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

  • 数学
  • 2023-05-20
目录
  • 2023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
  • 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单元思维导图
  •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
  • 数学书上最恐怖一页
  • 义务教育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答案

  • 2023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如果说学习一定有捷径,那只能是勤奋,因为努力永远不会。学习需要勤奋,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勤奋。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四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数与代数

    一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意义:

    ①能用小数表示图中的阴影,或根据小数在图中图色。

    ②能正确读、写小数。

    ③能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分别能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表示。并能让这些分数与小数互换。

    ④能用小数表示日常的生活中的实物。

    ⑤能在数轴上表示某个小数。

    ⑥数位顺序及小数的组成。

    ⑦能把十进、百进、千进的计量单位用小数表示。

    ⑧小数的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再比较十分位...)

    二.小数的运算

    1.小数的加减法

    ①不进位、不退位。 1.2+3.4 6.6-1.3

    ②进一位、退一位。 20.6+3.7 19.1-2.7

    ③连续进位,连续退位。 12.75+2.25 71.13-16.55

    ④位数不同。 16.3+2.75 60-2.88

    2.小数的乘法

    ①一般情况。 2.8×1.1

    ②乘数中间有“0”。 1.06×3.3

    ③乘数末尾有“0”。 1.06×470

    ④积末尾有“0”。 8.5×0.88

    ⑤积与因数之间的关系。 0.49×0.9○0.49

    ⑥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⑦小数的性质。(在不改变1.3的大小的情况下,把它改写成两位小数)

    3.小数的除法

    ①除数是整数。

    ②除数是小数。

    ③商中间有“0”。

    ④商末尾有“0”。

    ⑥商与被除数之间的关系。0.49÷0.9○0.49

    ⑦循环小数。

    会判断循环小数、商贺早用循环小数表示。

    ⑧余数问题。(把一段长3.6米的绳剪成长为0.6米的小段,最多可以剪几段,还剩几米?)

    ⑨近似数。四舍五入或者根据实际情况求近似数,如去尾、收尾法(进一法)。

    小学数学四年级知识点:有趣的算式

    探索与发现(-)(有趣的算式)

    知识点:

    第一组算式:积的位数是两个因数位数之和-1,积的位和最低位都是1,中间的数字为因数的位数,两边的数字相同并依次减1。(此为回文数)

    第二组算式:积都由1、4、2、8、5、7几个数字组成,而且前后排列的顺序不变,只需要确定末位数字就可以算出积(如果能直接推算出首位数字则更好)

    第三组算式:积的个位都是1,首位都是9;积的位数正好是两个因数位数之和;积的每一位都是由9、8、0、1组成,只要在首位补9,倒数第二位补0就可以了,只有一个8和一个1。

    第四组算式:在0~9的十个数字中,任意选择四个数字,组成数字不重复的的四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然后两数相减,并把结果的四个数字重现组成一个的四位数与最小的四位数。再次相减······在这样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最后得到数字4176。

    数学 学习 方法技巧

    一:记笔记

    这方法其实很普遍也很简单,但恰恰是很多同学不容易做到的,记笔记有很多好处,一是可以把老师的精华记录下来方便复习,二是练习学生的书写能力,三是可以让学生养成边听边写的学习能力,这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是非常有效的。

    二:错题本

    很多孩子都马虎,但有些马虎其实是同学对知识点理解不清晰造成的,这类的题目一定要茄橘记录下来。还有的是出题者故意设计的陷阱,这也可以记录下来,定时复习,久了之后很多马虎自然而然地就避禅纳雀免了。

    三:学习小组

    定期地和小组成员分享好试题,好方法,好技巧,好经验,即可以增加同学之间的情感,又可以在交朋友的过程学习到新的东西,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合作精神,增强协调能力。

    四:题目分类本

    和错题本一样,专门记录自己做过的试题,分类指的是将自己做过的试题分为几大类,一类是极其简单,自己一看就会的。一类是有一定难度,需要思考找到突破口的,还有一类就是难度很大,需要综合运用很多知识并进行推理才能解答的,后两类都应该是我们的记录重点。在对试题分类的过程中同学自然地就增强了对试题的进一步理解。

    五:旧题新解

    不定时的翻翻原来做过的试题,但是重点是思考有没有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这样不断地增加思考有利于形成学生思考习惯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多角度考察问题的思路,并随时利用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整理

    ★小学四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复习资料整理

    ★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总结

    ★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知识点

    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单元思维导图

    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天才其实就是可以持之以恒的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勤奋一直都是学习通向成功的最好捷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四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相交与垂直

    知识点:

    1、相交与垂直的概念。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互相垂直:就是直线OA垂直于直线OB,直线OB垂直于直线OA)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说明了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必须相交,相交还要成直角。)

    2、 画垂线:

    (1)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的方法。

    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直角顶点是垂足,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注意,要让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与给定的点重合。

    (2)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的方法。

    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注意,画图时一般左手持三角尺,右手画线。过直线外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必须通过给定的这个点。

    补充知识点:

    1、 会用数学符号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系。如:OA⊥OB。

    2、 明确点到直线之间垂线段最短。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

    旋转与角

    知识点:

    1、 角的概念。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 认识平角、周角。

    平角 :角的两边在同一直线上,(像一条直线),平角等于

    180°,等于两个直角。

    周角:角的两边重合,(像一条射线),周角等于轿携360°,等于两个平角,四个直角。

    3、角的分类:小于90度烂帆做的角叫做锐角;等于90度的角叫做直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钝角;等于180度的角叫做平角;大于180度小于270度叫做优角(此为补充内容);等于360度的角叫做周角。

    4、 动手画平角、周角。

    数学 学习方法 技巧

    利用学生好动及好胜的饥衡心理特点,组织一些数学游戏、竞赛抢答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刺激学生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一般的学习竞赛对于中等的学生影响,因此大部分孩子会在竞赛中通过努力不断进步。若采用竞赛与自我竞赛相结合的形式就会使先进的学生更先进,后进的学生也变先进。这样还有利于防止学生的骄傲情绪和自卑心理。例如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复习整理课时,我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竞赛分为三部分:口算、我当小考官和抢答思考题。每一项均为全班参与,并从各组选出不同人次进行评判记入该组成绩。由于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以比赛的形式上复习课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安排层次性强,同学自己出题考自己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激励措施要量适当,并且多样化

    新课程倡导对学生的评价不要只看结果,应该是重过程,轻结果的。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激励措施是这样的:

    (一)善于发现学生优点,经常表扬。不论谁在学习上有优点,哪怕只是很细微的一点点,我都不吝表扬。比如一个学生的字进步了,口算速度快了,多举手了,或解题的方法新颖,我都会及时进行表扬,这样学生才有更大的信心迎接后面的挑战。

    (二)口头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尚幼,往往对物质奖励更喜爱。我就常常画些小图片,制作些头饰胸饰,以表对他们学习的肯定。

    (三)把个人荣誉和集体挂钩,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每个小组都有一架模拟的“梯子”,“梯子”的顶端是一面小红旗,哪个小组的成员有进步,他们小组的梯子上就会多一个脚印。哪组最先攀上梯子他们就获得胜利。学生很喜欢这种奖励措施,谁都想让自己的小组快快爬到处,摘得小红旗。

    四年级数学下册重要知识点相关文章: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小学四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复习资料整理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知识要点汇总,易错题解析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1

    第一单元知识点(四则运算)

    1.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这是同级运算)

    2.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在算加减法。(这是两级运算)

    3. 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在算括号外面的。

    4.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5.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也得原数。

    6.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7. 一个数和零相乘,仍得0。

    8.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9. 0不能作除数。

    10. 在解决问题时,如果列综合算式,必须用脱式计算。

    11. 任何数除以0都得卖拦0。(×)因为0不能做除数。

    第二单元知识点(观察物体)

    1. 如何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1)明确方向。

    (2)明确距离。

    2.根据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3.在生活中一般先说物体所在方向离的近(夹角较小)的方位。

    4.平面图形的一般画法:

    (1)先确定某建筑物的方向。

    (2)再确定角度。(测量角度时,哪个方位在前,0刻度线就对准谁。)

    (3)最后确定距离。

    5.两个城市的位置具有相对性,方向相对,角度和距离不发生改变。例如:甲地在乙地的南偏东30度500米处,则乙地在甲地的北偏西30度500米处。

    第三单元知识点(运算定律)

    1.两个数相加,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为:a+b=b+a

    2.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3.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为:a×b=b×a

    4.三个数相乘,先让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让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为:(a×b) ×c=a×(b×c)

    5.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

    6. 类似于乘法分配律的简便公式;

    (a-b)×c=a×c-b×c

    (a+b)÷c=a÷c+b÷c

    (a-b)÷c=a÷c-b÷c

    7.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另两个数的和。这叫做减法的运算性质。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8.在一个带有括号的算式中,括号前面是神配判“+”,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不发生改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a+(b-c)=a+b-c

    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游改里面的运算符号发生了变化,“+”变“-”, “-”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a-(b-c)=a-b+c

    9.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另两个数的积。这时除法的运算性质。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10. 在一个带有括号的算式中,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不发生改变。用字母表示为:

    a×(b×c)=a×b×c a×(b÷c)=a×b÷c

    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发生了改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a÷(b÷c)=a÷b×c

    12. 另两种简便方法:

    (1) 把一个因数改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

    (2) 把一个因数改写成两个数相除的形式,然后变成乘除混和运算。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2

    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b)×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c+b×c a-b×c=a×c-b×c

    鸡兔问题公式

    (1)已知总头数和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

    (总脚数-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者是(每只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

    例如,“有鸡、兔共36只,它们共有脚100只,鸡、兔各是多少只?”

    解一(100-2×36)÷(4-2)=14(只)………兔;

    36-14=22(只)……………………………鸡。

    解二(4×36-100)÷(4-2)=22(只)………鸡;

    36-22=14(只)…………………………兔。

    (答略)

    (2)已知总头数和鸡兔脚数的差数,当鸡的总脚数比兔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脚数×总头数-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免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

    (3)已知总数与鸡兔脚数的差数,当兔的总脚数比鸡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

    (4)得失问题(鸡兔问题的推广题)的解法,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1只合格品得分数×产品总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或者是总产品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总产品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

    例如,“灯泡厂生产灯泡的工人,按得分的多少给工资。每生产一个合格品记4分,每生产一个不合格品不仅不记分,还要扣除15分。某工人生产了1000只灯泡,共得3525分,问其中有多少个灯泡不合格?”

    解一(4×1000-3525)÷(4+15)

    =475÷19=25(个)

    解二1000-(15×1000+3525)÷(4+15)

    =1000-18525÷19

    =1000-975=25(个)(答略)

    (“得失问题”也称“运玻璃器皿问题”,运到完好无损者每只给运费××元,破损者不仅不给运费,还需要赔成本××元……。它的解法显然可套用上述公式。)

    (5)鸡兔互换问题(已知总脚数及鸡兔互换后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的问题),可用下面的公式:

    〔(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鸡数;

    〔(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之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兔数。

    例如,“有一些鸡和兔,共有脚44只,若将鸡数与兔数互换,则共有脚52只。鸡兔各是多少只?”

    解〔(52+44)÷(4+2)+(52-44)÷(4-2)〕÷2

    =20÷2=10(只)……………………………鸡

    〔(52+44)÷(4+2)-(52-44)÷(4-2)〕÷2

    =12÷2=6(只)…………………………兔(答略)

    鸡兔同笼

    1、鸡兔同笼属于假设问题,假设的和最后结果相反。

    2、“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假设法:

    ①假如都是兔

    ②假如都是鸡

    ③古人“抬脚法”:

    解答思路:

    假如每只鸡、每只兔各抬起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脚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少了一半。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

    3、公式:

    鸡兔总脚数÷2-鸡兔总数=兔的只数;

    鸡兔总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

    四则运算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提前算

    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 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示:a-a=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字母表示:a×0=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 字母表示:0÷a(a≠0)=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 5÷0得不到商.(无意义)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3

    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有3个角、3条边、3个顶点。

    3.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4.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可表示成三角形ABC。

    5.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6.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7.三角形按角分成:

    (1)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3)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8.三角形按边分成:

    (1)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相等的两条边叫做三角形的腰;有两个角相等,相等的两个角叫做底角。)

    (2)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三个内角相等都是60°)

    (3)一般三角形

    9.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钝角;

    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最多有三个锐角。

    10.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11.最少用2个相同直角三角形可以拼一个平行四边形。最少用3个相同等边三角形可以拼一个梯形。最少用2个相同等边三角形可以拼一个平行四边形。最少用2个相同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一个正方形。最少用2个相同直角三角形可以拼一个长方形。

    12.无论是什么形状的图形,没有重叠,没有空隙地铺在平面上,就是密铺。

    数学万级数的读法法则

    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小学数学必背公式

    关系表达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单位间进率

    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吨=1000千克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

    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666.666平方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数学书上最恐怖一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公式如下:

    一、四则运算: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除法,也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然后再按“先乘除,后加减”顺序进行计算。

    二、加法乘法运算定律:

    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字母表示:a + b =b + a

    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a + b)+ c =a + (b +c)

    3、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字母表示 a × b=b × a

    4、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a × b)手中茄× c = a ×(b × c)

    5、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培大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a + b)毕察× c =a × c + b × C

    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是( 1分米 ),就是( 1/10 )米,也就是(0.1米)。

    2、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一份是(1厘米),就是(1/100)米,也就是(0.01米)。

    3、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一份是(1毫米),就是(1/1000)米,也就是(0.001米)。

    4、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义务教育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答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公式有如下:

    一、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二、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三、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四、正方形的面积举御和=边长×边长 ,S=a.a=a^2

    五、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六、平拆改行四正盯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七、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八、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2πr

    九、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πr ^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