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历史

高中历史岳麓版电子书,必修一历史岳麓版电子书

  • 历史
  • 2023-06-09
目录
  • 岳麓版高中历史pdf
  •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课本电子版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电子书
  • 高一历史电子课本岳麓版
  • 必修一历史岳麓版电子书

  • 岳麓版高中历史pdf

    高中历史合集如手

    链接:拦则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历史优渣衡嫌质资料,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课本电子版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耕作方式演变过程: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土地制度: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 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屯田制、均田制

    ★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的小农经济;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的精耕细作

    知识要点归纳

    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耕作方式不仿锋断进步

    1.原始农业采用“刀耕火种”方式。

    2.在距今七八千年前,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3.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开沟排灌、除草培土、沤制绿肥、治虫灭害技术。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4.春秋时期,铁器农具、牛耕出现,战国时期推广,此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2.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1)发展过程: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2)瓦解及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许多私田出现;战争频繁,劳动力减少;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逐步形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井田制逐步瓦解。

    3.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2)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

    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封建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封建地主和国家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

    (3)屯田制(三国)

    原因:东汉末年,曹操为筹措军粮,推行屯田。

    做法:招募流农耕种田地;在军事频繁地区,告大漏让士兵屯田。

    作用:屯田制是封建制的土地国有制,屯田制的推行,安置了大批流亡农民,使流民有田耕种,有利于稳定了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保证了军粮供应;促进了北袜烂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4)均田制(北魏至唐中期)

    目的: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主要内容:北魏时,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给农民一定数量的田地;百姓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税,服徭役和兵役。隋代和唐代前期推迟了服役的年龄,甚至可输绢代役。

    意义:中国古代一项比较完备重要的封建土地制度;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北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开垦的荒地增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促进农业的发展。

    瓦解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和土地买卖的频繁。

    (5)明代后期,土地高度集中,激化社会矛盾,明末农民起义提出“均田免粮”口号,表达了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说明封建土地制度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桎梏。

    三、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

    1.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小农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②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③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④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4.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②封建王朝统治集团腐朽,封建剥削严重;③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5.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四、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1.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垄作法、《氾胜之书》、耧车、犁壁、耦犁、代田法、区田法、耕作制度以连年种植为主,开始出现两年三熟制。(例5)

    2.魏晋南北朝:《齐民要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农书、轮作和绿肥种植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江南和成都平原农业的发展。

    3.隋唐时期:水稻种植普遍采用育秧移栽等技术;曲辕犁,中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4.宋元时期: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时期;耧锄;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制,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农作物品种交流非常广泛;南宋时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东北、西北地区得到发展。(例7)

    5.明清时期:多熟种植;培育大量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玉米、甘薯高产作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农政全书》

    2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课程标准: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①历史悠久,素称发达。②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③部门不断增加,分工越来越细。④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⑤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

    知识要点归纳

    一、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

    原始社会晚期 :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

    夏商周时期 ,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 :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二、高超的冶金技术

    1.冶铜技术

    新石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

    夏:铸造比较讲究

    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

    春秋至秦汉: 广泛采用鎏金、镶嵌工艺

    2.冶铁技术

    西周:已有铁器

    战国:铁农具推广

    汉代:铁农具取代木、石和青铜农具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3.炼钢技术

    春秋晚期:已能制造钢剑

    魏晋南北朝:灌钢法

    16世纪以前中国炼钢技术领先世界

    三、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2.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3.东汉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早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又烧制出白瓷

    4.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

    5.宋代我国制瓷技艺大放异彩,涌现出一批名窑。

    6.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

    7.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高速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明中后期又烧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为有名,到了清代,还发明了珐琅瓷。

    *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珐琅瓷

    四、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2.商代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

    3.战国时期:锦、绢、罗、纱等丝织品产量大,质量高。

    4.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汉唐时期丝绸外销数量激增

    5.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明中期以后,民营丝织业日益兴盛,开始使用花楼机,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丝织品工艺精巧,如“妆花缎”,后又增加了新品种金宝地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中国古代商业有哪些特点?

    1.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2.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

    3.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

    4.货币问题始终掺杂其间。

    知识要点归纳

    一、先秦商业产生

    商朝时期:“商人”(商朝人善于经商)出现、货币为贝壳、商业由官府控制;

    春秋战国:由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商人,其中,著名商人陶朱公范蠡被后世商人尊为祖师。

    二、秦汉商业初步发展

    A、原因: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 汉文帝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两汉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B、表现:西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对外贸易发展,出现了许多商业中心:长安、洛阳、邯郸等,每个城市都有专供贸易的“市”,它与住宅区严格分开。

    三、隋唐商业进一步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发展相对缓慢)

    原因:农业发展、手工业进步,运河开通

    表现:金融方面:柜坊(银行雏形)和飞钱出现

    城市繁荣:长安、洛阳、益州、扬州

    市场发展:城市中“市”“坊”分开,农村集市发展

    对外贸易: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唐设市舶使

    四、宋元商业繁荣

    1.宋朝商业繁荣的表现:

    ①城市繁荣,彻底打破“市”“坊”界限,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开封和临安是当时著名的城市。

    ②商业交换品种迅速增加,许多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开始转向市场

    ③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出现并推广

    ④各族政权之间的边境贸易(榷场)发达

    ⑤海外贸易发达

    2.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

    ①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②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③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地域和时间限制(打破市、坊界限,有早市、夜市);

    ④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⑤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3.元代商业繁荣的表现

    ①元代的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国际商业大都会。

    ②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贸易之巨,无人能言其数”。

    ③泉州是元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经常有百艘以上的海船在此停泊,外国旅行家誉之为世界第一大港。

    4.元代商业繁荣的原因

    元朝实现了国家的空前统一,重新疏浚了大运河,开辟了海运,

    五、明清商业缓慢发展

    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国各地涌现出许多地域性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富室之全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徽商的活动范围遍及全国各地,有“遍地徽商”说;乾隆年间,晋商开始兴办票号。

    第4课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课程标准: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不仅阻碍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强化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

    ★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受封建制度的束缚,如“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

    知识要点归纳

    一、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明朝产生

    (1)出现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出现地点:江南地区

    (3)出现部门:纺织部门

    (4)出现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出现(雇佣关系)

    2.清朝发展

    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的表现

    (1)手工工场规模扩大

    (2)分工更细

    (3)雇工数量增多

    (4)部门和地区增广

    3.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

    (1)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

    (2)资本主义萌芽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

    (3)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二、“重农抑商”政策

    1.首倡商鞅变法,为后来的朝代所推崇。

    2.推行的目的:

    (1)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2)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3.明清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

    (1)明清两代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

    (2)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3)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4)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4.关于对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1)积极作用: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消极作用: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违背了历史潮流。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海禁”的直接原因: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

    2.“海禁”的表现

    民间贸易:明初实行“海禁”,禁止民间贸易;明中后期重开“海禁”允许民间贸易

    贸易:积极开展贸易,贸易一直不断

    3.“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4.“闭关锁国”的直接原因: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5.“闭关锁国”的表现:清代初年,厉行海禁、迁界,海外贸易陷入停顿;康熙晚期,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乾隆开广州通商,特许“十三行”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自然经济

    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1课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课程标准: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三种形态——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依次产生。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原因):自然经济的解体;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派创办企业的诱导。

    知识要点归纳:

    一、自然经济的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之一

    1.背景:封建的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占统治地位。

    2.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

    3.影响: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二、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之一

    1.背景:面临内忧外患

    2.重要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3.时期:19世纪60-90年代

    4.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5.代表人物:中央:奕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6.活动:①前期兴办军事工业(以“自强”为旗号)②后期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为旗号)③筹划海防④创办新式学堂

    7.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

    8.积极作用:①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②在客观上既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定抵制作用.③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分布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3.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第2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课程标准:

    (1)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2)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不利因素:①先天不足;②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③后天畸形;④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

    有利因素: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②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③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作用:

    ①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②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既有矛盾,又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是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的重要经济基础;同时也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知识要点归纳: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曲折发展阶段表

    阶段

    时间

    原因

    表现

    影响

    认识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

    年代

    1.列强入侵瓦解自然经济

    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派的诱导

    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1.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要实现近代化,必须实现民族独立

    初步发展

    甲午战争以后(19世纪末)

    1.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

    2.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短暂春天

    民国初期(一战期间)

    (1912-1919)

    1.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

    2.“实业救国”的影响

    3.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4.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

    轻工业发展较快;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奠定了阶级基础。

    曲折

    发展

    较快发展

    国民统治前十年(1927-1936)

    1.全国的基本统一

    2.国民政府推出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沉重打击

    抗战

    爆发后

    1.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企业为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

    2.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官僚资本的垄断压制

    官僚资本的膨胀;民族资本的萎缩

    萎缩

    抗战

    胜利后

    1.蒋介石出卖国家主权△

    2.美国商品的排挤

    3.官僚资本的排挤

    4.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纷纷倒闭

    △蒋介石为取得美国援助出卖国家主权,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让美国攫取在华的政治、经济特权。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课标要求:

    概述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经验教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经济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国民经济建设要有计划、按比例进行;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基础知识:

    1、 全国解放前夕,国统区经济趋于崩溃的原因有: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多年战争的破坏。

    2、 “一五计划”的目的: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3、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特点是:同时并举。

    4、 “一五计划”中工矿业建设的突出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

    5、 “一五计划”的意义: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6、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7、 三大改造的意义是: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以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 1956年中共八大确定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9、 中共八大确定的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10、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1、面对三年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核心为调整。调整的含义是: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

    12、1966年国民经济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有: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经济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文革”动乱海没有扩展到经济领域。

    13、1967、1968年国民经济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

    14、1973年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复苏。原因是: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15、1975年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是:迅速回升。原因是: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

    第2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标要求:

    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政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政策的内容:

    (1)改革开放的政策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

    (2)对内改革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

    新中国建立后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弊病是:权利过于集中。

    新中国建立后政治体制的一个严重弊病是:党政企不分

    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是:坚持党的一元化领导。

    (3)对外开放的基础是:自力更生;原则是:平等互利。

    ★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见教科书45页

    基础知识:

    1、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思想基础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3、 为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1978年在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结果是: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这次讨论的性质是:思想解放运动。意义是: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4.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决策有:

    (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2)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决定实施改革开放。其中最能体现会议转折性的决策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5改革的根本原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第3课经济体制改革

    课标要求: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到组,联产到劳。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创办乡镇企业。改革购销体制,允许进入市场、自由买卖。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措施):改革管理体制——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改革所有制——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改革分配制度——把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改为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改革产权制度——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增加了企业的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基础知识: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最早从安徽、四川两省开始。

    3、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到1987年,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

    4、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人民公社制度被废除。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

    5、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是: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

    6、乡镇企业的创办,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7、1984年,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8、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9、1992年十四大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步伐,由放权让利、两权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等政策性调整阶段,转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阶段。

    10、国企改革中,国家在大中型企业中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对小型企业采取联合、改组等多种形式。

    第4课对外开发格局的初步形成

    课标要求: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我国的对外开放从设立经济特区、沿海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到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及内地省会开放城市,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电子书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条件、过程及影响, 工业时代经济组织的形式及作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影响,通过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袜哪两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经济发展的史实,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济要发展,科技要先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正确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1 蒸汽时代的到来

    【知识·梳理】

    1、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①18世纪中期,英国社会稳定,人口、资本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发展。②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国外市场的需求日益扩大,于是各行业兴起了技术革新的热潮,导致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2、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

    (1)机器的发明

    ①棉纺织业。织工约翰·凯伊发明飞梭,加快了织布的速度,引起该行业技术发明的连锁反应: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相继研制成功。

    ②冶金业。铁匠达比父子发明并改进焦煤炼铁法。

    ③采矿业。锁匠托马斯· 纽可门研制出蒸汽抽水机,用于排干矿井里的积水;化学家汉弗莱·戴维发明了安全灯。

    ④交通运输业。工程师约翰·麦克亚当发明碎石路;到处掀起开凿运河、疏浚河道的热潮。(2)动力机器的革新: 工业革命中影响最深远的成就是瓦特制成的“万能蒸汽机”。它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3)工业布局的变化:蒸汽动力的出现,最终使工厂摆脱了水力条件的限制,工业化速度加快;

    (4)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蒸汽动力的使用,带动交通运输业革命,人类进入铁路运输时代。

    影响:一方面,铁路的兴建普遍加快了工业革命的进程。另一方面,铁路旅行的盛行不仅加剧了整个社会流动的速度和规模,还对当时的社会关系造成了冲击。这从一个启好清角度反映了工业革命对社会变迁的巨大影响。

    3、工业革命的扩展:

    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展了近半个世纪以后,开始向欧美大陆扩散。在各国随后的工业革命中,纺织业和铁路业成为两个领先的部门。

    【深化·拓展】

    工业革命的爆发需具备哪些条件?为什么首先在英国爆发?

    [提示]资本、技术、市场、劳动力、安定的社会环境、国家政策的保护。

    (1)资金——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为英国积累了巨额财富。

    (2)市场——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3)原料——国内资源丰富,海外掠夺。

    (4)劳动力——圈地运动,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者。

    (5)技术——手工工场时期的积累。手工工场时期培养了一批具有熟练技能的工匠,他们成为工业革命中的技术革新力量。

    (6)国家政策保护: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能为资本家带来利润的技术革新。

    【典例·展示】

    1、一位著名的美国史学家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以蒸汽机为基础。”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研析]:本题考查对英国工业革命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蒸汽机的重大作用,审题时注意几个关键词: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手段、蒸汽机等。

    〔答案〕:蒸汽机的发明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依赖。它提供了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推动力的手段,使工业生产进入大机器生产时期,资产阶级为寻找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扩张。蒸汽机车和蒸汽轮船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蒸汽机用于交通运输方面的成就,使人类征服了时间和空间,为欧洲支配世悄前界提供了条件。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点评〕:本题主要意图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重大作用。回答此类题要注意认真审题与巩固基础知识的有机结合。

    2进入电气世代

    【知识·梳理】

    1、标志:以冶金、内燃机技术、发电机、电动机、合成化工为标志,其中最突出的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

    2、突出特点:科学成了技术进步最重要的推动力。 科学家进行研究的科研机构取代了发明家孤零零的阁楼或工场,一些重要发明大多直接来自科学家的实验室,而不是个别发明家的经验积累。

    3、主要成就:电力得到广泛应用,内燃机成为一种新的动力机,化学领域新材料层出不穷,炼钢技术突飞猛进。具体表现为:

    (1)交通领域:德国工程师戴姆勒和狄塞尔在1883年和1897年分别发明了以汽油和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不久,人们将内燃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事业,创制了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

    (2)化学领域。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最早提出使用有机化肥,他的再传弟子柏琴发明了人类第一种人工合成染料。德国化学家雷佩发明了合成橡胶、合成油漆及多种塑料。

    (3)钢铁部门。先后出现了多种以发明家名字命名的炼钢法:英国的贝塞麦炼钢法,德国的西门—马丁炼钢法、英国的吉尔克里斯特—托马斯炼钢法。(4)电力的发明及应用: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工业生产的面貌,而且还直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使人类迅速跨进了电气时代。

    (5)电讯事业的发展。早在发电机产生之前,人们就已经发明了有线电报。在电气时代,电话和无线电报出现。

    (6)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在电力的生产上,发电、输电形成配套的生产,一大批生产发电机、电动机、输电线、变压器等相关器材的新兴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在电力的应用上,电报、电话、电灯、电梯、电影放映机等新兴电器相继问世,电报电话公司、电影公司等企业纷纷建立。

    4、影响:电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第二次工业革命因为有了电力这种高效、便捷的能源作为动力,达到了空前的广度和深度,给人类文明带来深刻的影响。

    【深化·拓展】

    科技革命对各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

    [提示]第一次科技革命因为主要在英国,所以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当时法国因为各种原因,新技术和新机器的发明与推广比较困难,工业革命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美国则借助移民带来的技术和引进英国技术,不断产生新的发明,工业革命较快地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的科学技术发明和应用较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工业生产总值分别跃居世界第一、二位。而英法等国,不愿更新设备,导致其经济发展速度减慢,工业生产分别被美、德赶上和超过。

    【思考·提示】

    学思之窗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有哪些特点?

    [提示]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动力

    蒸汽

    电力

    发明者

    工匠

    科学家和工程师

    科技含量

    经验主义,科学与技术未真正结合

    科学理论指导,与生产紧密结合

    发生时空

    首发英国,他国发展进程缓慢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起始部门

    轻工业

    重工业

    经济结构和生产组织

    实现生产方式根本性变革,工厂取代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

    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进入大企业时代

    【典例·展示】

    1、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最大的区别在于

    A、市场扩大的需求

    B、工艺技术的提高

    C、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

    D、电力的广泛应用

    [研析]19世纪晚期自然科学的发明发现被应用到生产上,导致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多为生产经验积累的结果。

    [答案]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科技的含量程度是本题的主要考查点。

    3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

    【知识·梳理】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1)现代工厂的出现

    ①在工业时代中,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下的工人,一方面受严格纪律的约束,另一方面又受到精密分工的机器的支配,成为机器的附属品。但工厂制度的建立适应了机器大生产的要求。

    (2)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在工业时代早期,中小企业占多数。企业主既是资本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管理者,他们雇佣上百个乃至上千个工人进行生产。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1)大企业时代的到来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同时,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兴工业,如电力、石油工业,从一开始就需要巨额资金。于是,大企业时代到来了。

    (2)大企业的代表

    美国的摩根、洛克菲勒、梅隆、杜邦等“八大财团”,日本的以家族财阀为中心的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四大财阀”,法国的“二百家族”以及德国的通用电气、西门子电气、莱茵—威斯特伐里亚煤业等都是规模空前的大企业,它们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与经营,甚至掌握着该国的经济命脉和国家机器。

    (3)大企业的影响

    大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企业日趋国际化,出现了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

    高一历史电子课本岳麓版

    岳麓版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第2课 大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治律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第9课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第11课 *综合探究: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2课 鸦片战争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15课 辛亥革命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17课 *综合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

    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樱老主义革命: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9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20课 新民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第28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必修二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7课 新航路的开辟

    第8课 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1O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第22课 综合探究:调查改革以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新变化

    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3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第24课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

    第25课 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第26课 经脊唤升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7课 综合探究: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第4课 宋明理学

    第5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第8课 笔墨丹青

    第9课 诗言志歌咏言

    第10课 从传奇到

    第11课 梨园春秋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2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第13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第14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5课 理性之光

    第16课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18课 诗歌链仿、与戏剧

    第19课 音乐与美术

    第20课 电影与电视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1课 西学东渐

    第22课 新文化运动

    第23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

    第24课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第25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6课 现代科学革命

    第27课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第28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29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第3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第31课 综合探究: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人教版英语

    必修一 Units1—5

    Unit 1 Friendship

    Direct Speech and Indirect Speech (1)

    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Indirect Speech (2)

    Request and commands

    Unit 3 Travel journal

    The present progressive tense :

    Expressing futurity

    Unit 4 Earthquakes

    The attributive clause(1)

    Unit 5 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

    The attributive clause (2)

    必修2 units 1—5

    United1 Cultural relics

    The restrictive and non-restrictive attributive clause

    Unit 2 The Olympic Games

    The future passive voice

    Unit 3 Computers

    The present perfect passive voice

    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

    The present progressive passive voice

    Unit 5 Music

    The attributive clause (prep + which/whom)

    必修3 Units 1—5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Modal verbs(1)

    Unit 2 Healthy eating

    Modal verbs(2)

    Unit 3 The Million Poumd bank Note

    Noun clause as the object and predictive

    Unit 4 Astronomy : the science of the stars

    Noun clause as the subject

    Unit 5 Canada—“The True North”

    Noun clause as the appositive

    必修4 Units 1—5

    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

    Unit 2 Working the land

    Unit 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

    United4 Body language

    Unit 5 Theme parks

    必修5 Units 1—5

    Unit 1 Great scientist

    The past participle

    Unit 2 The United Kingdom

    The past participle

    Unite 3 Life in the future

    The past participle

    Unit 4 Making the news

    Inversion

    Unit 5 First aid

    Ellipsis

    选修6 Units 1-5

    Unit 1 Art

    Subjunctive mood

    Unit 2 Poem

    Subjunctive mood

    Unit 3 A healthy life

    The use of “it”

    Unit 4 Global warming

    The use of “it”

    Unit 5 The power of nature

    Revising the –ing form

    人教版政治

    必修一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信用和外汇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消费及其类型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综合探究 正确对待金钱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公司的经营

    新时代的劳动者

    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股票、债券和保险

    综合探究 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国家财政

    征税和纳税

    综合探究 提高效率 促进公平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配置资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课 社会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面对经济全球化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综合探究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必修二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综合探究 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统合探究 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统合探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第八课 走近国际社会

    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综合探究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必修三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体味文化

    文化与经济、政治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感受文化影响

    文化塑造人生

    综合探究 聚焦文化竞争力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传统文化的继承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第五课 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文化创新的途径

    综合探究 建立“学习型社会”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综合探究 肩负“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

    第四单元 发展先进文化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第九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十课 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

    综合探究 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必修四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生活处处有哲学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综合探究 走进哲学问辩人生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的本质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世界的物质性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作用

    湘教版地理

    必修一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

    第三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

    第三节 人口迁移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一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

    第三节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

    第四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必修三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第三节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第四节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节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第一节 地理信息及其应用

    第二节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第三节 全球定位及其应用

    第四节 数字地球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综合探究 求真务实与时俱进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八课 唯物辨证法的发展观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历史的主体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价值与价值观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综合探究 坚定理想铸就辉煌

    必修一历史岳麓版电子书

    高中历史各地区使用的教材版本

    省份 人教版绝闹人民版 岳麓版选考方案山东临沂、聊城、莱芜、威海济宁市济南、青岛、淄博、潍坊、日照、菏泽、泰安、枣庄、东营、烟台、德州、滨州1、2、3,三选一广东广州、珠海、梅州、汕尾、东莞、江门、阳江、(肇庆)、潮州、云浮珠海、湛江、深圳、汕头、韶关、河源、惠州、佛山、茂名、清远、揭阳、中山 1、2,必考 宁夏石嘴山市、银川市、吴忠市、中卫市、固原市。两个县级市:灵武市、青铜峡市1—4,四选一海南海口、文昌、万宁、定安、屯昌、澄迈、临高、儋州、三亚、五指、琼中、保亭、陵水、白沙、乐东、昌江、农垦琼海、东方1—6,六选二,每个8分江苏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泰州、淮安、南京、宿迁、泰州盐城、扬州、镇江、连云港、徐州1、4、5、6,四选二安徽合肥、芜湖、蚌埠、淮南、马鞍山、淮北、铜陵、安庆、黄山、滁州、阜阳、宿州、巢湖、刘安、亳州、池州、宣城1、2,必考福建 宁德、福州、厦门、漳州、龙岩、南平、三明莆田、泉州1、2、4,三选一浙江必修人民、选修人教:杭州、宁波、温州、台州、绍兴、嘉兴、湖州、衢州、丽水、舟山、金华IA(3、4必考)IB(1、6,二选一)辽宁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锦州、营口、阜新、辽阳、盘锦、铁岭、朝阳、葫芦岛1—4,四选一 天津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羡宏数桥区、塘沽区 、汉沽区、大港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宝坻区 选修3、4,必考 黑龙江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鹤岗、绥化、黑河、大兴安岭、伊春、大庆、鸡西、双鸭山1—4,四选一 吉林长春、白山、吉林、白城、松原、通化、辽源、延边、四平1—4,四选一 北京北京北京1、2、4,必考 湖南长沙、湘潭、株洲、衡阳、邵阳、岳阳、常德、张家界、益阳、永州、怀化、娄底、湘西州1、3,二选一 陕西渭南、商洛、杨凌延安、榆林、安康、汉中、铜川、咸阳、宝鸡西安1—4,四选一 河南郑州、信阳、平顶山、漯河、安阳、驻马店、许昌、三门峡、南阳、洛阳、焦作商丘濮阳 1、4,二选一 山西阳泉、朔州、临汾、吕梁、运城、大同、 晋城、忻州、长治、晋中1、兄首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