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语文

初中语文课文,初中语文最经典的课文

  • 语文
  • 2023-05-30
目录
  • 初中语文课文经典篇目
  • 初中语文最经典的课文
  • 初中语文八大题型有哪些

  • 初中语文课文经典篇目

    1、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初中语文最经典的课文

    1. 初中 语文 课文 《三峡》原文及翻译

    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 ī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yǎn )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

    翻译:在三峡的七百里之间,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空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断了。

    如果有皇帝的命令急于传达,有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大约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行得快。

    到了春、冬两季时,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各种景物。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

    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有很多乐趣。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寒冷的树林山涧一片寂静。

    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鸣,叫声连续不断,声音非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渔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自 / 三 峡 七 百 里 中 , 两 岸 / 连 山 , 略 无 / 阙quē 处 。 重chóng 岩 / 叠 嶂zhàng , 隐 天 / 蔽 日 。

    自 非 / 亭 午 夜 分 , 不 见 / 曦xī 月 。 至 于 夏 / 水 襄 陵 , 沿 / 溯sù / 阻 绝 。

    或 / 王 命 急 宣 , 有 时 / 朝 发 白 帝 , 暮 到 / 江 陵 , 其 间jiān / 千 二 百 里 , 虽 / 乘 奔bēn 御 风 , 不 以 / 疾 也 。 春 冬 之 时 , 则 / 素 湍tuān / 绿 潭 , 回 清 / 倒 影 。

    绝 巘yǎn / 多 生 怪 柏bǎi , 悬 泉 / 瀑 布 , 飞 漱shù / 其 间 。 清 / 荣 / 峻 / 茂 , 良 / 多 / 趣 / 味 。

    每 至 / 晴 初 霜 旦 , 林 寒 / 涧 肃 , 常 有 / 高 猿 长 啸 , 属zhǔ / 引 凄 异 , 空 谷 / 传 响 , 哀 转 / 久 绝 。 故 / 渔 者 歌 曰 : “ 巴 东 三 峡 巫 峡 长cháng , 猿 鸣 三 声 泪 沾 裳/。

    ” 【三峡】: 选自《水经注疏》。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郦道元(466或472—527),范阳涿(zhuō)县(现在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

    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址、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七百里】:约合现在二百公里。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毫无。阙,通“缺”。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上。

    【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白帝】:在现在重庆奉节东。 【江陵】:即现在湖北江陵。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疾】:快。

    【素湍(tuān)】:白色的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 【飞漱(shù)】:飞泻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晴初】:天刚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zhǔ)引】:接连不断。

    属:连接。引,延长。

    【巴东】现在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古今异义词】1、或王命急宣(或 古义:如有 ) (或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 (至于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3、虽乘奔御风 (虽 古义:即使 ) (虽 今义:虽然)【一词多义】 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绝:沿溯阻绝(断绝) 绝巘多生怪柏(极,最) 哀转久绝(停止) 【通假字】 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缺少) ②哀转久绝(“转”通“啭”,婉转发生)【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③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④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特殊句式】 1.两岸连山:省略句,省略定语“三峡”。2.重岩叠嶂:省略句,省略主语“两岸”。

    【重点语句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江水暴涨,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断了。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望采纳,谢谢~。

    2. 初中 语文 课文 《三峡》原文及翻译

    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 ī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yǎn )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

    翻译:在三峡的七百里之间,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空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断了。

    如果有皇帝的命令急于传达,有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大约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行得快。

    到了春、冬两季时,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各种景物。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

    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有很多乐趣。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寒冷的树林山涧一片寂静。

    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鸣,叫声连续不断,声音非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渔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自 / 三 峡 七 百 里 中 , 两 岸 / 连 山 , 略 无 / 阙quē 处 。 重chóng 岩 / 叠 嶂zhàng , 隐 天 / 蔽 日 。

    自 非 / 亭 午 夜 分 , 不 见 / 曦xī 月 。 至 于 夏 / 水 襄 陵 , 沿 / 溯sù / 阻 绝 。

    或 / 王 命 急 宣 , 有 时 / 朝 发 白 帝 , 暮 到 / 江 陵 , 其 间jiān / 千 二 百 里 , 虽 / 乘 奔bēn 御 风 , 不 以 / 疾 也 。 春 冬 之 时 , 则 / 素 湍tuān / 绿 潭 , 回 清 / 倒 影 。

    绝 巘yǎn / 多 生 怪 柏bǎi , 悬 泉 / 瀑 布 , 飞 漱shù / 其 间 。 清 / 荣 / 峻 / 茂 , 良 / 多 / 趣 / 味 。

    每 至 / 晴 初 霜 旦 , 林 寒 / 涧 肃 , 常 有 / 高 猿 长 啸 , 属zhǔ / 引 凄 异 , 空 谷 / 传 响 , 哀 转 / 久 绝 。 故 / 渔 者 歌 曰 : “ 巴 东 三 峡 巫 峡 长cháng , 猿 鸣 三 声 泪 沾 裳/。

    ” 【三峡】: 选自《水经注疏》。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郦道元(466或472—527),范阳涿(zhuō)县(现在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

    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址、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七百里】:约合现在二百公里。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毫无。阙,通“缺”。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上。

    【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白帝】:在现在重庆奉节东。 【江陵】:即现在湖北江陵。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疾】:快。

    【素湍(tuān)】:白色的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 【飞漱(shù)】:飞泻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晴初】:天刚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zhǔ)引】:接连不断。

    属:连接。引,延长。

    【巴东】现在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古今异义词】1、或王命急宣(或 古义:如有 ) (或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 (至于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3、虽乘奔御风 (虽 古义:即使 ) (虽 今义:虽然) 【一词多义】 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绝:沿溯阻绝(断绝) 绝巘多生怪柏(极,最) 哀转久绝(停止) 【通假字】 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缺少) ②哀转久绝(“转”通“啭”,婉转发生) 【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③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④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特殊句式】 1.两岸连山:省略句,省略定语“三峡”。2.重岩叠嶂:省略句,省略主语“两岸”。

    【重点语句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江水暴涨,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断了。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望采纳,谢谢~。

    3. 《三峡》文言文汉意+原文

    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译文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中巫峡绵长,两岸猿声阵阵,悲怆凄凉,让人听了,有悲伤落泪的感觉!”。

    4. 初中语文课文三峡全解

    初中文言文全解(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七单元《三峡》全解 【课题】 27. 三 峡 【题解】选自《水经注》。

    三峡,指长江上游的瞿(qú)塘峡、巫(wū)峡和西陵峡。 【作者】郦(lì)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范阳涿(zhuō)县(今河北涿(zhuō)州)人。 【原文】自[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一点没有,完全没有]阙[quē,断缺。

    现在写作“缺”]处。重岩(yán)叠嶂[zhàng,像屏障一样的山峰],隐[遮蔽]天蔽(bì)日。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自非,如果不是。

    亭午,正午。夜分,半夜],不见曦(xī)月[日月。

    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至于夏水襄(xiāng)陵[涨上山陵。

    襄,上。陵,大的土山],沿[yán,顺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阻绝。

    或王命急宣[如有君王的命令急于传达。宣,宣布,传达],有时朝(zhāo)发白帝[即白帝城,在今重庆奉节东],暮到江陵[地名,在今湖北荆州],其间千二百里,虽[即使]乘奔御风[骑着快马,驾着风。

    奔,这里指奔驰的快马],不以[如此,这么]疾[快]也。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水。

    素,白色。湍,急流的水。

    潭,深水],回清倒影[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

    巘,山峰]多生怪柏,悬泉[从山崖流下的像是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漱[shù,冲荡]其间,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峻、草茂。意思是江水清澈,两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良[确实,实在]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天刚放晴的日子或降霜的早晨],林寒涧(jiàn)肃[山涧显得寂静。肃,寂静],常有高猿[高处的猿]长啸(xiào),属(zhǔ)引[连续不断。

    属,连缀(zhuì),连续。引,延长]凄异,空谷传响[空旷的山谷传来回声。

    响,回声],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绝,断绝,消失]。

    故渔者歌曰:“巴东[地名,在今重庆东部]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峡谷的两岸都是山连着山,没有一点缺口。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如果不是(晴朗的)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日月的。

    到了夏季,江水上涨,淹没丘陵,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路都被阻绝。有时遇到皇帝命令急需传达,早上从四川的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湖北的荆州。

    这中间相隔一千二百多里,即使是乘御快马疾风,也没有这样迅疾。在春冬季节,则有白色的急流清波回旋,绿色的水潭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之上,大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松柏;悬在空中的泉水和瀑布在峰峦间飞速冲荡,更显出水清山峻,草木茂盛。(这情景)给人带来无限的情趣。

    每逢到了天气放晴或降霜的早晨,在凄清的林木、静寂的涧谷中,常常听到高处传来猿猴的叫声,凄厉异常,绵延不息。(那叫声)在空谷中鸣荡,哀婉凄切,久久不绝。

    所以,打鱼的人往往唱道:“巴东三峡哦,巫峡最长;听那绵绵不息的猿猴叫声哦,不禁泪湿衣裳。” 【内容】这篇课文是郦道元为《水经·江水》所作注释中关于三峡的一段,但不失为一篇很好的古代写景散文。

    文章先写山势。在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描写其连绵不断,概无断阙。

    虽然有些夸张的意味,但确实写出了三峡山势的特点。再写其高耸,“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以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不仅极尽映衬,而且极尽夸张之妙。

    山势雄浑高耸,给人以壮丽绚美之感。 继写水势。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水之盛;“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水之速。不仅如此,作者还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来烘托,更加写出水之盛与水之速。

    这样的描写,生动而神妙,以至触动了大诗人李白的灵感,写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不朽诗篇。 春冬之景,则既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又写“悬泉瀑布”“良多趣味”。

    相对于夏季而言,春冬较为平静。作者笔到之处,不仅写出独特的景色,还写出独特的趣味;虽在纸上,而跃然心问。

    足见作者的匠心独运,笔力可透纸背了。 课文最后一段写“晴初霜旦”的气氛,那是三峡所独有的。

    若非三峡,岂有“林寒涧肃”之景?若非三峡,岂有“高猿长啸”的“哀转久绝”?作者萦绕襟怀的情愫,溶注在自然之美中;自然之美又与作者的情愫和谐一致,从而写出情景交融的一笔。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确乎如此。

    【主题】课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写法】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是这篇课文的最主要的写作特点。

    从自然形成的角度来看,三峡是离不开山水的,因此突出其山水,是不言而喻的。但山水中有四季的变化穿插其间,这就不能写一时一处的景色,而是要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奇异诡谲的美景,寓静态于动态之中,动静结合,写出三峡的整体的富于动感的景色,这就是典型化的手法。

    没有典型化的手法,是写不出三峡的美景的。 【作业】一、课文写出了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试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说明。

    此题意在使学生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能领悟作者描述的三峡景物的特点。 先写山高峡深,连绵不断。

    “自三峡七百里中。

    5. 《三峡》文言文 全文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江流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了天空,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不能通行。

    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不像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清凉和寂静,常有在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接连不断,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歌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自:从,此处有“在”之意。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略无:毫无。阙:通“缺”,空缺。

    嶂(zhàng):屏障似的高峻山峰。 停午:一作“亭午”,中午。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

    这里指太阳 夏水襄陵:夏天大水涨上了高陵之上。襄,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是丘陵的意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或:有时。

    王命:朝廷的文告。宣:宣布,传达。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市奉节县。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奔:奔驰的快马。

    御风:驾风。 以:这里当作“似”。

    素湍:白色的急流。绿潭:绿色的潭水。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

    巘,凹陷的山顶。 飞漱:飞流冲荡。

    悬泉: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泉水。飞漱:急流冲荡。

    漱,喷射。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晴初:天刚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zhǔ):动词。

    引:延长。 凄异:凄凉怪异。

    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能消失。 巴东:汉郡名,在现在重庆云阳、奉节一带。

    沾:打湿。

    6. 初一语文《三峡》

    三峡 朝代:南北朝 作者: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

    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

    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赏析】《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引用的诗句表现了突出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色悲寂凄凉的气氛。

    初中语文八大题型有哪些

    【 #教案#导语】《月亮上的足迹》是一篇记实报道。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登月成功后所表现出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于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初中语文《月亮上的足迹》课文原文

    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然而,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这一年的7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火箭发射架上,“土星5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它将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进入太空。地面服务人员已经为它的三级燃料罐加满了燃料,第一级火箭加进了煤油,第二级和第三级加进了液氧液氢。

    飞船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指令舱驾驶员科林斯和登月舱驾驶员奥尔德林在宇航中心的食堂里吃了早饭,穿上了宇航服。一个伟大的时刻就要来到了,他们就要踏上探索月球的征程。他们同前来送行的人们一一道别。这将是人类进行的距离最为遥远的一次旅行。他们健步来到发射架下,乘上电梯,来到指令舱前,进入狭小的指令舱。

    地勤人员对火箭作了极为仔细的检查,情况一切正常。指挥中心发出点火指令,计算机开始自动工作。自动点火装置点燃了点火器,“土星5号”发出隆隆的声音,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火箭缓缓上升,不断加速。三位宇航员躺在舱内,观察着各种仪表的读数。此时,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那是由于火箭的加速而引起的超重力。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自动脱落,二三两级火箭继续上升。达到182公里高度时,第二级火箭自动脱落,速度达到每秒68公里。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此刻,“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为每秒767公里。

    飞船进入预定的轨道后,先绕着地球飞行,以便检测飞船是否正常,能否向月球飞行。根据飞行状况的测定,休斯敦地面指挥中心发出了向月球进军的指令。于是,第三级火箭再次发动,使速度达到每秒105公里,进入登月轨道,向着月球奔去。

    三名宇航员在舱内吃了晚饭。在发射后13小时30分开始平静地进入梦乡。地面站停止对他们发出指令,以免干扰他们的好梦。他们必须好好休息,因为要成功地进行登月飞行,没有良好的体力和精力是不行的。

    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行驶。它飞过了月亮和地球距离的中间点,19日晚上8点33分,又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这个引力的静止点在离月球28000公里的地方,月亮和地球在这一点上引力平衡。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它发着美丽的银光,静静地悬在飞船的上方。

    19日晚上9点32分,地面指挥中心发来呼叫。三个人急忙起身。这一天,他们应该按计划登上月球。飞船开始作减速飞行,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达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三个宇航员紧张地工作着,他们手握操纵杆,以防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就用手工操纵。还好,计算机发着正常的指令,飞船减慢到一定速度时,就自动作出停火的指令。7月20日上午7点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换乘登月舱,并与地面指挥中心通了话。不久,登月舱和飞船脱离,飞船继续在绕月轨道上飞行,登月舱则开始降落,在椭圆形轨道上缓缓下降。

    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登月的宇航员兴奋地向休斯敦地面中心报告:他们已经胜利着陆。休斯敦地面中心也高兴地祝贺他们的成功。

    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11点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月面上到处是细小的颗粒,有点像地球的海滩。紧接着,奥尔德林也来到了月面。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一到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的任务很多,但是供给他们呼吸的氧气却很有限,只够使用四个小时。因此,分分秒秒都得抓紧。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纪念碑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作一次和平的旅行。

    然后,奥尔德林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他们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还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的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总统热情地祝贺他们登月成功。

    三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他们的氧气袋中只剩下够一个小时使用的氧气。休斯敦地面中心命令他们停止作业,从月球返回登月舱内。他们小心翼翼地登上登月舱,脱掉登月服,换上舱内航天服,美美地吃了顿中饭,甜甜地睡了七八个小时。

    1969年7月22日0点15分,休斯敦地面中心唤醒了飞船上的科林斯和登月舱中的两名宇航员,命令登月舱升到一定的绕月轨道,与“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登月舱发动机启动了,它不断地上升,不断地加速,进入了预定轨道。22日上午6点35分,它与去那里等候的“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成功。三位宇航员在月亮上空会合了,他们激动地在狭窄的指令舱里紧紧地握手。登月舱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将它带回地球是不合算的。于是,它被甩在太空。

    飞船开始向遥远的地球返航。25日凌晨1点35分8秒,它以合适的角度进入地球大气层。下降到4000米高度的时候,三个大型降落伞在空中张开,“阿波罗11号”飞船准确地溅落在预定的海域,被早已等候在那边的海军救起。

    人类第一次踏上了月球。这次伟大的探险来回经过76万公里,历时195个小时,三位宇航员共同完成了一次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的探险。

    登月归来不久,1969年9月16日,三位宇航员到美国国会大厦,在国会联席会议上发表了演说,畅谈登月的感受。

    【篇二】初中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为探索自然奥秘而走过的漫长而艰难的道路,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

    2、理解文章内容,能概括登月各阶段的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

    登月过程的几个阶段的划分。

    【教学设计】

    用Powerpoint制成的课件,用形象的图片,,Flash动画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概括文章要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动画MTV《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一、导入新课

    美丽的嫦娥是射下九个太阳的英雄后羿的妻子,她因为偷吃了长生不老丹就飞进了月宫。她住在广寒宫里,捣药的玉兔和砍伐桂树的吴刚陪伴着她。嫦娥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就会步出广寒宫,遥望人间。

    (展示马王堆汉代古墓中出土的帛画图片)

    这个美丽的传说反映了古人对月球构造的一种非常朦胧的认识,也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登月向往。那么人类是何时第一次登上梦想已久的月球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月亮上的足迹》,一起到月球上去走一遭。

    二、整体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

    思考:登月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试简要概括。

    总结归纳:

    ⑴登月准备。

    ⑵飞向月球。

    ⑶登上月球。

    ⑷返回地球。

    2、试概括每一阶段的内容要点:

    ⑴登月准备。

    这是一篇记叙文,在阅读的时候,请同学们将时间,人物,地点,将要发生的事情找出来。

    ⑵飞向月球。

    弄清楚飞船升空的每一个过程。

    (展示图片和火箭升空,二级火箭脱离。)

    ⑶登上月球。

    明确:

    ①登月舱与飞船脱离的准确时间。

    ②登月舱降落地球的准确时间。

    ③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的时间。

    ④人类足印第一次印在月球的精确时间。

    (展示相关图片)

    思考:宇航员登上月球后都做了哪些事情。

    展示动画游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明确宇航员所做事情和相关顺序。

    ⑷返回地球。

    ①登月舱与“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

    ②“阿波罗11号”飞船溅落在预定的海域。

    (展示相关图片)

    3、全班齐读课文最后的两个段落。

    提出问题:阿姆斯特朗为什么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总结归纳:“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三、小结

    这篇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

    四、介绍我国宇航事业的发展

    1、简要介绍“神州五号”和即将发射升空的“神州六号”。

    2、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

    第一步:2007年左右,发射绕月卫星“嫦娥一号”。

    第二步:2012年左右,无人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实地考察。

    第三步:2017年左右,无人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挖取月岩样品后,送回地球。

    3、登月:

    2030年左右,实现载人登月。

    陆续建设月球基地,实行太空旅游等。

    五、布置作业

    【篇三】初中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准确地概括课文内容的要点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

    【教学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情分析】

    指导学生在快速阅读中中获取文中的信息,提取课文主要内容;还要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的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明月,总会产生无尽的情思与遐想。古诗词中,就有许多歌咏月亮的诗句,你能说出一两句吗?(学生回答)还有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以及“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等等。所有这些,都体现了人们对月亮的神往,人们幻想有一天能够登上月亮。1969年7月21日人类实现了这一梦想,首次登上了月球。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感受那令人难忘的、惊心动魄的一刻。本节课我们学习一篇记实报道《月亮上的足迹》。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学生自学字词。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2、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指名学生回答第1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择其要点大屏幕显示。

    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⑴升空前的准备(3、4)升空前气氛、登机

    ⑵飞向月球(5~9)检查、点火、升空、飞行

    ⑶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

    ⑷返回地球(16~20)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登月感受

    指名学生回答第2题,其他同学在书上作好标记。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几件事:

    ⑴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⑵采集月壤和月岩。

    ⑶树立登月纪念碑。

    ⑷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

    ⑸插上美国的星条旗。

    ⑹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展示图片)

    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

    明确: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将有关表示时间的短语在书上圈点。

    4、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作者没有过多的议论和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明确: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敬佩。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数字,这些数字起什么作用?

    2、阿姆斯特朗谈到登月的意义时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

    第1题,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

    第2题,先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稍作归纳。

    “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人类第一次成功地探访月球已是三十一年前的事了。时光飞逝,时至今日,人类向宇宙迈进的步伐从没停止过,你知道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其他成果吗?

    (让学生谈谈,互通有无,增长见识,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联系“神六”来谈。

    五、想象力训练

    1、假设你成为中国第十代宇航员,经过漫长的宇宙飞行,看到了一颗陌生而美丽的星球……展开想象,描述这一情景。

    2、展开想象,设计一个更新的登月计划。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当点拨)

    六、课堂总结

    这篇记实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记叙,条理十分清晰,记叙的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且语言平实、准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