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2018全国卷2语文答案详解 2019全国二卷语文答案 2019全国一卷语文答案 2019初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随着2017年高考语文科目的结束,家长和考生最想知道的无非是高考语文试衫乱题的答案,下面我为大家提供2017年山东高考语文试卷的试题和答案,供家长和学生们参考,祝愿应届高考学子取得理想的成绩。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贞度叔弊塌祥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辙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6分)
(2)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4分)
答案:
(1)谢贞揣度王叔陵将会有叛逆之心,于是就和阮卓自动疏远他,每当会有宴会郊游,总是以患病为借口推辞,不曾参与。王叔 陵向来钦佩看重他,没有怪罪他。
(2)吏部尚书姚察和谢贞交情好,等到谢贞病种,姚察前去看望他,问她后事怎么处理。
14.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租搏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4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述而》中将“君子”与“小人”的心态进行对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及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骇浪惊涛的壮丽景色。
答案:
(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3)江山如画,一时多好豪杰
以上为2017山东高考语文试卷部分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
【2017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腊轮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月晕/眩晕 中坚/中流砥柱 寡廉鲜耻/鲜为人知
B. 绯红/诽谤 镂空/千丝万缕 风靡一时/妄自菲薄
C. 别致/别扭 便利/大腹便便 哄堂大笑/一哄而散
D. 挫折/蹉跎 剽悍/虚无缥缈 一模一样/磨穿铁砚
选A(A.yūn/yūn zhōnɡ/zhōnɡ xiǎn/xiǎn
B.fēi/fěi lòu/lǚ mǐ/fěi C.bié/biè biàn/pián
D.cuò/cuō piāo/piāo mú/mó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 既使 绊脚石 容光焕发 棉里藏针
B. 和睦 渡假村 篷荜生辉 自力更生
C. 蓝图 挖墙脚 锋芒毕露 礼尚往来
D. 诸候 慢腾腾 坐收鱼利 惟妙惟肖
选C.(A.既--即 棉--绵 B.渡--度 篷--蓬 D.候--侯 鱼--渔)
3.古诗文默写。(8分)
(1)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2)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刘禹锡《陋室铭》一文中,表现主人所交往之人博学高雅的句子是:“ , 。”
(4)古人在诗词的浩瀚海洋中,为我们创造了种种美妙的艺术境界。同是送别,王维送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依依不舍;王勃则打破时空界限,送出“ ,
。”的乐观豁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是咏雪,柳宗元咏出“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孤独郁闷;岑参则“妙手回春”,咏出“ , 。”的温暖蓬勃。(《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留取丹心照汗青 (2)出淤泥而不染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写道:“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请举出使祥子“变成了走兽”但“不是他自己的过错”的两个具体事例。
(2)“当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在荒岛生活的28年里,鲁滨逊无时不在实践这句格言,请举出鲁滨逊以具体行动来改变自己生存状况的两个例子。
(1)示例一:祥子连人带车被抓去当壮丁。示例二:祥子干包月时,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搜去。
(2)示例:①没有住处,就在小山坡一块平地的石壁前划了一个半圆圈,先沿着那圆圈安上两排木桩,盘上缆索,外面加上草皮,修成堡垒。②没有桌子、椅子之类的家具,先伐倒一棵树,把它的两面削平,花了几个月时间做成了桌子和椅子。③生病了,发了很凶的疟疾,就用烟叶治病。(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得满分,其他表述符合要求亦可。)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内心里拥有善, , , 。积淀在我们血液里的和逗庆融化在我们脚步中的,都是这样一点一滴播撒和积累下的善。_________,从而形成一泓循环的水流,_________,_________。
①看见贫穷而情不白禁地产生同情
②才会看见弱小而自觉前去扶助
③看见寒冷而愿意去雪中送炭
④我们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感动着
⑤帮助我们度过相濡以沫的轮指信人生
⑥滋润着我们哪怕苦涩而艰难的日子
A.④①②③⑤⑥ B.②①③④⑥⑤
C.②③①⑤⑥④ D.④②③①⑥⑤
选B.(根据前后连贯的原则,②句应接在首句后,根据逻辑关系,“同情”与“雪中送炭”形成递进关系,所以①③应接在②后,④与“循环”相应,⑥⑤句是递进关系,应排在句末)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7分)
根据下面搜集的材料,请你参加“许昌小导游”活动。
材料一:许昌“33路旅游专线”是一条独具特色的市内公交观光线。它从霸陵公园出发,途经西湖公园、春秋楼、曹丞相府、文峰塔、直到许都公园、许昌博物馆。乘客可以观赏许昌市内著名景点,领略浓郁的三国文化风情。33路公交车采用以天然气做动力的节能环保车型,还覆盖免费的4G网络。“旅游专线”将三国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充分彰显了许昌的城市精神。
材料二:年初,许昌5路公交车采用普通话和许昌话双语报站,引发了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嘟嘟:许昌话属于北方方言,跟普通话接近,而且腔调有点土,用许昌话报站,没必要。
小影:我觉得许昌话不土,蛮好听的。但是用它报站,外地人听不懂,坐过了站怎么办?
材料三: 许昌市“美丽乡村旅游直通车”线路图表
线路名称
浏览内容
发车地点
往返时间
张潘古城线
游古村落,赏汉魏古建筑
火车站北面站牌(可乘4
路、5路等公
交车前往
发车:9:00
返程:14:00
(每周六、周日)
八龙冢桃源线
观赏桃花,赏千年古柏。
神垕线
参观钧瓷坊,了解钧瓷工艺流程。
大鸿寨景区线
览大鸿寨山水景色,观近郊最大的
生态群落。
(1)你为33路公交线撰写导游词。根据“材料一”,最适合作为开场白的一项是( )(2分)
A.乘客们,大家好!这是一条特色观光线,全车已覆盖了4G网络,大家可以免费试用。
B.各位乘客,欢迎乘坐33路公交车!本车采用的是以天然气做动力的车型,绿色环保。
C.各位乘客,欢迎乘坐“33路公交观光线”!让我们一起领略三国文化风情,感受许昌城市精神。
D.这是一条三国文化和现代生活相结合的公交观光线,各位乘客沿途可以观赏许昌市内著名景点。
(2)针对“材料二”中网友的议论请你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阐明理由。(2分)
(3)六月的一个周六中午,外地游客思齐来到许昌,住在春秋楼附近,计划第二天晚上离开。她想在这段时间里游览许昌城,并走进乡村观赏自然风光。请你利用以上三则材料,为她合理安排行程,并简要说明。(3分)
(1)C. (2)示例:我觉得用许昌话报站好,能让外地游客深度感受许昌。再说还有普通话报站,外地人不会坐过站。
(3)示例:周六下午,乘坐33路公交车,这样可以一路领略浓郁的三国文化风情,到终点站后还可以游览许昌博物馆。周日,乘坐许昌市“美丽乡村旅游直通车”去游览“大鸿寨景区”,漫步山水之间。返程后在许昌火车站顺便乘坐5路公交车,听听地道的许昌话。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1题。(共16分)
看护父亲的孩子
[意]亚米契斯
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一个满身泥水的乡下孩子,来到那不勒斯市一家著名的医院门口,递了一封信给看门人,说要找他入院不久的父亲。看门人瞥了一眼信的大致内容,就叫了一个护士领孩子过去。
看着病人的样子,孩子哭起来。病人很瘦,头发变白了,胡须变长了,肿胀的脸又青又暗,皮肤像要破裂似的发亮,眼睛变小了,嘴唇变厚了,全然不像父亲平日的模样。呼吸很微弱,只有额头轮廓和眉毛还有点像父亲。孩子叫着:
“父亲!父亲!认得我吗?我是西西洛!母亲不能来,叫我来照顾你。请看看我,跟我说句话吧!”
病人看了孩子一会儿,又闭上眼睛。
“父亲!父亲!你怎么了?我是你的儿 子西西洛啊!”
正胡乱想着,有人用手轻轻拍他的肩膀,抬头一看,原来是医生。“不要担心,他脸上发丹毒了。虽然病情很厉害,但还有希望。你要细心照顾他!你在这里真是再好不过了。”
从此,西西洛就细心照顾起父亲。病人常常看着西西洛,好像不很清醒,不过注视他的时间慢慢变长了。当西西洛用手帕捂着眼睛哭的时候,病人总是凝视着他。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他昏睡之后清醒一点儿的时候,总是睁开眼睛寻找看护他的人。西西洛自己也很高兴,把母亲,妹妹们的事情以及平时盼父亲回国的情形都说给他听,又用深情的话劝慰病人。
到了第五天,病人的病情忽然加重,护士送来的药和食品,只有西西洛喂他才肯吃。
下午四点钟西西洛依旧独自流泪,忽然听见屋外有脚步声,还有人说话:“护士小姐!再见!”
这使西西洛跳了起来,激动地抑制住叫喊的冲动。
一个胳膊上缠着绷带的人走了进来。西西洛站在那里,发出刺耳的尖叫——“父亲”!那人回头一看,也叫起来:“西西洛!”箭似的跑到他身旁:
“啊!西西洛,这是怎么回事?你认错人了!你母亲来信说你已经来到医院了,快把我担心死了!西西洛!怎么这样憔悴?我已经好了,母亲、孔赛德拉、小宝宝都好吗?我正要出院!天呀!竞有这样阴差阳错的事!”
西西洛想说家里的情况,可说不出话来。
“走吧!我们今晚还能赶到家。”父亲拉他走,可西西洛一动不动,却回头看着那病人。病人也睁大眼睛注视着西西洛。西西洛从心里流出这样的话来:“别急,父亲!请等一等!我现在不能回去。我在这里住了5天,已经把他当作你了。我那么爱他,你看他看我的眼神!他不能没有我。父亲!请暂时让我留在这里吧!”
父亲犹豫不决,看看儿子,又看看病人,问周围的人:“他是谁?”
“跟你一样,也是个农村人,刚从国外做工回来,恰好跟你同一天住进医院。进来的时候不省人事,话也不能说了。家里人好像不在附近。他准是把你的儿子当成自己的儿子了。”
病人仍看着西西洛。
“那么你留在这里吧,善良的孩子。我先回去让你母亲放心。这几块钱你当作零用。再见!”父亲说完,吻了儿子的额头就走了。
西西洛回到病床旁边,病人似乎安心了,西西洛不离病人半步,病人也紧紧盯着西西洛,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眼神也很和善,只是瞳孔渐渐缩小而且渐渐昏暗起来。西西洛紧紧握住病人的手,病人睁开眼,看了看西西洛就闭上了。
“他去了!”西西洛叫着。
“回去吧,善良的孩子。神会保佑你这样的人的,你将来会得到幸福的,快回去吧!”
护士把窗台上养着的花取来一束交给西西洛:“没什么可送你的,请收下这花当作纪念吧!”
“谢谢!”西西洛收下花,擦着眼泪。“但是我要走远路,花会白白枯萎的。”说完将花撒在病床四周, “把这花留下当作纪念吧!谢谢医生和护士小姐!谢谢大家!”又对着死者说:“再见!”
忽然不知道该如何叫他,西西洛想了一下,就用几天来已经习惯的称呼说:“再见,父亲!”说着取出衣服包,打起精神,缓缓走出去。
外面天亮了。
(摘自《精品》,有删改)
7.明明是西西洛认错了父亲,作品为什么还以“看护父亲的孩子”为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2分)
8.首尾都有一段精短的最物描写,它们在文中的作用。(4分)
9.文中有三处写到病人“凝视”“注视”“盯着”西西洛的眼神,其含义是什么?(3分)
10.文中对病人有两处关于嘴唇的动作描写:①“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②“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病人到底要说什么?试作探究。(4分)
11.这篇描述了乡下孩子西西洛在医院看护父亲的故事,情节安排十分精巧,试作分析。(3分)
7.文章从西西洛急着赶去看护父亲写起,行文处处紧扣西西洛对父亲的细心照顾和看护,(1分)特别是得知认错了人竟然还选择了留下,明知不是自己的父亲竟然还以“父亲”称呼,(1分)这些情节都充分表现了西西洛的善良、充满爱心的美好品质,进而表现出的主题。(1分) 8.开头“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天气情况,烘托了主人公焦急、忧虑的心情。(2分)结尾“外面天亮了”象征着主人公崇高的思想境界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觉,使的主题得到了升华。(2分) 9.“凝视”暗示病人并不认识西西洛,为后文男孩认错父亲的情节埋下伏笔;“注视”表现出“病人”对西西洛的依恋之情;“盯着”表达了病人对西西洛的感激之情。(每点1分)
10.①你真是我的儿子吗?我怎么觉得你好像既熟悉却又十分陌生?到底是我病糊涂了,还是你认错人了呢?真是你吗,我的孩子?这是怎么回事呢?(2分) ②谢谢你了,善良的孩子!谢谢你这些天的照顾!谢谢你在我生命的最后时刻给了我亲人般的温暖!我就要走了,真不知道该怎样感谢你。回去吧,孩子,愿神保佑你,愿你幸福!(2分)(探究要符合的情理,如①处应表现病人狐疑的心理,②处应表现病人感激的心理。表述言之成理即可。) 11.的情节发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十分精巧。(1分)西西洛悉心照料并且为之悲伤落泪了五天的“父亲”竟然不是自己的父亲,得知认错了人竟然还选择了留下,明知不是自己的父亲竟然还以“父亲”称呼,都出人意料。(1分)“看门人瞥了一眼信的大致内容,就……””全然不像父亲平日的模样”“病人看了孩子一会儿,又闭上眼睛”“病人总是凝视着他”,以及西西洛的善良和爱心都使情节发展又在情理之中。(1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共13分)
“知入”与“知出”
张运辅
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②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④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就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⑤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 ”;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⑥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 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
⑦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 “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1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3. 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4. 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请说明理由。(3分)
俄国作家鲁巴金认为:“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15. 首尾两段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3分)
16. 读了全文,结合你读书的经历,举例谈谈如何“入书”或:“出书”?(3分)
12. 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读书取得效果的.关键。(或:读书的精髓是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或:既能“入”又能“出”,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13. 举例论证。(或“事实论证”、“摆事实”)具体论证了“在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 的观点。
14.第⑤段。俄国作家鲁巴金的话阐述了“读书要建立自己的思想”的观点,与第⑤段所阐述的“读者要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的观点一致。
15.不能。首段开篇提出问题,亮明观点,接着用名言论证观点,既吸引读者又便于论述展开;结尾段阐述“入”和“出”的辩证关系,再次明确中心论点;这样安排的结构符合读者思路,不能互换。
16.示例:“入书”就是熟读精思,比如品读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我觉得“直”和“圆”字精妙,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孤寂中表现了劲拔、坚毅之美,苍茫中透着亲切、温暖之感。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7--20题。(11分)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略无缺处( ) (2)良多趣味( )
1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19.甲文描写“髙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2分)
20.甲乙两文均写到四季之景,请简要两文写景有哪些相同之处。(3分)
17.(1)阙:通“缺”,空缺 这里是中断。(2)良:实在,很。 18.(1)即使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样(坐船)快。
(大意对1分,“虽”“奔”“疾”译对1分) (2)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烟云聚拢来,山谷里就昏暗了。(大意译对1分,“开”“归”“暝”译对1分) 19.一是突出了三峡秋季,凄凉肃杀的环境特点;二是突出了三峡山高、峡长、岭连的地形特点。 20.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情景交融;调动多种感官写景等。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共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2.赏析句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2分)
21.抒发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身先老,空怀一腔报国之志的悲愤之情,)意思对即可 22.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兵士们欢欣鼓舞,军中奏起战斗乐曲的场面,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容和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军营里摆出了将士们享用的牛肉,各种乐器奏响了悲壮粗犷的战歌,显现出军容的整齐、壮观,将士们的情绪高昂,欢欣鼓舞。)(意思对即可)
四、作文(50分)
23.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请以“听听 的声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补充完整再作文;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③不少于600字.
(2)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一个遭受挫折的年轻人,情绪低落地走到自家的一扇窗前,推开了窗子。窗外是拆迁后留下的一片废墟,断壁残垣,杂草丛生……他猛地关上了窗子,低着头,坐在房间的一隅,默默无语。他的父亲看到了,忙拉着他来到客厅的落地窗前。窗外绿草如茵,花坛中一簇簇盛开的鲜花,迎风摆动……看着眼前美丽的景色,他觉得自己的心情也渐渐好了起来。
要求:①根据材料,选好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②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望尘莫及了。
③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④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研究调查,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
⑤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
⑥前郑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
B。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C。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D。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许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为了保护自己,慧肆颂变色龙经常换上与环境接近的颜色。人们对此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以为变色① ,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其实,② 。蜥蜴类动物的皮肤变色③ ,温度和光线是其决定因素,而且每种蜥蜴能变什么颜色也是固定的。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雹槐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语文高考题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B项“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说法错误。C项“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D项,“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2.【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项“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说法错误,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证明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
3.【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B项“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文中没有体现这一内容。
4.【答案】B
【解析】B项,“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不对,原文中结尾说“没想到不管你走到那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只是千万别高兴起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
5.【答案】①有形的各种窗子;
②无形的窗子,指人的内心与外在世界的隔膜;
③理想照进现实的窗口;
④人们心中时时约束自己的框框;
⑤人人渴望打开,却很难敞开的心灵之窗。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需要学生筛选信息,仔细阅读原文,找出相关语段,提炼中心意思即可。
6.【答案】
①人称灵活变换使用,使行文更自由流畅、思维不受阻碍,更显出“窗”对人们的无所不在的约束;
②以拉家常的口吻娓娓道来,更显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易与心灵深处的交流;
③使读者体会到作者的真诚态度,增加了内容的可信度。
(每点2分)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表达技巧。人称的使用非常讲究。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
7.【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先仔细阅读各选项表述文字,然后在文本找准相应的的答题区间,再认真加以比较,明辨正误。题中,根据“材料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的说法可知D项说法的错误。
8.【答案】AC
9.【答案】(1)居民平时要强化垃圾分类意识,坚持垃圾分类存放、投送垃圾。(2)政府要负起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责任。(3)居民和政府要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
【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这个问题,在文本中筛选相关信息;同时注意题干中“结合材料”一语,切忌凭空随意作答。比如,从材料一所列之表可以看出,虽然知道垃圾应该分类的人很多,但仅了解简单分类的人也不少,由此可知还应加强宣传;从材料二中“有人说”的话语可知,政府要负起责任;由材料二结尾“各负其责,各尽气力,形成合力”等语可知要大家都尽力;等等。
10.【答案】A
【解析】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 意思是:更始即位,舞阴(地名)大户人家李氏拥城不投降,更始遣柱天李宝去招降他们。李氏不肯,说:“听说宛人赵氏有孤孙赵憙,以信义闻名,愿意向他投降。”
11.【答案】B
【解析】收考是指拘捕拷问。“考”是通假字,拷问的意思。
12.【答案】C
【解析】原文是“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13.【答案】(1)皇帝说:“官吏依法行使,法律才不会被枉曲,你另外说些别的想说的吧。” 赵王再也没有回答的话。
(2)后来青州遭遇严重蝗灾,(这些蝗虫)一侵入到平原郡境内就死了,(平原郡)每年都有好收成,百姓都歌颂赵憙。
【解析】(1)句中的“枉”“更”“它”“复”,加被动句式。(2)句中的“大”“界”“辄”“屡”“之”,加省略句。
14.【答案】CE
【赏析】苏轼此诗,谆谆嘱咐,劝勉有加,壮爱国之行色,见兄弟之亲情。
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苏轼兄弟情谊颇深,苏辙23岁前与兄住在一起,未曾一日分离。23岁进入仕途,从此宦游四方,会少离多。尽管如此,他们仍息息相关。苏轼一生屡遭贬谪,苏辙受累不怨。在“乌台诗案”中,苏辙宁肯舍弃官帽以营救其兄,感人至深。故《宋史·苏辙传》说:“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苏辙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不作儿女之态。
颔联劝勉。上句勉励苏辙不辞辛苦,其中的“驿骑”原指驿站快马.此代使臣;“凌风雪”写出了路途的艰辛。下句鼓励兄弟不辱使命,汉朝时匈奴自称天骄,以后用以代异族。凤是传说中的祥瑞之鸟;麟是传说中的仁德之兽,此以之代辙。既指子由之美德,更见国家之仁惠。这句是说.要让辽主认识你这仁德之国派出的使臣。既要不辱使命,更要不失大国风范。
颈联嘱咐。上句要子由身居沙漠,时时回望汴京的月亮,不要忘记故国。下句设想子由梦境,梦中的湖光山色应该是杭州的湖光山色。 时苏轼任职杭州,故有此语。
尾联望归。这里用李揆指子由,这不仅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的名位与声望,举世皆有所闻,而且以此告诫子由,出使北蕃,决不可追求盛名,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实乃警精含蓄之语。
这首诗以送别为题,写出苏轼对子由出使辽国的复杂心理,一再劝勉,谆谆嘱咐,殷殷盼归。语言平实,自然流畅,属对工稳,用事精警。写寻常之题材,寄兄弟之亲情,明国家之大义,实乃苏诗中抒写爱国情怀之佳作。
15.【答案】①忠于国家,赤诚豪迈。尽管此时他已被排挤出朝廷,但依然关心朝政,他的爱国感情并不因此减少半分。②虽为远别,依旧旷达。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③胸怀博大,顾全大局。无论仕途生涯中遭遇了何等挫折,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患难之中,劝勉有加,无少怨尤。
【解析】苏轼此诗,谆谆嘱咐,劝勉有加,壮爱国之行色,见兄弟之亲情。
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苏轼兄弟情谊颇深,苏辙23岁前与兄住在一起,未曾一日分离。23岁进入仕途,从此宦游四方,会少离多。尽管如此,他们仍息息相关。苏轼一生屡遭贬谪,苏辙受累不怨。在“乌台诗案”中,苏辙宁肯舍弃官帽以营救其兄,感人至深。故《宋史·苏辙传》说:“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苏辙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不作儿女之态。
颔联劝勉。上句勉励苏辙不辞辛苦,其中的“驿骑”原指驿站快马.此代使臣;“凌风雪”写出了路途的艰辛。下句鼓励兄弟不辱使命,汉朝时匈奴自称天骄,以后用以代异族。凤是传说中的祥瑞之鸟;麟是传说中的仁德之兽,此以之代辙。既指子由之美德,更见国家之仁惠。这句是说.要让辽主认识你这仁德之国派出的使臣。既要不辱使命,更要不失大国风范。
颈联嘱咐。上句要子由身居沙漠,时时回望汴京的月亮,不要忘记故国。下句设想子由梦境,梦中的湖光山色应该是杭州的湖光山色。 时苏轼任职杭州,故有此语。
尾联望归。这里用李揆指子由,这不仅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的名位与声望,举世皆有所闻,而且以此告诫子由,出使北蕃,决不可追求盛名,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实乃警精含蓄之语。
这首诗以送别为题,写出苏轼对子由出使辽国的复杂心理,一再劝勉,谆谆嘱咐,殷殷盼归。语言平实,自然流畅,属对工稳,用事精警。写寻常之题材,寄兄弟之亲情,明国家之大义,实乃苏诗中抒写爱国情怀之佳作。
16.【答案】(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众人匹之 不亦悲乎(2)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解析】试题分析:诸子散文与唐代铭文,一散一韵。注意语境提示和不写错字,“匹”“庐”。
17.【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①“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使用错误,不能用来形容大自然山水。②“望尘莫及”指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使用错误。③“博学审问”指要广博地学习,要详细地求教。④“充耳不闻”指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⑤“左支右绌”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⑥“温文尔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使用错误。故选A。
18.【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项结构混乱,应在“是建院90年来”前面加上“这一年”。B项成分残缺,应去掉“使得”一词。D项搭配不当,“录取”“名额”不能搭配。故选C。
19.【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失陪”一词应是自己不能陪别人时的客套语。C项“寒舍”是称自己家的谦词,不能用于别人家。D项“千金”用于称对方的女儿,不能用于自己的孩子。故选B。
20.【答案】想变成什么颜色 事实并非如此 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运用的连贯。解答时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如第一空根据“以为变色龙”“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等信息可知,应填写“想变成什么颜色”;第二空根据“其实”及空后等内容可知,应填写“事实并非如此”;第三空根据“温度和光线是其决定因素”等内容可知,应填写“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
21.【答案】①名字不够响亮不一定影响经济发展
②更名不一定会带来本市的经济腾飞
猜你喜欢:
1.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 大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3. 高考语文成语运用专题练习题带答案
4.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5. 高考语文课标试卷及答案
6. 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期末考试就要来临了,到底能否通过一份良好的语文试卷来进行查缺补漏呢?其实是可以的!接下来,我就和大家分享一套2017年一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7年一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一、 我能拼,我能写。(共16分)
yǔ yán jiàn jiàn bàn fǎ mǎ yǐ
shì jiè fēi cháng qīng jié tiào yuè
二、 我会开花(组词)。(12分)
( ) ( ) ( )
↑ ↑ ↑
( )← 人→( )( )← 喜 →( ) ( )← 白 →( )
↓ ↓ ↓
( ) ( ) ( )
三、我会写。(9分)
例:艹 : 花、苗、菇
亻:---- ----- ----- 氵:----- ----- ----- 辶:----- ----- -----
四、我会填(6分)
一( )鱼 一( )铅笔 一( )桥
一( )扇子 一( )手机 一( )白菜
五、我会唱反调(填上反义词)。(4分)。
笑----( ) 热----( ) 双----( ) 远----( )
六、小猴学样子!(6分)
例:红:红通通 开心:开开心心
黑: 快乐:
绿: 红火:
亮: 明白:
七、、我会把句子补充完整。(6分)
1、天渐渐热起来。
------- 渐渐 ------------。
2、太阳已经下山了。
--------已经--------------。
3、妈妈一边织毛衣,一边看电视。
-------一边--------,一边--------。
八、我会把词语重新排列成句子。(4分)
1、小明 我的 是 好朋友
2、奥运会 2008年 北京 举行 在 夏季
九、我会按课文填空。(7分)
1、 无闲田,农夫 。
2、“啪!啪!” 的鞭声打破了 的宁静,铺满 的草原醒来了。
3、除了蓝天, 的山脚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 。
十、我会阅读。(15分)
春天来了
冬天过去了,微风悄悄地送来了春天。
地里的泥土化冻了,变松了,踩上去软绵绵的,像踩着厚厚的地毯。麦苗醒来了,舒展着嫩绿的叶子。
小河里,连一片薄(báo)冰也找不到了。水慢慢地流着。微风吹来,水面泛(fàn)起鱼鳞(lín)似的波纹,几只鸭子跳进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
河岸上,柳树发芽了,柔软的枝条随着微风轻轻地摆动。一只青蛙从洞里钻出来,在河边慢慢地爬着。
春天来了。它来到了教室里,静静地听小学生读书,唱歌。它来到了操场上,欢乐地和小学生做游戏。
阅读训练:
1、这篇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三自然段有( )句话。(3分)
2、春天的前面是 。(2分)
3、短文里写春天来到了五处地方,这五处地方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4、把短文中写动物的句子用“ ”画出来。(2分)
5、春天来了地里的泥土有什么变化?(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年一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一、语言 渐渐 办法 蚂蚁 世界 非常 清洁 跳跃
二、人:人们 人民 个人 好人
喜:喜欢 喜爱 欢喜 喜庆
白:白色 黑白 白天 白菜
三、你 们 他 汉 池 淡 边 连 过
四、条 支 座 把 部 棵(个)
五、 哭 冷 单 近
六、黑乎乎 绿油油 亮光光 快快乐乐 红红火火 明明白白
七、略
八、1、小明是我的好朋友。或:我的好朋友是小明。
2、2008年夏季奥运会在北京举行。
九、我会按课文填空。(7分)
1、(四海 犹太饿死)
2、(响亮 黎明 新绿)
3、(远远近近 朵朵白云)
十、1、(5)(3)
2、_冬天。
3、地里 小河里 河岸上 教室里 操场上
4、几只鸭子跳进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
一只青蛙从洞里钻出来,在河边慢慢地爬着。
5、泥土化冻了,变松了,踩上去软绵绵的,像踩着厚厚的地毯。
看了2017年一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的人还看:
1. 2017年小学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2. 一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
3. 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4.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带答案2017
5. 一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