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高中人教版数学必修二,高一数学人教版必修二电子书

  • 数学
  • 2023-06-15
目录
  • 高一数学必修二电子版课本
  • 高中人教数学必修二电子书
  • 高中必修二数学书电子版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电子书
  • 高一数学必修二电子版

  • 高一数学必修二电子版课本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π+α)=sinα

    cos(2kπ+α)=cosα

    tan(2kπ+α)=tanα

    cot(2kπ+α)=cotα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与 -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五:

    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公式六:

    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御纤知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以上k∈Z)

    诱导公式记忆口诀

    ※规律总结※

    上面这些诱导公式可镇消以概括为:

    对于k·π/2±α(k∈Z)的个三角函数值,

    ①当k是偶数时,得到α的同名函数值,即函数名不改变;

    ②当k是奇数时,得到α相应的余函数值,即sin→cos;cos→sin;tan→cot,cot→tan.

    (奇变偶不变)

    然后在前面加上把α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

    (符号看象限)

    例如:

    sin(2π-α)=sin(4·π/2-α),k=4为偶数,所以取sinα。

    当α是锐角时,2π-α∈(270°,360°),sin(2π-α)<0,符号为“-”。

    所以sin(2π-α)=-sinα

    上述的记忆口诀是: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公式右边的符号为把α视为锐角时,角k·360°+α(k∈Z),-α、180°±α,360°-α

    所在象限的原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可记忆

    水平诱导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各种三角函数在四个象限的符号如何判断,也可以记住口诀“一全正;二正弦;三为切;四余弦”.

    这十二字口诀的意思就是说:

    第一象限内任何一个角的四种三角函数值都是“+”;

    第二象限内只有正弦是“+”,其余全部是“-”;

    第三象限内切函数是“+”,弦函数是“-”;

    第四象限内只有余弦是“+”,其余全部是“-”.

    其他三角函数知识: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

    ⒈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倒数关系:

    tanα ·cotα=1

    sinα ·cscα=1

    cosα ·secα=1

    商的关系: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

    1+tan^2(α)=sec^2(α)

    1+cot^2(α)=csc^2(α)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六角形记忆法

    六角形记忆法:(参看图片或参考资料链接)

    构造以"上弦、中切、下割;左正、右余、中间1"的正六边形为模型。

    (1)倒数关系:对角线上两个函数互为倒数;

    (2)商数关系:六边形任意一顶点上的函数值等于与它相邻的两个顶点上函数值的乘积。

    (主要是两条虚线两端的三角函数值的乘积)。由此,可得商数关系式。

    (3)平方关系:在带有阴影线的三角竖改形中,上面两个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和等于下面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

    两角和差公式

    ⒉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tanα+tanβ

    tan(α+β)=——————

    1-tanα ·tanβ

    tanα-tanβ

    tan(α-β)=——————

    1+tanα ·tanβ

    倍角公式

    ⒊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升幂缩角公式)

    sin2α=2sinαcos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2tanα

    tan2α=—————

    1-tan^2(α)

    半角公式

    ⒋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降幂扩角公式)

    1-cosα

    sin^2(α/2)=—————

    2

    1+cosα

    cos^2(α/2)=—————

    2

    1-cosα

    tan^2(α/2)=—————

    1+cosα

    万能公式

    ⒌万能公式

    2tan(α/2)

    sinα=——————

    1+tan^2(α/2)

    1-tan^2(α/2)

    cosα=——————

    1+tan^2(α/2)

    2tan(α/2)

    tanα=——————

    1-tan^2(α/2)

    万能公式推导

    附推导:

    sin2α=2sinαcosα=2sinαcosα/(cos^2(α)+sin^2(α))......*,

    (因为cos^2(α)+sin^2(α)=1)

    再把*分式上下同除cos^2(α),可得sin2α=tan2α/(1+tan^2(α))

    然后用α/2代替α即可。

    同理可推导余弦的万能公式。正切的万能公式可通过正弦比余弦得到。

    三倍角公式

    ⒍三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3α=3sinα-4sin^3(α)

    cos3α=4cos^3(α)-3cosα

    3tanα-tan^3(α)

    tan3α=——————

    1-3tan^2(α)

    三倍角公式推导

    附推导:

    tan3α=sin3α/cos3α

    =(sin2αcosα+cos2αsinα)/(cos2αcosα-sin2αsinα)

    =(2sinαcos^2(α)+cos^2(α)sinα-sin^3(α))/(cos^3(α)-cosαsin^2(α)-2sin^2(α)cosα)

    上下同除以cos^3(α),得:

    tan3α=(3tanα-tan^3(α))/(1-3tan^2(α))

    sin3α=sin(2α+α)=sin2αcosα+cos2αsinα

    =2sinαcos^2(α)+(1-2sin^2(α))sinα

    =2sinα-2sin^3(α)+sinα-2sin^2(α)

    =3sinα-4sin^3(α)

    cos3α=cos(2α+α)=cos2αcosα-sin2αsinα

    =(2cos^2(α)-1)cosα-2cosαsin^2(α)

    =2cos^3(α)-cosα+(2cosα-2cos^3(α))

    =4cos^3(α)-3cosα

    sin3α=3sinα-4sin^3(α)

    cos3α=4cos^3(α)-3cosα

    三倍角公式联想记忆

    记忆方法:谐音、联想

    正弦三倍角:3元 减 4元3角(欠债了(被减成负数),所以要“挣钱”(音似“正弦”))

    余弦三倍角:4元3角 减 3元(减完之后还有“余”)

    ☆☆注意函数名,即正弦的三倍角都用正弦表示,余弦的三倍角都用余弦表示。

    和差化积公式

    ⒎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

    α+β α-β

    sinα+sinβ=2sin—----·cos—---

    2 2

    α+β α-β

    sinα-sinβ=2cos—----·sin—----

    2 2

    α+β α-β

    cosα+cosβ=2cos—-----·cos—-----

    2 2

    α+β α-β

    cosα-cosβ=-2sin—-----·sin—-----

    2 2

    积化和差公式

    ⒏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

    sinα ·cosβ=0.5[sin(α+β)+sin(α-β)]

    cosα ·sinβ=0.5[sin(α+β)-sin(α-β)]

    cosα ·cosβ=0.5[cos(α+β)+cos(α-β)]

    sinα ·sinβ=- 0.5[cos(α+β)-cos(α-β)]

    和差化积公式推导

    附推导:

    首先,我们知道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cosa*sinb

    我们把两式相加就得到sin(a+b)+sin(a-b)=2sina*cosb

    所以,sina*cosb=(sin(a+b)+sin(a-b))/2

    同理,若把两式相减,就得到cosa*sinb=(sin(a+b)-sin(a-b))/2

    同样的,我们还知道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

    所以,把两式相加,我们就可以得到cos(a+b)+cos(a-b)=2cosa*cosb

    所以我们就得到,cosa*cosb=(cos(a+b)+cos(a-b))/2

    同理,两式相减我们就得到sina*sinb=-(cos(a+b)-cos(a-b))/2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积化和差的四个公式:

    sina*cosb=(sin(a+b)+sin(a-b))/2

    cosa*sinb=(sin(a+b)-sin(a-b))/2

    cosa*cosb=(cos(a+b)+cos(a-b))/2

    sina*sinb=-(cos(a+b)-cos(a-b))/2

    好,有了积化和差的四个公式以后,我们只需一个变形,就可以得到和差化积的四个公式.

    我们把上述四个公式中的a+b设为x,a-b设为y,那么a=(x+y)/2,b=(x-y)/2

    把a,b分别用x,y表示就可以得到和差化积的四个公式:

    sinx+siny=2sin((x+y)/2)*cos((x-y)/2)

    sinx-siny=2cos((x+y)/2)*sin((x-y)/2)

    cosx+cosy=2cos((x+y)/2)*cos((x-y)/2)

    cosx-cosy=-2sin((x+y)/2)*sin((x-y)/2)

    向量的运算

    加法运算

    AB+BC=AC,这种计算法则叫做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已知两个从同一点O出发的两个向量OA、OB,以OA、OB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OACB,则以O为起点的对角线OC就是向量OA、OB的和,这种计算法则叫做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对于零向量和任意向量a,有:0+a=a+0=a。

    |a+b|≤|a|+|b|。

    向量的加法满足所有的加法运算定律。

    减法运算

    与a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a的相反向量,-(-a)=a,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然是零向量。

    (1)a+(-a)=(-a)+a=0(2)a-b=a+(-b)。

    数乘运算

    实数λ与向量a的积是一个向量,这种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λa,|λa|=|λ||a|,当λ > 0时,λa的方向和a的方向相同,当λ < 0时,λa的方向和a的方向相反,当λ = 0时,λa = 0。

    设λ、μ是实数,那么:(1)(λμ)a = λ(μa)(2)(λ + μ)a = λa + μa(3)λ(a ± b) = λa ± λb(4)(-λ)a =-(λa) = λ(-a)。

    向量的加法运算、减法运算、数乘运算统称线性运算。

    向量的数量积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b,那么|a||b|cos θ叫做a与b的数量积或内积,记作a•b,θ是a与b的夹角,|a|cos θ(|b|cos θ)叫做向量a在b方向上(b在a方向上)的投影。零向量与任意向量的数量积为0。

    a•b的几何意义:数量积a•b等于a的长度|a|与b在a的方向上的投影|b|cos θ的乘积。

    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等于它们对应坐标的乘积的和。

    高中人教数学必修二电子书

    高二属于高中三年承上启下的时期,通过高一一年的学习,高中生一方面对学校的环境、制度已经十分熟悉:另一方面又将面对高二阶段这一学习分化的分水岭,所以上好高二对整个高中来说意义重大。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二数学上册必修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你!

    人教版高二数学上册必修知识点1

    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单调性:定义:注意定义是相兆腊对与某个具体的区间而言。

    判定方法有:定义法(作差比较和作商比较)

    导数法(适用于多项式函数)

    复合函数法和图像法。

    应用:比较大小,证明不等式,解不等式。

    奇偶性:

    定义:注意区间是否关于原点对称,比较f(x)与f(-x)的关系。f(x)-f(-x)=0f(x)=f(-x)f(x)为偶函数;

    f(x)+f(-x)=0f(x)=-f(-x)f(x)为奇函数。

    判别方法:定义法,图像法,复合函数法

    应用:把函数值进行转化求解。

    周期性:定义: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T)=f(x),则T为函数皮隐f(x)的周期。

    其他: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a)=f(x-a),则2a为函数f(x)的周期.

    应用:求函数值和某个区间上的函数解析式。

    四、图形变换:函数图像变换:(重点)要求掌握常见基本函数的图像,掌握函数图像变换的一般规律。

    常见图像变化规律:(注意平移变化能够用向量的语言解释,和按向量平移联系起来思考)

    平移变换y=f(x)→y=f(x+a),y=f(x)+b

    注意:(ⅰ)有系数,要先提取系数。如:把函数y=f(2x)经过平移得到函数y=f(2x+4)的图象。

    (ⅱ)会结合向量的平移,理解按照向量(m,n)平移的意义。

    对称变换y=f(x)→y=f(-x),关于y轴对称

    y=f(x)→y=-f(x),关于x轴对称

    y=f(x)→y=f|x|,把x轴上方的图象保留,x轴下方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

    y=f(x)→y=|f(x)|把y轴右边的图象保留,然后将y轴右边部分关于y轴对称。(注意:它是一个偶函数)

    伸缩变换:y=f(x)→y=f(ωx),

    y=f(x)→y=Af(ωx+φ)具体参照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

    一个重要结论:若f(a-x)=f(a+x),则函数y=f(x)的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人教版高二数学上册必修知识点2

    一、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1.常见的两变量之间的关系有两类:一类是函数关系,另一类是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不同,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

    2.从散点图上看,点分布在从左下角到右上角的区域内,两个变量的这种相关关系称为正相关,点分布在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区域内,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为负相关.

    二、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

    1.从散点图上看,如果这些点从整体上看大致分布在通过散点图中心的一条直线附近,称两个变量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这条直线叫回归直线.

    当r>0时,表明两个变量正相关;

    当r<0时,表明两个变量负相关.

    r的绝对值越接近于1,表明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r的绝对值越接近于0时,表明两个变量之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通常|r|大于0.75时,认为两个变量有很强的燃猜厅线性相关性.

    三、解题方法

    1.相关关系的判断方法一是利用散点图直观判断,二是利用相关系数作出判断.

    2.对于由散点图作出相关性判断时,若散点图呈带状且区域较窄,说明两个变量有一定的线性相关性,若呈曲线型也是有相关性.

    3.由相关系数r判断时|r|越趋近于1相关性越强.

    人教版高二数学上册必修知识点3

    1、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2、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圆心,半径为r;

    (2)一般方程

    当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半径为

    当时,表示一个点;当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3)求圆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

    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

    3、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

    (1)设直线,圆,圆心到l的距离为,则有;;

    (2)过圆外一点的切线:k不存在,验证是否成立k存在,设点斜式方程,用圆心到该直线距离=半径,求解k,得到方程【一定两解】

    (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设圆,

    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当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

    当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

    当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

    当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

    当时,两圆内含;当时,为同心圆.

    注意:已知圆上两点,圆心必在中垂线上;已知两圆相切,两圆心与切点共线

    5、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是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应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用符号语言表示公理1:

    公理2: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平面α和β相交,交线是a,记作α∩β=a.

    符号语言:

    公理2的作用:

    它是判定两个平面相交的方法.

    它说明两个平面的交线与两个平面公共点之间的关系:交线公共点.

    它可以判断点在直线上,即证若干个点共线的重要依据.

    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一直线和直线外一点确定一平面;两相交直线确定一平面;两平行直线确定一平面.

    公理3及其推论作用:它是空间内确定平面的依据它是证明平面重合的依据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人教版高二数学上册必修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二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

    ★高二数学上下学期知识点复习提纲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2019年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上册

    ★高二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修二数学书电子版

    【 #高一#导语】人生要敢于理解挑战,经受得起挑战的人才能够领悟人生非凡的真谛,才能够实现自我无限的超越,才能够创造魅力永恒的价值。以下是高一频道为你整理的《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二知识点》,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

    【一】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1)两个平面互相平行的定义:空间两平面没有公共点

    (2)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

    a、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交线平行。

    b、相交

    二面角

    (1)半平面: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这个平面分成两个部分,其中每一个部分叫做半平面。

    (2)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二面角的取值范围为[0°,180°]

    (3)二面角的棱:这一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4)二面角的面: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5)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和渣纳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6)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

    esp.两平面垂直

    两平面垂直的定义:两平面相交,如果所成的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记为⊥

    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Attention:

    二面角求法:直接法(作出平面角)、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面积射影定理、空间向量之法向量法(注意求出的角与所需要求的角之间的等补关系)

    多面体

    棱柱

    棱柱的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棱柱的性质

    (梁陪1)侧棱都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

    (2)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

    (3)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对角面)是平行四边形

    棱锥

    棱锥的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棱锥的性质:

    (1)侧棱交于一点。侧面都是三角形

    (2)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是相似的多边形。且其面积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远棱锥高的比的平方

    正棱锥

    正棱锥的定义:如果一个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内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正棱锥的性质:

    (1)各侧棱交于一点且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唤没底边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锥的斜高。

    (3)多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

    esp:

    a、相邻两侧棱互相垂直的正三棱锥,由三垂线定理可得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b、四面体中有三对异面直线,若有两对互相垂直,则可得第三对也互相垂直。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二】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和平面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在平面内、与平面相交、与平面平行

    ①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②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

    esp.空间向量法(找平面的法向量)

    规定:a、直线与平面垂直时,所成的角为直角,b、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所成的角为0°角

    由此得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取值范围为[0°,90°]

    最小角定理: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斜线与该平面内任一条直线所成角中的最小角

    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如果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与这条斜线垂直

    esp.直线和平面垂直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a和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a和平面互相垂直.直线a叫做平面的垂线,平面叫做直线a的垂面。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③直线和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电子书

    人教版:第一章庆亩:解三角形,第二章:数列!,第三章:不等式。北师大版顺序是:数列,旦拍解三角形,不等式。数列和解三角形没啥区别。不等式人教版有绝对值不等式,而北师大版把绝对值不等式放在选修4学誉迟森习,现行教材都是一纲多本,即知识点一样多,只是不同版本排列顺序不同

    高一数学必修二电子版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阅读与思考画法几何与蒙日

    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探究与发现祖暅原理与柱体、椎体、球体的体积

    实习作业

    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阅读与思考蔽稿欧几里得《原本》与公理化方法

    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弯并誉

    探究与发现魔术师的地毯

    3.2直线的方程

    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阅埋段读与思考笛卡儿与解析几何

    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四章圆与方程

    4.1圆的方程

    阅读与思考坐标法与机器证明

    4.2直线、圆的位置关系

    4.3空间直角坐标系

    信息技术应用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圆

    小结

    复习参考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