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随笔?那么,语文教学随笔?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正确把握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基本特点。过去,语文课常被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对课文过度条分缕析,忽略了人文教育功能,导致语文课不受学生欢迎。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的重要性,但同时不能忽视语文的工具性,二者应相辅相成、高度统一。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学的根在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然而,当下有些语文课堂过于重视人文精神挖掘,忽视基础知识教学,如字词句等教学在公开课中常被忽视,课堂缺乏朗朗读书声和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缺少必要的训练和积累,这样会使语文学习如同空中楼阁。所以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时,不能以削弱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兼顾人文性的同时,抓好基础知识传授和基本能力培养。()
音乐、美术与表演融入课堂
音乐元素的添加: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给人联想空间和美感。在语文课堂中适当加入音乐元素,如配乐朗诵,或者让学生唱与课文有关的歌曲,能调动课堂气氛和学生积极性。例如在教学《锄禾》时,教学生将读改为唱,效果良好。
绘画的运用:在语文课堂安排学生绘画,能调动学习热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在教学《云房子》时,让学生画出心中的云房子,有助于学生对云的直观认识和对课文的理解。
表演的作用:教学是师生交流,学生是主体,课堂内容换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会让学生印象更深刻。如在教学《秋姑娘的信》时,让孩子分角色表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打破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还能培养广泛兴趣爱好,提升全面素质。()走出课堂,利用室外情境
传统教学以课堂为主,但现在教学应形式多样。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可将学生带出课堂,走入大自然。如教学二年级语文《秋游》一课时,讲到描写云的部分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操场观察天上的云,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想象,之后再回课堂学习课文,由于有了直接体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
以上就是语文教学随笔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