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历史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笔记,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 历史
  • 2023-06-09
目录
  •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笔记
  •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笔记
  • 高中历史必修一重点笔记
  •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笔记

    重视历史课本。老师可能出错,作业可能出错,网络可能出错。但课本绝对是对的(起码对于考试来说是这样),一切依据都要去课本上寻找。考前一定要看书。看书要仔细,不要放过任何细节,但又要着眼于宏观。我整理的高二历史必修二各章节的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二历史必修二各章节的知识点归纳1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人教版历史必修二重点知识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高二历史必修二各章节的知识点归纳2

    一、《诗经》与《楚辞》

    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编者可能是周王朝的乐官太师。

    ①《诗经》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

    ②《诗经》的内容从各个角度反映了五六百年间的广阔的社会生活。

    ③《诗经》的艺术手法主要有“赋”、“比”、“兴”三类。

    2、《楚辞》是我国古代另一部诗歌总集。

    ①“楚辞”本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②《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其主要作品是《离骚》。

    3、《诗经》与《楚辞》历来合称“风骚”,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二、先秦散文与汉赋

    1、先秦散文

    ①先秦历史散文中,主要有编年体的《左传》、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专记个人言行的《晏子春秋》等,其中《左传》的文学成就。

    ②先秦诸子散文,主要是由“百家争鸣”时期诸子的言论编纂而成,有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春轮燃家的《韩非子》等。

    2、汉赋

    ①赋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它兼有散文和韵文的性质,其主要特点是铺陈写物,不歌而诵。

    ②汉赋按题材取向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抒情述志的短赋,一类是以扒虚铺陈排比为主要手法的“体物”大赋。后者是汉赋的主流。汉大赋的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和杨雄。

    汉赋的恢宏气度是汉代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和积极乐观的时代精神的艺术体现。

    三、唐诗宋词

    1、唐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其中尤以盛唐、中唐两个时期的诗坛最为光辉夺目。

    ①盛唐诗坛上有以王维、孟浩然为首的山水田园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首的边塞诗派,前者是中华民族热爱自然、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民族心理的艺术积淀,后者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反对侵略和不畏强暴的民族性格。

    ②盛唐气象是富于浪漫气息和理想色彩的精神面貌,在唐诗中盛唐气象最杰出的代表首推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以清醒的洞察力和积极的入世精神,深刻而全面地反映了现实生活。

    ③中唐诗坛有两个主要流派,一派以白居易为首,一派以韩愈为首。

    2、宋词

    ①词是一种音乐歌词,主要功用是在宴乐场桐搭合供伶工歌女歌唱,它的题材主要是描写妇女的容貌、心理、生活情景,尤以男女爱情为主。

    ②北宋词坛几乎是婉约词的一统天下。

    ③宋代豪放词的代表作家就是苏轼和辛弃疾,但他们都善于写婉约词。

    ④宋词婉约含蓄的美学特征是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思想的典型体现。

    四、元杂剧与明清

    1、元杂剧也可单独称为“元曲”,它是元代文学中的精华。

    ①元杂剧是汇融了歌唱、舞蹈、说白、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是中国独特的戏剧形式——戏曲的第一种成熟形态

    ②元杂剧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极其丰富,主要题材有爱情剧、公案剧、水浒剧、世情剧、历史剧。元杂剧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塑造了形象鲜明、面目各异的舞台形象。它善于组织矛盾冲突。它的语言大多质朴自然,洋溢着生活气息。

    ③元杂剧在中国文学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④元杂剧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首先,元杂剧高扬了反抗精神,抨击黑暗势力、落后观念与丑陋风习,歌颂了不畏强暴、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叛逆形象。如《窦娥冤》中的窦娥。

    其次,元杂剧褒贬分明,剧中人物的忠奸美恶判若泾渭,这种体现着多数人意志的价值判断是具有民主倾向和进步意义的。

    第三,元杂剧体现了中国戏剧文学的一个特征:以浪漫的理想化方式处理现实主义的题材,往往有“大团圆”的结局,这种方式体现了中国人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信念,体现了正义战胜邪恶、幸福普降人间的美好愿望。

    2、明清

    中国的经历了先唐笔记,唐代传奇和宋元话本三个发展阶段后,到明清时代臻于极盛,涌现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和《儒林外史》、《红楼梦》六部的长篇。前四部被称为明代“四大奇书”,后两部则是清代长篇中的双璧。

    高二历史必修二各章节的知识点归纳3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9课)

    1)自然经济的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之一

    ①背景:封建的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占统治地位。

    ②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

    ③影响: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之一

    ①背景:面临内忧外患

    ②重要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③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④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⑤代表人物:中央:奕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⑥活动:A.前期兴办军事工业(以“自强”为旗号)B.后期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为旗号)C筹划海防D创办新式学堂

    ⑦失败标志: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⑧积极作用:A.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B.在客观上既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定抵制作用。C.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了解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10课)

    (1)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①原因:A.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和实业救国的影响D.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②主要表现:A.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纷纷涌现,出现了兴办实业的浪潮。B.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重工业也有一定的增长

    (2)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是阻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②此外,还受到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高二历史必修二各章节的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高二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知识点大全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知识点梳理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总结

    ★高中必修二历史必背知识点

    ★历史必修二高中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整理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笔记

    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那么你知道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有哪些吗?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供大家阅读参考。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时间

    甲午战争后,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2、原因

    (1)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

    (2)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3、表现

    (1)民间出现办厂热潮。

    (2)民族资本的总额增加。

    (3)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而且还表现出由沿海向内地的扩展。

    4、影响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发起救亡图存的民族民主运动。

    二、短暂的春天

    1、时间

    民国初期(1912——1919),一战期间

    2、原因

    (1)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3)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如抵制日货、提倡国货),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3、表现

    (1)厂矿企业增多,扩建企业(规模扩大)。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

    (2)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和实业团体,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工商业。

    4、结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

    三、曲折的发展

    1、时间

    1927——1949(国民党统治时期)

    2、阶段

    (1)较快发展(1927——1936)

    原因: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表现: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

    (2)遭受沉重打击(抗战爆发后)

    原因:在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民族企业,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国民党官僚阶层借此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

    表现: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3)陷入绝境(抗战胜利后)

    原因:蒋介石为取得美国援助发动内战,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取得了在华的政治、经济等特权;官僚资本也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国民政府还不断增加苛捐杂税,并滥发纸币,导致通货急剧膨胀,造成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表现:民族工业陷入绝闭档棚境,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经济恢复

    (1)背景:新蠢枣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恢复:经过三年努力,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完成。

    (3)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

    (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落后。

    (2)时间:1953——1957

    (3)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

    (4)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轿则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5)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3、三大改造(1953——1956)

    (1)内容: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者也纷纷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2)意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二、探索与失误

    1、正确探索:中共八大(1956年)

    (1)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在我国建立

    (2)内容:①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探索失误

    (1)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大跃进:“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

    (3)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公社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

    (4)结果:“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3、纠正失误

    (1)措施: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2)结果: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

    1、原因

    “----”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

    2、表现

    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大批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3、调整

    (1)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2)197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但不久,再次被打倒,刚刚稳定的形势又陷人混乱。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1976年后,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

    2、内容:

    (1)思想路线: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3)经济路线: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意义:成为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改革

    (1)经营方式: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2)基层组织: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

    2、城市改革

    (1)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2)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3)所有制: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4)分配体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5)作用:通过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3、意义

    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在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2、过程

    (1)1992年初,先后在南方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除了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等问题外,还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2)1992年10月,中共十四次大召开。会议明确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要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4)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5)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3、成就

    (1)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快,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

    (2)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3)中国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

    复习历史的技巧

    第一、学会寻找线索,历史事件的发展都是有内在联系的,所以注意寻找线索。特别是新课改背景下,都是采用专题形式教学,每个专题都会有自己的线索。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理清每个专题的最基本线索,然后顺着最基本线索进行完善,最后形成知识树。在理清每个专题自己的线索后,再寻找各个专题间的线索,比如可以按照古代,近代,现代的方式,将内容进行整合。在整合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比较,比如经济史里面,对资本主义的发比展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比较。

    第二、注重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新课改背景下,历史已经不是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科,更加注重的是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也就是真正的以史为鉴,通过历史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这就要求学生对历史学习有真正的理解。

    第三、注意一些最基本方法的运用。上课的时候还是要认真跟着老师的思路,认真做好笔记,课下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提高历史成绩有什么窍门

    一,阅读,大量的阅读对于可以提高历史成绩有非常大的帮助。诗词歌赋,历史,历史课本,都可以。

    二,复习,其实所谓的复习就是把老师上课讲的东西在顾一遍。正所谓温固而知新。历史这玩意是相通甚至是重复的。

    三,试题,做大量的试卷题,反复的去做,去对案,目的是学习它的表达方式,学会如何用所需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高一历史必修二重点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梳理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历史高一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小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总结(完整版)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8a6b92a28ca051cd1a9f6beca8dce12e";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高中历史必修一重点笔记

    高中历史合集如手

    拦则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1234

    简介:高中历史优渣衡嫌质资料,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

    必修2的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一课)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背景和兴起的史实: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点是:东南沿海地区

    2、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第二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

    ●短暂春天(1)时间:一战期间(1915-1921)

    (2)原因: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3)主要行业:纺织业、面粉业(4)著名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

    (5)为什么是“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曲折发展(1)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原因: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2)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原因:沦陷区:一些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

    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官僚阶层压榨民族企业牟取暴利

    ●萎缩(1)时间:抗战胜利以后(解放战争期间或1945—1949)

    (2)原因:a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b官僚资本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c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不断膨胀

    二、理解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经济上,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社会进步;

    2、政治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登上政治舞台奠定物质和阶级基础;无锋型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和中共的建立准备了阶厅仔级条件;

    3、思想上,不断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了解三大改造: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2、了解八大的主要内容: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主要内容:(1)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当前的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造成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

    (第二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银伏猜识历史意义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实行拨乱反正。

    (3)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4)实行改革开放

    意义: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起点。(45页下面)

    (第三课)经济体制改革

    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废除人民公社制度3、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作用

    城市: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内容:(1)、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2)所有制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4)、1992年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作用: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增加了企业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人民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第四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1)经济特区的设立:1980年,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省。

    (2)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

    (3)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

    (4)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年

    (5)1990年开发上海浦东,带动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经济,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2、十四大的主要内容:1992年召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2.南京政府在20世纪初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电话。

    3.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电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到2000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数量均居世界第二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还用传真机和互联网发送文件。

    报刊 影视 互联网

    概况 1.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办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2.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被认为是国人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发展:

    3.此后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越来越多,如戊戌变法时期的《事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五四时期的《新青年》等。

    1.1905年《定军山》电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

    2.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3.蔡楚生导演、王人美主演《渔光曲》1935年获得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4.1958年北京电视台实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的诞生。

    1.、、电视被称为三大媒介。20世纪90年代以后媒介诞生了。它被称为“第四媒介”。

    2.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3.互联网的四大优势:

    (1)集三大媒介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历史学习要养成四种好习惯:即不经预习不上课,不动笔墨不看书,不经思考不提问,不经温习不作业。要养成预习、笔记、思考、温习的习惯。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知识点,希望能助磨掘你一臂之力!

    高二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知识点1

    一、时间:17、18世纪

    二、背景:①封建专制制度成为西欧国家资产阶级力量发展的严重障碍。②自然科学的发展。

    三、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四、内容:一用、二批、三消灭、三追求。

    五、主要人物:

    (一)英国(发源地、早期代表)

    霍布斯(代表资产阶级上层利益)

    观点:(1)社会契约创造君权国家;(2)人民授予君权;(3)人民绝对服从民选君权;(4)支持专制王权,可以干涉私有财产;(5)宗教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评论:提出最基本的启蒙思想,又带有明显封建落后意识。

    2、洛克

    修正霍布斯观点:

    (1)国家政权不应干涉私有财产

    (2)主张君主立宪制,权力分属议会、君主。

    (二)法国

    地位:启蒙运动中心

    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到较高程度,封建专制制度严重。

    代表:

    1、伏尔泰:(1)评价天主教会,但主张信仰上帝。(2)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2、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提出三权分立原则;(2)权力制约与平衡。

    3、卢梭:(1)“社会契约”论;(2)“人民主权”说。

    4、狄德罗百科全书派。

    六、影响:

    (一)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影响;

    (二)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三)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

    高二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知识点2

    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

    ·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

    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

    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

    五代十国时期(大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

    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高二历史梁宽必修二专题一知识点3

    (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1、(危机出现)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魏晋南北朝以来,到唐宋达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3、(重新光大)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瞎渣核。

    4、宋代重文,学术氛围活跃。

    (二)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1)内容:“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

    (2)历史地位:

    ①南宋后逐渐发展成哲学。

    ②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③流传到外国,影响深远。

    2、陆王心学

    (1)内容:

    南宋,陆九渊:

    ①“心即理也”

    ②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进行内心反省)

    明中期,王阳明:

    ①“致良知”,内心反省,克服私欲

    ②知行合一

    (2)历史地位: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3、宋明理学的评价:

    消极:压抑人性,扼生自然欲求。

    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同异之处:

    同:

    ①内容: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的”仁”“礼”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都强调社会秩序。

    ②影响: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们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积极影响。

    异:

    ①宇宙构成:理学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理”和“气”两个方面构成的,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心学则认为“心外无物”“心即理也”,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②道德主张:理学主张人应该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心学则主张人应通过内心的自省达到良知。

    高二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知识点必修二专题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知识点大全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二重点知识点

    ★高二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必修二专题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二的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知识点专题必修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