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历史

初中历史所有知识点,初中历史重要知识点归纳

  • 历史
  • 2023-05-07
目录
  • 初中历史7~9年级知识点大全
  • 初一~初三历史时间轴
  • 初中历史重要知识点归纳
  • 历史知识点归纳初中
  • 7~9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

  • 初中历史7~9年级知识点大全

    中考必考的历史知识点包括哪些?人教版初中历史知识点都有哪些?下文我给大家整理了初中历史人教版必背知识点,供参考!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全总结

    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 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战国时,地处最西边的诸侯是秦国。

    5、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西周。最早出现铁农具答派的时期是春秋时期

    6、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汗从人,不知饥馑”,有“天府之国”美称。

    7、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雕塑艺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已发展到很高水平。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8、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经》里;庄子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继承人物。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诗经》,编订了厅举颂《春秋》,其言行记载在《论语》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物,他们主张实行“仁政”,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10、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权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12、孙武是春秋晚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一书;战国时杰出的军事家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13、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对社会变化提出不同的看法,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四、秦汉时期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灭亡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扮郑—秦,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局面。(书P44秦始皇像)。

    2、秦朝规定全国规范的文字是小篆,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秦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宁。

    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在大泽乡爆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

    4、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5、西汉初年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帝与景帝两代,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发展迅速,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休养生息的政策实行,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6、汉武帝的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促成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7、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著名学者是西汉时期的董仲舒。

    8、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定都于洛阳。刘秀在位时,政局渐趋稳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国力日益强盛,史称为“光武中兴”。

    9、西汉时的播种是耧车;东汉时出现了新型灌溉是翻车;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内冶铁,比欧洲早1000多年。

    10、秦朝末年,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在蒙古草原建立统一的奴隶制军事政权,第一次实现了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大统一。

    11、公元前119年,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12、西汉时期汉元帝把王嫱(王昭君)出塞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从而密切了汉匈关系。

    13、西汉武帝时期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成为当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经营了30年,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奴役,恢复和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14、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往西,经甘肃的河西走廊及当今的新疆地区,远达中亚,南亚,西亚,以至地中海东岸各国和南欧、北非等地。开辟丝绸之路功劳最大是西域的使者张骞。

    15、成书于西汉的《周髀算经》和东汉的《九章算术》是著名的数学著作,对世界古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16、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有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写的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代奉为医学经典,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他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被后世尊称为外科鼻祖,他还编成锻炼身体的“五禽戏”。

    17、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张衡发明了能测量地震的地动仪。

    18、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道教是东汉时期兴起于我国本土的宗教。

    19、西汉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3000多年历史,《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0、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是我国古代艺术珍品。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

    1、曹操以少胜多为其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官渡之战。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在赤壁决战,大败而归,史称赤壁之战,而此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220年,曹丕建立魏国,定都在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国,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熟记三国鼎立形势图中魏、蜀、吴三国的位置和都城)

    3、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是著名的政治家。

    5、230年,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夷洲和大陆的联系。

    6、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280年,西晋统一全国,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316年,匈奴首领刘渊率兵攻入洛阳,西晋灭亡。

    7、公元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383年,前秦苻坚率大军南下进攻东晋,在淝水之战中,东晋军队以少胜多,击败前秦军队。

    8、南朝的四个政权依次是宋、齐、梁、陈,都城均在建康。

    9、南朝时,扬州、荆州是江南生产丝织品最多的地方,涌现了建康、江陵等重要商业城市,番禺(今广州)成为海外贸易中心,

    10、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吴国境内绝大多数山越人从山区迁到平原,和汉族人民一道开发江南。农业有所发展,但仍然比不上北方。主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5个)

    11、北朝的五个政权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12、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王朝均建都于洛阳。

    13、南朝时期,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最先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的科学家,比欧洲早1100年。他的著作是《缀术》

    14、南北朝时期,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他著有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内容最完整的农书。

    15、北魏时期,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的郦道元,他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是《水经注》。

    16、汉字书法从东汉起逐渐成为一种专门艺术:曹魏时钟繇创立了楷书;东晋的王羲之,被尊为“书圣”,他的代表作是《兰亭序》,此书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17、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名人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18、石窟艺术是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中成就最高的是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

    初一~初三历史时间轴

    初中历史属于文科性质的学科,知识点又多,内容又杂乱。下面我为了方便大家复习,整理了初中历史必背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

    1、印刷术:唐代初年,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北宋中期,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意义:大大提升了字体印刷的速度,促进知识文化的广泛传播和社会的进步。

    2、指南针:(1)战国时我国用天然磁石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2)北宋时发明了用人工磁化方法,用磁针制成多种形式的指南针,北宋余启穗末年,已把指南针用于航海,南宋以后,不论阴晴,都使用指南针来导航。约12世纪末(南宋时)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意义:为后来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3、火药: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代的文献已明确记载了火药的性能及其制作方法;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13世纪,火药传到阿拉伯地区,14世纪,再传到欧洲。

    4、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意义:四大发明对人类在文化、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也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隋朝的贡献及教训

    1.贡献:①隋朝在前一时期民族融合和南北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重新实现了国家统一。②隋朝在借鉴前代的制度的竖卜基础上,开创了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对唐朝及以后的历代王朝产生了重要影响。③隋朝开凿的大运河,促进了运河沿岸城市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南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④隋朝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

    2.教训:①由于隋炀帝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隋朝在农民起义的大风暴中覆亡,其教训为唐初统治者所接受,促进了唐朝前期的繁荣。②统治者应认识到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只有人民丰衣足食,生活富裕,国家的政权才能巩固。

    西周的分封制知识点

    含义: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方式: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把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诸侯权力:周天子授予诸侯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允许建立诸侯国,有较大独立性。

    诸侯义务: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作用:①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②维护了西周王朝严格的等级制度。

    秦始皇的历史作用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旁带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相信同学们对于秦始皇的历史作用知识点的总结学习之后,对此知识点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西安事变知识点

    1.背景:

    ①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②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④蒋介石拒不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亲临西安督战,坚持剿共(直接原因)。

    2.目的:逼迫蒋介石抗日。

    3.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4.结果:①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

    ②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5.和平解决意义: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武昌起义知识点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地点:武昌(武汉三大重镇之一)。武昌起义不是孙中山亲自领导的。

    3.结果:成功。仅一个多月后,十几个省宣布独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4.地位:是辛亥革命的开始,也是辛亥革命的高潮。

    5.影响:①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宣告结束,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②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各种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探索。

    局限: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未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6.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地下诏退位。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7.失败原因:(1)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2)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3)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8.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根本行不通。

    初中历史重要知识点归纳

    初中历史必背知识点如下:

    1、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工业文明成果进入中国,方便了人们出行、促进了商品流通、丰富了人们生活。

    2、火烧圆明园是英法联军而不是八国联军,时间是1860年不是1856年。但八国联军和英法联军都曾侵占过北京。

    3、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称为“甲骨文”。耐弯销这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

    4、战国昌游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既消除了闹圆水患,有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人民。

    5、13、14世纪,火药及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历史知识点归纳初中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复习初中历史,这篇文章我给大家分享了部分初中历史必背知识点,供参考!

    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使中国开始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雹帆此代史的开端。

    2.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慕尼黑阴谋

    1.内容:签订《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

    2.目的:祸水东引,把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3.实质:纵容侵略,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4.影响: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5.启示:对待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不能姑息养奸,要坚决斗争。反对绥靖政策,制止争霸的局部侵略战争,是清除大战隐患的重要举措。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2.规模扩大的标志: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3.进一步扩大的标志: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新航路的开辟

    1.目的:去东方寻找财富。

    新航路开辟背景(或原因):

    (1)根本原因:西欧各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具体原因:①西欧国家对财富的渴望。②《马可波罗行纪》的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西欧对东方的向往。③阿拉伯、意大利商人垄断了东西方贸易。④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发展、寻找、垄断、控制)

    (3)条件:①葡萄牙和西班牙支持探寻新航路。②人们开始相信地球是圆的。③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大型海船)

    2.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3.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1492年哥伦布的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古巴和海地。

    经过:四个航海家的航行情况:1487年,迪亚士率领船队沿非洲西海岸航行,并绕过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进入印度洋;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和海地等地,发现了美洲大陆,但他自以为到达了印度,因此称当地的居民为印第安人;1497-1498年,达·伽马沿迪亚士开辟的航路,航行到印度,第一个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最短的新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从而在实践上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4.意义:

    (1)它是继郑和远洋航行之后人类航行史上的又一壮举。

    (2)它密切了世界各大国之间的联轿凳系,把世界逐渐结为一体,对欧洲以至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最早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加速了欧洲的早期资本积累,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发展。也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4)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航运中心、商业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西欧大西洋沿岸。意大利逐渐衰落,荷、英等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戊戌变法

    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

    2.时间:十九世纪末的1898年(旧历戊戌年)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4.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

    5.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6.失败原因:一是脱离群众,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二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7.意义: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源迅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8.启示:说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9.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

    1、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3、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国内:①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②中国结束了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③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④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2)国际:①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大大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②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三大改造的意义

    (1)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标志我国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1)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1)它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完成了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3)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3、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1)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

    (2)有利于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3)它的设立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四、外交成就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中国提出的方针:求同存异。

    7~9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

    在初中历史学习阶段,把握好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对考试是很有帮助的。对于历史这门科目,只有总结好每一个相关的知识点,才能下面是我收集整理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北伐战争

    1.黄埔军校的建立:

    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汪斗神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北伐胜利进军

    (1)时间:1926年

    (2)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3)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4)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5)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

    (6)胜利进军: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在江西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7)国民革命失败原因: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3.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1.南昌起义

    (1)时间:1927年8月1日

    (2)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

    (3)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八一建军节的由来)

    2.秋收起义

    (1)时间:1927年9月

    (2)地点:湘赣边界

    (3)领导人:毛泽东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带领起义队伍转向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

    3.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由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红军不怕远征难

    1.红军长征的原因:

    (1)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根本原因:党内的左倾错误

    2.开始的标志: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

    3.长征中的重要会议——遵义会议(1935年1月)

    (1)主要内容: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意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长征路线: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渡湘江→强渡乌江→解放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宁会师。

    5.长征结束: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6.长征的胜利的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销春。

    初中历困亏史知识点总结:难忘九一八

    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炮轰沈阳。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不到半年时间全部沦于敌手。(是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

    2.九一八后,中国的反应:

    东北人民和部分东北军部队,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共派杨靖宇组织东北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3.西安事变(1936月12月12日)

    (1)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

    (2)目的:逼蒋联共抗日

    (3)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全民族的利益

    (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血肉筑长城

    1.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

    2.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国民党军队在李宗仁指挥下,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3.百团大战:

    (1)时间:1940年8月

    (2)地点: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

    (3)总指挥:彭德怀

    (4)主要目标: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5)地位: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4.中共七大召开(1945年4月 延安)

    (1)主要内容: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2)历史意义: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内战烽火

    1.重庆谈判:(1945年8月)

    (1)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

    ①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②为了欺民,

    (2)毛泽东去重庆的目的:

    ①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

    ②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重庆谈判的成果: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2.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

    3.挺进大别山(战略大反攻开始)

    (1)时间:1947年夏,

    (2)事件:刘伯承、邓小平率军挺进大别山地区

    (3)意义:威胁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2)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慕尼黑阴谋

    1.内容:签订《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

    2.目的:祸水东引,把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3.实质:纵容侵略,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4.影响: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5.启示:对待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不能姑息养奸,要坚决斗争。反对绥靖政策,制止争霸的局部侵略战争,是清除大战隐患的重要举措。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2.规模扩大的标志: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3.进一步扩大的标志: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经济大危机

    一、经济大危机爆发

    1.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年。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3.时间:1929--1933年。

    4.开始国:美国

    5.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6.影响:

    ⑴生产受到严重破坏。社会矛盾加深。

    ⑵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二、罗斯福新政

    1.原因:1929-1933年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2.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根本目的:巩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时间: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

    5.中心措施:调整工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生产的调控。

    6.评价:

    (1)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恢复,人民生活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2)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3)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7.启示: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一、欧洲的联合

    1.战后经济发展(50-70年代)

    (1)原因:

    外因:美国大力援助。

    内因: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采用最先进科技成果和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2)表现:持续繁荣。

    2.欧共体的成立

    (1)时间:20世纪60年代

    (2)作用:对成员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3.欧盟的成立

    (1)时间:1993年

    (2)单一货币——欧元

    (3)性质:区域性的经济政治组织。

    (4)地位: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至2007年,已有27个成员国)

    (5)影响:各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欧洲经济发展。对美国的霸权主义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二、日本的崛起

    1.原因:

    (1)美国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2)美国扶持日本;

    (3)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4)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2.表现: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3.影响:随着经济发展,国际地位加强,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也开始膨胀。

    4.1974-1975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使日本经济发展速度一度减缓。

    5.80年代中期以后促进日本经济发展原因:实行“科技立国”的政策。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俄国十月革命

    时间: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

    领导者:列宁

    意义:

    (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2)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注意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中国)

    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不同

    相同点:领导力量基本相同,都是由布尔仁政什维克党领导的。

    不同点:反对对象不同,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专制统治。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革命性质不同,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产生的结果

    不同:二月革命后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仍然进行对外参加一战,对内镇压人民的政策,而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一、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

    1.背景: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激化了德国社会阶级矛盾。

    (2)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展开欺骗宣传活动,赢得了中下层人民的信任和统治阶级及大垄断资本家的大力支持。

    2.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集总理和总统大权于一身。

    3.影响:标志着世界大战在欧洲策源地形成。

    4.内外政策:对内: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二、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1.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1)时间:1922年

    (2)头目:墨索里尼

    (3)标志:向罗马进军

    2.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

    (1)时间:1936年2月

    (2)标志:日本军部的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主张扩张的一派控制了政府。

    (3)影响:标志着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