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对曹操的评价?历史中的名人对曹操的评价如下:1、许劭评价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意思是:曹操是治理天下的能臣,扰乱天下的奸雄。2、王沈评价曹操: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意思是:曹操治事三十多年来,不停止读书,那么,历史对曹操的评价?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曹操的历史评价:陈寿:“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閴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王沈: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许子将: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裴松之:魏太祖机变无方,略不世出。
范文澜:他是拨乱世的英雄,所以表现在文学上,悲凉慷慨,气魄雄豪。
谭其骧:曹操是一个有优点,有缺点,功劳很大,罪孽也不小的历史人物。
钱穆:曹操兼能政治、军事和文学,又能用人,是魏国创业者。然而,他却是一大奸雄,故为历史反面人物,此下中国历史六百年中衰,曹操不能辞其咎。
黄仁宇:曹操,不见得比他同时人物如刘备、孙权更为谲诈。而且他有敢说敢做、豪迈磊落、放浪不羁的浪漫色彩。曹操能够出类拔萃,是由于他的不拘小节、眼光远大。然则他虽看清传统道德不能解决当日毛病,但他也不知放弃传统道德亦不见得能拯救当日毛病。
扩展资料:
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
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曹操精于兵法,在统一北方起到了积极作用,黄巾起义之后,东汉解体,军阀混战。在混战中,不仅董卓、李傕等凉州军阀到处屠杀人民、抢劫财物,因而普遍出现了“民人相食,州里萧条”的荒凉景象。
曹操形象从“英雄”到“奸雄”的演变,历经一千多年的历史沉淀。
在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陈寿评价他“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进一步丰富了曹操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同时对曹操“奸雄”形象做了重要补充。 罗贯中完成了对曹操形象的塑造,《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曹操呈现出一个既“奸”且“雄”、复杂的、多层次的人物形象。
而最终毛评本《三国演义》的问世,毛氏父子通过对史实以及前代文学作品的进一步加工处理,“奸雄”曹操最终定型,并且影响深远,流传至今。 总的来说,曹操是一位优秀的领袖,他既有着杰出的政治、军事、书法和文化成就,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负面的评价和行为。
历史中的名人对曹操的评价如下:
1、许劭评价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意思是:曹操是治理天下的能臣,扰乱天下的奸雄。
2、王沈评价曹操: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意思是:曹操治事三十多年来,不停止读书,白天向人讲一些军事策略,晚上则思考经转,每登上高处,便会吟诗作赋,等到做了新诗,配上乐器演奏,就都变成了乐章。
3、唐太宗评价曹操: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意思是:曹操面临危难时紧急应变的才能以及军事攻略方面技艺高超,可以胜任军队的将军将领,但不足以胜任帝王。
曹操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在群雄争霸的三国时期,在出身不是太好的情况下,一个人统一了整个北方,是一位十分有才能的人。
以上就是历史对曹操的评价的全部内容,曹操是中国军事史上第一流的军事家。曹操时常打败仗,开始在军事上还是一个乱撞的鲁莽家,绝不像正史上所讲的,是天生的军事才能。但是后来曹操能总结战争失败的教训,并能虚心倾听和采纳臣下的正确判断,因而在对全局其决定作用的战役,如官渡,柳城,渭南之战取胜。作为指挥大军的曹操,在历次战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