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语文

语文知识点总结,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

  • 语文
  • 2023-04-24
目录
  • 2023语文学考必背知识点
  • 语文知识点怎么整理
  • 语文五下知识点总结
  • 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
  •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2023

  • 2023语文学考必背知识点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它是语文学习的第一步,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所以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基础知识的学习也是有法可循的,一步走步稳,即将步步不稳,我们要学会将学习、积累、训练三方面结合起来,达到理解、掌握与巩固的目的。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目录▼▼

    初中语文知识点第一部分

    初中语文知识点第二部分

    初中语文提高成绩方法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部分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绝颂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运拿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埋下伏笔(记叙文、),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深化主题(记叙文、);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旁宏搭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二部分

    基本文体知识汇总

    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 。

    诗歌、、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7.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

    11.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词语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3.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__”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16.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承接上文

    (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承上启下(过渡)

    (4)为后文作铺垫

    17.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8.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9.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

    (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

    (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

    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

    语文知识点怎么整理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言语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言语文化。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

    语文怎么分配时间最合理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是什么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活用。

    主语 + [状语 ] + 谓语 +〈补语〉+宾语

    如上所示,名词一般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如若它处在了谓语或状语的位置,则必活用。要么名词活用为动词,要么活用为使动或意动。文言文中的使动,其实就是现代汉语中的兼语句;文言文中的意动,其实就是一种主语以宾语怎么样的句式。

    (1)左右欲刃相 如。 (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以上四个例句都是名词处在了谓语的位置,它首先必须活用为动词。例(1)、(4)分别活用为用刀杀、把鼎当作把玉当作把金子当作把珍珠当作。但(2)、(3)却不能直接翻译为称王他、当作宾客他的父亲,而必须翻译为使他称王、以他的父亲为宾客。

    (5)君为我呼之入,吾得兄事之。

    (6)(愚公等人)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以上两例名词都处在了状语的位置,而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能做状语的,所以如果名词处在谓语的前面,它不是做主语,就是活用为状语。(5)、(6)两例分别译作像对待兄长那样、用箕畚。

    (7)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所字结构,所的后面一般跟动词,起着改变词性的作用,如说是动词,而所说则指所说的话,变成了名词。(7)中的罾本意是渔网,是名词。所以此处应活用为动词捕捉。

    二、动词活用。

    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宾语

    动词一般处于谓语的位置,有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之分,及物动词和现代汉语一样,可以带宾语,而不及物动词现代汉语中不能带宾语,文言文中如若带了宾语,则一般活用为使动或为动。同时,现代汉语中动词不能处于宾语的位置,文言文中如若处于宾语的位置,则须活用为名词。

    (8)项伯,臣活之。

    (9)曹军方连船舰,可烧而走(之)也。

    (10)等死,死国可乎?(《陈涉起义》)

    (8)、(9)两句,现代汉语中没有活了他、逃跑了他这种说法,都橡消属于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都应活用为使动:使活了下来、使逃跑。(10)不能译为死了国家而应活用为为动为而死。

    (11)惧有伏焉。(《崤之战》)

    动词埋伏处在了宾语的位置,必须活用为名词伏兵。

    三 、形容词活用。

    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宾语

    现代汉语中,形容词可以做谓语,但不能带宾语,一旦带了宾语,要么活用为动词,要么活用为使动或意动。同时,形容词不能处在宾语的位置,如若处在宾语的位置,则活用为名词。

    (12)(项伯)素善留侯张良。

    (13)大王必欲急臣。

    (14)且庸人尚羞之。

    以上三例,都是形容词作谓语,且都带了宾语,(12)可直接活用为动词与交好,但(13)、(14)却不能直接译为着急我、羞耻这件事,而必须分别活用为使动和意动,分别译为使着急、以为羞耻。

    此外,数词也有活用现象,也可以用分析语法的方式加以判断。

    (15)此三子者与臣而将四矣。(《唐雎不辱使命》)

    (16)二三其德。(《诗经·氓》)

    分析语法,(15)中的四处于谓语的位置,故活用为动词成为四个人。(16)中的二三也处于谓语的位置,但后面带了宾语,故活用为使动,使二三,即不专一。

    <<<

    语文怎么分配时间最合理

    开考梁蠢知后前5分钟

    1. 发语文卷前,首先暗示自己:这只是一次平常测验!我自信,所以我成功!

    2.接到语文试卷,要不慌不忙地在规定处按要求写上姓名、填涂考号、贴好条形码,然后检查试卷、答题卡是否有缺漏、破损情况。

    3.接下来快速浏览语文全卷,大体弄清试卷的版块结构、各种题型,此时切忌档握一边看题一边急着抢时间考虑答案,因为你不能指望哪道题可以一眼看出答案。对于作文,无论是什么题型,无论是否熟悉,都不必深想,相信自己一定有话可说,一定可以写好。大体浏览一遍,心情就会慢慢放松,等到答卷铃响,就可集中精力答卷。

    开考后前30分钟

    1.开考后首先集中精力完成语文客观选择题前两题(3-5分钟),语言表达题需要5分钟。做选择题力避两种倾向:一是一味抢时间、求速度,这样势必导致审题不严,思考不周密,从而出现不应有的失误;二是速度过慢,太过谨慎小心,甚至反复徘徊不敢选。

    文言文需要15-20分钟时间,选择题一定注意排除法,加大语境意识。翻译题要注重直译,逐字逐句落实。

    2.语文选择题审题要细,一定要看清选是还是选非,可以在题目的正确与不正确等这样一些字眼上加上着重号。

    开考后30-90分钟

    1.语文第三题诗歌鉴赏,注意根据老师的指导读懂诗歌大意。然后读题、做题。时间大约6分钟。第四大题,名句填空最多4分钟。把这两题控制在10分钟之内。

    2.第五、六主观题应力争在50分钟内完成,即开考后一个半小时内要完成作文以外的所有试题。

    3.每年高考语文都实行网上阅卷,同学们在答主观题时一定要有强烈的规范意识:

    一是书写规范,卷面整洁。答题卡上不允许书写潦草,乱涂乱画;

    二是对号入座,按题号在规定的矩形框内作答。绝对不能张冠李戴甚至私自改动题号,这样会导致扫描无效,判分为零。

    最后1个小时

    语文作文时间要确保55分钟,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审题立意,并列好提纲,然后用40分钟左右的时间形成文字。

    <<<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是什么

    1、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2、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3、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4、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5、五行:金、木、水、火、土

    6、五金:金、银、铜、铁、锡

    7、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

    8、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9、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10、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11、岁寒三友:松、竹、梅

    12、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3、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4、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5、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16、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17、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18、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19、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20、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21、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22、五谷:稻、黍、稷、麦、豆

    23、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

    24、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25、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26、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27、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杭州)、碧螺春(江苏)、信阳毛尖(信阳)、君山银针(岳阳)、六安瓜片(安徽)、黄山毛峰(安徽)、祁门红茶(安徽)、都匀毛尖(贵州)、铁观音(福建安溪)、武夷岩茶(福建崇安)

    <<<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考语文必考重点知识归纳

    ★高三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三语文最全复习备考知识点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归纳详解

    ★有关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的梳理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大全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大全

    ★高考语文必看知识点总结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8a6b92a28ca051cd1a9f6beca8dce12e";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语文五下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要背的东西特别多,大家整理在一块对比记忆,这样效果更好。也有很多的文学常识需要学生掌握,这些都是语文学习的重点之一。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基础知识点,希望能缺码游帮助到你!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点1

    一、我国古典文学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诗歌、散文、戏曲、等。

    1、诗歌又包括诗、词、散曲等就诗说,还有古诗、律诗、绝句的分别。古诗的句式又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种.种;就词说,有八百多种调子;根据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散曲的调子也非常丰富。

    2、散文有叙事、记游、说理、抒情等类别。

    3、有笔记、传奇、平话、章回等体裁。

    4、戏曲,从元代以来发展成熟的,有杂剧(北曲)、南曲等。

    二、我国的古典文学已有三千年的光辉历史。

    1、秦代以前,我国就有许多伟大的作品出现。

    (1)、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保存了古代的三百零五篇诗歌。这些诗歌大约产生在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之间,其中有民歌,有举行典礼用的祭歌和乐歌,有的是叙事诗,有的是抒情诗,有的是讽刺诗。这些反映了当时的生活。

    (2)、公元前4世纪中叶以后,南方的楚国出现了一种新体的诗歌“楚辞”。伟大的诗人屈原运用这种新的形式,写了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以及《九歌》《九章》等作品。屈原的作品里含有大量的神话传说,丰富的想象,炽烈的感情,这对后代的作品有很大的影响。

    (3)、从公元前8世伏销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散文有了很大的发展。产生最早的历史著作《左传》《国语》《战国策》,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著作《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等。这些著作中的许多篇章在记言记事、描写人物、论辩道理,以及结构篇章和运用语言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造诣,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2、两汉魏晋南北朝时代,我国文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西汉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了一部对后代的文学和文学都有巨大影响的《史记》。为各个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众多历史人物立传,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

    (2)、汉武帝时,设立了主管音乐的机关“乐府”,采录民间歇谣,用以配乐歌唱,因此许多民歌得以保存下来。现存的汉代乐府里的民歌,多是五言诗的形式,最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就是从民歌发展而成的。

    (3)、东汉时期,在乐府民歌的基础上产生了文人创作的五言诗。但是开始的时候,诗的产量较少。到了建安年间,有些诗人,尤其是曹植,运用乐府民歌的形式来抒写个人的思想感情,写了很多很好模芦的五言诗。五言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东晋末年的诗人陶渊明,用通俗自然的语言写五言诗,赞美劳动生活,歌咏农村景物,诗的内容和风格都有清新自然的色彩。南北朝的民歌,也是因官府采录配乐而,保存下来的。南朝民歌,绝大部分是青年男女的恋歌。北朝民歌的题材相当广泛,其中《木兰诗》是我国文学的杰作。

    3、唐代和宋代是我国文学的发达时期。

    (1)、诗歌到了唐代,体裁完备,有古诗、律诗、绝句等等。李白的诗,嘲弄庸俗世态,反抗权贵,充满了追求理想的浪漫主义精神。他歌颂祖国壮丽的河山,歌颂自由生活,对于社会现象的不合理和自己才能的不得施展,表示强烈的愤慨。杜甫生活饱经忧患,比较接近人民,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生活的痛苦,他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诗句揭露封建社会的贫富悬殊。他的诗富于现实主义精神,发扬了诗经、楚辞、乐府的优良传统,给后来的诗人开辟了宽广的道路。李、杜以后的大诗人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写了十首《秦中吟》和五十首“新乐府”,意在揭露当时政治的黑暗。还有像《长恨歌》和《琵琶行》等一些久为传诵的诗。

    (2)、到宋代,盛行配乐歌唱的词,词发展到极盛时期。柳永和苏拭的词,对于词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南宋的辛弃疾和陆游是两个爱国诗人。这两位诗人的词,在我国文学评价很高。

    (3)、唐代和宋代的散文也很发达。唐代的古文运动,是一次重要的文体改革运动。这个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和柳宗元,主张废弃六朝以来浮华的骈俪文,写作切合实用的质朴的古文。他们的文章,平正通达,虽然号称“古文”,实际上是新体散文。到了宋代,欧阳修、王安石、苏拭等继续提倡这种古文。以后,“唐宋八大家”的古文就成为我国长期流行的文体。

    (4)、唐代和宋代以刻画人物为中心的有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的也发展起来了。唐代最有名的是“传奇”。《柳毅传》就是唐代传奇中的佳作之一。这些;大都着力刻画人物形象,并且有离奇的情节和完整的结构。到了宋代,有了新的发展。由于都市的发达,市民阶层的扩大,这个时期出现了“平话”。

    4、元、明、清三代,我国文学有了新的发展,在戏剧和方面,有很大的成就。

    (1)、元代的杂剧形式很新颖。的作品如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王实甫的《西厢记》,分别刻画了封建社会被压迫妇女的不同形象,前两篇写出政治的黑暗以及妇女的厄运,后一篇写出青年男女坚决反抗礼教、争取爱情自由的精神。

    (2)、明、清两代的戏曲得到迅速的发展,篇幅加长,情节增多,反映的现实生活也更为深广。的作品,如高则诚的《琵琶记》、汤显祖的《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3)、元、明、清三代的超过以前所有的时代,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在我国文学光辉曜目的作品。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用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到了清代,又产生了蒲松龄的用文言写的短篇集《聊斋志异》,吴敬梓的长篇章回《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儒林外史》描述科举时代读书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辛辣地讽刺了科举制度的腐败和一些读书人争夺功名的丑态。《红楼梦》通过贸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悲剧,以及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的变迁,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社会末期的腐朽和封建礼教的虚伪,对于蔑视封建礼教力求发展个性的人物,表示很大的同情。《红楼梦》展现了巨大的生活画面,刻画了几十个性格极其鲜明、有高度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这部作品结构完整,笔法细腻,语言优美生动,在我国古典的发展达到了艺术高峰。《红楼梦》是我国古典中的巨著。

    5、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文学上出现了一些反映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要求的作品。像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都比较深刻地揭露清朝政府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黄遵宪、梁启超等也写了好些有民主主义思想的诗歌和散文。形式的多种多样,人物形象的鲜明生动,语言精炼形象,这是我国优秀古典文学的高度艺术性的表现。我国古典文学,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

    三、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集,作者是清代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点2

    一、重点词语

    1、逸:鸟起马惊,疾逸道左(奔跑)

    2、翔:巾袖无光,凝听翔立,若有所伺(止,不动)

    3、辱问:今日见辱问于长者(降低身份来问)

    4、幸:然而恨贯肌骨,亦何能愧避?幸一闻焉(希望)

    5、黜:舅姑毁黜以至此(降低身份)

    6、负载:负载珍重,不复言矣(旅途之劳)

    7、将:贵客将自何所至也(方,刚才)

    8、涘:昨下第,闲驱泾水之涘(sì)(水边)

    9、坐贻:不能鉴听,坐贻聋瞽(gǔ)(因而致使)

    10、擘:一时皆下,乃擘(bò)青天而飞去(裂)

    11、缱绻:幸为少尽缱绻(qiǎnquǎn)(缠绵深厚的情意)

    12、遑:不遑辞候,惊扰宫中(闲暇)

    二、通假字

    1、景从云合,而见一人,披紫衣,执青玉(通影,像影子一样)

    2、床以珊瑚,帘以水精(通晶,水精,即水晶)

    3、飨德情恩,词不悉彰,致达远冤(通享,受)

    4、从此已去,勿复如是(通以。已去,以后)

    三、一词多义

    1、幸:①贱妾不幸(动词,幸运)

    ②吾君方幸玄珠阁(驾临,特指君王到某处)

    ③幸被齿发(承蒙)

    ④幸一闻焉(希望)

    2、见:①见有妇人(动词,看见)

    ②今日见辱问于长者(表被动)

    3、坐、坐贻:①命坐于灵虚之下(动词,坐在)

    ②坐贻聋瞽(坐贻,因而致使)

    4、辞:①因告辞曰(告辞,辞别)

    ②乃前致辞者(言辞,言语)

    ③毅撝(huī)退辞谢(辞谢)

    ④吾何辞焉(推卸)

    5、以:①束以他物(用,把)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②再拜以进(相当于而)

    ③客当居此以伺焉(表目的,来)

    ④上帝以寡人有薄德于古今(因为)

    6、致:①宁可致意耶(传达)

    ②致负诚托(以致)

    四、词类活用

    1、乐:而夫婿乐逸(形容词意动,以……为乐)

    2、景、云:景(yǐng)从云合(名作状,像影子一样,像云一样)

    3、怛:诚怛人心(使动,使……伤心)

    4、急:而能急之(意动,以……为急)

    5、生:愿得生归(名作状,活着)

    6、东:东望愁泣引别东去(名作状,向东)

    7、止:夫乃止毅(使动,使……止步)

    8、柱、床、帘:柱以白璧,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精(名作动,做成柱子;做成床;做成帘子)

    五、古今异义的词

    1、舅姑:①古义:公婆。

    ②今义:舅舅和姑姑。

    2、亲戚:①古义:兄弟骨肉。

    ②今义:有姻亲关系的亲人。

    3、其实:①古义:他,实际情况(两个词)。

    ②今义:副词,表示实际情况。

    4、自然:①古义:天然。

    ②今义:不勉强,不拘束。

    六、句式

    1、毅怪视之,乃殊色也(判断句)

    2、妾,洞庭龙君小女也(判断句)

    3、吾君,龙也(判断句)

    4、吾,义夫也(判断句)

    5、非羊也,雨工也(判断句)

    6、此灵虚殿也(判断句)

    7、毅,大王之乡人也(判断句)

    8、今日见辱问于长者(被动句)

    9、为奴婢所感(被动句)

    10、为夫婿所薄(被动句)

    11、为顽童所辱(被动句)

    12、牧羊于道畔(介宾短语后置)

    13、束以他物(介宾短语后置)

    14、停于大室之隅(介宾短语后置)

    15、雕琉璃于翠楣(介宾短语后置)

    16、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介宾短语后置)

    17、乃访于洞庭(介宾短语后置)

    18、时有宦人密侍君者(定语后置)

    19、是何可否之谓乎(宾语前置)

    20、不然者,吾何辞焉(宾语前置)

    21、既而将诉(之)于舅姑(省略句)

    七、难句翻译

    1、子何苦而自辱如是?

    译:你有什么苦恼使自己委屈到这种地步呢?

    2、而夫婿乐逸,为奴婢所惑,日以厌薄。

    译:可是我的丈夫不务正事,喜欢游荡,被奴婢迷惑,他一天天地厌弃并轻视我。

    3、柱以白璧,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精,雕琉璃于翠楣,饰琥珀于虹栋。

    译:用白玉做成柱子,用青玉砌成台阶,用珊瑚做成床,用水晶做成帘,在翠色的门楣上镶嵌着琉璃,在彩色的屋梁上装饰着琥珀。

    4、须臾,红烟蔽其左,紫气舒其右,香气回环,入于宫中。

    译:片刻,这位女子身边红烟紫气缭绕,香气回环,她走进宫中。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点3

    文言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病句改错口诀:

    改错改错,仔细琢磨;少主谓宾,用词不妥,词序混乱,重复罗嗦,指代不明,连词用错,不合逻辑,否定太多,判明病因,准确改妥。”

    关联词语歌诀:

    “不但”“而且”表递进,“虽然”“但是”表转折;

    “只有”和“才”表条件,“如果”和“就”表假设;

    “因为”“所以”表因果,“不是”“就是”表选择;

    “首先”“然后”表承接,相关相反为并列。

    记叙顺序方法歌诀

    记叙主要三顺序,顺序倒叙和插叙。

    顺序按照时间写,层次脉络好了解。

    倒叙给人印象深,激发兴趣吸引人。

    插叙衬托和补充,为使主题更鲜明。

    作文制胜歌诀

    充足构思很必要,拟个好题有实效。

    扬长避短要做到,开头出彩是高招。

    亮点语言不可少,行文扣题也重要。

    虎头蛇尾不太妙,切入点新才。

    作文写作口诀:

    选材:作文选材要认真,注意观察动脑筋;要选精华动人事,下笔才能如有神。

    主题:叙事抒情或描写,生动形象又简洁;写来写去不可忘,主题思想要明确。

    立意:文章立意先要准,分清对错再求新;要从模仿变创作,不说假话只求真。

    结构:题材若像血和肉,文章骨架是结构;动笔之前要想好,层次逻辑分先后。

    开头:文章开头很重要,变化多端挺奇妙;开门见山最易学,不必东转又西绕。

    炼字:炼字就像拣沙粒,写完初稿反复吟;多余废字不可要,关键好字值千斤!

    造句:造句就怕老一套,活的语言动人心;日常听到好句子,积累起来写进文。

    剪裁:做衣服,讲剪裁,写完文章要修改;哪该简略哪该详,全凭增删巧安排。

    细节:提高写作靠勤学,关键时刻讲细节;选准典型写真切,画龙点睛才叫绝。

    结尾:好的结尾味无穷,坏的结尾意不明;千变万化不离宗,完成主题笔就丢。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归纳梳理

    ★高三语文重点知识点归纳集锦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点小归纳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点2020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高三语文知识要点梳理

    ★高三语文最全复习备考知识点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语文的重点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高中语文的重点知识点1

    常见标点符号4条

    1.破折号的作用:

    ①表解释说明;②表意思递进;③表话题转换;④表声音延长;⑤表语音较大的停顿或中断;⑥表语意的跳跃或转折;⑦表总结上文;⑧用在副标题前;⑨表事项的列举分承。

    2.省略号的作用:

    ①表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 ②表重复词语的省略; ③表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 ④表静默或思考; ⑤表说话断断续续; ⑥表语言的中断;⑦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3.使用省略号应注意:

    ①省略号就表示“等”、“等等”,省略号和“等”字,都可表列举省略,两者用一即可,不能同时使用;

    ②省略号后面一般不用点号。

    4.冒号的作用:

    ①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例如”、“如下”等词语的后边,表示提取下文。

    ②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③用在称呼语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

    ④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5.引号的作用:

    ①表引用实际内容;②表讽刺反语;③ 表特定称谓;④表着重强调。

    高中语文的档握重点知识点2

    1.三要素:

    A、人物 B、情节 C、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

    A、论点 B、论据 C、论证

    3.比喻三要素:

    A、本体 B、喻体 C、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

    何时 when 何地 where 何人 who 何因 why 何过 how 何果 what

    5.律诗四条件:

    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

    B、偶尾同韵

    C、中联对偶

    D、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

    A、叙述 B、议论 C、抒情 D、说明 E、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

    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喻)

    D、作比较 E、分类别 F、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

    A、总分总结构 B、总分结构 C、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

    A、按时间顺序

    B、按空间顺序

    C、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

    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

    A、举例法 B、对比法 C、喻证法 D、归谬法

    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夸张

    E、反问 G、反复 F、设梁蠢知问 H、对偶

    (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

    A、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

    (简记为:外语动心)

    14.七种短语类型:

    按功能划分为七种

    A、并列短语

    B、偏正短语

    C、主谓短语

    D、动宾短语

    E、动补短语

    F、介宾短语

    G、的字短语

    按词性分三种

    A、名橡消词性短语

    B、动词性短语

    C、形容词性短语

    15.六种句子成分:

    A、主语 B、谓语 C、宾语 D、补语 E、定语 F、状语

    16.十二词类(性):

    A、名动形 B、数量代 C、副介连 D、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

    A、表引文内容省略 B、表列举事项省略 C、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

    A、表解释说明前文 B、表后文跳跃转折

    C、表声音中断延长 D、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

    A、表引用实际内容 B、表讽刺反语 C、表特定称谓 D、表着重强调

    高中语文的重点知识点3

    写作手法知识点

    一、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

    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

    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

    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情节四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

    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

    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

    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

    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

    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埋下伏笔(记叙文、),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深化主题(记叙文、);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它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高中语文的重点知识点4

    修辞手法讲解8个手法

    一、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二、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三、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

    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

    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

    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

    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

    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

    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四、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①扩大夸张。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缩小夸张。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夸张。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五、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

    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六、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①成分排比。

    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②句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七、设问

    设问的特点:“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 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八、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①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②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高中语文的重点知识点5

    写作主要表达方式5类

    一、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1.顺叙——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所作的叙述。

    顺叙型的结构模式是:总叙+分叙(分叙1+分叙2+分叙3+分叙n)+结尾。

    作用:条理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重要断面提到文章前面,写完结局或断面,然后才按时间顺序写。

    作用:这种笔法能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3.插叙(补叙属于插叙一种)——对全文来说,插叙仅是一个片断,插叙完后,文章仍回到原来的事件叙述上来。这种插叙不是叙述的主体部分,一般不发生在主流的时间范围内。若把这种插叙删去,虽会削弱主体的深刻性,但不明显影响主要情节的完整性。

    作用: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作用: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二、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

    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五种人物的描写方法:

    肖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作用: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等等。具体回答的时候要说明白是什么性格、什么心理等。

    2、二种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3、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4、细节描写:

    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三、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四、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五、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

    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

    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高中语文的重点知识点6

    1.名词活用(1)名词活用作动词晋军函陵(驻扎,驻军)越国以鄙远(以….为边邑)既东封郑(以……为疆界)与郑人盟(结盟)宦士三百人于吴(使…做宦,帝王的仆隶)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以礼相待)无不bù之(给…食物吃)老臣病足(患病)赵王之子孙侯者(封侯)质于齐(做人质)树之以桑(种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然而不王者(称王,此处指一统天下)王无罪岁(归罪,归咎)狗髭食人食而不知检(吃)填然鼓之(敲起鼓)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2)名词作状语夜缒而出(在夜间)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在早上;夕,在晚上)既东封郑(向东)必庙礼之(在庙堂上)朝服衣冠(在早上)暮寝而思之(在晚上)能面刺寡人之过也(当面)日饮食得无衰乎(每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事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上,向上;下,向下。均作状语。)

    ⒉动词活用今寡人不能。(才能。)其继有在者乎。(继承人。)若不阙秦。(使……阕。)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使……尊。)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使……归顺。)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使``````退)⒊形容词活用越国以鄙远。(远方的国家。)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以待乏也。(物质匮乏的时候。)吊有忧,贺有喜。(忧愁的事;喜,高兴的事。)虽无四方之忧。(忧愁的事,指外患。)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羞恶之心。)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削弱。)然后卑事夫差。(降低身份)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羞辱,侮辱。)洁其居。美其服。(洁,使……洁;美,使….美。)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胜过。)谨庠序之教。(认真从事。作动词。)五特殊句式⒈判断句①此寡人之罪也——这是我的过错。②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过去与吴国的战争,不是你们几个人的过错。③是社稷之臣也。④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⑤非我也,岁也。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rou使之然也。⑦南冥者,天池也。⑧《齐谐》者,志怪者也。

    3.省略句①以(之)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省略介词宾语“之”。)②寡人请更(对待吴国的态度)(省略动词宾语。)③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泛南(省略介词“于”。)④不得见(太后)久矣(省略宾语。)⑤(老臣)愿令(之)得补黑衣之数(省略主语与兼语。)⑥(太后)不及今令(之)有功于国(省略主语与兼语。)⑦以(之)告(之)〔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⑧róu以(之)为轮。

    4.倒装句⑴宾语前置①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长安君以何于(在)赵托自(a.“以何”,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b.“自托”动宾短语宾语前置。)②何后之有?——有何后?(在疑问句中,宾语靠“之”的帮助可以前置。)③未之有也——未有之也(2)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3)介词结构后置①以其无礼于晋-----于(对)晋无礼②且贰于楚-----于(对)楚贰③佚之狐言于郑伯-----于(对)郑伯言④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昔者夫差于(在)诸侯之国耻吾君⑤乃号令三军曰-----乃于(向)三军号令曰⑥……贤于长安君--------于(比)长安君贤(胜过)⑦而封之以膏腴之地------而以膏腴之地封之⑧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申之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于(从)蓝取之,而于(比)蓝青;冰,水为之,而于(比)水寒

    5.被动句王之蔽甚矣(受蒙蔽)固定句式:日食饮得无衰乎?(表推测,译为:该不会``````吧。)

    高中语文的重点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大全

    ★高中语文知识要点汇总大全

    ★高中语文知识点汇总大全

    ★高中语文必修重点知识总结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2020高中语文知识重点总结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2020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大全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3b57837d30f874be5607a657c671896b";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2023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它是语文学习的第一步。下面是由我启蚂橘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一)

    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悄团“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物迹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二)

    1、称号“丹青高手”、“梨园子弟”、“园丁世家”所指的职业分别是画家、戏曲演员和教师。

    2、古诗文中常提到的“岁寒三友”,它们是松、竹、梅;“花中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

    3、古人表年龄都有专门的代称:二十岁叫弱冠,三十岁叫而立,四十岁叫不惑,六十岁叫花甲,七十岁叫古稀。

    4、古诗文中“汗青”指代史册,“桑梓”指代家乡,“须眉”指代男子,“巾帼”指代妇女,“社稷”指代国家,“布衣”指代平民。

    5、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伉俪”喻夫妻。“丝竹”指音乐。

    6、中国古代“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七略四库”中的“四库”是指 经、史、子、集。

    7、“文房四宝”是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统称;人们常说“五音不全”,这“五音”是指宫、商、角、徵、羽。

    8、“三皇五帝”中,通常称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称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

    9、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剧中人物分别由生、旦、净、丑四种角色行当扮演。通常所说的“末”归入“生”中。

    10、“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11、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书”,即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

    12、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13、文言中的“江”一般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14、文言将山之南水之北称阳;山之北水之南称阴。

    15、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一甲第二、第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假如考不中,则称“落第”。乡试正榜所录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则称为解元;中秀才则称进学。

    16、①“同窗”指同学②“妯娌”指兄和弟的妻子的合称④“可汗”指古代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某些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⑤“垂髫”指小孩⑥“骚人”文人⑧“子曰诗云”孔子 《诗经》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三)

    标点符号

    用法说明:

    (一)点号——表示词句的停顿和语气

    1、句末点号

    (1)句号[。]表示陈述句末尾停顿。

    例句:迎风快骑使人感到轻快又有力量,飘飘然而心旷神怡。

    (2)问号[?]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

    例句:你知道这朵花的名字吗?

    (3)叹号[!]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例句: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2、句内点号

    (1)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停顿。

    例句: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动摇了。

    (2)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例句:我把春天的水仙、兰花,夏天的芙蕖,秋天的秋海棠,冬天的腊梅,当作我的命根子。

    (3)分号[;]表示一句话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例句: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

    (4)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用来提起下文。

    例句:不久便到了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

    (二)标号——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

    1、引号[“”]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着重强调、特殊称谓和讽刺否定等的话。

    例句: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

    2、括号标明行文中注释的话。

    例句:《飞红滴翠记黄山》选自《话说长江》(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年版)。

    3、破折号[——]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

    例句:已登上敌岸的战士,踏着反动派的旗子,向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老巢——南京城冲去。

    4、省略号[……]标明行文中省略了的话等。

    例句:她画得很慢,一号房、二号房、发电房、奠基石、国旗……每画一样,脑子里都要闪现出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心里都要引起一阵激动。

    5、书名号[《》]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等。

    例句:《繁星》选自《巴金选集》第八卷。

    特别提醒:

    (一)问号

    1、选择问句,句中用逗号,句末用问号。

    例句: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

    2、连续问句后均用问号。

    例句: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

    3、主谓倒装句,句号放在句末,谓语后用逗号。

    例句: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4、有的句子虽使用了疑问词,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语气,句末不可用问号。

    例句:我不知道他的书放在什么地方。

    (二)顿号

    1、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

    例句:这个小姑娘看上去有十二三岁。

    2、并列词语之间有“和”“及”“与”等连词,不用顿号。

    例句:商店里陈列着家电服装和日用百货。

    3、集合词语不用顿号。

    例句:再过七八年,工农业生产将会有大的发展。

    (三)冒号

    1、转述的话不能使用冒号。

    例句:李老师说,他今天不舒服,不来给同学们上课了。

    2、“XX说”在中间,话在“XX说”前后,不能用冒号,用逗号。

    例句:“嗯,”他终于说,“送行的季节差不多了。”

    3、短暂停顿不必用冒号

    例句:本市文坛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勇、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四)引号

    1、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2、如果引文不完整或者引文成为作者自己说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要放在后引号之外。

    例句:她常常对我讲“长毛”。

    强化训练:

    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说的“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也正是松鼠的风格写照。

    B.两只手握到一起的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C.让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的?

    D.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

    B.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和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

    C.开荒,种庄稼,种蔬菜,是足食的保证;纺羊毛,纺棉花,是丰收的保证。

    D.《宁静而深沉的意境》选自《诗人的羽翼》(三联书店1987年版)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B.他说过,没有人的时候是一定要关门的。

    C.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

    D.什么时候动身?从哪儿上车?我都打听好了。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B.园子里载满了果树,有桃树,有梨树,还有李树……等等。

    C.“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D.请你这道难题该怎么解决好。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忽然间,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吗?

    B.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C.其时进来的是一位十二、三岁的少年,他是游泳的好手。

    D.“吃一堑,长一智”,便是这个道理。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不知道家里为什么将我送到书塾里去了?

    B.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

    C.这种路口堵塞现象人们给起了个生动的名字:“动脉栓塞”。

    D.科学与艺术——一个硬币的两面!

    7、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

    B.生活教我认识了桥:与水形影不离的过河的建筑。

    C.青岛的海有春,有夏,有秋,没有凝固封冻的冬。

    D.蔡老师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8、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真美啊!桂林的山水。

    B.我们曾经学过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春”。

    C.我们信它,因为它是“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D.乡亲们打出了“楚瑜——欢迎你回家”的横幅,热情欢迎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回乡探亲。

    9、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做事前,要仔细想想,为什么做这件事?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做好?

    B.万人大礼堂,里面宽76米;深60米;中部高33米;体积达86000立方米。

    C.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

    D.由于下雨,原定于今天举行的第五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只好延期了。

    10、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B.他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C.我不知道这条路能不能走通?但我一定要竖定不移地走下去。

    D.《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不拱桥。

    1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爸爸哈哈一笑:“不做小事的人,怎么干得成大事”!

    B.家中有一部“评注图象水浒传”,一打开,就被一幅幅插图吸引住了。

    C.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D.“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1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B.多美啊?祖国的春天?

    C.这种人西洋便叫做“有学问的笨伯”,在中国便可称为“两脚书橱”,或“冬烘先生”。

    D.《白鹭》就是一篇能让人“反复地品味”的好散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