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历史

磺胺发展历史,磺胺smz的作用

  • 历史
  • 2023-12-19

磺胺发展历史?磺胺的发展历史:1932年,德国化学家合成了一种名为“百浪多息”的红色染料,因其中包含一些具有消毒作用的成分,所以曾被零星用于治疗丹毒等疾患。然而在实验中,它在试管内却无明显的杀菌作用,因此没有引起医学界的重视。那么,磺胺发展历史?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磺胺类药物的发展及意义的论文

磺胺类药物为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用于临床已近50年,它具有抗菌谱较广、性质稳定、使用简便、生产时不耗用粮食等优点。

特别是1969年抗菌增效剂——甲氧苄氨嘧啶(TMP)发现以后,与磺胺类联合应用可使其抗菌作用增强、治疗范围扩大,因此,虽然有大量抗生素问世,但磺胺类药仍是重要的化学治疗药物。

磺胺的发展历史:

1932年,德国化学家合成了一种名为“百浪多息”的红色染料,因其中包含一些具有消毒作用的成分,所以曾被零星用于治疗丹毒等疾患。然而在实验中,它在试管内却无明显的杀菌作用,因此没有引起医学界的重视。

同年,德国生物化学家格哈特·杜马克在试验过程中发现,“百浪多息”对于感染溶血性链球菌的小白鼠具有很高的疗效。后来,他又用兔、狗进行试验,都获得成功。这时,他的女儿得了链球菌败血病,奄奄一息,他在焦急不安中,决定使用“百浪多息”,结果女儿得救。

令人奇怪的是“百浪多息”只有在体内才能杀死链球菌,而在试管内则不能。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特雷富埃尔和他的同事断定,“百浪多息”一定是在体内变成了对细菌有效的另一种东西。

于是他们着手对“百浪多息”的有效成分进行分析,分解出“氨苯磺胺”。

磺胺药发明的历程

在磺胺问世之前,西医对于炎症,尤其是对流行性脑膜炎、肺炎、败血症等,都因无特效药而感到非常棘手。

1932年,德国化学家合成了一种名为“百浪多息”的红色染料,因其中包含一些具有消毒作用的成分,所以曾被零星用于治疗丹毒等疾患。然而在实验中,它在试管内却无明显的杀菌作用,因此没有引起医学界的重视。

同年,德国生物化学家格哈特·杜马克在试验过程中发现,“百浪多息”对于感染溶血性链球菌的小白鼠具有很高的疗效。后来,他又用兔、狗进行试验,都获得成功。这时,他的女儿得了链球菌败血病,奄奄一息,他在焦急不安中,决定使用“百浪多息”,结果女儿得救。

令人奇怪的是“百浪多息”只有在体内才能杀死链球菌,而在试管内则不能。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特雷富埃尔和他的同事断定,“百浪多息”一定是在体内变成了对细菌有效的另一种东西。于是他们着手对“百浪多息”的有效成分进行分析,分解出“氨苯磺胺”。其实,早在1908年就有人合成过这种化合物,可惜它的医疗价值当时没有被人们发现。磺胺的名字很快在医疗界广泛传播开来。

1937年制出“磺胺吡啶”,1939年制出“磺胺噻唑”,1941年制出了“磺胺嘧啶” ……这样,医生就可以在一个“人丁兴旺”的“磺胺家族”中挑选适用于治疗各种感染的药了。

磺胺smz的作用

一、配合饲料的发展历史

配合饲料生产肇始于20世纪初。50年代以后,由于对家畜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需要量的了解日益确切,加以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等被作为添加剂纳入饲料领域,配合饲料的生产突飞猛进。它的应用先在欧美普及,并很快推广到亚洲和其他地方。

二、抗生素的使用历史

1877年,Pasteur和Joubert首先认识到微生物产品有可能成为治疗药物,他们发表了实验观察,即普通的微生物能抑制尿中炭疽杆菌的生长。

1928年,弗莱明爵士发现了能杀死致命的细菌的青霉菌。青霉素治愈了梅毒和淋病,而且在当时没有任何明显的副作用。

1936年,磺胺的临床应用开创了现代抗微生物化疗的新纪元。

1944年在新泽西大学分离出来第二种抗生素链霉素,它有效治愈了另一种可怕的传染病:结核。

1947年出现氯霉素,它主要针对痢疾、炭疽病菌,治疗轻度感染。

1948年四环素出现,这是最早的广谱抗生素。在当时看来,它能够在还未确诊的情况下有效地使用。今天四环素基本上只被用于家畜饲养。

1956年礼来公司发明了万古霉素,它被称为抗生素的最后武器。因为它对G+细菌细胞壁、细胞膜和RNA有三重杀菌机制,不易诱导细菌对其产生耐药。

1980年代喹诺酮类药物出现。

磺胺嘧啶比其他磺胺药易通过

小分子药物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天然产物的发现和利用。在这个阶段,人们从自然界中寻找并提取具有药效的物质,如从柳树皮中提取的水杨酸,这就是最早的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这些天然产物的发现和利用为人类对抗疾病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第二阶段是化学合成药物的兴起。随着有机化学的发展,人们开始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制造药物。例如,合成抗菌药磺胺类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方式。这个阶段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药物的种类和来源,为小分子药物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第三阶段是生物技术与小分子药物的结合。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开始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来发现和制造小分子药物。例如,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可以快速找到具有药效的小分子化合物。这个阶段的发展,使得小分子药物的研发更加精准、高效,为人类的健康事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小分子药物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从天然产物的利用到化学合成药物的兴起,再到生物技术与小分子药物的结合,人类对于小分子药物的认识和利用不断加深,为对抗疾病、保障人类健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手段。

磺胺类药物的发展及意义

磺胺药(Sulfonamides)为比较常用的一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可以口服、吸收较迅速,有的(如磺胺嘧啶,SD))能通过血脑屏障渗入脑脊液、较为稳定、不易变质等优点。磺胺药单独应用,微生物易产生耐药性,甲氧苄啶的出现,加强了磺胺药的抗菌作用,使磺胺药的应用更为普遍。

以上就是磺胺发展历史的全部内容,磺胺类药物在20世纪30年代发展很快,临床上应用的药物曾有20余种,40年代以后由于青霉素等抗生素的出现,磺胺类药物在化学治疗药物中的地位下降,但是磺胺类药物有抗菌谱广、疗效确切、可以口服,吸收较迅速等特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