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物理

高中物理概念大全,高中物理基本概念汇总

  • 物理
  • 2023-06-15
目录
  • 高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最全笔记
  • 高中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 高中物理概念题
  • 高中物理都学哪些知识
  • 高中物理536个知识点

  • 高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最全笔记

    高中阶段

    力学:位移、速度、加速度是运动学中的基本概念;力、功、蔽贺能量动力学中的基本概念

    电学: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是电场中的基宏团派本或丛概念;电流、电阻、电动势、电压等是电路中的基本概念

    高中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学习中掌握重点知识点是物理 学习 方法中最有效的一种,下面给大家分享一返凳些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

    冲量与动量(物体的受力与动量的变化)1.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3.冲量:I=Ft {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

    4.动量定理:I=Δp或Ft=mvt–mvo {Δp:动量变化Δp=mvt–mvo,是矢量式}

    5.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

    6.弹性碰撞:Δp=0;ΔEk=0 {即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7.非弹性碰撞Δp=0;0<ΔEK<ΔEKm {ΔEK:损失的动能,EKm:损失的最大动能}

    8.完全非弹性碰撞Δp=0;ΔEK=ΔEKm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

    9.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

    v1?=(m1-m2)v1/(m1+m2) v2?=2m1v1/(m1+m2)

    10.由9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

    11.子弹m水平速度vo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

    E损=mvo2/2-(M+m)vt2/2=fs相对 {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对子弹相对长木块的位移}

    注:

    (1)正碰又叫对心碰撞,速度方向在它们“中心”的连线上;

    (2)以上表达式除动能外均为矢量运算,在一维情况下可取正方向化为代数运算;

    (3)动量守恒的条件:合外力为零或不受外力,则动量守恒(碰撞问题、爆炸问题、反冲问题等);

    (4)碰撞过程(时间极短,发生碰撞的物体构成的)视为动量守恒,原子核衰变时动量守恒;

    (5)爆炸过程视为动量守恒,这时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加;(6)其它相关内容:反冲运动、火箭、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见第一册P128〕。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

    (2)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

    ①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vn=1∶2∶3∶……∶n

    ②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

    x1∶x2∶x3∶……∶xn=1∶3∶5∶……∶(2n-1)

    ③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xⅠ∶xⅡ∶xⅢ∶……∶xN=1∶4∶9∶……∶n2

    ④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易错现象:

    1、在一系列的公式中,不注意的v、a正、负。

    2、纸带的处理,是这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易错问题。

    3、滥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公式。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3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肆基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漏雹旅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注(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 ,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易错现象

    1、忽略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只考虑大小,不注意方向。

    2、混淆速度、速度的增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4

    1、电场

    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2、磁场

    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T),1T=1N/A?m2m。

    安培力F=BIL;(注:L⊥B) {B:磁感应强度(T),F:安培力(F),I:电流强度(A),L:导线长度(m)}。

    3、交变电流(正弦式交变电流)

    电压瞬时值e=Emsinωt 电流瞬时值i=Imsinωt;(ω=2πf)。

    电动势峰值Em=nBSω=2BLv 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Im=Em/R总。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相关文章:

    ★高中物理复习知识点提纲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知识考点整理

    ★最新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知识点汇总基础归纳

    ★高中物理力学重点知识点归纳库

    ★高中物理知识点整理大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考点整理归纳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3b57837d30f874be5607a657c671896b";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高中物理概念题

    一、电场基本规律

    1、库仑定律

    (1)定律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表达式:k=9.0×109N?m2/C2——静电力常量

    (3)适用条件:真空中静止的点电荷。

    2、电荷守恒链燃定律: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1)三种带电方式: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起电。

    (2)元电荷:最小的带电单元,任何带电体的带电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e=1.6×10-19C——密立根测得e的值。

    二、电场能的性质

    1、电场能的基本性质:电荷在电场中移动,电场力要对电荷做功。

    2、电势φ

    (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Ep与电荷量的比值。

    (2)定义式:φ——单位:伏(V)——带正负号计

    (3)特点:

    1、电势具有相对性,相对参考点而言。但电势之差与参考点的选择无关。

    2、电势一个标量,但是它有正负,正负只表示该点电势比参考点电势高,还是低。

    3、电势的大小由电场本身决定,与Ep和q无关。

    4、电势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动到零势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

    (4)电势高低的判断方法○1根据电场线判断:沿着电场线电势降低。φA>φB○2根据电势能判断:

    正电荷:电势能大,电势高;电势能小,电势低。

    负电荷:电势能大,电势低;电势能小,电势高。

    结论:只在电场力作用下,静止的电荷从电势能高的地方向电势能低的地方运动。

    3、电势能E

    (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由于电场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由位置决定的能量。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等于电场力把电荷从该点移动到零势能位置时所做的功。

    (2)定义式:——带正负号计算(3)特点:

    1、电势能具有相对性,相对零势能面而言,通常选大地或无穷远处为零势能面。

    2、电势能的变化量△Ep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无关。

    4、电势差UAB

    (1)定义: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之差。也叫电压。

    (2)定义式:UAB=φA-φB(3)特点:

    ○1电势差是标量,但是却有正负,正负只表示起点和终点的电势谁高谁低。

    若UAB>0,则UBA<0。

    ○2单位:伏○3电场中两点的电势差是确定的,与零势面的选择无关○4U=Ed匀强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计算公式。——电势差与电场强度之间的关系。

    5、静电平衡状态

    (1)定义:导体内不再有电荷定向移动的稳定状态

    (2)特点○1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

    ○1感应电荷在导体内任何位置产生的电场都等于外电场在该处场强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整个导体是个等势体,导体表面是个等势面。

    ○3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在导体表面的分布与导体表面的弯曲程度有关,越弯曲,电荷分布越多。

    6、电场力做功WAB

    (1)电场力做功的特点: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有关,即与初末位置的电势差有关。

    (2)表达式:WAB=UABq—带正负号计算(适用于任何电场)WAB=Eqd—d沿电场方向的距离。——匀强电场(3)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WAB=-△Ep=EpA-EPB结论: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

    7、等势面:

    (1)定义: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面。

    (2)特点:

    ○1等势面上各点电势相等,在等势面上圆喊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2等势面与电场线垂直○

    3两等势面不相交○

    4等势面的密集程度表示场强的大小:疏弱密强。

    ○5画等势面时,相邻等势面间的电势差相等。

    (3)判断电场线上两点间的电势差的大小:靠近场源(场强大)的两间的电势差大于远离场源(场强小)相等距离两点间的电势差。

    三、电场力的性质

    1、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电荷有力的作用。

    2、电场强度E

    (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的电场力F与电荷的带电量q的比值,就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

    (2)定义式:E与F、q无关,只由电场本身决定。

    3)电场强度是矢量:大小:单位电荷受到的电场力。

    方向:规定正电荷受力方向,负电荷受力与E的方向相反。

    (4)单位:N/C,V/m1N/C=1V/m

    (5)其他的电场强度公式○1点电荷的场强公式:——Q场源电荷○2匀强电场场强棚腔虚公式:——d沿电场方向两点间距离。

    (6)场强的叠加: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3、电场线

    (1)意义:形象直观描述电场强弱和方向理性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2)电场线的特点:

    ○1电场线起于正(无穷远),止于(无穷远)负电荷

    ○2不封闭,不相交,不相切

    ○3沿电场线电势降低,且电势降低最快。一条电场线无法判断场强大小,可以判断电势高低。

    ○4电场线垂直于等势面,静电平衡导体,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

    (3)几种特殊电场的电场线四、应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平衡问题,加速问题,偏转问题)

    1、基本粒子不计重力,但不是不计质量,如质子,电子,α粒子,氕,氘,氚带电微粒、带电油滴、带电小球一般情况下都要计算重力。

    2、平衡问题:电场力与重力的平衡问题。

    mg=Eq3、加速问题

    (1)由牛顿第二定律解释,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运动(不计重力),只受电场力Eq,粒子的加速度为a=Eq/m,若两板间距离为d,则

    (2)由动能定理解释,可见加速的末速度与两板间的距离d无关,只与两板间的电压有关,但是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不一样,d越大,飞行时间越长。

    3、偏转问题——类平抛运动在垂直电场线的方向:粒子做速度为v0匀速直线运动。

    在平行电场线的方向:粒子做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带电粒子若不计重力,则在竖直方向粒子的加速度带电粒子做类平抛的水平距离,若能飞出电场水平距离为L,若不能飞出电场则水平距离为x带电粒子飞行的时间:t=x/v0=L/v0——————○1粒子要能飞出电场则:y≤d/2————————

    ○2粒子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运动:———

    ○3粒子在竖直方向的分速度:——————

    ○4粒子出电场的速度偏角:——————

    ○5由○1○2○3○4○5可得:

    飞行时间:t=L/vO竖直分速度:

    侧向偏移量:偏向角:

    飞行时间:t=L/vO侧向偏移量:y’=偏向角:

    在这种情况下,一束粒子中各种不同的粒子的运动轨迹相同。即不同粒子的侧移量,偏向角都相同,但它们飞越偏转电场的时间不同,此时间与加速电压、粒子电量、质量有关。

    如果在上述例子中粒子的重力不能忽略时,只要将加速度a重新求出即可,具体计算过程相同。

    五、电容器及其应用

    1、电容器充放电过程:(电源给电容器充电)充电过程S-A:电源的电能转化为电容器的电场能放电过程S-B:电容器的电场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2、电容(1)物理意义: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

    (2)定义:电容器所带电量Q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U的比值就叫做电容器的电容。

    (3)定义式:——是定义式不是决定式——是电容的决定式(平行板电容器)

    (4)单位:法拉F,微法μF,皮法pF1pF=10-6μF=10-12F

    (5)特点:

    ○1电容器的带电量Q是指一个极板带电量的绝对值。

    ○2电容器的电容C与Q和U无关,只由电容器本身决定。

    ○3在有关电容器问题的讨论中,经常要用到以下三个公式和○3的结论联合使用进行判断○4电容器始终与电源相连,则电容器的电压不变。电容器充电完毕,再与电源断开,则电容器的带电量不变。

    一、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要点: (

    1) 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 (

    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 体。 说明:①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

    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根据效果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二、重力

    定义: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

    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 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

    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

    ①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 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③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体物体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来表 示,于是原来的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 三、弹力 (

    1) 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说明:①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有的形变及其微小。

    ②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简称形变。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说明:①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弹性形变。

    ②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必存在于接触的物体间,作用点为接触点。

    ③弹力必须产生在同时形变的两物体间。

    ④弹力与弹性形变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

    3)弹力的方向: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几种典型的产生弹力的理想模型:

    ① 轻绳的拉力(张力)方向沿绳收缩的方向。注意杆的不同。

    ② 点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点与曲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曲面接触点所在切面。

    ③ 平面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且指向受力物体;球面与球面接触,弹力方向沿两球球心连线 方向,且指向受力物体。

    4)大小:弹簧在弹性限度内遵循胡克定律 F=kx,k 是劲度系数,表示弹簧本身的一种属性,k 仅与弹簧 的材料、粗细、长度有关,而与运动状态、所处位置无关。其他物体的弹力应根据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 件或运动学规律计算。

    四、摩擦力 :

    1) 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 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②摩擦力具有相互性。

    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B.两物体发生形变;C.两物体发生了相对滑动;D.接触 面不光滑。

    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①“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FN

    说明:①FN 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应具体分析。

    ② 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3)、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1)、 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得多。

    2)静摩擦力:两相对静止的相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 说明:静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

    1、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物体相接触;B.相接触面不光滑;C.两物体有形变;D.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 势。

    2、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总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说明:①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②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可以相反,还可以成任一夹角 θ。

    ③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 ,0<F≤Fm,其中 Fm 为两个物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应根据实际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进行计算。

    说明:①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作用是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力相平衡,在取值范围内是根据物体的“需 要”取值,所以与正压力无关。

    ②最大静摩擦力大小决定于正压力与最大静摩擦因数(选学)Fm=sFN。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趋势。

    五、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是研究力学的重要方法,受力分析的程序是:

    1. 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的原则是要使对物体的研究处理尽量简便,研究对象可以 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

    2. 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出来,按照先场力,再接触力的顺序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物体 的受力示意图,这种方法常称为隔离法。

    3. 对物体受力分析时,应注意一下几点:

    1)不要把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与它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相混淆。

    2)对于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必须明确它的来源,不能无中生有。

    3)分析的是物体受哪些“性质力”,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重复分析。 六、力的合成 求几个共点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1) 力是矢量,其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一条直线上两力合成,在规定正方向后,可利用代数运算。

    3) 互成角度共点力互成的分析 ①两个力合力的取值范围是|F1-F2|≤F≤F1+F2

    ②共点的三个力,如果任意两个力的合力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三个力,那么这三个共点力的合力可能等于 零。

    ③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共点力才能合成(同时性和同体性) 。

    ④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于某一个分力。

    七、力的分解 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1)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已知两分力求合力有唯一解,而求一个力的两个分力,如不限制条件有无数组解。 要得到唯一确定的解应附加一些条件: ①已知合力和两分力的方向,可求得两分力的大小。

    ②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方向,可求得另一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③已知合力、一个分力 F1 的大小与另一分力 F2 的方向,求 F1 的方向和 F2 的小: 若 F

    1=Fsinθ 或 F1≥F 有一组解 若 F>F1>Fsinθ 有两组解 若 F<Fsinθ 无解 。

    3) 在实际问题中,一般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或处理问题的方便需要进行分解。

    4) 力分解的解题思路 力分解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接着就转化为一个根据已知边角关系求解的 几何问题。因此其解题思路可表示为: 必须注意:把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力,仅是一种等效替代关系,不能认为在这两个分力方向上有两个施力物 体。

    八、矢量与标量 既要由大小,又要由方向来确定的物理量叫矢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标量 矢量由平行四边形定则运算;标量用代数方法运算。 一条直线上的矢量在规定了正方向后,可用正负号表示其方向。

    九、思维升华??规律?方法?思路

    (一) 、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物体的受力情况不同,物体可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主要是根据力的概念,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与周围物体的接触情况来考虑。

    具体 的方法是:

    1. 确定研究对象,找出所有施力物体 确定所研究的物体,找出周围对它施力的物体,得出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

    1)如果所研究的物体为 A,与 A 接触的物体有 B、C、D……就应出“B 对 A”、“C 对 A”、“D 对 A”、 的作用力等,不能把“A 对 B”、“A 对 C”等的作用力也作为 A 的受力;

    2)不能把作用在其它物体上的力,错误的认为可通过“力的传递”而作用在研究的对象上;

    3) 物体受到的每个力的作用,都要找到施力物体;

    4) 分析出物体的受力情况后,要检查能否使研究对象处于题目所给出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等) ,否 则会发生多力或漏力现象。

    2. 按步骤分析物体受力 为了防止出现多力或漏力现象,分析物体受力情况通常按如下步骤进行:

    1)先分析物体受重力。

    2)其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有接触,则分析弹力或摩擦力,依次对每个接触面(点)分析,若有挤压则有 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则有摩擦力。

    3)其它外力,如是否有牵引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3. 画出物体力的示意图

    1)在作物体受力示意图时,物体所受的某个力和这个力的分力,不能重复的列为物体的受力,力的合成 与分解过程是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过程,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认为是物体所受的力。

    2)作物体是力的示意图时,要用字母代号标出物体所受的每一个力。

    (二) 、力的正交分解法 在处理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复杂问题上的一种简便的方法:正交分解法。

    正交分解法:是把力沿着两个选定的互相垂直的方向分解,其目的是便于运用普通代数运算公式来解决矢 量的运算。 力的正交分解法步骤如下:

    1)正确选定直角坐标系。通常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坐标轴方向的选择则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 定,原则是使坐标轴与尽可能多的力重合,即是使需要向两坐标轴分解的力尽可能少。

    2)分别将各个力投影到坐标轴上。分别求 x 轴和 y 轴上各力的投影合力 Fx 和 Fy,其中: Fx=F1x+F2x+F3x+…… ;Fy=F1y+F2y+F3y+…… 注意:如果 F 合=0,可推出 Fx=0,Fy=

    0,这是处理多个作用下物体平衡物体的好办法,以后会常常用 到。

    高中物理都学哪些知识

    高中物理皮和力学部分:

    1.力、合力、分力、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三种常见类型的力:力的三要素、时间、时刻、位移、路程、速度、速率、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加速度、共点力平衡(平衡条件)、线速度、角速坦知度、周期、频率、向心加速度

    3.向心力、动量、冲量、动量变化、功、功率、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简谐运动的位移、回复力、受迫振动、共振、机械波、振幅、波长、波速。

    高中物理电学部分:包括静电学、恒定电流和电磁学。

    1.静电学主要与力学和运动学结合,涉及电场、电场力、库仑定律、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电势、电势能、电容等。

    2.恒定电流让握消的内容和初中的接近,多了闭合回路中的欧姆定律。

    3.电磁学主要有磁场, 洛伦滋力,粒子在磁场、电磁混合场中的运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交流电,电磁波等。

    高中物理536个知识点

    马上要参加高考的小伙伴们,物理复习的怎么样了,物理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

    1、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

    2、平动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转动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3、参考系不一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4、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同,但也可能相同。

    5、在时间轴上n秒时指的是n秒末。第n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时刻。

    6、忽视位移的矢量性,只强调大小而忽视方向。

    7、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

    8、位移也具有相信空银对性,必须选一个参考系,选不同的参考系时,物体的位移可能不同。

    9、打点计滑宴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10、使用计时器打亏雹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11、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间;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12、"速度"一词是比较含糊的统称,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不同,一般指瞬时速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四个概念中的一个,要学会根据上、下文辨明"速度"的含义。平常所说的"速度"多指瞬时速度,列式计算时常用的是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13、着重理解速度的矢量性。有的同学受初中所理解的速度概念的影响,很难接受速度的方向,其实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而初中所学的"速度"就是现在所学的平均速率。

    14、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15、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16、物体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17、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18、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19、加速度的正、负仅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

    20、物体的加速度为负值,物体不一定做减速运动。

    21、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可能增大;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减小。

    22、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23、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也不一定在同一直线上。

    24、位移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25、解题前先搞清两坐标轴各代表什么物理量,不要把位移图象与速度图象混淆。

    26、图象是曲线的不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27、由图象读取某个物理量时,应搞清这个量的大小和方向,特别要注意方向。

    28、v-t图上两图线相交的点,不是相遇点,只是在这一时刻相等。

    29、人们得出"重的物体下落快"的错误结论主要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

    30、严格地讲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在空气阻力影响较小时,可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近似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31、自由落体实验实验记录自由落体轨迹时,对重物的要求是"质量大、体积小",只强调"质量大"或"体积小"都是不确切的。

    32、自由落体运动中,加速度g是已知的,但有时题目中不点明这一点,我们解题时要充分利用这一隐含条件。

    33、自由落体运动是无空气阻力的理想情况,实际物体的运动有时受空气阻力的影响过大,这时就不能忽略空气阻力了,如雨滴下落的最后阶段,阻力很大,不能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34、自由落体加速度通常可取9.8m/s?或10m/s?,但并不是不变的,它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35、四个重要比例式都是从自由落体运动开始时,即初速度v0=0是成立条件,如果v0≠0则这四个比例式不成立。

    36、匀变速运动的各公式都是矢量式,列方程解题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方向。

    37、常取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但这并不是一定的,也可取与v0相反的方向为正方向。

    38、汽车刹车问题应先判断汽车何时停止运动,不要盲目套用匀减速直线运动公式求解。

    39、找准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如位移关系、速度相等等。

    40、用速度图象解题时要注意图线相交的点是速度相等的点而不是相遇处。

    41、产生弹力的条件之一是两物体相互接触,但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存在弹力。

    42、某个物体受到弹力作用,不是由于这个物体的形变产生的,而是由于施加这个弹力的物体的形变产生的。

    43、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与物体的重心位置无关。

    44、胡克定律公式F=kx中的x是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不是弹簧的总长度,更不是弹簧原长。

    45、弹簧弹力的大小等于它一端受力的大小,而不是两端受力之和,更不是两端受力之差。

    46、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

    47、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既可充当阻力,也可充当动力。

    48、滑动摩擦力只以μ和N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49、各种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

    50、静摩擦力具有大小和方向的可变性,在分析有关静摩擦力的问题时容易出错。

    51、最大静摩擦力与接触面和正压力有关,静摩擦力与压力无关。

    52、画力的图示时要选择合适的标度。

    53、实验中的两个细绳套不要太短。

    54、检查弹簧测力计指针是否指零。

    55、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伸长时结点的位置一定要相同。

    56、使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与细绳套在同一直线上,弹簧与木板面平行,避免弹簧与弹簧测力计外壳、弹簧测力计限位卡之间有摩擦。

    57、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时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使用标度,使力的图示稍大一些。

    58、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分力不一定小于合力。

    59、三个力的合力最大值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和,最小值不一定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差,要先判断能否为零。

    60、两个力合成一个力的结果是惟一的,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的情况不惟一,可以有多种分解方式。

    61、一个力分解成的两个分力,与原来的这个力一定是同性质的,一定是同一个受力物体,如一个物体放在斜面上静止,其重力可分解为使物体下滑的力和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力,不能说成下滑力和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62、物体在粗糙斜面上向前运动,并不一定受到向前的力,认为物体向前运动会存在一种向前的"冲力"的说法是错误的。

    63、所有认为惯性与运动状态有关的想法都是错误的,因为惯性只与物体质量有关。

    64、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不是一种力,物体所受的外力不能克服惯性。

    65、物体受力为零时速度不一定为零,速度为零时受力不一定为零。

    66、牛顿第二定律 F=ma中的F通常指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对应的加速度a就是合加速度,也就是各个独自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当只研究某个力产生加速度时牛顿第二定律仍成立。

    67、力与加速度的对应关系,无先后之分,力改变的同时加速度相应改变。

    68、虽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得出,当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但不能说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因为牛顿第一定律所揭示的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即惯性,在牛顿第二定律中没有体现。

    69、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中的应用广泛,但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也有局限性,对于微观的高速运动的物体不适用,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

    70、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关键在于正确地求出加速度a,计算合外力时要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不要漏力或添力。

    71、用正交分解法列方程时注意合力与分力不能重复计算。

    72、注意F合=ma是矢量式,在应用时,要选择正方向,一般我们选择合外力的方向即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73、超重并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也不是失去了重力,超重、失重只是视重的变化,物体的实重没有改变。

    74、判断超重、失重时不是看速度方向如何,而是看加速度方向向上还是向下。

    75、有时加速度方向不在竖直方向上,但只要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物体也处于超、失重状态。

    76、两个相关联的物体,其中一个处于超(失)重状态,整体对支持面的压力也会比重力大(小)。

    77、国际单位制是单位制的一种,不要把单位制理解成国际单位制。

    78、力的单位牛顿不是基本单位而是导出单位。

    79、有些单位是常用单位而不是国际单位制单位,如:小时、斤等。

    80、进行物理计算时常需要统一单位。

    81、只要存在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合外力,物体就做曲线运动,与所受力是否为恒力无关。

    82、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沿该点所在的轨迹的切线,而不是合外力沿轨迹的切线。请注意区别。

    83、合运动是指物体相对地面的实际运动,不一定是人感觉到的运动。

    84、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不一定是直线运动,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不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85、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实际上就是描述运动的物理量的合成与分解,如速度、位移、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86、运动的分解并不是把运动分开,物体先参与一个运动,然后再参与另一运动,而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从两个方向上分析物体的运动,分运动间具有等时性,不存在先后关系。

    87、竖直上抛运动整体法分析时一定要注意方向问题,初速度方向向上,加速度方向向下,列方程时可以先假设一个正方向,再用正、负号表示各物理量的方向,尤其是位移的正、负,容易弄错,要特别注意。

    88、竖直上抛运动的加速度不变,故其v-t图象的斜率不变,应为一条直线。

    89、要注意题目描述中的隐蔽性,如"物体到达离抛出点5m处",不一定是由抛出点上升5m,有可能在下降阶段到达该处,也有可能在抛出点下方5m处。

    90、平抛运动公式中的时间t是从抛出点开始计时的,否则公式不成立。

    91、求平抛运动物体某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时要注意应该用矢量相减的方法。用平抛竖落仪研究平抛运动时结果是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与同时平抛的小球同时落地,说明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但此实验不能说明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92、并不是水平速度越大斜抛物体的射程就越远,射程的大小由初速度和抛射角度两因素共同决定。

    93、斜抛运动最高点的物体速度不等于零,而等于其水平分速度。

    94、斜抛运动轨迹具有对称性,但弹道曲线不具有对称性。

    95、在半径不确定的情况下,不能由角速度大小判断线速度大小,也不能由线速度大小判断角速度大小。

    96、地球上的各点均绕地轴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周期及角速度均相等,各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不同,故各点线速度大小不相等。

    97、同一轮子上各质点的角速度关系:由于同一轮子上的各质点与转轴的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转过的角度相同,因此各质点角速度相同。各质点具有相同的ω、T和n。

    98、在齿轮传动或皮带传动(皮带不打滑,摩擦传动中接触面不打滑)装置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皮带上各点及轮边缘各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99、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就是物体的合外力,但变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不一定是合外力。

    100、当向心力有静摩擦力提供时,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由运动状态决定的。

    101、绳只能产生拉力,杆对球既可以产生拉力又可以产生压力,所以求作用力时,应先利用临界条件判断杆对球施力的方向,或先假设力朝某一方向,然后根据所求结果进行判断。

    拓展阅读:如何学好物理

    记忆: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即所谓我们常提起的最基础的知识。同学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其结果在高三总复习中提问同学物理概念,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同学很少,即使是补习班的同学也几乎如此。我不敢绝对说物理概念背不完整对你某一次考试或某一阶段的学习造成多大的影响,但可以肯定地说,这对你对物理问题的理解,对你整个物理知识的形成都有内在的不良影响,说不准哪一次考试的哪一道题就因为你概念不准而失分。因此,学习语文需要熟记名言警句、学习数学必须记忆基本公式,学习物理也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的最先要条件,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没有这一步,下面的学习无从谈起。

    积累:是学习物理过程中记忆后的工作。在记忆的基础上,不断搜集来自课本和参考资料上的许多有关物理知识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一题,有的来自一道题的一个插图,也可能来自一小段阅读材料等等。在搜集整理过程中,要善于将不同知识点分析归类,在整理过程中,找出相同点,也找出不同点,以便于记忆。积累过程是记忆和遗忘相互斗争的过程,但是要通过反复记忆使知识更全面、更,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绝不能象狗熊掰棒子式的重复劳动,不加思考地机械记忆,其结果只能使记忆的比遗忘的还多。

    综合:物理知识是分章分节的,物理考纲中要求的内容也是一块一块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小综合,等高三年级知识学完后再进行大综合。这个过程对同学们能力要求较高,章节内容互相联系,不同章节之间可以互相类比,真正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连为一体,这样就逐渐从综合中找到知识的联系,同时也找到了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