天的地步,一飞就是乌压压一大片,总有几百上千只,叫着闹着,给清冷的天际增添了一点无序的伴奏。它们很准时,人们按着它们飞出飞进的钟点劳作休息,倒真能起到生物钟的作用。我常为现在我院中的那两只大呆鸟感到难过,它们似乎已经没有了日升飞出日落飞回的习惯,大白天都蹲在城里无所事事,而且也不敢肆无忌惮地大叫,老鸹不老呱了,怪可怜的。

    ⑹其实,每座城市都有每座城市钟爱的小动物,而且形成传统,是它的一种标志和象征。

    ⑺以鸟 来说,麻雀、老鸹、燕子,是北京的最大众化的鸟类,多少年来,它们都陪伴着北京人生活,是北京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空中伙伴。如今,老鸹和燕子在北京已经很稀有了,麻雀经过大围剿也元气大伤,都构不成北京的景致了,实在是非常的可惜。

    ⑻我很羡慕春城昆明,近年来那里每年春节前后都有成千上万只红嘴鸥由西伯利亚飞来过冬,成了昆明人的一大骄傲,年年都有电视报道。

    ⑼我佩服上海人,他们开始在城市广场上放养鸽子,绿草地上漫步着白白胖胖的大鸽子,小孩子们伸着小胖手给大鸽子喂食,多可爱!

    ⑽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现代大都市都有自己的都市动物,从这 个意义上说,美国的许多城市可以称得上是小松鼠王国,或者野鸭子王国,或者鹿的王国。旧金山是最有代表性的,简直是个海兽鸟城。在它最繁华的渔人码头旁,居然卧着上百头野生的大海狮,旁若无人地打斗、游戏、抢地盘,引来无数游人驻足观赏。海滨饭馆都把临海的座位当成一等雅座来招待顾客,甚至搭起高高的木板大看台,可以登高检阅。靠近金门大桥则有一处观海鸟的胜地,太平洋海湾中有三个小岩石孤岛,栖息着上万只大嘴鹈鹕、鱼鹰、海鸥。只要鱼群一到,这上万只大海鸟便一起腾空,作低空滑翔,然后,一抿翅膀,像炸 弹一样,射入水中,百发百中,钻出水面时,嘴中必有活蹦鲜灵的鱼。这个地方每逢节假日,能引来成千上万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他们一看就是好几个钟点。看海兽,看海鸟,便成了旧金山人的传统节目和一大享受,位置排得很靠前,和上博物馆有着差不多同等的崇高地位。

    ⑾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任何一个原始城市必然有鸟有鱼有兽,因为同在一个蓝天之下,同饮一江水,共同生长在一块土地之上;只是,由于人类的霸道和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鸟、鱼、兽渐渐退避三舍或渐渐灭绝。这么看来,城市里无鸟无鱼未必是好事。换句话说,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倒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是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

    ⑿如此说来,“孤城寡人”并不正常,虽然,已经司空见惯了,习以为常了,倒是“与狼共舞”这个漂亮而荒诞的词组更具有现代意识。

    18.(4分)“托物言志”是诗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本文借“都市精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9.(4分)请结合上下文内容,具体谈谈第⑹段的作用。

    20.(4分)⑾⑿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21.(3分)读完此文,你是愿意做“孤城寡人”,还是喜欢“与狼共舞”?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感慨。

    四、写作(50分)

    22.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都市精灵》一文中,舒乙说“每座城市都有每座城市钟爱的小动物,而且形成传统,是它的一种标志和象征。”其实,家乡的一花一草,一物一事,也都是标志和象征,珍藏着我们美好的梦想,让我们时时由衷地怀恋追寻……

    请以“家乡,一个寻梦的地方”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温馨提示:

    ①尝试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②字体美观,书面整洁。

    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

    一、(24分)积累与 运用

    1.(2分)D

    2.(2分)A

    3.(2分)D

    4.(2分)D

    5.(2分)C

    6.(4分)略。(评分参考:称谓,1分;介绍《朝花夕拾》书,3分)

    7.(2分)略。(评分参考:两句对仗,词句精炼的赋2分)

    8.(每空1分,共8分)

    ⑴紫荆液 玛瑙精

    ⑵那怕是它们提着灯笼在走

    ⑶冰微泮

    ⑷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

    ⑸略

    二、(16分)比较阅读“瀑、潭、桥”组文,完成9—13题

    9.(3分)①向下 ②大约 ③指北斗,这里翻译为“像北斗星一样的”

    10.(4分)示例参考:

    ①忽然向远处游去,轻松急 速地来来往往,好像和游人相互取乐。

    ②叫他下来,与他交谈了一会儿,步行到极乐寺观赏了梅花,接着就回家了。

    11.(3分)作者不直接写潭水清澈透明,而是写日光照射着鱼,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一动不动,清清楚楚,以“影”之黑衬“水”之清亮,彰显了间接描写的用笔之妙。(意思到即可)

    12.(3分)

    示例1:我选第①句,简析:以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瀑布急速而下、一泻千里的宏伟气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无限的想象空间。抒发了诗人对庐山瀑布的无限惊叹和倾慕之情。

    示例2:我选第②句,简析:“闻水声”,突出听觉,未见其水,先闻其声,提高了读者的阅读期待感,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如鸣佩环”,以人的“佩环之声”来比喻“泉水之声”,拉近了“人”与“水”之间的距离,写出了水声的清脆悦耳、亲切动人。

    示例3:我选第③句,简析:“柳梢新翠”,一“新”字,千锤百炼,写出了柳梢之早、之嫩、之鲜;“丝管夹岸”,一“夹”字,更是形象生动,写出了“丝管”弥漫,其声之多、之浓、之美。总之,这一句作者惜墨如金,锤词炼字,极具功夫,表达了对高粱桥初春之景的喜爱、赞叹之情。

    (能够按要求,结合词句,赏析正确即可。)

    13.(3分)【甲】文:对庐山瀑布自然美景惊叹、热爱的豪情。

    【乙】文:对小石潭景物的喜爱、留恋和淡淡的失落之情。

    【丙】文:对高粱桥新春景色的惊喜、热爱和赞叹之情。(意思到即可)

    三、(15分) 比较阅读“日、水、云”组文,完成14—17题

    14.(4分)文章开头并没有直接描写“泰山日出”的景象,而是用大量篇幅从侧面去写“海涅的日出”“屠格涅夫的日出”等等,以此来衬托下文即将写到的“泰山日出”,可谓以名胜美景衬托名胜美景,使得“泰山日出”之景更加突出,得到强化;这样安排文章结构,蕴含了作者的匠心。

    (意思到即可)

    15.(4分)【乙】文主要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直接抒发对梅雨潭“绿”的热爱之情。尤其是一些疑问句、反问句和感叹句等句式的运用,更加有利于抒发强烈的感情。而【甲】【丙】两文,都是以叙述、描写表达方式为主,语气比较平和,感情比较舒缓。

    16.(4分)【丙】文第一段,主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云”当作人来写,赋予“云”以人的性格、情感:“慌慌张张”“晕头晕脑”“万分懊悔”等词语,写出了“云”匆忙、慌乱、性急而又活泼可爱的性格,体现了文章语言表达之美。

    17.(3分)【甲】文因为作者饱含着,对新中国锦绣前程的向往热爱之情,这种心情直接影响着他对“日出”的感觉,所以他笔下的“日出”也是充满生机、喷薄向上的。

    【乙】文因为朱自清拥有“为人生”的写作理想,拥有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所以,他的《绿》文跳动着激情浪漫的脉搏,格调明朗,节奏明快,富有浪漫气息。

    (意思到即可)

    四、(15分) 阅读散文《都市精灵》,完成18—21题

    18.(4分)表达了作者对现代城市环境恶化的遗憾、担忧之情和对和谐美丽家园的向往、期盼之情。

    19.(4分)第⑹段的作用:过渡作用。笔锋一转,首先从北京抛向国内其它城市——昆明、上海;然后再转向国外——美国的旧金山。这样的过渡,使得文章视域宽阔,内容丰富;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意思到即可)

    20.(4分)⑾⑿段主要运用了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作用:

    结构上:总结上文,使得文章结构“分—总”分明,清晰明了。

    主题上:文末议论抒情,提出了“生存环境”思考问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突出了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主题。(意思到即可)

    21.(3分)做“与狼共舞”的人。

    感慨:“狼”等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们和人类拥有共享大自然的权利;人和动物平等相处,才能营造和谐美丽的地球家园。(意思到即可)

    五、写作(50分)

    22.

    ⑴分项分等评分标准参考

    项 目一等二等三等四等

    ① 内容20分20~16分15~10分9~5分4~0分

    ② 表达25分25~20分19~15分14~10分9~0分

    ③ 文面5分5分4分3分2~0分

    ⑵特别强调: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评为一类文,计38分以下:

    ①写成“我的家乡”如何如何的,而没有写出“寻梦”意味的;

    ②写出“家乡”二三事,然后贴上“一个寻梦的地方”的标签的;并没有写出“寻梦”的因缘,也没有抒发出“寻”的情思;

    ③其它:没有紧扣标题、丢掉标题关键词、偏离题意的。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必考题

    八年级(上)古诗文名句默写题

    一、根据课文内容直接默写。(共18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多字每个扣1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7、荡胸生曾云,决呲入归鸟。

    8、 白头骚更短,浑欲不胜簪。

    10、 自古逢秋悲寂寥,往事知多少。

    1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二、理解性默写。(共78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多字每个扣1分)

    1、《桃花源孝码拆记》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欲穷其林。

    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陋模做室铭》中“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4、《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6、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巧枣,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出了望中之所见,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

    从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

    12、《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13、透过《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

    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三、 拓展性默写(共4分,每小题1分,错字、漏字、多字每个扣1分)

    1、请写出你所知道的关注民众疾苦的古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你所喜欢的描写桥的古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抒发作者爱国情怀的古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表达作者充满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的古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上)文言文总复习

    八年级上册:14、《桃花源记》

    一、 词语解释

    缘溪行 沿着 落英缤纷 落花

    甚异之 诧异 豁然开朗 开阔的样子

    俨然 整齐的样子 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

    黄发垂髫 老人小孩 怡然 喜悦的样子

    具答之 详尽 咸来问讯 都

    率妻子邑人 妻子儿女 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不复出焉 再 无论魏晋 更不必说

    延至其家 邀请 处处志之 作标记

    欣然前往 高兴的样子 无问津者 渡口

    二、 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7、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8、后遂无问津者。 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10、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三、课文分析

    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 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 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 3、豁然开朗、世外挑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4、甚异之

    5、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用原文)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表现 “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9、“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0、“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八年级上册:6、陋室铭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出名 灵:成为灵异的水

    2、斯是陋室 斯:这

    3、惟吾德馨 德馨:美好的品德

    4、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使……乱。

    5、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官府的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

    6、何陋之有? 何:什么。

    二、译句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主人却有美好的德行。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孔子云:“何陋之有?” 4、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回答下列问题

    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八年级上册:7、爱莲说

    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 答案

    1、可爱者甚蕃 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 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6、宜乎众矣。 宜:应当。

    二、译句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 2、莲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 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 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八年级上册:9、大道之行也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选贤与能 与:通“举”举荐,选拔

    2、古人不独亲其亲 亲:以……为亲。 亲:亲人、父母

    3、不独子其子 子:以……为子。 子:子女

    4、男有分,女有归 分:职分、职业

    5、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憎恶

    6、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造反。 贼:。 作:兴起

    7、是谓大同 是:这。 大同:理想社会

    8、女有归 归:女子出嫁

    二、译句 答案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 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拔出来,

    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所以人们不单纯只是奉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单纯只是抚育自己的子女。

    3、男有分,女有归 3、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适时婚嫁。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有的。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不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也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回事时,“我”是怎么想的?

    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摘录原句回答),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

    3.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4.“我”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5.“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样说?

    [三] 答案:1、我以为从阿长那里得到《山海经》根本不可能,我不抱什么希望,但她既然来问,也不好不说 2、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我感到非常吃惊,震动,全身都震悚起来。) 被阿长的热忱深深打动3、对《山海经》的关心就是对孩子的关心,突出了阿长善良的性格特点。4、我根本没有想到她会给我买回来,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这确实是有很大的神力 5、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

    [五]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了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下面几句话有什么含义?体现了什么?

    (1)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2)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4)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有何作用?

    (1)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请从人称和内容两个方面回答)

    (2)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

    (3)我的眼泪又来了。(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

    3.选文对父亲的刻画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4.指出“蹒跚”一词与文中哪句话相照应,并解释。

    5.写出与“扑扑衣上的泥土”相照应的句子。

    6.这段文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

    7.“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原因是什么?

    8.段末用“我的眼泪又来了”作结有何作用?

    9.两次流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0.用“‖”分三层。

    11.选出最能概括这段文字内容的一个标题( )

    A、父子情深。B、慈父背影。C、车上惜别。D、买桔送别。

    12.这一自然段共有两处“背影”,其中详细地刻画了买桔子的背影,为什么要这样写?

    [五] 答案:(1)体现了父子间的相互体贴和关怀,尤其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关怀。(2)体胖的父亲买橘子并不轻松,只是想到要替儿子做的事已经做到了,尽管很累,单心里却很踏实。(3)表现了父亲对儿子远行的牵挂之情。(4)突出了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2、(1)用第一人称写别人的心理活动时,不能作直接描写,用"似的"表明是在推测别人的心理活动。同时,从内容上说,也表明买橘子这件事对父亲来说并不轻松。(2)"找"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依依不舍的感情(3)从内容上,表明是第二次流泪;突出了作者和父亲离别时对父亲的依恋、感激和敬爱之情。从结构方面:照应前文中"我的泪很快的流下来了。3、动作描写,细致入微的刻画了父亲为儿子不辞辛苦所做的一切,表现了父亲爱子情深。4、父亲是个胖子;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5、他用手攀着上面…… 显出努力的样子;过铁道时……再抱起橘子走。6、描写7、怕父亲伤心,也怕别人笑话8、增添背影的感人力量(或突出父爱深情)9、作者对父亲的感激留恋之情10、只好让他去‖我看见……到那边来信‖过一会说……。11、D 12、(1)"背影"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儿子感受最深;(2)背影是父亲在特定环境中的特殊形象。父亲的老境颓唐,心情忧郁,父爱真挚等,都可通过"背影"真切的表现出来。

    《陋室铭》(刘禹锡 唐)(2002年河北省中考题)

    ①《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③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003年河北省中考理解题)

    ④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⑤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⑥《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⑦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⑧《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爱莲说》 (宋代哲学家 周敦颐)(2001年河北省中考阅读题)

    一、 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3 分)

    1、 益: 副词,更。 2、 植:树立。 3 、鲜:少。 4、濯:洗涤。 5、亵:亲近而不庄重。6、 妖:妖媚。 7、蕃:多 8、宜:应当 9、独:只,仅

    二、翻译:

    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

    2、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4、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三、“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四.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答: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五、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

    答:莲花代表的可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不拘繁文苟礼,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

    六、本文概括莲花高洁品质的句子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

    七、本文所用的修辞有:排比、设问、比喻 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

    补充说明:上文之字的标号①③④⑤的意思都是结构助词,的。②⑥⑦⑧的意思都是结构助词,无义。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菊正衬莲,用牡丹反衬莲。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多种句式:分别有感叹句(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设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陈述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理解背诵:①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③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④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⑤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003年河北省中考理解题)

    ⑥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⑦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桃花源记

    1、作者:陶渊明,朝代:晋宋诗人,散文家。本文选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2、文章知识:(1)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2)顺序:时间先后

    3、重点字词、(1)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2)古今异议:交通,交错相通。 无论:不要说,要不必说。

    妻子:妻子和儿女。 绝境:与世隔绝之地 。 鲜美:鲜艳美丽

    (3)一字多义:志: 处之志之; 标记,寻向所志。

    (4)重点词:欲穷其林穷:穷尽。 具答之具:详尽。 悉如外人,全部、完全。

    咸来问讯咸,都。 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乐,都。

    4、成语:(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3)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落英缤纷;落英:落花。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5、理解背诵;(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003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题)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 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5、思考、(1)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2)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3)从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内容是虚构的:从“桃源世界”,结果“不复得路”,而后“无人问津”可知。

    (4)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5)作品意义:尽管这种理想不可能实现,但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6、讨论、 回答下列问题

    1、 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不想让桃花源以外的人来打搅他们的生活.)

    2、“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

    (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或: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

    3、 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① 增添神秘色彩。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课程标准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理解性默写

    & 桃花源记

    1基础知识

    Ø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

    Ø 文言词语

    【一般词语】

    〔缘〕沿着,顺着。〔夹岸〕两岸。夹,在两旁。〔数〕几。〔芳〕香花。〔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英,花。〔缤纷〕繁多样子。〔复〕再。〔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才〕仅。〔平旷〕平坦开阔。〔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田间小路。〔悉、咸]全,都。〔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怡然〕形容喜悦。〔乃〕竟然。〔具〕详细。〔问讯〕打听消息。〔云〕说。 [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延]邀请。〔语(yù)〕告诉。[扶]沿,顺着。[向]从前,旧的。〔及〕到。〔诣〕到。〔遣〕派。〔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果〕实现。

    【一词多义】

    [中] ①年间。(晋太元中)②中间。(中无杂树) [志] 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为] 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è)房舍。(屋舍俨然)[作] 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做。(设酒杀鸡作食)

    【古今异义】

    [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

    【词类活用】

    [异]感到诧异。[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成语】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八年级上册语文考试卷子

    2010--201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期中试卷

    一、积累运用(25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或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遇到了困难和cuò()折,经历无数的尝试后都不能解决它,看似毫无希望了。但有时只要我们再作坚持与努力,就常有“柳暗花明”的huò()然开朗之感,那时,困难在我们派腊面前似乎就渺()小了,不再不可逾()越了。

    2.下列书写全正确的一项(2 分)()

    A.精疲力竭张慌失措杀戮箱箧

    B.臭名昭著月明风轻荒谬憧憬

    C. 眼花缭乱锐不可当晨曦血腥

    D. 响彻云宵转弯抹角纳粹鞠躬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大家去郊游是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B.这篇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船长的光辉事迹。

    C.从她上学的那天起,语文对她就产生看浓厚的兴趣。

    D.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成功的关键。

    4.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里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反语)

    B.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一座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比喻)

    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睁轮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反语)

    D.您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反语)

    5.古诗文填空(7分)

    诵读古代优秀诗文,会给我们许多精神上的享受,如:读《野望》,我们领略到了山野中“,山山唯落晖”的浓浓秋意;览《桃花源记》,我们感受到了桃花源村“,鸡犬相闻”的安宁平静;诵《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我们又领略到了洞庭湖“,波撼岳阳城”的壮观;咏《爱莲说》,让我们品味到古人“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吟《长歌行》,更让我们品味到“,老大徒伤悲”的悲伤和无奈;品《望岳》我们感悟到了“,

    一览众山小“的雄心与气概;观《陋室铭》我们悉羡信钦佩陋室主人的“斯是陋室,”的高尚情操。

    6.综合学习(7分)

    (1)右边这个雕塑是在联合国总部前矗立了四十年的“铸剑为犁”主题雕塑,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个雕塑。(3分)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主题雕塑的含义是什么?(2 分)

    (3)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有很多,请你写出二句有关战争的诗句。(2分)(不同诗句中的连续两句。)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12分)

    这是冀中区的女孩子们,大的不过十五,小的才十三。她们在家乡的道路上行军,眼望着天边的北斗。她们看着初夏的小麦黄梢,看着中秋的高粱晒米。雁在她们的头顶往南飞去,不久又向北飞来。她们长大成人了。

    小女孩子趴在船边,用两只小手淘着水玩。发烧的手浸在清凉的水里很舒服,她随手就舀了一把泼在脸上,那脸涂着厚厚的泥和汗。她痛痛快快地洗起来,连那短短的头发。大些的轻声吆喝她:

    “看你,这时洗脸干什么?什么时候啊,还这么爱干净!”

    小女孩子抬起头来,望一望老头子,笑着说:

    “洗一洗就精神了!”

    老头子说:

    “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

    远远有一片阴惨的黄色的光,突然一转就转到她们的船上来。女孩子正在拧着水淋淋的头发,叫了一声。老头子说:

    “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他蹲下去,撑着船往北绕一绕。黄色的光仍然向四下里探照,一下照在水面上,一下又照到远处的树林里去了。

    老头子小声说:

    “不要说话,要过封锁线了!”

    小船无声地,但是飞快地前进。当小船和那黑糊糊的小火轮站到一条横线上的时候,探照灯突然照向她们,不动了。两个女孩子的脸照得雪白,紧接着就扫射过一梭机枪。

    老头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

    着小船前进。大女孩子把小女孩子抱在怀里,倒在船底上,用身子遮盖了她。

    子弹吱吱地在她们的船边钻到水里去,有的一见水就爆炸了。

    大女孩子负了伤,虽说她没有叫一声也没有哼一声,可是胳膊没有了力量,再也搂不住那个小的,她翻了下去。那小的觉得有一股热热的东西流到自己脸上来,连忙爬起来,把大的抱在自己怀里,带着哭声向老头子喊:

    “她挂花了!”

    老头子没听见,拼命地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她挂了花!”

    “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用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选文的内容。(2分)

    8.文中多次出现“不怕”这个词语,它们的意思是否一样,并它们包含了老人怎样情感或性格。(3分)

    9.文中加曲线的内容是对二个小女孩一些的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她们是怎样的一个小女孩。(2分)

    10.最后两段主要是在刻画老人的心理,这些描写刻画了当时老人怎样内心。(2分)

    11.语言是最能反应一个人性格,试从本选文老人的语言入手,分析老人的语言有何特点?这样的语言描写有何好处?(3分)

    (二) 最后一根火柴 (12分)

    ⑴一个六人组成的科学考察队,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突遇暴风雨,迷失了方向。他们精疲力竭地走了一个下午,也未能走回宿营地。

    ⑵天渐渐黑了下来。年过花甲的老队长凭多年的野地考察经验,预感到了某种不祥。他神色凝重地告诉大家,如此恶劣的气候,营救工作根本无法实行,我们必须设法熬过今晚才有获救的可能。大家的心倏地像跌进了无底深渊。谁都明白,这里夜间温度达零下四十多度,要想熬过今晚几乎是不可能的。

    ⑶狰狞恐怖的死神,一下子赫然眼前。

    ⑷他们寻到一块上部凸出,下部凹入一米的巨石躲了进去,六个人背靠着背,瑟缩着用彼此的体温取暖。人生诸多欲求,此时已被简化为对一团火的渴望!

    ⑸忽然,一位队员惊喜地发现,在他们栖身的岩缝里竟残存着许多干枯的灌木!大家激动不已,把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嗜烟的老队长。老队长心领神会,从怀里掏出一盒火柴。遗憾的是,匣里的火柴所剩区区几根了。

    ⑹这里海拔三千多米,不但氧气稀薄,而且肆虐的寒风无处不入,想一次划燃火柴是非常困难的。一根,二根,三根,火柴只有哧的亮一下,腾起一缕青烟便熄灭了。

    ⑺仅剩最后一根火柴时,老队长不敢再划了。他清醒地知道,如果这根火柴再不能将木柴点燃,他们六人将魂断高原。气氛骤然紧张起来,老队长擎火柴的手开始微微颤抖。

    ⑻深思熟虑了许久,老队长命令大家把臃肿的外衣脱下,拥在各自胸前,然后用身体围成一个圈,将老队长划火柴的手围得密不透风。在火柴擦向磷纸的刹那,每个人都竭力屏住呼吸,惟恐自己多吸一些珍贵的氧气。

    ⑼“哧”的一声,火柴绽开一朵美丽的花,将浓重的夜幕撕开一角。老队长不敢怠慢,忙将自己的帽子点燃,放在木柴下。一堆篝火疯狂地燃烧起来!

    ⑽那一夜,何等漫长。生死之间,大家看到了自身的渺小,同时对那根救命火柴产生了神灵般的崇敬与膜拜。天亮了,前来搜救的直升机很快发现了他们,他们得救了。

    ⑾谁也不会想到,创造奇迹的,竟是微不足道的一根火柴!

    ⑿其实世界上再渺小的事物也会有它的伟大之处,譬如这根火柴,尽管它一生只辉煌一次,但这一次却成了永恒。

    ⒀那么,谁还有理由自高自大。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交代背景,指出作用及启示)(2 分)

    13.找出能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2 分)

    14.文章第六段加曲线的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2 分)

    15.当仅剩最后一根火柴时,老队长擎火柴的手为什么开始“微微颤抖”?(2 分)

    16.“火柴绽开一朵美丽的花,将浓重的夜幕撕开一角”运用的修辞是,其表达作用是。(2 分)

    17.读了本文后你有何启示?(2 分)

    (三)(21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8.本选段节选自《》,作者是朝的陶渊明,字,号。(4分)

    19.下列加点的词中,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2分)()

    A.不足为外人道也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无论魏晋

    D.便要还家

    20.在括号中填写省略的内容。(2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阡陌交通( )便要还家( )

    无论魏晋( )处处志之( )

    22.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文中的 一句;出自本文的另一个成语是,现在的常用义是 。(3分)

    23.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你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翻译句子。(2分)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5.写出渔人和桃花源中的人在酒桌上的对话,要求写出双方说话的神情态度。(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30分)

    26.人们常常感叹“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然而,生活中往往有值得铭记的日子,并且正是“这一天”让你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请以“这一天,让我铭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600字左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