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音乐昭君怨?《王昭君》是黎锦光根据广东传统音乐《昭君怨》改编的老上海时代曲,后来被姚苏蓉,凤飞飞等人唱红,原唱者梁萍。《王昭君》是一首著名的老上海时代曲,由黎锦光根据广东传统音乐《昭君怨》改编而成。这首歌曲的历史背景来自于中国历史上的王昭君故事,歌词描绘了王昭君在远嫁匈奴后的思念和哀怨,那么,广东音乐昭君怨?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古筝客家筝曲,代表曲目:《崖山哀》、《出水莲》、《昭君怨》等这样的一些曲目。
拓展资料:
客家筝,即广东汉乐筝曲,是广东优秀传统音乐之一。广东汉乐的历史源远流长。相传它是在晋安帝九年(公元405年)至宋亡前后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中,随着中原一带人民多次南迁带来了古朴的“中州古调”和“汉皋旧谱”,跟当地的音乐、语言、习俗相结合后,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音乐,当地人称之为客家音乐,或外江弦、儒家乐,多在广东东部地区包括梅县区、惠阳区、韶关等部分地区流行,此外在赣南、闽西南、潮汕、台湾以及国外有华裔的地方也很流行。
随口说几个吧,肯定全不了:
赛龙夺锦、步步高、出水莲、饿马摇铃、寒鸦戏水、旱天雷、蕉窗夜雨、凯旋、连环扣、鸟投林、金蛇狂舞、双声恨、双狮戏球、昭君怨、走马、织出彩虹万里长、玉楼人醉、雨打芭蕉、鱼游春水、 小宛春回、山乡春早、迷离、陌头柳色、锦城春
还是提供广东音乐二百首的目录吧:
001得胜令…… 传统乐曲 黄锦培改编
002杨翠喜…………传统乐曲
003念奴娇…………传统乐曲
004汉宫秋月………传统乐曲
005柳摇金…………传统乐曲
006昭君怨…………传统乐曲
007走马……………传统乐曲
008双声恨…………传统乐曲
009一枝梅…………传统乐曲
010担梯望月………传统乐曲
011三汲浪…………传统乐曲
012和尚思妻………传统乐曲
013将军令…………传统乐曲
014寡妇诉怨………传统乐曲
015浪淘沙…………传统乐曲
016秋水龙吟………传统乐曲
017虞舜熏风曲(一)……传统乐曲
018虞舜熏风曲(二)……传统乐曲
019三醉…………汉调传统乐曲
020大开门………粤剧音乐
021闺怨…………粤剧音乐
022凤凰台………粤剧音乐
023四不正………粤剧音乐
024一点金………粤剧音乐
025弹烛花………粤剧音乐
026半边莲………粤剧音乐
027绣荷包………小调
028英台祭奠……小调
029士美不认妻…小调
030玉美人………小调
031苏小妹自叹…小调
032仙花调………小调
033百花亭闹酒…小调
034尼姑下山……小调
035旱天雷 ………严老烈
036到春雷 ……… 严老烈
037连环扣 ………严老烈
038倒垂帘…………严老烈改编
039饿马摇铃………何柳堂
040赛龙夺锦 …… 何柳堂
041雨打芭蕉…… 何柳堂曲 方汉改编
042鸟惊喧 …………何柳堂
043七星伴月 ………………… 何柳堂
044垂杨三复 ………………… 何柳堂
045醉翁捞月…………………… 何柳堂
046晓梦啼莺 ………………… 何柳堂
047鸟惊喧……………………… 何柳堂
048胡笳十八拍………………… 何柳堂
049回文锦……………………… 何柳堂
050双凤朝阳……………… 何柳堂改编
051将军试马 ………………… 何与年
052午夜遥闻铁马声 ………… 何与年
053一弹流水一弹月 ………… 何与年
054清风明月 ………………… 何与年
055广州青年…………………… 何与年
056小苑春回 ………………… 何与年
057银蟾吐彩 ……………………何与年
058画阁琴筝 ……………………何与年
059鸟鸣春涧…………………… 何与年
060松风水月 ……………………何与年
061塞外琵琶云外笛 ……………何与年
062晚霞织锦 ……………………何与年
063浪蝶 …………………………何与年
064长空鹤唳 ……………………何与年
065妲妃催花曲 …………………何与年
066窥妆………………………… 何与年
067紧中慢……………………… 何与年
068青云直上……………… 何与年改编
069雷峰夕照…………………… 何少霞
070吴宫戏水 ……………………何少霞
071下里巴人…………………… 何少霞
072下渔舟 ………………………何少霞
073陌头柳色 ……………………何少霞
074白头吟……………………… 何少霞
075娱乐升平 ……………………丘鹤俦
076狮子滚球 ……………………丘鹤俦
077声声慢 ………………………丘鹤俦
078相见欢 ………………………丘鹤俦
079步步高 ………………………吕文成
080平湖秋月 ……………………吕文成
081渔歌唱晚 ……………………吕文成
082醒狮 …………………………吕文成
083恨东皇 ………………………吕文成
084青梅竹马 ……………………吕文成
085烛影摇红 ……………………吕文成
086风动帘铃 ……………………吕文成
087银河会 ………………………吕文成
088寒江月 ………………………吕文成
089蕉石鸣琴 ……………………吕文成
090狮子上楼台 …………………吕文成
091鹦鹉戏麒麟 …………………吕文成
092沉醉东风 ……………………吕文成
093岐山凤 ………………………吕文成
094百鸟朝凤 ……………………吕文成
095小桃红 ………………………吕文成
096香梦………………………… 吕文成
097樱花落 ………………………吕文成
098花香榇马蹄 …………………吕文成
099三六板 ………………………吕文成
100落花天 ………………………吕文成
101鱼村夕照 ……………………吕文成
102碧水芙蓉 ……………………吕文成
103泣长城 ………………………吕文成
104杜鹃啼 ………………………吕文成
105步蟾宫 ………………………吕文成
106喜迁莺 ………………………吕文成
107过江龙 ………………………吕文成
108歌林百咏…………………… 吕文成
109水龙吟 ………………………吕文成
110清平词 ………………………吕文成
111月影寒梅 ……………………吕文成
112二龙争珠 ……………………吕文成
113秋水芙蓉 ……………………吕文成
114寒潭印月 ……………………吕文成
115恋芳春 ………………………吕文成
116滚绣球 ………………………吕文成
117飘飘红……………………… 吕文成
118天女散花 ……………………吕文成
119捷足先登 ……………………吕文成
120普天同庆 ……………………吕文成
121浪声梅影 ……………………吕文成
122双龙戏珠 ……………………吕文成
123东风第一枝 …………………吕文成
124一片飞花 ……………………吕文成
125下山虎 ………………………吕文成
126青春欢乐 ……………………吕文成
127青山翠谷 ……………………吕文成
128出水芙蓉 ……………………吕文成
129悲怀 …………………………吕文成
130雨打梨花 ……………………吕文成
131龙凤呈祥 ……………………吕文成
132剪春罗 ………………………吕文成
133满园春色 ……………………吕文成
134海棠春睡…………………… 吕文成
135柳浪闻莺…………………… 谭沛鋆
136走马灯……………………… 谭沛鋆
137南岛春光…………………… 谭沛鋆
138孔雀开屏…………………… 何大傻
139戏水鸳鸯…………………… 何大傻
140慰劳………………………… 何大傻
141步步娇……………………… 何大傻
142花间蝶……………………… 何大傻
143醉桃园……………………… 何大傻
144登高………………………… 林浩然
145一帆风顺…………………… 林浩然
146甜蜜的苹果………………… 李 佳
147华胄英雄…………………… 尹自重
148夜合明珠…………………… 尹自重
149胜利………………………… 尹自重
150满园春色小桃红…………… 陈俊英
151凯旋………………………… 陈俊英
152步步莲花…………………… 陈德钜
153虞美人……………………… 陈德钜
154宝鸭穿莲…………………… 陈德钜
155汉宫春晓…………………… 陈德钜
156解语花……………………… 陈德钜
157蟾宫折桂…………………… 陈德钜
158西江月……………………… 陈德钜
159悲秋………………………… 陈德钜
160雁来红……………………… 陈德钜
161春郊试马…………………… 陈德钜
162喜气扬眉…………………… 陈文达
163归时………………………… 陈文达
164惊涛………………………… 陈文达
165迷离………………………… 陈文达
166醉月………………………… 陈文达
167狂欢………………………… 陈文达
168鸟投林……………………… 易剑泉
169依稀………………………… 易剑泉
170一枝梅……………………… 易剑泉
171锦城春……………………… 邵铁鸿
172流水行云…………………… 邵铁鸿
173雪压寒梅…………………… 崔蔚林
174太平天……………………… 麦少峰
175霓裳初叠…………………… 胡铁峰
176春风得意…………………… 梁以忠
177中秋月……………………… 李社烈
178月下飞鸢…………………… 杨洁民
179天籁………………………… 马炳烈
180柳娘三醉…………………… 宋郁文
181岭南香荔…………………… 曾浦生
182月圆曲……………………… 黄锦培
183天马雀墩…………………… 黄锦培
184撒网扑鱼…………………… 刘天一
185纺织忙……………………… 刘天一
186放烟花……………………… 刘天一
187春到田间…………………… 林 韵
188庆丰收……………………… 胡 均
189红棉花开…………………… 陆仲任
190山乡春早…………………… 乔 飞
191腾飞………………………… 陈添寿
192雁南归……………………… 万霭端
193乡音………………………… 汤凯旋
194送行………………………… 吴国才
195月夜轻舟…………………… 陈勇新
196梦中月……………………… 卢庆文
197春满羊城…………………… 何克宁
198村间小童………… 李助炘、余其伟
199工尺合士上………………… 李助炘
200流云………………………… 余其伟
广东汉乐保存着六百多首情调不同、形态各异的优秀传统曲目和多姿多彩的演奏形式,中军班音乐和丝弦音乐是汉乐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军班音乐是民间吹打仪仗音乐,解放前中军班艺人多为职业和半职业性质,为民间婚、丧、喜、庆时所雇请,有时,不同的“笛馆”(中军班艺人的团体)还对台竞技,因此有广泛的群众性。在本次音乐会上,我们可以欣赏到中军班音乐的代表作——《嫁好郎》,一首在女子出嫁时演奏的唢呐与乐队的乐曲。丝弦音乐是民间最为普遍的演奏形式,通常使用的乐器有头弦、笛子、笙、提胡、扬琴、三弦、耶胡、琵琶等等。这场音乐会我们可以欣赏到不同的丝弦乐,包括丝弦乐中的极品,被称为儒家音乐的汉调清乐。
广东汉乐的分类和演奏形式按照传统广东汉乐的演奏形式和长期沿革的演奏习惯和不同用途形成五个类别。一是丝弦乐,俗称和弦索。它是广东汉乐中最普及、最为大众化的演奏形式。演奏时,以头弦(俗称吊规子)或提胡领奏,配以洋琴、琵琶、三弦、笛子、椰胡等乐器。丝弦类的曲目众多,在已整理出的汉乐曲目中有430首。二是清乐,又称儒乐。它追求比较高雅的演奏形式,常为文人雅士的活动。它演奏时乐器较少,主要有:古筝、琵琶、椰胡、洞箫等。清乐的曲目为56首。
尹自重(1903—1985),乳名B仔,小提琴演奏家。原籍东莞,祖辈落籍顺德龙江,自幼随父在香港生活。
尹自重最早随粤乐前辈梁丽生学习音乐。其后得丘鹤俦、何柳堂、宋三、沈允升、何大傻、蔡子锐、钱大叔等众多名家指点,11岁便登台演出。民国7年,尹自重赴上海,先后担任中华音乐会、精武体育会音乐部教员,并跟司徒梦岩和旅沪菲律宾籍小提琴家李嘉士顿学习小提琴,逐渐形成了个人的粤乐小提琴演奏风格。
他感到当时广东音乐所使用的乐器音域不够广,影响表演效果,因此他引进西洋的小提琴,并独创了一套“广东小提琴”演奏法,将小提琴的定弦GDAE改为广东弦乐的定弦FCGD;在演奏方法上吸收了广东古老二弦的走指、揉弦以及弓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小提琴演奏技巧。他成为早期将小提琴演奏粤乐的重要人物之一。
民国9年,他应邀赴纽西兰演出,民国13年,应香港华商总会之聘赴英国伦敦博览会演奏,尔后,又先后应邀往美国、加拿大献艺,均受中外人士好评,使粤乐很快就传播到欧美。当时多家唱片公司竞相邀请他灌录唱片,前后达120张以上,使粤乐在海内外家喻户晓,曾一度被称为“国乐”。
尹创作有粤乐《夜合明珠》、《华胄英雄》、《胜利》、《朝天子》、《凤舞》、《凰舞》、《丹凤》、《花鼓舞》等,内容多属热爱祖国、热爱民族、鼓舞民众积极向上,为广东音乐代表曲目,不少作品灌制了唱片,广为传播。
其传统音阶,系七音律,七邻音之音程大体相同无全音、半音之别。
一般人误以为七律系Fa、Si两音,介于Mi-So、La-Do之间(中立音阶),甚至大多数人还认为这种Fa不Fa、Si不Si的现象起因于乐器制作的简陋、不准。
近代民族音乐学家研究的结果,认定这是一种与西洋甚至中国传统三分损益律完全不同的律制,自成体制,因此而产生了一些,无法由西洋音阶取代的调式,如粤曲之乙反调、潮乐之重六调、活五调,客家汉乐之软线,秦腔之哭腔,西北碗碗腔也有很多这种曲调。
这种律制,没有半音。其音程如下:
DoReMiFaSoLaSiDo
一一
一三五六八0二
八六二九七三0
00五00五0
分分分分分分分分
\/\/\/\/\/\/\/
一一一一一一一
八八六六八六六
00五五0五五
分分分分分分分
由上表可知,七律之音阶,除Fa以外,均比西洋音阶为低,不只是Fa要高一些,Si要低一些,这么简单。
粤曲的乙凡调,与七律的关联最重要。最有名的曲例是[昭君怨]。
[昭君怨]原曲首句为:
|22|4245| 5 -|
--====
与潮州十大弦诗乐之重六调昭君怨完全相同。见下表:
| 212 |42 1 | 561 |
---- ----- . ----
近人将Si译为bSi,而把乙反调视为转调的移调记谱,记为
|33|53 56| 6-|
--==== .
事实上,少数乙反调确有转调的本意,但大多数的乙反调,确是一种音阶转换,尤如西洋的大小音阶转换。
以上就是广东音乐昭君怨的全部内容,如用七律传统乐器,则[昭君怨]两种谱所奏,尚无大异,改采西洋十二律乐器时,则无法奏出乙反调的原味。奏乙反调左手食指要按在Si-Fa,叫作空一指。广东小曲的特点,除上所述之律与调之外,源自粤剧清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