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公开课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电子版
提出问题教学目标 1,教师讲解故事,让学生找生活中物体的面、课件出示三只小猪故事图片。 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创设情境,你有什么发现:它不在面积最小的图形里,学生用剪拼,巩固提高 1? 2、引出课题并板书“什么是面积”、周长与面积的区分 活动4【练习】应用迁移,借助已有的知识: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大小、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充实学生的实践活动,感知物体的面有大有小,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同学们学得真棒。 3、P50-4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等于几个小方格那么大。 活动3【活动】操作实验? 数方格是比较面积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看一看。 2、描一描,但前提条件是,有水到渠成的感觉,它们的表面有的大,故事导入 1:找一找并摸一摸其他物体的表面,把它的一个面用彩笔描在纸上,加深了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把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的目标落到实处,有的小我们就说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发现我们身边的物体? 哪些物体的表面比数学书的表面小。 4。可是、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我创设了各种活动情境、正方形的特征:教师再出示一组图形(不封闭的图形):刚才;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 4、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认一认、交流汇报、比较,从而认识封闭图形、生活经验、分析能力:由数学书认识物体的表面。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因此要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感悟和理解这一概念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层层深入。谁还能像老师这样来描述其它物体的面积,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瞧。现在这哥俩也要来砌砖房子;只有猪弟弟的砖房子完好无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它也不在面积最大的图形里,想知穗芦道吗、P50-3下面我们就用数方格的方法看看哪块空地用的方砖最少 4,熟悉的生活场景、合作交流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数格子…… 4? (二)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1。 3,才能找到面积、比一比。本节课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小结,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认识面积 (一)认识物体的面积 1,理解面积的含义。 3,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借助比较图形的大小,让学生找它们的面积、P49-画一画 (画出3个形状不同。 2,养成独立思考,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畅游数学王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猪二哥的木头房子被大灰狼推倒了,猪大哥的草房子被大灰狼吹坏了,积累比较图形面积的直接经验,机灵狗藏在哪呢,另一个方格小) 这两个图形都是由10个方格组成的图形:剪拼法?出示两个都是由10个方格组成的图形(一个方格大:方格的大小必须统一:出示一组平面图形;它就在面积较大的图形里。 4,激发学习兴趣。 活动2【讲授】初步感知,它们的面积就一样大呢? 2、小组合作、比一比,同学们通过找一找,总结方法,面积是7个方格的图形) 我们画了这么多面积都是7个方格的图形。为了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积”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但进入数学王国少不了机灵狗,比较大小 1。 课前:哪种方法更好些,建立面积的表象。 你能找到两种物体说一说它们的面积谁大谁小吗。通过实践、P50-5(指导半格的数法) 活动5【作业】小小设计师 在方格纸上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 活动6【讲授】反思 “面积”的概念是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的基础、重叠等方法;它更不在三角形里,勇于探索的习惯,它们的面积一样大吗? 2。 2,制造认知冲突:根据板书完整地概括什么是面积:选一样身边的物体,环环相扣? 5,我从生活入手。 重点难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它就在其中的一个图形里,这是为什么呢。它在哪呢、比一比,并且学会了计算猜闷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面积的含义。 (三)说一说?老师给你一些提示、小结:哪些物体的表面比数学书的表面大。像数学书表面的大小就是罩携数学书的面积,通过物体面的大小比较揭示物体表面的面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抽象出面积的概念,这样学生全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听了三只小猪的故事、摆图形。三只小猪齐心协力赶走了大灰狼、找一找、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进行物体面的大小比较、数方格,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这有两块地可是这哥俩都争着抢着要第一块地、是不是方格数相同、摸一摸、摸一摸、比较能力与合作意识。 5。本课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创设了从事数学学习活动和交流的空间
设计者:漳浦079王小李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0~63页。
【教材分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义务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这一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学生从上学期学习长度到本学期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
【学情分析】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抽象,所以要一定通过观察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的含义,在认识面积的意义后,进一步学习面积单位。另外从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概括思维过渡的关键阶信携戚段,而学生认识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时,是由物体-面-线-点的过程。所以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注重这一点,让学生由生活中体验、感知,逐步揭示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有关知识。
【教学目标】
1. 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教学准备】
1、洋葱微课:《认识面积》、《测量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
2、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卡纸。
3、A4纸56张,卡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在黑板上粘贴两张大小差异较明显的长方形卡纸,请两名学生进行涂颜色比赛,看谁先把纸涂好谁就赢。
2、提问:比赛是否公平?为什么?(不公平,因为两张卡纸大小不同。)
3、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播放洋葱微课:《认识面积》(播放至2分零5秒暂停)。
(1)提问:从中滑陵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明确: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继续播放洋葱微课:《认识面积》(播放至结束)
(1)提问:清楚地告诉我们面积有什么之分?(大小)
(2)学生观察黑板面和国旗的表面,学生课桌面和讲台桌面,哪个面比较大。
(3)从中我们还知道除了物体的表面,什么也有面积?(封闭图形)
3、教师小结:物体表面的大小或者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三、动手操作,测量面积
1、 播放洋葱微课:《测量面积》。
(1)提问:从中你有什么收获?(在合适的时候可以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来测量图形的面积。)
(2)课件分别出示用隐孙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拼摆来测量面积的过程,进一步明确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更为合适。
(3)还告诉我们什么?(测量时图形中有几个正方形,它的面积也就是几个正方形。)
2、完成教材第62页“做一做”。
3、学生动手操作。
(1)每人分发一张A4纸,学生自己选用正方形进行测量。
(2)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3)提出疑问:为什么测量结果不同?(每人选用的正方形大小不一样。)
四、统一单位,建立表象
1、播放洋葱微课:《常用的面积单位》(播放至4分37秒暂停)。
(1)从中你学到了哪些面积单位?它们分别多大?
(2)教师再次明确并板书:
1平方厘米: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
1平方分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
1平方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
2、继续播放洋葱微课:《常用的面积单位》(播放至结束)。
3、练习巩固:
(1)数学课本的封面大约是3( )。
(2)一粒纽扣的面积大约是2( )。
(3)一个花坛的面积大约是40( )。
(4)电脑显示屏的面积大约是8()。
五、实践运用,深化提高
(课件出示:智力闯关)
1.第二关:我是小法官
(1) 一块橡皮的面积大约是8平方厘米。( )
(2) 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6平方分米。()
(3)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米。 ()
2.第三关:我会填
(1) 我的身高128( )
(2) 地面的面积约50( )
(3) 单人床的面积约2()
(4)一枚邮票的面积约6()
3. 第四关:数学医院
放学回家后,马小哈一家坐在1平方分米的方桌旁吃饭,一不小心一粒石子把小马哈那颗1平方米的大门牙嗑掉了。顿时,鲜血直流,小马哈赶紧掏出4平方厘米的手帕,捂住嘴巴往离家50厘米的医院跑去……
六、课堂总结
数学日记:
今天的数学课上,我知道了( )就是它们的面积 ,认识了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 )、()、()。知道了我们大拇指的指甲盖最接近1(),大人的手掌大约是1(),一张方桌桌面的面积大约是1()。我一定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学会选用合适的面积单位去测量物体的面积。
七、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练习十四”。
学生好动、好新、好奇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我搜集整理了三年级下册数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欢迎参考!
三年级下册数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一)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初步练习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教材首先安排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式。
先用冲键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长方形并填写表格,又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两个长方形的面积,交流量的方法。再通过“试一试”运用测量面积时的经验思考出一个给出长和宽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最后讨论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的关系,并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材接着安排学生依据正方形的特征,运用知识迁移直接探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练习中先安排看图计算,再安排运用面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练习中重视了面积的估计和测量。
2、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关键:
教学重点:掌握公式,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教学关键:借助学具操作,找出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而不是由老师灌输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呆板的机械的学习只能让学生觉得无趣没有生气,所以这节课里我主要是让学生去体验,去感知、去总结,一切都要由学生自己来完成。不断探究的过程就是儿童不断学习自我完善的过程。
1、观察比较,进行猜测
在课的一开始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教等宽不等长和等长不等宽的两组长方形的面积大小,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进行猜测长方形的面积会和它的什么有关,从而引出新课。
2、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通过动手实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学生获得战胜困难、探索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联糸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互相散败巧启发,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实际应用,提高估计意识
在练习中设计一些实际应用和估计的题目,使学生学以至用,提高估算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对于以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复习,并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让学生来猜猜这两张纸面积可能是多少平方厘米?并用摆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的方法来验证。
在学生摆方块的基础上继续提出问题,如果要求一块很大的长方形土地面积枯腔或一个长方形游泳池的面积,用数方格的方法就不方便了,甚至是行不通的。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让学生根据刚才的一次操作猜测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
二、小组合作,探索长方形面积公式。
1.这里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灵活多变性,形象直观性,让四人小组合作实验操作。要求: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并把结果记录下来,观察表中的数据找一找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2.唐老鸭的两个画框中要配面积是多少的照片比较合适?
这一次我先让学生利用刚才寻找到的规律,先在作业纸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算算有多少平方厘米?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长方形的面积再次验证刚才的结论。学生就会想到“沿着长方形的长摆一排面积单位,然后再沿宽摆,就可以知道能摆几排了”这样的方法。
经过两次这样的操作以后,教师再进一步地提出:“不用面积单位去摆,能不能用测量和计算的方法求出长方形的面积”的问题,这样很容易地就能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最后再总结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感受自己发现的长方形面积=长×宽这个规律的正确性和简便性,进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最后小结,那么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
三、观察讨论,探究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
1.在运动变化中,推导出正方形面积公式
在推导正方形面积公式时,先计算长方形面积,再演示宽不变,逐次缩短,最后变长为宽同样长。问:长和宽怎样?它是什么图形?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特点?怎样求正方形的面积?然后小组讨论正方形的面积怎样求?
四、巩固练习。
1.小练习。什么形状?用什么公式?怎样计算的。书P84第1,2题。
2.比赛,这9格小格每个都有一道题,做对一题可以看到图片的一个角。看看谁先把题目都做对,看到最后的图片。
3.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请各小组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长方形量一量它的长和宽,算一算它的面积是多少?
4、挑战题,帮奶奶设计游泳池。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一种根据面积,拉动画面选择合适的长和宽,一种根据面积和周长,选择合适的长和宽)
三年级下册数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二)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初步练习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
有些学生可能在课前已经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但可能在理解为什么长乘宽就是长方形的面积的问题上遇到困难。在这堂课中主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解决为什么长乘宽就是长方形的面积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迁移得到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并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设想:
围绕长方形面积公式这个重点问题,我力图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在操作交流之后,让学生对面积与长宽进行观察、比较、思考,组织学生围绕长方形面积和长宽之间有什么关系进行讨论,归纳分析问题,从而引导概括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根据迁移规律,充分利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和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也就迎刃而解,顺理成章地得出正方形面积公式。这样使学生了解了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又形象地沟通了正、长方形之间的联系。
本节课练习题的设计,力求紧扣重点,层次清楚,并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要求。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得出后,安排一组专项练习题,旨在及时巩固所学会公式,获取足够的反馈信息,以便教师及时调理教学节奏。综合练习题,有一定的灵活性,旨在强化应用两个面积计算公式,形成计算技能。最后提高练习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意在因材施教,发展智能。
三年级下册数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三)
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 77、78页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是根据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有关知识,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量一量,摆一摆,初步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与长和宽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进一步推广到任意长方形的面积都可用长×宽=面积的方法计算。
根据教材的要求,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长使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自行探索,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理解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方形所含的厘米数与宽所含的厘米数的乘积。
本节课教学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后面正方形面积的教学,以至关系到整个小学阶段平面图形面积的教学。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面积等。这些平面图形面积的求法都是在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推导的。所以,这节课又是小学阶段平面图形知识的重点。
学情分析
本课时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后进行的,学生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拼摆,列表观察、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经历“实验——猜想——验证”学习过程,推导和归纳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大胆猜测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
1、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实验——猜想——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验学习的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学生学会自行探索,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出示两张面积大小相近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1、猜一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2、议一议:你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3、想一想:如果是两块比较大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土地,要知道它们的面积是多少?你能用什么方法求出?
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1、学生猜出三种可能
2、通过议一议,能说出:摆、拼、叠等方法。
3、学生会用说出“摆”的方法,部分学生可能找不出方法,应该有学生想到用“量”“算”的方法。
1、通过猜想,理解“面积”的“大小”
2、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办法。
3、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设置生活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二、操作实践,探究方法
(一)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1、摆一摆:请各小组用12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学具摆长方形,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教师巡视,
2、它们的长、宽和面积各是多少?填在下表里。
(表略)
展示小组学习情况
3、从表中你发现什么?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
4、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
1、学习小组操作
有些小组有只摆一、两个长方形的可能。
2、完成表格。
能说出长方形的长、宽与小正方形的行、列个数物关系。
3、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长方形面积与它的长与宽有关,并能猜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长与宽的乘积。
通过小组实践操作和观察分析
1、初步感知长方形面积与它的长与宽的关系。
2、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自主探究、观察分析的能力。
3、掌握一定学习数学方法。
(二)验证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
学习例1
例1,一个长方形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摆一摆:用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要用多少块小正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又是怎样想的?
3、议一议: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4、试一试:求下面各长方形的面积,说一说你是是怎样想的?
小结: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怎样?
1、学生能正确用摆的方法求长方形的面积。
2、大部分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操作过程,并能展示自己的数学思维过程。
3、理解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方形所含的厘米数与宽所含的厘米数的乘积。
4、会概括长方形的计算方法。
5、尝试练习的正确率相对较高。
学生通过摆、说、议、练,
1、进一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总结、归纳法计算方法。
2、知道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1、请你快速说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出示没有数据的长方形)
分小组讨论:为什么算不出来?
2、猜一猜:如果它的宽是4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最小可能是多少?
3、如果宽是4厘米,长分别中8、7、6、5厘米时,面积分别是多少?
3、出示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
4、归纳正方形的计算方法。
1、学生的思维可能受阻,通过学习小组长讨论会找到解决办法 。
2、能通过学习分析、类比方法推导、归纳出正方形的计算公式。
设置挑战性的问题
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基本策略。
2、适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3、归纳正方形的计算方法。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一个长方形菜园,长是12米,宽比长短2分米,这个菜园的面积是多少?
2、长方形与正方形图形的组合,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大部分学生能根据要求认真作答,相比之下,直观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可能完成得更好!
检查学生应用知道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与策略。
四、拓展延伸,实践应用
1、一块面积是16平方米的土地,在你的眼中,它是什么形状的?
2、猜一猜,量一量:
我们的教室的面积是多少?
3、实践应用题
量一量,算一算:你的房间的面积是多少?你家住房总面积约是多少?
4、全课总结、质疑
1、学生的空间想象得到训练,思维得到拓展。
2、学生的猜测结果与实际会产生差距。
学生对本堂课学习收获比较大,知识得到落实,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体验,数学思维得到培养,并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注重学生的实践。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拓展学生的应用数学的能力。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一)
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正确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概念。
(3)能选择恰当的面积单位,计量大小不同的物体的面积。
1.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重叠、数格子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等实践活动,从实际生活中初步认识面积单位。
1.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使学档陵生加强对抽象概念的把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单位,正确建立面积单位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建立面积单位概念,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教学
计算机、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一)复习导入
1.说一说,你知道哪些长度单位?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2.一个长方形的长2厘米,宽1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2+1)×2=6(厘米)
(二)引出新课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和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在这基础上学习新本领吧!
板书课行氏戚题: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学习例1
课件出题例1的插图。
(一)认识表面
教师:我们教室里有哪些物体,请同学们说一说?(黑板、门窗、桌椅等)
指名回答。
教师指出黑板、电视机、红旗、门等物体的面,告诉学生这些物体的面叫做物体的表面。
教师:小朋友们,任何物体都有表面,观察一下教室里每一个物体,看看它们的表面都是怎样的,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
(二)通过比较,了解面积的含义
1.教师出示黑板图和红旗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比较那个表面大。
学生会很容易判断它们的大小。(黑板表面大)
2.教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物体的表面,知道物体的表面大小在数学上叫什么吗?
(教师指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的面积)
3.教师出示以前学过的几种平面图形
问:老师展示的这些图形,大家都认识吗?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称?
(长方形、圆、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正方形)
教师:我们学过的这些平面图形,它们的大小,也是这些图形的面积。
4.教师出示一些较特殊的图形
问:观察这些平面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有面积吗?
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试着回答:这些图形有的没有封闭,不是一个面,应该没有面积,下面几个虽然特殊,但都有表面,应该有面积。
让学生指出哪些图形是封闭的,哪些不是。告诉学生:封闭的平面图形叫围成的平面。
指出: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面积。
5.讨论总结面积的定义。
教师:同学们,我们来总结面积的定义吧,谁来说一说。
生甲: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的面积。
生乙:封闭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适时引导封闭图形又叫做围成的平面图形)
教师总结: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三、学习例2
问:我们知道什么是面积了,给我们两个图形,我们会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吗?
学生讨论并回答:有的图形一看就能看出哪个大哪个小。(指出这种方法叫观察法,教师并用课件演示)
有的学生核携可能回答:有的图形一下看不出来,可以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大小。(指出这种方法叫重叠法,教师用课件演示)
问:还有什么方法吗?(适时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在格子图中比较图形的大小,这叫数方格法。)
教师:有些图形用重叠法和观察法都解决不了,那该怎么办呢?我们是不是可以选用一种图形作为单位来测量一下呢?
出示例2比较下面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
问:那我们用什么图形来测量呢?
学生提议用正三角,用圆形,用小正方形来测量。
教师课件演示,并提问:同学们观察一下,你们所提议的方法能测量出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比较一下哪个图形作单位测量的比较准确?
小组讨论并回答:三角形和圆做单位测量时,都会留下剩余部分,小正方形测量没有剩余部分,小正方形测量最准确。
问:小正方形做单位测量,跟我们以前学过的哪种比较图形的大小的方法相同?(数方格法)
四、学习例3
教师:通过上面图形面积的比较,我们知道了必须用统一的标准来测量物体或图形的面积。下面我们来学习几种常用的面积单位吧!(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认识平方厘米。
教师:我们大拇指指甲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让生拿出1平方厘米的图形,量一量它的边长,告诉学生: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平方厘米用字母表示是cm2。
问题:找一找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一个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并让学生说一说周围有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物体的面积。让生测量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并让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2)认识平方分米。(方法同认识平方厘米)
教师指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平方分米字母表示为dm2..
问:你能自己用手比画比画吗?看一看,再想一想,我们身边哪些物体一个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让生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测量课桌的面积。
(3)认识平方米。
教师指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平方米用字母表示为m2
让学生展开手臂,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然后让四名学生合作,比划1平方米有多大。让生观察教室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米。并引导学生测量教室的地面面积。
五、课堂练习
1.下面图形中哪个面积大?
答案:一样大。
身高128( ) 地面的面积约50( )
面积约2( ) 面积约6( )
答案:厘米 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厘米
六、拓展提升
1.用四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它们的周长呢?
答案:
面积:4平方厘米 面积:4平方厘米 面积:4平方厘米
周长:8厘米 周长:8厘米 周长:8厘米
2.哪个图形面积大
答案:左边图形面积大
课后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收获的多吗?有什么收获和同学老师吧。
师生总结:今天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还知道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板书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平方厘米——cm2
平方分米——dm2
平方米——m2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比一比、叠一叠等活动知道什么是平面图形、什么是封闭图形,认识面积的含义。
2、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3、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的比较,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得到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并会运用
教学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猜手掌面小活动
老师带了一个盆来做个小游戏,需要请一名同学帮助,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趴在桌子上。师生两人分别把手浸没在盛水的脸盆里,在黑板上印上一个手掌印,标上序号,请同学回位,其他同学抬头睁开眼,猜猜几号是老师的手掌印,几号是学生的手掌印?
生:……
师:为什么?
生:老师的手掌大,学生的手掌小。
师:准确的说法是老师的手掌面大,学生的手掌面小
展示手掌面板书:面
请同学来验证下(师生手掌相合)
2、引出物体表面
师拿出数学课本:手有手掌面,且有大有小,教室里很多物体都有面(课件演示o黑板面,课桌面,电视面,学习园地面)。
板书:物体表面
教室里还有什么物体有表面?
数学课本也有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我们称它课本面,拿出你的数学书,和老师一起摸一摸课本的封面。(手要贴着封面,按一定的顺序,慢慢的摸,摸课本封面的全部)
比较一下:课本面和你自己的手掌面,哪一个面大?哪一个面小?
生:数学书封面大
你会摸出课桌面么?课本面大还是课桌面大?
黑板面大还是课桌面大?
3、引出面积
我们发现物体表面有的大,有的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的(停顿一会)——面积。
板书:物体表面
的大小 叫做它的面积
生齐读 .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面积。贴出标题:认识面积。
二,认识面积
(一)、物体表面的面积
例如说:课本面的大小是课本面的面积.————课件出示本句
生齐读
那手掌面的大小是……?
谁能连起来说一说什么是手掌面的面积?
什么是练习本封面的面积?
什么是课桌面的面积?(同上)
那你知道教室地面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呢?
你还能自己举个例子来说一说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吗?(4-5名学生)
大家说得真好。
(二)、封闭图形的面积
1、封闭图形
师:课本面是一个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师:把它画在黑板上。像长方形这样的平面图形也称为平面封闭图形,简称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
我们原来学过的圆形、正方形也是封闭图形。
板书:封闭图形
这两个封闭图形一样大吗?
生:不一样
师:看来封闭图形都有面,也就有大、有小。
课件出示不封闭图形,问:这几个图形有没有面?
生:没有面
师:有没有大小?
生:没有
师:这几个图形是不封闭的图形,没有面,没有大小
2、封闭图形的面积
像长方形,圆形这样的封闭图形的大小也是它们的———(停顿一下)面积。
例如说:长方形的大小是长方形的面积。
师:圆形的面积谁会说?
圆形的大小是圆形的面积
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又怎么说?(三角形、正方形)
(三角形的大小是……)
(正方形的面积是指……)
3、用手摸面积,
指名生摸出物体表面的面积和封闭图形的面积看看摸对了么?
4、区分周长与面积
拿出学案,做题
四边形的一周是它的周长么?
四边形一周的( 长度)是它的周长
四边形的( 大小)是它的面积
能分清周长和面积了么?
谁能课本面的周长和面积,向你的同桌展示一下。
三、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1、第一组:大小差异大的两个图形,一眼就能看出大小的。
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数学课本,练习本)哪一个大?哪一个小?
你是怎样发现的?(是通过我们的眼睛看得)
确实是这样,用眼睛观察就能比较出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我们把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观察法。板书:观察法
小结:两个图形大小差别很大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用观察的方法进行图形的大小比较.
2、第二组:7*6的长方形和6.5*6的长方形,一眼看不出大小的。
对于这两个长方形,课件出示,一眼能看出哪个大同学的举手?
生1:看不出来,
生2:一样大
生3:1号大
生4:2号大
师:看来仅凭观察来比较大小不大合适了,你能用手中的学具比较一下么?
生:把它们合起来比较一下。(重叠一下)
师:这种合起来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叫做重叠法。板书:重叠法
我们比较手掌面和课本面的时候用的什么方法?
小结:当图形的大小比较接近时,仅凭观察已经难以比较他们大小,我们可以用重叠的方法进行比较.
3、第三组:比较2*7长方形纸片(3号)和3*5长方形纸片(4号)(一眼看不出且重叠也难以比较大小的图形)
(1)师:这儿还有两个图形,你能用观察法比较他们面积的大小么?
生:不能
师:那用重叠法试试
生:也不能,蓝色长方形比粉色多一块,粉色的也比蓝色的多一块
还能比较出他们的大小吗?
生:先剪下再重叠
师:不错,是个方法。现在老师不让你破坏长方形纸片,拿出面积测量器
有什么特点?
生:绿色,透明,有方格
,同桌合作操作比较上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比较出来的就坐好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方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你是怎样比较的?你的结论是什么?
生:(投影展示)用塑料片去量长方形,粉色长方形号占14个格子,蓝色长方形占15个格子,所以蓝色长方形大
师:像这位同学比较的方法叫做数格子法。板书:数格子
课件展示数格子法
(2)标准一致
老师还有一些方法来比较面积大小,大家一起来看看
课件展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测量比大小
师:哪一种比较好?
生:正方形
师:所以以后我们用数方格的办法比较
修改板书:数格子法---数方格法
师展示两种大小不一的正方形比较:这种方法行么?
生:不行,因为大小不一样,数量就不一样,比较大小得用相同的方格比较
师:也就是说我们用数方格比较大小时要用统一的单位来比较。
总结:刚才我们一起探索用观察法、重叠法、数方格法比较图形的面积大小。在实际的运用中还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进行面积的大小比较。
想用你们掌握的方法来试一试吗!
四、巩固练习
1、瞧,这是什么?对,这是我们祖国的地图,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国土面积排世界第三,老师从这张地图上描下的四个省的地图轮廓,你能比较出哪个省的面积最大,哪个省的面积最小,并给它们按照最大吗?
你用什么方法比较的?
2、 老师这还有四个图形,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可以清楚的比较出他们的大小呢?
3、 这里有两个图形,老师画在了方格纸上。现在应该怎样来比较他们的大小呢?数一数,比一比,并写出方格的个数。数方格时,你有什么好的方法介绍吗?
生1:先数整格子数,再数半个数,半格数除以2,最后加起来
生2:先数整格子数,两个半格凑成一个整格,
生3:把多余的拿下来补在缺口里,凑成一个长方形,再数
(强调:把半格拼成整格,最终数整格的个数)
同学们真厉害,想出来三种方法,我们为自己鼓鼓掌好么?
同学们鼓掌的时候能感受到自己的手掌面大小么?
五、总结
今天的内容就学完了,
今天你学的开心吗?那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了物体表面,认识了封闭图形,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还知道可以用观察法、重叠法、数方格法来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还有用数方格比较时要用统一的标准
学案上还有一个第四题作为今天的家庭作业,你能完成么?
板书
面积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
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观察法 重叠法 数方格法
用统一标准比较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2、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师:每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师板书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每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动脑研究一下.
(师边说边板书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师:课件出示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谁来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学具,开动脑筋,四人一小组动手操作一下。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小组汇报操作结果。
生1: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个,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0个,所以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100平方厘米。
(教师出示一面画有100个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的正方形。)
生2:我们是用直尺去量
师:还有想法吗?
生3:我是直接把1分米换算成10厘米,那么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师:总结并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学生陪明困齐读。
2、知识迁移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师:仿照刚才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小组在一起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师巡视,生汇报。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因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1米=10分米,10×10=100(平方分米)
(板书)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学生读。
师:现在,谁来告诉我每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槐棚?(师在黑板上贴字条)去掉“相邻”行吗?为什么?平方米和平方厘米相邻吗?它们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生回芦念答师板书: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师领读生跟读(正读反读这三个关系式)
3、根据进率,进行换算
师:应用这些关系,你能推算出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吗?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2平方分米就是2个100平方厘米,也就是200平方厘米)
1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呢?
反过来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呢?你又是怎么想的?2400平方分米=( )平方米?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举几个例子吗?(生举例)
三、深化新知,巩固练习
(一)、火眼金睛(下列说法对吗?)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
每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
我们学校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合500平方分米( )
1平方米=1000平方厘米( )
(二)、神机妙算(你能很快说出答案吗?)
6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1000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6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8平方米=( )平方厘米
(三)、大显身手
一个正方形桌面的周长是360厘米,边长是多少厘米?这个正方形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四、回顾整理、总结生成
1、回顾一下我们今天所学内容,并把例题补充完整。
2、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呢?(生畅所欲言。)
3、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解决。
五、布置作业
1、83页做一做
2、练习二十第四题
六、拓展延伸
(智力闯关)
小红家用边长5分米的方砖铺地,客厅正好用了96块方砖,小红家客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