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数学导入精彩案例,数学课件制作软件

  • 数学
  • 2025-02-22

数学导入精彩案例?数学教学设计案例(1)教学目标:1、学生能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2、学生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基于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进行简单数据分析。3、通过现实案例调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习惯,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那么,数学导入精彩案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初中数学趣味导入案例

数学教学设计案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2、学生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基于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进行简单数据分析。

3、通过现实案例调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习惯,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学具卡、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引导学生感受魔术表演中蕴含的统计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一、导入新课

回顾统计知识,引入新课,强调本课重点。

二、新知探究

1、观察统计表,分析信息,引出统计图。

2、绘制单式条形统计图,比较不同。

3、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信息,强调图例重要性。

4、比较单复式统计图,总结特点。

5、分析复式统计图信息,解决问题。

三、巩固训练

应用所学知识,完成统计任务,强化理解。

数学教学设计案例(2)

一、导入

使用地图和风景图片,引入青岛的降水情况,激发学生兴趣。

二、新课讲解

1、复习单式折线统计图特点和作用。

2、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比较两个城市降水量。

3、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三、实践操作

完成统计任务,分析数据,提高应用能力。

数学教学设计案例(3)

一、设计选择性作业,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教学设计优秀案例数学

教案是评定一个教师质量好坏的根本,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必须要准备好教案的。下面是我分享给大家初中数学教学小案例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数学教学小案例一

一、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章第五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数学思考:通过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同时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解决问题:通过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目标:通过猜想、推理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

难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四、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师:大家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o ,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你知道吗?

活动一:探究四边形内角和。

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学生分组交流与研讨,并汇总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一:用量角器量出四个角的度数,然后把四个角加起来,发现内角和是360o。

方法二:把两个三角形纸板拼在一起构成四边形,发现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相加是360o。

优秀教学案例范文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范文1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记录数量,了解负数的价值;

⑴要求:听清信息,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信息准确简洁的表示出来。

⑵师叙述,生记录。

师:客车到达A站,有8人上车,有6人下车。

我校本学期转进学生68人,转出5人。

老师8月5日在上个月的基础上续存20xx元,8月24日取出1500元。

⑶反馈交流。

展示学生的记录情况:文字、+、、

师:哪种方法能让人很容易看明白其中的数据变化?统一到+、

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可以将+称为正号,将称为负号。

⑷介绍你知道吗?

说明:数学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其实大家的这种记录思想,早在20xx多年前就有了记载。

投影出示,教材第9页的一段话。

⑸点明意义。

师:其实,在客车到达A站时,有人上车,有人下车,其间数量的变化是相反的,出仓粮食的数量和入仓的数量的变化也是相反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此相关的数学知识认识负数。

二、联系生活,理解负数的意义。

1.教学例1

⑴每天7:30,中央电视一台都有天气预报。在20xx元月的某一天,南京市的气温是零下3度到5度。

师:这一天的最高温度是多少度?最低温度呢?

出示教具(一个自制的温度计),提问:怎样在这个温度计上表示出这天的最高温度是5度?

请学生操作,追问:你是从哪儿数到哪儿表示出5度的?零下3度,在温度计上怎样表示呢?

让学生意识到表示表示零以下的温度有困难,引出 0。

情境导入法的数学例子

1、创设问题情境的案例——《千克的认识》问题情境的创设

师:同学们请认真看(教师动画播放大象和蚂蚁拉手腕比赛,比赛刚开始,蚂蚁就败下阵来,全班学生哈哈大笑)

师:笑过之后应该有思考,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

生:它们的力气相差太大,一个属于重量级,一个属于轻量级。

师:你是怎样知道它们谁轻谁重的?

生:用眼睛看出来的。

师:你很会观察,还有吗?

生:可以用体重计测量出他们的体重,比一比就知道了。

师:你的方法很独到。见过体重计吗?(教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出重量单位——千克。)

2、提出问题的教学案例——在教学《圆的认识》

教师演示“小狗和小熊推车比赛”,让学生猜一猜,谁的车子让人感到舒服?

生1:当然是小狗的,因为它的推车轮子是圆的。

生2:小熊的推车的轮子是方的,人坐上去会觉得很颠簸,不舒服。

产生问题:为什么车轮都是圆形?圆形到底具备了哪些特征?

3、解决问题中的案例:分桃子—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1)呈现例题:计算48÷4

(2)教师提问:这个问题如果要你用笔算,你会怎样算?

(3)学生自主活动。(几分钟后,还没有学生找到基本方法)

(4)教师并没有介入,而是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几分钟后,还没有学生找到基本方法)

(5)教师不得不自己讲授基本的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导入语优秀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及反思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学生借助观察年历卡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有关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各多少天,平年、闰年的天数,掌握判断闰年的方法。

2、能与生活联系起来,熟练地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二)能力目标: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三)情感目标: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时间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培养学生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结合有关时间给学生以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其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记住各月的天数及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具准备:

年历卡及表格,课件

导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从一年级入学到现在,你们在这所学校上学大约多长时间了?那你们记得大约有多少个月吗?你们知道大约有多少天了吗?

2、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时间单位年、月、日。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同努力来探究年、月、日的知识。

3、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教师板书相关内容。

二、小组合作探究问题集中反馈解决问题

(一)总结年、月、日的有关结论

1、从20xx年到20xx年,在这近三年的小学生活中,我们每天、每月、每年都在快乐地成长,都在收获知识。

以上就是数学导入精彩案例的全部内容,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范文1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记录数量,了解负数的价值; ⑴要求:听清信息,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信息准确简洁的表示出来。 ⑵师叙述,生记录。 师:客车到达A站,有8人上车,有6人下车。 我校本学期转进学生68人,转出5人。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