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大语文?2021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那么,新课标大语文?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语文课程标准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理念
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2、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
3、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
4、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方法变革;
5、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性。
三、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四、课程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2022语文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如下: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 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 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从四个方面凸显文化自信:
一、新课标希望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这一过程当中,热爱国家通用语 言文字,在认识丰厚博大的中华文化过程中,能够热爱国家语言文字。二、在文 化自信中,培养学生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
三、对于当代文化,要求学生关心社会文化生活,并积极地与文化活动。四、 对于外国文化,特别是其他国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和借鉴, 感受多样精彩的世界文化,开阔文化的视野,吸收文化精华。
第二是语言运用方面,强调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能够积累语感和个体语 言经验。通过积累、梳理和整合的过程,不断地获得良好的语感。了解国家通用 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
还强调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能具有正确、规范地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
新课标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顺应时代潮流,转变教育观念,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我们从传统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模式,而作为落实新课程的主要阵地的课堂教学,更应朝此方向努力,课堂不是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而应该是师生互动交流与心灵对话的舞台。为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学生单一、被动的接收式学习方式,倡导和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我们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以便让学生去探究实践,使之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如笔者这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①自选内容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培养口语交际能力;②选择合适的篇目,结合单元总体目标和导语提示自定学习目标;③自读课文,正音释词;④由同学帮助提问问题,或自己确定问题;⑤自己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回答问题,不要囿于前人成见,勇于创新;⑥学生之间讨论交流,互相辩论、质疑、切磋,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和独特体会。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化了课程育人的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通过学习,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使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今后的教学活动实施有了更多的思考及指导作用。
总体来说,两版的课标内容,基本没有变,即各个学段对语文基本知识、能力的要求的标准没有变。学习新课标结合实际教学,让我感到变化比较大的就是从三年级教科书开始,每个单元设有“导语”,在单元导语中明确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这样要求老师在教学中注重语文要素的落实,及时优化调整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新课程理念注重阅读教学,阅读是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语文训练,它符合语言文字学习的特点,“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途径,忽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源之水。我感觉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孩子们课外阅读书目的数量及程度鼓励力度不够,缺乏一定的评价方法。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改正,争取提高自己的阅读教学。
我将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到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在新课标的引领下,领悟精神,和学生共同成长。
2022版语文新课标十大变化:第一点变化:语文第一的地位坐实。小学初中9年,总课时为9522个课时,其中语文占20%-22%,数学占13%-15%,英语占6%-8%。体育与健康占10%-11%。我们来看,语文课时比数学和英语加起来都还要多。以后的考察题目肯定会越来越难,量也会越来越大,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就是必然的趋势。
第二点变化:文化自信首次被写进了语文课标里。鼓励弘扬传统文化,以前小学语文必背诗文加起来是129篇,现在新课标要求小学6年是160篇。而且直接给出了小学6年推荐的部分学习目录,所以,未来要让孩子坚持多阅读古诗文,多背古诗文。
第三点变化:课外阅读比重加大。新课标要求除了考察语文的基础字词,阅读理解,作文,还新增了整本书阅读,并且明确提出了阅读整本书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比如5-6年级的孩子,要求课外阅读量达到100万字以上,能把握主要全书内容,会推荐整本书和说明理由。要读革命传统作品,读文学,科普,科幻类作品等。
第四点变化:新课标明确了学业质量的标准。以前语文是怎么学怎么考,这些都不是很明确。现在新课标已经规定每个年龄段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都给出了详细的量化的标准。
以上就是新课标大语文的全部内容,1、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2、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3、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4、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方法变革;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