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数学小幽默,数学的笑话大全爆笑

  • 数学
  • 2023-05-08
目录
  • 数学10字笑话笑
  • 数学幽默笑话简短
  • 数学的笑话大全爆笑
  • 数学小笑话20字
  • 数学小故事100字左右

  • 数学10字笑话笑

    数学幽默小笑话

    笑话具有篇幅短小,故事情节简单而巧妙,往往出人意料,给人突然之间笑神来了的奇妙感觉的特点。下面是我整理的数学幽默小笑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幽默小笑话1

    1、一个人在街上散步,旁边是他的狗,狗总是这样,它跑到前面,一会儿折返回主人身边,然后,它又跑到前面,跑得太远,就又跑了回来。一直是这样。最后,他们两个到达了同一个目的地。主人慢悠悠地走了一公里时,狗却跑了四公里。这个人就是经济,而狗就是股市。

    2、去IT公司面试应该穿得不修边幅一点,头发蓬乱一点,眼圈描黑一点,神情装得憔悴一点,至少看上去要像个程序员……

    3、今天逛街,发现苹果直营店,人群在买IP4,偶遇一大妈问:“这手机很便宜吗?这么多人排队。”

    4、《苏乞儿》这部电影的最大价值就是山渣为中国电影贡献了独特的影片类型——精分片。其全称是:精神分裂型叙事影片。

    5、问同学:你看过《边城》吗?同学答:没有,但看过C++。

    6、乔布斯家上次装修非常漂亮,就是有一个小问题:当你上厕所时,正在做饭的电饭锅必须停下来。如果你想早点吃饭,那只能先忍着不上厕所。乔同学最近终于忍不住,改进了装修。但还有很多门打不开,不过设计师给了乔布斯补偿:每扇打不开的门,送一个门把套。

    7、比尔。盖茨的新家落成后,发现设计师跟他开了玩笑:

    (1)按门铃后,大门两分钟才能启动;

    (2)不能兼容旧家的灯泡,需要买新灯泡;

    (3)电灯开关要双点击;

    (4)一次只能打开一扇窗子;

    (5)每晚睡前需要选择“休眠”“睡眠”“待机”;

    (6)冲马桶时,马桶会问你:“你确定你要冲马桶吗?”

    数学幽默小笑话2

    1、听说我们广东捐精一次300元,朋友说想换手机,捐个七八次就够了;还有朋友说想买好点的笔记本,捐个十几二十次没问题;最后一个朋友差点没把我们给喷死,他说想买兰博基尼。

    2、迟早会有这么一个人,高高兴兴买了车,却一直找不到停车位,兜啊兜,兜到了车报废。

    3、谁的初恋不干净,我的初恋已经忘得干干净净了。

    4、公司一台电脑开不开机,几个大神拆开主机捣鼓半天无效,我路过,手里端着杯刚冲好的板蓝根,旁边人一挤我,杯撒了,正好浇在机箱里,赶紧擦干,扇风……此时奇迹出现了,屏幕亮了,电脑康复了……祖国医药真神奇!

    5、讲话“讲”字告诉我们讲话是个技术话,讲不好就掉到井里。

    经验告诉我们:遇到女人讲假话,遇到场合讲笑话,遇到会议讲废话。遇到朋友讲谦虚话,遇到对手少讲话。一般不会掉井里。

    6、这年头,能在宿舍、公司楼下默默等着你,给你送上温热的早饭午饭晚饭,不管严寒酷暑刮袭运风下雨总会拍唯梁很耐心的男人——只会是送外卖的。

    7、“不看僧面看佛面”凭的是交情,“看人下菜碟儿”讲的是认可,“打肿脸充胖子”看重的是信用,“死要面子活受罪”要的是自尊。

    数学幽默小笑话3

    1、无理算术

    算术老师道:“这里有梨10只,吃去了6只,还剩多少?”一个贪食的学生答道:“我看把剩下的也一起吃掉吧。”

    2、四舍五入

    仔仔兴高采烈地从学校里回来,问妈妈:“爸爸呢?”妈妈看到仔仔兴奋的样子,奇怪地问:“爸爸在家,你找爸爸做什么?”“我向爸爸要5角钱。”“为什么?”妈妈问道。“在考数学以前,爸爸对我说‘如果考了100分,就给我1元钱,考80分给8角。’今天,我数学考了45分。“仔仔回答说。妈妈吃惊地问:“什么!数学才考45分?”仔仔得意地说:“是呀,数学上要4舍5入,因此,爸爸必须付5角钱。”

    3、大写

    一位衣着时尚的女郎走进邮局汇款处,把汇款单填好后交给了营业员。营业员一看,把单退回说:“数字要大写。”女郎头一歪说:“大写?格子这么小,叫我怎么写得大?”

    4、不算错

    敏敏:“7+3=10,你怎么写成7+3=1呢?”宝宝:“只是末尾的0没有写而已嘛!”敏敏:“那就错了!”宝宝说:“0不就是没有的意思吗。”

    数学幽默小笑话4

    1、概率有问题

    “老师,我发现概率公式有问题!”

    “哦?你的理由。”

    “我们班共有50名同学,根据计算,我被提问的概率是2%,可今天这一节课您几乎让我回答了所有的问题。”

    2、概率

    我去参观气象站,看到许多预测天气的最新仪器。参观完毕,我问站长:“你说有百分之七十五的概率下雨时,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站长不必多想便答道:“那就是说,我们这里有四个人,其中三个认为会下雨。”

    3、数

    英国诗人捷尼逊写过一首诗,其中几行是这样写的:“每分钟都有一个人在死亡,每分钟都有一个人在诞生……”有个数学家读后去信质疑,信上说:“尊敬的阁下,读罢大作,令人一快,但有几行不合逻辑,实难苟同。根据您的算法,每分钟生数相抵,地球上的人数是永恒不变的。但您也知道,事实上地球上的人口是不断地在增长。确切地说,每分钟相对地有1.6749人在诞生,这与您在诗中提供的数字出入甚多。为了符合实际,如果您不反对,我建议您使用7/6这个分数,即将诗句改为:“每分钟都有一个人死亡,每分钟都有一又六分之一人在诞生......”

    4、经验方程

    物理教授走过校园,遇到数学教授。物理教授在进行一项实验,他总结出一个经验方程,似乎与实验数据吻合,他请数学教授看一看这个方程。一周后他们碰头,数学教授说这个方程不成立。可那时物理教授已经用他的方程预言出进一步的实验结果,而且效果颇佳,所以他请数学教授再审查一下这个方程。又是一周过去,他们再次碰头。数学教授告诉物理教授说这个方程的确成立,“但仅仅对于正实数的简单情形成立。”

    5、钉钉子

    工程师、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同时接到一个任务:将一颗钉子钉进一堵墙。工程师造了一件万能打钉器,即能把任何一种可能的钉子打进任何一种可能的墙里的机器。物理学家对于榔头、钉子和墙的强度做了一系列的测试,进而发展出一项革命性的科技——超低温下超音速打钉技术。数学家将问题推广到N维空间,考虑一个1维带扭结的钉子穿透一个N-1维超墙的问题。很多基本定理被证明……。当然啦,这个题目之深奥使得一个简单解的存在性都远非显然。

    6、最大面积

    一位农夫请了工程师、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来,想用最少的篱笆围出最大的面积。工程师用篱笆围出一个圆,宣称这是最优设计。物理学家将篱笆拉开成一条长长的直线,假设篱笆有无限长,认为围起半个地球总够大了。数学家好好嘲笑了他们一番。他用很少的篱笆把自己围起来,然后说:“我现在是在外面。”

    7、数学家的答案

    物理学家和工程师乘着热气球,在大峡谷中迷失了方向。他们高声呼救:“喂——!我们在哪儿?”过了大约15分钟,他们听到回应在山谷中回荡:“喂——!你们在热气球里!”物理学家道:“那家伙一定是个数学家。”工程师不解道:“为什么?”物理学家道:“因为他用了很长的时间,给出一个完全正确的答案,但答案一点用也没有。”

    8、解是存在的

    工程师、化学家和数学家住在一家老客栈的三个相邻房间里。当晚先是工程师的咖啡机着了火,他嗅到烟味醒来,拔出咖啡机的电插头,将之扔出窗外,然后接着睡觉。过一会儿化学家也嗅到烟味醒来,他发现原来是烟头燃着了垃圾桶。他自言自语道:“怎样灭火呢?应该把燃料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把燃烧物与氧气隔离.浇水可以同时做到这两点。”于是他把垃圾桶拖进浴室,打开水龙头浇灭了火,就回去接着睡觉。数学家在窗外看到了这一切,所以,当过了一会儿他发现他的烟灰燃着了床单时,他可一点儿也不担心。说:“嗨,解是存在的!”就接着睡觉了。

    9、负数

    数学家、生物学家和物理学家坐在街头咖啡屋里,看着人们从街对面的一间房子走进走出。他们先看到两个人进去,时光流逝,他们又看到三个人出来。物理学家:“测量不够准确。”生物学家:“他们进行了繁殖。”数学家:“如果现在再进去一个人,那房子就空了。”

    10、救火

    一天,数学家觉得自己已受够了数学,于是他跑到消防队去宣布他想当消防员。消防队长说:“您看上去不错,可是我得先给您一个测试。”消防队长带数学家到消防队后院小巷,巷子里有一个货栈,一只消防栓和一卷软管。消防队长问:“假设货栈起火,您怎么办?”数学家回答:“我把消防栓接到软管上,打开水龙,把火浇灭。”消防队长说:“完全正确!最后一个问题:假设您走进小巷,而货栈没有起火,您怎么办?”数学家疑惑地思索了半天,终于答道:“我就把货栈点着。”消防队长大叫起来:“什么?太可怕了!您为什么要把货栈点着?”数学家回答:“这样我就把问题化简为一个我已经解决过的问题了。”

    11、统计学家

    数学的组成是:50%公式,50%证明,50%想象力。拓扑学家不能区分咖啡杯与面包圈。统计学家的头在烤炉脚在寒冰时,会说:“平均感觉是良好的。”

    12、旗杆的高度

    一队工程师在丈量一根旗杆的高度,他们只有一根皮尺,不好固定在旗杆上,因为皮尺总是落下来。一位数学家路过,拔出旗杆,很容易就量出了数据。他离开后,一位工程师对另一位说:“数学家总是这样,我们要的是高度,他却给我们长度!”

    13、微分

    常函数和指数函数ex走在街上,远远看到微分算子,常函数吓得慌忙躲藏,说:“被它微分一下,我就什么都没有啦!”指数函数不慌不忙道:“它可不能把我怎么样,我是ex!”指数函数与微分算子相遇。指数函数自我介绍道:“你好,我是ex.”微分算子道:“你好,我是d/dy!”

    14、质数的证明

    证明所有大于2的`奇数都是质数,不同专业的人给出不同的证明:

    数学家:3是质数,5是质数,7是质数,由数学归纳可知,所有大于2的奇数都是质数。

    物理学家:3是质数,5是质数,7是质数,9是实验误差,11是质数,……

    工程师:3是质数,5是质数,7是质数,9是质数,11是质数,……

    计算机程序员:3是质数,5是质数,7是质数,7是质数,7是质数,……

    统计学家:让我们来试几个随机抽取的数,17是质数,23是质数,11是质数,……

    15、π是什么?

    数学家:π是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工程师:π大约是22/7。计算机程序员:双精度下π是3.141592653589。营养学家:你们这些死心眼的数学脑瓜,“派”是一种既好吃又健康的甜点!

    16、黑色的羊

    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走在苏格兰高原上,碰巧看到一只黑色的羊.“啊!”天文学家说道,“原来苏格兰的羊是黑色的.”“得了吧,仅凭一次观察你可不能这么说”物理学家道,“你只能说那只黑色的羊是在苏格兰发现的.”“也不对,”数学家道,“由这次观察你只能说:在这一时刻,这只羊,从我们观察的角度看过去,有一侧表面上是黑色的。”

    17、处处不可导

    有一位国外的学者(搞数学研究的)到我们学校访问,住在学校外宾招待所,他要走的时候,我问他对我们学校的印象如何,他说:“你们学校的招待所太差了,以后再也不敢住了!”我急忙问其原因。教授说道:“那吃饭的碗,碗口处处不可导,这哪是给人用的!”

    我听了,大笑,这教授比喻得还真形象!

    虽说是笑话,但是能加深对连续、可导概念的理解哟:)

    18、抄袭

    考试的时候有人抄答案,本来是|x|,结果第一个人抄成了1×1,第二个人又等了一步,最后得1!

    还有一个答案是b/q,第一个抄成6/q,下面是6/9,最后一位还给化简了,成了2/3!

    本科时数学作业判断矩阵类型。一家伙写的太花,抄的人把“不定矩阵”写成了“不一定矩阵”。作业发回来,老师居然用红笔把“一”给圈掉了。

    大学考高数,一从青海来的哥们学习特差,就坐在我后面抄,考完他对我说我做错了许多题,该约分的没约分,他都自己改过来了,仔细一问,他把偏微分符号都约掉了.

    19.巧解定义

    一个学生请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给“衰退、萧条、恐慌”这几个专用辞汇下个定义。专家笑道:“衰退时,人们需要把腰带束紧,萧条时,人们很难买到腰带。当人们连裤子也穿不起时,恐慌就开始了。”

    20.期末准备

    话说有位学生在学期末准备预选下学期的课,可是这次的内容却不太一样,其内容如下:『XX大学你好,请输入学号及按井号,退学按5、休学按6、复学按7』。这位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按了『5』,这时只听见回答『退学成功』。这位学生顿时脸色大变,此时心中又浮现了另一个希望,刚刚不是有听到复学按7吗?於是他按下了『7』,只听到回答:『对不起,非本校学生不得使用本....』

    ;

    数学幽默笑话简短

    有趣的数学故事一: 蒲丰试验 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 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 有趣的数学故事二: 数学魔术家 1981年的一个夏日,在印度举行了一场心算比赛。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岁的妇女,她的名字叫沙贡塔娜。当天,她要以惊人的心算能力,与一台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展开竞赛。 工作人员写出一个201位的大数,让求这个数的23次方根。运算结果,沙贡塔娜只用了50秒钟就向观众报出了正确的答案。而计算机为了得出同样的答数,必须输入两万条指令,再进行计算,花费的时间比沙贡塔娜要多得多。这一奇闻,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沙贡塔娜被称为“数学魔术家”。 有趣的数学故事三: 找零钱 一家手杖店来了一个顾客,买了30元一根的手杖.他拿出一张50元的票子,要求找钱。店里正巧没有零钱,店主到邻居处把50元的票子换成零钱,给了顾客20元的找头。 顾客刚走,邻居慌慌张张地奔来,说这张50元的票子是假的.店主不得已向邻居赔偿了50元.随后告拿行出门去追那个顾客,并把他抓住说:“你这个,我赔给邻居50元,又给你找头20元,你又拿走了一根手杖,你得赔偿我100元的损失.” 这个顾客却说:“一根手杖的费用就是邻居给你换零钱时你留下的30元,因此我只拿了你70元.”请你计算一下,手杖店真正的损失是多少?这里要补充一下,手杖的成本是20元.如果这个顾客行骗成功,那么共骗得了多少钱? 有趣的数学故事四: 火车相向而行问题 两辆火车沿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65653763相同轨道相向而行,每辆火车的时速都是50英里。两车相距100英里时,一只苍蝇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从火车A开始向火车B方向飞行。它与火车B相遇后,马上掉头向火车A飞行,如此反复,直到两辆火车相撞在一起,把这只苍蝇压得粉碎。苍蝇在被压碎前一共飞行了多远? 我们知道两车相距100英里,每辆车的时速都是50英里。这说明每辆车行驶50英里,即一小时后两车相撞。在火车出发到相撞的这一小时间,苍蝇一直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飞行,因此在两车相撞时,苍蝇飞行了60英里。不管苍蝇是沿直线飞行,还是沿”z”型线路飞行,或者在空中翻滚着飞行,其结果都一样。 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圣不在家。小猴子们热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个,八戒高兴地说:“大家一起吃!”可怎样吃呢,数了数共30只猴子,八戒找个树枝在地上左画右画,列起了算式,100÷30=3.....1 八戒指着上面的3,大方的说,“你们一个人吃3个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个吧!”小猴子们很感激八戒,纷纷道谢,然后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 悟空回来后,小猴子们对悟空讲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个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个呆子,多吃了山桃竟然还嘴硬,我去找他!” 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小明是个喜欢提问的孩子。一天,他对0—9这几个数字产生兴趣:为什么它们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呢?于是,他就去问妈妈:“0—9既然叫‘阿拉伯数字’,那肯定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了,对吗妈妈?” 妈妈摇摇头说:“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印度人发明的。大约在1500年前,印度人就用一种特殊的字来表示数目,这些字有10个,只要一笔两笔就能写成。后来,这些数字传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觉得这些数字简单、实用,就在自己的国家广泛使用,并又传袜哗到了欧洲。就这样,慢慢变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数字。因为阿拉伯人在传播这些数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就习惯了称这种数字为‘阿拉伯数字’。” 小明听了说:“原来是这样。妈妈,这可不可以叫做‘将错就错’呢?”妈妈笑了。 儿歌比赛 动物学校举办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 小猴第一个举手,开始朗诵:“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个位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敏燃进。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 小猴刚说完,小狗又开始朗诵:“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十位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 大家都为它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师说:“它们的儿歌让我们明白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们两个都应该得冠军,好不好?”大家同意并鼓掌祝贺它们。 <、>和=的本领 很久以前,数学王国比较混乱。0—9十个兄弟不仅在王国称霸,而且彼此吹嘘自己的本领最大。数学天使看到这种情况很生气,派<、>和=三个小天使到数学王国建立次序,避免混乱。 三个小天使来到数学王国,0—9十个兄弟轻蔑地看着它们。9问道:“你们三个来数学王国干什么,我们不欢迎你们!” =笑着说:“我们是天使派来你们王国的法官,帮你们治理好你们国家。我是‘等号’,这两位是‘大于号’和‘小于号’,它们开口朝谁,谁就大;它们尖尖朝谁,谁就小。” 0—9十个兄弟听说它们是天使派来的法官,就乖乖地服从<、>和=的命令。从此,数学王国有了严格的次序,任何人不会违反。 小熊开店 小熊不喜欢学习,只想做生意,于是在学校旁边开了个水果店。小兔和小猴是它的同学,它们商量好,要教训这个不爱上学的懒家伙。 它们来到小熊的水果店。 “桃子怎么卖呀?”小猴问。 “第一筐里6元3公斤,第二筐里6元2公斤。”小熊回答。 小猴又说:“如果我从两筐里拿5公斤,要付你12元,对吗?” 小熊点点头。 “那我全买下,既然5公斤12元,那60公斤就是12×12=144元,对不对?” “正是,正是。”小熊讲。 于是小猴买了所有的桃子,付了钱,和小兔高兴地走了。 晚上回到家,小熊结帐,怎么算都是亏本的。第二天,小猴、小兔找到小熊把情况说了,笑着说:“都是你学习不好,我们才来教训你一下”,并把少给的钱补给了小熊。 小熊惭愧地低下了头,从此每天上课都很认真。它们三个成了好朋友。 唐僧师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久,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 唐僧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摘桃子的个数。你知道他们每人摘多少个桃子吗 数学优秀小故事 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来找刘先生,并自我介绍说:“我叫于江,这次我带领了一个旅游团到香港旅游,听说您的大酒店环境舒适,服务周到,我们想来住你们酒店。” 刘先生连忙热情地说:“欢迎,欢迎,不知贵团一共有多少人?” “人嘛,还可以,是一个大团。” 刘先生心里一阵惊喜:一个大团,又是一笔大生意,真是太好了。 作为一个导游,于江看出了刘先生的心思,他慢条斯理地说:“先生,如果你能算出我团的人数,我们就住您们酒店了。” “你请说吧。”刘先生自信地说。 “如果我把我的团平均分成四组,多出一人,再把每小组平均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人,再把分成的四小组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人,当然,也包括我,请问我们至少有多少人?” “一共多少呢?”刘先生马上思考起来,他一定要接下这笔生意,“没有具体的数字,该如何下手呢?”他是精明的生意人,很快说出答案:“至少八十五人,对不对?” 于江先生高兴地说:“一点不错,就是八十五人。请您的算法。” “人数最少的情况是最后一次四等分时,每份为一人,由此推理得到:第三次分之前有1×4+1=5(人),第二次分之前有5×4+1=21(人),第一次分之前有21×4+1=85(人)。” “好,我们今天就住在您这儿了。” “那你们有多少男的和女的?” “有55个男的,30个女的。” “我们这儿现在只有11人的房间,7人、5人的房间,你们想怎么住?” “当然是先生您给安排了,但必须男女分开,也不能有空床位。” 又出了一个题目,刘先生还从没碰到过这样的客人,他只好又得花一番心思了。 瞑思苦想之后,他终于得出了最佳方案:男的两间11人房间,四间7人房,一间5人房;女的一间11人房间,两间7人房,一间5人的,一共11间。 于江先生看了他的安排后,非常满意,马上办了住宿手续。 一桩大生意做成了,虽然复杂了一点,但刘先生的心里还是十分高兴的。 聪明的小男孩 从前,一个国王经常给身边的大臣出难题来取乐,如果大臣答对了,他将用小恩小惠给点赏赐;如果答不出来,那将受罚,甚至被砍头。 一天,国王指着宫里的一个池塘问:“谁能说出池子里有多少桶水,我就赏他珠宝。如果说不出来,我就要‘赏’你们每人50大鞭。”大臣们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难住了。 正在大臣们心慌意乱之际,走过来一个放牛的小男孩。他问清了事情的缘由之后说:“我愿意见见这位国王。” 大臣们把小男孩带到了国王身边。国王见眼前的小男孩又黑又瘦又小,便怀疑说:“这个问题答上来有奖,答不上来可要被砍头的,你知道吗?”在场的人都替这个小男孩捏了一把汗,可小男孩却不慌不忙地回答出国王的问题。国王无奈之下,拿出珠宝奖励给了小男孩。小朋友们,你知道他是怎样回答的吗? 其实,国王出的是一道条件不足的问题。在正常的思维模式下是无法找出正确答案的。小男孩正好抓住这一关键。他是这样回答的:“这要看桶有多大:如果桶和池塘一样大,就是一桶水;如果桶只有池塘一半大,就是有两桶水;如果桶是池塘的三分之一大,就是3桶水……” 小男孩实际上打破了习惯性的思维模式,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他的头脑多么聪明,多么灵活啊! 望采纳,谢。 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复学家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1937年,陈景润考上制了福州英华书院。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bai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du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陈景润瞪着眼睛,zhi听得入神。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dao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从前有一位老年人,在他临终时,三个儿子围在床前。 他对儿子们说:“我有十七匹马,留给你们,三个人分。分马的时候,老大呢,出力最多,得总数的二分之一;老二嘛,得总数的三分之一;老三最小,你呀,就拿总数的九分之一。” 勉强说完这几句,老人就去世了。三兄弟执行遗嘱时,一致认为这些马是父亲生前心爱之物,决不能将其中任何一匹劈成几块瓜分。但是遗嘱又要完全照办,如何是好呢? 正巧,这时他们的老娘舅骑马赶来了,听完事由,眉毛一扬,说:“我来分。” 猜猜看,老娘舅怎样分马? 因为希望每人得到的马都是整数匹,所以根据遗嘱,在分马的时候,马的匹数应该是三个分母的公倍数。分母2、3、9的最小公倍数是18,因而在分马时的马匹总数最好能成为18的倍数。老人留给儿子们的马是17匹,老娘舅把自己带来的一匹马临时借出来凑数,共有18匹马参加分配。 准备就绪,老娘舅开始宣读和执行遗嘱: “……分马的时候,老大呢,出力最多,得总数的二分之一……”宣读到这里,老娘舅数出9匹马,让老大领过去: 老二嘛,得总数的三分之一……”读到这里,老娘舅数出6匹马,让老二领过去: “老三最小,你呀,就拿总数的九分之一。”读完最后这一句,老娘舅数出2匹马,让老三领过去: 三位晚辈分到手的马,总和恰好是父亲留下的17匹: 9+6+2=17。 分马场地上的18匹马,现在剩下最后一匹,这当然就是老娘舅自己带来临时借用的那匹,依然物归原主。 八戒吃了10个桃子

    数学的笑话大全爆笑

    1、数学小故事——找零钱 一家手杖店来了一个顾客,买了30元一根的手杖.他拿出一张50元的票子,要求找钱. 店里正巧没有零钱,店主到邻居处把50元的票子换成零钱,给了顾客20元的找头. 顾客刚走,邻居慌慌张张地奔来,说这张50元的票子是假的.店主不得已向邻居赔偿了50元.随后出门去追那个顾客,并把他抓住说:“你这个,我赔给邻居50元,又给你找头20元,你又拿走了一根手杖,你得赔偿我100元的损失.” 这个顾客却说:“一根手杖的费用就是邻居给你换零钱时你留下的30元,因此我只拿了你70元.” 请你计算一下,手杖店真正的损失是多少?这里要补充一下,手杖的成本是20元.如果这个顾客行骗成功,那么共骗得了多少钱? 2、故事:猴子捞帽 一群猴子在井旁玩,一阵风将一只猴子的帽子吹到井里,他招呼来18个小伙伴,从井上方的松上一个接一个去捞帽子,有4只猴子没有上树,就捞着了帽子,问:是几只猴子上树下井接在一起把帽子捞上来的? 3、故事:蜗牛何时爬上井? 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只枯井里,它趴在井底上哭起来,一只癞蛤蟆过来,翁声翁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又高又滑,掉到这里只能在这里生活了。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了。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出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出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爬,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可以爬出去了。”想着想着不知不觉睡着了,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一看,原来是癞大叔还以睡觉,他心里一惊:“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原来,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咬牙,又开始往上爬,到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晚上,蜗牛又滑下来4米,就这样,爬呀爬,滑呀滑,最后坚强的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猜出来蜗牛用了多少天才爬上井台的吗? 在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比如说:买菜、卖才算多少钱…… 下面是几个关于数学的小故事。 1、高斯级数小朋友们你们可知道数学天才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吗?高斯在小学二年级时,有一次老师教完加法后想休息一下,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求学生算算看,题目是: 1+2+3+4………+96+97+98+99+100=? 本以为学生们必然会安静好一阵子,正要找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怎么算的吗?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将1加至100与100加至1;排成两排想加,也就是说: 1+2+3+4+…………+96+97+98+99+100+ 100+99+98+97+96+…………+4+3+2+1 =101+101+101+…………+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但算式重复两次,所以把10100除以2便得到答案等于505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过了其他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2、鸡兔大物同笼你听说过滚燃液“鸡兔同笼”的问题吗?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就段晌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 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你想知道《孙子算经》中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吗? 解答思路是这样的: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2)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因此,脚的总只数47与总头数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显然,鸡的只数就是35-12=23(只)了。 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3、数学优秀小故事:门打开了,进来的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刘建明先生请他坐下,小伙子自我介绍说:“我是内地的导游,叫于江,这次我带领了个旅游团到香港来旅游,听说您的大酒店环境舒适,服务周到,我们想住你们酒店。” 刘建明先生连忙热情地说:“欢迎,欢迎,欢迎光临,不知贵团一共有多少人?” “人嘛,还可以,是个大团。” 刘建明先生心里一阵惊喜:一个大团,又一笔大生意,真是太好了。作为一名导游,于江看出刘建明先生的心思,他记上心来,慢条斯理的说:“先生,如果你能算出我们团的人数,我们就住您们大酒店了。” “您请说吧。”刘建明先生自信的说。 “如果我把我的团平均分成四组,结果多出一个人,再把每小组平均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个人,再把分成的四个小组平均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个人,当然,也包括我,请问我们至少有多少人?” “一共多少呢?”刘建明先生马上思考起来,他一定要接下这笔生意,“没有具体的数字,应该如何下手呢?”他不愧是精明的生意人,很快就知道了答案:“至少八十五人,对不对?” 于江先生高兴地说:“一点都不错,就是八十五个人。请你是怎么算的?” “人数最少的情况下是最后一次四等分时,每份为一人,由此推理得到:第三次分之前有1×4+1=5(人),第二次分之前有5×4+1=21(人),第一次分之前有21×4+1=85(人)” “好,我们今天就住这里了。” “那你们有多少男的和女的?” “有55个男的,30个女的。” “我们这儿现在只有11人的房间,7人、5人的房间,你们想怎么住?” “当然是先生您给安排了,但必须男女分开,也不能有空床位。” 又出了个题目,刘建明还从没碰到过这样的客人,他只好又得花一番心思了。冥思苦想之后,他终于得出了最佳方案:男的两间11人房间,四间7人房间,一间5人房间;女的一间11人房间,两间7人房间,一间5人的,一共11间。于江先生看了他的安排后,非常满意,马上办理了住宿手续。一桩大生意做成了,虽然复杂了点,但刘建明先生心里还是十分高兴的。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ojfhjjjejwjejejekekekejwiwwj8W2K18ejjejenkenmkem3K2kmkemekem3kemekek3M2o *** kenekskeeoelekwleleoelelelelelel

    数学小笑话20字

    数学幽默笑话8则职 业 特 点三位科学家由伦敦去苏格兰参加会议,越过边境不久,发现了一只黑羊。 “真有意思,”天文学家谈论道,“苏格兰的羊都是黑的。” “这种推断并不可靠,”物理学家应道,“我们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苏格兰有一些羊是黑色的。” 逻辑学家马上接着说:“我们真正把握的只不过是:在苏格兰腔物毕至少有一个地方有至少一只黑羊。”数学家谈恋爱数学家同女朋友在公园漫步。女朋友问他:“我满脸雀斑,你真的不介意?”数学家温柔地回答:“绝对不!我生来最爱跟小数点打交道。”量旗杆高度一队工程师在丈量一根旗杆的高度,他们只有一根皮尺,不好固定在旗杆上,因为皮尺总是落下来。一位数学家路过,拔出旗杆,很容易就量出了数据。他离开后,一位工程师对另一位说:“数学家总是这样,我们要的是高度,他却给我们长度!”比酒有俩人爱喝酒,一人爱喝老白干,一人爱喝XO,一天俩人为了谁的酒烈而争论不休,最后达成协议,抓俩耗子来灌酒,看到底谁的酒烈,结果给一只黑的喝了XO,给白的一只喝了老白干。喝了之后,黑的倒下了,白的吱溜一声窜了出去。喝XO那家伙得意了,刚想损喝老白干那人几句,只见白的那只耗子又窜了回来,手里拿着半块砖头,站在屋子中央大喝一声: “猫在哪里?”………… by 古剑秋满意"喂,怎么样,弗瑞德利克,"父亲问,"你的女老师满意你吗?""啊,是的,爸爸,十分满意.""你怎么知道?是她亲口对你说的?""当然,爸爸.前天她对我说:"要是所有的学生都象你这样,我马上就离开学校."这说明,我已经全学会了." .成绩单“你的成绩单在哪里?”父亲质问刚从学校回来的孩子。“我把它借给汤姆,让他吓唬一下自己的父母!”巧 解 定 义一个学生请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给“衰退、萧条、恐慌”这几个专用辞汇下个定义。专家笑道:“衰退时,人们需要把腰带束紧,萧条时,人们很难买到腰带。当人们连裤子也穿不起时,恐慌就开始了。”期末准备话说有位学生在学期末准备预选下学期的课,可是这次的内容却不太一样,其内容如下:『XX大学你好,请输入学号及按井号,退学按5、休学按6、复学按7』。这位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按了『5』,这时只听见回答『退学成功』。这位学生顿时脸色大变,此时心中又浮现了另一个希望,刚刚不是有听到复学按7吗?於是他按下了『7』,只听到回答:『对不起,非本校学生不得使用本....』有个从未管过自己孩子的统计学家,在一个星期六下午妻子要外出买东西时,勉强答应照看一下4个年幼好动的孩子。当妻子回家时,他交给妻子一张纸条,上写:“擦眼泪11次;系鞋带15次;给每个孩子吹玩具气球各5次,每个气球的平均寿命10秒钟;警告孩子不要横穿马路26次;孩子坚持要穿过马路26次;我还想再过这样的星期六0次。”一位男教师对两个吵闹不休的女学生说:“两个女人的声音,犹如一千只鸭子的叫声。”一会儿,教师的妻子来看望他。其中一个女学生赶来报告。“老师,门外有五百只鸭子来看您。”一名统计学家遇到一位数学家,统计学家调侃数学家说道:你们不是说若X=Y且Y=Z,则X=Z吗!那么想必你若是喜欢一个蚂脊女孩,那么那个女孩喜欢的男生你也会喜欢罗!?”数学家想了一下反问道:那么你把左手放到一锅一百度的开水中,右手放到一锅零度的冰水里想来也没事吧!因为它们平均不过是五十度而已!”有一对夫妇,实在是走头无路,丈夫只好让妻子去当阻街女郎。有一天,有位开着车的客人停在妻子的面前问:「上一次床要多少钱?」妻子就说:「请等一等。」於是就跑去问丈夫,丈夫说了:「3仟。」妻子跑回去告诉了客人价钱。客人伍芹说:「我身上没带太多钱,那帮我 *** 要多少钱呢?」於是妻子又跑回问丈夫,丈夫说了:「1仟。」妻子又跑回去告诉了客人价钱。客人答应了,就从裤档里拿出20公分长的生殖器官!!於是妻子跑去问了丈夫:「我们可不可以借他2仟块。」该错误来自微软windows附带的计算器(开始附件计算器)。1. 当你尝试用9216除以96并按下=按钮时,计算器竟然没有反应!!! 而9216除以97,98却正常。2. 还有一个错误,当你尝试用24000除以96并按下=按钮时,计算机竟然显示出是你的名字!!!很是有趣……1、无理算术算术老师道:“这里有梨10只,吃去了6只,还剩多少?”一个贪食的学生答道:“我看把剩下的也一起吃掉吧。”2、四舍五入仔仔兴高采烈地从学校里回来,问妈妈:“爸爸呢?”妈妈看到仔仔兴奋的样子,奇怪地问:“爸爸在家,你找爸爸做什么?”“我向爸爸要5角钱。” “为什么?”妈妈问道。“在考数学以前,爸爸对我说‘如果考了100分,就给我1元钱,考80分给8角。’今天,我数学考了45分。“仔仔回答说。妈妈吃惊地问:“什么!数学才考45分?”仔仔得意地说:“是呀,数学上要4舍5入,因此,爸爸必须付5角钱。”3、大写一位衣着时尚的女郎走进邮局汇款处,把汇款单填好后交给了营业员。营业员一看,把单退回说:“数字要大写。”女郎头一歪说:“大写?格子这么小,叫我怎么写得大?”4、不算错敏敏:“7+3=10,你怎么写成7+3=1呢?”宝宝:“只是末尾的0没有写而已嘛!”敏敏:“那就错了!”宝宝说:“0不就是没有的意思吗。”5、武则天历史课上,老师问道:“谁知道武则天是什么人?”学生:“武则天是数学家,过五则添,就是发明四舍五入的那位大数学家。”6、等车“爸爸,4路车来了!”“傻瓜,那不是4路,是31路!”“老师说,3+1=4!”小男孩理直气壮地说。7、差别在此方老师在数学课上问阿细:“一半和十六分之八有何分别?”阿细没有回答。方老师说:“想一想,如果要你选择半个橙和八块十六分之一的橙子,你要哪一样?”阿细:“我一定要一半。”“为什么?”“橙子在分成十六分之一时已流去很多橙汁了,老师你说是不是?”8、验算考试中某学生拿出骰子,摇出十道选择题答案。快结束时他突然又拿出来摇。监考老师终于忍无可忍:“你在干什么?”学生答:“我在验算。”9、四舍五入仔仔兴高采烈地从学校里回来,问妈妈:“爸爸呢?”妈妈看到仔仔兴奋的样子,奇怪地问:“爸爸在家,你找爸爸做什么?”“我向爸爸要5角钱。”“为什么?”妈妈问道。“在考数学以前,爸爸对我说‘如果考了100分,就给我1元钱,考80分给8角。’今天,我数学考了45分。“仔仔回答说。妈妈吃惊地问:“什么!数学才考45分?”仔仔得意地说:“是呀,数学上要四舍五入,因此,爸爸必须付5角钱。”10、乘法分配律老师发现一个学生在作业本上的姓名是:木(1+2+3)。老师问:"这是谁的作业本?"一个学生站起来:"是我的!"老师:"你叫什么名字?"学生:"木林森!"老师:"那你怎么把名字写成这样呢?"学生:"我用的是乘法分配律!"(^_^)

    数学小故事100字左右

    数学趣味小故事 1、蝴蝶效应 气象学家Lorenz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如果初期条件差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就像我们投掷骰子两次,无论我们如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理现象和投出的点数也不一定是相同的。Lorenz为何要写这篇论文呢? 这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办公室操作气象电脑。平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数据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气象数据,因此模拟出气象变化图。 这一天,Lorenz想更进一步了解某段纪录的后续变化,他把某时刻的气象数据重新输入电脑,让电脑计算出更多的后续结果。当时,电脑处理数据资料的数度不快,在结果出来之前,足够他喝杯咖啡并和友人闲聊一阵。在一小时后,结果出来了,不过令他目瞪口呆。结果和原资讯两相比较,初期数据还差不多,越到后期,数据差异就越大了,就像是不同的两笔资讯。而问题并不出在电脑,问题是他输入的数据差了0.000127,而这些微的差异却造成天壤之别。所以长期的准确预测天气是不可能的。 参考资料:阿草的葫芦(下册)——远哲科学教育基金会 2、动物中的数学“天才”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 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 蜘蛛结的“八卦”形网,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的圆规也很难画出像蜘蛛网那样匀称的图案。 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其间也有数学,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 真正的数学“天才”是珊瑚虫。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拦早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差碰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生活时报) 3、麦比乌斯带 每一张纸均有两个面和封闭曲线状的棱(edge),如果有一张纸它有一条棱而且只有一个面,使得一只蚂蚁能够不越过棱就可从纸上的任何一点到达其他任何一点,这有可能吗?事实上是可能的只要把一条纸带半扭转,再把两头贴上就行了。这是德国数学家麦比乌斯(M?bius.A.F 1790-1868)在1858年发现的,自此以后那种带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为麦比乌斯带。有了这种玩具使得一支数学的分支拓朴学得以蓬勃发展。 4、数学家的遗嘱 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密的遗嘱,当时他的妻子正怀着他们的第一胎小孩。“如果我亲爱的妻子帮我生个儿子,我的儿子将继承三分之二的遗产,我的妻子将得三分之一;如果是生女的,我的妻子将继承三分之二的遗产,我的女儿将得三分之一。”。 而不幸的是,在孩子出生前,这位数学家就去世了。之后,发生的事更困扰大家,他的妻子帮他生了一对龙凤胎,而问题就发生在他的遗嘱内容。 如何遵照数学家的遗嘱,将遗产分给他的妻子、儿子、女儿呢? 5、火虚衡谈柴游戏 一个最普通的火柴游戏就是两人一起玩,先置若干支火柴於桌上,两人轮流取,每次所取的数目可先作一些限制,规定取走最后一根火柴者获胜。 规则一:若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目最少一根,最多三根,则如何玩才可致胜? 例如:桌面上有n=15根火柴,甲、乙两人轮流取,甲先取,则甲应如何取才能致胜? 为了要取得最后一根,甲必须最后留下零根火柴给乙,故在最后一步之前的轮取中,甲不能留下1根或2根或3根,否则乙就可以全部取走而获胜。如果留下4根,则乙不能全取,则不管乙取几根(1或2或3),甲必能取得所有剩下的火柴而赢了游戏。同理,若桌上留有8根火柴让乙去取,则无论乙如何取,甲都可使这一次轮取后留下4根火柴,最后也一定是甲获胜。由上之分析可知,甲只要使得桌面上的火柴数为4、8、12、16...等让乙去取,则甲必稳操胜券。因此若原先桌面上的火柴数为15,则甲应取3根。(∵15-3=12)若原先桌面上的火柴数为18呢?则甲应先取2根(∵18-2=16)。 规则二: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目为1至4根,则又如何致胜? 原则:若甲先取,则甲每次取时,须留5的倍数的火柴给乙去取。 通则:有n支火柴,每次可取1至k支,则甲每次取后所留的火柴数目必须为k+1之倍数。 规则三: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目不是连续的数,而是一些不连续的数,如1、3、7,则又该如何玩法? 分析:1、3、7均为奇数,由於目标为0,而0为偶数,所以先取者甲,须使桌上的火柴数为偶数,因为乙在偶数的火柴数中,不可能再取去1、3、7根火柴后获得0,但假使如此也不能保证甲必赢,因为甲对於火柴数的奇或偶,也是无法依照己意来控制的。因为〔偶-奇=奇,奇-奇=偶〕,所以每次取后,桌上的火柴数奇偶相反。若开始时是奇数,如17,甲先取,则不论甲取多少(1或3或7),剩下的便是偶数,乙随后又把偶数变成奇数,甲又把奇数回覆到偶数,最后甲是注定为赢家;反之,若开始时为偶数,则甲注定会输。 通则:开局是奇数,先取者必胜;反之,若开局为偶数,则先取者会输。 规则四: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是1或4(一个奇数,一个偶数)。 分析:如前规则二,若甲先取,则甲每次取时留5的倍数的火柴给乙去取,则甲必胜。此外,若甲留给乙取的火柴数为5之倍数加2时,甲也可赢得游戏,因为玩的时候可以控制每轮所取的火柴数为5(若乙取1,甲则取4;若乙取4,则甲取1),最后剩下2根,那时乙只能取1,甲便可取得最后一根而获胜。 通则:若甲先取,则甲每次取时所留火柴数为5之倍数或5的倍数加2。趣味数学——智算酒坛 [ 2008-12-15 15:28:00 | by: 李绍刚 ]

    北宋的一个夜晚,一家小酒店的老板正和伙计一起堆酒坛。因为近来生意特别好,酒坛自然也就多。老板一边在心里乐,一边盘算着如何发更大的财。他要把酒坛堆得整整齐齐,美观大方,吸引更多的顾客光临酒店。 酒坛堆得非常漂亮,一层一层整整齐齐。酒店门口的招幌迎风飘扬,使人不得不驻足逗留,忍不住想进店喝几盅。酒店老板得意扬扬之际,想数数酒坛一共有多少只。可是,数坛子也并不轻松,老板从前面绕到后面,又从后面绕到前面,刚刚擦干的汗水又冒出来了,伙计们都笑了 第二天。这堆酒坛果然吸引了不少顾客,老板望着酒坛,乐不可支。这时,一位衣冠楚楚的青年书生走了过来,面对酒坛,若有所思。老板心想:我昨天为了数清这堆酒坛,花了很大的功夫,这位青年相貌不凡,我倒要考考他看。 "年轻人,你知道这堆酒坛一共有多少个吗?"老板半开玩笑地问道。 "这很容易,只要你告诉我这堆酒坛最上面的那层一共几排,每排多少个,一共有几层。根本不用数,我马上就知道这堆酒坛的数目。"年轻人这么说话,显然有十足的把握。 "噢!"老板心想:这位年轻人真会说大话,不妨把他提的条件告诉他,看看他的能耐到底有多大。于是老板爽快地说: "最上面那层酒坛是四排,每排8个,第二层是五排,每排9个……" "好了,一共七层,"年轻人打断了老板的话,不加思索地报出了答案,"一共567个酒坛。对吗?" 老板一下子惊得连张开的嘴巴也忘记合拢了。这么快!老板马上把年轻人请进酒店,上茶,敬酒,招待得万分周到。老板真是打心眼佩服这位青年,又是请教姓名,又是讨教数坛的方法。 这位青年就叫沈括。优越的家庭生活条件使他有机会读书,加上他好奇心强,肯钻研,于是他就成了很有才学的人。沈括回答老板说:"我数这坛子的方法其实非常简单,因为最中间那层共77个,共七层,只要再乘7,最后加上常数28就行了。" 沈括从小对筹算很感兴趣,读了许多数学名著。后来自己写成了一本数学专著《隙积术》,专门研究高阶等差级数的求和问题。沈括数坛的方法就是利用了高阶等差级数求和的方法,要比单纯地数方便多了。数学上还可能碰到数字更大,项数更多的题目,用这种方法便可一下子迎刃而解。

    1、两个男孩各骑一辆自行车,从相距2O英里(1英里合1.6093千米)的两个地方,开始沿直线相向骑行。在他们起步的那一瞬间,一辆自行车车把上的一只苍蝇,开始向另一辆自行车径直飞去。它一到达另一辆自行车车把,就立即转向往回飞行。这只苍蝇如此往返,在两辆自行车的车把之间来回飞行,直到两辆自行车相遇为止。如果每辆自行车都以每小时1O英里的等速前进,苍蝇以每小时15英里的等速飞行,那么,苍蝇总共飞行了多少英里? 答案 每辆自行车运动的速度是每小时10英里,两者将在1小时后相遇于2O英里距离的中点。苍蝇飞行的速度是每小时15英里,因此在1小时中,它总共飞行了15英里。 许多人试图用复杂的方法求解这道题目。他们计算苍蝇在两辆自行车车把之间的第一次路程,然后是返回的路程,依此类推,算出那些越来越短的路程。但这将涉及所谓无穷级数求和,这是非常复杂的高等数学。据说,在一次鸡尾酒会上,有人向约翰?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 1903~1957,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提出这个问题,他思索片刻便给出正确答案。提问者显得有点沮丧,他解释说,绝大多数数学家总是忽略能解决这个问题的简单方法,而去采用无穷级数求和的复杂方法。 冯·诺伊曼脸上露出惊奇的神色。“可是,我用的是无穷级数求和的方法.”他解释道 2、 有位渔夫,头戴一顶大草帽,坐在划艇上在一条河中钓鱼。河水的流动速度是每小时3英里,他的划艇以同样的速度顺流而下。“我得向上游划行几英里,”他自言自语道,“这里的鱼儿不愿上钩!” 正当他开始向上游划行的时候,一阵风把他的草帽吹落到船旁的水中。但是,我们这位渔夫并没有注意到他的草帽丢了,仍然向上游划行。直到他划行到船与草帽相距5英里的时候,他才发觉这一点。于是他立即掉转船头,向下游划去,终于追上了他那顶在水中漂流的草帽。 在静水中,渔夫划行的速度总是每小时5英里。在他向上游或下游划行时,一直保持这个速度不变。当然,这并不是他相对于河岸的速度。例如,当他以每小时5英里的速度向上游划行时,河水将以每小时3英里的速度把他向下游拖去,因此,他相对于河岸的速度仅是每小时2英里;当他向下游划行时,他的划行速度与河水的流动速度将共同作用,使得他相对于河岸的速度为每小时8英里。 如果渔夫是在下午2时丢失草帽的,那么他找回草帽是在什么时候? 答案 由于河水的流动速度对划艇和草帽产生同样的影响,所以在求解这道趣题的时候可以对河水的流动速度完全不予考虑。虽然是河水在流动而河岸保持不动,但是我们可以设想是河水完全静止而河岸在移动。就我们所关心的划艇与草帽来说,这种设想和上述情况毫无无差别。 既然渔夫离开草帽后划行了5英里,那么,他当然是又向回划行了5英里,回到草帽那儿。因此,相对于河水来说,他总共划行了10英里。渔夫相对于河水的划行速度为每小时5英里,所以他一定是总共花了2小时划完这10英里。于是,他在下午4时找回了他那顶落水的草帽。 这种情况同计算地球表面上物体的速度和距离的情况相类似。地球虽然旋转着穿越太空,但是这种运动对它表面上的一切物体产生同样的效应,因此对于绝大多数速度和距离的问题,地球的这种运动可以完全不予考虑. 3、一架飞机从A城飞往B城,然后返回A城。在无风的情况下,它整个往返飞行的平均地速(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每小时100英里。假设沿着从A城到B城的方向笔直地刮着一股持续的大风。如果在飞机往返飞行的整个过程中发动机的速度同往常完全一样,这股风将对飞机往返飞行的平均地速有何影响? 怀特先生论证道:“这股风根本不会影响平均地速。在飞机从A城飞往B城的过程中,大风将加快飞机的速度,但在返回的过程中大风将以相等的数量减缓飞机的速度。”“这似乎言之有理,”布朗先生表示赞同,“但是,假如风速是每小时l00英里。飞机将以每小时200英里的速度从A城飞往B城,但它返回时的速度将是零!飞机根本不能飞回来!”你能解释这似乎矛盾的现象吗? 答案 怀特先生说,这股风在一个方向上给飞机速度的增加量等于在另一个方向上给飞机速度的减少量。这是对的。但是,他说这股风对飞机整个往返飞行的平均地速不发生影响,这就错了。 怀特先生的失误在于:他没有考虑飞机分别在这两种速度下所用的时间。 逆风的回程飞行所用的时间,要比顺风的去程飞行所用的时间长得多。其结果是,地速被减缓了的飞行过程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因而往返飞行的平均地速要低于无风时的情况。 风越大,平均地速降低得越厉害。当风速等于或超过飞机的速度时,往返飞行的平均地速变为零,因为飞机不能往回飞了。 4、《孙子算经》是唐初作为“算学”教科书的著名的《算经十书》之一,共三卷,上卷叙述算筹记数的制度和乘除法则,中卷举例说明筹算分数法和开平方法,都是了解中国古代筹算的重要资料。下卷收集了一些算术难题,“鸡兔同笼”问题是其中之一。原题如下:令有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 问雄、兔各几何? 原书的解法是;设头数是a,足数是b。则b/2-a是兔数,a-(b/2-a)是雉数。这个解法确实是奇妙的。原书在解这个问题时,很可能是采用了方程的方法。 设x为雉数,y为兔数,则有 x+y=b, 2x+4y=a 解之得 y=b/2-a, x=a-(b/2-a) 根据这组公式很容易得出原题的答案:兔12只,雉22只。 5、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营一家有80间套房的旅馆,看看知识如何转化为财富。 经调查得知,若我们把每日租金定价为160元,则可客满;而租金每涨20元,就会失去3位客人。 每间住了人的客房每日所需服务、维修等项支出共计40元。 问题:我们该如何定价才能赚最多的钱? 答案:日租金360元。 虽然比客满价高出200元,因此失去30位客人,但余下的50位客人还是能给我们带来360*50=18000元的收入; 扣除50间房的支出40*50=2000元,每日净赚16000元。而客满时净利润只有160*80-40*80=9600元。 当然,所谓“经调查得知”的行情实乃本人杜撰,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年轻时与几个学友进京考试.他们到达试院时为时已晚.考官说我出一联,你们若对得上,我就让你们进考场.考官的上联是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学子,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苏东坡对出的下联是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日一定要中. 考官与苏东坡都将一至十这十个数字嵌入对联中,将读书人的艰辛与刻苦情况描写得淋漓尽致. 学习数学不仅解题思路要正确,具体解题过程也不能出错,差之毫厘,往往失之千里. 美国芝加哥一个靠养老金生活的老太太,在医院施行一次小手术后回家.两星期后,她接到医院寄来的一张帐单,款数是63440美元.她看到偌大的数字,不禁大惊失色,骇得心脏病猝发,倒地身亡.后来,有人向医院一核对,原来是电脑把小数点的位置放错了,实际上只需要付63.44美元. 点错一个小数点,竟要了一条人命.正如牛顿所说在数学中,最微小的误差也不能忽略. 世纪是计算年代的单位,一百年为一个世纪. 第一世纪的起始年和末尾年,分别是公元1年和公元100年.常见的错误是有人把起始年当作是公元零年,这显然不符合逻辑和我们的习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序数的计算是从1开始的,而不是从0开始的。而正是这个理解上的错误,所以才导致了世纪末尾年为公元99年的错误认识,这也是错把1999年当作是二十世纪末尾年,错把2000年当作是二十一世纪起始年的原因.因为公元计数是序数,所以应该从1开始,21世纪的第一年是2001年. 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1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 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 1981年的一个夏日,在印度举行了一场心算比赛。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岁的妇女,她的名字叫沙贡塔娜。当天,她要以惊人的心算能力,与一台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展开竞赛。 工作人员写出一个201位的大数,让求这个数的23次方根。运算结果,沙贡塔娜只用了50秒钟就向观众报出了正确的答案。而计算机为了得出同样的答数,必须输入两万条指令,再进行计算,花费的时间比沙贡塔娜要多得多。 这一奇闻,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沙贡塔娜被称为数学魔术家。 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从小喜欢数学,而且非常聪明。1930年,19岁的华罗庚到清华大学读书。华罗庚在清华四年中,在熊庆来教授的指导下,刻苦学习,一连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后来又被派到英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对数论有很深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他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走遍了20多个盛市、自治区,动员群众把优选法用于农业生产。 记者在一次采访时问他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后一天。他的确为科学辛劳工作的最后一天,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数字趣联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年轻时与几个学友进京考试.他们到达试院时为时已晚.考官说:"我出一联,你们若对得上,我就让你们进考场."考官的上联是: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学子,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苏东坡对出的下联是: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日一定要中. 考官与苏东坡都将一至十这十个数字嵌入对联中,将读书人的艰辛与刻苦情况描写得淋漓尽致. 点错的小数点 学习数学不仅解题思路要正确,具体解题过程也不能出错,差之毫厘,往往失之千里. 美国芝加哥一个靠养老金生活的老太太,在医院施行一次小手术后回家.两星期后,她接到医院寄来的一张帐单,款数是63440美元.她看到偌大的数字,不禁大惊失色,骇得心脏病猝发,倒地身亡.后来,有人向医院一核对,原来是电脑把小数点的位置放错了,实际上只需要付63.44美元. 点错一个小数点,竟要了一条人命.正如牛顿所说:"在数学中,最微小的误差也不能忽略. 二十一世纪从哪年开始? 世纪是计算年代的单位,一百年为一个世纪. 第一世纪的起始年和末尾年,分别是公元1年和公元100年.常见的错误是有人把起始年当作是公元零年,这显然不符合逻辑和我们的习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序数的计算是从“1”开始的,而不是从“0”开始的。而正是这个理解上的错误,所以才导致了世纪末尾年为公元99年的错误认识,这也是错把1999年当作是二十世纪末尾年,错把2000年当作是二十一世纪起始年的原因.因为公元计数是序数,所以应该从“1”开始,21世纪的第一年是2001年. 蒲丰试验 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 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 数学魔术家 1981年的一个夏日,在印度举行了一场心算比赛。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岁的妇女,她的名字叫沙贡塔娜。当天,她要以惊人的心算能力,与一台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展开竞赛。 工作人员写出一个201位的大数,让求这个数的23次方根。运算结果,沙贡塔娜只用了50秒钟就向观众报出了正确的答案。而计算机为了得出同样的答数,必须输入两万条指令,再进行计算,花费的时间比沙贡塔娜要多得多。 这一奇闻,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沙贡塔娜被称为“数学魔术家”。 工作到最后一天的华罗庚 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从小喜欢数学,而且非常聪明。1930年,19岁的华罗庚到清华大学读书。华罗庚在清华四年中,在熊庆来教授的指导下,刻苦学习,一连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后来又被派到英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对数论有很深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他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走遍了20多个省、市、自治区,动员群众把优选法用于农业生产。 记者在一次采访时问他:“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后一天。”他的确为科学辛劳工作的最后一天,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