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优秀导学案模板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电子版 小学数学优秀导学案模板 数学导学四年级下册电子版 四年级导学案答案全部
教案对于教学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好数学教案可以让学生们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详案(一)
教学目标:
1、学生动手操作,通过量、剪、拼、折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规律。
2、在探究过程中,经历知识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通过交流、比较,培养策略意识和初步的指李局空间思维能力。
3、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感受思维提升的过程,激发求知欲和探索兴趣。
教学重点:
探究发现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这一规律的过程,并归纳总结出规律。
教学难点:对不同探究方法的指导和学生对规律的灵活应用。
教具准备:课件、表格、学生准备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各一个,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猜谜语。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那么,下面老师给大家出个谜语。请听谜面:
形状似座山,稳定性能坚,三竿首尾连,学问不简单。(打一图形)大家一起说是什么?
生:三角形。
2、介绍三角形按角的分类。
师:真聪明!!板书“三角形”!那么,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这几类。
师分别出示卡片贴于黑板。
3、激发学生探知心里。
师:大家会不会画三角形啊?
生:会。
师:下面请你拿出笔在本子上画出一个三角形,但是我有个要求:画出一个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试一试吧!
生:试着画。
师:画出来没有?
生:没有。
师:画不出来了,是吗?
生:是。
师: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为什么画不出来呢?这就是三角形中角的奥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三角形角的知识“三角形内角和”(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三角形的内角。
看看这三个字,说扰激说看,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
生:就是三角形里面的角。
师:三角形有几个内角啊?
生:3个。
师:那么为了研究的时候比较方便,我们把这三个内角标上角1角2角3,请同学们也拿出桌子上三角形标出(教师标出)
师:你知道什么是三角形“内角和”吗?
生:三角形里面的角加起来的度数。
2、研究特殊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分别拿出一个直角三角板,请同学们看看这属于什么三角形,说出每个角的度数,那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算一算:
90°+60°+30°=180°。
90°+45°+45°=180°。
师:180°也是我们学习过的什么角?
生:平角。
师:从刚才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3、研究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猜一猜,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
4、操作、验证。
师:同学们猜的结果各不相同,那怎么办呀?你能想个办法验证一下吗?
要求:
(1)每4人为一个小组。
(2)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每种类型都需要验证,先讨论一下,怎样才能较快的完成任务?
(3)验证的方法不只一种,同学们要多动动脑子。
师:好,开始活动!
师:巡视指导。
师:好!请一组汇报测量结果。
生:通过测量我们发现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都在180度左右。
师:其实三角形的唯让内角和就是180度,只是因为我们在测量时存在了一些误差,所以测量出的结果不准确。
生:我是用撕的方法,把直角三角形三个内角撕下来,拼在一起,拼成一个平角,是180度。
师:好!非常好!
师:有其它同学操作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吗?谁愿意到前面来展示一下?生:展示锐角三角形(撕拼)
生:展示折一折我是用折的方法把锐角三角形三个角折在一起,组成一个平角,是180°。
师:老师也做了一个实验看一看是不是和大家得到结果一样呢?(多媒体展示)
现在老师问同学们,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生:180度。
师:通过验证:我们知道了无论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它们的内角和都是180°。板书: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现在让我们用自豪的、肯定的语气读出我们的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三、解决疑问
师:好!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课前老师让同学们画出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画出来了吗?
生:没有。
师:那你能用这节课的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画不出来吗?
生:两个直角是180度,没有第三个角了。
师:如果想画出有两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你能画出来吗?
生:大于180度,也画不出第三个角。师:所以,生活中不存在这样的三角形。
师:学会了知识,我们就要懂得去运用。
四、巩固提高
1、填空。
(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度。
(2)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80°和75°,它的另一个角是()。
2、求下面各角的度数。
(1)∠1=27°,∠2=53°,∠3=()这是一个()三角形。
(2)∠1=70°,∠2=50°,∠3=()这是一个()三角形。
3、判断每组中的三个角是不是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三个内角。
(1)80°,95°,5°()。
(2)60°,70°,90°()。
(3)30°,40°,50°()。
4、红领巾是一个等腰三角形,求底角的度数。(多媒体出示)
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
5、思考延伸。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算一算四边形和八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详案(二)
学情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和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将为后面学习梯形、三角形、圆的面积及立体图形的面积奠定基础,因此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剪、移、补等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及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平行四边形。
生:剪刀、三角板、平行四边形纸片、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怎么知道?(黑板上写着)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师板书)大家齐读课题。
二、自学互学,探究新知
(一)引出数学思想方法,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
1、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会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长方形,正方形)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将要学习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是数学家们动手实验得来的,今天,你们想不想像数学家一样,自已动手实验,找到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想)研究是要讲究方法的,今天的研究,我们将要用到什么数学思想方法呢?大家能猜到吗?
2、师:下面请大家做一道练习。求出下面图形的面积。谁能勇敢地把自己的答案说出来?(生答: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9×5=45m2)。
师:利用公式计算面积非常地快。(师根据学生说的板书长方形面积公式,并贴一个长方形的图)。
师:那第二个图形呢,谁能用简捷的方法算出它的面积?(生:把中间的图形移到下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再计算面积,10×6=60m2)。
师:还有别的移法吗?(师课件演示另一种移法)看一看,这样移,可以吗?3、师:刚才这位同学非常机灵的把原来的组合图形,转化成了我们学过的长方形,再计算面积。其实这就是数学家们常用的一种思想方法,猜一猜是什么?(转化)你们同意她的想法吗?(同意)我们数学家呀,就是把这种方法叫做转化。(师板书:转化)。
师:转化就是把未知的变成已知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转化的数学思想,研究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怎样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铅笔,剪刀,根据屏幕上的提示,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把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二)动手操作,深入探究。
1、学生自已动作操作,并与同桌交流,师巡视。(时间:4分钟)
2、师:老师把你们的作品拍成图片,看,你们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什么图形(长方形)你们真会思考,动手能力也强,有数学家的风采。老师不知道怎么剪,我想请同学们来教教老师。其它同学在下面监督,有问题随时提出。
(生:先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再沿着高剪,向右平移,变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
师:跟他们的方法一样的,举手。(生举)真棒。同学们成功的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掌声鼓励鼓励自己。
3、课件演示强调剪拼要注意的事项。
师:昨天,老师也剪几个平行四边形,看一看。行不行?大家一起说?(不行)为什么?(因为这样剪,就变不成我们学过的图形了)对,所以,我们一定要沿高剪,这样才能拼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
师:那老师这就去剪拼。这样剪行不行?(不行)为什么?(这样剪,面积就变了)你同意吗?你能再吗?转化时,我们不能改变原来面积的大小,面积变了,求出的还是原来图形的面积吗?(不是)
师:我们把刚才操作的过程通过电脑再演示一次。(电脑演示剪的各种方法。)有些同学还有别的方法以,我们一块来看看图片。
4、找到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
师:通过我们自己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形转化成了长方形,我们能不能发现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找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呢?请同学们根据屏幕上的问题,小组内互相交流,找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计算方法。
生汇报,师电脑展示。
师:你们找到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了吗?(找到了)请你们大声地告诉现场的老师(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为什么是底乘高?(因为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说得真完整,把掌声送给他。
师:用S表示面积,a表示底,h表示高,你能不能用字母表示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s=ah)
(三)总结。
1、师:今天,我们xx的同学,用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画、剪、拼的等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推导)恭喜你们,个个都是小小数学家了。
赶紧用热烈的掌声送给自己。
(四)数方格,验证公式。
1、数方格。
师:以前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找到了长方形面积,其实,我们同样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找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看着屏幕上的,我们一块来数一数。
师:再一次观察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同样找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而且也再一次验证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
2、师:通过公式观察,如果我们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哪两个条件?(底和高)谁的底和高?老师的答案中比你的多了两个字,为什么得强调是对应的?比如这一个平行四边形,7cm对应的高是(6cm),5cm对应的高是(8.4cm)。
三、练习巩固,大显身手
师:下面,就用我们的研究成果,去解决问题。
四、总结升华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2、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不但学会了知识,而且还掌握了一种方法—转化。通过转化,我们可以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解决新问题。这种数学思想方法非常重要,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会经常用到它。希望同学们以后能运用这种方法去解决更多的难题。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辅导工作是教师们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们应该为此制定更好地辅导计划!下面是我网络整理的四年级下册数学辅导计划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四年级下册数学辅导计划(一)
1、学生情况分析
液搭姿(1)优生情况分析
本班此部分所占比例不多,他们对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扎实,学习认真自觉,各方面都能较严格要求自己,思维活跃,学习成绩优异稳定。
(2)学困生情况分析
这部分学生智力情况并不差,他们学困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注意枝困力不集中,自制力差,上课小动作多,做题不认真,东张西望磨蹭;或是没形成科学的学习 方法 :不会听课在日常学习中,对新知的接受能力差,课后不能及时巩固,作业完成情况差。
2、优生与学困生名单
优生:
学困生:
3、辅导的内容
(1)优生辅导的内容
1、提高他们数学应用和动手操作的综合能力,培养他们创新意识。
2、增加一些开阔视野问题,尝试让其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解决。
(2)学困生辅导的内容
让学困生把基础知识掌握牢固:1、用字母表示数及数量关系2掌握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算规律3掌握平角和周角,角的大小比较,度量和分类及画角,三角形的分类,内角和及三条边间的关系。4小数的意义和读写,大小比较,性质及应用及求近似数。5能辨别不同位置的物体的范围和形状6会计算小数的加减法及简单的统计。
4、辅导的方法与措施
(1)优生辅导的方法与措施
方法:在他们对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的情况下,鼓励其大胆质疑,将知识适当引申迁移。措施:精心设计有难度的辅导题,培养其活跃思维,练习从不同角度解决。
(2)学困生辅导的方法与措施
方法:开展老师和优秀生帮助学困生共同进步。
措施: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加其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5、预期目标
(1)后进生在一定阶段里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能基本掌握基础知识,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2)选拔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重点培养,让他们充分发挥潜力,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班级起模范带头作用。
四年级下册数学辅导计划(二)
一、学情分析:
四(3)班共闹绝有学生36人 ,通过在校三年半的学习,多数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学期将继续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注意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追求学生各项素质和全面协调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1)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有关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知识也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并且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关内容,例如有关混合运算,学生已经学习了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在本学期里学生将地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3)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4)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5)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
五、教学措施 :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意义》教案”,欢迎大家没尘阅读,供您参考。更多详请关注!
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意义》教案(一)
教学构想:
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学习小数的开始。
小数意义的探究和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甚至是这单元教学的重点,直接关系到小数的性质、单名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等相关知识。本节课开始便指导学生认识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然后利用正方形、数轴、米尺、钱币等环节设计,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究概括一位小数的意义,再利用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就水到渠成了,使学生经历了一个螺旋上升的小数概念的体验过程,逐步对知识进行了自我构建。再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对小数计数单位的掌握,让学生感悟到小数的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2、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通过观察、比较,以及自主探究建立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的进率。
教学难点:
抽象概括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1、学习一位小数的意义
(1)正方形中
师:今天我们从研究最小的一位小数0、1开始。(板书:0、1)看到0、1你想到什么数?(原创:《小数的意义》公开课教学设计)
师:为什么你会想到原创:《小数的意义》公开课教学设计呢?(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原创:《小数的意义》公开课教学设计)
师:很好,我们学小数初步认识的时候知道(原创:《小数的意义》公开课教学设计=0、1),他们的大小相等,那他们的意义相同吗?(?)
接下来动手画一画,假设练习纸上正方形的大小用“1”来表示,现在请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画一画,用阴影表示出0、1。(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作品展示,分别分析)
师:为什么这几个同学画的阴影部分都可以来表示0、1呢?
师:太棒了!还有谁也能像她一样表达?
生:因为他们都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十份,取了其中的一份画阴影,就是原创:《小数的意义》公开课教学设计,0、1表示十分之一。
师:说得真好,0、1就表示十分之一,十分之一就是0、1,他们的大小相等,意义也相同。
师:那空白部分表示是多少——(0、9)
师:为什么能用0、9来表示空白部分。(0、9表示十分之九。)
师:谁还想说——(0、9表示十分之九。)
设计意图:通过借助正方形分割为条这样的直观形式,数形结合,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0、1就是十分之一,初步感知一位小数与十分之几的关系。
(2)数轴中
师:老师这里有个图,谁上来指一下0、1在哪。(屏幕:一个有十个单位的数轴空卖)
师:你理由为什么是这里?
师:谁告诉我0、9在哪里?你是怎么找到0、9的?0、9里面有几个0、1?
师:1里面有几个0、1。
师:数轴上还有其它的小数吗?(0、2、0、3、0、7、1、1、1、3 等等)
设计意图:利用数学中重要的数轴,再深层次体会一位小数与十分之几的关系。
(3) 生活中
师:同学们真的很聪明,那0、1加一个单位名称米,0、1米表示多少?(老师拿出了一米的米尺)(就是把一米平均分成十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0、1米也就是1分米。)指一指
师:所以0、1米就表示十分之一米。(板书:0、1米就表示十分之一米)
师:现在我把0、9也加一个单位名称元,0、9元的意思是?9角
师:对,就是一元的十分之九。现在再给你们出一道题,1、斗察逗3元,你们会拿1、3元吗?(先拿一元,再拿三角。)
课件出示三幅图,找一找与1、3元相对应的图。(1,3两幅)
师:这个1元相当于第一幅图中的什么?3角相当于什么?那第三幅图呢?
师:你们真厉害,我们花了这么长时间来研究一位小数,谁能告诉我一位小数表示什么?(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设计意图:在一位小数后加上单位,将抽象的数学又添上生活的实际意义,使学生再次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最后总结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学习两位小数的意义。
师:一位小数学完了,接下来我们学习两位小数。学两位小数以前送给你们一句话。(成功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爱因斯坦)大家读一遍这句话。
师:看到了小数了吗?(看到了)看到的数是?(百分之一,百分之九十九。)
你们看到的是分数,看到小数了吗?(百分之一就是0、01,百分之九十九就是0、99)
师:对,我们可以看到的分数可以表示为。(屏幕:0、01 0、99)请你在这两张正方形里画0、01你会选择哪一张?(屏幕一个画了竖线的正方形,一个是画满格子的正方形)为什么?
生:因为第二张有一百个格子,就是说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一百份。表示起来方便,简单。
师:为什么不选第一幅呢?(它的格子没有一百,表示的是十分之几?)
师:好,我现在用红色的表示0、01,其它的用空白表示0、99。(屏幕:大正方形里一个红色的格子,九十九个空白的格子)这样表示你们同意吗?
师:现在请你们告诉灵感在哪一部分,努力又在哪一个部分。灵感是哪种颜色?努力又是哪种颜色?
师:从这里说明了努力很重要,那我们现在来努力一下。请你准备好课堂纸,快速准确地完成它。(1、先在()里任意写一个零点几几的两位小数,
(1)()米=()米 (2)选一张图用阴影部分表示出这个小数。
师:请你们自己给自己打分。我们刚才说一位数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屏幕:一数小数表示十分之几)那两位数小数表示——百分之几。(板书: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师:那你们知道最小的两位小数是什么吗?(0、01)
设计意图:学习了一位小数的意义后,明白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利用方法类推,学生探究出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会相对容易。
3、学习三位小数的意义
师:依此类推,你们知道三位小数表示什么吗?(板书:三位小数表示())(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师:把1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几分就是千分之几。那么0、001就是——,刚才举例中的三位小数的意义。
小练习,口答。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认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意义,学生自然就会联想到三位小数表示的意义,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会了迁移。
4、学习小数计数单位的进率
师:最小的一位小数是0、1,两位小数是0、01,三位小数是0、001,四位小数是。、、、、我们把0、1,0、01,0、001……叫做小数的计数单位,你能说清楚0、1,0、01,0、001之间的关系吗?
课件演示观察0、1,0、01,0、001之间的变化过程,沟通三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联系。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对小数计数单位的掌握,让学生感悟到小数的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小数还有很多的知识等着大家去学习。今天的课上到这,下课!
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意义》教案(二)
一、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分别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2、知道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初步认识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各数位上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3、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热爱数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难点:会用小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师: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你能吗?(出示课件)学生回答。
师:生活中这么多的地方用到小数,说明小数的应用十分广泛,无处不在。 请同学们把各自测量周围物体的长、宽(或高)的数据说一说。(教师将各个数据分别按“整米数”和“非整米数”两类板书)
师:这些不够整米数的部分,如果仍然要用“米”作单位写出来,除了用分数表示外,还可以用怎样的数表示出来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2页的内容。
师生共同归纳: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但是,小数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小数的知识。
板书:小数的意义。
(二)探索发现
1、认识一位小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例1米尺图。
把1m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长多少分米?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
教师介绍出示:“十分之一”米还可以写成0、1米。
那2分米、3分米呢? 学生试着完成填空。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交流时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分米=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一) 米=0、1米,3分米=0、3米 、、、、、、、
(2)观察上面的等式你能发现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联系吗?学生观察并在小组内讨论。
师生交流后小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认识两位、三位小数
我们知道了一位小数表示的是十分之几的数,那么两位、三位小数应该表示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以这些两位小数为材料,继续研究。
(1)教师继续出示米尺的放大图。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后进行反馈: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这样的一份或者是几份表示百分之几米,可以用像0、 04、0、01这种两位小数来表示。
1米有1000毫米,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1毫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001米。
(2)小结。
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3、小数的意义。
分母是10、100、1000……这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交流对小数的理解。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十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那么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就是0、1。同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就是0、 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4、阅读“你知道吗?”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小数是怎么产生的及小数的意义,那你们知道小数的历史吗?
学生自学教材第33页“你知道吗?”。师生交流时,让学生小数的发展史。
(三)巩固发散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时,让学生是如何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的。
2、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小数。
( )元 ( )千克 ( )厘米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认识了小数,知道了小数就是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还认识了小数的计数单位,知道了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五)板书设计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六、教学后记
教学工作中的课时计划即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下面就是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请看: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小数天地
[复习内容] :课本第102、103页的有关内容。
[复习目标] :
1、复习小数四则运算,以及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和反思,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复习重难点] :
1、 进一步理解小数意义。
2、 提高运算能力。
[复习准备] : 课件
[复习方法] : 练习法、小组讨论法。
[复习过程] :
一、 整理导入。
本学期我们又学了一些小数知识,回忆一下你学到哪些知识?
二、整理知识。
让学生翻阅课本中的第一、三、五单元内容。看看学了哪些知识。
1、 学生独立翻阅课本。
2、 让学生与同桌的伙伴交流,学到了哪些知识。
3、 利用表格或网络图的方法进行归纳整理。(脚可以提供一些思路或表格)
4、 展示学生的作品。
三、课堂练习。1、小数读写。课件呈现:
五点八七四
二百三十点九 12.03
1.023
0.082
十二点零三 零点零八二 230.9
一点零二三 5.87
要求:
(1)降落伞逐一出现,从上而下,降落一次性出现;
(2)学生看“读数”找“写数”,看“写数””找“读数,判断降落点;
(3)完成课本第102页的第1题。
2、小数计算。完成课本第102页第2、3题。
教师以口算卡片出示,学生口答,部分题目让学生怎么想的,怎么算的,计算法则以及注意点。
3、解决问题。
(1)让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小数。
(2)结合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如:教室毕凳的长是7.8米,宽6.4米。
○1教室的周长是多少米?
面积是多少米?
长是宽的几倍?
○2课件呈现:
节日特别供应
精致汉堡 每块9.80元
薯条 每包5.50元
可乐 每杯3.85元
根据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102、103页的第4~10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体会数的意义,感受到 数学 就在身边.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蔽团认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数数、读数、写数,初步体会数序的含义.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数字.
教具、学具
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引入
教师谈话:开学这几天,你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1.手并旅同学之间互相介召、互相说.
2.指名回答.
教师提问:有认识一位新朋友的吗?谁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有更多的吗?
这2个新朋友是谁?
教师板书: 1 2 3 4 5 (根据学生所说的板书)
(点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通过“介绍新朋友”的情节引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师谈话:有一位小朋友叫“淘气”,他也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笑笑”.有一天,“淘气”
请“笑笑”到家里做客.
(二)出示主题图
教师提问
1.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
2.他们在玩些什么玩具?请你数一数,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物体数量.
(学生:他们在玩玩具,有5个积木、4辆汽车、3个皮球等等)
(点评:创设情境,让学生不由自主的数数,从而感受到数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广泛,
同时也激发学生数数、用数的积极性.)
二、尝试探索.
(一)教师提问
1.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物体的数量的?(数出来的)
2.你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
(二)指名数一数.说一说.
1.小组讨论:你认为怎样数数比较好?为什么?
思考:如果有更多的物体,又可以怎样数数呢?
(三个三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2.小组合作:数出铅笔盒里文具的个数.(指名展示,全班交流.)
3.如果你想请你的新朋友到家里做客,你准备怎样做?
学生1:我准备拿2个洋娃娃请好朋友玩.
学生2: 我准备拿4辆小汽车请好朋友玩.
学生3: 我准备拿5把玩具请好朋友玩.
(点评: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感悟出数物体的数量时要一一对应,为数更多物体数量进行渗透.同时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
(三)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刚才同学们准备了那么多的玩具,你们真是一个好客的小主人.同时我也听出来了,你们说出了许多数量是1 、2、3、4、5的物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教师板书:玩具 (1、2、3、4、5)
(四)指导书写.
教师谈话:我们会数出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些数该怎么写呢?谁会写 1 ? 2怎么写?
(指名板书)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他们写的怎么样?那么怎样写才能写的又漂亮又规范呢?
出示田字格及示范字
教师提问:看到这些字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练习怎么写的.(生描示范字,师巡视指导.)
比较:你认为哪儿写的比较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点评:先引导学生观察数的写法,有了认识之后再描,最后自己写,这样的过程实际上在不知不觉的演示过程当中学会了书写.)
(五)比较数序.
1.看图数数.
教师谈话:“淘气”和“笑笑”玩的高兴及了,妈妈给他们准备了一些水果.
出示水果图
教师提问:都有那些水果?各有多少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明确:1、3、5叫单数,2、4叫双数.
2.比一比.
什么水果最多?什么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3.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这些数字?它们有什么用?
(点评: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感悟到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同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进一步增加学习的兴趣,从而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4.数序
教师谈话:2个好朋友刚吃过水果,动画片开始了.
出示火车图
教师提问:他们在干什么?“淘气”说老虎在第一节,“笑笑”说熊猫排第一节,他们谁说的对?小松鼠在第几节?大象呢?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点评:
1.本节课,让学生在经历数数的过程当中,进一步体验、感悟一些数数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力求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 学习 情境,提供学生参与学习的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增强了应用意识,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
2.数学的学习不仅在课上、课下,也不应该局限于教师的“引”与学生的主动探索,还应该利用恰当时机进行拓展.如数数的方法,以及单数与双数的概念,教师巧妙的设计,把他们引入课堂,通过做游戏的形式,使学生感悟、理解,同时也为今后的加减法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
这学期的教研活动快要结束了,也就意味着这学期也即将结束。今天上午数学组没有课的老师都听了我讲的一节数学课,也是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植树问题,现对教学的反思总结如下:
一、导入
课前活动时,我选择学生的小手为素材,引入植树问题的学习。让学生清晰地看出手指的个数与空格数之间是相差1的。使学生直观认识并总结出了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为下面的学习作了铺垫,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1、小组合作,自由探究,发现规律
提示学生可以借助线段图来帮忙学习,让部分优生能顺利发现并总结规律
2、简单验证,总结规律。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树-1
3、例题学习,例题拓展,让学生明确两端和两边的概念区别
4.应用规律,解决问团衫题。
这里我一共借用了课本练习的一道题:一个求车站的个数,目的是让他们利用所学植树问题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以为自己设计的教案考虑到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生活实际,重视了数学思维培养,方法的渗透,是可行的,学生们应该是能够掌握的。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棵数”时还是跃跃欲试的学生们到求路长时一个个都感动困难重重。到后来参与的总是那几个平时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看来这样的设计很难顾及全体学生的发展,这与我的设计有关,如果再上这种课,我一定要再认真设计教案,已达到教学目标。
当然,再好的设计在实践中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中在生生、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孙拦开发课程资源,完善自我。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第八册数学广角中的一个新内容。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
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栽、两端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其侧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本课的教学,不仅仅使学生熟练解决与植树问题相类似的实际问题,还要借助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我执教的这节课整体是成功的。
首先,设计流畅简单易懂。整节课设计基于我班学生实际情况,课前创则或胡设情境使学生明确要学习的内容,紧接着引出例题探讨植树问题。我改小数据,将长度改成20米。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开放的情景中,突现知识的起点,从而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理解多1少1的原因,建立起深刻、整体的表象,提炼出植树问题解题的方法。在这里改小数据,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主要照顾后20℅的学生。然后以例题展开,让学生动脑、动手反复验证,最终总结出:段数+1=棵数。整节课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浅显易懂,始终围绕重点内容进行难点的突破。
其次,注重实践体验探究。教学中,我创设了情境,向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注重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想办法设计植树方案,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采用了画线段图的方式,交流时再现线段图,让学生看到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段,加上两个端点,一共有5个点,也就是要栽5棵树。使学生发现植树时准备树苗的问题并不能简单的用除法来解决。改变间距后,段数和棵数相应也发生了变化。这样就把整个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展示出来,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并从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这节课虽扎扎实实,但问题也存在着。
一、学生能够找到简单植树问题的规律“棵数=间隔数+1”,却无法运用这个规律求路长的问题。因为学生的认知起点与知识结构逻辑起点存在差异,以为学生能发现“棵数=间隔数+1”就能解决问题了,实际上这只是部分学生具备了继续学习的能力,这恰恰导致了能找规律却不会用规律。
二、把握每一个细节,问题即时解决,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学生的质疑,间隔长和间隔数之间的区别,两端和两边的区别,应该考虑学生的知识构建,学生的知识认知一般是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的。没有体验,建构就会显得很抽象。在这一次的教学设计中,虽然我创设了情境,但学生仅凭一次体验是不可能全部达到继续建构学习主题的水平。
由于植树问题的情况复杂,还要学生多加练习,巩固知识。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 化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规范有序的解决问题的步骤。
学习重点
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学习难点
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二、自学指导。
1.情景导入:
(用蒜苗生长的动画图片引入新课)
2.由学生动手,演示笑笑的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
3.动画演示蒜苗生长情况折线统计图(要强调学生注意观 察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让学生分析在格子图中画折线统计图可以分成哪两步。
三、习题巩固。
课本P89练一练1。
四、实践应用。
课本P89练一练2。
五、课堂小结。
1.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呢?
折线统计图有利于直观了解事物的变化情况。
2.怎样画折线统计图呢?
(1)先在格子图中描点。
(2)连线。
3.统计图一般有几种形式呢?
统计图一般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三种形式。
4.进 行预测时,先要找出数量变化趋势中的规律,再进行预测。
六、知识拓展。
为了寻找小玲跳绳成绩提高的秘密,笑笑帮助小玲记录了锻炼的情况,并制成了统计图。
(1)小玲跳绳中哪一阶段成绩提高最快?哪一阶段成绩提高比较缓慢?
答:小玲 第5~10天成绩提高最快,第15~20天和20~25天成绩提高比较缓慢。
(3)估计小玲第8天的成绩大约是多少,达到每分135个大 约是在第几天?
答:估计小玲第8天的成绩大约是118个,达到每分135个大约是在第12天。
七、目标检测。
1.要表示上海20__年全年每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用( )表示合适。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 .扇形统计图
2.统计图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的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李明从9时到11时由甲地到乙 地骑车行驶的情况。
(1)李明从甲地到乙地一共用了多长时间?甲乙两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他平 均每时行驶多少千米?
(2)李明在中途停留了吗?如果停留了,那么停留了多长时间?
(3)李明在最后30分里行驶了多少 千米?比他骑车行驶全程的平均速度快多少?
八、实践作业。
根据十几天观察蒜苗得到的结论,写一篇《我的蒜苗长得快》数学实践小论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间的联系与区别。
2、通过在不同的情景中建立等量关系列方程,经历方程模型的建构的过程。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概括等能力。
【学习重点】
会用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
【学习难点】
能根据图义,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生活中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数,对吗?比如说,谁愿意告诉我你今年多大了?(学生说)只知道自己的年龄还不行,谁知道妈妈今年多大了?(学生说)自己的年龄,妈妈的年龄对你来说是已知数,那老师的年龄对你来说是……..(未知数)以此来引出未知数。
二、利用等量关系,正确列出等式
1、出示天平图1:天平左边10克,天平右边:2克和一个樱桃
师:看天平的显示,谁能列出一个等式?(樱桃的质量+ 2克=10克),如果用未知数X来表示樱桃的质量,那么,可以列出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呢?(2+X=10)
2、出示情景图2:四盒种子的质量一共是20__克。
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4盒种子的质量=20__克)
师:能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写出一个等式吗?
师:请你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的等式,先说字母表示什么意思?
师:如果用y表示每块月饼的质量,怎样用数学式子表示这个等式呢?(板书:4y=20__)
师:下面老师加大难度,敢接受挑战吗?(同学们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倒过开水吗?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倒开水的过程,找一找这里有相等关系吗?)
3、课件出示图3:一壶水刚好倒满两个开水瓶和一个杯子。
师:你们找到其中的相等关系了吗?(两个热水瓶的盛水量+200毫升=20__毫升)
师:如果用z表示每个热水瓶的盛水量,那么这个关系式可以怎样表示?(板书:2z+200=20__)
4.理解方程的意义。
师:刚才我们通过称樱桃,称种子和水壶倒水的三次实践活动,得出了下面这三个等式:(x+5=10 4y=380 2z+200=20__)
(1)同桌交流。说一说:上面的等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2)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板书课题:方程)
师:自己读一读,你认为关键词是什么?
(3)巩固知识。
师:说一说方程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一必须是等式,二必须含有未知数)
5、会写方程师:你会自己写出一些方程吗?写下来同桌交换检查。
(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35+65=100 x -14>72 y +24
5x+32=47 28<16+14 6(y+2)=42
2、练一练课本67页第一题说一说各图中的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
四、总结评价
师:关于方程还有很多有趣的内容,相信同学们还会以饱满的精神、积极地态度去研究、去探索方程的奥妙。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5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它原先是奥数知识,是少部分学有余的孩子学习的。而新课程改革后,该内容被选入课本,每个孩子都要参与学习。这时,我们该怎样去组织课堂教学呢?
1、引导学生画图理解。
植树问题的思维有一定的复杂性,对于刚接触植树问题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则更有一定的难度了。所以,我觉得让学生画图来理解深化,更好一些。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很好的理解题意,找到其数量间的关系,而且能很好的培养其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初步感知三种情况:两端都栽“棵树=间隔数+1”,一端栽一端不栽“棵树=间隔数”,两端都不栽“棵树=间隔数-1”。等学生找到规律后再解决这类问题就简单多了。
2、创设情境,让数学走近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学生初步感知植树问题的几种不同种法的基础上,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以便能更好的理解与植树问题有关的生活题型,如插红旗,安路灯、排队做操等,让学生在具体生活中理解数学现象,并运用规律解决形式各异的生活问题,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3、加强训练。
数学离不开训练,特别是对小学生,因为他们的忘性较大,很多的知识在课堂上学的很好,但时间一长,就会遗忘。这样,就要求教师注重平时的有意识的强化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加深理
4、这部分虽学得扎扎实实,但问题也存在着。
(1)针对学生能够找到简单植树问题的规律“棵数=间隔数+1”却无法运用这个规律求路长的问题,因为学生的认知起点与知识结构逻辑起点存在差异。以为学生能发现“棵数=间隔数+1”就能解决问题了,实际上这只是部分学生具备了继续学习的能力,这恰恰导致了能找规律却不会用规律。也就是在发现规律与运用规律间缺少了的链接,我要加强对规律的扩散教学,比如:得出规律时,可以“间隔数=棵数-1,路长=间隔数X间隔长”等等知识的扩散。
(2)把握每一个细节,问题即时解决,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学生的质疑,间隔长和间隔数之间的区别,两端和两边的区别,应该考虑学生的知识构建,学生的知识认知一般是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的。没有体验,建构就会显得很抽象。在这一次的教学设计中,虽然我创设了情境,但学生仅凭一次体验是不可能全部达到继续建构学习主题的水平。我可以利用线段图或者实例来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有可以凭借的,借助数形结合将文字信息与学习基础结合,使得学习得以继续,使得学生思维发展有了凭借,也使得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真正得以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