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楚国有莫愁女吗? 那么,历史上楚国有莫愁女吗?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电视剧《思美人》中马可饰演的屈原梦中的“山鬼”是虚幻飘渺的存在,她只是屈原对理想生活和未来所幻象的一种浪漫主义色彩。莫愁女最开始和屈原遇见时只是普通的农家女,地位低下的女奴,但人很漂亮、善良,很有音律天赋,性格鲜明,敢爱敢恨。
莫愁女第一次与屈原相见的时候,屈原吃惊于莫愁女的相貌跟山鬼一样。根据电视剧改编,莫愁女是大巫的后人,在山鬼的歌曲中山鬼是大巫的一种表现。所以说山鬼的后裔是莫愁女,楚王在知道莫愁女的身份后,就让莫愁女再次做大巫,为楚国的国运祈祷。
山鬼的身份,中国民间有多种传说,女神,精怪,山神等。
剧中把“山鬼”现实化,写成了卢莫愁。的确,在楚国历史上是有一位莫愁女,并且莫愁女也就姓卢。
为祭祀山神之歌,所描写神姿态和衣饰,系一女性。内容多表现离忧哀怨之情。
《山鬼》出自《九歌》的第九首。《九歌》是一组祀神的乐歌,据说是屈原在民间祀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修改而成的。《九歌》中有不少篇章描述了鬼神的爱情生活,如《湘君》《湘夫人》《云中君》等,《山鬼》也是如此。
莫愁女是以歌谣、舞蹈著名而传世的。《容斋随笔》说:"莫愁者,郢州石城人,今郢有莫愁村画工传其貌好事者多写寄四远。"莫愁女见于正史,出自于古《乐府》和《石城乐》和《莫愁乐》。《唐书.乐志》载:"《石城》,宋臧质所作。石城在竟陵,质尝为竟陵郡,于城上眺瞩,见群少年歌谣通畅,固作此曲。"《莫愁乐》,出于《石城乐》。石英钟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石城乐.和》中复有'莫悉'声,故歌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天监十一年(512)冬,梁武帝改"西曲",将石城《莫愁女》,亦云《蛮乐》,旧舞十六人,梁八人。莫愁女的许多传说故事,也从西楚传播到东吴。在钟祥,则留下了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等名胜古迹。宋人王之望《舆地纪胜》说:"莫愁村,在汉江之西,地多桃花,春末花落,流水皆香。"《钟祥县志.古迹》篇载:"莫愁村,在汉西二里,古汉水经城址,其西为村,为莫愁所居地,城北有湖,与村毗连,称莫愁湖。"这些名胜古迹,千百年来,俱为历代文人墨客倾慕寻访的佳妙去处。 莫愁女居住的村庄,原名不叫莫愁村,因为年年桃花盛开,红如簇云,所以人们习惯地称它桃花村。与莫愁村毗连的莫愁湖,远古史称沧浪湖。桃花村与郢中石城西门渡口矶头绝壁上的白雪楼和楼东的阳春台隔江相望,城北的沧浪三湖跨江与村毗连。
莫愁女的父亲卢公,在汉江上靠摆渡为生,母亲在村中植桑种桃。在楚襄王初年的一个风雨天,莫愁女降生在桃花村头江岸渡口的船舱中。她刚生下地时,不住地啼哭,卢公抱她哄着她:"莫哭,莫哭,莫悲,莫悲,莫愁,莫愁!"听到"莫愁"二字,她的哭声竟一下停止了。卢公于是就把她取名为莫愁。"金雀玉搔头,生来唤莫愁。"(明.张宁)莫愁女生在风波里,行走风浪中,喝着汉江河中水,吃着桃花村中粮,有时随村中姐妹在那碧波荡漾的沧浪湖中采菱摘莲,有时随父母进城卖桃,有时在江中、湖里摇艇打桨,有时在阳春台、白雪楼习舞唱歌。她有一副津甜清脆的嗓子,郢中的诸般曲,她一学就会。
当她长到十五、六岁时,出脱的竟如沧浪湖中的出水芙蓉一般,纤纤腰肢,亭亭玉立,靥靥酒窝,笑缀缨唇;容颜似香荷新瓣,白里透红;行动如风送彩云,轻捷飘逸;金嗓一歌声嗽玉,霓裳一舞袖吐虹。莲荷包透佳气,江涛涌玉音,莫愁女得屈原、宋玉的指导、帮助,翻古传高曲,融楚辞乐声,继大琴师刘涓子之后,完成了寡和之典《阳春白雪》的合乐入歌传唱。莫愁女的歌舞声誉传进了楚王宫苑,楚襄王把她征进了宫中作了歌舞姬女,把她的未婚夫东邻王襄哥放逐到了扬州。扬州地面距郢中数先千里之遥,襄哥此放实是生离死别。古《莫愁乐》记述了莫愁女汉江泪别王襄哥的悲痛情景:"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探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雪浪滔滔的汉江水,流不尽莫愁女的衣愁,她目送载着襄哥的船儿远去,含忿在白雪楼举身奔赴投了汉江!
人们为了纪念她,便把桃花村改名为莫愁村,把沧浪湖改名为莫愁湖,她系艇登岩的白雪楼下的矶头渡,则称莫愁渡。 "悲莫悲兮分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少司令》)传说莫愁女其实并没有死,她被汉江渔夫救起,曾寻屈原的踪迹,也找寻过王襄哥,泛艇江湖,足无定踪,真正回到了民间。《莫愁乐》歌唱道:"家家迎莫愁,人人说莫愁,莫愁歌一字,恰恰印心头!"后世千百代,吟咏莫愁女、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阳春台、白雪楼的诗、词、歌、赋,历历记述了莫愁女的事迹。如唐李商隐诗:"雪中花下与谁其,梅雪相兼一万枝。若是石城无艇子,莫愁还自有愁。"唐郑谷诗:"石城昔为莫愁乡,莫愁魂散石城荒,帆去帆来风浩渺,花开花谢春悲凉。"宋王之望诗:"沧浪渡口莫愁乡,万倾寒烟木落霜,珍重使君留客意,一樽荒酒醉斜阳。"宋周密《杏花天.赋莫愁》词:"瑞云盘,翠侵芳额;眉柳嫩,不禁愁积。返魂谁染东风笔,写出郢中春色?人去后,垂阳自碧;歌舞梦,欲寻无迹。愁随两桨江南北,暮石城风急。"明.王世贞诗:"倚鞭白鼻埚,绕渡碧桃花,客程无暇问,先访莫愁家。"清刘泽宏诗:"石城西畔莫愁湖,谁道当年女性卢?遣愁愁向莫愁湖,愁向莫愁愁遣无。"清李苏《莫愁村看桃花》诗:"南国佳人字莫愁,至今生长有芳洲,冶魂不许春风歇,散作桃花片片差。”
诗文共传誉,人地两留芳,正象阳春台、白雪楼、高雅名曲《阳春白雪》与宋玉一样,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遂与莫愁女一起,千古驰誉,万世名扬。 当年的汉江,紧贴郢中石城而流;当年的莫愁湖,碧波千亩。随着时代的变迁,汉江西移离城五里之遥;莫愁湖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天下郡国利病疏》载:"汉水故道逼进郡城而下,明嘉靖初徒,新洪绕沿山湾东,去城弥远。"《钟祥县志.方舆》载:"自有显陵后,明世宗惑于风水之说,堵塞敖口,迫使汉江南移,敖水已由直河入汉,不复达莫愁湖。"原来跨汉江东西两岸的莫愁湖,和桃花盛开的莫愁村,今天都在汉江东岸了。今处于汉江西岸的文集镇,仍保留了楚时旧俗,不仅沿江桃林片片,而且传承了楚国图腾舞蹈《凤凰舞》。莫愁湖,则因围湖造田,久而久之便只剩下面积约二平方公里、蓄水约一千万立方米的一泓碧水了。在围垦后的汉江故道上,建起了现代化的棉纺厂和自来水厂,厂里的姑娘们--新一代的莫愁女,正在意气风发地为祖国的建设贡献青春,展现着蓬勃的绰绰风姿。 莫愁源的东北为中国明代十五陵--明显陵,陵中有九曲河与湖相通。年年阳春三月,湖岸桃花开放更盛;夏秋两季,姑娘们则成群结队,于湖中洗濯放歌,采菱摘莲。湖南岸有柳堤一道,风光绮丽,暇日垂钓,其乐无穷。钟祥市人民政府在市镇建设规划中,将开发莫愁湖公园列为重点项目。未来的莫愁湖,必将水更青、花更艳、景更美,更加吸引四方游客、八方嘉宾!
回答者: Tanworld - 榜眼 十三级 9-11 13:49
细考史籍,有三位莫愁女。
一位是郢州石城莫愁湖。郢州,今日湖北钟祥,石城至今还有个莫愁村。《唐书·乐志》中载:“莫愁乐者,出于石城乐,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舞。”这位“石城莫愁”看来是唐代的一位能歌善舞的美貌女子。有一首古词是歌颂她的:“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那种急切盼望莫愁的心情,跃然纸上。
还有一位是洛阳莫愁女。著名的诗人李商隐有一首诗是写她的:“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如何四季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诗人笔下的“莫愁”,真正是位“解语花”。梁武帝也有首诗写她,写得更具体,诗名曰:《河中之歌》:“河东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人生宝贵何所望?恨不早嫁东家王。”这里把莫愁女的籍贯、身世、家境都作了叙述。
南京莫愁女,到宋代才有文字记载。较早的是周美成的乐府《西河》。洪迈就此事在《容斋随笔》中提出质疑,似乎是周美成将“石城”与“石头城”混淆了。其实,“莫愁”是一个吉祥的名字。湖北有,洛阳有,南京也有,是艺术家创造的一位象征美好的女性典型。如果硬要用“史家”式的考证去查她的“履历”,岂不是一桩大煞风景的事儿!
屈原最后投汨罗江殉志,一代诗祖就此消亡。而莫愁女感昭天地的情深让她不愿再留于宫中,传闻她泛舟江中,鲜有人知其去处。莫愁女,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说,在《唐书·乐志》之中亦有记载。
莫愁女,现今流传于世的有三处之说。
版本一
郢州石城莫愁女。郢州,今为湖北钟祥。钟祥古城郢中在三国时曾为吴国石城戍,历代相沿遂称石城。钟祥石城莫愁女的史证十分丰富,正史的记载,首见于南朝《宋书》。南朝元嘉年间,臧质任竟陵郡守,称"余尝登石城,见群少年歌莫愁谣,因作《石城乐》、《莫愁乐》,咏莫愁故事"。后晋刘昫《后汉书》和《旧唐书·乐志》均称:"《莫愁乐》,出于《石城乐》,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石城乐和中复有'莫愁'声,故歌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舆地纪胜》云:"莫愁村,在汉江之西,地多桃花,春末花落,流水皆香。"《文献通考》云:"石城女子名莫愁,善歌谣"。《容斋随笔》也云:"莫愁者,郢州石城人,今郢有莫愁村。画工传其貌,好事者多写寄四远"。莫愁女的许多传说故事,也从西楚传播到东吴。在钟祥,则留下了莫愁村、莫愁渡、莫愁湖等名胜古迹。《钟祥县志.古迹》篇载:"莫愁村,在汉西二里,古汉水经城址,其西为村,为莫愁所居地,城北有湖,与村毗连,称莫愁湖"。
版本二
洛阳莫愁女。著名的诗人李商隐有一首诗是写她的:"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诗人笔下的"莫愁",真正是位"解语花"。梁武帝也有首诗写她,写得更具体,诗名曰:《河中之歌》:"河东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人生宝贵何所望?恨不早嫁东家王。"这里把莫愁女的籍贯、身世、家境都作了叙述。
版本三
南京莫愁女,到宋代才有文字记载。较早的是周美成的乐府《西河》。洪迈就此事在《容斋随笔》中提出质疑,似乎是周美成将"石城"与"石头城"混淆了。石城之名在历史上的确有误解,清代黄如柏《石城考》说:"石城有二,一在吴,一在楚,其在吴者,金陵有石头山,在府治西,依山为城,遂名石头城"。"其在楚者,郢之墉基三面皆天造,正西石壁尤为巉绝,因石为城,遂亦名曰石城,乃晋羊祜都督襄阳时所筑也"。《地理通释》云:"郢州子城,三面墉基皆天造,正西绝壁,下临汉江,石城之名本此"。可见,石城即今湖北钟祥郢中古城。世人或以石城为今南京,是把"石头城"误为"石城"了。这个误会是周邦彦造成的,这位宋代诗人在《西河·金陵怀古》中写道:佳丽地,南朝盛世谁记……断崖树,莫愁艇子曾系。"词写得很美,但地点却搞错了。对于周邦彦的疏忽,南宋洪迈早就在《容斋随笔》中指出:"莫愁者,郢州石城人,今郢有莫愁村。……近世周美成(邦彦)乐府《西河》一阕专咏金陵, 所云'莫愁艇子曾系'之语。岂非误指石头城为石城乎?"。正是因为石城之名的误解,才有人把本为楚人的莫愁女误认为是吴人了。为证视听,《北征日记》有《石城曲》云:"莫愁家在石城西,岁岁花开莺乱啼。汉水当门无限绿,送郎两桨过檀溪"。
多年来,此三地以外之人皆知南京有莫愁女,而不知余下二位莫愁女,应该是与南京的经济发展和享有众多智力资源分不开的。
莫愁女是以歌谣、舞蹈著名而传世的。《容斋随笔》说:"莫愁者,郢州石城人,今郢有莫愁村画工传其貌好事者多写寄四远。"莫愁女见于正史,出自于古《乐府》和《石城乐》和《莫愁乐》。《唐书.乐志》载:"《石城》,宋臧质所作。石城在竟陵,质尝为竟陵郡,于城上眺瞩,见群少年歌谣通畅,固作此曲。"《莫愁乐》,出于《石城乐》。石英钟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石城乐.和》中复有'莫悉'声,故歌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天监十一年(512)冬,梁武帝改"西曲",将石城《莫愁女》,亦云《蛮乐》,旧舞十六人,梁八人。莫愁女的许多传说故事,也从西楚传播到东吴。在钟祥,则留下了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等名胜古迹。宋人王之望《舆地纪胜》说:"莫愁村,在汉江之西,地多桃花,春末花落,流水皆香。"《钟祥县志.古迹》篇载:"莫愁村,在汉西二里,古汉水经城址,其西为村,为莫愁所居地,城北有湖,与村毗连,称莫愁湖。"这些名胜古迹,千百年来,俱为历代文人墨客倾慕寻访的佳妙去处。 莫愁女居住的村庄,原名不叫莫愁村,因为年年桃花盛开,红如簇云,所以人们习惯地称它桃花村。与莫愁村毗连的莫愁湖,远古史称沧浪湖。桃花村与郢中石城西门渡口矶头绝壁上的白雪楼和楼东的阳春台隔江相望,城北的沧浪三湖跨江与村毗连。
莫愁女的父亲卢公,在汉江上靠摆渡为生,母亲在村中植桑种桃。在楚襄王初年的一个风雨天,莫愁女降生在桃花村头江岸渡口的船舱中。她刚生下地时,不住地啼哭,卢公抱她哄着她:"莫哭,莫哭,莫悲,莫悲,莫愁,莫愁!"听到"莫愁"二字,她的哭声竟一下停止了。卢公于是就把她取名为莫愁。"金雀玉搔头,生来唤莫愁。"(明.张宁)莫愁女生在风波里,行走风浪中,喝着汉江河中水,吃着桃花村中粮,有时随村中姐妹在那碧波荡漾的沧浪湖中采菱摘莲,有时随父母进城卖桃,有时在江中、湖里摇艇打桨,有时在阳春台、白雪楼习舞唱歌。她有一副津甜清脆的嗓子,郢中的诸般曲,她一学就会。
当她长到十五、六岁时,出脱的竟如沧浪湖中的出水芙蓉一般,纤纤腰肢,亭亭玉立,靥靥酒窝,笑缀缨唇;容颜似香荷新瓣,白里透红;行动如风送彩云,轻捷飘逸;金嗓一歌声嗽玉,霓裳一舞袖吐虹。莲荷包透佳气,江涛涌玉音,莫愁女得屈原、宋玉的指导、帮助,翻古传高曲,融楚辞乐声,继大琴师刘涓子之后,完成了寡和之典《阳春白雪》的合乐入歌传唱。莫愁女的歌舞声誉传进了楚王宫苑,楚襄王把她征进了宫中作了歌舞姬女,把她的未婚夫东邻王襄哥放逐到了扬州。扬州地面距郢中数先千里之遥,襄哥此放实是生离死别。古《莫愁乐》记述了莫愁女汉江泪别王襄哥的悲痛情景:"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探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雪浪滔滔的汉江水,流不尽莫愁女的衣愁,她目送载着襄哥的船儿远去,含忿在白雪楼举身奔赴投了汉江!
人们为了纪念她,便把桃花村改名为莫愁村,把沧浪湖改名为莫愁湖,她系艇登岩的白雪楼下的矶头渡,则称莫愁渡。 "悲莫悲兮分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少司令》)传说莫愁女其实并没有死,她被汉江渔夫救起,曾寻屈原的踪迹,也找寻过王襄哥,泛艇江湖,足无定踪,真正回到了民间。《莫愁乐》歌唱道:"家家迎莫愁,人人说莫愁,莫愁歌一字,恰恰印心头!"后世千百代,吟咏莫愁女、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阳春台、白雪楼的诗、词、歌、赋,历历记述了莫愁女的事迹。如唐李商隐诗:"雪中花下与谁其,梅雪相兼一万枝。若是石城无艇子,莫愁还自有愁。"唐郑谷诗:"石城昔为莫愁乡,莫愁魂散石城荒,帆去帆来风浩渺,花开花谢春悲凉。"宋王之望诗:"沧浪渡口莫愁乡,万倾寒烟木落霜,珍重使君留客意,一樽荒酒醉斜阳。"宋周密《杏花天.赋莫愁》词:"瑞云盘,翠侵芳额;眉柳嫩,不禁愁积。返魂谁染东风笔,写出郢中春色?人去后,垂阳自碧;歌舞梦,欲寻无迹。愁随两桨江南北,暮石城风急。"明.王世贞诗:"倚鞭白鼻埚,绕渡碧桃花,客程无暇问,先访莫愁家。"清刘泽宏诗:"石城西畔莫愁湖,谁道当年女性卢?遣愁愁向莫愁湖,愁向莫愁愁遣无。"清李苏《莫愁村看桃花》诗:"南国佳人字莫愁,至今生长有芳洲,冶魂不许春风歇,散作桃花片片差。”
诗文共传誉,人地两留芳,正象阳春台、白雪楼、高雅名曲《阳春白雪》与宋玉一样,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遂与莫愁女一起,千古驰誉,万世名扬。 当年的汉江,紧贴郢中石城而流;当年的莫愁湖,碧波千亩。随着时代的变迁,汉江西移离城五里之遥;莫愁湖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天下郡国利病疏》载:"汉水故道逼进郡城而下,明嘉靖初徒,新洪绕沿山湾东,去城弥远。"《钟祥县志.方舆》载:"自有显陵后,明世宗惑于风水之说,堵塞敖口,迫使汉江南移,敖水已由直河入汉,不复达莫愁湖。"原来跨汉江东西两岸的莫愁湖,和桃花盛开的莫愁村,今天都在汉江东岸了。今处于汉江西岸的文集镇,仍保留了楚时旧俗,不仅沿江桃林片片,而且传承了楚国图腾舞蹈《凤凰舞》。莫愁湖,则因围湖造田,久而久之便只剩下面积约二平方公里、蓄水约一千万立方米的一泓碧水了。在围垦后的汉江故道上,建起了现代化的棉纺厂和自来水厂,厂里的姑娘们--新一代的莫愁女,正在意气风发地为祖国的建设贡献青春,展现着蓬勃的绰绰风姿。 莫愁源的东北为中国明代十五陵--明显陵,陵中有九曲河与湖相通。年年阳春三月,湖岸桃花开放更盛;夏秋两季,姑娘们则成群结队,于湖中洗濯放歌,采菱摘莲。湖南岸有柳堤一道,风光绮丽,暇日垂钓,其乐无穷。钟祥市人民政府在市镇建设规划中,将开发莫愁湖公园列为重点项目。未来的莫愁湖,必将水更青、花更艳、景更美,更加吸引四方游客、八方嘉宾!
以上就是历史上楚国有莫愁女吗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