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语文

浙江省语文高考阅读,浙江省语文高考试卷

  • 语文
  • 2023-05-16
目录
  • 浙江省高职考语文2019答案
  • 浙江省语文高考试卷
  • 浙江高考语文2019
  • 浙江省新高考研究卷语文
  • 2019浙江语文高考作文

  • 浙江省高职考语文2019答案

    高中语文合集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指正隐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包括:试题试卷、课件唯厅、清雹教材、、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浙江省语文高考试卷

    1、鱼豆腐汤中有没有鱼?答案是没有。前文“母亲嗔怪着:‘你笑什么笑!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说着,母亲还掀开锅盖,让父亲看”这里埋下伏笔,与结尾“第二把柴火他就抓着了一个粘粘软软的东西,凑到了灶前的火光里一看,是那条鱼"呼应。

    解释了鱼在煮汤过程中或者之前就已经“从锅里蹦到了地面。”而对于连六岁的三子都没吃过鱼、两个哥哥也可能极少尝过鱼的。

    对这样清贫的一家人来说,他们沉浸在享受奢侈美味的憧憬中,”鲁莽”地食用着这道菜,把豆腐的鲜味当成鱼的鲜味也是可以理解的。豆腐鱼汤里没有鱼,也导致了三子完全不记得鱼汤具体滋味的一点细节。当然,也和他当时的心情有关。

    2、三子上学了吗?是的。“当他终于能背着书包从村头墙角中出来,忸怩地走进学校的大门,他离美味的书面意思越来越近。”这里是逆时序叙述,把后来发生的事直接告诉了读者,说明三子上学了。

    “鱼眼里闪着一丝诡异的光”,这篇文章精炼考究、笔触细腻,作者铺了那么久酸涩沉重的氛围,因为,直接说出来,那些久远的微妙的沉重的东西会变轻。轻得容易让人误以为不过如此。既然会这样,那么索性不说吧。于是采用这样婉转的说法。

    《一种美味》巩高峰-正文

    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证实。

    他有些受宠若惊。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摘桃偷瓜。因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

    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忽然有一点点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兄喊竟然显得那么瘦小。

    准确地说,在那之前他没吃过鱼,唇齿间也回荡不起勾涎引馋的味道。他相信两个哥哥应该也极少尝过这东西。在母亲的招呼下,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母亲递过的准备装豆腐的瓷碗。

    豆腐,是跟年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了。天!为了那条鱼,母亲要舀一瓷碗的黄豆种子去换半瓷碗的豆腐来搭配。隐隐约约地,他有了美味的概念,还有慢慢浓起来的期待。

    父亲坐在灶前一边看着火苗舔着锅底,一边简单地埋怨了几句,似乎是嫌母亲把鱼洗的太干净了,没了鱼腥味。这已经是难得的意外了,平日里,父亲一个礼拜可能也就说这么一句话。

    父亲埋怨时,母亲正在把那条鱼放进锅里,她轻手轻脚,似乎开了膛破了肚的草鱼还会有被烫痛的感觉。父亲笑了笑,带着点儿嘲意。母亲嗔怪着说,你笑什么笑!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说着,母亲还掀了锅盖让父亲看。父亲保持着笑意,不愿起身。

    父亲埋怨时,母亲正在把那条鱼放进锅里,她轻手轻脚,似乎开了膛破了肚的草鱼还会有被烫痛的感觉。父亲笑了笑,带着点儿嘲意。母亲嗔怪着说,你笑什么笑!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说着,母亲还掀了锅盖让父亲看。父亲保持着笑意,不愿起身。

    母亲拿着装了葱段蒜末悄唯的碗,就那么站着等水烧开。

    他则坐在桌前,看这一切时他是不是双手托着腮?他忘了。反正所有的记忆都是那启尘培条鱼和围绕着那条鱼而产生的梦一般陌生的气息。那天什么活都不用他干,他是这顿美味的缔造者,可以游手好闲。父母的举动让他觉得他有这个资格。

    在豆腐到来时,母亲甚至都没来得及埋怨一下一贯喜欢缺斤短两的豆腐贩子,因为豆腐马上就被切成块下了锅。美味,让他带着很多的迫不及待,还有一点点的张皇。

    张皇什么呢?鱼都在锅里了,它还能游回村头那条沟里去?不过这种张皇让他有点儿熟悉,在沟里捉到鱼时他也这么心慌来着,因为连他自己都不相信,那条沟里竟然会有鱼。

    来不及细细回味了,豆腐一下锅,屋子里顿时鲜香扑鼻。他是第一次知道,鱼的味道原来是这样的,新鲜的让人稍稍发晕。在鱼汤从锅里到上桌之间,他拼命地翕动鼻翼,贪婪地往肺里装这些味道。他相信装得越多,回味的时间就越长。

    至于那锅鱼汤具体是什么滋味,他倒完全不记得哪怕一点儿细节。因为全家吃饭喝鱼汤的状态都有些鲁莽,只有嘴唇和汤接触的呼呼声,一碗接一碗时勺子与锅碰撞的叮当声,还有一口与另一口之间换气时隐约的急促。

    那天饭桌上的气氛也不一样,一家人习惯的默不作声完全没了踪影,父亲开口谈天气了,两个哥哥则说了今年可能的收成。而母亲,只是嘴含笑意,一遍又一遍地给大家盛汤。

    最后,父亲说了一句有点儿没头没脑的话,父亲说,三子该上学了。

    他就叫三子。如今回想起来,对鱼汤食不知味的原因应该就是这句话。两个哥哥没进过一天学校的大门。现在到了他三子,父亲说他该上学了。该,就是要,快要的意思。他忘了两个哥哥投过来的眼神的内容,他忘了鱼汤是什么味道,他忘了那个晚上的一切细节。

    美味?美味是什么味呢?当他终于能背着书包从村头墙角中出来,扭捏地走进学校的大门,他离美味的书面意思越来越近。但是,他知道美味的真正意思并不是之后的上学,仍然是有鱼的那天晚上——

    两个哥哥忽然就饱了,先后离开桌子回屋睡觉,可是鱼汤每个人起码还可以盛两碗。他们没解释为什么,也不用解释,地里的活要起早贪黑,否则这种鱼加豆腐的美味只能还是好多年享受一次。

    父亲愣了愣,恢复了以往不苟言笑的表情。母亲端着碗,出神,她似乎用眼神示意过父亲别口不择言,但是现在她卸去了笑容,朝着屋外黑糊糊的夜空,一直出神。

    可是羊要进圈,牛要喂草,猪还要吃食。都这么愣着不能解决一点儿问题。他起身去做,也只有他还有心情做。

    坐在灶前添柴火煮猪食时,已经是最后一件事了。把火点着,添第二把柴火的时候,他就抓着了一个黏黏软软的东西,凑到灶前的火光里一看,是那条鱼!从锅里蹦到地面,它显然已经超越了极限。现在,它早已死了,只是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

    浙江高考语文2019

    2017年浙江高考兆亮唤语文阅读理解《一种美味》最后那条鱼发出诡异的光是表现作者对光明的向往族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拟人是一种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键悄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拟人是指把物(包括物体、动物、思想或抽象概念)拟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这样的修辞手段。拟人可以通过形容词、动词或名词表现出来。

    拟人化的写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有了拟人化之后特有的具象效果。

    浙江省新高考研究卷语文

    浙江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

    2.此帝王之资也。(……也)

    3.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者,……)

    4.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

    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

    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

    7.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为)

    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则)

    9.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即)

    10.巨是凡人。(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

    二.被动句

    1.而君幸于赵王。(……于……)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

    4.受制于人。(……受……于……)

    5.为天下笑,何也?(为)

    6.羸兵为人马所蹈藉。(为……所……)(典型的被动句)

    7.若属皆为所虏。(……为所……)

    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

    9.洎牧以谗诛。(无标志。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

    三.疑问句(非特殊句式)

    借疑问词或否定词而能发出疑扮郑世问的句子叫疑问句。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安、焉)和疑问语气词(乎、诸、、与或欤、邪或耶)等。二者有时全用,有时不全用。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借否定词“不”)

    2.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借疑问词“谁”)

    四厅肢.否定句(非特殊句式)

    文言的否定句,必须用否定词(不、毋、弗、勿、未、否、非、无、莫等)

    五.词序(倒装句)

    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

    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例:

    A.莫我肯顾B.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有两种类型:(1)动宾结构(2)介宾结构。包括:代词+介词;宾语+介词;方位名词+介词;是以结构(固定结构)。

    例:

    A、豫州今欲何至?(动宾)

    B、沛**在?(动宾)

    C、国胡以相恤?(介宾:代+介)D、子何侍而往?(介宾:代+介)

    E、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介宾:宾+介)

    F、一言以蔽之。(介宾:宾+介)

    G、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介宾:方位名词+介词)

    H、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固定结构)

    ③用“之”“是”作提宾的标志

    例:

    A.何功之有哉?B.唯马首是瞻。

    ④不规则类(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把宾语前置了)

    例:

    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丛纳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再看下面几个句子(也是属于不规则的):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不合否定句中的情况)

    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不属于疑问句中的情况)

    C.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不属于否定句中的情况)

    2.定语后置(定中倒装句)(定语是用来修饰中心词的)

    在一般情况下,定语应该放在中心词前面,如“彼童子之师”,“师”是中心词,定语“彼童子”处在中心词前面。但是,定语也可以处在中心词后面,形成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的句式,这就是定中倒装句。

    有四种情况:

    ①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例如: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高高的庙堂)(偏远的江湖)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例如:

    A、赋税之繁重者。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③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例如: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④中心词+数量词

    例如:

    A、尝贻余核舟一。

    B、沛公兵十万军霸上。

    3.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介词短语后置句的特点是,应该在动词前面的介词短语,却放在了动词后面。“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促织》)”介词短语“以猪鬣”放在动词“撩拨”的前面,这是正常的次序。如果介词短语放在动词的前面,说成“试撩拨虫须以猪鬣”,就成了介词短语倒装句。

    例如: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王尝语暴以好乐。

    4.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这种句式常见于古汉语的感叹句和疑问句中

    例如:

    A、甚矣,汝之不惠!

    B、悲哉,世也!(这个社会多可悲啊!)

    五、倒装句

    1.宾语前置

    (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2)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涉江》)

    (3)自比于管佟⒗忠悖比四硪病#ā堵≈卸浴罚?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

    (5)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6)沛**在?(《鸿门宴》)

    (7)客何为者?(《鸿门宴》)

    (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9)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10)宋何罪之有?(《公输》)

    (11)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12)何陋之有?(《陋室铭》)

    (13)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

    (14)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15)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16)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17)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屈原列传》)

    2.定语后置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2)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促织》)

    (3)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赤壁之战》)

    (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3.介词短语倒装句

    (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

    (3)皆不可限以时月。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采草药》)

    (4)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崤之战》)

    4.主谓倒装

    (5)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六、省略句

    1.主语的省略

    (1)儿俱,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促织》)

    (2)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赤壁之战》)

    (3)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

    (4)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扁鹊见蔡桓公》)

    (5)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6)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2.谓语的省略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浪淘沙》)

    (2)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琵琶行》)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4)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

    3.宾语的省略

    (1)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

    (2)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

    (3)具告以事。(《鸿门宴》)

    (4)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5)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6)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7)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

    (9)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10)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陈涉世家》)

    (11)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荆轲刺秦王》)

    (12)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赤壁之战》)

    4.介词的省略

    (1)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活板》)

    (2)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39;,以此知之,故欲往。(《廉颇蔺相如列传》)

    (3)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赤壁之战》)

    (4)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七.固定结构

    1.不亦……乎?

    表示反问,“亦”没有实在意义,加强语气。翻译为“不是……吗?”

    2.是以……

    “以是”的倒装句。翻译为“因此……”

    3.奈……何,如……何,若……何。

    表示疑问(询问办法)。翻译为“对……怎么办”或“把……怎么样”

    4.得无……乎(耶)?

    表示推测性的疑问语气,翻译为“该不会”“莫非”“恐怕”。

    5.无乃……乎?

    表示委婉商榷语气。翻译为“恐怕……吧?”

    6.得无……乎?

    表示某种情况的推测。翻译为“莫非……吧?”

    7.其……其……

    表示选择关系。翻译为“是……还是……”。

    8.……孰与……

    表示比较选择。翻译为“与……相比”

    9.何……为?

    表示询问或反问。翻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

    10.然则

    表示连贯关系。翻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11.“何其”“一何”

    表示感叹。翻译为:“何其”(多么)、“一何”(这么)。

    八.固定句式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3)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4)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

    (5)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崤之战》)

    (6)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崤之战》)

    (7)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2019浙江语文高考作文

    高考浙江语文试卷篇阅搭侍李读理解谈哪文章名字:种美味阅读理解题要求考文章锅跳鱼眼闪着丝诡异光诡异光进行理解让少考戏称十寒窗败给条草鱼

    作文的三要素,时间,地点和人物,首先你需要做一个草稿,去了解发生的故知迟事在何种环境下有了情感变化。也就是说,你要有计划的写故事,从起点写到终点,中间应该不是一条直线,而应该是条弧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