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生物

高一生物必修三概念图,高一生物必修一每章知识概念图

  • 生物
  • 2023-04-19
目录
  • 高一生物必修一常考图
  • 必修一生物概念图
  • 生物高一必修一思维导图
  •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三章思维导图
  • 生物必修一每章概念图

  • 高一生物必修一常考图

    高中生物记忆性的东西比较多,因此要想学好生物就要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下面就让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生物必修三卖数高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篇一

    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2、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4、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5、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

    6、兴奋:是指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

    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7、神经冲动:是指在神经中,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兴奋。

    8、静息状态:是指在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所处于的状态。膜外侧带有正电荷,膜内侧带有等量的

    负电荷,整个神经元细胞不显示电性。

    9、静息电位:指未受刺激时,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未外正内负。

    10、兴奋状态:指受刺激后,神经元细胞受刺激部位膜外侧带负电荷,膜内侧带有等量正电荷的状态。

    1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12、突触小体:指神经元轴突末梢膨大呈杯状或球状的结构毕烂。内有突触小泡,小泡内有神经递质。

    13、突触:指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或轴突相接触所形成的结构.

    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14、只有轴突末梢的突触小泡内有神经递质,所以,兴奋只能由轴突末梢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15、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1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17、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包括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全部智力活动,涉及听、说、读、写。

    18、语言中枢:位于人大脑左半球,为人脑特有。

    19、语言中枢功能障碍:

    ⑴、W区功能障碍:不能写字;能看懂文字,能讲话,能听懂话。

    ⑵、V区功能障碍:不能看懂文字;能写字,能讲话,能听懂话。

    ⑶、S区功能障碍:不能讲话;能看懂文字,能写字,能听懂话(运动性失语症)。

    ⑷、H区功能障碍:不能听懂话;能写字,能看懂文字,能讲话。

    二、应会知识点

    1、感受器:指传入神经的末梢。是机体内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结构。

    2、传入神经:也叫感觉神经,是将兴奋从感受器传送到神经中枢的神经。

    3、神经中枢:是脑或脊髓的灰质部分,具有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的功能。

    4、传出神经:也叫运动神经。是将兴奋从神经中枢传送到效应器的神经。

    5、效应器:是传出神经的末梢和中尺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6、神经(或神经元细胞)的任何部位都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在动物和人体内,只有感受器能

    直接接受刺激,是兴奋的“发源地”。

    7、兴奋:简单地说,兴奋就是神经元细胞膜上的电位变化。

    8、在生物体内,神经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沿着“树突→胞体→轴突”方向传导;

    而在实验条件下,神经纤维上的兴奋是可以双向传导的。

    9、膜离子通道:是指神经元细胞膜上的特殊通道蛋白质,当神经元细胞受到刺激时,通道打开,

    Na+快速内流,K+快速外流。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10、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Na+浓度比膜外低。

    11、动作电位:指神经元细胞受到刺激后表现出来的膜电位外负内正的变化。

    12、突触类型: 轴突——轴突;轴突——树突;轴突——胞体;树突——树突。

    13、神经递质: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谷氨酸、天冬氨酸、

    甘氨酸、一氧化氮等。

    14、人的神经:

    ⑴、中枢神经:脑、脊髓

    脑:大脑、小脑、脑干、下丘脑

    ①、大脑:即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③、脑干:有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

    ④、下丘脑:有体温、水平衡调节中枢

    脊髓:有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如排尿、排便、膝跳反射中枢

    ⑵、周围神经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

    15、人脑的高级功能:

    人大脑的皮层,有140亿神经元,组成众多神经中枢,是神经最高级部位。具有感知外部世界、

    控制机体的分设活动、语言、学习[记忆和思考等高级功能。

    16、神经调节是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篇二

    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

    1、促胰液素的发现

    ⑴、法国学者沃泰默(Wertherimer)发现:

    ①、将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能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②、将稀盐酸直接注入够的血液,不能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③、切断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将稀盐酸直接注入血液,能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⑵、英国科学家斯他林(E . H . Starling)和贝利斯(W . M . Bayliss)根据沃泰默发现假设:

    盐酸引起小肠黏膜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随血液到达胰腺,引起胰液分泌。

    ⑶、斯他林(E . H . Starling)和贝利斯(W . M . Bayliss)实验:

    ①、剪取狗的一段小肠,刮下黏膜。

    ②、将小肠黏膜与稀盐酸混合,加沙子磨碎,制成提取液。

    ③、将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静脉中,发现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2、激素调节:指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

    3、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⑴、下丘脑

    所分泌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释放激素(CRH)、生长激素释放激素(CRH)、抗利尿激素(ADH)等。

    ⑵、垂体:

    所分泌激素:生长激素(GH)、促甲状腺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抗利尿激素

    (ADH)、催乳素(PRL)等。

    ⑶、甲状腺:

    所分泌激素:甲状腺激素(化学本质是一种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其合成需要碘。

    ⑷、胸腺:

    所分泌激素:几十种胸腺素。

    ⑸、胰岛:分布在胰腺组织中,主要由A、B两种细胞构成。

    所分泌激素:①、胰岛A细胞:主要分泌胰高血糖素 ②、胰岛B细胞:主要分泌胰岛素

    ⑹、肾上腺:

    所分泌激素:肾上腺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 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性激素。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⑺、性腺:包括卵巢(女性)、睾丸(男性)

    所分泌激素:性激素(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睾丸分泌雄性激素。)

    4、血糖:即血液中的葡萄糖。是组织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

    5、反馈调节:是指在一个中,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的工作。

    6、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P-28图2-11)

    7、激素调节的特点

    ⑴、微量和高效 ⑵、通过体液运输 ⑶、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8、靶器官、靶细胞(P—29图2—13)

    ⑴、靶器官: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 ⑵、靶细胞: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细胞。

    二、应会知识点

    1、内分泌腺结构特点:没有导管,分泌物是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毛细血管。

    2、下丘脑激素功能

    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⑵、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分泌促性腺激素

    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

    ⑷、生长激素释放激素(CRH):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分泌生长激素

    ⑸、抗利尿激素(ADH):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促进

    其对水分重吸收。

    3、垂体激素功能:

    ⑴、生长激素(GH):促进机体生长

    ⑵、促甲状腺素(TSH):促进甲状腺激素合成及释放

    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及释放

    ⑷、抗利尿激素(ADH):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促进其对水分重吸收。

    ⑸、催乳素(PRL):刺激乳房发育及泌乳。

    ⑹、生长激素释放激素(CRH)分泌异常:

    ①、成年前分泌不足:人患侏儒症 ②、成年前分泌过多:人患巨人症

    ③、成年后分泌过多:人患肢端肥大症

    4、甲状腺激素功能:

    ⑴、促进生长发育(作用最明显是在婴儿时期)

    ⑵、促进新陈代谢:产热效应,提高组织的耗氧量,增加产热。

    ⑶、正常剂量时甲状腺激素主要是促进蛋白质合成;大剂量时促进糖的吸收和肝糖元的分解,升高

    血糖,促进脂肪酸氧化,促进蛋白质的分解。

    ⑷、神经的兴奋性,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

    ⑸、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由碘缺乏或甲状腺结构病变引起)

    ①、婴幼儿时期缺乏:发育不良,尤其脑发育有缺陷,人患呆小症。

    ②、成年后缺乏:人表现为食欲不振,体态臃肿,代谢缓慢,智力衰退,反应迟钝等。

    ③、成年后过多:表现为食欲旺盛,代谢旺盛,体温偏高,身体消瘦;反应敏捷,性格暴躁等

    甲亢症状。

    ④、若饮食缺碘,则可能同时发生甲状腺增生肿大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地甲症。

    5、胸腺素功能:与免疫有关。

    培育T淋巴细胞:骨髓的淋巴干细胞通过血液进入胸腺中分化发育成T淋巴细胞。

    6、胰岛激素功能:

    ⑴、胰高血糖素:抑制肝糖原的合成和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以及葡萄糖向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促进肝糖原水解成葡萄糖,促进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

    ⑵、胰岛素:抑制肝糖原水解成葡萄糖,促进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

    促进肝糖原合成和葡萄糖氧化分解以及葡萄糖向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⑶、胰岛素分泌异常:胰岛素分泌不足,机体糖代谢障碍,细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困难,出现高血糖,

    进而发生糖尿。胰岛素严重不足,机体患糖尿病。

    7、肾上腺激素功能:

    ⑴、肾上腺雄激素:能帮助人的身体快速生长,使肌肉发达,皮肤下面积存脂肪,对体毛的长出和声音

    的改变都有一定的作用,这种激素男孩女孩都有,但对女孩来说更重要。

    ⑵、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①、作用于中枢神经,提高其兴奋性,使机体处于警觉状态,反应灵敏;

    ②、呼吸加强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③、心跳加快,心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血液循环加快,内脏血管收缩,骨骼肌血管

    舒张同时血流量增多,全身血液重新分配,以利于应急时重要器官得到更多的血液供应;

    ④、肝糖原分解增加,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加强,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多,葡萄糖与脂肪酸氧化过程增

    强,以适应在应急情况下对能量的需要。

    8、性激素的功能:

    ⑴、促进性器官发育,维持其成熟状态。

    睾丸里产生的雄性激素:可促进男子主性器官和副性器官发育、成熟,并维持其成熟状态。

    卵巢里产生的雌激素:可刺激和促进子宫、输卵管、阴道、外阴等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

    并维持其成熟状态。

    卵巢里产生的孕激素:与雌激素配合,两者协同完成女子的月经和生殖生理过程。

    ⑵、促进第二性征出现

    9、血糖浓度,健康人为80—120mg/dL(或0.8—1.2g/L)

    10、糖代谢:

    ⑴、血糖来源:食物:主要来源(主要由小肠消化吸收);转化:肝糖原水解、细胞糖异生。

    ⑵、血糖去路:

    ①、呼吸作用:氧化分解供能。 ②、转化储存:肝脏、骨骼肌细胞内转化成糖原。

    ③、转化储存:大量转化为脂肪,储存在皮下等处。

    ⑶、生理功能:

    ①、血糖过低:头昏、心慌、四肢无力、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②、血糖过高:形成糖尿。

    11、肾脏在血糖代谢中的作用:

    ⑴、肾 小 管: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以重吸收作用完成对原尿中的糖的回收(能力是有限的)。

    ⑵、肾上腺素:肾上腺髓质部分分泌,能促进肝糖原水解,使血糖含量升高。

    12、高血糖:指空腹时血糖含量超过130mg/dL

    13、糖 尿:血糖含量超过160—180mg/dL时,尿中有糖出现的现象。

    14、病 因: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不足,糖进入细胞出现障碍,糖氧化利用发生障碍,糖异生增多,

    导致高血糖,能量供应不足,饥饿而多食,血糖升高,导致糖尿。

    15、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增重少。

    16、尿糖测定:

    ⑴、试剂:班氏糖定性试剂。或斐林试剂

    ⑵、方法:班氏试剂 1ml + 0.1ml 尿液,混匀,水浴加热至沸腾 2分钟。

    ⑶、现象:出现砖红色沉淀(证明尿中有糖)

    17、糖尿病的防治:

    ⑴、目前尚无根治之法。一般为缓解或控制,如:口服降糖药或者注射胰岛素。

    ⑵、患者饮食:

    不吃:糖、蜂蜜、巧克力、香蕉、糕点。

    少吃:马铃薯、藕、芋头等高糖食物及肥肉、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食物。

    多吃:粗粮、蔬菜等膳食纤维多的食物。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篇三

    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

    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送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2、体温调节(P-32) 要看书

    3、水盐平衡调节(P-32) 要看书

    二、应会知识点

    1、人体内水的来源:

    饮水:成人 1300ml / 24h

    食物:成人 900ml / 24h 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

    代谢:成人 300ml / 24h

    2、人体内水的排出途径:

    肾脏:以尿的形式排出,是人体排出水的主要途径。

    皮肤:以表层蒸发水汽形式(指无明显出汗情况下)。

    肺 :以呼出水汽形式。大肠:食物、消化液中未被吸收的水。

    3、关于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

    ⑴、抗利尿激素(升压素):

    ①、化学本质:肽

    ②、下丘脑分泌神经元分泌到垂体后叶神经元细胞,由垂体后叶神经细胞末梢释放到血液中。

    ③、生理作用:调节水盐代谢,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⑵、醛固酮:

    ①、化学本质:盐皮质类固醇。

    ②、分泌器官:肾上腺皮质。

    ③、生理作用: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吸Na+,排K+

    4、Na+ 平衡:

    来源:主要是食盐。

    吸收:几乎全部由小肠吸收。

    排出:主要经肾脏随尿排出,少数随汗液和粪便排出。

    特点:排出量几乎与摄入量相等。

    5、K+平衡:

    来源:食物(茎杆类:如芹菜);

    吸收:消化道(可以吸收绝大部分)(未吸收部分随粪便排出)

    排出:主要经肾脏随尿排出。

    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6、无机盐的生理作用:

    ⑴、K+:在血液、组织液、细胞内液中含量相对稳定,血钾(血清中的K+)含量可以作为临床诊断指标。

    ⑵、K+:在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具有决定性作用;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兴奋性;维持正常心率。

    (血钾过低,心肌自动节律性异常,心率失常。)

    ⑶、Na+:维持细胞外渗透压及正常血压、心率。

    大量缺Na+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

    看了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的人还看:

    1. 高一生物必修3知识点总结

    2.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要点总结

    3. 高中生物必修3知识点大全

    4.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汇总

    5. 高二生物必修3第二章考点总结

    6. 高中生物必修三激素调节知识点小结

    必修一生物概念图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必修3——稳态和环境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基础题

    1.C。 2.B。 3.B。

    4.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拓展题

    (1)肺泡壁、毛细血管壁。(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3)肾小管的重吸收。(4)皮肤。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检测

    1.判断

    (1)×;(2)√;(3)×;(4)√。

    2.选择

    (1)D;(2)D;(3)D。

    3.画概念图(略)

    二、知识迁移

    (1)水是良好的溶剂,为各种生化反应提供溶液环境;水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水在体温调节方面有作用;水是某些生化反应的反应物;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等。

    (2)说明健康的人体具有维持体内水平衡的嫌圆能力。

    三、技能应用

    (1)否。

    (2)血液中的糖分既可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物质,也可来源于其他物质在体信老内的转化。

    四、思维拓展

    提示:航天器和航天服中的生命保障,主要由氧源(气瓶)和供气调压组件、水升华器和水冷却循环装置、空气净化组件、通风组件、通信设备、应急供氧分、控制组件和电源、报警分、遥测分等组成。它能够为航天员提供呼吸用氧,并控制服装内的压力和温度,清除航天服内C02、臭味、湿气和微量污染等。这套生命保障与压力服(给宇航员提供正常大气压)一起,在人体周围创造适宜人生存和工作的微型气候环境,有利于宇航员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的调节

    (七)练习

    基础题

    1.B。

    2.大脑、小脑和脑干。

    拓展题

    1.b、c、d、e。

    2.提示:都表现为电位差,但电流在导线中的传导是自由电子的定向滑者升移动形成的,而神经冲动的传导主要是靠细胞膜两侧带电粒子的跨膜运动形成的。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基础题

    1.C 、D。

    2.

    抗利尿激

    素分泌量 集合管对水

    的通透性 重吸收

    水量 排尿量

    饮水多 少 降低 减少 增加

    缺水 多 提高 增加 减少

    提示:激素的分泌主要是由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引起的。机体通过分泌相应激素来调节生理活动,从而适应环境的变化。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基础题

    1.(1)×;(2)√。

    2.提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虽然人体每天摄入和排出的水量是基本相等的,但还是需要一定的水量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果喝水过少,尿量就会很少,那么应通过尿液排出的体内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就会造成人体内环境的紊乱。

    基础题

    1.(1)×;(2)√;(3)×。

    2. D。

    3.因为艾滋病病毒直接杀死的是在免疫中起重要作用的T淋巴细胞,当T淋巴细胞被杀死之后,免疫就处于瘫痪状态,因而不能抵御艾滋病病毒。

    4.提示:牛痘疫苗中含有少量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天花病毒。接种牛痘后,婴儿体内经过一定阶段,B细胞开始分化,小部分形成记忆B细胞,该细胞具有记忆和分化、产生抗体的功能。所以,当再遇到天花病毒侵染时,便能杀灭之。

    拓展题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检测

    1.填空

    (1)下降,骨骼肌收缩。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下丘脑,肾上腺、胰岛、甲状腺等。

    (2)脑干。(3)异物。

    (4)过敏;过敏原,灰尘。

    2.选择

    (1) C;(2) D。

    3.画概念图

    (1) a神经元;b传入神经元;c传出神经元;d神经元;e效应器

    二、知识迁移

    1.D 2.D

    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二)练习

    基础题

    1.C。 2.B。

    拓展题

    1.提示:由于重力作用,生长素在下部的浓度高。对于植株的茎来说,这个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生长,因而下面的生长较快,植株的茎就向上弯曲生长。同样的生长素浓度,对于植株的根来说,却会抑制生长,因而,根部下面的生长比上面的慢,根就向下弯曲生长。

    如果是在太空中的空间站中生长,植株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而是横向生长。

    2.提示:因为人尿中含有微量的生长素,将黄泥反复浸到尿液中再晒干,黄泥中就会吸附一定的生长素。用这样的黄泥封裹枝条,就能利用其中的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

    第3节 其他植物激素

    (四)练习

    基础题

    1.D,因为它是人工合成的物质,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

    2.B更准确。A过于绝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是非常复杂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由基因控制的,环境变化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激素调节只是其中的一种调节方式。

    3.根据课文内容总结即可,略。

    4.植物激素在对植物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时,并不是完全孤立地发挥作用,而是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调节网络共同调节。例如,在生长素浓度升高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

    拓展题

    1.这是因为脱落酸能促进种子休眠,抑制发芽。持续一段时间的高温,能使种子中的脱落酸降解。没有了脱落酸,这些种子就不会像其他种子那样休眠了。然后,大雨天气又给在穗上的种子提供了萌发所需要的水分,于是种子就会不适时地萌发。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检测

    1.D。2.B,C,D。 3.D。

    二、知识迁移

    B,因为果肉细胞由子房壁、胎座等细胞发育而来,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一样。

    三、技能应用

    提示:除了浓度以外,还需要考虑的因素有:适用于哪些庄稼的除草,能除哪些杂草,使用时间,药物毒性及残留,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者及其他注意事项等。

    四、思维拓展

    提示:(方框一)赤霉菌产生的物质使水稻患恶苗病,这种物质能促进植株增高;(方框二)不能够证明赤霉素就是植物激素,因为植物激素应该是植物自身产生的调节物质,这时,还没有证明植物自身能合成这种物质。

    其他相关资料:1935年,从赤霉菌中分离出赤霉素;1954年,从真菌培养液中提取出赤霉素;1957年,首次报道在高等植物中存在赤霉素;1958年,从连荚豆未成熟的种子中分离得到赤霉素结晶,说明赤霉素是高等植物自身能合成的天然物质。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四)练习

    基础题

    1.约386条。

    2.调查鼠的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蚯蚓的密度可用样方法。

    3.B。

    拓展题

    1.提示:个体往往有性别、大小、年龄等特征,种群不具备这些特征。将一定地域中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作为一个整体(即种群)来看时,这个整体就会出现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等。可见,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加和,而是会出现新的属性。

    2.提示:随着营养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还会延长;由于实施计划生育,出生率仍将维持在较低水平,因此,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可能还会升高。关于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是否应当调整,可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求统一的答案。

    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2.提示:(1)以年份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根据表中数字画曲线。

    (2)食物充足,没有天敌,气候适宜等。

    (3)作为食物的植物被大量吃掉,导致食物匮乏;自然灾害等。

    拓展题

    提示:这是涉及最大持续产量的问题。关于最大持续产量,可以查阅生态学专著。还可以请教有经验的人或访问相关网站,了解单位面积水面应放养的鱼的数量。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五)练习

    基础题

    1.B。

    2.提示:屏障撤掉后,很可能出现以下情况:由于种群A捕食种群B,种群B的数量减少,而种群A的数量增加。但随着种群B的数量减少,种群A因食物来源减少而出现数量减少,种群B的数量又会出现一定的增加。这样,假设水族箱中资源和其他条件较稳定,种群A和种群B将出现此消彼长的相对稳定情况。

    拓展题

    1.提示:大致步骤:(1)选择的植物(一般用草本植物)应能适应同一环境,植株大小基本一致。最好查阅有关资料搞清楚植物名称与生活习性等;(2)实验前要做必要的观察记录,如植株的(尤其是根)生长情况;(3)设立对照组(单独种植、同种植株种植在一起)、实验组(不同种植株种植在一起),并给予相同的环境条件,也可进一步从不同的植株间距来设计实验;(4)通过比较分析根系的长势,论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5)解释实验结果。

    2.蜾蝇捕食螟蛉幼虫。

    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

    (四)旁栏思考题

    大面积围湖造田,使湖面大大缩小,减小了蓄洪容积,降低了蓄洪能力,导致洪灾频繁发生。

    (五)练习

    基础题

    1.(1)×;(2)√。

    2. D。3.C。

    第五章 生态及其稳定性

    第一节 生态的结构

    (一)问题探讨

    提示:如图5-1,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以。

    图5-1 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关系的图示

    (二)思考与讨论

    3.提示: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物质和能量是生命活动存在的最基本条件,生命活动本质上也是物质与能量的变化。非生物物质还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4.提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动物通过摄取其他生物获得物质和能量。各种生物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途径是不一样的。

    5.提示: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7.提示:生态的结构模型可以有多种形式。在不考虑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的情况下,可以表示为图5-2这样的简化模型。

    图5-2 生态的结构模型

    (三)旁栏思考题

    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不能说是一个,因为不同种动物是分开饲养的,彼此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理,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也不是一个。

    (四)练习

    基础题

    1.(1)阳光;(2)10~15 m;(3)消费者、分解者。

    2.B。3.C。

    拓展题

    提示:可以。农田和果园等人工生态食物链单一,自身稳定性差,易受病虫害破坏。通过研究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加或延长食物链,使之成为立体农田和立体果园,可以提高生态的稳定性,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例如,水田养鱼、果园养鸡等。

    第二节生态的能量流动

    (一)问题探讨

    提示:应该先吃鸡,再吃玉米(即选择1)。若选择2,则增加了食物链的长度,能量逐级递减,最后人获得的能量较少。

    (二)思考与讨论1

    1.提示: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生态中流动、转化后,一部分储存在生态(生物体有机物)中,而另一部分被利用、散发至无机环境中,两者之和与流入生态的能量相等。

    2.提示:不能,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三)资料分析

    1和2

    营养级 流入能量 流出能量

    (输入后一个营养级) 出入比

    生产者 464.6 62.8 13.52%

    植食性动物 62.8 12.6 20.06%

    肉食性动物 12.6

    分解者 14.6

    3.提示: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主要有以下去向:一部分通过该营养级的呼吸作用散失了;一部分作为排出物、遗体或残枝败叶不能进入下一营养级,而为分解者所利用;还有一部分未能进入(未被捕食)下一营养级。所以,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到下一营养级。

    4.提示:生态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四)思考与讨论2

    提示:“桑基鱼塘”的设计理念是从人类所需出发,通过能量多级利用,充分利用流经各营养级的能量,提高生产效益。

    (五)调查

    参考调查点:稻田生态

    组成成分: (1)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 生产者: 水稻、杂草、浮游植物等;(3)消费者:田螺、泥鳅、黄鳝、鱼、青蛙、浮游动物、昆虫、鸟类等;(3)分解者:多种微生物。

    问题提示:

    1.生产者主体是水稻,其他生产者有杂草、浮游植物等。农民主要通过喷洒除草剂,或人工除草的方式抑制杂草的生长。

    2.初级消费者有:田螺、浮游动物、植食性昆虫、植食性鱼、鸟类等。一般而言,植食性昆虫和鸟类等往往对水稻生长构成危害,田螺、植食性鱼数量较多时也会对水稻生长构成危害。农民采取喷洒农药、竖稻草人等措施防止或减少这些动物的危害。

    3.次级消费者有:泥鳅、黄鳝、肉食性鱼、青蛙等。一般而言,这些消费者对水稻生长利大于害。农民通过禁捕,或适量放养等措施,实现生态农业的目标。

    5.农民对秸秆的传统处理方式有焚烧或填埋等;现代农业提出了综合利用思想,例如,秸秆可作为多种工业原材料,还可以用来生产沼气,以充分利用其中的能量。

    6.主要通过合理密植的方法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效率。

    7.通过稻田养鱼等措施,实现立体化生态农业;通过建造沼气池,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六)技能训练:分析和处理数据

    提示:

    这些玉米的含碳量折合成葡萄糖是6 687.5 kg,计算公式是(12+18)/12×2 675,这些葡萄糖储存的能量是1.07×1011 kJ(计算公式是EG=MG×1.6×107);

    这些玉米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是3.272×1010 kJ(计算公式为ΔE呼=ΔMG×1.6×107);

    这些玉米在整个生长季节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1.397 2×1011 kJ(计算公式为E固=EG+ΔE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占所固定太阳能的比例是23.4%;

    这块玉米田的太阳能利用效率是1.64%(计算公式为η=1.397 2×1011/8.5×1012)。

    (七)旁栏思考题

    一般情况下,也是金字塔形。但是有时候会出现倒置的塔形。例如,在海洋生态中,由于生产者(浮游植物)的个体小,寿命短,又会不断地被浮游动物吃掉,所以某一时刻调查到的浮游植物的量可能低于浮游动物的量。当然,总的来看,一年中流过浮游植物的总能量还是比流过浮游动物的要多。与此同理,成千上万只昆虫生活在一株大树上,该数量金字塔的塔形也会发生倒置。

    (八)练习

    基础题

    1.A。2.D。3.B。

    拓展题

    (2)图b所示生态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还有一部分可以以生活能源或食物中化学能的形式被人类再度利用,因此,该生态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充分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2.提示:不能。在一个封闭的中,物质总是由有序朝着无序的方向(熵增加)发展。硅藻能利用获取的营养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作用释放能量,依靠能量完成物质由无序向有序的转化,维持其生命活动。

    第三节 生态的物质循环

    (一)思考与讨论

    1.提示:单质与化合物;有机物与无机物。

    (二)旁栏思考题

    大力植树造林后,这些植物能大量吸收已有的二氧化碳,因而能起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更应该控制源头──温室气体的排放。

    (三)练习

    基础题

    1.(1)√;(2)╳。

    2.A。3.B。

    4.提示:是。因为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无机环境的总和,通过物质循环构成一个物质上自给自足的。

    拓展题

    提示:农田是人工生态,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满足人类的需要为目的的。农田土壤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以使作物高产,加之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自农田生态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都归还土壤,所以需要施加氮肥。这与物质循环并不矛盾。

    第四节生态的信息传递

    (一)问题探讨

    提示:通过跳圆圈舞来传递这一信息。

    (二)思考与讨论

    提示:参见本节参考资料。

    (三)资料分析

    1.如果没有信息传递,蝙蝠对周围环境的识别、取食、飞行,莴苣、茄、烟草种子的萌发等生命活动将不能正常进行。

    2.通过信息传递,雌雄个体能相互识别、交配,保证种群的繁衍。

    3.将烟草、 蛾和蛾幼虫的天敌三种生物联系起来。

    4.是。

    5.信息传递对生物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种群的繁衍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练习

    基础题

    提示:物理信息的信息源可以是非生物,也可以是生物。植物的颜色、形状等,某些植物的花对于传粉昆虫来说就是物理信息。对与之有关的动物来说就是物理信息。本题中属于物理信息的是(1、2、3、4、6、7、9、10、11);属于化学信息的为(5、8);属于行为信息的有(12)。

    拓展题

    提示:

    (1)利用光信息调节和控制生物的生长和发育,根据各种植物的光周期特性和经济利用部分的不同,人工控制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

    (2)利用各种昆虫的趋光性进行诱杀,大量消灭害虫,减少对农作物的破坏。

    (3)家禽饲养,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4)用一定频率的声波处理蔬菜、谷类作物等的种子,可以提高发芽率,获得增产。

    (5)释放过量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或者使它的气味感受器变得不适应或疲劳,不再对雌虫有反应,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活动,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6)利用植物可以通过化学信息来完成种间的竞争,也可以通过化学信息来调节种群的内部结构的特点,将能够相互促进的植物一起种植,避免将相互影响的植物一起种植。例如,作物中的洋葱和食用甜菜、马铃薯和菜豆、小麦和豌豆种在一起能相互促进;若是将胡桃与苹果种在一起,将会对苹果起到毒害作用。

    (7)利用植物可以分泌化学信息素来吸引昆虫的特性,利用人工合成的各种化学信息素,吸引传粉昆虫,提高果树及作物的传粉率和结实率。

    第五节 生态的稳定性

    基础题

    1.(1)√;(2)×;(3)√。

    2.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两个生态是(1、8);人的作用突出的生态有(6、7、9、11);陆地生态中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的是(1、2),较弱的是(3、5、6、7、11);水域生态在遭到较严重的破坏后,恢复较快的是(4、9),恢复较慢的是(8)。

    拓展题

    提示:生态中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越复杂,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生物种类越少,食物链越简单,则调节平衡的能力越弱。例如在马尾松纯林中,松毛虫常常会产生爆发性的危害;如果是针阔混交林,单一的有害种群不可能大发生,因为多种树混交,害虫的天敌种类和数量随之增加,进而限制了该种害虫的扩展和蔓延。

    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特别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等。所以,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程中,相关数据依次的动态变化情况。表格则便于了解相关的具体数据。

    (5)可以先进行分工,然后各自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分工后,应当先检查是否有遗漏或重复的项目,再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

    (五)练习

    基础题

    1.D。

    生物高一必修一思维导图

    《结构详图》的最大特点是将”探究性”做稿的教材转化为“结论性”的知识网络,并按照教材的内在逻辑关系,用粗细箭头,将教材化整枯模为零,层层深入。一图没胡缓在手,别无所求!

    图太大!!!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三章思维导图

    针对生物学科的特点,要学好高中生物就要掌握最基础的生物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生物。下面就让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篇一

    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

    1、水生单细胞生物直接与水进行物质交换。从水中获得氧和养料,向水中排放代谢废物。如草咐嫌履虫。

    2、体液:指多细胞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也是人体内液体的总称。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3、细胞内液:指细胞内的液体。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核基质、细胞器基质。

    4、细胞外液:指存体内在于细胞外的液体。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5、血浆:指血液中的液体部分。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主要含有水、无机盐、血浆蛋白、血糖、抗体、各种代谢废物。

    6、组织液:指体内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成分与血浆相近。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7、淋巴:指存在于淋巴管内的液体。是淋巴细胞的生活的内环境。

    8、内环境:是指人体的细胞外液所构成的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9、非蛋白氮:是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的总称,是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等。

    10、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11、渗透压:

    ⑴、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⑵汪清、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成正比。

    ⑶、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⑷、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⑸、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程度取决于肌体对水盐平衡的调节水平。

    ⑹、人的血浆渗透压约衡陵手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12、正常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

    ⑴、血浆接近中性,PH在7.35——7.45之间 ⑵、内环境PH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缓冲物质的存在。

    13、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37°C左右。

    二、应会知识点

    1、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液泡内液体。

    2、内环境PH值维持稳定的调节:

    ⑴、缓冲物质:指血液中含有的成对的具有缓冲作用的物质。 缓冲物质由弱酸和强碱盐组成。

    中和碱性物质 中和酸性物质

    H2CO3 NaHCO3

    NaH2PO4 Na2HPO4

    KH2PO4 K2HPO4

    ⑵、作用原理:

    ①、若内环境酸性增强(中和酸性物质)时,如:

    C3H6O3 + NaHCO3 → H2CO3 + NaC3H5O3

    └→ CO2 + H2O

    └→血液CO2 →呼吸中枢兴奋增强→呼吸运动增强 (呼出CO2)

    ②、若内环境碱性增强(中和碱性物质)时,如:Na2CO3 + H2CO3 → NaHCO3

    如果过多,则由肾脏排出多余的部分。

    ⑶、PH值稳定的意义:保证酶能正常发挥其活性,维持新陈代谢的正常顺利进行。

    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篇二

    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

    1、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

    ⑴、体温的变化(正常情况下):

    ①、不同人的体温不同 ②、不同年龄的人体温不同

    ③、不同性别的人体温不同 ④、同一人24小时内体温不同。

    2—4时较低,14—20时最高(差幅不超过 1°C)

    ⑵、变化原因:新陈代谢

    2、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3、人体各个器官、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4、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5、功能上与内环境稳态相联系的:消化、呼吸、循环、排泄。

    6、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7、内环境需要维持稳态的根本原因:

    ⑴、细胞代谢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影响。

    ⑵、细胞代谢正常进行要求细胞形态结构正常,渗透压的变化影响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二、应会知识点

    1、体温:指人体内部的温度。

    ⑴、口腔:36.7—37.7°C(平均:37.2°C) ⑵、腋窝:36.0—37.4°C(平均:36.8°C)

    ⑶、直肠:36.9—37.9°C(平均:37.5°C),最接近人的真实体温;临床上多测定腋下或口腔温度。

    体温随年龄增长而缓慢降低;女性体温平均高于男性0.3°C;

    2、体温恒定的意义:

    恒定的体温能够保证酶的活性适合于新陈代谢的需要,从而确保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3、内环境稳态的具体内容:PH、温度、渗透压、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

    如:血钙、磷含量降低会影响骨自主的钙化,导致儿童患佝偻病、成人患软骨病。

    血钙含量过高会引起肌无力等疾病。

    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篇三

    一、通过神经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高兴,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构成。轴突+髓鞘=神经纤维

    2、反射:是神经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

    传出神经

    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

    (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6、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中枢(W区)→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听性语言中枢(H区)→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阅读中枢(V区)→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3)其他高级功能:学习与记忆

    二、通过激素的调节

    1、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

    2、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

    3、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协同作用:如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

    拮抗作用: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

    4、激素调节的实例: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课本P28)

    1)、血糖的含义: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浓度:3.9-6.1mmol/L)

    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3)、调节血糖的激素:

    (1)胰岛素:(降血糖)分泌部位:胰岛B细胞

    作用机理:

    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

    ②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2个来源,促进3个去路)

    (2)胰高血糖素:(升血糖)分泌部位:胰岛A细胞

    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2个来源)

    4)、血糖平衡的调节:(负反馈)

    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降低

    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升高

    5)血糖不平衡:过低—低血糖病;过高—糖尿病

    6)糖尿病

    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三多一少)

    防治:调节控制饮食、口服降低血糖的药物、注射胰岛素

    检测:斐林试剂、尿糖试纸

    看了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的人还看:

    1. 高中生物必修三重点笔记

    2. 生物必修三实验知识点归纳

    3.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详解

    4.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汇总

    5. 生物必修三重点知识点总结

    6.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重要知识点

    生物必修一每章概念图

    印盯岁隐象有点模糊,翻了下书,好像是高一生物第三章自我检测P58页那个雀旅画概念图。记得:生命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没有)→个凯厅体→种群

    →群落→生态→生物圈

    、氨基酸分子通式:

    NH2

    R — C —COOH

    H

    只记得这么点,还是翻书看看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