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古代烹饪大师有哪些 古代有名神厨师叫什么 古代有名的厨师有哪些 中国十大厨师排名 中国历史大厨师
国以民为本,民消谨以食为天。中国是个餐饮文化大国,貌似每个节日都和吃有关,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春节吃饺子等等。中国的美食多不胜数,光菜系就有八大种,据说有个外国友人号称三年吃遍中国,可五年过去了,还在四川呆着。中国能有这么多美食,跟一个职业有直接关系——厨子。来盘点一下历史上有名的厨子有哪些。
第一位是个传说中的人物——彭祖,据说活了800岁,他是中国第一位著名的职业厨师,被誉为“厨行的祖师爷”。他擅长做野鸡汤,献给帝尧食用,帝尧高兴,把他封于大彭。他是“雉饪之道”的始祖,便尊他为彭祖,之后“雉饪之道”逐渐发展成“烹饪之道”。
人们最为感兴趣的还是他的长寿之道,据说他是南极仙翁的转世,是个能吃会做的长寿老人。但这样的人会怎么死呢?对于彭祖的死有个有趣的说法,因为他长寿,所以娶了一个又一个老婆,到最后一个时,他妻子问他长寿的秘诀,彭祖看着如花似玉的妻子,得意的说:“告诉你也没用,是阎王不小心把我的名字从生死薄上撕下,做了纸捻子,所以我才活到现在。”没想到他妻子嘴碎,到处传,结果传到阎王耳朵里,阎王找到那个纸捻子,从新贴在生死簿上,就把彭祖判死了,于是流传下这样一句话,“彭祖活了八百八,有话不该对妻子说”。
第二位有名的厨子,是被称为“厨圣”的伊尹。伊尹夏末商初时期的人物,他是奴隶出生,本是个普通的厨子,被商汤看重,一番交谈下来,商汤觉得是个人才,予以大用,拜为老师,封其为相,伊尹果然没负商汤的厚望,辅佐商汤王灭掉了夏朝,又帮助商汤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使商朝初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伊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帝王师”。
伊尹的烹饪技术也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他的“五味调和”说与“火候论”,至今仍是厨师界的经典,“教民五味调和,创中华割烹之术,开后世饮食之河”。他更神的是把烹返升饪和治国联系起来,老子赞誉他,“治大国如烹小鲜”,跨界人才,融会贯通,不得不服。
接下来说个奸臣,虽然奸,但在厨艺造诣很高,他就是齐桓公的大臣易牙。易牙有两个绝活,一是通过水、盐、火的调和使用,做出酸咸合宜,美味适口的饭菜来;二是烹饪和医疗结合起来,创制食物疗养菜莱。正是因为他的这两们绝活,深得齐桓公喜爱,飞黄腾达。
易牙刚开始也是一个民间厨师,由于厨艺独到,而且善于琢磨和思考,渐渐得到国君齐桓公的赏识。进宫后,更是琢磨着如何讨好齐桓公,齐桓公是个爱吃的主,易牙就变着方的给齐桓公弄好吃的。有次齐桓公说:“我吃遍天下美味,可就是没吃过人肉,遗憾啊遗憾。”这本是句戏言,可易牙觉得这是个讨好齐桓公的机会,便把自己4岁的小儿子杀了,做人肉给齐桓公吃。齐桓公得知后,心里不舒服,但认为易牙完全忠于自己,更宠信易牙。
管仲死后,齐桓公也老了,易牙把持朝政,发动政变,囚禁齐桓公,最后活活被饿死,也是他轻信小人的报应吧。
接下来就要说大家最熟悉的苏东坡了。他不仅文采了得,做饭也是一绝,以他名字命名的“东坡肉”至今仍大受欢迎。关于东坡肉的传说有很多,我说一例比较得人心的故事。
相传苏轼在据传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组织民工在西湖筑了一道堤,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为了感谢苏东坡,那年过春节,城里男女老少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盛情难却,苏东坡便收下了猪肉。后来,他叫人将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按民工的花名册,挨家挨户把肉分送给他们过年。老百姓看到苏东坡不忘民工,越发爱戴他,把他送来的肉叫“东坡肉”。吃起东坡肉来更觉味道鲜美。
最后要说一位女子——董小宛。江苏苏州人,家道中落沦落青楼,与与柳如是、陈圆圆、李香君等同为“秦淮八艳”。她的一生尽起波澜,她是家中独女,父母视若珍宝,琴棋书画,针线女红样样精通,本是个才得俱全的姑娘,可惜家道中落,逼不得已落入青楼,结果名震秦淮。偶然间遇到才子冒辟疆,两人约定,冒辟疆一等乡试结束,马上回来为她赎身。之后两人过了一段安稳日子,又赶上李自成造反,经历战乱流离,最终与世长辞。
董小宛善制菜蔬糕点,尤善桃膏、瓜膏、腌菜等闻名于江南,他发明了“董肉”和“董糖”, 小宛腌制的咸菜能使黄者如蜡,绿者如翠。各色野菜一经她手都有一种异香绝味。她做的火肉有松柏之味,风鱼有麂鹿之味,醉蛤如桃花,松虾如龙须,油鲳如鲟鱼,烘兔酥鸡如饼饵,一匕一脔,妙不可言。董小宛返回南京秦淮后,终日思念辟疆,特亲自下厨,以精细白糖、褪壳芝麻、纯净饴糖加上等面粉制成一种酥糖,从秦淮托人转带给如冒辟疆,以寄深情厚意。因小宛制的酥糖酥松香甜、易化、食后留香,疲倦喜食拿世基,故小宛常年制作,并以此糖飨客,馈赠亲友,天长日久,商家仿作供市,称作“董糖”。
1、伊尹 伊尹(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50年),姒姓,伊氏,名挚,空桑(今河南省杞县空桑村)人。因其母居伊水之上,故以伊为氏 。夏末商年政治家、思想家,商朝开国元勋、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中华厨祖。伊尹幼年的时候被寄养于庖人之家,得以学习烹饪之术,长大以后成为精通烹饪的大师。伊尹建树卓著,烹饪理论与实践较全面。记载伊尹烹饪实践的倒不多,只有说他去见商汤时烹调了一份鹄羹(天鹅羹)很受青睐。但从《吕氏春秋·本味篇》伊尹说汤以至味那些话来看,他的烹饪理论水平绝对是一流的。 2、易牙 易牙,春秋时代一位著名的厨师,也有写成狄牙的。他是齐桓公宠铅陆脊幸的近臣,用为雍人。易牙是第一个运用调和之事操作烹饪的庖厨,好调味,很善于做槐渗菜。易牙作为雍人,擅长于调味,所以很得齐桓公的欢心。因为他是厨师出身,烹饪技艺很高,他又是第一个开私人饭馆的人,所以他被厨师们称作祖师。 3、太和公 太和公,春秋末年吴国名厨,无锡人。精通制作水产品为原料的菜肴,尤以炙鱼闻名天下,尤得吴王姬僚的喜爱。吴公子姬光为了谋夺王位,拜请勇士专诸除掉姬僚。专诸得悉僚爱吃鱼,便在太湖畔拜太和公为师,学做厨师,学艺3个月,终于把炙鱼手艺学成。姬僚贪吃这道好菜,特来参加姬光的家宴,专诸置短剑于烤好的鲤鱼腹内,借上菜之机靠近姬僚,当场把僚刺毙。 4、膳祖 膳祖,为唐朝一代女名厨。段成式编的《酉阳杂俎》书中名食,均出自膳祖之手。根据历史记载,膳祖为唐朝丞相段文昌的家厨。段曾自编《食经》50章,主持段府厨房的女厨师膳祖,烹调技艺原本精湛,又得段的 *** ,如虎添翼,身手更加不凡。她对原料修治,滋味调配,火候文武,无不得心应手,具有独特本领。 5、梵正 梵正,为五代时尼姑、著名女厨师,以创制「 ”辋川小样”风景拼盘而驰名天下,将菜肴与造型艺术融为一体,使菜上有山水,盘中溢诗歌。辋川小样是用脍、肉脯、肉酱、瓜果、蔬菜等原料雕刻、拼制而成。拼摆时,她以王维所画辋川别墅20个风景图为蓝本,制成别墅风景,使菜上有风景,盘中溢诗情。 6、刘娘子 刘娘子是南宋高宗宫中女厨,主管皇帝御食。刘娘子手艺高超,虽宫中规定作为「 ”五品”官的「 ”尚食”,应由男厨师担任,但她以烧得一手皇帝喜爱的好菜,而被破格任用,人们尊称她为「 ”尚食刘娘子”。刘娘子是我国第一位著名的宫廷女厨师,宋朝版「 ”大长今”。 7、董小宛 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名白,字小宛,号青莲,江苏苏州人,因家道中落生活贫困而沦落青楼,名隶南京教坊司乐籍,与柳如是、陈圆圆、李香君等同为「 ”秦淮八艳”。董小宛还是厨艺高手,她腌制的咸菜能使黄者如蜡,绿者如翠。各色野菜一经她手都有一种悉歼异香绝味。她做的火肉有松柏之味,风鱼有麂鹿之味,醉蛤如桃花,松虾如龙须,油鲳如鲟鱼,烘兔酥鸡如饼饵,一匕一脔,妙不可言。据介绍:人们常吃的虎皮肉,走油肉,就是她的发明。《影梅庵忆语》中更详细记载了董小宛制作桃膏、瓜膏,还有红腐乳的方法。以及一些对饮食及泡制方法的评论。 8、宋五嫂 宋五嫂,为南宋著名民间女厨师,高宗赵构乘龙舟西湖,曾尝其鱼羹,赞美不已,于是名声大振,奉为脍鱼之「 ”师祖”。宋五嫂志以醋为主要佐料,辅之以生姜、大蒜、糖、盐等,烹制了一道色、香、味独特的「 ”醋溜鱼”,受万乘之主赏赐,四远皆知,各地纷纷仿制,并作为一大名菜世代相传。杭州的楼外楼、五柳居等,就是因为经营醋溜鱼而数百年久盛不衰。 9、萧美人 萧美人,清朝乾隆年间著名女点心师,以善制馒头、糕点、饺子等点心而闻名,袁枚颇为推崇她,《随园食单》中盛赞其点心「 ”小巧可爱,洁白如雪”。因皇亲国戚的赏识和文人名士的垂青,萧美人糕一时成了江南名流雅士十分青睐的糕点,乾隆时期萧美人所做的小吃更被赐为皇家贡品。 10、王小余 王小余,清乾隆时是袁枚家的掌勺大厨师,是一位烹饪专家,身怀技艺,有高明丰富的理论经验。他烧的菜肴香味散发「 ”闻其臭香,十步以外无不颐逐逐然”。他对于烹饪技艺颇有研究,曾发表过一系列高见,这些技术上的真知灼见,对袁枚影响很大,《随园食单》有很多篇幅得力于王小余的见解。王小余死后,袁枚为了纪念这位优秀厨师,专门写了一篇《厨者王小余传》。
中国四大厨神分别为彭祖、詹王、易牙及伊尹,厨神首推伊尹。
1、彭祖
关于彭祖的介绍,既有养生也有长寿之说,但除此之外,他在烹饪领域也有独到的技术,这才是他被称为烹饪鼻祖的来历。彭祖,姓钱名铿,是黄帝的第八代孙。彭祖为长寿之神,相传他曾隐居武夷山幔亭峰下,茹芝饮瀑,遁迹养生,寿至百年。其有二子,一名彭武,二名彭夷,来此山定居,故此山便命名为武夷山。他们给武夷山留下许多宝贵的保健餐饮与美食养生的财富。
彭祖因善调制味道鲜美雉羹,治好尧帝厌食症,而受封于大彭(今江苏省徐州市)。屈原在《楚辞·天问》中写道:“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汉代楚辞专家王逸注曰:“彭铿,彭祖也。好和滋味,善斟雉羹,能事帝尧,帝尧美而飨食之也。”宋代洪兴祖补注曰:“彭祖姓钱名铿,帝颛顼玄孙,善养气,能调鼎,进雉羹于尧,封于彭城”。
2、易牙
有史料记载易牙给齐桓公做饭,一次仿锋神桓公对易牙说:“寡人尝遍天下美味,唯独未食人肉,倒为憾事”,桓公此言本是无心的戏言,而易牙却把这话牢记在心,想博得桓公的欢心。于是将自己4岁儿子做成了羹,献给了齐桓公品尝,齐桓公觉得鲜美无比,遂问易牙:“此系何肉?”易牙哭着说是自己儿子的肉。易牙为了满足国君的要求不惜烹了自己的儿子,没有人性,以此来说,易牙更难成为中华厨祖。
3、伊尹
伊尹是历史上第一个以负鼎俎调五味而佐天子治理国家备亏的杰出庖人。他创立的“五味调和说”与“火候论”,至今基旦仍是中国烹饪的不变之规。他“教民五味调和,创中华割烹之术,开后世饮食之河”,在中国烹饪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中国烹饪界尊为“烹调之圣”、“烹饪始祖”和“厨圣”。
伊尹由厨入宰的经历,从史料记述中可知,伊尹先是当过奴隶的,幼年的时候寄养于庖人之家,得以学习烹饪之术,长大以后成为精通烹饪的大师。并由烹饪而通治国之道,说汤以至味,成为商汤心目中的智者贤者,被任用为相,影响较大。以伊尹来比喻技艺高超的厨师的词语也不少。“伊尹煎熬”(枚乘《七发》),“伊公调和”(梁昭明太子《七契》),“伊尹负鼎”(《史记》),“伊尹善割烹”(《汉书》)等。
在中国几千年烹饪技术发展长河中,曾经出现了许多的技艺高超的名人,如帝尧时代传说中的彭铿、周朝的太公吕望,春秋时代的易牙等。这些人都各有专长,而且在烹饪技术的发展中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伊尹在烹调技术及其烹饪理论等方面独树一帜。厨艺,只是伊尹众多本领中的一种。伊尹是中国烹饪之圣。如今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地中国烹饪的同行也都奉伊尹为中国的“厨圣”、“烹调之圣”。
扩展资料:
伊尹还是史上最有名厨神宰相,是有史书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贤相,他辅佐商汤,灭掉夏朝,结束了夏桀的残暴统治。在他的努力下,商朝前期国家机器、政治制度臻于完善,经济、文化都有很大发展,社会也比较稳定。伊尹还是我国中药史上伟大的药剂学家,同时也是民间的厨神。他死后葬于南亳(现商丘市虞城县境内),距今已有约3600年的历史。
参考资料:人民网-厨神为何首推伊尹?
古代最有名的厨师之神应该是伊尹。这在《吕氏春秋-本味篇》中有记载。伊尹很小就有了名气,商汤听到他的名声,就想把他收拢过来。伊尹是有莘国人,有莘旦租国君不给,但伊尹却想到商汤的国家去。为此,商汤就向有莘氏求婚,有莘国君答应了,派伊尹作国君妹妹的随从陪嫁去了商。
这和饮食还没有什么关系,那么伊尹为什么会成为厨神呢?原来在商汤召见伊尹的仪式上,伊尹大讲如何调味,如何把饭菜做得好吃。从调味开始,伊尹讲道了各地的美食。他对商汤说,你要吃到这些美食,就要有良马,要成为天子,但你要成为天子,就要实行仁政,让你的百姓生活好、信任你。商汤照着伊尹的话去做了,果然统一了天下。记载商汤和伊尹对话的《吕氏春秋-本味篇》也就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烹饪文件。伊尹因辅助商汤夺得天下而成为一代名相,而名相的进身阶梯却是厨艺。伊尹的经历倒是可以为陈胜、吴广的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佐证了。
祝融氏(传说中发明了火)的侄孙彭祖,叫钱铿,是早期的另一个厨神。彭祖深谙养生、养性之道,身为大夫,却不理政,整天在外云游。270岁时,只像5、60岁的人。到了殷朝末年,767岁了,还不显老。传说彭祖以雉和以五味,创造了雉羹献给尧帝。尧帝很高兴,封他为诸侯。屈原的《离骚》中有“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和久长”之叹。成为彭祖,是因为其深知养性之道,子孙繁多,被认为是彭姓的祖先。
还有一个叫雍巫的,又叫易牙。本是厨师,做得一手好菜。传说是第一个运用调和各种味道做菜的。他素善奉迎模拆兆,用美味迎合齐桓公。做了重臣。管仲死了以后,他和其他人拥立的太子无能,导致齐国大乱,史书评价不好。但他是厨师出身,又进行具体的操作,所以被厨师立为厨神。他为讨好齐桓公,把自己的儿子做成肉羹献上,为此颇为后人诟病。有首诗中说:雍巫善味祖彭铿,就是说的易牙。
还有一位是皇帝。汉宣帝刘询,被后人称为饼师神,也就是今天的白案师傅的祖师。其实他和厨艺没有一点关系,他的祖父、汉武帝的太子刘醵被诬而造反,被汉武帝杀死了,刘询的父母也死在战乱之中。刘询隐姓埋名混迹民间。他经常去一家饼铺卖饼吃,这家饼铺的生意就格外的好。后来霍去病拥立刘询做皇帝后,关中地区的厨业,就把他奉为祖御衫师了。“关中饼师每图宣帝像于肆中,今迨成俗”。宋朝的文献有着这样的记载。
伊尹:为商朝辅国宰相,商汤一代名厨,有“烹调之圣”美称,“伊尹汤液”为人传颂千年不衰。
易牙:也名狄牙,为春秋时期名巫、著名厨师,精于煎、熬、燔、炙,又是调味专家,得宠于齐桓公。
太和公:为春秋末年吴国名厨,精通水产为原料的菜肴,尤以炙鱼闻名天下。
膳祖:为唐朝一代女名厨。段成式编的《酉阳杂俎》书中名食,均出自膳祖之手。
梵正:为五代时尼姑、著名女厨师,以创制“辋川小祥”风景拼盘而驰名天下,将菜肴与造型艺术融为一体,使菜上有山水,盘中溢
诗歌。
刘娘子:为南宋高宗宫中女厨,历史上第一个宫廷女厨师,称为“尚食刘娘子”。
宋五嫂:为南宋著名民间女厨师。高宗赵构乘龙舟西湖,曾尝其鱼羹,赞美不已,于是名声大振,奉为脍鱼之“师祖”。
董小宛:明末清初秦淮名妓,善制菜蔬糕点,尤善桃膏、瓜膏、腌菜等,名传江南。现在的扬州名点灌香董糖、卷酥董糖,为她所创制。
萧美人:清朝著名女点心师,以善制馒头、糕点、饺子等点心而闻名,袁枚颇为推崇她,《随园食单》中盛赞其点心“小巧可爱,洁白如雪”。
袁枚不仅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还是一位有丰富经验的美食家,所著《随园食单》一书,是我国清代一部论述烹饪技术、南北菜点茶酒的食物本草类重要文献。经40年的积累,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才刊刻出版。今国内存世版本有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小仓山房刻本(藏湖南中医学院图书馆)、清·乾隆嘉庆间刻本(藏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清·嘉庆元年丙辰(1796年)经纶堂刻本(藏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清·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年)著易堂铅印本(藏扬州市图书馆)、随园刻本(藏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民国上海中华图书馆铅印本(藏长春中医学院图书馆)6种。
全书分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性单、杂性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水族无鳞单、杂素菜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茶酒单14个方面。须知单中提出了既全且严的20个操作要求,包括食物的性味,作料的配伍,洗刷,调剂,搭配的方法,以及火候,色香的掌握和补救,乃至盛具的讲究等。戒单中提出了14个注意事项,其中不少经验值得借鉴。书中用大量篇幅详细地记述了我国从14世旦培纪至18世纪中流行的南北袭迟前菜肴饭点,以及当时的美酒名茶。分别列出海鲜单9种,江鲜单6种,特性单43种,杂性单16种,羽族单47种,水族单(又分有鳞、无鳞两类)45种,杂素菜单47种,小菜单41种,点心单55种、饭粥单2种,菜酒单16种,共327种。)此外,《随园食单》虽言菜点茶酒,但其中不乏食物疗法内容。如记载食物的药用功能的有:“黄芪蒸鸡治瘵”,“马兰头,油腻后食之醒脾”,“酸菜,醉饱之余,醒脾解酒”。另外“煨麻雀”单中,记有“薛生白常劝人勿食人间豢养拍清之物,以野禽味鲜,且易消化”等等,不胜枚举。记载饮食清淡,有益健康时,说到“富贵之人嗜素,甚于嗜荤”,且介绍“豆芽配燕窝以贱陪极贵”,“大头菜入荤菜中,最能发鲜”等食单。
窝窝头和慈禧
窝窝头是用玉米面或杂合面作成的,外型是上小下大中间空,呈圆锥状,本来是过去北京穷苦人的主要食品。人们为了使它蒸起来容易熟,底下留有个孔(北京俗语叫窝窝儿),又因为它是和馒头一样的主食,所以北京人称这种食品为窝窝头。
关于窝窝头,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庚子年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前夕,慈禧太后带着一千余人仓皇逃往西安。途中,西太后感到饥饿难忍,疲乏不堪。太监们四处搜寻,好容易从一个没有逃跑的村民家中找到一个凉窝窝头,献给了太后。慈禧拿起窝窝头狼吞虎咽吃了下去,顿感浑身舒服,一直到晚上都没觉饿。后来她回味起来,觉得这个窝窝头比御膳房的珍馐美味不知香甜多少倍。在御驾回銮以后,便命令御膳房为她做窝窝头吃。御膳房厨师仿照民间窝窝头的样子,用细玉米面、黄豆面、白糖、桂花加温水搅拌,一斤面捏成一百个小窝头,蒸熟以后金黄闪光,形似宝塔,吃在嘴里甜香可口,别有风味,受到了慈禧的称赞,小窝窝头也随之成了清宫中的有名小吃。
西施和炒西施舌
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民间传说的佳话颇多。在烹饪史上与这位美女相关的美食亦不少。
西施之死,众说不一。在福建名菜“炒西施舌”的历史传说中,有这么一段故事。传说,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灭吴后,他的夫人偷偷地叫人骗出西施,将石头绑在西施身上,尔后沉入大海。从此沿海的泥沙中便有了一种似人舌的文蜊(即蛤蜊),大家都说这是西施的舌头,所以称它为“西施舌”。其实“西施舌”是沿海食品文蜊的一个品种,属瓣鳃软体动物,双壳贝类,肉质软嫩,汆、炒、拌、炖,其鲜美的味道都令人难忘。三十年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在福建时,亦称赞长乐“西施舌”是闽菜中最佳的一种神品。
楚霸王项羽和烧杂烩
在苏北一带,无论是寻常人家,还是星级宾馆,在酒筵上,有一道菜不可缺少,那就是烧杂烩。尤其是在操办红白喜事时,此菜更作为众菜之首被推上席间,让众食客大快朵颐。这道菜荤素搭配,鱼肉并列,将一些味性相佐的菜肴一并相烹,调以各种佐料。
这烧杂烩是怎么来的呢?苏北人一致的看法,与楚霸王项羽有关。据说,项羽吃饭每顿饭菜无二样,这个特点伤透了手下厨子的脑筋。为了使驰骋沙场、鞍马劳碌的大王有个健壮的身体,厨子们左思右想。其中一个小厨子想出个办法,他将一些鸡,鱼肉等放入一锅,精心烹制后,端到大王面前。未曾想,项羽吃了第一口,胃口就被吊了起来,一大碗杂烩顷刻吃了个精光,而且批示厨师,今后为了节省时间,菜就这么烧。
从此,手下厨师悉听尊命,每菜必是杂烩。为了使杂烩不至太单调,厨师们想方设法改进配料,尽量让杂烩烧得花样翻新。后来,人们为了怀念楚霸王的事迹,“烧杂烩”便在民间很快流传开来,一直烧到今天。