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的历史故事?玄奘于629年至645年间,在印度游学时,瞻仰了这座雁塔。回国后,在慈恩寺译经期间,为存放从印度带回的经书佛像,于652年,在慈恩寺西院,建造了一座仿印度雁塔形式的砖塔,这座塔就叫雁塔。名称延续至今未变。那么,大雁塔的历史故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
距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今天所见塔样为明代包砖外表,但整体结构保持唐塔风格,是我国保存较完好的楼阁式塔,也是今天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和著名古迹。
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为报答其母长孙皇后的恩典,选址长安城东南隅的晋昌坊,修建慈恩寺,10占据该坊一半的面积,并请玄奘法师为慈恩寺的住持。
同年太宗皇帝撰写《大唐三藏圣教序》,太子李治撰写《述三藏圣教序记》。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玄奘奏表高宗提议建塔,为安置西行所取回的经像、佛舍利。
武周长安年间(701年~704年),对佛塔进行了第一次改修,将其由砖表土心的西域塔形制变为楼阁式塔,内置木楼梯可以逐级攀登,高度增加近一倍。
五代后唐明宗长兴年间(930年~933年),西京留守安重霸再次修塔。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年~1077年),富民康生在塔上宴饮,以致失火,火彻晚不熄。此次损坏后,游人不能再登。
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大雁塔再一次失火。金哀宗正大年间(1224年~1232年),慈恩寺遭到大规模的破坏,但佛塔依旧。
大雁塔(又名:慈恩寺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是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而建造的一座砖塔。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塔身呈方形锥体,具有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风格。塔高64米,共七层,塔身枋、斗拱、栏额均为青砖仿木结构。
1961年,大雁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中文名称
大雁塔
景点级别
AAAAA级
外文名称
Dayan Pagoda
代表景点
大雁塔遗址公园、玄奘三藏院
大事记
2014年
成功申遗收起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雁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雁塔
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载:古印度摩揭陀国曾有众僧掩埋坠雁并建灵塔的事,雁塔之名或即源于此。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其母文德皇后追荐冥福,建立慈恩寺。唐永徽三年(652),为供奉玄奘法师由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而建造的一座五层砖塔。初为仿西域建筑形式的砖土型5层方塔,其后塔渐颓毁。唐显庆元年(656),唐高宗御书《大慈恩寺碑记》,从此寺名为“大慈恩寺”。
大雁塔是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的一座古代塔式建筑,是中国唐代著名的文化遗产。
大雁塔建于唐朝,初建时为五层,后经历代修葺增至十层。大雁塔的高度约为69米,塔身呈方形,外观以砖石结构为主,造型雄伟,气势磅礴。大雁塔不仅是一座建筑艺术珍品,还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塔内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和历史文献。
大雁塔的名称来源于佛教传说,相传唐僧取经归来后,为保存从印度取回的佛经,特建此塔。而“大雁”二字则是因为在唐僧取经之前,曾有大雁在塔址上空盘旋,被认为是吉祥之兆。因此,大雁塔也成为了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历史见证。
除了佛教文化价值外,大雁塔还具有丰富的旅游价值。作为西安市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大雁塔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观。同时,大雁塔周围还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旅游区,包括大雁塔广场、大唐芙蓉园等景点,成为了西安市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大雁塔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具有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价值。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
距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今天所见塔样为明代包砖外表,但整体结构保持唐塔风格,是我国保存较完好的楼阁式塔,也是今天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和著名古迹。
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为报答其母长孙皇后的恩典,选址长安城东南隅的晋昌坊,修建慈恩寺, 10占据该坊一半的面积,并请玄奘法师为慈恩寺的住持。
同年太宗皇帝撰写《大唐三藏圣教序》,太子李治撰写《述三藏圣教序记》。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玄奘奏表高宗提议建塔,为安置西行所取回的经像、佛舍利。
武周长安年间(701年~704年),对佛塔进行了第一次改修,将其由砖表土心的西域塔形制变为楼阁式塔,内置木楼梯可以逐级攀登,高度增加近一倍。
五代后唐明宗长兴年间(930年~933年),西京留守安重霸再次修塔。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年~1077年),富民康生在塔上宴饮,以致失火,火彻晚不熄。此次损坏后,游人不能再登。
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大雁塔再一次失火。金哀宗正大年间(1224年~1232年),慈恩寺遭到大规模的破坏,但佛塔依旧。
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天竺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长安慈恩寺的西塔院建造了一座五层砖塔。和宝鸡的法门寺因塔建寺相反,大雁塔是因寺建塔。
以上就是大雁塔的历史故事的全部内容,早在唐中宗神龙年间,雁塔题名就已形成风俗。凡新科进士及第,先要一起在曲江、杏园游宴,然后登临大雁塔,并题名塔壁留念。当年27岁的白居易成为进士,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