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 数学
  • 2023-04-28
目录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 八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总结
  •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 八年级全一册数学知识点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 方法 ,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数学其实和语文英语一样,也是要记、要背、要讲练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二数学知识点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数学三角形知识点

    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轮携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2、角的平分线及其性质

    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角的平分线有下面的性质定理:

    (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3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2、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3、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需要稳定的东西一般都制成三角形的形状。6、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

    (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

    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7、三角形的角关系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推论: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

    8、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

    2

    1

    ×底敬桐团×高应用:经常利用两个三角形面积关系求底、高的比例关系或值

    八年级 数学三角证明知识点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1、等腰三角形

    (1)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及判定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也相等判定:SSS、SAS、ASA、AAS、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及推论

    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

    (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度;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满足“三线合一”的性质;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

    判定定理: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或者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度,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直角三角形

    (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之间的关系

    定理:直角三角形两亮橘个锐角互余。

    逆定理:有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定理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度,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逆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一条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是30度。

    初二上数学知识点

    同类项的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叫同类项。

    判断几个单项式或项,是否是同类项的两个标准:

    ①所含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

    判断同类项时与系数无关,与字母排列的顺序也无关。

    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合并同类项步骤:

    ⑴.准确的找出同类项。

    ⑵.逆用分配律,把同类项的系数加在一起(用小括号),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⑶.写出合并后的结果。

    合并同类项时注意:

    (1)如果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合并同类项后,结果为0。

    (2)不要漏掉不能合并的项。

    (3)只要不再有同类项,就是结果(可能是单项式,也可能是多项式)。

    (4)不是同类项千万不能进行合并。

    2017初二上数学知识点(二)

    一、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

    1.平均数

    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

    2.中位数

    中位数是指将统计总体当中的各个变量值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数列,处于变量数列中间位置的变量值就称为中位数。

    3.众数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叫众数,有时众数在一组数中有好几个。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相关文章: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上册人教版

    ★初二数学知识点复习整理

    ★初二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提纲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八年级 数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一

    等腰三角形判定

    中线

    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垂直底边,平分顶角;

    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与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

    1、两边上中线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边中线垂直这条判弊边(平分这个边的对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是掘散族等腰三角形

    角平分线

    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

    2、等腰三角形两底角平分线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到底边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1、如果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垂直于这个角的对边(平分对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三角形中两个角的平分线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高线

    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平分顶角、平分底边;

    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和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

    1、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高平分这条边(平分这条边的对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有两条高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二

    函数及其相关概念

    1、变量与常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2、函数解析式

    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1)解析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

    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

    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像法。

    4、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

    (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三

    因式分解

    1. 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

    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3.公因式的确定:系数的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

    注意公式:a+b=b+a; a-b=-(b-a); (a-b)2=(b-a)2; (a-b)3=-(b-a)3.

    4.因式分解的公式:

    (1)平方差公式: a2-b2=(a+ b)(a- b);

    (2)完全平方公式: a2+2ab+b2=(a+b)2, a2-2ab+b2=(a-b)2.

    5.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项:

    (1)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一般次序是:一 提取、二 公式、三 分组、四 十字;

    (2)使用因式分解公式时要特别注意公式中的字母都具有整体性;

    (3)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每一个因式的首项符号为正;

    (5)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加以整理;

    (6)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相同掘闭因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6.因式分解的解题技巧:(1)换位整理,加括号或去括号整理;(2)提负号;(3)全变号;(4)换元;(5)配方;(6)把相同的式子看作整体;(7)灵活分组;(8)提取分数系数;(9)展开部分括号或全部括号;(10)拆项或补项.

    7.完全平方式:能化为(m+n)2的多项式叫完全平方式;对于二次三项式x2+px+q, 有“ x2+px+q是完全平方式 ? ”.

    分式

    1.分式:一般地,用A、B表示两个整式,A÷B就可以表示为 的形式,如果B中含有字母,式子 叫做分式.

    2.有理式:整式与分式统称有理式;即 .

    3.对于分式的两个重要判断:(1)若分式的分母为零,则分式无意义,反之有意义;(2)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则分式的值为零;注意: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也为零,则分式无意义.

    4.分式的基本性质与应用:

    (1)若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2)注意:在分式中,分子、分母、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3)繁分式化简时,采用分子分母同乘小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比较简单.

    5.分式的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注意:分式约分前经常需要先因式分解.

    6.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这个分式叫做最简分式;注意:分式计算的最后结果要求化为最简分式.

    7.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

    8.分式的乘方: .

    9.负整指数计算法则:

    (1)公式: a0=1(a≠0), a-n= (a≠0);

    (2)正整指数的运算法则都可用于负整指数计算;

    (3)公式: , ;

    (4)公式: (-1)-2=1, (-1)-3=-1.

    10.分式的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注意:分式的通分前要先确定最简公分母.

    11.最简公分母的确定: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因式的次幂.

    12.同分母与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 .

    13.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在方程ax+b=0(a≠0)中,x是未知数,a和b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数,对x来说,字母a是x的系数,叫做字母系数,字母b是常数项,我们称它为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注意:在字母方程中,一般用a、b、c等表示已知数,用x、y、z等表示未知数.

    14.公式变形:把一个公式从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叫做公式变形;注意:公式变形的本质就是解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特别要注意:字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含字母的代数式时,一般需要先确认这个代数式的值不为0.

    15.分式方程: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注意:以前学过的,分母里不含未知数的方程是整式方程.

    16.分式方程的增根:在解分式方程时,为了去分母,方程的两边同乘以了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所以可能产生增根,故分式方程必须验增根;注意:在解方程时,方程的两边一般不要同时除以含未知数的代数式,因为可能丢根.

    17.分式方程验增根的方法:把分式方程求出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或分式方程的每个分母),若值为零,求出的根是增根,这时原方程无解;若值不为零,求出的根是原方程的解;注意:由此可判断,使分母的值为零的未知数的值可能是原方程的增根.

    18.分式方程的应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与列整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一样,但需要增加“验增根”的程序.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四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1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2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2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2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2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2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2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五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一样时,其中一个可以经过平移、旋转、对称等运动(或称变换)使之与另一个重合,这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及推论有:

    (1)“边角边”简称“SAS”

    (2)“角边角”简称“ASA”

    (3)“边边边”简称“SSS”

    (4)“角角边”简称“AAS”

    (5)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4.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

    5.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在学习三角形的全等时,教师应该从实际生活中的图形出发,引出全等图形进而引出全等三角形。通过直观的理解和比较发现全等三角形的奥妙之处。在经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等探索中激发学生的集合思维,启发他们的灵感,使学生体会到集合的真正魅力。

    第十二章轴对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对称轴: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性质:(1)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5)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4.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5.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6.等边三角形角的特点: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

    7.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8.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9.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在建立在轴对称概念的基础上,能够对生活中的图形进行分析鉴赏,亲身经历数学美,正确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的性质和判定,并利用这些性质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第十三章实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0的算术平方根为0;从定义可知,只有当a≥0时,a才有算术平方根。

    2.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根等于a,即x2=a,那么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3.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一正一负)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一个平方根,就是它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4.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5.数a的相反数是-a,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实数部分主要要求学生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估算无理数的大小;了解实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会进行实数的运算。重点是实数的意义和实数的分类;实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一次函数: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2.正比例函数一般式:y=kx(k≠0),其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

    3.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一次函数y=kx+b中: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已知两点坐标求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法

    一次函数是初中学生学习函数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它函数知识的基石。在学习本章内容时,教师应该多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出变量,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事物。培养学生良好的变化与对应意识,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侧重于理解和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让学习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乐趣。

    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

    一.知识概念

    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m,n都是正数)

    2..幂的乘方法则:(m,n都是正数)

    3.整式的乘法

    (1)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是通过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4.平方差公式:

    5.完全平方公式:

    6.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a≠0,m、n都是正数,且m>n).

    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0.

    ②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如,(-2.50=1),则00无意义.

    ③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次幂(p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的次幂的倒数,即(a≠0,p是正整数),而0-1,0-3都是无意义的;当a>0时,a-p的值一定是正的;当a<0时,a-p的值可能是正也可能是负的,如,

    ④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

    7.整式的除法

    单项式除法单项式: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8.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分解因式的一般方法:1.提公共因式法2.运用公式法3.十字相乘法

    分解因式的步骤:(1)先看各项有没有公因式,若有,则先提取公因式;

    (2)再看能否使用公式法;

    (3)用分组分解法,即通过分组后提取各组公因式或运用公式法来达到分解的目的;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乘积,否则不是因式分解;

    (5)因式分解的结果必须进行到每个因式在有理数范围内不能再分解为止.

    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这章内容知识点较多,表面看来零碎的概念和性质也较多,但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应多准备些小组合作与交流活动,培养学生推理能力、计算能力。在做题中体验数学法则、公式的简洁美、和谐美,提高做题效率。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1.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计归纳

    2.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3.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4.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5.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6.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与八年级数学学习技巧

    7. 八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归纳

    8.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总结

    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天才其实就是可以持之以恒的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勤奋一直都是学习通向成功的最好捷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八年级 数学的知识点,消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

    分式方程

    一、理解定义

    1、分式方程:含分式,并且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分式方程。

    2、解分式方程的思路是:

    (1)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成整式方程。

    (2)解这个整式方程。

    (3)把整式方程的根带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为零,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

    (4)写出原方程的根。

    “一化二解三检验四总结”

    3、增根:分式方程的增根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增根是最简公分母为0;(2)增根是分式方程化成的整式方程的.根。

    4、分式方程的解法:拿旁念

    (1)能化简的先化简(2)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化为整式方程;

    (3)解整式方程;(4)验根;

    注:解分式方程时,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时,最简公分母有可能为0,这样就产生了增根,因此分式方程一定要验根。

    分式方程检验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带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5、分式方程解实际问题

    步骤:审题—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写出答案,检验时要注意启型从方程本身和实际问题两个方面进行检验。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一)运用公式法

    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于是有:

    a2-b2=(a+b)(a-b)

    a2+2ab+b2=(a+b)2

    a2-2ab+b2=(a-b)2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

    平方差公式

    (1)式子:a2-b2=(a+b)(a-b)

    (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时,各项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

    (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和(a-b)2=a2-2ab+b2反过来,就可以得到:

    a2+2ab+b2=(a+b)2

    a2-2ab+b2=(a-b)2

    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

    ①项数:三项

    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

    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

    (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八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

    【概率初步】

    23.1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

    1.在一定条件下必定出现的现象叫做必然事件

    2.在一定条件下必定不出现的现象叫做不可能事件

    3.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

    4.那些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现象叫做随机时间,也称为不确定事件23.2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3.3时间的概率

    1.用来表示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叫做这个事件的概率

    2.规定用0作为不可能事件的概率;用1作为必然时间的概率

    3.事件A的概率我们记作P(A);对于随机事件A,可知0

    4.如果一项可以反复进行的试验具有以下特点:

    (1)试验的结果是有限个,各种结果可能出现的机会是均等的;

    (2)任何两个结果不可能同时出现

    那么这样的试验叫做等可能试验

    5.一般地,如果一个试验共有n个等可能的结果,事件A包含其中的k个结果,那么事件A的概率P(A)=事件A包含的可能结果数/所有的可能结果总数=k/n

    6.列举法、树状图、列表

    23.4概率计算举例

    八年级数学必备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初中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梳理

    ★初二数学基础知识点归纳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初二数学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学习从来无捷径。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 方法 ,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数学其实和语文英语一样,也是要记、要背、要练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 八年级 数学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相似、全等三角形】

    1、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2、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3、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4、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5、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6、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7、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8、性质定理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性质定理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10、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1、角边角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2、推论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3、边边边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4、斜边、直角边公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1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等腰、直角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扒唯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4、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5、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6、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7、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8、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9、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北师大版

    平行四边形定义: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橘老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矩形的定圆此升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平分且相等。AC=BD

    矩形判定定理: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的定义: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的判定定理:

    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S菱形=1/2×ab(a、b为两条对角线)

    正方形定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或邻边相等的矩形。

    正方形的性质: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正方形判定定理:

    1.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梯形的定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直角梯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

    等腰梯形的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

    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解梯形问题常用的辅助线:如图

    线段的重心就是线段的中点。平行四边形的重心是它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疑点,这一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宽和长的比是-1(约为0.618)的矩形叫做黄金矩形。

    初二数学学习方法分享

    学好初中数学课前要预习

    初中生想要学好数学,那么就要利用课前的时间将课上老师要讲的内容预习一下。初中数学课前的预习是要明白老师在课上大致所讲的内容,这样有利于和方便初中生整理知识结构。

    初中生课前预习数学还能够知道自己有哪些不明白的知识点,这样在课上就会集中注意力去听,不会出现溜号和走神的情况。同时课前预习还可以将知识点形成体系,可以帮助初中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

    2学习初中数学课上是关键

    初中生想要学好学生,在课上就是一个字:跟。上初中数学课时跟住老师,老师讲到哪里一定要跟上,仔细看老师的板书,随时知道老师讲的是哪里,涉及到的知识点是什么。有的初中生喜欢记笔记,初中数学课上的时候尽量不要记笔记。

    你的主要目的是跟着老师,而不是一味的记笔记,即使有不会的地方也要快速简短的记下来,可以在课后完善。跟上老师的思维是最重要的,这就意味着你明白了老师的分析和解题过程。

    3课后可以适当做一些初中数学基础题

    在每学完一课后,初中生可以在课后做一些初中数学的基础题型,在做这样的题时,不要出现错误的情况,做完题后要学会思考和整理。当你的初中数学基础题没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做一些有点难度的提升题了,如果做不出来可以根据解析看题。

    但是记住千万不要大量的做这类题,初中生偶尔做一次有难度的题还是对数学的学习有帮助的,但是如果将重点放在这上面,没有什么好处。同时要学会整理,将自己错题归纳并总结,

    数学是由简单明了的事项一步一步地发展而来,所以,只要学习数学的人老老实实地、一步一步地去理解,并同时记住其要点,以备以后之需用,就一定能理解其全部内容.就是说,若理解了第一步,就必然能理解第二步,理解了第一步、第二步,就必然能理解第三步.这好比梯子的阶级,在登梯子时,一级一级地往上登,无论多小的人,只要他的腿长足以跨过一级阶梯,就一定能从第一级登上第二级,从第二级登上第三级、第四级,…….这时,只不过是反复地做同一件事,故不管谁都应该会做.

    初中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初二数学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二数学知识点复习整理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3b57837d30f874be5607a657c671896b";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八年级全一册数学知识点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 方法 ,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数学作为最烧脑的科目之一,也是要记、要背、要讲练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八年级 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知识点八年级

    【统计的初步认识】

    1、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2、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在方格纸中,根据所给出的数据把点标出来,再用线将点连接起来,要顺次连接。

    3、能够看出折线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补充内容:

    1、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用折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初步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够从中获得相应的信息,乎指回答提出的问题。

    课后练习

    1.统计学的基本涵义是(D)。

    A.统计资料

    B.统计数字

    C.统计活动

    D.是一门处理数据的方法和技术的科学,也可以说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的科学,任务是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推断或预测,直到为采取决策提供依据。

    2.要了解某一地区国有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则统计总体是(B)。

    A.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

    B.该地区的所有国有脊顷腔工业企业

    C.该地区的所有国有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D.每一个企业

    3.要了解2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C)。

    A.20个学生

    B.2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C.每一个学生

    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4.下列各项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B)。

    A.性别

    B.年龄

    C.职称

    D.健康状况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抽样调查】

    (1)调查样本是按随机的原则抽取的,在总体中每一个单位被抽取的机会是均等的,因此,能够保证被抽中的单位在总体中的均匀分布,不致出现倾向性误差,代表性强。

    (2)是以抽取的全部样本单位作为一个“代表团”,用整个“代表团”来代表总体。而不是用随意挑选的个别单位代表总体。

    (3)所抽选的调查样本数量,是根据调查误差的要求,经过科学的计算确定的,在调查样本的数量上有可靠的保证。

    (4)抽样调查的误差,是在调查前就可以根据调查样本数量和总体中各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进行计算,并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调查结果的准确程度较高。

    课后练习

    1.抽样成数是一个(A)

    A.结构相对数B.比例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

    2.成数和成数方差的关系是(C)

    A.成数越接近于0,成数方差越大B.成数越接近于1,成数方差越大

    C.成数越接近于0.5,成数方差越大D.成数越接近于0.25,成数方差越大

    3.整群抽样是对被抽中的群作全面调查,所以整群抽样是(B)

    A.全面调查B.非全面调查C.一次性调查D.经常性调查

    4.对400名大学生抽取19%进行不重复抽样调查,其中优等生比重为20%,概率保证程度为95.45%,则优等生比重的极限抽样误差为(A)

    A.40%B.4.13%C.9.18%D.8.26%

    5.根据5%抽样资料表明,甲产品合格率为60%,乙产品合格率为80%,在抽样产品数相等的条件下,合格率的抽样误差是(B)

    A.甲产品大B.乙产品大C.相等D.无法判断

    数学知识点八年级

    菱形的判定定理

    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樱衫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S菱形=1/2×ab(a、b为两条对角线)

    正方形定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或邻边相等的矩形。

    正方形的性质: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正方形判定定理:

    1.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梯形的定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直角梯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

    等腰梯形的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

    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解梯形问题常用的辅助线:如图

    线段的重心就是线段的中点。平行四边形的重心是它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疑点,这一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宽和长的比是-1(约为0.618)的矩形叫做黄金矩形。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相关文章: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二数学知识点复习整理

    ★八年级数学上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